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种群和群落(仿真押题)-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命题猜想-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
【考向解读】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高频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演替及种间关系 中频考点: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低频考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命题热点突破一】 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变式图示解读:(1)“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的。
(2)“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都是先上升,后下降。
其中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3)K 值是一定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值。
(4)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下降;反之,K 值会上升。
例1.(2017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
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
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
【变式探究】(2015·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答案】 D【变式探究】(2015·全国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专题16 现代生物科技(仿真押题)-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
1.“试管婴儿技术”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优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此回答:(1)在体外受精时,精子首先要进行________处理;卵细胞则要培养到_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2)采用________技术,能得到“同卵双胞胎”。
(3)如果滥用试管婴儿技术设计婴儿性别,将会破坏人类正常的________。
(4)要培育高产奶率的转基因牛,如建立生产生长激素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科学家将________和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终止子等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牛的受精卵中。
(5)动物细胞工程中,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加入诱导物外,还应加入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________等物质,恒温箱中加入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导入人和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某科研所计划采用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培育具有口蹄疫免疫特性的高产奶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包括启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动子位于基因的________,有了它才可以驱动基因转录。
(2)制备基因疫苗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文库实际上是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的________群体。
(3)检测高产奶牛体内是否出现口蹄疫病毒的抗原蛋白,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
(4)胚胎工程最后一道工序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5)为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以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应该选用________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
3.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已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
生物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及试题讲练测(含解析):12种群和群落(测)
专题 12 专题测试【满分:100 分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0 分)1.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 1 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 1 中的 c 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 2 中的丁与图 1 中的 a 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 2 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科研人员用构建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了如图所示 4 个图像(不考虑迁入和迁出 ),在图示研究时间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 1中第 1年和第 2年对应的λ的数值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图 2 中在第 3年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第 3 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在图 3 的第 7年与图 4 的第 8 年,相应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达到最大值D.图 1第5年后、图 2第 3 年后、图 3 第 4 年后、图 4 第 3 年后种群增长率都下降了3.右图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 a 点和 b 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 O~ d 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 a~ b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 b~ c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增长“ S型”曲线中K值及K/2的说法,错误的是()A.鼠害的控制应该严防其种群密度达到K /2B.有益动物的保护可以通过改善其生活环境来提高种群的K 值C.养殖业中捕捞或出栏个体一般不会是年幼个体,以提高种群的K 值D.维持鱼类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 时,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5.某人工淡水鱼塘养殖了大量的某种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的物种丰富度B.该人工淡水鱼塘中幼鱼与浮游动物间可能有捕食和竞争关系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6.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仿真押题)-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1.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
育种学家常用适宜浓度的羟胺溶液浸泡番茄种子以培育番茄新品种。
羟胺处理过的番茄不会出现()A.番茄种子的基因突变频率提高B.DNA序列中C—G转换成T—AC.DNA分子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D.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解析】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并没有改变DNA中嘌呤与嘧啶进行配对的规则,所以不会出现DNA分子中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的情况。
【答案】C2.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某种使用频率高的氨基酸来说,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B.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C.判断生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依据依次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否产生生殖隔离D.Aabb(黄皱)×aaBb(绿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则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3.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C.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且作用的细胞分裂时期相同D.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答案】D【解析】多倍体育种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A错误;杂交育种只能获得新品种,不能获得新物种,故B错误;秋水仙素在诱变育种中诱发细胞发生突变,作用于分裂间期,在多倍体育种中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故C错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除得到重组类型纯合子外,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个体,故D正确。
4.普通枣树(二倍体)发生变异后,可形成一种由二倍体型细胞和四倍体型细胞混合而成的混倍体枣树。
2018年高考全国卷命题预测(生物)pdf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命题预测(生物)
一、高考命题预测例题
1.考查学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生命过程会涉及生物的组成、结构、代谢、生命历程、遗传、变异、进化、生命活动调节、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等相关内容,范围很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理解教材知识要点,把握知识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
例1:下列有关细胞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都含有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B.脂肪氧化分解消耗氧气的量大于同等质量的糖类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考查生物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来自于生活、生产实际,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例2:头孢菌素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
