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方剂.doc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集外感和杂病之大成,内容博广,初学者难以很快掌握要领,经过对其总结,简明扼要列举如下,是其便于运用掌握。
1、?太阳中风表虚证基础方:桂枝汤2、太阳中风表实证基础方:麻黄汤3、虚烦证基础方:栀子豉汤4、邪热壅肺基础方:麻杏石甘汤5、热利基础方:黄芩汤6、心阳虚基础方:桂枝甘草汤7、脾阳虚基础方:理中丸8、肾阳虚基础方:干姜附子汤9、肝阳虚基础方:吴茱萸汤10、肺阳虚基础方:甘草干姜汤11、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12、心阴阳两虚基础方:炙甘草汤、建中汤13、肾阴阳两虚的基础方:肾气丸14、蓄水证基础方:五苓散15、少腹蓄血证基础方:桃核承气汤16、寒热错杂痞满证基础方:半夏泻心汤17、痰气痞证基础方:旋覆代赭汤18、悬饮证基础方:十枣汤19、阳明经表里俱热基础方:白虎汤20、阳明腑实证基础方:承气类方21、阳明脾约证基础方:麻子仁丸22、湿热黄疸基础方:茵陈蒿汤23、阳黄兼表的基础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4、肝胃虚寒上逆基础方:吴茱萸汤25、少阳病基础方:小柴胡汤26、太阴病基础方:四逆辈27、少阴病(寒化)基础方:四逆汤28、厥阴病基础方:乌梅丸29、少阳病兼表基础方:柴胡桂枝汤30、少阳病兼里实基础方:大柴胡汤31、少阳兼脾胃虚寒基础方:柴胡桂枝干姜汤32、少阳兼心胆不宁基础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3、热入血室(经期感冒)基础方:小柴胡汤34、太阴虚症腹痛基础方:桂枝加芍药汤35、太阴病腹痛(大实痛)基础方:桂枝加大黄汤36、少阴阴盛格阳基础方:通脉四逆汤37、少阴阴盛戴阳基础方:白通汤或白通加猪胆汁汤38、少阴阳虚水泛基础方:真武汤39、阳虚寒湿身痛基础方:附子汤40、虚寒下痢便脓血基础方:桃花汤41、少阴阴虚阳亢心中烦、不得卧基础方:黄连阿胶汤42、少阴阴虚有热,水气不利基础方:猪苓汤43、少阴兼表基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44、肝胃气滞基础方:四逆散45、少阴客热咽痛基础方:桔梗汤46、少阴客寒咽痛基础方:半夏散及汤47、血虚寒凝致厥基础方:当归四逆汤48、厥阴热利基础方:白头翁汤49、病后腰以下浮肿基础方:牡蛎泽泻汤50、气阴两伤低热基础方:竹叶石膏汤51、项背僵痛不适基础方:葛根汤52、百合病基础方:百合地黄汤53、热盛伤津口渴基础方:栝楼牡蛎散54、狐惑病基础方:甘草泻心汤55、阳毒基础方:升麻鳖甲汤56、风湿历节病基础方:桂枝芍药知母汤57、寒湿历节基础方:乌头汤方58、中风痱基础方:小续命汤59、血痹基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60、阴阳两虚失精证基础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61、阴虚失眠证基础方:酸枣仁汤62、阴虚火旺,虚烦不寐基础方:黄连阿胶汤63、心阳虚不寐基础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64、脾虚痞满不寐基础方:半夏泻心汤65、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基础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66、水热互结伴失眠基础方:猪苓汤67、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基础方:炙甘草汤68、邪去正未复之失眠基础方:竹叶石膏汤69、脾肾阳虚不寐基础方:干姜附子汤70、虚劳挟瘀血证基础方:大黄蛰虫丸71、寒饮郁肺咳嗽上气基础方:射干麻黄汤72、浊痰壅肺基础方:皂荚丸73、肺胃阴虚咽喉不利咳喘基础方:麦门冬汤74、肺痈邪实气闭基础方:葶苈大枣泻肺汤75、风热水饮内作咳嗽基础方:越脾加半夏汤76、肺痈脓成基础方:苇茎汤77、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奔豚汤78、奔豚证属阳虚感寒基础方:桂枝加桂汤79、胸痹属胸阳不振,寒饮痰浊阻塞基础方:栝楼薤白白酒汤80、胸痹属中焦阳虚气虚基础方:人参汤方81、胸胃腕气滞基础方:橘枳姜汤82、水饮兼气机不畅基础方:茯苓杏仁甘草汤83、寒湿痹痛甚基础方:薏仁附子散84、痰热基础方:小陷胸汤85、寒(饮)痰基础方:赤丸86、阴寒痼结基础方:乌头赤石脂丸87、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基础方:附子粳米方88、腹满胀重于积的基础方:厚朴三物汤89、虚寒性腹满痛基础方:大建中汤90、寒实内结基础方:大黄附子汤91、寒疝腹痛基础方:乌头煎92、肝着基础方:旋复花汤93、肾着基础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94、痰饮病(脾阳不足,水饮内停)基础方:苓桂术甘汤95、留饮基础方:甘遂半夏汤96、支饮眩冒基础方:泽泻汤97、呕吐基础方:小半夏汤98、痰饮善后基础方:《外台》茯苓饮99、下寒上燥的小便不利基础方:栝楼瞿麦丸100、湿热瘀结小便不利基础方:蒲灰散101、郁热伤阴小便不利基础方:猪苓汤102、风水夹热的基础方:越脾汤103、皮水基础方:防己茯苓汤104、气滞脾弱基础方:枳术汤105、虚寒性吐血基础方:柏叶汤106、虚寒性便血基础方:黄土汤107、热盛出血基础方:泻心汤108、胃虚有热呃逆呕吐基础方:橘皮竹茹汤109、肠痈未化脓基础方:大黄牡丹汤110、肠道瘀脓基础方:排脓散111、上部有脓基础方:排脓汤112、阴狐疝气基础方:蜘蛛散113、癥瘕基础方:桂枝茯苓丸114、血虚出血基础方:胶艾汤115、肝脾不调,水血互结腹痛基础方:当归芍药散116、胃虚寒呕逆基础方:干姜人参半夏丸117、血虚熱郁小便不利基础方:当归贝母苦参丸118、气血郁滞腹痛基础方:枳实芍药散119、瘀血内结腹痛基础方:下瘀血汤120、产后中风兼阳虚感冒基础方:竹叶汤121、梅核气基础方:半夏厚朴汤122、脏燥病基础方:甘麦大枣汤123、冲任虚寒兼瘀致崩漏基础方:温经汤124、缓急止痛基础方:芍药甘草汤漫话桂枝汤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温兴韬八六年在母校上方剂课时,方剂教研室的徐宝圻老师讲述了自己在实习时的一则医案,对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方剂集
伤寒杂病论方剂集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葛根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黄耆各二两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黄耆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
精简版:《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速查版)
精简版:《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速查版)中医养生之亮剑2022-07-16 05:59发表于广东一.六经总纲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麻桂杏甘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知膏甘粳大承气汤:厚枳硝大黄小承气汤:厚枳实大黄调胃承气汤:甘草硝大黄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柴夏芩参甘姜枣大柴胡汤:柴夏芩枳芍黄姜枣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芩术茯甘厚膏汤:芩术茯甘厚膏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芩连辛附汤:芩连辛附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蛔者,宜乌梅丸。
桂枝当归汤:桂芍甘夏归柏乌梅丸:乌桂姜附椒参归辛连柏传经变病入腑脏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大青龙加附子汤:麻桂杏甘姜枣膏附子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脉时高时卑,时强时弱,宜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枳术茯甘黄膏汤:枳术茯甘黄膏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汤主之。
当归附子汤:归参连柏附二.温病脉证并治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柴蒌芩参甘姜枣连丹知地连胶汤:知地连胶芩连膏甘汤:芩连膏甘芩黄地丹汤:芩黄地丹芩连芍栀丹汤:芩连芍栀丹汤猪苓加连丹汤:猪茯泽胶滑连丹连芩胶甘汤:连芩胶甘芩膏杏甘汤:芩膏杏甘秦柏茯地泽汤:秦柏茯地泽大黄香蒲汤:连蒲黄地丹茯苓术甘汤:茯茯术甘桂枝去桂加芩丹汤:芩芍甘姜枣丹皮调胃承气汤:甘硝大黄黄连阿胶汤:芩连芍胶鸡栀子汤:芩栀夏甘白虎加地黄汤:知膏甘粳地百合地丹茯夏汤:合地丹茯夏三.伤暑脉证并治竹叶石膏汤:竹膏甘粳参夏冬白虎加黄连阿胶汤:知膏甘粳参连胶百合地黄加牡蛎汤:合地黄蛎栝蒌茯苓汤:连蒌夏茯甘竹茹半夏汤:茹蒌茯夏白虎加人参汤:知膏甘粳参猪苓加人参汤:猪茯泽胶滑参一物瓜蒂汤:香瓜蒂催吐行皮水连夏膏甘汤:连夏膏甘白虎加参桂芍汤:知膏甘粳参桂芍人参石膏汤:竹连夏参膏四.热病脉证并治芩连泻心汤:芩连二味芩连半夏猪胆汁汤:芩连夏猪胆大黄厚朴甘草汤:厚甘大黄连夏膏甘汤:连夏膏甘地柏连夏汤:地柏连夏五.湿病脉证并治桂芪茯辛汤:芪桂茯辛桂术茯辛汤:桂术茯辛桂枝汤:桂芍甘姜枣麻黄汤:麻桂杏甘麻桂各半汤:麻黄汤桂枝汤六合茯厚术汤:茯厚术麻黄茯苓汤:麻术茯己赤理中汤:参术姜甘小青龙汤:麻桂芍甘姜夏辛味五苓散:猪茯泽桂术鼻塞方:蒲灰麻辛荚麻黄加术汤:麻桂杏甘术麻杏薏甘汤:麻杏薏甘防己黄芪汤:防己芪术甘姜枣桂枝附子汤:桂附甘姜枣白术附子汤方:术附甘姜枣甘草附子汤:桂术附甘六.伤燥病脉证并治竹膏杏甘汤:竹膏杏甘麻仁白蜜煎:麻仁白蜜栀翘蒌甘汤:栀翘蒌甘芩蒌夏枳丹汤:芩蒌夏枳丹白虎汤:知膏甘粳地柏茯蒌汤:地柏茯蒌根七.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小柴胡汤:柴夏芩参甘姜枣柴枳芍甘汤:柴枳芍甘芩连冬桔甘汤:芩连冬桔甘桂枝去桂加茯术汤:茯术芍甘姜枣厚枳术甘汤:厚枳术甘枳芍桔甘汤:枳芍桔甘枳芍桔甘加丹地汤:枳芍桔甘丹地柴胡桂枝汤:柴夏芩参甘姜枣桂芍八.寒病脉证并治桂枝加葛根汤:桂芍甘姜枣葛根姜术茯甘汤:姜术茯甘小柴胡汤(见伤风)柴夏芩芍甘汤:柴夏芩芍甘通脉四逆汤:参附姜甘甘草泻心汤:连夏芩参甘姜枣理中汤:参术姜甘枳术茯甘汤:枳术茯甘甘草干姜汤:甘姜二味枳桔夏橘姜甘汤:枳桔夏橘姜甘九.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论剂量
伤寒论剂量问题一:柴胡桂枝汤组方里面半夏二合半是什么义思合为汉代的计量单位。
柴胡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方剂纵观仲景方41首含半夏的方剂,半夏的用量都有“半升”“二合半”“二十铢”“四两”“半斤”“一升”“二升”等。
其中,用量为“半升”的用法最多,共24首,故“半升”为仲景对半夏的常规用量,其他用量均是在此基础上加减形成的。
“升”“合”为汉代的容量单位,“千二百黍实其龠,合龠之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班固·《汉书·律历志》),故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
“铢”“两”“斤”为汉代的重量单位,“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班固·《汉书·律历志》),故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那么半夏的容量单位和重量单位如何换算呢?仲景在经方“柴胡加芒硝汤”中示“柴胡加芒硝汤”由1/3 份“小柴胡汤”加二两芒硝所构成,其方内半夏用量为“二十铢”,而“小柴胡汤”中半夏用量为“半升”,故“半升”半夏的重量为“二十铢×3”,为六十铢,即2.5两。
那么汉代的一两合现在多少克呢?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柯雪帆等,直接根据出土的东汉文物“光和大司农铜权”(现收藏于中国博物馆),推算出的“一两等于15.625 g”据此,经方中半夏的常规用量“半升”合现在39.0625 g(即2.5两×15.625 g),约为40 g。
其他用量均是在此基础加减而形成的,这样二合半即半升的二分之一的重量就约为20克。
问题二:'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出自哪里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用法】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3g) 干姜三两(3g) 甘草炙,三两(6g) 半夏洗,半升(9g) 五味子半升(9g)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伤寒杂病论》方子归纳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子归纳一、《伤寒论》《金匮要略》一共多少方子?1.《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另一方禹余粮丸因为有方无药故不计。
基础用药76味。
不包括一些特别的煮药用品如:清酒,开水、清浆水、雨水等。
