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外段膜暗电流↓ 电紧张方式扩布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医教园
38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锥细胞的换能与颜色 视觉 感光换能机制与视杆细 胞基本相同。 三种不同的感光色素, 分别存在于三种不同的 视锥细胞中,分别对不 同波长的光线敏感。
医教园
39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不同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光敏感的 视色素 。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的比例 不同。
医教园
16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晶状体调节 视网膜模糊物像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觉皮层
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
睫状神经节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视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医教园
17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物体的距离。 (1)近点为判断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近点距 眼越近,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2) 随年龄的增长近点距眼的距离增大。
医教园
35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医教园
36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由视杆细胞外段细胞膜 对钠的通透性减小引起。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维持RP。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级化。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医教园
3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受体内外环境变 化的特殊结构。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本 节
➢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涉 ➢有些人的眼看东西模糊可能有哪些原因? 及
的 ➢为什么有的动物白天能看见,晚上看不见?
一 有的却白天看不见,晚上能看见?
些 问
➢盲点和色盲是怎样产生的?
题 ➢……
视觉怎样产生的?
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眼)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大小变动范围:1.5-8.0mm
随物距远近而变化 随入射光线强弱而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的反射活动。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①减少入眼的光线量。 ②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的眼球内收 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
成像大小计算:
AB(物体的大小) ab(物像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
网膜距离)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两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增加屈光度仍能看清物体。 主要由晶状体弹性决定。
视近物(物距≤6m) →物像模糊→视觉皮层→中脑 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前凸为主)→聚焦点前移至视网膜→ 成像清晰
❖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 维持RP,-30mV。
❖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 级化,-60mV。
❖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2024年生理学第7版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教案
2024年生理学第7版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2024年第7版,第四章“感觉器官的功能”,具体包括第1012节,详细内容为: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听觉器官的生理机制以及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能够分析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觉、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结构模型、耳朵结构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显微镜、听觉测试仪、视觉测试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功能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3. 理论讲解:a. 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b. 听觉器官的生理机制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眼球、耳朵结构模型b. 学生进行听觉、视觉测试,分析测试结果5. 例题讲解:讲解与感觉器官功能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功能a. 视觉器官b. 听觉器官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2. 结构与功能3. 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视觉、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b. 分析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原理。
c.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视觉器官:眼球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功能为接收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b. 听觉器官:耳朵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功能为接收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分别通过嗅觉细胞、味蕾和皮肤感受器接收气味、味道和触觉等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生理学》第五章“感觉器官与感觉生理”,详细内容涉及第34节,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重点探讨视觉和听觉器官的生理机制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分析并解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重点: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耳模型,PPT课件,挂图。