使用该药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将抗原信息进行传递
1。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新课标全国卷(二)答案
2018年⾼考仿真模拟⽣物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答案2018年⾼考仿真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物(⼆)第⼀部分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所有成熟的真核细胞内不可缺少的细胞器B.损坏胰岛B细胞的⾼尔基体,将不利于胰岛素的分泌C.细胞核是肝细胞内代谢的中⼼和遗传的控制中⼼D.液泡和叶绿体中都含有⾊素,也都能进⾏光合作⽤2.如图所⽰为⼈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有关指标对应的变化曲线的⼀部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有关指标a和b可分别表⽰核DNA数⽬和染⾊体数⽬B.图甲中曲线对应时期,细胞内正进⾏DNA的复制C.图⼄中曲线对应时期,⼀定会出现着丝点断裂现象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图⽰曲线3.丙肝病毒(HCV)的单股正链RNA(HCV—RNA,其由M个核苷酸组成)能编码⼀含3 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前体,该蛋⽩可被降解成NS3、NS5等多种蛋⽩,其中NS3具有螺旋酶活性,参与解旋HCV—RNA分⼦,以协助RNA的复制。
⼀个单股正链RNA 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单股正链RNA。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CV的遗传物质是单股正链RNA,分⼦内不含有氢键B.HCV—RNA中密码⼦数不少于3 014个,对应的反密码⼦最多有61种C.⼀个单股正链RNA复制n次,消耗的核苷酸数为n×MD.HCV合成多聚蛋⽩前体时,只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4.下列能反映植物激素间的拮抗关系的有①⽣长素低浓度时促进植物⽣长,⽽⾼浓度时抑制植物⽣长②顶芽产⽣的⽣长素会抑制侧芽的⽣长,⽽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端优势③脱落酸可抑制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的分裂⑤⽣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霉素也能促进果实的发育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5.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量较⼤,导致了洪⽔和泥⽯流等⾃然灾害。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种群和群落(10题)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种群和群落(10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科研小组对某地两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0﹣t2时间段内,乙种群数量变化呈“J”形增长B.0﹣t4时间段内,甲种群数量变化呈“J”形增长C.t2时乙种群年龄结构可能为稳定型D.甲种群数量最少时为t1,乙种群数量最少时为t32.如图表示某鱼类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种群将趋向于灭亡B.当种群密度在a~b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C.在种群密度达到b时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3.假设鲤鱼种群的K值=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0.900.750.500.25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左右D.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和S4点时都是衰退型4.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东北虎、东北豹等提供了栖息地。
调查发现6年内东北虎从27只增加到50只,其中新生幼虎数量10只。
野猪、狍子等虎豹猎物也显著增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B.为了解东北虎的年龄结构需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C.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强度越强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5.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B.在计数时,通常数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平均值,最后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C.该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一般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6.生态位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基础生态位是一种理论上的生态位,指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生物所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
2018年高考生物押题卷与答案
2018年高考生物押题卷与答案1.本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必答题为第7~10题,选考题为第11~12题。
在答题前,考生需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或组成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囊泡”在细胞内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货物,XXX体在其中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
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C。
肌细胞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D。
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以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一部分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
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和ATP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并且基因的表达需要它们。
B。
加酶和加热促进H22分解的机理相同。
C。
ATP的形成不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D。
ATP是RNA水解的产物之一。
3.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不能提供能量,与机体的能量代谢没有关系。
B。
当垂体受损时,会影响到尿量但基本不影响排尿反射。
C。
炎热环境下,人体的散热量明显大于产热量。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HCO3的含量有关。
4.某病原体能够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侵染竹子后,会使其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枝。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是一种植物激素。
B。
未被侵染竹子的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低而表现为生长受抑制。
C。
侧芽生长失控是由于该部位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变大导致的。
D。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够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
B。
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C。
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2.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
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
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A.捕食分解者B.寄生消费者C.寄生分解者D.竞争分解者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村庄里所有的骡子是一个种群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是一个种群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5.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存在季节性变化B.森林生物群落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则生活在林下C.草本植物与乔木、灌木竞争中处于劣势,热带雨林中没有草本植物D.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可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这些生物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这些生物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这些生物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B.将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约K/2C.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增加速率不成正比D.种群数量增加时,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18.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和丁、乙和丁的种间关系相同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湖泊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见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结构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先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经诱导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应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取样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经足够长时间后便可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B.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人类活动,禁止放牧C.给予农田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其稳定性D.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二、综合题11.“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专题17 选择题规范解题(仿真押题)-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