*********另一说,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2.《金匮要略》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3.《伤寒杂病论》有260首方剂由于《伤寒杂病论》成书不久,因战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伤寒杂病论》原本佚失,几经变迁,经王叔和等人编次整理,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这在统计方剂数目方面存在《伤寒论》统计《伤寒论》方剂,《金匮要略》统计《金匮要略》方面的方剂,加上当时在统计数字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统计两书的方剂数目善于借用前人统计数目,基本上不愿再亲自作大量繁琐而细致、详尽而统计工作,这样就导致至今对仲景所创方剂没有准确的数字。
《伤寒论》所载方剂数目并非是高保衡等人于《伤寒论序》文中所言“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亦非朱肱于《类证活人书》卷十二中所言:“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实际是115方,缺禹余粮丸方药组成。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数目亦非高保衡等人于《金匮要略方论序》中所言:“除重复有二百六十二方”,更非五版中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所言:“共载方剂二百零五首”,实际是184方,缺杏子汤,葶苈丸,藜芦甘草汤药物组成。
查阅有关研究《金匮要略》书籍对方剂索引除了本人以外,均没有对葶苈丸进行索引。
关于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方剂数目的统计,邹澍于《本经疏注》中言:“《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
”这个统计数目虽接近仲景所创方剂数目,但也是不准确的。
究竟《伤寒杂病论》方剂数目有多少?这并不是把两书的方剂数目相加就等于其总和,事实是这样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相重复及异名方剂共39首,其中异名方剂如桂枝汤又名阳旦汤,理中丸又名人参汤,吴茱萸汤又名茱萸汤,桂枝去桂加白术汤又名白术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又名麻黄附子汤,就《金匮要略》异名方有肾气丸又名崔氏八味丸及八味肾气丸,对此要说明一点,异名的方,其药物组成及剂量调配都是完全一样的,仅仅是方名不同而已。
伤寒杂病论方剂
《伤热纯病论》部分圆剂之阳早格格创做1桂枝汤圆:桂枝三二芍药三二炙苦草二二死姜二二大枣十二枚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二芍药三二死姜三二炙苦草二二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二3桂枝加附子汤圆:桂枝三二芍药三二死姜三二炙苦草二二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4桂枝来芍药汤圆:桂枝三二死姜三二炙苦草二二大枣十二枚5桂枝来芍药加附子汤圆:桂枝三二死姜三二炙苦草二二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二芍药一二死姜一二苦草一二麻黄一二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个7桂枝二麻黄一汤圆:桂枝一二十七铢芍药一二六铢麻黄十六铢死姜一二六铢杏仁二十六个苦草一二二铢大枣五枚8黑虎加人参汤圆:知母六二石膏一斤苦草三二粳米六战人参二二9桂枝二越婢一汤圆: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苦草十八铢死姜一二二铢大枣四枚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10桂枝来桂加茯苓黑术汤:芍药三二炙苦草二二死姜三二茯苓三二黑术三二大枣十二枚11苦草搞姜汤圆:炙苦草四二搞姜二二12芍药苦草汤圆:黑芍药四二炙苦草二二13调胃启气汤圆:大黄四二炙苦草二二芒硝半斤14四顺汤圆:炙苦草二二搞姜一二半附子一枚15葛根汤圆:葛根四二麻黄三二桂枝二二芍药二二炙苦草二二死姜三二大枣十二枚16葛根加半夏汤圆:葛根四二麻黄三二桂枝二二芍药二二炙苦草二二死姜二二大枣十二枚死半夏半斤17葛根黄岑黄连汤圆:葛根半斤炙苦草二二黄岑三二黄连三二18麻黄汤圆:麻黄三二桂枝二二炙苦草一二杏仁七十个19大青龙汤圆:麻黄六二桂枝二二炙苦草二二杏仁五十个死姜二二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碎20小青龙汤圆:麻黄三二芍药三二细辛三二搞姜三二炙苦草三二桂枝三二五味子半斤半夏半降21桂枝加薄朴杏仁汤圆:桂枝三二芍药三二苦草三二死姜三二大枣十二枚薄朴二二杏仁五十枚22搞姜附子汤圆:搞姜一二附子一枚23桂枝加芍药死姜人参新加汤圆:桂枝三二芍药四二炙苦草二二人参三二死姜四二大枣十二枚24麻黄杏仁苦草石膏汤圆:麻黄四二杏仁五十个苦草二二石膏半斤25桂枝苦草汤圆:桂枝四二炙苦草二二26桂枝苦草茯苓大枣汤圆:茯苓半斤炙苦草二二大枣十五枚桂枝三二27薄朴死姜半夏苦草人参汤圆:薄朴半斤死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二炙苦草二二28茯苓桂枝黑术苦草汤圆:茯苓四二桂枝三二黑术二二苦草二二29芍药苦草附子汤圆:芍药三二炙苦草二二附子二枚30茯苓四顺汤圆:茯苓六二人参一二附子一枚炙苦草二二搞姜一二半31五苓集圆: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二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二黑术十八铢32茯苓苦草汤圆:茯苓二二桂枝二二死姜三二炙苦草一二33栀子豉汤圆: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34栀子苦草豉汤圆:栀子十四枚苦草二二香豉四合35栀子薄朴枳真汤圆:栀子十四枚薄朴四二枳真四合36栀子搞姜豉汤圆:栀子十四枚搞姜二二香豉四合37真武汤圆:茯苓三二芍药三二死姜三二黑术二二炮附子一枚38禹余粮丸圆:禹余粮四二人参三二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二搞姜三二39小柴胡汤圆:柴胡半斤黄芩三二人参三二苦草三二半夏半斤死姜三二大枣十二枚40四物汤圆:当归15克川芎15克黑芍15克死天15克41小修中汤:桂枝三二炙苦草二二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二死姜三二胶饴一降42大柴胡汤圆:柴胡半斤黄芩三二芍药三二半夏半斤死姜五二枳真四二大枣十二枚大黄二钱43柴胡加芒硝汤圆:柴胡二二六铢半夏二十铢黄芩一二苦草一二死姜一二人参一二大枣十二枚芒硝二二44桃核启气汤圆:桃仁五十个桂枝二二大黄四二芒硝二二炙苦草二二4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圆:半夏二合大枣六枚柴胡四二死姜一二半人参一二半龙骨一二半铅丹一二半桂枝一二半茯苓一二半大黄二二牡蛎一二半46桂枝来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顺汤圆:桂枝三二炙苦草二二死姜三二牡蛎五二龙骨四二大枣十二枚蜀漆三二47桂枝加桂汤圆:桂枝汤加桂枝二二48桂苓苦草龙骨牡蛎汤圆:桂枝一二苦草二二牡蛎一二龙骨二二茯苓四二49抵当汤圆:火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来翅桃仁二十个来皮尖大黄三二酒洗50抵当丸圆:火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五个熬来翅桃仁二十个来皮尖大黄三二酒洗51大陷胸丸圆:大黄半斤葶历半降炒芒硝半降杏仁半降(来皮尖,熬乌)52大陷胸汤圆:大黄六二来皮芒硝一降苦遂一钱53小陷胸汤圆:黄连一二半夏半降洗栝蒌真大者一个54文蛤集圆:文蛤五二55黑集圆:桔梗三分巴豆一分(来皮心熬乌,研如脂) 贝母三分56柴胡桂枝汤圆:柴胡一二半桂枝一二半来皮黄芩一二半人参一二半苦草一二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二半大枣六枚劈死姜一二半切57柴胡桂枝搞姜汤圆:柴胡半斤桂枝三二搞姜二二黄芩三二栝蒌根四二牡蛎二二苦草二二炙58半夏泻心汤圆:半夏半斤洗黄芩三二搞姜三二苦草三二人参三二黄连一二大枣十二枚劈59十枣汤圆:芫花2克苦遂5克大戟2克大枣十枚劈60大黄黄连泻心汤圆:大黄二二黄连一二61附子泻心汤圆:大黄二二黄连二二黄芩一二炮附子一枚62死姜泻心汤圆:死姜四二炙苦草三二人参三二搞姜一二黄芩三二半夏半斤黄连一二大枣十二枚63苦草泻心汤圆:苦草四二黄芩三二搞姜三二半夏半降洗大枣十二枚劈黄连一二64赤石脂禹余粮汤圆: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粮一斤碎65旋覆代赭石汤圆:旋覆花三二人参二二死姜五二代赭石一二大枣十二枚炙苦草三二半夏半斤洗66桂枝人参汤圆:桂枝四二炙苦草四二黑朮三二人参三二搞姜三二67瓜蒂集圆: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68净结汤圆:柴胡五钱黑朮五钱茯苓五钱炮附三钱死附一枚69黄芩汤圆:黄芩三二苦草二二炙芍药二二大枣十二枚70黄芩加半夏死姜汤圆:黄芩三二芍药二二苦草二二炙大枣十二枚半夏半降死姜一二半71黄连汤圆:黄连三二苦草三二炙搞姜二二桂枝三二人参三二半夏半降洗大枣十二枚72桂枝附子汤圆:桂枝四二[炮附子二枚死姜三二苦草二二炙大枣十二枚73桂枝附子来桂加黑朮汤圆:黑朮四二苦草二二炙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劈死姜三二74苦草附子汤圆:苦草二二炙炮附子二枚黑朮二二桂枝四二75黑虎汤圆:知母六二石膏一斤碎苦草二二粳米六合76灸苦草汤圆:苦草四二炙阿胶二二死姜三二麦门冬半降桂枝三二人参二二死天黄一斤麻子仁半降大枣三十枚77大启气汤圆:大黄四二酒洗薄朴半斤炙来皮枳真五枚炙芒硝三合78小启气汤圆:大黄四二酒洗薄朴二二炙来皮枳真三枚大者,炙79调胃启气汤圆:大黄四二苦草二二炙芒硝半斤80猪苓汤圆:猪苓一二来皮茯苓二二阿胶一二滑石一二碎泽泻一二81健胃整脾汤圆:柏子仁黄芩当归黑朮茯苓炙苦草82茵陈蒿汤圆:茵陈蒿六二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二来皮83吴茱萸汤圆:吴茱萸一降洗人参三二死姜六二切大枣十二枚84麻子仁丸圆:麻子仁二降芍药半斤枳真半斤炙大黄一斤来皮薄朴一斤炙来皮杏仁一斤85栀子蘗皮汤圆:栀子十五个苦草一二炙黄柏二二8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圆:麻黄二二赤小豆一降连翘二二炙杏仁四十个大枣十二枚死梓黑皮一降来节死姜二二苦草二二炙87桂枝加芍药汤圆:桂枝三二芍药六二苦草二二炙死姜三二切大枣二枚88桂枝加大黄汤圆:桂枝三二芍药三二苦草二二炙死姜三二切大枣十二枚大黄一二89麻黄附子细辛汤圆:麻黄二二细辛二二炮附子一枚90大黄附子细辛汤圆:大黄二钱细辛二钱附子三钱91麻黄附子苦草汤圆:麻黄二二苦草二二炙炮附子一枚92黄连阿胶汤圆:黄连四二黄芩一二芍药二二鸡子黄二枚阿胶二二93附子汤圆:炮附子二枚茯苓三二人参二二黑术四二芍药三二94桃花汤圆:赤石脂一斤,一半齐用,一半筛终搞姜一二粳米一降95猪肤汤圆:猪肤一斤96苦草汤圆:苦草二二97苦酒汤圆:半夏大十四枚鸡子十枚,来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98半夏集及汤圆:半夏洗桂枝来皮苦草炙以上各平分99黑通汤圆:葱黑四茎搞姜一二附子一枚,死用100黑通加猪胆汁汤圆:葱黑四茎搞姜一二附子一枚,死用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101真武汤圆:茯苓三二芍药三二死姜三二黑朮二二附子一枚炮。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索引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索引拼音顺序BH白虎加地黄汤, 36【4.16】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41【5.10】白虎加桂枝人参汤, 130【13.15】白虎加桂枝汤, 130 【13.16】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 39 【5.2】白虎加人参汤, 40, 56, 81, 87 【5.6】【6.27】【8.46】【8.47】【8.48】【9.46】白虎汤, 22, 33, 36, 47, 55, 81, 82, 86, 108, 109 【3.19】【4.6】【4.15】【5.38】【6.26】【8.52】【9.43】【11.71】白蜜煎, 88【9.56】白散, 77【8.20】白通加猪胆汁汤, 104【11.36】白通汤, 104【11.35】【1.36】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112 【11.92】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156【16.22】白头翁汤, 111, 112【11.91】【11.94】BZ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 119【12.5】白术茯苓厚朴汤, 44 【5.22】白术附子汤, 46 【5.32】白术散, 155【16.10】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 120【12.8】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 99【10.19】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 74【8.5】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 74 【8.4】百合地黄加牡蛎汤, 39【5.3】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 36【4.16】百合地黄汤, 