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论文《回归数学本身—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学生王秀华(定稿)

合集下载

彰显本质 回归本位——找回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

彰显本质  回归本位——找回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

彰显本质回归本位——找回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
范海霞
【期刊名称】《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年(卷),期】2010(000)024
【摘要】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课程改革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之初,出现了小学段有些数学课堂的生活味过浓,数学味太淡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冲淡数学应有的味道,还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虽然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该还原于生活",但不应缺失数学本身应有的味道.
【总页数】1页(P65-65)
【作者】范海霞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46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彰显教材价值,回归数学本质——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J], 王惠清;
2.追寻儿童本位彰显学科本质--“源本数学”的内涵诠释与实践建构 [J], 汪树林
3.回归本位彰显真味——听林通老师执教《北京的春节》有感 [J], 向桂辛
4.彰显教材价值,回归数学本质---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J], 王
惠清
5.返璞归真:彰显小学数学课堂的“数学味” [J], 黄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重情境创设回归数学本位

注重情境创设回归数学本位

注重情境创设回归数学本位注重情境创设回归数学本位文李珍课改以来,“创设教学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使人们大开眼界。

因为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相对于语文、美术、音乐学科而言比较抽象、枯燥。

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在我们的数学课上均能看到与孩子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数学知识在每一位执教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变成了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活生生的生活场面。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情境创设往往“走调”、“变味”,使情境创设表面化、形式化、无效化,失去了情境创设的应有价值。

我从教几十年,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对当前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作了如下思考。

一、过多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效率低下执教教师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一堂课华丽的包装。

有限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占据了大量时间。

如我在听某青年教师一节展示课,《植树问题》的教学,他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那我们猜一个谜语,看谁的脑筋最快。

接下来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现了有关谜底是“手”的谜语。

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老师我们猜出来了,那是手。

师鼓励:对,同学们真聪明。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能说一说,我们的手都能做什么?你能赞美手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一双双小手,列举出许多手的作用,有的学生还罗列出很多优美的辞藻来赞美手。

学生们的发言精彩热烈,课堂气氛好不活跃,接着教师渗透了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听课的老师也被学生们精彩的发言所感染,但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情境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难道教师花费了这么多的心机只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吗?这时执教老师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一只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游离于手的样子、大小……终于有学生说出,这只手是五指张开,手指与手指之间有距离。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深入研究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究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揭示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教师们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化归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

化归思想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化归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研究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研究和探讨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对于丰富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2. 正文2.1 化归思想的概念及特点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推理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化归为更简单的问题,通过逐步分解、转化和简化,最终解决原问题。

回归数学教学本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回归数学教学本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65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期 总第期一、小学数学结合实际生活的作用1.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仅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或做题,都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若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带到课堂上,并结合知识点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开拓学生思维。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中有很多资源和素材都来自现实生活。

为了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从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再运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角》这一课时,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刚开始可能不能理解,此时可以先告诉他们什么是“角”, 以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区别,再结合墙角、三角尺进行讲解,最后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角,并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掌握“角”这一抽象的概念。

3.结合教材知识点,突出小学数学学习的生活性当前我国很多小学的教材内容都较为抽象,很多知识点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编排的内容,选择一些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生活中的原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认识图形》这一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图形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形这一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场景,先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搜索卡通的图形建筑,让学生分辨图片中建筑物的形状,正确理解图形。

如教师展示一所房子,让学生观察墙面、烟囱、门分别是什么形状等。

利用创设的生活情景,很好地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与日常所见联系起来,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把日常生活案例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1.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小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文献综述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文献综述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案的回归》文献综述默认分类2007-11-24 15:29:28 阅读619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笔者主要通过检索国内翻译的外文资料及书籍等途径进行查阅,发现国外对于数学化”教育思想的研究起源于人们对于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且这样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与深化,现概述如下:b5E2RGbCAP<一)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深化:数学,其英文是mathematics,这是一个复数名词,数学曾经是四门学科: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处于一种比语法、修辞和辩证法这三门学科更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多数人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知识体系,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恩格斯),又反映了人们对可能的量的关系和形式”的认识。

