七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5.4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处理+反思

5.4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处理+反思

5.4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熟悉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由地理资料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由此验证其特色动、植物资源。

并得出旅游资源丰富的结论。

以导游的形式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动、植物资源及民俗旅游资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四、教学难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的分析。

五、教学准备教师:(1)雨林动植物图片、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和图片。

(2)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成果的投影资料。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葫芦丝音乐播放)请大家先欣赏一组图片,看看这里的人在干什么?这是一个什么节日?(泼水节)那你知道泼水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吗?(傣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以泼水节而著称全国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板书:课题)(二)授新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沙漠带上的绿洲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感受西双版纳的神奇和美丽!(PPT展示资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读图“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和图7.12 “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西双版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独树成林:野象谷:绿孔雀:2(地理位置)《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西双版纳美不美?(美!)想不想身临其境去感受一下?(想!)那么大家知道西双版纳在哪吗?(PPT学生指出西双版纳的位置、横断山脉、澜沧江—湄公河)1、西双版纳位于我国哪一个省的西南部?与哪些国家为邻?2、西双版纳位于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属于五个热量带的哪一个?读地图册P3《中国行政区划》图3、西双版纳的海陆位置怎么样?读图P60《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4、景洪市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如何,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中国的夏季风图》各小组讨论,然后请出代表回答。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地理知识教学案例.doc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地理知识教学案例.doc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地理知识教学案例一、设计理念: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特点;2.知道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3.了解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开发及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②能力目标:本节的知识多为理解性的知识,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③情感目标:通过对西双版纳独特的资源环境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特色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区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发展观。

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为重点。

难点: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傣族的文化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难点。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五、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六、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件演示教学效果(一)创设情景导入本课4分钟上课一开始,出示一些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直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接着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个美丽神秘的地方在我国哪个地区吗? 然后引导同学们认识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植物王国”的原因。

3.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4.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及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设计思路该节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

本节知识多为理解性的知识,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还设计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旅游区作为相关知识点的载体,学生较为感兴趣,亦有话可说。

基于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以西双版纳美丽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为主线贯穿课堂,穿插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系列活动,特别以网上帖子的形式展现发展中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理解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同时也使学生充分感受西双版纳的魅力,由衷燃起爱国情。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谈话引入:谈论曾游览的风景名胜,导入。

西双版纳。

(展示背景图及课题)谈论。

点出西双版纳的位置和性质,直接入题。

丰富的旅游资源播放短片:展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光(背景音乐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定格到雨林特有景观:独木成林、大板根、绞杀植物、望天树。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观,如此茂盛的植被,奇异的花草?与哪些地理因素与有关?由植物导入动物。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林 良好 的隐蔽场所 和充 足的食物来 源也 为动 物提供
二、 蓬勃发展 的旅 游业—— 支柱产 业

近年来 , 西双版纳卅委提出“ 旅游 州、 生物强 州、 口岸活州、 文化立州 依法治州 ” 的基本思想 , 充
呢?
学 习区域 地理 的一 般思路 是 : 区域 的位 置人 从 手, 分析地理 环 境各 要 素 (自然 、 文 ) 间相 互 影 人 之
从全球来 看 , 南北 回归线 附近大部分地区 , 由于 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 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或干 旱草 原 , 如北 非的撒 哈 拉 沙漠 、 西亚 的阿拉 伯 沙漠 、
响 、 互制约 的关 系 , 出该 区域 的总体 特 征 , 相 得 然后 确定 其经济发展 方向 。
教学过程 :
大洋洲的维多利亚沙漠。西双版纳也处于北回归线
附近 , 但是 由于这是深受雨热 同期的热 带季风气候 ,
导 人新课 :
课 件展示 西 双版 纳 的景观 图 片 , 导学 生边 观 引 赏边思考 : 是 什么 地方 ?为什 么每 年都 能 吸 引大 这
本节 是认 识省 内区域 的一个 特例 , 主要是 认识 西双版纳 的特 色旅 游 。教 学 中运 用 多媒 体 电脑 课 件, 通过景观 图片展示 、 图分析讨论 、 读 资料 阅读 、 角 色扮演 、 出谋 划策等途 径 , 让学生认识 西双 版纳 的区 位优势 、 资源 优势 , 探究旅 游业迅速 崛起并成 为支柱 产业 的原 因及 其对 经济 发展 的带 动 作用 , 讨 如何 探 保持 该地 区的可持续 发 展 , 领会 区域 环 境 和 区域发
新课学 习 :