128 【13.5】百合滑石代赭汤, 127【13.3】百合滑石散, 128 【13.7】百合鸡子黄汤, 127【13.4】百合洗, 128 【13.6】百合知母汤, 127 【13.2】柏叶阿胶汤, 111【11.83】柏叶汤, 147【15.4】半夏茯苓汤, 99 【10.20】半夏干姜散, 113 【11.104】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 157【16.23】半夏麻黄丸, 151【15.28】半夏散, 104 【11.34】半夏泻心汤, 78【8.28】奔豚汤, 63 【7.36】鼻塞方, 45 【5.28】鳖甲煎丸, 130 【13.14】***************************柴胡桂姜汤, 131【13.17】柴胡桂枝干姜汤, 78 【8.26】柴胡桂枝汤, 49, 78【5.45】【8.25】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50【5.4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9 【7.79】柴胡加芒硝汤, 68【7.76】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97【10.5】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48 【5.41】赤豆当归散, 129, 148【13.10】【15.7】赤石脂禹余粮汤, 80【8.38】******************************D大柴胡汤, 22, 68, 76, 81, 93 【3.20】【7.75】【8.14】【8.43】【9.90】大承气汤, 22, 36, 85, 86, 89, 90, 91,123, 124, 155, 156【3.19】【4.15】【7.25】【9.31】【9.32】【9.35】【9.39】【9.41】【9.44】【9.62】【9.64】【9.65】【9.66】【9.75】【9.76】【9.77】【9.78】【9.79】【9.80】【9.103】【10.26】【11.41】【11.42】【11.43】【12.36】【12.37】【16.14】【16.18】大黄附子细辛汤, 94 【9.102】大黄甘遂阿胶汤, 159 【16.31】大黄厚朴甘草汤, 42【5.16】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 74【8.5】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79, 81【8.33】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 34【4.7】大黄牡丹汤, 149 【15.17】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24【3.26】大黄香蒲汤, 35 【4.13】大黄硝石汤, 92【9.89】大黄蟅虫丸, 133【13.32】大建中汤, 94【9.101】大青龙加附子汤, 24【3.25】大青龙汤, 60, 139【7.7】【7.8】【14.35】大乌头煎, 115 【11.113】大陷胸汤, 75, 76, 78【8.12】【8.13】【8.15】【8.16】【8.28】大陷胸丸, 75 【8.9】当归贝母苦参丸, 154【16.7】当归附子汤, 24 【3.27】当归散, 154【16.9】当归芍药散, 154, 159【16.5】【16.35】当归生姜羊肉汤, 115, 155 【11.114】【16.15】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 109【11.7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109【11.72】当归四逆汤, 103【11.26】抵当汤, 71, 72, 89, 91, 159【7.96】【7.97】【9.61】【9.81】【16.32】抵当丸, 72 【7.98】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 57 【6.32】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 48【5.39】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 42 【5.18】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 35【4.12】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 33 【4.6】************************************F矾石丸, 159 【16.33】防己茯苓汤, 143 【14.63】防己黄芪汤, 45, 142【5.31】【14.61】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140【14.41】茯苓白术甘草汤, 35 【4.14】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23 【3.21】茯苓白术戎盐汤, 146【14.78】茯苓甘草汤, 64, 110【7.44】【11.76】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64, 139 【7.38】【14.3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63, 74【7.34】【8.6】茯苓四逆汤, 64【7.4】茯苓杏仁甘草汤, 150【15.23】茯苓泽泻汤, 116【11.121】附子粳米汤, 94 【9.100】附子汤, 102, 153【11.24】【11.25】【16.3】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23【3.22】附子泻心汤, 79 【8.34】********************************G干姜附子汤, 62【7.30】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10【11.79】干姜人参半夏丸, 154 【16.6】甘草粉蜜汤, 115 【11.112】甘草附子汤, 46 【5.3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50 【5.47】甘草干姜汤, 51, 56, 138 【5.51】【6.30】【14.24】甘草麻黄汤, 143, 145【14.64】【14.73】甘草汤, 104【11.32】甘草小麦大枣汤, 157【16.24】甘草泻心汤, 50, 80, 128【5.49】【8.37】【13.9】甘遂半夏汤, 139【14.32】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59, 86, 121【7.3】【9.43】【12.13】葛根加半夏汤, 59 【7.2】葛根汤, 59, 123【7.1】【7.2】【12.34】瓜蒂散, 81, 95, 109, 119【8.44】【9.108】【11.75】【12.6】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 73【8.2】桂枝当归汤, 23【3.23】桂枝二麻黄一汤, 55【6.26】桂枝二越婢一汤, 56【6.28】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 43【5.20】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74【8.6】桂枝附子汤, 46【5.3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1 【7.91】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 145 【14.75】桂枝甘草汤, 63 【7.33】桂枝加大黄汤, 98,【10.17】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 123【12.35】桂枝加附子汤, 55 【6.21】桂枝加葛根汤, 50, 54 【5.47】【6.15】桂枝加桂汤, 71 【7.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61【7.12】【6.19】桂枝加黄芪汤, 93, 144【9.92】【14.66】桂枝加芍药汤, 98 【10.17】桂枝龙骨牡蛎汤, 132【13.25】桂枝麻黄各半汤, 43, 55【5.21】【6.24】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49, 56【5.43】【6.29】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 36【4.15】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100【10.24】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55【6.23】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 70【7.84】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 62【7.31】桂枝人参汤, 81, 150 【8.41】【15.22】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 144【14.71】桂枝生姜枳实汤, 151【15.25】桂枝汤, 22, 43, 44, 54, 55, 56, 59, 60, 61, 62,67, 81, 88, 89, 98, 112, 115, 121, 122, 153【5.21】【6.13】【6.14】【6.16】【6.25】【6.29】【7.3】【7.11】【7.13】【7.14】【7.22】【7.23】【7.25】【7.26】【7.32】【7.64】【7.67】【8.42】【9.58】【9.64】【10.14】【11.93】【12.19】【16.1】栝蒌茯苓汤, 39【5.4】栝蒌桂枝汤, 123【12.33】栝蒌瞿麦薯蓣丸, 145【14.77】栝蒌牡蛎散, 128【13.6】栝蒌薤白白酒汤, 150【15.20】栝蒌薤白半夏汤, 150【15.21】****************************************H诃黎勒散, 113【11.98】红蓝花酒方, 159 【16.34】厚朴大黄汤, 140【14.38】厚朴甘草生姜半夏人参汤, 63 【7.37】厚朴麻黄汤, 136【14.17】厚朴七物汤, 94【9.99】厚朴四物汤, 99【10.12】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100 【10.26】滑石乱发白鱼散, 146【14.78】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 73【8.3】黄连阿胶汤, 36, 102【4.15】【11.23】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 41 【5.9】黄连粉方, 149【15.13】黄连茯苓汤, 114【11.111】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 34 【4.10】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 42 【5.15】黄连黄芩麦门冬桔梗甘草汤, 48【5.42】黄连黄芩泻心汤, 41【5.14】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 34 【4.8】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 42 【5.17】黄连汤, 82 【8.51】黄芪当归汤, 158 【16.29】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 43 【5.19】黄芪桂枝五物汤, 131 【13.19】黄芪建中汤, 132 【13.29】黄芪芍药桂枝汤, 144 【14.65】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 99 【10.19】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82 【8.50】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 47 【5.37】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35 【4.11】黄芩汤, 82, 107【8.50】【11.54】黄土汤, 147, 148 【15.4】【15.6】***********************************J胶艾汤, 153【16.4】胶姜汤, 158【16.3】九痛丸, 152 【15.29】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 157【16.25】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 49【5.44】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 49 【5.44】桔梗汤, 104, 137, 147【11.32】【14.21】【15.3】橘皮汤, 114 【11.108】橘皮枳实生姜汤, 150【15.23】橘皮竹茹汤, 114【11.109】************************************K苦参汤, 128【13.9】苦酒汤, 104【11.33】葵子茯苓散, 154【16.8】***********************************L狼牙汤, 160【16.38】理中加附子汤, 120, 121【12.11】【12.14】理中加黄芪汤, 100【10.23】理中加人参栝蒌根汤, 120【12.10】理中汤, 44, 