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50篇 18 直线与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既是线线垂直的拓展,也是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同时它也为研究线面角、二面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因此它不仅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带,也是空间中点、线、面位置关系的核心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它们初步应用,在此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转化为有限”“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互相转化”等数学思想.判定定理的教学,尽管新课标在必修课程中不要求证明,但通过定理的探索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以及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从学生能力来看,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线面垂直是用线线垂直来刻画的,逐步形成概念体系,体会其中的转化思想,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首先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具体形象,然后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再用数学语言对几何图形进行精确的描述,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合理性.2.用定义去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是不方便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多数学生找到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简便方法,这需要一个较好的载体,去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同时完成对定理条件的确认.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试验,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摆出反例模型,对定理的两个关键条件“双垂直”和“相交”进行理解和确认.三.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理解线面垂直的定义,归纳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应用.2.通过线面垂直定义及定理的探究过程,感知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事物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它们的初步应用.教学难点是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的理解和对判定定理的探究.四.教学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法:问题引导、启发探究和归纳总结相结合学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生活中有很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实例,你能举出几个吗?①如教室内直立的墙角线和地面的位置关系,桌子的四只脚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等.②将书打开直立于桌面,观察书脊与桌面的位置关系.活动设计:学生举例,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一些线面垂直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情况.【设计意图】从实例到图片,直观感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从而建立初步印象,为下一步的数学抽象做准备.数学源于现实,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Ⅱ.观察归纳自主探究Array(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锥的形成过程.我们经常说“立竿见影”.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竿及它在地面的影子.如果某一时刻,你发现竿与影所成的角不是直角,是否可以断定竿发生了倾斜?问题1:①竿所在直线和地面影子所在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②竿所在直线和地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问题2: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你觉得怎样能用你学过的知识给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l与平面α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活动设计:多媒体演示:①圆锥的形成过程;②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变化.【设计意图】结合几何直观感知,学生就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获得思路,利用转化的思想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并让学生体会到线面垂直的本质是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问题3:①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②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不垂直? 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设计意图】在问题3中,解释“无数”与“任何”的不同,并说明线面垂直的定义既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又是性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可以相互转化,给出常用命题:通过对概念的辨析,深化理解,同时得到线面垂直的一个性质.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探究: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三个顶点分别记作A ,B ,C .如图,过△ABC 的顶点A 折叠纸片,得到折痕AD ,将折叠后的纸片打开竖起放置在桌面上.(使BD 、DC 边与桌面接触)问题4:①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②由折痕AD BC ⊥,翻折之后垂直关系,即AD CD ⊥,AD BD ⊥发生变化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定理:与此平面垂直.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归纳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课程标准》中不要求严格证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注重合情推理.因而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过程中,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为便于b a b a ⊥⇒⎭⎬⎫⊂⊥αα图1D CA B图2DBAααα⊥⇒⎭⎬⎫⊥⊥=⋂⊂⊂l n l m l P n m n m ,,,Cab\αmnAB C D αAA 'BB 'C 'DD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自己发现结论,并通过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思考:如图,有一根旗杆AB 高8m ,它的顶端A 挂有两条长10m 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 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C D .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 的距离是6m ,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 练一练: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①三角形的两条边; ②梯形的两条边; ③圆的两条直径; ④正六边形的两条边.试问这条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并对你的判断说明理由. 2.判断正误: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 )Ⅲ.数学运用 深化认识例题: 已知:b a //,α⊥a .求证:α⊥b .