数学既可以来自现实世界的直接抽象,也可以来自人类思维的劳动创造。

p1EanqFDPw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看,人们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和深化。

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最显著的例子是非负整数。

”欧几里德的算术来源于普通常识中的非负整数,而且直到19世纪中叶,对于数的科学探索还停留在普通的常识,另一个例子是几何中的相似性,在个体发展中几何学甚至先于算术”,其最早的征兆之一是相似性的知识,”相似性知识被发现得如此之早,就象是大生的。

”因此,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经验科学,因为那时的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DXDiTa9E3d随着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从19世纪中叶以后,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的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观点在布尔巴基学派的研究中得到发展,他们认为数学是研究结构的科学,一切数学都建立在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这三种母结构之上。

与这种观点相对应,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许多人认为数学是研究模式的学问,数学家怀特海在《数学与善》中说,数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数学对于理解模式和分析模式之间的关系,是最强有力的技术。

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进行自主发现生成数学教学

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进行自主发现生成数学教学

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进行自主发现生成数学教学吴剑锋(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州大亚湾小学广东·惠州516083)摘要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因来源于生活而作用于生活而备受师生的共同关注。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基本教学目标。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体验感悟,进行自主发现生成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进行自主学习的建议,培养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既收获知识也锻炼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引导感悟自主发现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进行自主发现生成数学教学便成为了小学数学界的重要议题。

实际上,学习需要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为此,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其自主发现生成数学教学主张从生活情景、生活实践、生活问题等方面进行体验,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去自主锻炼数学意识,在解决问题中去自主提升数学能力。

1感悟生活情景,自主夯实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其年龄尚小,所以在身心方面均还处于发展阶段,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自控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理解能力较差。

面对这些基本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发现生成数学教学,就应该感悟生活情景,让处于的小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点,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来自主夯实数学的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十几减8、7》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次“搬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一下数学基础知识在生活场景中的运用。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文献综述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文献综述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文献综述2、“数学化”过程中区分出水平和垂直两种成分:特莱弗斯(Treffers)和哥弗里(Goffree)等人进一步研究认为,可在“数学化”过程中区分出水平和垂直两种成分。

[3]其中水平成分是将问题运用数学的方式来陈述,即由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是把情景问题表述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大体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情景问题中包含的数学成分;建立数学成分与已知的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方法使这些数学成分形象化和公式化;找出蕴涵其中的关系和规则;考虑相同数学成分在不同情景问题中的表现;作出形式化的表述等。

垂直的数学化是运用数学工具着手处理,即在数学范畴内对已知符号化的问题作进一步抽象化处理的数学化问题,是从“符号”到“概念”的转化。

垂直数学化大体包括以下内容:用公式表示关系;对规则作出证明;尝试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调整和加工;考虑不同的数学模型的结合和形成统一的新模型;对得到新的数学概念作出公式化的精确表述;一般化等。

[4]3、理论和实践中概括出学生几何思维发展的五种水平:荷兰的范·希尔(van Hiele)夫妇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概括出学生几何思维发展的五种水平,即:0—水平:直观(Visualization);1—水平:分析(Analysis);2—水平:抽象(Abstraction);3—水平:演绎(Deduction);4—水平:严谨(Rigor)。

这为如何通过数学化途径进行数学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4、斯托利亚尔对数学活动的描述:前苏联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活动可看作是按下述模式进行的思维活动:(1)“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即借助于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概括积累事实材料;(2)“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由积累的材料中抽象出原始概念和公理体系并在这些概念和体系的基础上演绎地建立理论;(3)“数学理论的应用”即应用理论。