51, 93, 119, 120, 121【5.22】【5.50】【9.98】【10.15】【12.4】【12.12】【12.13】理中丸, 121, 124【12.15】【12.42】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 73【8.3】******************************M麻黄茯苓汤, 44【5.22】麻黄附子甘草汤, 102, 142【11.22】【14.60】麻黄附子细辛汤, 102 【11.21】麻黄加术汤, 45, 142【5.29】【14.60】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92【9.85】麻黄升麻汤, 110 【11.79】麻黄汤, 22, 56, 59, 61, 62, 88, 89【3.18】【7.4】【7.5】【7.6】【7.15】【7.20】【7.21】【7.24】【9.55】【9.5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2【7.3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45 【5.30】麻仁白蜜煎, 47【5.35】麻子仁丸, 90 【9.71】麦门冬汤, 137 【14.19】蜜煎导, 88 【9.57】牡蛎泽泻散, 124 【12.41】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139 【14.36】木防己汤, 139【14.36】******************************P排脓散, 148【15.11】排脓汤, 148【15.11】*************************R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99 【10.21】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 70【7.83】人参附子汤, 110 【11.77】人参干姜汤, 110【11.77】人参石膏汤, 41【5.11】********************S烧裩散, 124【12.38】芍药甘草附子汤, 64 【7.39】芍药甘草汤, 56【6.30】蛇床子散, 160 【16.37】射干麻黄汤, 136 【14.15】肾气丸, 116, 133, 159【11.119】【13.30】【16.36】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129【13.12】升麻鳖甲汤, 129【13.11】生姜半夏汤, 114【11.107】生姜泻心汤, 80 【8.36】十枣汤, 79, 136, 139 【8.31】【14.14】【14.34】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34【4.7】蜀漆散, 131 【13.17】四逆加人参汤, 121 【12.18】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 120 【12.9】四逆散, 105【11.39】四逆汤, 56, 67, 87, 106, 109, 112, 113, 120,122【6.30】【7.64】【9.49】【10.15】【11.44】【11.45】【11.73】【11.74】【11.93】【11.103】【12.7】【12.20】【12.21】酸枣仁汤, 133 【13.31】**************************************8T桃花汤, 103 【11.27】【11.28】桃仁承气汤, 69 【7.78】天雄散, 132【13.25】葶苈大枣泻肺汤, 138, 140【14.23】【14.39】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 74【8.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122 【12.22】通脉四逆汤, 50, 105, 106, 111【5.49】【11.38】【11.90】调胃承气汤, 22, 36, 56, 64, 67, 69, 71, 84, 91【3.19】【4.15】【6.30】【7.25】【7.41】【7.66】【7.77】【7.95】【9.30】【9.72】【9.73】【10.26】【12.36】*********************************W王不留行散, 148【15.11】王瓜根散, 158【16.28】温经汤, 158【16.27】文蛤散, 77【8.20】文蛤汤, 116【11.122】乌梅丸, 23, 108【3.23】【11.59】乌头赤石脂丸, 151【15.26】乌头桂枝汤, 115【11.115】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 145【14.72】吴茱萸汤, 73, 90, 93, 103, 113【8.2】【9.67】【9.97】【11.30】【11.100】【11.101】五苓散, 44, 64, 65, 75, 76, 77, 79, 90, 93, 116, 121, 140, 141【5.22】【7.42】【7.43】【7.44】【7.45】【8.12】【8.20】【8.35】【9.68】【9.92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11.120】【12.15】【14.43】***********************************X下瘀血汤, 147, 156 【15.2】【16.17】硝石矾石散, 133【13.33】小半夏加茯苓汤, 140【14.42】小半夏汤, 90, 93, 114, 140【9.67】【9.91】【11.110】【14.40】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 100 【10.25】小柴胡加茯苓汤, 117【11.123】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 33 【4.5】小柴胡汤, 22, 23, 48, 50, 60, 67, 68, 77, 78, 88, 97, 113, 124, 155, 156【3.20】【5.41】【5.48】【7.6】【7.68】【7.69】【7.70】【7.71】【7.72】【7.75】【7.76】【8.23】【8.27】【8.28】【9.53】【9.54】【9.55】【10.4】【10.7】【11.102】【12.40】【16.13】【16.19】小承气汤, 22, 36, 85, 86, 91, 112【3.19】【4.15】【7.25】【9.31】【9.32】【9.36】【9.37】【9.74】【9.75】【10.26】【11.95】【12.36】小建中汤, 68, 93, 132, 159 【7.72】【7.74】【9.93】【13.28】【16.35】小青龙加石膏汤, 137【14.22】小青龙汤, 44, 60, 61, 78, 79, 137, 138, 139【5.22】【7.9】【7.10】【8.30】【14.20】【14.35】小陷胸汤, 76, 77【8.17】【8.20】泻心汤, 79, 80, 148, 157【8.35】【8.38】【15.5】【16.25】雄黄散, 128【13.9】旋覆代赭汤, 80【8.40】旋覆花汤, 151, 158【15.27】【16.29】*******************************Y一物瓜蒂汤, 40【5.7】薏苡附子败酱散, 149【15.16】薏苡附子散, 151【15.24】茵陈蒿汤, 89, 91, 92 【9.60】【9.83】【9.86】禹余粮丸, 66 【7.61】越婢加半夏汤, 137 【14.22】越婢加术汤, 143【14.64】【14.73】越婢汤, 143 【14.62】***********************************Z皂荚丸, 136 【14.16】泽漆汤, 136【14.18】泽泻汤, 140 【14.37】真武汤, 66, 105 【7.55】【11.37】栀子柏皮汤, 92 【9.84】栀子豉汤, 65, 66, 87, 112 【7.50】【7.51】【9.45】【9.52】【11.96】栀子大黄汤, 92【9.87】栀子干姜汤, 65, 66 【9.49】【7.53】栀子甘草豉汤, 65 【7.49】栀子厚朴枳实汤, 66 【7.52】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 47 【5.36】栀子生姜豉汤, 65【7.49】栀子汤, 36, 66【4.16】【7.54】蜘蛛散, 116【11.116】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51【5.50】枳实白术汤, 145 【14.76】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 49 【5.43】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 51【5.51】枳实芍药散, 155【16.16】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汤, 150【15.22】枳实栀子豉汤, 124 【12.39】炙甘草汤, 82, 138 【8.53】【14.25】猪胆汁方, 89【9.57】猪肤汤, 103【11.31】猪膏发煎, 92, 160 【9.88】【16.39】猪苓加黄连牡丹汤, 34【4.9】猪苓加人参汤, 40 【5.7】猪苓汤, 31, 87, 106【3.91】【9.47】【11.40】竹皮大丸, 156 【16.21】竹茹半夏汤, 40【5.5】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 57【6.32】竹叶石膏汤, 39, 125【5.1】【12.43】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47【5.35】竹叶汤, 156 【16.2】紫参汤, 112【11.97】。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集外感和杂病之大成,内容博广,初学者难以很快掌握要领,经过对其总结,简明扼要列举如下,是其便于运用掌握。
1、?太阳中风表虚证基础方:桂枝汤2、太阳中风表实证基础方:麻黄汤3、虚烦证基础方:栀子豉汤4、邪热壅肺基础方:麻杏石甘汤5、热利基础方:黄芩汤6、心阳虚基础方:桂枝甘草汤7、脾阳虚基础方:理中丸8、肾阳虚基础方:干姜附子汤9、肝阳虚基础方:吴茱萸汤10、肺阳虚基础方:甘草干姜汤11、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12、心阴阳两虚基础方:炙甘草汤、建中汤13、肾阴阳两虚的基础方:肾气丸14、蓄水证基础方:五苓散15、少腹蓄血证基础方:桃核承气汤16、寒热错杂痞满证基础方:半夏泻心汤17、痰气痞证基础方:旋覆代赭汤18、悬饮证基础方:十枣汤19、阳明经表里俱热基础方:白虎汤20、阳明腑实证基础方:承气类方21、阳明脾约证基础方:麻子仁丸22、湿热黄疸基础方:茵陈蒿汤23、阳黄兼表的基础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4、肝胃虚寒上逆基础方:吴茱萸汤25、少阳病基础方:小柴胡汤26、太阴病基础方:四逆辈27、少阴病(寒化)基础方:四逆汤28、厥阴病基础方:乌梅丸29、少阳病兼表基础方:柴胡桂枝汤30、少阳病兼里实基础方:大柴胡汤31、少阳兼脾胃虚寒基础方:柴胡桂枝干姜汤32、少阳兼心胆不宁基础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3、热入血室(经期感冒)基础方:小柴胡汤34、太阴虚症腹痛基础方:桂枝加芍药汤35、太阴病腹痛(大实痛)基础方:桂枝加大黄汤36、少阴阴盛格阳基础方:通脉四逆汤37、少阴阴盛戴阳基础方:白通汤或白通加猪胆汁汤38、少阴阳虚水泛基础方:真武汤39、阳虚寒湿身痛基础方:附子汤40、虚寒下痢便脓血基础方:桃花汤41、少阴阴虚阳亢心中烦、不得卧基础方:黄连阿胶汤42、少阴阴虚有热,水气不利基础方:猪苓汤43、少阴兼表基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44、肝胃气滞基础方:四逆散45、少阴客热咽痛基础方:桔梗汤46、少阴客寒咽痛基础方:半夏散及汤47、血虚寒凝致厥基础方:当归四逆汤48、厥阴热利基础方:白头翁汤49、病后腰以下浮肿基础方:牡蛎泽泻汤50、气阴两伤低热基础方:竹叶石膏汤51、项背僵痛不适基础方:葛根汤52、百合病基础方:百合地黄汤53、热盛伤津口渴基础方:栝楼牡蛎散54、狐惑病基础方:甘草泻心汤55、阳毒基础方:升麻鳖甲汤56、风湿历节病基础方:桂枝芍药知母汤57、寒湿历节基础方:乌头汤方58、中风痱基础方:小续命汤59、血痹基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60、阴阳两虚失精证基础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61、阴虚失眠证基础方:酸枣仁汤62、阴虚火旺,虚烦不寐基础方:黄连阿胶汤63、心阳虚不寐基础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64、脾虚痞满不寐基础方:半夏泻心汤65、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基础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66、水热互结伴失眠基础方:猪苓汤67、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基础方:炙甘草汤68、邪去正未复之失眠基础方:竹叶石膏汤69、脾肾阳虚不寐基础方:干姜附子汤70、虚劳挟瘀血证基础方:大黄蛰虫丸71、寒饮郁肺咳嗽上气基础方:射干麻黄汤72、浊痰壅肺基础方:皂荚丸73、肺胃阴虚咽喉不利咳喘基础方:麦门冬汤74、肺痈邪实气闭基础方:葶苈大枣泻肺汤75、风热水饮内作咳嗽基础方:越脾加半夏汤76、肺痈脓成基础方:苇茎汤77、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奔豚汤78、奔豚证属阳虚感寒基础方:桂枝加桂汤79、胸痹属胸阳不振,寒饮痰浊阻塞基础方:栝楼薤白白酒汤80、胸痹属中焦阳虚气虚基础方:人