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管理学理论发展概述
管理学发展简史
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
• 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理论》
• 研究重点: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
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管理。 – 非人格化管理是指去除人为因素对管理行为的影响,让管理技术 化、制度化、理性化的管理机制 – 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 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 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指“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 激励因素指"得到后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的因素 • 管理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
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
• 任何一个组织及每个都代表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
• 要点:
– 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 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 – 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 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管理学发展简史
廖开际
管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初到30年代)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 第四阶段:企业再造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费根堡母(A. V. Feigenbaum) 的全面质量管理 (TQM)
管理学专业介绍: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
管理学专业介绍: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在企业和组织中担任管理职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管理学专业的详细介绍,包括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
一、学科背景1.起源:管理学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和欧洲,当时工业化和企业机构的快速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2.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学逐渐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原理和理论,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二、学科内容1.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内部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优化这些行为和关系来达到组织目标。
2.人力资源管理: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员工福利等方面。
3.战略管理: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4.运营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5.市场营销:研究如何识别客户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和推广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销售额。
6.企业创新和创业:研究如何促进企业创新并培养创业精神,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三、学科发展历程1.早期阶段:管理学在20世纪初的美国逐渐兴起,当时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管理学院。
2.理论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些基础理论,如管理层次理论、组织结构理论和决策理论等。
3.学科建设:20世纪6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设立管理学院或开设管理学专业,并开始开展系统的管理学研究。
4.学科融合: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管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融合,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
四、就业前景1.企业管理职位: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种企业和组织中担任管理职位,如人力资源经理、运营经理和市场营销经理等。
2.创业机会:管理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他们可以选择创办自己的企业或加入初创企业。
3.咨询服务:一些管理咨询公司和独立咨询师需要管理学专业的人才,他们会为企业提供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支持。
管理学概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管理学概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探讨组织如何有效地运作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关注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下的管理活动。
它涉及许多重要概念,如组织、计划、组织设计、领导、决策、沟通和控制等。
1.组织:组织是指一群人共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调行动的过程。
在管理学中,组织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基本单位。
2.计划:计划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它是管理中的前瞻性思维活动。
3.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要求,对组织的结构、权责关系和业务流程进行安排的过程。
4.领导:领导是指组织中对员工进行激励、指导和协调的过程。
领导力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5.决策: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管理者需要通过决策解决问题,实现组织目标。
6.沟通: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过程。
在组织中,良好的沟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误解。
7.控制:控制是指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和调节的过程。
通过控制,管理者可以评估绩效,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不断演变和丰富,形成了多个学派和理论。
1.科学管理学派:在20世纪初,美国工业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学的理念。
他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分析工作过程,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提高劳动效率。
2.人际关系学派:20世纪初至中叶,人际关系学派兴起。
该学派认为员工的人际关系对绩效和生产力有重要影响,强调组织内部的人际互动和沟通。
3.系统管理学派:在20世纪中叶,系统管理学派开始兴起。
它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关注组织内外的环境因素,通过系统思维来研究和管理组织。
4.学习型组织学派: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学习型组织学派逐渐兴起。
这个理论强调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发展,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管理学发展三阶段
管理学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趋势:结合若依据吴甘霖提出的“中国式管理”即《心本管理—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的观点,那么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三个发展阶段,总的趋势是管理的柔性化。
那么心本管理的概念、特点、实质是什么?了解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三种管理的运用技巧,对于提高管理现代化程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至关重要。
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物本管理即制度化管理或叫硬管理。
它把管理工作中的员工当成机器人,通过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与约束来达成管理目标。
它只关注工作效率而不关心人,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
强调管理者要制定严厉的管理制度、规章和严格的工作规范,来加强对员工的法规管理,用权力和控制手段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引导员工为其工作,用金钱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物本管理的积极方面就在于它将以往那种分散的劳动力,通过组织化、程序化的管理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其消极方面就是在一定的角度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本管理即人性化管理或叫柔性管理,就是指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去发挥其他资源的作用从而达成管理目标。
