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学生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映电影《我的1919》中中国外交团代表驳斥日本代表的片段欣赏。
师: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什么会议的场景?涉及到了中国的什么问题?影片中的这个人是谁?
【教学过程】
一、五四探源
情境设计1: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材料展示:图片:瓜分狂潮、漫画《蝎子政策》、《军阀战争》
问题探究:五四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学会用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
师生总结:
国际风云:列强: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国内忧患:军阀统治,政治黑暗;
情境设计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参加协约国一方,……英、美、法等国许诺:战争胜利后,在国际上将对中国以大国相待,取消中德条约及战前中国给予法国的一切特权。所以,中国人对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的“和平会议”,抱有很大希望。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共同商讨战后问题,中国外交代表团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向会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展示材料)但是,欧美列强并不把中国视为大国,不但减少了中国代表团的会议席位,而且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无理的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真是“弱国无外交”啊!(教师语言要有激情、悲愤,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以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指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梁启超)这表达了梁启超的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一起了解梁启超的电报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掌握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二、五四体验
情境设计:五四运动中,傅斯年成为学生领袖,被推举为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后来,有人回忆,学潮爆发后,只见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有一位威武的山东大汉高举大旗走在大家的最前面,他不时地带领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又偶尔暂缓脚步,与身边的几位同学低声交谈。——他,就是这次游行队伍的总指挥、北京大学国学门学生、素有‘大炮’雅号的傅斯年。——《傅斯年与五四运动》
情境体验: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这一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你们会设计怎样的行动方案。(提示学生从参与方式、运动目的、组织人员、宣传口号等方面设计,然后展开小组交流)
情景写真,展现当时五四运动情景,引导学生填写列表格。
结合表格,教师讲述,这场运动由北京到上海、天津、山东、武汉、长沙、台湾等,波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乃至国外,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同时,在青年学生的带动下,工人、农民、商人、报界、留学生、省议会等各界民众都广泛的参与进来了。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也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问题探究:请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阶层广泛参与到运动中来呢?你有什么感想?
(主要围绕结合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维护国家主权、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冰灯上历史舞台等内容对学生点拨)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罢免释放被捕学生,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情境设计: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进行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了巴黎的街头。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却。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
问题设计:材料说明了什么?同学们有何感想?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师:说明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近代中国在外交上终于敢说“不”了。同学们,作为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上的一次伟大运动,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为什么说是初步胜利而不是完全胜利?
(让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运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但是由于爱国学生、工人彻底的革命精神,革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感悟五四
情境设计:
我们在“五四”这个起点上,可以发现,中国人在逐渐摆脱丑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救赎和复兴。……
材料一、1919年5月26日北大学生领袖罗家纶在《每周评论》发表文章认为五四精神是“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争的牺牲精神。”预言“这样的牺牲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元素。”
材料二、李大钊说:“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是只过一趟的,〖〗。但是这一回的演出(指五四运动)将永久存在。”
材料三、“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问题探究:什么是五四精神?(引导学生解读材料信息,阅读教材,提炼五四精神,在此过程中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适时肯定或点拨)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教师进一步设计问题,五四精神中又呈现着怎样的关系?然后教师总结阐述:
1、爱国主义精神是泉源
这种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社会各界民众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主权问题,从高官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他们之所以挺身而起,一切都体现了对国家的爱,体现了对国家的认同,体现了对国家尊严的维护。
2、民主和科学精神是核心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一脉相传,没有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推动,五四运动是发动不起来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
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五四运动是20世纪的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并有力推动了其他领域的大解放。
四、百年回响:
展示2009年全国各界纪念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展示本学校、本班纪念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当今纪念五四运动的意义。
课堂小结:90年来,一代一代人用自己的青春诠释这一种精神,一代又一代青年挥着大旗走向街头;一代又一代青年握着钢枪走向战场;一代一代青年扛起农具走向田间;一代一代青年背起书包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