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两天必过)教育学部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精品推荐)
教师考编 教宗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 全新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教育的生产性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益突出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主题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景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 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随笔 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也可以说:“教育心得”,主要是写教育过 程中的某一点体会的心得
教育改革 含义、作用 含义: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以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 作用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概念: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 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特点:目的性;自然性;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能动性
调查研究法 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
实验研究法 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 比较法
保罗郎格郎 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1970 观点:终身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观点:和谐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学与驾驭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在批判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基础之上提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
克卢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凯洛夫:《教育学》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批判教育学 当代西方教育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笔记: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定义】教育:(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
狭义教育的直接目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生存本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法国利托尔诺2、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无意识模仿)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代表人物】:美国孟禄3、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从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观点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劳动)批判了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凯洛夫;苏联米丁斯基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生物起源说.四、学校教育的产生【定义】学校教育: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
的),教育活动。
是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
最早的学校教育产生于:古代,奴隶制——埃及中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庠”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条件1、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2、体力、脑力分工3、统治阶级需要(国家的产生)4、经验的积累: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社会生活经验,并系统化、抽象化为分门别类的知识和学问。
方法的产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1【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
包括教育社会现象、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是反映到人大脑中、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快速掌握考核精要第一章新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新段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1.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 教育具有原始性;3. 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1. 学校的产生第一,生产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显示条件。
2.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部分必背知识点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6)生产性;(7)民族性。
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5.教育功能的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另外,我国古代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7.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8.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0.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3)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总结词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和应用学 科三个层次。
详细描述
基础学科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社会 学等,这些学科为整个教育学体系提供了基础理论和 方法论。专业学科则包括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等,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教育的特 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应用学科则是将教育学的理论应 用于实践的领域,如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 旨在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
章节概述
01
章节结构
导论、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 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学的学科 关系。
02
03
重点与难点
学习方法
重点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 展历程;难点在于理解教育学与 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
建议学生先了解整体结构,再深 入学习各个部分,注重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多进行案例分析。
02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
总结词
教育学的定义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详细描述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索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 关系。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外部联系,为教育实践和教 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强调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教育改 革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关注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如混合方法研 究、质性研究等。
04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手段,旨在解决教育领域存 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教育改革需要综合考虑教 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以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招教考试高频考点速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词源(1)中国合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分用:许慎在《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西方法国涂尔干:社会本位论思想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教育最初的意义的解释都是:引导、引出,导出2、教育的概念(1)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含义:目的性(非偶然)、育人性(非动物,积极的非消极的)社会性(后天行为人的行为)(3)地位:质的规定、区别其他活动的根本特征。
(4)人和动物的区别:社会性,意识性(目的性)(5)其他用法过程:“我从这部电影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中的“教育制度:“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基础”中的“教育”方法:“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等拓展: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中指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有其相对稳定的质的特点:(1)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3)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总之,教育是有目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学习与自我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活动3、教育的定义①广义的教育:是指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或者: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教育)拓展社会教育——最早出现的教育类型,最早的教育独立形态;然后是家庭教育形态,学校教育形态出现最晚。
学校教育——最具有计划性的教育;家庭教育——影响最长远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 是指学校教育. 特点: 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 广义的教育和狹义的教育的区别在于有无计划性.更狭义的教育: 是指德育 (德育为首,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2) 个体角度; 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3) 社会+个体角度: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4) 谢弗勒教育的定义规定性定义: 即作者白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话情垃中始终是同一的. 描述性定义: 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 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仕么的界定.4 教育的属性(1) 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本质特点, 根本特征, 与其他活动的根本区别等)(2) 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继承性. 阶级性. 长期性. 相对独立性.生产性. 民族性. 社会性. 超前性和滯后性.教育相对独立性: 育人性 (或者: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不平衡性继承性 (内容. 方式. 理论. 经验的继承)拓展一:根本属性: 教育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的社会性:是指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进行, 而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试卷结构一、单选(20*2)二、简答(3*10)三、材料分析(2*20)四、教学设计(2选1*40)模块比例题型教育基础20%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学生指导班级管理30%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50%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设计题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约27%非选择题:约73%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属性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起源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词源学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汽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B项“初生婴儿吸奶”是本能行为,不是有目的的,故不选。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2.教育的阶级性3.教育的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也会不同。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