试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探索

试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探索

教学方法■JIAOXUE FANGFA试谈优代”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採壺◎杨巧霞(宁夏石嘴山第十二小学,宁夏石嘴山753000)!摘要】“让学生踊跃参与数学,培养对数学有好奇心知欲;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获的喜悦,锻炼解决难题的意志,从而树信心.”毫疑问,这是每一次课堂练载的任务.所以,数学教师要用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与此,经过练的反馈,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出一定的了解,又检验教学的质量,并适出整.研究,形样化、层次足够分明的课堂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学生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出认真勤奋、独、合作交流、质疑等一系列优秀的学习V质.!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探索堂练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科学化练习,巩固知识、强化答题能力、提高课堂授课效率的目的.练习同样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难、由生到熟、由用的过程,从学的知识到知识的有效运用应该是练习的根本作用.小学数学练习是对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的检验,练习也可以组探讨、课堂实践,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有效的课堂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上数学课.一、增强笔读过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该.过讲述、索、比尔•盖茨等成功人物生动的,强调了兴趣对成功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积极发,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专力提升,学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厌学思想也会无处生根,乐学欲望才能永占上风.《论语》有言,"知不如好,好不如乐•在千多年前便提出了“好”的重要.我们可以有效地运用课堂练习的至理名言贯彻实中.(一)从题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数学练习设计要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将数学与另外学科融会贯通.设计数学练习时综合学生所学所有学科知识,以数学知识为根,情为背景,适当其他学科知识,发数学的内涵,让学生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感数学的魅力.(二)从题在设计题型时,要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对',让他们感学习带来的愉悦感.适时可以采用竞争机,有些练习用小组、分组争的方法更能激励学生,另外,在习中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也可以组有游戏性,乐性的抓阉答题、接力答题、脑转弯等一趣习.在每一场的课堂练习中,尽量根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抑制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将原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化,做优化教课的目的.这样一来,不能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而且能提升学生思想的灵,让其迸发思考的原动力.二、重视多样性(一)设计可操作练习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识地设计一些有实践的教学,学生会数学与生的,感数学的,不断增强学生克服难题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数学是为了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化解生活中所遇见的.马克思有一个最的原则:任理论知识,都要不断实践的检验.纸上觉浅,绝知要躬行.所以操作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是不缺的.(二)设计开放性练习,学对新鲜事物会产生特别浓厚的兴趣,闭的课堂练习会让学生倍感,从习成为练习中的点笔.习的已件不备,答不唯一,这类题综合性全面,思维性强,知识运用量大,是学生思维的最好,使学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的本质,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能力.(三)设计总结性练习关却不同的知识运用在一点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整理设计,尽量采取归纳重点、总结等多种方式.总结习综合性强、知识量大,在习中难点.综合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此类练习时的核心是多种知识与技能的并用,使知识横发展的同时,纵伸.三、注练习聚焦教学目标一堂习尽量针对一知识点进行重不同的多型的练习,习的核中在一个点上.比如,考查小学乘法时:1.说式的乘积有多少位小数.24x0.3 6.5x2.312.1x11.154x0.889.2x3.478.3x12.12.根据222x30=6660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乘积.222x322.2x0.322200x3002.22x0.030.222x0.003222x0.3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了一的容,方与教学组织的,在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起作用.三、结束语$功有限,习功无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落实课堂上的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习行之功”,这能堂练习实现对教学目标,学生的推动作用,且能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发展.【参考文献】[1].基于教学的课堂作业设计现状及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2]王百红.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3]隗.小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个案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4]王培璐.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校本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

数学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课程篇数学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文|程晓峰1,杨玉梅2数学是极富思维的一门学科,衡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指标之一是解题能力。

那么,如何展开小学数学解题教学?如何启发学生?我们可以从波利亚探索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得到启发。

一、题目呈现题目一:(1)妈妈买了体积是11200cm3的假山、水草等饰物,放进长80cm、宽50cm的玻璃鱼缸,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了多少?(2)有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得长是8dm,宽是6dm,水深是6dm,放进去一块珊瑚石,水面升高了5cm,这块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是15cm,宽是10cm,把一个体积是300cm3的西红柿浸入水中后,水面上升到12cm,原来的水深是多少厘米?(4)任选一个不规则物体(如苹果、桃子、土豆等),想办法计算出它的体积。