2. 学具:显微镜,手电筒,放大镜,彩色图片,声音录制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眼、耳模型,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看到和听到这个世界的?”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a. 简介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b. 详细讲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3. 实践操作:a. 使用显微镜观察眼睛结构。
b. 用手电筒和放大镜进行视觉实验。
c. 录制不同声音,让学生分辨并解释其听觉原理。
4.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解释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第34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大感觉器官及其功能2. 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3. 生活实例与感觉器官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b. 举例说明五大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
听觉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
b. 举例:视觉器官帮助我们识别交通信号,听觉器官让我们听到警报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五大感觉器官的功能和视觉、听觉形成过程掌握程度较高,但对实践操作部分还需加强指导。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内脏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按接受刺激性质分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不同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 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 为该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每种感受器都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其功能是把作用于他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刺激能 量转化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 表现的传人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 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明 亮的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 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敏度才逐渐增高, 能逐渐看清暗处的物体。
机制: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暗处 而突然进入明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 不能看清物体,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
图:人右眼的视野图。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概述
听觉的产生
声源 空气震动产生疏密波 外耳
中耳 听觉
内耳 听神经 听中枢
换能
动作电位
适宜的刺激
频率:20-20000HZ。 强度:0.0002-10000dyn/㎡。
概述
听力
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
听阈
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听觉的 最小振动强度。
视锥系统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 对光的敏感度差
能分辨颜色 分辨能力高
司昼光觉、色觉
表: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比较。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五)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优点: 弥补盲区、扩大视野、产生立 体视觉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两眼视觉差异, 生活经验
38
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
•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传音系统的功能
• 感音系统的功能
39
40
●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41
(三)视杆细胞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光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 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28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15
16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 8.0mm之间。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反
瞳孔近反射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入眼光量,保 护视网膜;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 使 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17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的 强弱而变化。 弱光瞳孔扩大 (保证清晰像) 强光瞳孔缩小 (保护视网膜) *中枢:中脑 临床意义: 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的判断指标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生理学》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感觉器官的功能”。
详细内容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大感官的功能、结构基础和作用机制。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五大感觉器官的功能、结构基础和作用机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体生理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大感觉器官的功能、结构基础和作用机制。
难点:感觉器官的作用机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挂图、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感觉器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大感觉器官,引导学生了解其功能、结构基础。