它认为人除经济利益以外,还有许多社会性需要,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工作更要关心人,多倾听员工的意见、要求,了解他们的情感与需要,创造机会或平台让他们获得各种需要满足,让他们参与管理,提倡以集体奖励制度为主,不主张个人奖励。
人本管理的特点是:①组织即人,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②组织为人,“造物之前先造人”;③组织靠人,组织要靠人去决策、靠人去经营才能达成管理目标。
人本管理的积极方面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抓住了管理的根本,通达组织与协调、教育与激励调动了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它消极方面是,人是被动而非自动接受管理,仍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人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特别是当管理者用人不当时易导致人力资源的破坏性。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并强调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2.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埃尔顿·梅奥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组织行为是受到个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3.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彼得·德鲁克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应该关注组织的整体效益和员工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四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卡尔·韦尔斯提出。
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了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
5. 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五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迈克尔·波特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来确定战略目标,并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实现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6. 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六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彼得·圣吉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知识是组织的重要资产,应该通过有效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的重要性。
二、发展趋势1. 变革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组织需要具备变革管理的能力。
变革管理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合理的变革策略和有效的变革实施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管理学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管理理论
以泰勒、法约尔等为代表,强调科学管理、 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
行为科学理论
以梅奥、赫茨伯格等为代表,关注人的需求、 行为和激励。
现代管理理论
以明茨伯格、柯林斯等为代表,强调战略、 文化和创新。
当代管理理论
关注全球化、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
02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阶段
管理学2-管理思想与理论 的发展
• 管理学概述 •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阶段 •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变与影响 • 管理实践与管理创新
01
管理学概述
管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活动及其 规律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效率与效 果。
重要性
管理学为组织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 方法论,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提高绩 效、应对挑战。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01
以效率为中心,强调通过标准化和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行政管理理论
02
关注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强调组织的稳定性和效率。
官僚制组织理论
03
主张建立一种以权威和规范为基础的组织形式,以确保组织的
稳定性和效率。
行为科学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研究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强调员工参与和沟通的重要 性。
亚马逊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实现了快速配 送和低成本运营,从而在电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 功。
苹果的用户体验设计
苹果注重用户体验,通过一体化设计、简洁界面 和优质服务等手段,为用户提供了卓越的产品和 服务体验。
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与实现方式
驱动因素
市场竞争、技术进步、消费者需求变 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 发展的需要和管理的压力等内部因素 。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理论的产生始于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大规模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给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管理者们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复杂的组织和人力资源。
在这个背景下,管理学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
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弗雷德里克·泰勒。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即将管理视为一种科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管理组织。
他主张将工作划分为独立的任务,并通过个人和组织间的协调来实现高效率。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管理者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管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另一位重要的管理学家是亨利·法约尔。
他提出了行政管理理论,将管理视为一种职能,并强调管理者的决策和协调能力。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管理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0世纪中叶,管理学开始进一步发展,并衍生出许多新的管理理论。
其中之一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以及如何通过激励和领导来提高员工绩效。
另一种理论是系统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并影响组织的运行和绩效。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管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管理学家开始关注领导力、创新和变革管理等新的管理领域。
他们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领导来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如何管理和应对变革,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组织绩效。
管理理论的前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服务领导力理论,强调领导者应以服务的态度去领导员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
第二是创新管理理论,主张组织应鼓励和支持创新,以提高竞争力和适应性。
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四是跨文化管理理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行为和策略。
管理学原理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史
第二章 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史
杨芳 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二章 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史
早期 管理思想
古典 管理思想
中期 管理思想
现代 管理思想
19世纪以前
从古代的管理 实践中逐渐形 成了一些朴素 的管理思想
19世纪末到 1930年之间
以泰勒与法约 尔等人的思想
为代表
1930年到 1945年之间
2020/1/11
第二章 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史
8
2.1 早期的管理思想——国外
国外早期管理思想及代表人物
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