证明: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 ,n . 因为直线a α⊥,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a m a n ⊥⊥.又因为b ∥a 所以m b ⊥,n b ⊥.又因为α⊂m ,α⊂n ,m ,n 是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α⊥b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练一练:1.如图,空间中直线l 和三角形的两边AC ,BC 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AB 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D .不确定2.探究: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B C D -(侧棱与底 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什么 条件时,///A CB D ⊥?AVBC K【设计意图】通过对例题和习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正、逆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灵活运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进行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之间转化的能力. 同时,例题为我们提供了判定线面垂直的又一种方法. Ⅳ.回顾反思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线面垂直的定义线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作业布置: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棱'BB 和底面ABCD 垂直.(2)正三棱锥P ABC -中,M 为棱BC 的中点,则棱BC 和平面PAM 垂直.2.如图,圆O 所在一平面为α,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 圆周上一点,且PA AC ⊥, PA AB ⊥,求证: (1)PA BC ⊥; (2)BC ⊥平面PAC ;(3)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A VC =,AB BC =.求证:VB AC ⊥.D'B'DBAM PABA C EF K V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另外一条直线也与此平面垂直.变式引申 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A VC =,AB BC =,K 是AC 的中点.若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试判断直线EF 与平面VKB 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小结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重点和难点所在,另一 方面,更是对探索过程的再认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升华,对思维的反思,可为学生以后解决问题提供经验和教训.六.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概念;理解直 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能够初步运用线面垂 学生学习能 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命题。 力分析
新课引入: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可以理解 为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小组成员通过观察动画演示,交 流讨论自己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感悟,用语言描述出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理解,进而形成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 义. 从实例到图片再到实际生活,直观感知直线和平面
垂直的位置关系,从而建立初步印象,为下一步的数学 抽象做准备.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课例名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称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
其初步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中
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又
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带!因此线面垂直是空
通过观察思考,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本质内涵. 问题 1 的答案是“不一定”;也正是因为“不一 定”,所以要回答问题(2)的“如何翻折”,这也正 是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要件。 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确定自己的猜想. 质疑反思,进一步深化对定理的理解. 动手操作解释抽象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借助折纸发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折纸结果反 映的数学本质就是要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类 比、观察、联想、概括、归纳的方法去探究空间中线面 垂直的位置关系,概括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把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平面与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平面与平面垂直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19 平面与平面垂直教材分析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是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这节的学习可以发现: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证明体系,而且可以实现利用低维位置关系推导高维位置关系,利用高维位置关系也能推导低维位置关系,充分体现了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地位.这节课的重点是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难点是定理的发现及证明.教学目标1. 掌握两平面垂直的有关概念,以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运用概念和定理进行有关计算与证明.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观察、研究现实现象的能力,整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任务分析判定定理证明的难点是画辅助线.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引导学生这样分析:在没有得到判定定理时,只有根据两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来证明,那么,哪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都垂直呢?对性质定理的引入,不是采取平铺直叙,而是根据数学定理的教学是由发现与论证这两个过程组成的,所以应把“引出命题”和“猜想”作为本部分的重要活动内容.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1.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根铅垂的线吊在墙角上,这是为什么?(为了使墙面与地面垂直)2. 什么叫两个平面垂直?怎样判定两平面垂直,两平面垂直有哪些性质?二、建立模型如图19-1,两个平面α,β相交,交线为CD,在CD上任取一点B,过点B分别在α,β内作直线BA和BE,使BA⊥CD,BE⊥CD.于是,直线CD⊥平面ABE.容易看到,∠ABE为直角时,给我们两平面垂直的印象,于是有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并且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α⊥β.[问题]1.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铅垂线在墙面内,墙面与地面就垂直吗?如图19-1,只要α经过β的垂线BA,则BA⊥β,∴BA⊥BE,∠ABE=Rt∠.依定义,知α⊥β.于是,有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 如果交换判定定理中的条件“BA⊥β”和结论“α⊥β”.即,也就是从平面与平面垂直出发,能否推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α内满足什么条件的直线才能垂直于平面β呢?