3. 例题讲解:讲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作用机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感觉器官的作用过程。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功能2. 内容:视觉:结构基础、作用机制听觉:结构基础、作用机制嗅觉:结构基础、作用机制味觉:结构基础、作用机制触觉:结构基础、作用机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作用机制。
分析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感觉器官的发育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生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
5. 作业设计的题目及答案。
生理学第九章__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底膜的
。
49.耳蜗毛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与一般细胞不同,因其顶端的浸浴液为
,
使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
mV 左右;而毛细胞周围的浸浴液为
,该处膜
内外的电位差只有
mV 左右。
50.前庭器官包括
、
和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都称
为
。
51.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剌激是
,壶腹嵴的适宜剌激是
。
52.味觉的感受器是
,四种基本味觉是指
3
n
61.视近物时使之成像聚集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C.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变小 D.眼球前后径增大 E.房水折光系数增高
6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A.睫状肌收缩,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B.睫状肌放松,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C.睫状肌和虹膜环形肌均放松,瞳孔散大 D.睫状肌收缩,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E.睫状肌舒张,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平时处于
,当吞咽或呵欠时
。
46.声波由外界传入内耳的两种传导途径包括
和
。正常听觉的引起主
要通过
传导实现的。
47.骨传导是指外界空气的振动,直接引起
的振动,最终引起
振动的
传导途径。
48.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振幅愈靠
近基底膜的
;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
63.眼的最大调节能力由下列哪项表示? A.瞳孔缩小的程度 B.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C.晶状体曲率半径的变化 D.视网膜像的大小 E.视角的大小
64.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 A.主点 B.节点 C.焦点 D.近点 E.远点
感觉器官的功能
保护作用
耳廓还能起到保护内耳的作用,防止灰尘和 小飞虫进入。
温度调节
外耳道内有温度调节机制,可以保持鼓膜温 度恒定,从而维持听力的正常工作。
听觉定位
耳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辅助我们判断声音的 方向和距离。
中耳
传音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和鼓室等结构,主要功能是将声波从外耳传导到内耳。
增压效应
听骨链具有增压效应,能够将声波放大,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阻尼作用
鼓室内的空气和液体对声波起到阻尼作用,防止声波过度震动。
保护内耳
中耳还起到保护内耳的作用,防止过大的声音对内耳造成损伤。
内耳
感音换能作用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将声 波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听力感知
耳蜗中的毛细胞能够感知不同频率的声波, 使我们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
平衡功能
前庭器官负责平衡感觉,能够感知头部位置 和运动状态。
感觉器官的功能
目 录
• 视觉器官 • 听觉器官 • 嗅觉器官 • 味觉器官 • 触觉器官
01 视觉器官
眼球
01
角膜
透明薄膜,光线进入眼睛的第一个 接触点,具有屈光作用。
晶状体
透明、凸起的结构,负责折射光线, 使它们聚焦在视网膜上。
03
02
虹膜
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量,也影响我们 的眼睛颜色。
玻璃体
填充眼球后部的透明胶状物质,支 撑和保护视网膜。
识别脂肪和蛋白质的味道
口腔其他部位味蕾还能识别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的味道,让我们更好地享受 美食。
05 触觉器官
皮肤触觉受体
01
02
03
功能
皮肤触觉受体能够感知并 传递外界的触压刺激,使 大脑能够感知物体的形状、 大小、质地等信息。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外耳和中耳 (一)外耳
1.耳廓:
①利于集音; ②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 达两耳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 声源。 2.外耳道: ①传音的通路; ②增加声强:与4倍于外耳 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交流 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 声强。
(二)中耳的功能
组成: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鼓室和咽鼓管 主要功能:传递声波,平衡中耳内气压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项目 结分 布 构 联系方式 特 征 感光色素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网膜黄斑部 (中央凹为主) 视锥-双极-节细胞
(呈单线式) 有红、绿、蓝色素
视网膜周边部 (向外周递减) 视杆-双极-节细胞 (呈聚合式) 只有视紫红质
适宜刺激
功 光敏感度 能 分辨力 作 用 专司视觉
概念: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 记录到一种和声波振动频率与幅度一致的交流性质的电 位变化,称耳蜗微音器电位。
特点:无真正的阈值,潜伏期极短,没有不应期,对缺 氧和深麻醉相对不敏感。
生理意义:是引起听神经上爆发动作电位的过渡性电位。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第四节 前 庭 器 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 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指感受器和与之相连的非神经性 附属结构所构成的感受装置。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概念:指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 意义:对内外环境中有意义的变化进行灵敏和精确的分析。