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并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题目二:一个酸奶瓶(如图1),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是32.4cm3,当瓶子正放时,瓶内酸奶高为8cm,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为2cm(如图2),则瓶内酸奶体积是多少?8cm图1图2题目三:两个相同的分数应用类型的数学题目:(1)六年级原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后来转来女生3人,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6,请问原来六年级有多少人?(2)小芳在看一本文学著作,晚饭前,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37,晚饭后,她又看了17页,这时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56,这本文学著作有多少页?二、题目解法与分析(一)题目解法对于题目一:(1)问:已知假山、水草等饰物体积为11200cm3,玻璃鱼缸的长为80cm,宽为50cm。

鱼缸的形状为长方体。

所以,完全浸没饰物后水面上升的高度为:50×80= 4000,11200÷4000=2.8(cm),所以浸没饰物后水面上升了2.8cm。

(2)问:已知长方体鱼缸的长为8dm,宽为6dm。

投入珊瑚石后水面上升了5cm,5cm=0.5dm,8×6×0.5=24。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论文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论文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提升,还应该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化归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较好地契合了小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规律,能促使小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建立起对未知概念、原理等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从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几何教学和应用题教学四个方面,就化归思想方法的探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教学策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倾向于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注重的是题海战术。

这就使得小学生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做题效率低下,甚至随着教学难度的加深,而对数学课程产生畏惧心理。

而化归思想方法的运用,注重的是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形成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素养。

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化归思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一、在概念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很多概念都有一个有效的推导和演绎过程,以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概念的实质。

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借助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为此,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使小学生将陌生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连接起来,利用已有知识来了解新的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个概念时,教师就可先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冰箱里有一个45立方厘米的容器盛满了水,当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膨胀,变成了50立方厘米,试问冰的体积与原来相比增加了百分之几?而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能根据题意快速列出计算过程,得出1/9的答案,但是分数和百分数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教师就可进一步引导小学生求算出百分数,整个概念教学过程效果会更好。

总之,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注重小学生已有知识的渗透,注重对概念的拓展,避免单纯为了概念而讲述概念,从而偏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初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初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的初步尝试。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正文部分分析了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具体实践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启示。

结论部分强调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化化归思想的应用,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化归思想、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实践、教学方法、重要性、深化应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化归思想是一种归纳和推理的思维方式,通过将一个问题或概念归纳为更为抽象和普遍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或理解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记忆和机械化运算为主,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深入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化归思想,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拟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进行初探,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化归思想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化归思维能力,可以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有利于日后更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

化归思想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化归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化归思想:赋予数学自然生长的力量

化归思想:赋予数学自然生长的力量
数学 ・ 教研引领
化 归思想 : 赋予数学 自然 生长 的力量
江 苏淮安 市外 国语 实验 小 学( 2 2 3 0 0 1 ) 仇 晓 芳
[ 摘 要] 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 学教 学中, 教 师可 以通过计算让学生体验化归思想, 可以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 中让学生
计算 操作 解题 化 归思想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9 0 6 8 ( 2 0 1 5 ) 3 0 — 0 2 8
我就送给你。’ 你们 能帮猴妈妈解决这个 问题吗?” 学 生 听后立刻思考起来 , 很快便利用化 归思想解 决 了问题并 得 出答案 : “ ‘ 1 张桌子 和 2 把椅 子是 6 0 . 2元 ’为化 归的 对象 , 把‘ 1 张桌子 和 2把椅子作 为 1 份数 ’ 是实施化 归
的途 径 , ‘ 3张桌 子和 6把椅子 的价格 为 ( 6 0 . 2 x 3 ) 元’ 是 化 归的 目标 ,与 ‘ 3 张桌子 和 5把椅 子的价 格为 1 6 4 . 9
形, 转化 为更简单 的问题或是 已经 解决过 的 问题 , 即化 未知为 已知 、 化难 为易 、 化 繁为简 、 化 曲为 直 , 直 至最终
换种方式去证 明呢?” 学生茫然地看着 我 , 他们不知道该 怎样做 。我接着说 : “ 好好 想一想 ,你们 肯定会有 办法
的! ” 一个 男生怯怯地站起来说 : “ 老师 , 我可以把 三角形 的每一个角都 剪下来 吗?” 我点头说 : “ 可以啊 , 或许你会 找到正确 的答案 哦 !” 学生 听后纷纷 开始动 手剪 、 折, 当
例如 , 教学 1 2 x 4 2 + 5 8 x 1 2的计 算 时 , 若 直接用乘 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数学思想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数学思想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数学思想的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6T07:31:22.70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陈淑美[导读] 数学思想是方法论的基础,数学学习是构建方法论的数学思想的学习,化归思想是数学模型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习掌握化归思想,能帮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高效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灵活应用于解题中,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陈淑美摘要:数学思想是方法论的基础,数学学习是构建方法论的数学思想的学习,化归思想是数学模型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习掌握化归思想,能帮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高效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灵活应用于解题中,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利用知识的迁移或类比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新知,解决疑难问题,其实这就是在直接或间接的利用化归思想构建数模的过程,如果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化归思想学习新知,对开发学生思维水平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帮助,也是促进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锻炼。