让学生用教科书、桌面、笔摆模型.通过模型发现:当α⊥β时,只有在一个平面(如α)内,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直线(如BA)才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如β).于是,有定理: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先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画出图形,再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已知:如图,α⊥β,α∩β=CD,ABα,AB⊥CD,求证:AB⊥β.分析:要证AB⊥β,只需在β内再找一条直线与AB垂直,但β内没有这样的直线,如何作出这条直线呢?因为α⊥β,所以可根据二面角的定义作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平面β内过点B作BE⊥CD.因为AB⊥CD,所以∠ABE是二面角α-CD-β的平面角,并且∠ABE=90°,即AB⊥BE.又因为CDβ,BEβ,所以AB⊥β.三、解释应用[例题]1. 已知:如图,平面α⊥平面β,在α与β的交线上取线段AB=4cm,AC,BD分别在平面α和平面β内,它们都垂直于交线AB,并且AC=3cm,BD=12cm,求CD长.解:连接BC.因为AC⊥AB,所以AC⊥β,AC⊥BD.因为BD⊥AB,所以BD⊥α,BD⊥BC.所以,△CBD是直角三角形.在Rt△BAC中,BC==5(cm),在Rt△CBD中,CD==13(cm).2. 已知:在Rt△ABC中,AB=AC=a,AD是斜边BC的高,以AD为折痕使∠BDC折成直角(如图19-4).求证:(1)平面ABD⊥平面BDC,平面ACD⊥平面BDC.(2)∠BAC=60°.证明:(1)如图19-4(2),因为AD⊥BD,AD⊥DC,所以AD⊥平面BDC.因为平面ABD和平面ACD都过AD,所以平面ABD⊥平面BDC,平面ACD⊥平面BDC.(2)如图19-4(1),在Rt△BAC中,因为AB=AC=a,所以BC=a,BD=DC=.如图19-4(2),△B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C=BD=2×=a.得AB=AC=BC.所以∠BAC=60°.[练习]1. 如图19-5,有一个正三棱锥体的零件,P是侧面ACD上一点.问:如何在面ACD上过点P画一条与棱AB垂直的线段?试说明理由.2. 已知:如图19-6,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C=AD,BC=BD,E是CD 的中点.求证:(1)平面ABE⊥平面BCD.(2)平面ABE⊥平面ACD.四、拓展延伸能否将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推广到立体几何学中去?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论文.点评这篇案例结构完整,构思新颖.案例开始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问题,得到了两平面垂直的定义.还是这个例子,改变了问法又得到了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把学科理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引入和证明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充分展现了定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认真参与,师生之间的民主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设计——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
2019年7月高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数学学科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可见,数学核心素养应该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体现,是学生个体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必备品质.笔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首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上,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土壤.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分享笔者的实践与思考.一、过渡语言的设计如果将一节课比作成一场观众期待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课堂过渡语言就是晚会主持人的串词.一节课常常有多个知识点,如何做到“无缝对接”,使得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这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课中,如何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过渡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探究,笔者在这节课中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知道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则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肯定可以作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但你觉得这样去判断,方不方便呢?不方便的地方在哪里?那么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减少直线的条数.减少到几条合适呢?授课时发现,通过这几句话的过渡,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热情明显高涨.二、教学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会思考.而思考当然是以问题为牵引,因此课堂设计常常要对关键性问题的提出进行斟酌.问题何时提?问题怎么提?问题提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再三思量的.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中,笔者通过投影天安门城楼升国旗的背景,让学生观察旗杆与地面上的影子的关系,从而抽象地概括出线面垂直的定义.为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进而让学生进行环环相扣的思考.(1)在阳光的照射下,旗杆AB 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互相垂直吗?(2)随着太阳的移动,显然影子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请问:旗杆AB 还与它的影子互相垂直吗?(教师通过电脑动画展示,旗杆AB 始终与地面内过B 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也就是旗杆AB 始终与它的影子垂直)(3)旗杆AB 与地面内不经过B 的直线也相互垂直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学生很容易发现旗杆在与地面垂直的情况下,旗杆会与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直线互相垂直,进而抽象地概括出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从而形成了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数学抽象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首,它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通过上面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顺利抽象出线面垂直这一核心概念,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概念,笔者又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1)如图1,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吗?(显然不垂直,学生很容易找到一条直线与l 不垂直)(2)如图2,平面α内能找到直线与l 垂直吗?能找到几条呢?无数条可以吗?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设计———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筅江苏省清河中学王新明教材教法教学导航162019年7月高中图2图1通过设计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巩固对线面垂直定义的掌握.尽管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但直线与平面并不一定垂直.由此可见,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中的“任意”不可以改为“无数”,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做好铺垫.