瞳孔调节反射: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即瞳孔 近反射。调节入眼光线量。 (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反射。 调节入眼光线量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里生理学各章节涉及到的重要名词解释进行整理,今天我们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这一章节的名词解释,具体内容如下: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由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复杂器官。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动作电位时,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视远物不清,其近点比正常人近。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
患者看远物时就需使用自己的调节能力,其近点比正常人远,视近物能力下降,称为远视。
暗适应:人长时间处于光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人长时间处于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听阈: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
感觉生理学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感觉生理学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感觉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感觉器官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感觉生理学中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一、视觉感觉器官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方式之一,视觉感觉器官是眼睛。
眼睛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等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光线并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读。
视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感知颜色、形状、运动以及深度等视觉信息。
二、听觉感觉器官听觉是感知声音的能力,听觉感觉器官是耳朵。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负责接收和聚集声音,中耳通过鼓膜和骨头传导声音,内耳则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大脑的听觉皮层进行解读。
听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感知声音的音调、音量和方向。
三、触觉感觉器官触觉是感知物体接触或压力的能力,触觉感觉器官主要是皮肤。
皮肤包含多种感受器,包括热感受器、冷感受器、压力感受器等。
触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压力等。
四、嗅觉感觉器官嗅觉是感知气味的能力,嗅觉感觉器官是鼻子。
鼻子内部覆盖着嗅觉感受器,能够感知气味分子。
嗅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辨别不同的气味,包括花香、食物气味等。
五、味觉感觉器官味觉是感知味道的能力,味觉感觉器官主要是舌头。
舌头上分布着味蕾,味蕾能够感知酸、甜、苦、咸等不同的味道。
味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的食物味道。
六、其他感觉器官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感觉器官外,人体还具有其他感觉器官。
例如,内耳中的前庭器官能够感知重力和加速度,帮助我们维持平衡。
另外,身体的深部感受器也能够感知肌肉的伸展和关节的位置,称为本体感觉。
综上所述,感觉生理学中的感觉器官各自具备不同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感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最终传送至大脑,被解读为我们所熟悉的感觉。
这些感觉器官的正常工作保证了我们对世界的准确感知和适应能力。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案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生理学》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涉及感觉器官的定义、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探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大感觉器官的构成、工作原理及相互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感觉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人体生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眼球模型、耳朵模型、鼻子模型、舌头模型、手指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感觉现象,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好奇心和思考。
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图片,包括美丽的风景、美味的食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五大感觉器官。
3. 教学内容讲解:(1)视觉器官教师活动:讲解眼球的构造、视觉形成过程及其功能。
(2)听觉器官教师活动:讲解耳朵的构造、听觉形成过程及其功能。
(3)嗅觉器官教师活动:讲解鼻子的构造、嗅觉形成过程及其功能。
(4)味觉器官教师活动:讲解舌头的构造、味觉形成过程及其功能。
(5)触觉器官教师活动:讲解皮肤的构造、触觉形成过程及其功能。
4. 随堂练习:教师活动:针对每个感觉器官的功能,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功能视觉:眼球、视觉形成过程听觉:耳朵、听觉形成过程嗅觉:鼻子、嗅觉形成过程味觉:舌头、味觉形成过程触觉:皮肤、触觉形成过程2. 感觉器官的联系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视觉器官的构造及功能。
(2)解释嗅觉形成的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触觉在人体中的作用。
2. 答案:(1)视觉器官主要由眼球、视神经等组成,具有感受光刺激、传递视觉信息的功能。
感觉器官的功能
视杆 细胞
光 照
感受器电位
异构酶
11-顺视黄醇
全反型视黄醇
(Vit A) 补充 夜盲症
(三)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1. RP - 30 ~ - 40 mV
(一部分cGMP门控型Na+通道开放,暗电流)
2. 光照时产生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机制: 光照后钠通道大量关闭 光视紫红质视黄醛变构转导蛋白(Gt) 磷酸二酯酶胞浆、膜外段cGMP Na+内流 视杆细胞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外段膜) 影响终足递质(谷氨酸)的释放视神经动作电位
第第九九章章 感感觉觉器器官官的的功功能能
感受器
传 入 神 经
中枢
感觉
肌梭 血压感受器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 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 感受器定义 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 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并能 将不同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化成神经元的 生物电信号
1. 晶状体的调节