我参照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小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研究成果,结合小学数学中具体知识的教学,以期给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提出合理化教学建议。

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内在化归思想化归思想作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前人探索数学真理过程的积累,但数学教材并不是探索过程的真实记录。

数学思想是教材体系的灵魂,它支配着整个教材,使数学概念、命题、问题解决相互紧扣,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联合体系。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学篇•教学创新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曹玉佳(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江苏南京)摘要: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独特并且应用广泛的教育模式,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和知识范围,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人文政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思维的抽象性和自主思考学习技能,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教学内容渗透进生活案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增长知识两方面获得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在小学教学阶段,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而在绝大多数小学教学中,老师和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现实意义,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会“学”,不会“用”。

情境创设的提出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思维、新方法。

其能够使教学任务与实际生活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更高效的教学质量。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生活是教学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情境创设的素材源泉。

同样的,生活也为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

教师采取情境创设方式将数学教学方式从传统枯燥、刻板的计算公式中剥离出来,融入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生活常识。

其遵循诱发性、真实性、合作性、层次性等原则,将冲突与和谐统一,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现实化、具体化。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情境创设已经在绝大多数基础教育机构中被广泛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涉及加减乘除或是几何模型问题时,老师都会考虑将抽象问题实际化,并与生活情境相联系。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老师应用多媒体动画将若干只鸡与若干只兔放入一个笼子,然后让学生数笼中共有几只鸡脚几只兔脚,共有几个头,若想达到具体的数目,又需要拿出或放入几只鸡、几只兔。

再者,通过让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完成鸡与兔的模型,再进行相应的数量安排,从而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所在。

数学化归思想运用研究论文(共2篇)

数学化归思想运用研究论文(共2篇)

数学化归思想运用研究论文(共2篇)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运用研究数学思想是人们从数学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

化归思想就是这些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中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化归思想的认识和应用都停留在学生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而忽视了数学化归思想的理解与传授。

为此,本文将对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简要分析,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基本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应用,教师应将抽象的化归思想渗透在各个环节中,并进一步实现其具象化,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

本文对化归思想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化归思想数学思想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将数学教材中的概念、问题、解决方法等各要素紧密结合,为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提供基础。

化归思想是教师在探索数学真理过程中慢慢总结所得,它可以融入数学教材基础知识中,却又无法形成具体的法则。

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化归思想进行整理和分析,使其更加具象化,明朗化。

教师还应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要把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进行分化,便于学生理解,更要从中寻找数学方法,对数学知识中运用化归思想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中进行设计,充分发挥素材作用,有意识地渗透化归思想,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化归,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素质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而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

因而,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改变以往的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学模式,而是形成知识发现与知识形成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对教学设计的重视,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知识体系与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提升其创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初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初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的初步探索。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索了渗透化归思想到教学中的方法,并给出了案例分析来展示化归思想在实际课堂中的运用效果。

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化归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化归思想,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化归思想、渗透、方法探索、案例分析、学习效果评估、教师角色、意义、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化简为简单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难题。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尝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化归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日益增大,他们需要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数学题目。