参汤方81、胸胃腕气滞基础方:橘枳姜汤82、水饮兼气机不畅基础方:茯苓杏仁甘草汤83、寒湿痹痛甚基础方:薏仁附子散84、痰热基础方:小陷胸汤85、寒(饮)痰基础方:赤丸86、阴寒痼结基础方:乌头赤石脂丸87、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基础方:附子粳米方88、腹满胀重于积的基础方:厚朴三物汤89、虚寒性腹满痛基础方:大建中汤90、寒实内结基础方:大黄附子汤91、寒疝腹痛基础方:乌头煎92、肝着基础方:旋复花汤93、肾着基础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94、痰饮病(脾阳不足,水饮内停)基础方:苓桂术甘汤95、留饮基础方:甘遂半夏汤96、支饮眩冒基础方:泽泻汤97、呕吐基础方:小半夏汤98、痰饮善后基础方:《外台》茯苓饮99、下寒上燥的小便不利基础方:栝楼瞿麦丸100、湿热瘀结小便不利基础方:蒲灰散101、郁热伤阴小便不利基础方:猪苓汤102、风水夹热的基础方:越脾汤103、皮水基础方:防己茯苓汤104、气滞脾弱基础方:枳术汤105、虚寒性吐血基础方:柏叶汤106、虚寒性便血基础方:黄土汤107、热盛出血基础方:泻心汤108、胃虚有热呃逆呕吐基础方:橘皮竹茹汤109、肠痈未化脓基础方:大黄牡丹汤110、肠道瘀脓基础方:排脓散111、上部有脓基础方:排脓汤112、阴狐疝气基础方:蜘蛛散113、癥瘕基础方:桂枝茯苓丸114、血虚出血基础方:胶艾汤115、肝脾不调,水血互结腹痛基础方:当归芍药散116、胃虚寒呕逆基础方:干姜人参半夏丸117、血虚熱郁小便不利基础方:当归贝母苦参丸118、气血郁滞腹痛基础方:枳实芍药散119、瘀血内结腹痛基础方:下瘀血汤120、产后中风兼阳虚感冒基础方:竹叶汤121、梅核气基础方:半夏厚朴汤122、脏燥病基础方:甘麦大枣汤123、冲任虚寒兼瘀致崩漏基础方:温经汤124、缓急止痛基础方:芍药甘草汤漫话桂枝汤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温兴韬八六年在母校上方剂课时,方剂教研室的徐宝圻老师讲述了自己在实习时的一则医案,对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治疗皮肤病的方子
伤寒杂病论治疗皮肤病的方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该书总结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包含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子。
虽然该书主要是针对伤寒及其并发症进行论述,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治疗皮肤病的方子。
1. 薏苡附子散【方剂组成】薏苡仁、附子【主治病症】瘙痒湿疹、湿疹糜烂、麻疹后痒、痱子、水疮、疥疮等。
【用法用量】薏苡仁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附子炮制后,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2. 白术附子散【方剂组成】白术、附子【主治病症】湿疹、瘙痒、疥癣、湿疹糜烂等。
【用法用量】白术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附子炮制后,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3. 麻黄汤【方剂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病症】风寒感冒引起的皮疹、发热、恶寒等。
【用法用量】麻黄、桂枝、杏仁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甘草研末,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4. 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生姜、大枣、甘草【主治病症】瘙痒、湿疹、疮疡等。
【用法用量】桂枝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生姜、大枣切片,每次服用10-15克,每日2次。
甘草研末,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5. 茵陈蒿汤【方剂组成】茵陈蒿、苍术、附子很抱歉,由于我的回答长度有限,无法提供完整的4000字方子。
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和草药组合,这些方剂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请注意,对于确诊的皮肤病,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1. 风湿痒痒方【方剂组成】地肤子、苦参、黄柏、防风、连翘、白薇、黄芩、秦皮、薄荷【主治病症】湿疹、荨麻疹、皮炎、瘙痒等。
【用法用量】上述草药混合,煎煮后取汁液,外用于患处,每日2-3次。
2. 苦参丸【方剂组成】苦参、黄柏、黄连、地肤子、连翘、白芷、白薇、薄荷、黄芩、桂枝、防风、乳香、没药、冰片、甘草、大黄【主治病症】湿疹、瘙痒、皮炎等。
【用法用量】将上述草药研末,制成丸剂,每次服用5-10克,每日2-3次。
《伤寒杂病论》中药方讲解
.《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讲解JT叔叔查查362马象仕2015-11-26 10:20:14当吃火锅灼伤食道、吃红豆麻薯灼伤食道(日本大冢敬节)、或喝60度酒精的烧酒引起食道出血…等等,凡食道灼伤而有胸中窒感觉时就用「栀子甘草豉汤」。
〈#7.51〉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是说已经病了一段时间,人有点累了。
用过下法之后,人就会心、肾脱离,于是「身热不去」,身体在发烧。
其实倒底怎样叫「发烧」,JT自承他也说不准(※JT云,今中暑,额头烫烫的,可也不能随意说这就是发烧!)鉴别栀子汤系的各种证:「栀子豉汤」证可以是〔#7.49〕的「心中懊憹」,也可以是〔#7.50〕的「胸中窒」,也可以是〔#7.51〕的「心中结痛」;至于〔#7.53〕栀子干姜汤证则是「微烦」à〔#7.53〕的主证是「淡淡的睡不着觉」。
〔#7.51〕「心中结痛」的感觉:是「虚证」,不要和其他病的「结痛」混淆。
△如心中结痛、心下肢满、脇下…仲景很多这类条文à※〔#8.26〕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胸脇满、微结」;胸痹、陷胸汤结胸证的结痛;十枣汤证痰饮积塞也会有结痛。
△那幺多的结痛,怎幺分辨呢?方法:转一转身体,栀子豉汤证的痛是在无形的灵魂身体上的,所以身体转动时不会扯到痛处。
其他病证的痛是在有形肉体上的,于是在转动身体时会扯痛。
△虚证在灵魂身体上的结痛是心肾不交造成的,用栀子、豆豉这两味药可让心肾之气对穿而过。
△心肾不交会有懊擃、结痛或胸中窒。
△〔#7.53〕「微烦」:不需要交心肾。
除了栀子豉汤之外,其他药物可不可以用呢?日本的「利膈汤」,治膈噎(即吃东西时觉得塞塞的,吃不下去),由「栀子附子汤加半夏」组成;栀子、附子交心肾,附子让肾气上来,栀子让心火下去;半夏能通阴阳。
如果没有寒热的问题,或病情不须那幺严谨时,可用利膈汤。
〔#7.53〕栀子干姜汤又名「二气散」(出自《杨氏家藏方》卷六、《朱氏集验方》卷八),用来治噎嗝(例如脾胃太虚、热气往上冲、吃不下时适用)△胸口梗塞的病、和食道有关的病,有人用过栀子、附子、干姜的结构。
伤寒杂病论方剂
《伤寒杂病论》部分方剂1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3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4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一两麻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个7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8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三两粳米六和人参二两9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1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大枣十二枚11甘草干姜汤方: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12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13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斤14四逆汤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15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16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半夏半斤17葛根黄岑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岑三两黄连三两18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19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五十个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碎2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21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22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23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大枣十二枚2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25桂枝甘草汤方: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26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茯苓半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三两27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两炙甘草二两28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29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附子二枚30茯苓四逆汤方: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31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白术十八铢32茯苓甘草汤方: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一两33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34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十四枚甘草二两香豉四合35栀子厚朴枳实汤方:栀子十四枚厚朴四两枳实四合36栀子干姜豉汤方: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香豉四合37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38禹余粮丸方: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39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40四物汤方: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41小建中汤: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42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五两枳实四两大枣十二枚大黄二钱43柴胡加芒硝汤方:柴胡二两六铢半夏二十铢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大枣十二枚芒硝二两44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桂枝二两大黄四两芒硝二两炙甘草二两4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半夏二合大枣六枚柴胡四两生姜一两半人参一两半龙骨一两半铅丹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46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牡蛎五两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蜀漆三两47桂枝加桂汤方:桂枝汤加桂枝二两48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方:桂枝一两甘草二两牡蛎一两龙骨二两茯苓四两49抵当汤方: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翅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50抵当丸方: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