三、课堂探究的设计课堂探究是指学生围绕着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课堂探究是课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真正的数学教育应当是数学知识再发现的教育.为此,笔者选择三角形折叠探究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确认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笔者紧扣判定定理所需的条件将折纸实验分成如下三步,并设置了三个问题:怎么折(明确垂直关系)、怎么展(明确两相交直线)、怎么放(明确两相交直线在平面内),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鼓励学生将上述探究所得的结论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经讨论后规范呈现.鉴于教材中没有给予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笔者借助定义让学生加深对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认同感,培养其理性精神.有了前面圆锥的形成作为铺垫,学生容易得到折痕AD 与桌面内的任意一条过点D 和不过点D 的直线都垂直,从而与桌面垂直,最终完成定理的教学.值得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之后,应及时告知学生这是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严格来说是需要进行证明的.只是教材在这个地方没有给出,在我们学习向量之后是可以进行证明的.这也恰恰说明了数学具有形式性和经验性的双重特点.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一方面,数学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来看,数学像是一门严谨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数学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既强调抽象归纳,又重视演绎推理.总之,课堂探究的设计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不仅仅是探究实验或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对其呈现方式、利用方式、实验预设、连锁反应、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四、题组变式的设计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说过:“数学的确好玩,它就像一个花园,你在外面看看也许不起眼,可是你一旦走进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奇妙而美丽的世界.”高中数学课堂如果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如水乳交融一般,则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平台,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数学课堂可以充分发挥问题变式,形式上可以是“一题多变”、“多题一变”、“一题多用”、“多题一用”等.关键是要能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中,笔者给出了一组变式题目:例题如图3所示,在三棱椎V -ABC 中,VA =VC ,AB=BC ,K 是AC 的中点.求证:AC ⊥平面VKB.图3图4变式:(1)在三棱椎V -ABC 中,VA =VC ,AB=BC.求证:VB ⊥AC.(2)如图4所示,若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试判断EF 与平面VKB 的位置关系.(3)在(2)的条件下,有同学说“因为VB ⊥AC ,VB ⊥EF ,所以VB ⊥平面ABC ”,这种说法对吗?例题主要考查的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变式(1)在原题的基础上,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变式(2)是对课本例题的灵活应用;变式(3)进一步巩固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三个变式环环相扣,都强化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使得各个要点之间融会贯通,从而圆满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俗话所说:“活到老,学到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陈伯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06(6).[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F教材教法教学导航17。
高三数学典型课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借助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3.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无限转化为有限”等数学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探究;难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初步运用.三、教学过程实例感受感知概念1. 从实际背景中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生活中有很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例子,利用多媒体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同时提问学生再举一些直线垂直平面的实例.(师生互动,展示实例)实验探究形成概念2.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图,用一块教学用的直角三角板,放在墙角,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与墙角重合,直角边AC所在直线与墙角所在的直线重合,将三角板绕AC转动,转动过程中,直角边CB与地面紧贴,这就表示:AC与地面垂直.(动态演示)T(教师):直线AC与地面内的所有直线是否垂直?S(学生):是;T :在地面内过直角顶点C 的所有直线可以肯定与直线AC 垂直,不过顶点C 是否垂直呢?并说明理由?S :垂直,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不能回答,教师要适当提示);T :非常好,(及时给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同时抛出问题:你能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老师与同学一起总结);S :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与图形语言表述:数学符号:l α⊥ 图形语言:解析讨论 深化概念思考:(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T :通常定义可以作为判定依据,但由于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考察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否垂直,这给我们的判定带来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去一一检验.那么,是否有更简捷、可行的方法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呢?折纸试验、探究定理3.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T :请同学们拿出一块三角形纸片,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试验:过三角形的顶点A 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 ,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 、DC 与桌面接触) a αT :折痕AD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一定垂直吗?S :不一定,T :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S :当折痕是BC 的高时候,就能折痕AD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T :在翻折纸片的过程中,纸片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是变的一面,那么不变的一面是什么呢?