1.下列操作不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是()A.烘干制取胃蛋内酶粉剂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1.5C.在0~4℃下保存酶制剂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2.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A.蓝藻含有叶绿体和叶绿素,故能进行光合作用B.蓝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某一池塘的全部蓝藻,既不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也不是群落D.蓝藻、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核仁等3.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4.下列关于胰岛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CO2:细胞质基质产生→细胞膜→细胞外B.RNA聚合酶(核内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C.胰岛素: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细胞外D.葡萄糖:细胞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5.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芦苇和藻类垂直分布导致该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C.藻类和芦苇等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6.夏南瓜的颜色由A、a和B、b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当含有A基因时为白色,在不含A 基因时,BB、Bb为黄色,bb为绿色。
现有一株白色夏南瓜和一株绿色夏南瓜杂交,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白色夏南瓜∶黄色夏南瓜=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亲本白色夏南瓜植株为纯合子B.子代白色夏南瓜与亲本白色夏南瓜的基因型相同C.子代黄色夏南瓜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6∶1D.子代两种夏南瓜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夏南瓜占3/87.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内膜,能吸收光能B.核孔有选择透过性,是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C.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不含有磷酸基团D.植物细胞的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8.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2 种群和群落1.(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2.(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3.(2018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学,科网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4.(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
5.(2018全国Ⅰ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6.(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7.(2018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D【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正确。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种群和群落仿真押题原卷版来源学优高考网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种群和群落仿真押题原卷版来源学优高考网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1.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2.下图为2010年日本、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龄图解,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B.印度死亡率相对较高C.中国人口问题已得到完全解决D.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3.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年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份增长速率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4.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C.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5.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D.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导致生殖隔离6.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7.下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D.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8.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仿真押题)(原卷版)(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B.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C.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D.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2018年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2 种群和群落(原卷版)
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实验及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在做标记时,标记物要醒目,有利于抓捕B.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个体数量为X1、X2、…、X n,则种群密度为(X1+X2+…+X n)/n C.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计数时同种生物无论个体大小都要计数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的年龄组成指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5.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别比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B.社鼠种群数量与性别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不同指标。
专题12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
2018 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分析专题12 种群和群落1.( 2018 海南卷, 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往常会发生()A .捕食 B .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 B【分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二者构成竞争关系, B 正确。
2.( 2018 江苏卷, 13)以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还没有形成垂直构造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扰乱的抵挡力稳固性最强【答案】 D3.( 2018 江苏卷, 19)因为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开在若干丛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能够起到将森林斑块相互连结起来的作用。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农田的存在,增添了松鼠的活动空间学,科网B.生态通道有益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一样丛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一样种群,存在生殖隔绝D.林木密度同样的不一样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同样【答案】 B【分析】松鼠适合生计的环境是丛林,所以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减小了其活动空间, A 错误;生态通道有益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合其生计的丛林中去,所以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 B 正确;不同丛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一样种群,存在地理隔绝, C 错误;林木密度同样的不一样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必定同样, D 错误。
4.( 2018 海南卷, 25)将相等数目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育液中,在适合温度下振荡培育。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向,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向,则以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向的是()【答案】 C【分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育液中没法生计,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育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添, C 正确。