丰富的旅 游资 源
4 .点击思维 : 件展 示 图 7 1“ 课 . 1 多姿 多彩 的雨 林 植物 ” 和图 7 1“ 爱 的雨林 动 物 ” 引 导学 生讨 .2 可 , 论 热带雨林 的植物特 点 。思考 为什么西双版 纳被称 为“ 热带动物 王 国” ?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教案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教案

学习目标: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4.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学习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学习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融会贯通地理解领会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傣族人过泼水节、热带雨林、孔雀舞、大象、竹楼、竹筒饭、澜沧江……它们让你想到了哪个地方学习主题一: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教师播放的短片和书本P58-60,回答下列问题1、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__________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这里有高大挺拔的_______树,巨大的______根,残忍的_______植物,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

2、森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上千种动物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因此这里被称为“___________”。

3、西双版纳居住着以____族为主的13个少数民族,具备多样性的民族风情。

这个主体民族以_____节日来欢度新年。

4、受邻近东南亚国家影响,______宗教深入民心,处处可见其特色建筑物。

小结:由于这里具备丰富的人文资源,动植物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习主题二:优越的自然条件结合地图册P3、书本P57图、 P60图1、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_______省境内引人入胜的异域风情与_____、____等东南亚国家为邻2、纬度位置:位于______(特殊纬线)以南,属_________(五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3、海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东邻近____洋,西南邻近______洋。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原创学案)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八年级下册学案教案一体化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王志伟 QQ:858887048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2010.3【教学要求】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4.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自主预习】一、丰富的旅游资源1.西双版纳位于省境内,它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和、接壤,还与泰国、越南等国水路相连。

2.西双版纳是除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3.西双版纳最著名的热带雨林植物有、、、。

4.西双版纳可爱的热带雨林动物有、、、。

5.西双版纳是一个聚居的地方。

以为主体的多样性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有关政策的鼓励下,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

2.西双版纳先后建成了西双版纳、、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使业迅速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3.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和 ,改善了人民生活,促逃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教师点拨】1.丰富的旅游资源(1)自然旅游资源:①特有的雨林景观: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之外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这些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多达7一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高大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等特有雨林景观。

⑧热带动物王国: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雨林良好的隐藏场所和充足的作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这里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称这里为“热带动物王国”。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学生自主学习后,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支柱产业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4、培养公众演讲技能,提高有效聆听、处理信息、陈述技巧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初步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通过学习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资料收集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法(环形活动)等。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2分钟)师: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旅游业发展颇具特色,在云南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西双版纳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的南部。

今天,我们就走进云南西双版纳,认识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百度视频】剪辑“美丽的西双版”50周年庆宣传片讲授新课(一)解读课堂目标,自主学习情况反馈,教师补充西双版纳丰富旅游资源知识(10分钟)展示“课堂目标”,学案P46“自主梳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组织环形活动(12分钟)教师组织“西双版纳旅游可持续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三)课堂检测一(3分钟)观看《勐巴拉娜》短片,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多的列举出片中提到的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教学方案

[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教学方案

[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教学方案一、说教学目标《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是中国地理中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二部分内容。

是认识省级区域的细化和延伸;也是认识省内区域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是学生对不同区域自然特点的分析能力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观念形成处。

这部分教材在课标中的要求有三点:(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单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基于以上原因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平时学习的情况和学生对西双版纳的了解情况;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目标: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西双版纳的位置和气候特点,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熟悉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以及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我这样确定的原因是:虽然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对西双版纳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一般来说这些了解都比较凌乱,特别市一些需要综合分析的问题还存在了解不足的现象。

所以我确定本课的知1/ 7识目标为:)2.(针对八年级学生在读图分析及观察、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基本观念以及课改中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并重的思想理念确定本课)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3.(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总多并且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结合教材实际,我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以下两个方面)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明白我过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2)懂得一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二、说教材重点难点根据本节教材编排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已有地理学科素养,严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本课时教学重点为: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西双版纳的位置;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讲授新课]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

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 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 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课,主要介绍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对该地区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生动有趣的地理知识容易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网络搜索和资料查阅能力,有利于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和旅游景点,学会分析区域特点,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西南边陲地区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特点、民族文化特色和旅游景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区域特点,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西双版纳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PPT课件。

4.安排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西双版纳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特点;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二)能力目标通过对西双版纳丰富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通过对西双版纳案例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前景。