• 企业内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 认为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
的利润
科学管理先驱—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英)
理论准备: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
人性假设 经济人
基本特征
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使企
业在市场的时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把企业获得最 大利润作为最终目的。最终以组织为整体,以企业 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 及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组织理论
2020/1/11
第二章 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史
12
2.2 泰勒的科学管理
弗里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1856-1915)
2020/1/11
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 从19岁进入钢铁厂当工人,做过技工、工 头、车间主任、总工程师,长期的切身观 察使泰罗认识到,工人“磨洋工”一方面 是因为懒惰;另一方面是因为落后的管理。 他认为工人的生产率只达到应有水平的1/3, 于是他作了一些著名的实验,花了20年时 间以极大的热情寻找从事每一项工作的 “最佳方法”。后来逐步形成被称为“科 学管理”或“泰勒制”的管理理论和制度。 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管理学的历史发展,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趋势。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优化生产过程,并通过分工和时间研究提高劳动生产力。
这一理论为管理学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二、经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学开始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原则,形成了经典管理理论。
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福尔(Henry Fayol)提出了通用管理原则,包括分工、权威、纪律、统一指挥等,为管理学奠定了基本框架。
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提出了官僚理论,阐述了组织结构和权威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经典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在20世纪中期,行为科学的兴起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重视人的因素对组织效果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哈桑实验揭示了人性因素对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情感和需求。
四、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兴起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管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系统理论被引入管理学领域,强调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管理者需要全局思考,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同时,现代管理思想也逐渐兴起。
经营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了管理者应以理解为基础进行决策,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
五、管理学的影响和未来趋势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产生背景1、古典管理理论大多注重于生产过程、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多地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忽视了对人这个关键因素的研究,甚至把工人当做机器的附属物看待。
2、人并非是纯粹的“经济人”,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也存在着不断增强的心理上的需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试图找出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进而创建了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二)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梅奥负责的霍桑试验。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具有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人和物质条件的满足,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
管理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重视满足人们的这些非物质需要。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而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社会感情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组织以其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很大影响。
管理者应善于引导和发挥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
3、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工人是“社会人”,且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领导者应该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生产中的人的因素的兴趣和重视,对改变当时流行的“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产生了深刻影响,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信息职能的引入, 与传统管理职能将构成一种相互依存、相 互促进的管理职能系统。信息职能为传统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 了全方位、全 过 程 的 信 息 , 反 过 来 , 传 统 管 理 职 能 又 促 使 信 息 职 能 去 开 发 、收 集 、处 理 、传 播 、分 配 信 息 资 源 。
三 、管 理 学 新 的 理 论 前 提— —— ——“合 工 理 论 ”向 传 统 的 分 工 理论提出了挑战
( 作者单位: 湖北黄石理工学院)
现代企业 2007·10
39
研究与探讨
管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 在管理工作中, 强化信息职能, 将是 管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信息职能的发挥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信息职能能革新企 业内部的生产力要素结构, 使资源转换系统的生产率大幅度提 高, 并同时以不断增加的柔性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 快速变化。其次, 信息职能能促成管理系统的优化, 促进组织的 创新, 使组织的绩效不断上升。另外, 信息职能能提高计划与决 策的科学性 和 及 时 性 , 成 为 信 息 时 代 企 业 生 存 、发 展 、竞 争 致 胜 的有力武器。
四 、解 决 问 题 是 否 全 面 企业效能监察的绩效评价, 最终体现 在 是 否 全 面 有 效 地 解 决 了 存 在 的 问 题 。在 开展效能监察的初始阶段, 大家凭着一股 热情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 为解 决当时一些热点问题也起到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 但这不是效能监察解决问题的方 法 。 效 能 监 察 解 决 问 题 应 该 是 系 统 的 、全 面 的 。一 个 好 的 效 能 监 察 项 目 应 该 是 在 解 决具体问题的同时, 找出存在问题的根
管理学理论发展
状。 (4)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麦格雷戈还提出了Y理论,它基于这样的假设: (1)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2)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作出承诺,他们
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 (3)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
这个学派的最大问题也许是它的成员总想把“组织 行为”和“管理活动”人为地等同起来。群体行为是管 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不等同于管理。
经验(或案例)学派
这个学派通过分析经验(常常是案例)来研究管理。依 据是管理学者和实际管理工作者通过研究成功和失败的管理 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自然地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经营与管理
技术 商业 财务 挥 协调 控制
一般管理的基本原则
• 分工 • 权利和责任 • 纪律 • 统一命令 • 统一指挥 • 个人利益服
从集体利益
• 人员报酬
• 集权 • 等级系列 • 秩序 • 公平 • 人员稳定 • 首创精神 • 集体精神
管理过程学派
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 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 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 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 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来改进管理的实践。 基本方法
(1)该职能的特性是什么?(2)该职能的目的是什 么,(3)该职能的结构如何?(4)该职能的过程如何?