五个熬去翅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51大陷胸丸方:大黄半斤葶历半升炒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52大陷胸汤方: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53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个54文蛤散方:文蛤五两55白散方: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56柴胡桂枝汤方:柴胡一两半桂枝一两半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劈生姜一两半切57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黄芩三两栝蒌根四两牡蛎二两甘草二两炙58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斤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59十枣汤方:芫花2克甘遂5克大戟2克大枣十枚劈60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61附子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二两黄芩一两炮附子一枚62生姜泻心汤方: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63甘草泻心汤方: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劈黄连一两64赤石脂禹余粮汤方: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粮一斤碎65旋覆代赭石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三两半夏半斤洗66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67瓜蒂散方: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68脏结汤方:柴胡五钱白朮五钱茯苓五钱炮附三钱生附一枚69黄芩汤方: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70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71黄连汤方: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二两桂枝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72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四两 [炮附子二枚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73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汤方:白朮四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劈生姜三两74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炮附子二枚白朮二两桂枝四两75白虎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76灸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阿胶二两生姜三两麦门冬半升桂枝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麻子仁半升大枣三十枚77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78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79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甘草二两炙芒硝半斤80猪苓汤方:猪苓一两去皮茯苓二两阿胶一两滑石一两碎泽泻一两81健胃整脾汤方:柏子仁黄芩当归白朮茯苓炙甘草82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去皮83吴茱萸汤方: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84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斤炙去皮杏仁一斤85栀子蘗皮汤方:栀子十五个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8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麻黄二两赤小豆一升连翘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去节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87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二枚88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大黄一两89麻黄附子细辛汤方: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90大黄附子细辛汤方:大黄二钱细辛二钱附子三钱91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二两甘草二两炙炮附子一枚92黄连阿胶汤方: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二两93附子汤方:炮附子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94桃花汤方: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95猪肤汤方:猪肤一斤96甘草汤方:甘草二两97苦酒汤方:半夏大十四枚鸡子十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98半夏散及汤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各等分99白通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100白通加猪胆汁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101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朮二两附子一枚炮。
伤寒杂病论金匮经方剂汇总一览表excel版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 栝蒌桂枝汤 牡蛎泽泻散 烧裩散 枳实栀子豉汤 百合滑石代赭汤 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知母汤 百合地黄汤 百合滑石散 百合洗 苦参汤 栝蒌牡蛎散 赤豆当归散 升麻鳖甲汤 雄黄散 白虎加桂枝人参汤 白虎加桂枝汤 鳖甲煎丸 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蜀漆散 桂枝龙骨牡蛎汤 黄芪建中汤 天雄散 大黄䗪虫丸 酸枣仁汤 硝石矾石散 厚朴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 皂荚丸 泽漆汤 麦门冬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越婢加半夏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甘遂半夏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汤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厚朴大黄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泽泻汤 防己茯苓汤 甘草麻黄汤
黄连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人参三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竹叶一把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 黄连二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 猪胆大者一枚(取汁) 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一两 赤小豆一升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 蒲灰 细辛 皂荚 麻黄
名称
泻心汤 麻黄汤 白虎汤 大柴胡汤 大承气汤 桂枝汤 调胃承气汤 小柴胡汤 小承气汤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桂枝当归汤 乌梅丸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大青龙加附子汤 大青龙汤 当归附子汤 附子汤 猪苓汤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猪苓加黄连牡丹汤 大黄香蒲汤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 茯苓白术甘草汤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白虎加地黄汤 半夏茯苓汤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 黄连阿胶汤 栀子汤 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 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 百合地黄加牡蛎汤 栝蒌茯苓汤 竹叶石膏汤 白虎加人参汤 一物瓜蒂汤 猪苓加人参汤 竹茹半夏汤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
1【白虎加地黄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地黄六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桂枝一两人参三两芍药二两右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3【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粳米二合桂枝三两人参三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4【白虎加桂枝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粳米二合桂枝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人参三两黄连三两阿胶二两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米熟汤成,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6【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白虎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8【白蜜煎方】人参一两地黄六两麻仁一升白蜜八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三味,取五升,去滓,纳蜜,再煎一二沸,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9【白散方】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右三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匙,羸者减之。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
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10【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方】白术三两茯苓四两半夏一升枳实一两半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1【白术茯苓厚朴汤方】白术三两茯苓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12【白术附子汤方】白术一两附子一枚(炮)甘草二两(炙)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擘)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
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耳。
《伤寒杂病论》方剂数探源
《 剂 学 》教 材 说 34首 方 ) 再 乌头赤 石 脂 丸 1 . 梅 丸 2 . 逆 蛎 汤 7 . 枝 附 子 汤 7 . 枝 去 芍 方 1 。 9乌 0四 2桂 3桂
如 , 版 《 寒 论 》 材 有 的说 《 数 伤 教 伤 汤 2 . 1四逆加人参汤 2. 2 四逆散 2. 3 药加附 子汤 7 . 枝 去芍 药加 蜀 漆 4桂