神经反射过程
物体移近模糊物像 视觉皮层 正中核 睫状N节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放松 晶状体变凸 折光能力 视网膜像清晰
图9-4 眼调节前后晶状体形状的改变
1. 晶状体的调节 神经反射过程
调节能力有限
近点:在晶状体最大调节能力下,眼能看清 物体的最近距离
1. 定义
一种感受器只对特定形式的刺激(能量变 化)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是该感受器 的适宜刺激。这种特性就是特异敏感性
举例:
眼:适宜刺激-电磁波( = 370~740 nm) 非适宜刺激 -压迫眼球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问答题)
173.何谓简化眼?如何利用简化眼判断物体在视网膜的成像情况?简化眼是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的一种简单的等效光学模型。
假定眼球由均匀媒质构成,折光率与水相同(为1.333);设定眼球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界面只有一个,即角膜表面;角膜表面的曲率半径定为5mm,其节点在角膜前表面的后方5mm处,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为15mm。
这个模型和一个正常而不进行调节的人眼成像情况相同,平行光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利用简化眼可大致计算出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成像大小,计算公式如下:物像的大小﹕实物的大小=物像到节点的距离﹕实物到节点的距离174.近视眼与远视眼看远物时在调节上有何不同近视眼与远视眼都属于非正视眼,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造成远处物体的平行光线在安静不经调节时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近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使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模糊的图像。
所以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使平行光线经辐散后进入眼内,使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远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经调节也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所以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需戴凸透镜矫正。
175.简述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及其功能特征。
视网膜存在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组成了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和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1)视锥细胞在中央凹处分布密集,愈近视网膜的周边区域视锥细胞愈稀少;视锥系统细胞间特别是中央凹处的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单线联系”,甚至还可能存在辐散式的联系,无视杆细胞的会聚现象;同时,视锥细胞还有三种吸收光谱特性不同的视色素。
因此视锥系统特别是中央凹处对光的分辨能力强,主司昼光觉和色觉,但对光的敏感度较差,中央凹在亮处有最高的视敏度和色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近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皮 层→中脑正中核→睫状肌收缩→睫状体 向前向中移行→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 凸(曲率↑)→屈光力↑→焦距缩短→物 像落到视网膜上
调节能力用曲光度D表 示
近1点D=:眼1/作1m最,大为调1节0时0度能看清的最近物 体的距离。
年龄 8岁 20岁 60岁
鼻侧小,颞侧大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
3.视后像和融合现象 是一种主观的视觉残留效应 4.暗适应与明适应
双眼视觉与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的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
产生立体视觉。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外耳的功能
1.耳廓:集声、判断声源方向 2.外耳道:传声、扩音作用 中耳的功能 1.鼓膜:传声作用 2.听骨链:传声作用
感受装置:壶腹嵴 适宜刺激:旋转变速运动 3.椭圆囊和球囊的感受装置及适宜刺激 感受装置:囊斑 适宜刺激:直线变速运动
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如图) 。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色盲与色弱
人视网膜中三种 视锥细胞的光谱相对敏感性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
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 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N节细胞以 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根据声波到两耳的时间差的强度差 来辨别。
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的静息电位
*内淋巴电位:+80mv,与Na+泵有 关
*毛细胞静息电位:-70至-80mv 2.耳蜗的微音器电位
是多个毛细胞受刺激产生感受器电位 的总和。
特点:潜伏期极短、没有不应期、对 缺氧和深麻醉不敏感、等级性、有方向 性。 3.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如图)
1.适宜的刺激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 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 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值(sensory threshold) :引起某 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适宜刺激 感觉阈低。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 能量转变成感受神经未梢上的神经冲动, 这种作用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血管纹
耳蜗对声音频率和强度的分析
1.对音调的辨别——行波学说 *内耳振动传递过程:基底膜振动
声波卵圆窗膜外移(内移)前庭阶中 外淋巴前庭膜和基底膜下移(上移)鼓阶 中外淋巴圆窗膜外移(内移)。(图)
*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行波传 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
*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兴奋(如图)
屈光性远视:折光能力太弱 (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 半径不等 (4)老视:用凸透镜纠正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
◆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视网膜的结构(如图)
1.主要分四层:
(1)色素细胞层