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世纪以前的管理思想 二、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 三、早期的管理理论实践 四、18、19 世纪一些经济学家的管理思想 五、18、19 世纪一些思想家的管理思想 六、美国科学管理运动的先行者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决策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8
四、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戴尔 )
概括和总结成功大企业的组织管理经验。 总结成功经验中的共性,系统化、理论化。 ex.矩阵制组织结构、目标管理思想。
3
科学管理原理的具体内容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标准作业方法和作业程序、标准作 业时间、标准工作量。 2、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作业标准的时间定额,规定 不同的工资率。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人员承担计划职能,支 持作业人员,相互协作。 5、实行职能工长制。一个工长只承担一项管理职能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一般性权限下放,保留对例外事 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6
2、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 计划:首要的管理职能。预测未来、安排未来行动。 • 组织:包括人力和物力的组织,提供必要的原料、设备、资 本、人员。 • 指挥:使所有的人做出最好的贡献;保持团结一致、积极忘 我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 协调:一切工作和谐配合,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 控制。证实各项工作都符合计划。
利用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和手段,研究人类 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 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12
一、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实验 乔治·埃尔顿·梅奥;人际关系学派 1924年,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实验
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访谈实验、电话线圈装配实验 • 工作条件与工人效率之间的关系。 • 无法解释促使产量不断增长的原因。
第二讲 管理理论的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韦伯) 行为科学理论(早期与后期) 现代管理理论(6大主要流派)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组织文化、再造、学习型组织)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管理学发展史概述1、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零碎,没形成体系。
3、管理理论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至今,逐渐形成管理理论管理发展三阶段关系二、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2、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
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有关管理思想的记载。
3、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
三、管理学理论的萌芽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关于工商关系;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
包括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
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关于管理的职能。
理论形成启蒙是亚当斯密“生产合理化”概念2、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求和方法方面1)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主要观点如下①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②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来全面分析与计划;③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以直觉为根据。
2)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3)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运用科学管理最早。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进行的“纽兰纳克”、“新协和村”的试验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的实践与思想却对管理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四、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1、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及其意义1)“管理运动”(主要部分是科学管理)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成为企业家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从初期的工业革命,到现代信息化时代,管理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研究理论。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一词来源于法语中的“manège”,最早出现在16世纪末的法国,意为管理、操作、经营。
在此之前,管理学的脉络主要还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1854年,美国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开始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原理”经过几百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在20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达到了高峰。
泰罗(M.F.Taylor)于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法》奠定了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成立,并开始教授企业管理课程,从而成为管理教育的先驱。
第二部分: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管理学的研究要求不仅局限于经济管理领域,也涉及到更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管理需求。
当前,管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
1. 跨文化经营全球化带来了不同社会文化与思维方式间的碰撞,高超的跨文化经营能力成为企业领导者的重要素质。
管理学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观、习惯、信任度、目标达成方式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2. 环境可持续性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长期战略,更是公司营销的重要公关亮点。