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论(三)心理起源论(四)劳动起源说(一)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两天必过)教育学部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6点趋势,见书P4)。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5点)6、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
(5点)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代表作《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二必备笔记每日背背第1天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选择,重点)(一)神话起源说:最古老,但不正式,教育是神创造的(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的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口诀:本能生利息(三)心理起源说: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口诀:心理仿梦露(四)劳动起源说: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口诀:米凯爱劳动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选择、简答)(一)原始形态的教育1、两生:(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选择)(2)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2、三没:(1)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内容和场所(2)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3)没有阶级性。
(选择)(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产生)1、奴隶社会(1)中国①夏: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序、校)。
②西周:a、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b、有国学和乡学之分。
c、六艺教育:礼(伦理道义教育)乐(音乐)射(射技)御(军事技术)书(写字)数(计算),核心是礼乐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稷下学宫,荀子任校长(2)欧洲①斯巴达教育:主要培养军人,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尚武)②雅典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崇文)2、封建社会(1)中国①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宋代:四书五经作为科举内容,程朱理学为国学③明代:八股文④清代:1905 年废除科举。
(2)欧洲①教会教育:三科四学(七艺)②骑士教育:骑士七技3、古代教育的特点(选择、简答)(1)阶级性和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选择)(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4)身份地位的象征(5)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6)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选择)口诀:等升(生)内地房租(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选择、简答)1、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选择)(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口诀:公义世法/公历十一(四)20 世纪以后的教育(选择、简答)1、终身化: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2、全民化3、民主化:否定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教育机会平等)4、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献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选择)一、萌芽阶段(一)中国1、孔子(1)教育作用: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庶富教(立国治民三要素)②教育与人的发展: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3)教育目的:培养“士”和“君子”,完善人格为首要目的(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5)教育原则和方法:①因材施教:孔子最早运用。
科二 教育能力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中小幼通用教师资格证备考笔记】
题型分值单项选择题21题,每题2分,总分42分辨析题4题,每题8分,总分32分简答题4题,每题10分,总分40分材料分析题2题,每题18分,总分36分作答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框架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5章)课程(6章)教学(7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德育(十七、十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考情分析第一模块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单选)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单选)★1.起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解释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别对教和育做了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教育的概念(1)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2)狭义专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单选)★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阶级性:不平等(3)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四、教育的起源学说(单选)★1.神话起源学说(1)观点:教育来自神或者上天的意志(2)代表人物:宗教、朱熹2.生物起源学说(1)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的学说(2)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3)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口诀:本能生利息(西)3.心理起源学说(1)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无意识模仿(2)代表人物:孟禄口诀:心理仿梦露4.劳动起源学说(1)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2)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口诀:米凯爱劳动起源学说教育观点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或者上天的意志宗教、朱熹生物起源说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起源于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起源于劳动米丁斯基、凯洛夫口诀:本能生利息(西)心理仿梦露米凯爱劳动五、教育的发展历史形态(一)原始形态的教育1.两生(1)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为了生产与生活。
2023年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研究发现“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旳是(赫尔巴特)。
3、教育旳生物来源旳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
4、1632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初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旳学科划分了出来。
5、夸美纽斯旳《大教学论》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旳教育学理论著作)。
6、教育旳本质属性是(培养人旳社会活动)。
7、原始社会教育旳明显特点(全民性)。
8、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9、“痒”、“序”、“校”等施教机构产生于我国旳(奴隶社会)。
10、班级讲课制出现于(资本主义社会)。
1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旳(永恒性)。
12、我国目前旳教育有诸多方面不一样于解放初期旳教育,这反应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1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旳旳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旳分为三类,即(认知目旳、情感目旳、动作目旳)。
14、班级讲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旳(教学组织形式)。
1、广义旳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教育来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旳理论,一是生物来源论,二是心理来源论。
3、教育旳心理来源论认为教育来源于小朋友对成人无意识旳模仿。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旳学科。
5、教育旳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6、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旳关系,二是教育与人旳身心发展旳关系。
7、德国旳哲学家康德初次在大学专家教育学。
8、我国封建社会旳官学具有明显旳等级性,教育内容独尊儒家学派。
9、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
10、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旳关系: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旳基础学科。
11、独立形态旳教育学是以夸美纽斯旳《大教学论》为开端。
12、老式教育派旳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13、赫尔巴特1823年旳《一般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旳、独立旳学科正式诞生。
14、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旳《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旳标志,即教育学旳诞生。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资料(1)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昄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的教育起源说。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
(三)生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性的。
(四)劳动(社会)起源说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其智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三、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这种教育形式又称制度化教育。
在制度化教育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比较典型的学制是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三增进(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一影响(思想观念)活动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2)文字的产生4、教育的起源说5、学校教育的特点(1)对象:新生的一代,任务:实现个体社会化(2)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受过专门训练)(3)“三有”(组织、目的、计划)的活动6、学校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7、教师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1)重任: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2)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8、受教育者的特殊性(1)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接受教育的必要性(2)能动性和主体性-------可以成为改造自我和自我塑造的主体二、教育制度的概念与历史发展1、学制2、影像学制的因素(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科技发展水平(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4)青少年儿童省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5)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3、教育的发展阶段前制度化-----制度化------非制度化4、须知的基本类型6、我国学制演变1902壬寅学制(第一个学制)1903癸卯学制(第一个实施的)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1922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7、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张趋势(1)加强、重视。