有 的说 《 匮要 略》 载方 2 2首 , 汤 2 . 金 所 6 8 白头翁汤 2 . 9 白虎汤 3 . 0 白虎 附子去桂 加 白术 汤 7 . 枝加 桂 汤 8桂 也有 的说 2 5首 , 0 同样 具有 权 威 性 加人 参 汤 3 . 1 白通 汤 3 . 2 白通 加 猪 7 . 枝加芍 药汤 8 . 9桂 0 桂枝加 大黄汤 的 高等 中医药 院校 教 材 , 在统 计 方 胆汁 汤 3 . 蒂散 3 . 夏 泻 心 汤 8 . 枝加 芍 药 生 姜 各一 两 人 参 三 3瓜 4半 1桂 剂 数 目则 令 人 莫 衷 一 是 。面 对 学 3. 5 半夏散 及汤 3. 6 当归 四逆 汤 3 . 两新 加 汤 8 . 7 2 桂枝 加 附子 汤 8 . 3 桂 生 时常提 出《 寒 杂病 论 》 多 少 当归 四逆加 吴 茱萸 生 姜汤 3 . 叶 枝加 葛根 汤 8 . 伤 有 8竹 4 桂枝 加厚 朴 杏 仁汤 首 方 , 使 我 们 不 得 不 再 对 《 寒 石 膏汤 3 . 药 甘草 汤 4 . 药 甘 8 . 迫 伤 9芍 0芍 5 桃花汤 8 . 核承 气汤 8 . 6桃 7 桔梗 杂病 论 》 载 方 数 目进 行 重 新 统 草 附子 汤 4 . 所 1 赤石 脂 禹余 粮 汤 4 . 汤 8. 胡 加 芒 硝 汤 8. 胡 桂 枝 2 8柴 9柴 计, 结果 发现 《 伤寒论 》 载方 剂数 吴 茱萸 汤 4 . 所 3 牡蛎 泽 泻散 4 . 4 附子 汤 9 . 胡 桂 枝 干 姜 汤 9 . 胡 加 0柴 1柴 目并 非 是 高 保 衡 等 人 于 《 寒 论 汤 4 . 子泻心汤 4 . 当丸 4 . 伤 5附 6抵 7 抵 龙 骨牡 蛎 汤 9 . 胃承气 汤 9 . 2调 3 烧 序 》 中所 言 “ 文 除重 复定 有 一 百 一 当汤 4 . 8 苦酒 汤 4 . 甘草汤 5 . 9炙 0 茵 裨散 9 . 脉 四逆 汤 9 . 脉 四逆 4通 5通 十 二 方 ”, 非 朱 肱 于 《 证 活 人 陈蒿 汤 5 . 苓 甘 草 汤 5 . 苓 四 加 猪胆 汁 汤 9 . 中丸 9 . 芩 汤 亦 类 1茯 2茯 6理 7黄
伤寒杂病论方剂大全
伤寒杂病论方剂大全
伤寒杂病论方剂大全,是一部关于中医药方剂的重要医学著作。
该书是以伤寒
论为基础,结合了后世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了治疗伤寒及其相关疾病的方剂。
本文将对该书中的部分方剂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药文化。
首先,我们来介绍桂枝汤。
桂枝汤是由张仲景创制的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
病症的方剂。
它主要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具有温经解表、和营调气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的患者。
其次,我们介绍麻黄汤。
麻黄汤是由张仲景创制的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病
症的方剂。
它主要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宣肺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接下来,我们介绍银翘散。
银翘散是由孙思邈创制的一种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
病症的方剂。
它主要由银翘、连翘、桔梗、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热,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状的患者。
最后,我们介绍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是由张仲景创制的一种治疗肝郁气滞
引起的病症的方剂。
它主要由柴胡、枳壳、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和胃理气的作用。
适用于肝郁气滞,表现为胁痛、胸闷、嗳气、情绪烦躁等症状的患者。
总之,伤寒杂病论方剂大全中的方剂涵盖了治疗外感风寒、风热以及肝郁气滞
等不同病症的药方,对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这些方剂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学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东汉末年以前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部分。
《伤寒论》共十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剂;《金匮要略》则是论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伤寒杂病论》不仅对伤寒、瘟疫等急性传染病的诊治提出了有效的方案,而且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总结。
该书还涉及到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医学科的经典之一。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提出了“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将外感病和内科杂病分别按照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六个阶段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一原则的提出,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伤寒杂病论》还包含了大量的方剂和药物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书中记载的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等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总之,《伤寒杂病论》作为张仲景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对中医临
床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整个中医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歌》
清·陈念祖(修园)目录时方歌括小引经方尚矣。
唐宋以后。
始有通行之时方。
约其法于十剂。
所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是也。
昔贤加入寒热。
共成十有二剂。
虽曰平浅。
而亦本之经方。
轻可散实。
仿于麻黄葛根诸汤。
宣可决壅。
仿于栀豉瓜蒂二方。
通可行滞。
仿于五苓十枣之属。
泻可去闭。
仿于陷胸承气抵当之属。
胆导蜜煎。
滑可去着之剂也。
赤石脂桃花汤。
涩可固脱之剂也。
附子汤理中丸。
补可扶轺赤小豆汤。
燥可去湿之剂也。
白虎黄连泻心等汤。
寒可胜热之剂也。
白通四逆诸汤。
热可制寒之剂也。
余向者汇集经方而韵注之。
名为真方歌括。
限于赀而未梓。
缮本虽多。
而刀圭家每秘而弗传。
大为恨事。
辛酉岁。
到直供职。
适夏间大雨。
捧檄勘灾。
以劳构疾。
脉脱而厥。
诸医无一得病情者。
迨夜半阳气稍回。
神识稍清。
自定方剂而愈。
时温虐流行。
因余之病。
而知误于药者。
堪悯焉。
盖医者。
生人之术也。
一有所误。
即为杀人。
余滥竽人后。
诸多有志而未逮经。
即仲景。
其切当精纯。
集罗东逸柯韵伯诸论。
及余二十年读书临症独得之妙。
一一详于歌后。
颜曰时方歌括。
为中人以下立法。
徐可引以语上之道也。
至于张景岳新方八阵。
汇药治病。
不足言方。
缘一时盛行。
余友林雨苍俯以从时。
韵既成帙。
共商注解。
业经梓行。
亦不遽弃。
别其名曰俗方歌括。
此三种者。
浅深嘉庆辛酉孟秋修园陈念祖题于保阳差次时方歌括凡例一是书前曾托名叶天士。
今特收回。
一是书论证治法。
悉遵古训。
绝无臆说浮谈。
以时法列于前。
仲师法列于后。
由浅入深之意也。
一坊刻万病回春嵩尊生古今医统东医宝鉴等书。
所列病症。
不可谓不详。
而临时查对。
绝少符合。
即有合处。
亦不应验。
盖以逐末而忘其本也。
试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每症只寥寥数语。
何所不包。
可知立言贵得其要也。
此书如怔忡头痛历节诸症。
非遗之也。
怔忡求之虚痨。
头痛有邪求之伤寒。
无邪求之眩晕。
虚痨历节。
寻其属风属湿属虚而治之。
所以寓活法也。
学医始基。
在于入门。
入门正。
则始终皆正。
入门错。
则始终皆错。
此书阐明圣法。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歌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歌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所写的《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本书中收录了数百种方剂,其中许多已经成为中医临床中常用的药方。
为了方便学习,许多医生和学者将这些药方编成了歌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歌》。
这首歌共有五篇,包括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杂病论》中的许多方剂。
这些歌曲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对于学习中医药方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歌曲。
1.伤寒论药方歌“白虎加人参泻心汤通阳;桂枝加芍药Guì pí jiā sháo yào,桂枝加附子Guì zhī jiā fù zǐ,小柴胡汤去郁症;葛根加半夏Gé gēn jiā bàn xià,二陈汤治泻痢;白通加人参Bái tōng jiā rénshēn,桂枝加甘草Guì zhī jiā gān cǎo,四逆汤救危。
”这是伤寒论中一些比较常用的方剂,如白虎汤、桂枝汤、小柴胡汤、二陈汤等。
这些歌曲不仅包括了方剂名称,还简要介绍了其功效和主治病症,如白虎加人参泻心汤通阳等。
2.金匮要略药方歌“八味地黄丸养阴益气调经;麻黄汤发汗利尿;柴胡加芍药调和营卫气;人参饮补气养血;四物汤补中益气;桂枝加芍药Guì zhī jiā sháo yào,龙骨牡蛎汤神经安定;苓桂术枳治脾胃亏虚;生姜三味Efficacy克冷保寒;三黄石膏汤清热解毒。
”这些药方歌包括了金匮要略中一些经典的方剂,如八味地黄丸、麻黄汤、柴胡加芍药等,内容较为丰富。
3.杂病论药方歌“茵陈蒿汤治疟疾;小蓟方治跌打损伤;防己茯苓丸治水肿;当归饮子治月经不调;车前子茯苓丸治腰痛尿频;菊花饮子治热病消渴;生姜附子汤救急抢救;川乌麻黄丸治癫痫。
”这些歌曲包含了杂病论中一些常用的方剂,如茵陈蒿汤、小蓟方、车前子茯苓丸、菊花饮子等,对于治疗一些常见的病症成效显著。
《伤寒杂病论》方剂剂量折算标准研究
研究背景
经方剂量溯源、传承及考证
《伤寒杂病论》方剂非标准重量药物研究
当今处方药物数量、剂量与经方比较研究
不同折算标准经方药效学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
问题的提出 伤寒杂病论:经方剂量之一两,折合现在之一钱 方剂学:东汉时代度量衡一两,折合现在0.4455两 经方的原始剂量究竟是多少 现在如何应用经方更好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聚毒药以供医事”; “中草药肾病” 从量效关系来看,短时间用量过 大,是造成中毒、导致肾损害的主要原因,占 93.25%。
各家不同认识
汉代剂量引用书籍一两折合米制克剂量 《伤寒论讲义》3克 《方剂学》3克 《中国度量衡史》13.92克 《简明中医辞典》13.92克 《中药大辞典》13.92克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13.92克 《汉语大词典》13.75克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15.6克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13.8克 《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6.96克
从经方度量衡单位计量药物与非标准重量计量 药物药味、不同折算剂量比较,按照考证的 “1两=13.8克”计算,则经方药物用量比例与 药物组成君、臣、佐、使配伍相符,比较符合 逻辑。反之,按照习惯认为的“1两=3克”计 算,则经方药物用量大小与药物组方配伍矛盾, 度量衡单位计量药物用量与非标准重量药物用 量差不多,甚或明显小,用量与药物组成相悖, 不合逻辑。
结果
表2 桂枝汤不同折算标准组方药物剂量比较
经方药物、水 经方用量 大剂量(1两=13.8g) 小剂量(1两=3g) 桂枝 三两 41.4 9 芍药 三两 41.4 9 甘草 二两 27.6 6 生姜 三两 41.4 9 大枣 十二枚 30 30 181.8 63 桂枝汤 加水 七升 1400ml 140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杂病论》部分方剂
1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
3 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4 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一两麻黄一两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7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8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三两粳米六和人参二两