5.( 2018 全国Ⅰ卷,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目特点之一,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种群的S 型增添是受资源要素限制而表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生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目的增添会受密度限制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一样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同样D .培育瓶中细菌种群数目达到K 值前,密度对其增添的限制渐渐减弱【答案】 D6.( 2018 全国Ⅲ卷, 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拥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检查,以下表达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花费者B.黑光灯传达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检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研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 B7.( 2018 浙江卷,A .温度C.光的穿透性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要素不包含(B .氧气的垂直散布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 D【分析】跟着水深的增添,溶氧量渐渐减少,光照强度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降落,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 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 D 正确。
2018高考地理押题专题12世界地理【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2世界地理【解析】下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海运交通便利 D.科学技术发达2.日本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其原因主要是()A.人均耕地少B.气候温暖湿润,土质疏松C.河网稠密D.耕地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块小【解析】第1题,日本工业带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东京湾一带,原因是此处港口众多,海运交通便利。
第2题,日本多山地丘陵,地块小,所以导致其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
【答案】 1.C 2.D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
读图完成3~4题。
3.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4.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 B.冰雪融水C.地下水 D.湖泊水【答案】 3.D 4.C西非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马里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人口1 630万。
读马里地区图及巴马科降水月分配图,回答5~6题。
5.巴马科最高月均温出现在()A.3月 B.4月C.6月 D.7月6.造成图中马里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周边国家第三产业发达B.周边国家水源更充足C.周边国家气候相对温和D.周边国家局势安定【答案】 5.B 6.D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欧洲工业由原来的“香蕉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完成7~8题。
7.影响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 B.交通C.劳动力 D.市场【解析】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欧洲工业由原来的“香蕉带”向东欧等国转移,使得欧洲经济空间发生变化。
东欧等国和原来“香蕉带”所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比,科技和交通没有优势,但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
欧洲东部人口较西部稀疏且经济落后,因此,东部市场需求量小于西部。
专题18 非选择题规范解题(命题猜想)-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
非选择题在知识方面突出对教材重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在能力方面侧重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以及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由于试题综合性强、思维跨度大,考生普遍感到偏难。
长期以来,同学们对非选择题的认识和作答存在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误区,答题技巧和规范性等方面也有许多迷惘,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答题效果和得分率。
【方法技巧一】高效解答非选择题技巧一迁移运用,准做基础再现题基础再现题,是指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简单的非选择题,此类试题多以文字表达的方式来呈现,考查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遍布各个板块,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对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
要解答好此类题,关键是充分理解题干所表达的相关信息,快速地分析、判断和迁移,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最后做出规范完整的解答。
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是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这就要求我们在作答时,应该向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方面思考。
例1、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除去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生产无根豆芽,这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都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
(2)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向前传导时,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填“相反”或“相同”);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3)动物的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下丘脑是机体________的枢纽;________是促进哺乳动物的乳腺发育和泌乳的激素,它是由________分泌的,它与孕激素之间具有________作用。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 答案 含解
详解答案高考模拟仿真训练(一)1.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功能、特点。
解析:选C。
组成RNA和ATP的成分中都有核糖;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tRNA单链经过折叠形成了三叶草形结构,部分区段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结构不变。
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应用。
解析:选C。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A到B 及从B到A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A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
同理可知,C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A中溶液浓度大于C中溶液浓度。
因此,有关系A>C>B。
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解析:选B。
再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由于反应物淀粉的浓度增大,则产生还原糖的速率增大,同时由于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完成后还原糖的量会增加,故可用曲线②表示;再加入适量的蛋白酶,蛋白酶会水解唾液淀粉酶,使唾液淀粉酶的量减少,从而使反应速率下降,但由于反应物淀粉的量没有变化,反应完成后还原糖的量不变,故可用曲线①表示;再加入适量的唾液淀粉酶,酶的浓度增大,则起初反应速率增大,但由于反应物的量没有变化,反应完成后还原糖的量不变,故可用曲线③表示。
4.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及生理作用等知识。
解析:选C。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除了进行极性运输外,还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如单侧光、重力影响下的横向运输);合成生长素的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并没有专门的器官分泌生长素;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高浓度的生长素不会抑制种子的形成,无子果实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获得。
5.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和过程。
专题14 实验与探究(仿真押题)-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D.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解析】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A错误;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可以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C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只能看到叶绿体的形态,看不到内部结构,D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正确的是()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要先用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林德曼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D3.恰当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获得科学的结论,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B.以花生种子匀浆为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C.以高等动物的睾丸为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以兔的血液为材料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解析】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代谢活动,因此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A4.下列是关于科学史中生物实验研究课题和实验方法或技术手段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卡尔文循环、DNA复制特点——同位素标记法B.分离细胞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技术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增长曲线——模型构建法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酶具有催化作用——对比实验法【解析】卡尔文用14C作标记发现了CO2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发现用15N 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两者都使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分离细胞器应用的是差速离心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也应用了离心技术,B正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绘制种群增长曲线(“J”或“S”型曲线)属于构建数学模型,C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用的是对比实验法,而探究酶具有催化作用采用的是对照实验的方法,D错误。