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延长。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渗透。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超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多样化。
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5)淡化。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和改革趋势1、发展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2、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3、资本主义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的措施(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4、教育改革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一、概念:“二研究,一揭示”二、古代教育思想三、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1、发展情况(1)教育科学体系逐渐形成(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2、当代著名教育理论(1)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2)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3)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教育的概念:广义:知识,技能,妨碍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学校教育:知识-----心体力-----身社会要求教育者(期望)---------------受教育者(身心)目的打算组织学校教育制度:1.前制度化:孔子的教育2.制度化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别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现代教育制度的进展趋势:(简答)(重点)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强化义务教育,延长年限。
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的进展过程:古代教育中国:夏----------校商----------序周----------痒西周: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科举制度印度: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佛教:关怀大众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职官学校:贵族文士学校:奴隶主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雅典:文化修养,政治家,商人。
重商主义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
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要紧地位,培养僧侣,神学和七艺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近代教育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往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定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别愤别启,别悱别发-----启示愤:内心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讲又别懂如何讲墨子: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讲知。
---------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老子:一切回归自然学记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精讲知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精讲知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精讲知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活动。
正是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章将深入讨论教育以及教育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以帮助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更好地掌握教育综合知识。
一、教育概念与目的教育是社会传承知识、技能、文化的过程,通过系统的指导和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经验、才能和品德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的智力、情感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成长,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教育的核心概念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
教育需要有专业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和学习者。
而教学则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二、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1. 教育历史:研究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以及它们对当前教育的影响。
2. 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研究教育原则和教育理论。
3.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应用于教育实践。
4. 教育社会学:探讨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研究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育的理论模式教育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教育理论模式,以帮助理解与分析教育过程。
1. 传统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学生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
2. 进步主义模式:倡导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3. 行为主义模式:关注学习的外部行为表现,重视奖惩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4. 认知模式: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强调思维、问题解决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教育的重要问题教育学的研究涉及到许多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
1. 教育与发展: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学第一章
第一节 “教Βιβλιοθήκη ”概念一 “教育”的词源
education 引出 《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 “教育”的定义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 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本书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 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 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1754年 (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调整,尊重学生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 现 (4)师生关系民主化 (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 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勒图尔诺 沛西· 能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孟禄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共同的错误是放弃了人类教育 活动最基本的规定——目的性——来讨论教育的起源。
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6点趋势,见书P4)。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5点)6、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
(5点)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代表作《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该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
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心理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4点)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3点)培养人才;有影响的舆论力量;促进民主。
节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4点)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点)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0年,核心概念:人力资本,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3点)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4点)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推进科学研究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见书P35。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1、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2、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学校文化的特性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
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关于身心发展动因(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机制。
(2)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美国华生环境决定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循序渐进、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残疾人。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一刀切、一锅煮。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教育对人价值发现、潜力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1、少年期特征:“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上:(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2、青年期特征:“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
任务: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理解(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德育方面的要求、在智育方面的要求、在体育方面的要求、在美育方面的要求、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学生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第二节教师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教师职业的特点: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条件:见书P80-82.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1、内容上授受关系;人格上民主平等;道德上相互促进。
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4、课程类型(P88)(1)根据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
(P91—92)第二节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第三节课程设计1、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
2、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组成,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4、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见书P100。
第四节课程实施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7点,见P102-104。
第五节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3、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四点,见书P107。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一般任务(或说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