(根据学生思考情况启发学生可从线与线的位置关系来考虑,用电脑动态演示折纸过程).T :同学们想一想:使得折痕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的的关键因素是什么?S :必须,AD DB AD DC ⊥⊥T :如果我们把折痕抽象为直线,把桌面抽象为平面(如图3),那么你认为保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是什么? S :直线l 必须和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T :根据试验,你能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吗?S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称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对于两条相交直线必须在平面内这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操作:将纸片绕直线AD (点D 始终在桌面内)转动,使得直线CD 、BD 不在桌面所在平面内.问:直线AD 现在还垂直于桌面所在平面吗?(此处引导学生认识到直线CD、BD都必须是平面内的直线)T:如果,将图3中的两条相交直线、的位置改变一下,仍保证,(如图4)你认为直线还垂直于平面吗?S:垂直总结:要判断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是无关紧要的.剖析定理深化理解电脑演示:两个长方体(1)一个是一条棱和一个表面内的两条相交的棱垂直,得到这条棱和表面垂直;(2) 一个是一条面对角线和一个表面内两条平行的棱垂直,得出这条对角线与表面不垂直,强调关键词:平面内相交直线.新知应用巩固提高4.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例题1 如图7,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K是AC的中点.求证:AC⊥平面VKB思考:(1)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求证:VB⊥AC;(2)在(1)中,若E、F分别是AB、BC的中点,试判断EF与平面VKB的位置关系;(请学生判定后,追问:EF与VB的位置关系如何?)四.小结(1)本节课重点讲了什么?(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你能叙述吗?五.作业布置(1) 如图9,PA⊥平面ABC,BC⊥AC,写出图中所有的直角三角形.(2) 课本练习.P36.。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教案
8.6.2 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能应用判定定理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简单问题2.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进一步感悟数学中以“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难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一般地,如果直线 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 叫做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 叫做垂足.注:通过解读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得出下面这个结论:,.l a l a αα⊥⊂⇒⊥简记为:线面垂直,则线线垂直.2.探究新知下面我们来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即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充分条件.根据定义可以进行判断,但无法验证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那么,有没有可行的方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图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ABC,过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并请学生思考;(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不一定(2)如何翻折才能得到使折痕AD与桌面垂直?为什么?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根据基本事实推论2可知: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两条平行直线也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猜想: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简记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思考 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两条平行直线也可以确定一个平面,那么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可以改为“两条平行直线”吗?你能从向量的角度解释原因吗?如果改为“无数条直线”呢?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代表两个不共线向量,而平面内的任意向量都可以以它们为基底进行线性表示,从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可以“代表”这个平面上的任意一条直线;而两条平行直线所表示的向量是共线的,它们不能作为平面内的任意向量的基底,用它们不能“代表”这个平面上的任意一条直线.如果将上述问题中的“”两条相交直线“”改为“无数条直线”的话,答案也是否定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能够在空间中准确地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通过操作确认和思辨论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同时,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能够证明一些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命题。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索,逐步抽象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证明。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来抽象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归纳出判定定理。
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究如何将无限化为有限,以便寻找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可能性假设。
为了达到这些研究目标,我们将进行影子实验和折纸活动等巩固练,并通过证明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来深入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
在评价任务中,我们将通过生活现象、正反例、符号语言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在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但仍然更注重形象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研究过程,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
平面垂直的情况。
在学生列举后,引导学生用三角形纸片和手电筒进行实验,观察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么?”的思考,并通过分析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摄影的
位置关系引出了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
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
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
教学目标 应用;
(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上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 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问题 2: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
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
同的特征?
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作小结,并顺势抛出
问题: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涉及到两个平面相
2、二面角的度量
二面角定理地反映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如我们
常说“把门开大一些”,是指二面角大一些,那我们应
如何度量二两角的大小呢?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做一个
小实验(预先准备好的二面角的模型)在其棱上位取一
点为顶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各作一射线(如图 2.3-3),
通过实验操作,研探二面角大小的度量方法——二面角
教学过程 交所成的角的情形,你能举出这个问题的一些例子吗?