管理学在提供企业环境信息的同时,也需要着手提供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环境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3. 创新与人才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企业需要寻找更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学(马工程)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二)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
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分工和协调,组织结构的实质是 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的方式的总和。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二)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
1. 组织的协调机制 明茨伯格指出,不论企业采用的具体协调方法有多少种,都可以归纳为六种
一、制度视角——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二)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
迪马吉奥和鲍威尔认为:组织或个人之所以选择了某些社会认可的行为不是因为其 固有的思维模式,而是因为受到可以更方便地获得稀缺资源等利益的诱惑。组织间的依 赖关系以及组织目标的不清晰导致了组织趋同。合法性导致组织趋同的三种不同机制:
强迫性 机制
社会规 范机制
组织 趋同
模仿 机制
一、制度视角——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二)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 技术环境的合理性压力与制度环境的合法性压力对组织活动效率
可能产生的影响表面上来看是不同甚至是相反的。 然而,结构和行为的趋同不仅导致了环境对组织的认同,而且有
利于组织与外部的沟通,从而可以帮助组织节约与之相关的交易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影响是殊途 同归的。
劳动使用不当,包括工作分配 不合理和劳动方法不正确
由于薪酬和工人本性等原因, 工人不愿干或不愿多干
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原因
✓ 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 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 工资制
✓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一、科学管理研究
(一)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装锹实验
根据工作要求, 挑选和培训工人
管理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综述
管理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综述本文把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分为传统管理、理论形成、现代管理理论、后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论述了管理学理论的历史溯源,并对管理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管理学在概念引进、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后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丛林管理学理论的传统管理阶段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突出特点是经验型管理。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是《国富论》。
他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有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理论形成阶段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学者更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化。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标准化,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管理理论的回顾
三种理论对待工人(雇员)的看法是: 1.它们都认为财产最重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 犯。雇主拥有生产资料.就可以占有雇员的劳动并按 照白己认为适当的方式去利用。 2 .它们都继承了亚当· 斯密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的观点,认为人都是“经济人”。雇主经营是为了多 得利润,雇员劳动是为了多挣工资。 3 .它们都鼓吹劳资双方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工人可多拿工资,雇主 也可多得利润,所以工人的目标可以同雇主的目标相 一致。 4.它们都认为人的天性是好逸恶劳,逃避工作, 怕负责任,因此,管理者必须对雇员施行强迫、威胁, 严加监督,辅以金钱刺激。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 ·德鲁克的名字,在企 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 《哈佛商业评论》
德鲁克生平 •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 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妇女之一。 •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 •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 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 • 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 •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 生。 •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 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 学”的“圣经”。 • 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 被誉为“The father of modern management ‖ ―Guru‗s Guru‖等 •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 “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2.3、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 《组织与管理:系统 与权变的方法》 米勒 耗散结构、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理论、 混沌理论
2.2.4、经验主义学派
彼得·德鲁克 《公司的概念》、《成果管理》、《不连续 的年代》、《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 欧内斯特· 戴尔 《伟大的组织者》、《企业中的参谋工作》 艾尔福雷德· 斯隆 《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
对遗产进行了详尽的安排 亨利· 福特对科学管理的理解
甘特图
计划
采购 执行
制造
装配
(二)古典组织理论 亨利·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其他代表人物:林德克·厄威克、卢瑟·吉利克 《管理科学论文集》
企业的六项活动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 人在实验中的表现与平时不一样 – 官职越大,工人越敬畏
(4) 对霍桑实验的评价
管理的一个里程碑 梅奥成为第二时期的代表人物 行为科学由此而兴起 方法不是太科学 观点有些太片面
(二)行为科学阶段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 马斯洛 需求层次论 赫茨伯格 激励-保健双因素论 弗鲁姆 期望机率模式理论 2、管理的“人性”问题 麦格雷戈 X-Y理论
(1) 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美国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位于芝加哥 附近的工厂. 实验时间:1924-1932年 实验起因:待遇很好,效率很低 为什么?