9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
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
1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大枣十二枚
11 甘草干姜汤方: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12 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
13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斤
14 四逆汤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15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16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半夏半斤
17葛根黄岑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岑三两黄连三两
18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19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五十个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2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
21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
22 干姜附子汤方 :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23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2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25 桂枝甘草汤方 :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26 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 : 茯苓半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三两
2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两炙甘草二两
2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29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 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附子二枚
30 茯苓四逆汤方 :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31 五苓散方 :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白术十八铢
32 茯苓甘草汤方 :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一两
33 栀子豉汤方 : 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
34 栀子甘草豉汤方 : 栀子十四枚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35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 : 栀子十四枚厚朴四两枳实四合
36 栀子干姜豉汤方 : 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香豉四合
37 真武汤方 :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
38 禹余粮丸方: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
39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40 四物汤方:当归 15 克川芎 15 克白芍 15 克生地 15 克
41 小建中汤: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42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五两枳实四两
大枣十二枚大黄二钱
43 柴胡加芒硝汤方:柴胡二两六铢半夏二十铢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生姜一两人参一两
大枣十二枚芒硝二两
44 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桂枝二两大黄四两芒硝二两炙甘草二两
4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半夏二合大枣六枚柴胡四两生姜一两半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铅丹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
46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牡蛎五两
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蜀漆三两47桂枝加桂汤方:桂枝汤加桂枝二两
48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方:桂枝一两甘草二两牡蛎一两龙骨二两茯苓四两
49抵当汤方 : 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翅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50抵当丸方 :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五个熬去翅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51大陷胸丸方 : 大黄半斤葶历半升炒芒硝半升杏仁半升( 去皮尖 , 熬黑 )
52大陷胸汤方 :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
53小陷胸汤方 :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个
54文蛤散方 : 文蛤五两
55白散方 :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 ( 去皮心熬黑 , 研如脂 ) 贝母三分
56柴胡桂枝汤方 : 柴胡一两半桂枝一两半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劈生姜一两半切
57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黄芩三两栝蒌根四两牡蛎二两甘草二两炙
58半夏泻心汤方 : 半夏半斤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
59十枣汤方 : 芫花 2 克甘遂 5 克大戟 2 克大枣十枚劈
60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61附子泻心汤方 : 大黄二两黄连二两黄芩一两炮附子一枚
62 生姜泻心汤方 : 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63 甘草泻心汤方 :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劈黄连一两
64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 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粮一斤碎
65 旋覆代赭石汤方 :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大枣十二枚
炙甘草三两半夏半斤洗
66 桂枝人参汤方 : 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67 瓜蒂散方 :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68 脏结汤方 : 柴胡五钱白朮五钱茯苓五钱炮附三钱生附一枚
69 黄芩汤方 :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
70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
71 黄连汤方 :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二两桂枝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
72 桂枝附子汤方 : 桂枝四两 [ 炮附子二枚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73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汤方: 白朮四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劈生姜三两
74 甘草附子汤方 : 甘草二两炙炮附子二枚白朮二两桂枝四两
75 白虎汤方 :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76 灸甘草汤方 : 甘草四两炙阿胶二两生姜三两麦门冬半升桂枝三两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麻子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77 大承气汤方 :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78 小承气汤方 :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 炙
79 调胃承气汤方 : 大黄四两甘草二两炙芒硝半斤
80 猪苓汤方 : 猪苓一两去皮茯苓二两阿胶一两滑石一两碎泽泻一两
81 健胃整脾汤方 : 柏子仁黄芩当归白朮茯苓炙甘草
82 茵陈蒿汤方 :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去皮
83 吴茱萸汤方 :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
84 麻子仁丸方 :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斤炙去皮杏仁一斤
85 栀子蘗皮汤方 : 栀子十五个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86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赤小豆一升连翘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升去节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
87 桂枝加芍药汤方 :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二枚
88 桂枝加大黄汤方 :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大黄一两
89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
90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大黄二钱细辛二钱附子三钱
91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甘草二两炙炮附子一枚
92 黄连阿胶汤方 :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二两
93 附子汤方 : 炮附子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94 桃花汤方 : 赤石脂一斤 , 一半全用 , 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95 猪肤汤方 : 猪肤一斤
96 甘草汤方 : 甘草二两
97 苦酒汤方 : 半夏大十四枚鸡子十枚, 去黄 , 内上苦酒 , 着鸡子壳中
98 半夏散及汤方 :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99 白通汤方 :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生用
100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 生用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101 真武汤方 :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朮二两附子一枚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