(二)教学难点旅游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部分热带雨林景观图片。

学生准备:西双版纳民族、佛教、歌舞、泼水节、饮食、旅游纪念工艺品、傣族建筑的图片和资料。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设计流程: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讲授新课】:读图观察:读“世界气候景观”图,找出北回归线,请同学们想一想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却没有像世界其它地方那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为什么?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西双版纳在全国的位置”、“西双版纳”图,和同伴一块探究:西双版纳在全国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总结:(1)西双版纳在全国的位置:西南边陲云南省境内(2)纬度位置:北临北回归线的热带地区(3)海陆位置: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4)相对位置(邻国):它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活动2:读“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说课稿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说课稿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位于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旅游区的地理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

本节内容通过优美的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形式,展示了西双版纳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珍稀动物资源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边陲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地形区,对云南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的特点、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的特点、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等,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欣赏、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的特点、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热带雨林的特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2.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的特点、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资料,学生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会分析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类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展示、读图、分析、谈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状况的分析,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2、区域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演示:播放一段西双版纳特色环境视频导入:同学们,美不美?(美)。

我说过,你们和我学习地理,就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就近距离的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的美。

大家想一想西双版纳有如此美丽的风光,那它的哪一产业会比较发达呢?(旅游业)。

很好,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一棵明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动物、植物资源,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这些都吸引了许多中外旅客在西双版纳留恋往返。

旅游业成为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现在当地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如何充分发挥西双版纳的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这棵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下面,那我就首先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板书:一、丰富的旅游资源师:大家都知道西双版纳在我国的云南省。

大家打开地图册或看书中五十七页的地图。

云南在我国的西南边陲,与多国接壤,这也是它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下面大家谈一谈西双版纳与哪些国家接壤。

板书:(一)、区位优势:演示:地图(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生: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师:西双版纳在云南省境内,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教学设计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教学设计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3、分析西双版纳的案例,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准备教师1.“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投影片,热带动物的影响。

2、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成果的投影资料。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开始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师: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颇具特色。

在云南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西双版纳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的南部。

今天,我们就走进云南,走进西双版纳,认识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进行新课一.丰富的旅游资源学生阅读“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探究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教师: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教师: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什么?学生:热带动植物、傣族风情、边境旅游。

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播放热带动物的影像资料,学生交流热带雨林的独特景观。

教师: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样是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服饰、建筑、节庆、工艺品等资料或实物。

教师:各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构成西双版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族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教学课题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课题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①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②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植物王国”的原因。

?③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④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审美能力、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

l?过程与方法从区域的位置入手,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自然、人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该区域的总体特征,然后确定其经济发展方向。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②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③依托本案例的学习与分析,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会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②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

③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教学难点①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②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③融会贯通地理解和领会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精要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民族风情)以及与之相适应发展起来的旅游业。

教学设备与资源准备教师:多媒体平台、多媒体课件。

?学生:西双版纳的有关图文资料等。

教学实施师生活动活动立意◎?情境导入师:播放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中滚动展示西双版纳的相关图片:大象、竹楼、孔雀、泼水节、竹子、竹筒饭……顶端字幕:“它们让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师:有人去过吗?那么,你对西双版纳知道多少呢?? 师生交流互动。

师:同学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真不少。

在云南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西双版纳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的南部,熠熠发光。

今天,我们就走进云南,走进西双版纳,认识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合作探究【了解版纳】一、地理位置师:同学们,根据以前学习某一地区的方法,第一步应该找出西双版纳地区的哪个地理要素呢?(生答:地理位置)展示“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位置图”。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位置图,找出本区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0°以北。

)2.海陆位置:(云南省南部,横断山脉的最南端。

)3.相邻位置:(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国水路相连。

)4.交通位置:(与东南亚的多个国家,既可以陆上交往,又可以水路、航空联系。

)5.地理位置的好处:(与东南亚是近邻,便于东南亚相邻地区的友好交往、亲密联系。

再者东南亚地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与我国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西双版纳与邻国的交往更加密切。

)师:五一假期我们如果到西双版纳旅游,请同学们想一想都应该准备什么?为什么?师生交流。

师:那么西双版纳究竟是怎样的气候类型呢?二、气候类型师:展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及“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学生利用地图小组合作分析西双版纳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小组内通过解决以下问题,来分析本区的气候概况。

1.西双版纳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0°以北,证明本区所在的温度带是五带中的哪一带?2.景洪市最低月均温出现在几月,是多少℃?3.景洪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几月,是多少℃?4.景洪市的气温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景洪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5月呢?6.为什么景洪市最高月均温没有出现在7月呢?7.景洪市哪几个月份降水少?为什么?8.景洪市哪几个月份降水多?为什么?9.景洪市的降水有什么特点?10.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什么气候类型呢?师:展示“世界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景观图”11.在世界上的同一纬度地区,形成什么景观呢?12.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却没有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而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启发,学生小组总结回答: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深受来自两大洋季风的影响,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