(2) 霍桑实验的内容
照明实验 继电器装配实验 大规模调查 接线实验
照明实验
实验假定:随着照明强度增加,产量应增加. 实验设计:实验组VS对照组 实验结果
提出一些假设作为分析的起点: ①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 导致产量增加。 ②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 或减轻疲劳。 ③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 ④个人计件工资能促进产量的增加。 ⑤改变监督与控制的方法能改善人际关系, 从而能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促进产量的 提高。
原因分析(女工的回答)
关于彼得·德鲁克
美国商业周刊:彼得·德鲁克是我们时代最经得起考验的管 理思想家。 加里·哈默尔:在大多数智力活动中,第一名的座次是。 德鲁克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 金融时报2001年十大管理名师排行榜首位。 韦尔奇: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天才的管理思想大师的 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彼得·德鲁克。 盖茨: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 深。 格罗夫: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 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我们有一种实验的紧张感 实验中没有人监视我们,说闲话没有人叱责 你们对我们的健康很关心,我们有一种满足 感 什么事都同我们商量,我们像也参与了实验
大规模的调查
调查方法:问卷和访谈 时间:1929-1932 对象:两万多个西方电器公司的工人 结论: 不是工作环境, 是人际关系影响人的 生产效率
接线实验(男工实验)
企业的组织机构的建立以及组织中的分权、集权 问题不能脱离决策而存在。不同意“分权”就一 定比“集权”好的观点,不赞同中层管理人员将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而减少的观点。
2.2.2、社会系统学派
路·贝塔朗非 1937年提出“一般系统论”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 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断地同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状态。 代表人物 切·巴纳德 1938年《经理人员的职能》 经理人员的职能: 维持组织的信息联系 从组织成员处获得必要的服务 建立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0 引言 2.1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 2.2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2.3 中国管理学的建设
2.1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 《国富论》 劳动价值论、劳动分工及其三种效益 查·巴比奇 《论机器制造业的经济》 进一步指出劳动分工的效益
丹·麦卡勒姆 1.恰当地划分职责。 2.为了使职工履行其职责,授予他充分的权 力。 3.采取措施了解各人是否切实承担起职责。 4.对一切玩忽职守者要迅速报告,以便及时 纠正错误。 5.建立起按日报告和检查的制度来反映这些 情况。 6.采用一种制度,使总负责人不仅能及时发 现错误,而且能找出失职者。 统一指挥原则的前身 亨利·普尔 组织、沟通、信息三原则
―管理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和科学,管 理学家们则成了管理学的传教士和大师。” ——克雷纳
管理丛林的时代
2.2.1、决策理论学派
赫伯特·西蒙、詹姆斯·马齐 《组织》 《管理决策新科学》 观点: 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不仅是备选方案中选优,而是整个过程,三 阶段:收集信息、拟订计划方案、选定计划阶段 3、决策时很难达到最优化,只能是“足够好”或 “过得去”,且不可能考虑一切可能的情况 4、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管理的五大职能
计划 组织 控制 指挥 协调
14条管理一般原则
劳动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律 命令的统一 统一指挥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 利益 人员的报酬
集权 等级链或等级制度 秩序 平等 人员稳定 创造性或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
(三)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三种合法的权力,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1、神秘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理性、法律化的权力 行政组织形式图
2.2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 (一)人际关系学说阶段 梅奥 霍桑试验 《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 罗特利斯伯格 照明试验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大规模访问、调查 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霍桑实验( The Hawthorne Studies)
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 霍桑实验的意义
彼得· 鲁克 德
管理是从四个方面发展起来的
佛罗伦萨的银行家发明的会计学 泰勒发明了科学管理 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提出的分权组织 德鲁克的企业战略和目标管理 ——汤姆·彼得斯
国内已出版的彼得· 德鲁克著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管理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 《成果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 《管理的前沿》(上海译文出版社) 《变动中的管理界》(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 《后资本主义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 《德鲁克论管理》(海南出版社) 《旁观者》(海南出版社)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海南出版社) 《九十年代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 (生活 · 读书 · 新知 三联书店)
继电器装配实验(女工实验)
哈佛大学的梅奥(Mayo)来进行这项实验 挑选了六名女工 改变各种工作条件,休息条件和奖励办法 产量不断地增加 福利的措施能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结 果却并非如此。后来他们撤销了这些措 施, 按预想生产是应该下降的,但实际情况表 明生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 什么原因?
14人自动组成两个非 正式小组
– – – – 不能工作太多 不能工作太少 不能向领导打小报告 不得打官腔
定额为7312个焊点, 工 人只干6000-6600
– – – – 工人偷懒 害怕失业 小组的监督 保护落后工人
(3) 霍桑实验的结论
人是社会人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 积极性 企业有非正式组织 霍桑效应
二、古典管理理论及其形成背景
(一)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巴思、甘特、加尔布雷思夫妇、埃 默森、莫里斯·库克、福特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指导思想:劳资 合作,雇员与雇主利益的一致性。 泰罗生平
四个实验
1、改进机床的生产方式 2、搬运铁块实验 3、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4、金属切削实验
主要观点:
1、工作方法标准化、工作条件标准化 2、工作时间标准化 3、挑选、培训工人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明确划分计划工作和执行工作。 6、实行”计划室和职能工长制”,管理工作 职能化,推行 “职能制管理” 7、组织管理上运用例外原理。下放日常事 物权力,保留例外事项决策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