化归思想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性的数学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化归思想的方法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探讨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其成功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评估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效果。

结合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总结化归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化归思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为教学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返璞归真享受数学

返璞归真享受数学

返璞归真享受数学黄建恺【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年(卷),期】2012(000)026【总页数】1页(P74)【作者】黄建恺【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县小学 224300【正文语种】中文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困难的事,兴趣不浓、信心不足是当前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回归学生的本性,享受数学的神秘这里的本性是指学生的本能特征、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回归学生本性,耐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大胆猜想、验证,要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满足并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乐意去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去体会数学的魅力。

华应龙老师在《神奇的带子》有这样的教学片段:师:如果沿着莫比乌斯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一端翻转180度和另一端相粘便成)中间的一条线剪开,这个圈会成为几个?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经验从中间剪开会成为两个,但这里的情况会是一样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开心地去研究这个问题,越是具有神秘性,学生越是想去挑战,数学还能学不好吗?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学生的本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去享受数学的神秘,推开数学神秘的门窗,那里的景色一定很美!二、回归数学的本质,享受数学的曲折怀特海曾说过:“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经历数学教育后,我们要让学生剩下什么呢?大数学家柯尔说:“数学是一种能澄清混淆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语言,能让我们把世界上混杂的局面翻译成可以管理的方式。

”我想,既然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剩下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思考。

张齐华老师在《因数和倍数》一堂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师:是不是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呢?生:不是,如11只有1和11两个因数,而6有1、2、3和6这4个因数。

回归数学本质——小学高学段构建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探究

回归数学本质——小学高学段构建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探究

-044-2021年第18期(总第270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小学生自制力较弱,喜欢有趣的事物,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转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借助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1]。

一、引入趣味元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丰富教学内容,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审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尚处在发育成长阶段,所以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2]。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所以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采用因势利导、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出教材知识,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通过有效问答的方式判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3]。