不属于神经组织,含色素颗粒和VitA, 对感光细胞有保护和营养作用。与其它层 易发生剥离。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局部电 位
发生器电位(启动电位):感受神经未 梢上的局部电位。
体内外的刺激信号 G蛋白-效应器酶-第二信使
改变离子通道功能状态 细胞膜电位变化
(感受器电位或启动电位) 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概念: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 转移到AP的序列之中。
(1)对刺激的质(性质)的编码
X=4.5um,可刺激两个非相邻感光C,分辨两
点*视力表制定:0.1-1.5 人眼在5米处看清第10行E字时,视角
为1’,视力为1.0,看清第1行E字,视 力为0.1。对数视力表:4.0-5.0
4.5um
1.5mm
视力表原理图
15mm
5m
2.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 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激活G蛋白(传递蛋白,Gt)
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
cGMP分解, cGMP↓ 外段视盘膜Na+通道关闭,Na+内流 ↓ 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终足神经递质释放
2.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光线视锥细胞外段视锥色素感
受器电位(超极化)神经节细胞AP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视锥色素,
音调声音传导,镫骨肌有利于低音调 声音传导
声强大于70dB时:使中耳传音效 果减弱,保护耳蜗。 5.咽鼓管的功能
(1)保持鼓室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压力 平衡 (2)对中耳的引流作用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 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
(2)骨传导: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 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F = n 2R n 2 - n1
D= 1 F
R大,F大,D小 R小,F小,D大
(如下图)
F:(主)焦距
R:曲率半经
n1:空气的折光指数 n2:某物质的折光指数 D:屈光度(焦度)
1D
F
2D
折光指数: 角膜:1.376
F 房水:1.336
空气:1.000
10D
晶状体:1.410
F
玻璃体:1.336
简化眼
n为节点,bB( (物实像物大大小小))=
bn ( 物像到节点中离) Bn (实物到节点距离
眼前10m处高30cm的物体,物像大小为:
X(mm) = 15(mm) 300(mm) 10005(mm)
X = 300× 15 = 0.45 10005
眼的调节
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 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近点 8.6cm 10.4cm 83.3cm
近视眼者近点小
2.瞳孔调节 直径=1.5-8.0mm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引起双侧瞳孔 反射性缩小。
作用: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调节 入眼光量
瞳孔对光反射:又称互感性对光反射, 指瞳孔大小随视网膜光照强度而变化的 反射。
作用:减少入眼光量 保护视网膜。
瞳孔近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经过 中脑正中核。
◆与视觉有关的一些现象 明适应与暗适应
1、明适应 *概念: *机制:视紫红质大量分解
2、暗适应 *概念: *机制:两个阶段(如图)
视 觉 阈值
在暗环境中的时间(mm)
暗适应曲线
视力与视野 1.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微物体的能力。 *衡量标准:分辨空间两点的最小距离
物像大小X = 物像到节点距离15mm 实物大小1.5mm 实物到节点距离5005mm
*视锥系统(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 对光的敏感 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 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分辨 别能力。
2.视觉的二元学说的依据 (1)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2)在视网膜分布不同。 (3)与双极Cell及N节C的联系方式不同 (4)动物证明
视网膜的感光换能机制 1.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代谢
锤骨柄 圆窗
锤骨
砧骨 镫骨 卵圆窗
前庭膜
基底膜
人中耳和耳蜗的关系模式图
最基不 大底同 振幅 膜 频 的上率 出传的 现播声 部的音 位距引
离起 以的 及行 行波 波在
与镫骨的距离(mm)
基底膜和盖膜振动时 毛细胞顶部听毛受力情况
2.对声音强度的辨别
冲动的频率和参与的神经纤维的数 目不同。
3.对声源方向的辨别
通常的 语言区
次要的 语言区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感觉人体头部空间位置及人体直线 或 旋转变速运动。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 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 物体。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1.前庭器官的毛细胞(如图) 2.半规管的感受装置及适宜刺激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
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感受功能密切相关
的非神经附属结构。
2、分类 外感受器
距离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
内感受器:平衡、本体、内脏等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计算像距
物距为a,像距为b,则:
1+1= 1 ab F
1、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6m以
外), 1/a,则:
1 b
=
1 F
得出:b=F 成像在主焦距F的位置。
2、如果a小于足够远时(6m以内),
则b>F,成像在主焦距之后。
来自远处 光线(平 行光线)
来自6m 以内的
光线
焦平面 焦点
眼的屈光和成像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顶盖前核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使双眼看近物时物体成像于两眼视网 膜的相称点上,产生单一视觉(不产生 复视)。
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1.正视眼 2.非正视眼(近视、远视、散光、老视) (1)近视:用凹透镜纠正
轴性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 屈光性近视:折光能力过强
(2)远视:用凸透镜纠正 轴性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
3.鼓膜和听骨链的增压减幅效应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55mm2,卵圆窗面
积3.2mm2,为17.2 :1, 增加17.2倍 锤骨柄(长臂)与砧骨突(短臂)之
比3:1,增压1.3倍。(如图) 17.2×1.3=22.4倍
振幅大,振动小的声波
振幅小,振动大的液体传导
振动轴方向
4.中耳肌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鼓膜张肌有利于高
内耳(耳蜗)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