特别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降水的影响意义特别重大,所以西双版纳成了一块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三、地形概况师:展示“西双版纳地形图”。

1.学生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变化,以抢答的方式,推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2.师生进一步推理总结:本区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以山地为主;有一定的高度,海拔高低的变化,加剧了本区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植被也表现出垂直方向上的层次变化,从而使本区植被更加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也为当地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师:只因西双版纳地区热量充足、水分充沛,加之海拔高低的变化,所以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我国除海南省以外保存最完整的茂密热带雨林景观区。

这一茂密的雨林区,为植物种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多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因此形成了本区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师:让我们背起行囊,乘坐直达景洪的飞机,去欣赏一下西双版纳美丽诱人的自然风光。

【走进版纳】第一站: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首先学生利用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园图文资料,欣赏热带雨林风光。

其次学生展示收集到的雨林资料、景观图片。

最后教师播放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景观视频。

师:西双版纳地区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

第二站:西双版纳野象谷首先学生利用可爱的雨林动物图文资料,观赏热带雨林的动物图片。

其次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介绍雨林代表动物并展示相应的典型动物图片。

最后教师播放西双版纳野象谷录像。

师:通过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的资料、图片以及老师播放的图文、录像信息,大家知道西双版纳地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所以人们把这里叫做“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你知道“动、植物王国”的形成原因吗?小组间互相讨论,得到答案。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她是地球上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上的一大自然奇观。

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所以为多种动物提供了充足的觅食场所和良好的隐蔽场所,因此西双版纳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师:西双版纳一块绿色的宝地,不仅有着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13个民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又构成一幅旅游资源的画卷。

第三站: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园首先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服饰、工艺品等图文资料或实物。

其次教师播放有关西双版纳地区的民族风情图文资料(服饰、民居、节庆、歌舞),泼水节和傣族象脚鼓舞等人文旅游资源录像。

师:西双版纳地区各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民族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

生:结合傣族文化生活图片,讨论傣家的竹楼、孔雀舞、竹筒饭等文化习俗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师:欣赏了西双版纳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让我们看看谁最适合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长。

【话说版纳】“我能行,西双版纳州长,让我干”第一阶段:过关斩将首先,展示问题:假如你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1.你会侧重发展哪种支柱产业,为什么?2.当地有哪些符合发展这种产业的条件?3.侧重发展这种产业会对当地经济、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4.你认为发展这种产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或正面临哪些问题?你建议来往或居住在西双版纳的不同身份的人应当怎么办?作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你应怎么办??(提示:可结合教材61页~64页图文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好分工,讨论组织者、记录员、中心发言人分配到位,提高学生的全员参与性、组织秩序性。

逐题答辩,分散重、难点,视具体情况决定每一题讨论、回答时间。

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及时予以激励并适时评价点拨。

第二阶段:PK较量(交流探讨,内化提高)小组间结合本节内容,联系我们所在区域的实际,合作研讨:根据本节课对西双版纳地区的学习与分析,我们这儿,你认为应如何发展?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习内容、思想、方法进行简单总结,并渗透性地总结一个地区应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达标反馈教师展示习题。

(习题略)◎?延伸拓展教师展示要求:以下题目,请你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作业。

(1)课下登录西双版纳旅游在线,收集资料创作《请到西双版纳来》的宣传文章或手抄报。

(2)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怎样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以《我县发展规划建议》为题写一篇文章。

(3)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景观光碟的制作(活动准备、活动实施见课件)。

(不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完成,有兴趣或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即可。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

过渡衔接,引入新课。

学生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位置,既培养了学生间参与、合作的意识、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引入气候的学习。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西双版纳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利用一系列小型题目提出问题,从而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这样环环紧扣,层层深入,逐步推进,把西双版纳地区的气候概况以及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分析得淋漓尽致,明了透彻。

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小组内的合作能力、小组间的竞争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多种能力。

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变化,推论本区地形的特点,进而推论本区植被、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为本区热带雨林景观的呼出以及研究性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旅游资源的学习,主要以学生展示资料、观看录像活动为主,充分培养学生的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地理课堂从课上延伸到课下,探究兴趣也从书本延伸至网上、图书馆、阅览室……使地理学习的趣味性、直观性更强。

通过观看录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拓展性。

探究问题的整理,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发表等多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