新时代,使用多媒体构建生本课堂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首选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应收集相应的资源,从教学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在营造生本教学环境的同时,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反应,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吸收情况。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与学生的认识能力不符,就难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材知识。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以阶梯式推进,逐渐增加难度,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尤为关键,所设问题不仅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的支持下,创设生动的课堂环境,使用图片、短片等方式,带领学生从生活视角分析数学知识[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创设情境等同于激情导入
什么是情境创设?不同的老师理解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数老师认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创设了好的情境。这是从情境作用上去考虑的。也有老师认为情境创设就是导入新课,说白了就是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热情、积极性进入新课学习。从这点上可以看出一部分教师对创设情境的把握不太全面。只是把创设情境定为导入新课的一小环节,而没有把它理解为贯穿于课堂始终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异颇大
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是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其教学理念间接影响着创设情境的成功与否。虽然新课改提倡这么多年了,但很多教师对教学的理念还停留在以前传统教学的模式中,大多认为:平时工作那么忙,书上又有情境图,何须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创设情境。或者仅限于在公开课和观摩课等会自己用心创设情境,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想法在一线教师群体中还是普遍存在的,直接导致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异。
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后一种较被关注也是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需要教师发挥多方面的能力,只有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创设出合适的情境。而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数学教学的文件,本应是创设情境的理论依据。但实际教学发现基本上没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考虑课程标准这一重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阐述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建议和各学段学生已掌握和未知的学习内容都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关注的东西。只有综合掌握了这些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才能创设出好的教学情境,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课程标准没有引起关注,导致在创设情境时的出发点不全面,直接影响创设情境的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青岛市崂山区区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结 业 论 文
回归数学本身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学员姓名:王秀华
职称职务:中学一级
工作单位: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小学
任教学科:数学
******
2013年10月完成
回归数学本身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自课改以来,“情境创设”日渐成为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当下,越来越多的情境创设偏离学科本质,无情境不入课堂,唯情境而情境,情境创设走入误区,如:目标模糊化,缺乏正确引导;内容过分生活化,远离数学本意;手段多媒体化,教学过程浮华低效等。这些失去“数学味”的情境创设,导致课堂效能低下。这些现象的背后凸显了目前许多一线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的一些教学行为进行剖析,挖掘“情境创设”误区存在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点燃学生的有效兴趣,激活知识原型,激扬学生的数学思考,以期追求教学的实效。
2.1.2情境创设素材人为杜撰,脱离现实生活
有悖生活,人为杜撰。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
如一位教师教学《确定位置》时,在巩固阶段深情并茂地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小动物们的宿舍楼好不好?”“好!”多媒体出示了相应的情境图后,学生一下子惊呼起来,纷纷议论:“大灰狼怎么和小兔子住一幢楼?”这个小插曲严重影响了下面的教学。虽然这是假设的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小学生最起码的生活逻辑。这种凭空想象的情境,虽然关注了学生的童趣,却违背了生活,脱离了“现实性”,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理解。
2.2.2信息纷繁复杂,游离思维本质
引导不当,节外生枝,导致信息纷繁复杂,学生游离数学思维之外。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的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的设定。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联系生活,教者这样问:“小明从家乡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有信封”“需要去邮局”“需要写清小明的地址”学生的回答越扯越远,始终达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自己说出:“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既浪费时间,又影响了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中创设数学情境更是一门艺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毋庸置疑,“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时间,数学课堂“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情境几乎成了数学新课程最为重要的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样一种不良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热闹的情境背后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这种境地,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理性地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
2.1.3不加选择,直接套用教材中的情境主题图
目前,在大多小学中,学科教师不仅仅是学科教师,他们往往还承担着班主任工作,再加上还要面临各种迎检任务,似乎时间不允许老师坐下来好好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于是,常态课堂中往往看到教师把教材的情景图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当前的教材基本上是一个地区或是省内用同一套教材,也就不能全面兼顾到地域差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别。例如青岛地区使用的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和爸爸学设计-平行和相交》情景图中的素材有我和爸爸以及斜拉桥的平面图,斜拉桥对于城市孩子来说也许不陌生,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就有些不太熟识,甚至有些农村孩子根本就没见过。如果不加选择,直接套用的话,学生也就被动的参与其中,见都没见过,怎能做设计?如此就不能较好地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孩子们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问题中也就比较困难。因此情境创设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然后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情境的素材如果选取不当,就直接影响到创设情境的成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对策
1.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
课标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所以教学建议中的要求就是对教师的要求。要创设情境首先需要教师有创设情境的意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在创设情境中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一、表征与分析: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情境创设存在问题表征与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情境创设的理解存在偏差
1.1创设情境的依据不全面
闲暇时曾经和同事在一起交流:创设情境要依据哪些因素?交流下来60%左右的老师认为学生是最重要的依据,学生的智力因素、情趣、身心特点、已有的知识和接受水平以及生活实际等都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因素。这点毋庸置疑,但遗憾的是作为数学教学指导性的课程标准竟然没有一个老师提到。
二、反思与重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诉求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
数学知识是对生活进行加工提炼以后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具有高度地概括性和抽象性,这就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是哪个学段都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活动经验,掌握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但这并不等同于凡授课必情境,无情境不授课。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活动不能浮于知识表面,游离于数学之外,要深入到数学内部,要使学生触摸到数学的本质。
2.选取的情境素材和创设途径不恰当
2.1选取的情境素材不符合学生实际
2.1.1情境创设素材远离生活,分离童趣童味
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中牵强附会,而不是学生所亲身经历和喜闻乐见的。某教师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多媒体出示某日一些股票的走向图。股票的走势图中,的确存在着各种折线统计图,可学生看得糊里糊涂,什么也说不上来,更不要说有什么兴趣了。而且在股票的走势图中有很多的术语,学生能理解吗?股票的走势忽上忽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能预测下午的走势吗?这种脱离学生实际、并非学生所亲身经历和喜闻乐见的情境,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童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问题表征与分析;成因;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多年来,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受到限制。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在情境中学习、探索,解决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生动、蕴含数学知识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它的根本作用是通过创设情境把现实生活问题“数学化”,然后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一种“爬坡”的状态。创设情境不应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不只是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决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