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12种群和群落 含解析
重组十二种群和群落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一般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综上分析可知,B选项错误。
2.[2016·海南省联考]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 B解析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能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增长速率仍大于0,种群的数量增加,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加,故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斗争必将加剧,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故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3.[2016·湖南郴州质检]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答案 D解析昆虫一般体积较小,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为初级消费者,B 错误;据图可知,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最高,C错误;据图可知,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对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 错误。
【答案】B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实验及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在做标记时,标记物要醒目,有利于抓捕B.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个体数量为X1、X2、…、X n,则种群密度为(X1+X2+…+X n)/nC.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计数时同种生物无论个体大小都要计数【答案】D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A正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而“J”型曲线中不存在K/2值,B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可能形成森林,但是若环境条件不利,就不会到达森林阶段,C错误;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会影响调查结果,D错误。
【答案】A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注:A.种群的年龄组成指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指的是一个种群中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计算可知幼年、成年、老年三种年龄期的个体数量相等,均为400,所以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虽然食物十分充足,但可能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故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
【答案】A5.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别比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B.社鼠种群数量与性别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答案】B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不同指标。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B.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C.图1、2、3中的a、c、e点生存斗争最激烈D.图2和3中的c~d段、e~f段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解析】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都为0,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图2中的c点增长速率最大;图中1、2、3都可表示在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生存斗争最激烈;图2和3中的c~d段、e~f段环境对种群某表现型的选择是未知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改变。
【答案】B7.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此图表明四种鱼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草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草鱼和青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答案】D8.如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阔叶林和针叶林生长在不同的地段,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但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故选择C选项。
【答案】C9.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地群落演替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B.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丛C.常绿阔叶林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D.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B10.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x ,则x 100=2802,x =14 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 000140=100只/hm 2;群落的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物种所含能量越少。
【答案】C11.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 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 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 逐渐减小,到顶极群落时,P/R<1B .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多C .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D .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于开放【答案】A12.农田生态系统直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源,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玉米田中某种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 .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C .研究该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 .随机扫取玉米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解析】许多土壤动物个体微小、活动能力强,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玉米田中还有多种其他植物,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种间关系即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的关系,也属于群落水平;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因此取土样时不能只取表层土。
【答案】C13.回答下列问题。
(1)虫害的防治: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通过降低________,进而控制种群密度。
保护濒危物种时,可以通过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来增大种群的________。
(2)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初期,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充裕、缺乏天敌,常表现出近似________型曲线增长,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进行防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 、B 、C 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________层,推测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________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
(4)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
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型。
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________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
【答案】(1)出生率K值(环境容纳量)(2)“J”不能因为天敌的引入可能会造成新的生态入侵(3)A群落灌木乔木(4)种群数量增长竞争14.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
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