如修水坝、发射人造卫星等,而这样的角有何特点,该
如何表示呢?下面我们共同来观察,研探。
(二)研探新知生观察其状,然后引导
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并对以上问题类比,归纳出二面
角的概念及记法表示(如下表所示)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 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G04高中数学二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直线与平面垂直》3拓展资源13《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王丙利)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王丙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定义的总结和对判定、性质定理的探究,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的同时,体会到数学中的严谨细致之美,简洁朴实之美,和谐自然之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判定定理的探索及反证法。
三、教学方法1.教法:启发诱导式2.学法:合作交流、动手试验四、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卡纸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检查一下大家站的直吗,嗯,不错,都挺直的,大家看看我站的直吗?生:直.师:什么叫“直”?生:就是“人与地面垂直”.师: 也就是直线与平面垂直(板书),生活中关于垂直的例子很多,比如:(图1)(图2)师:我们如何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呢?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大家观察圆锥的轴与底面是什么关系?生:圆锥的轴与底面垂直.师:圆锥的轴与底面内所有过O点的直线是什么关系?生:垂直.师:和不过O点的直线是什么关系呢?(随手画一条和轴不相交的直线)生:也垂直.师:为什么?生:因为它可以平移到过O点的位置.师:很好,请坐.师:你能给出定义吗?生:当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时直线垂直于平面.师:很好.(二)知识构建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α⊥a,直线a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的垂面,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若,,l a lα⊂⊥则α⊥a. (板书)师:“任意”是“无数”吗?αla生:不是“无数”,若只垂直于互相平行的无数条直线,这样的直线不一定垂直于平面.师:非常漂亮,请坐.师:线面垂直的定义我们知道了,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判断线面垂直,如何判断山顶上的旗杆垂直于水平面?(讨论)生:可以用一条铅垂线,若旗杆与铅垂线平行,则旗杆垂直于地面.师:这就是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师:你能证明吗?已知:,,//α⊥a b a 求证:α⊥b .分析:说明直线b 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证明:学生板演.师:如果旗杆在水平的地面上,你还有别的方法判断吗?(讨论)生:可以用三角板围旗杆转一圈,判断是否垂直于地面的每一条直线. 师:非要转一圈吗?动手操作:大家可以两个人合作,拿出一支笔,竖直的放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学拿出两个三角板,看看能不能找到办法,检验笔是否与桌面垂直.生:用两个三角板把它们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桌面,当另外的直角边都与笔重合,笔就垂直于地面.师:很好,它比定义简单的多了,我们可以作判定定理.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请同学们用三种语言描述.(让学生叙述、上黑板写)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若αα⊂⊂=⋂⊥⊥n m A n m n a m a ,,,,,则α⊥a .lα m n A师:大家分析一下定理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操作:如图,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过△ABC 的顶点A 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 ,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 、DC 与桌面接触).观察并思考:①折痕AD 与桌面垂直吗?②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生:当折痕AD 与BC 垂直时,折痕AD 与桌面垂直.师:你能证明吗?生:因为此时CD AD BD AD ⊥⊥,,,,BD CD D BD α=⊂I 所以,AD α⊥师:当旗杆与地面垂直时,旗杆与铅垂线是什么关系?生:互相平行.师:大家能证明吗?例2:已知αα⊥⊥b a ,,求证:b a //.分析:当直接证明找不到思路时,不妨采用间接法,若结论不成立会怎样?证明:假设a 不平行与b ,设b 与α的交点为O ,过O 点作a b //'.直线b 与'b 确定平面β,设c =⋂βα.因为αα⊥⊥b a ,,所以c b c a ⊥⊥,.又因为a b //',所以c b ⊥'.这样在平面β内,过直线c 上一点O 就有两条直线与c 垂直,显然不可能. 因此b a //.这就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β D C B A A α四、总结反思(1)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探究:如图,PA ⊥圆O 所在平面,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则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由此你认为三棱锥 中最多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四棱锥呢?。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案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初步运用。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2.学生自备:
三角形纸片、铁丝(代表直线)、纸板(代表平面)、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建构:
(1)创设情境:
①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出旗杆与地面、高楼的侧棱与地面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请把自己的数学书打开直立在桌面上,观察书脊与桌面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③请将①中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2)观察归纳:
①思考: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②多媒体演示: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变化。
③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
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50篇(18)直线与平面垂直
18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材分析直线与平面垂直是在研究了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延伸,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以及有关距离、空间角、多面体、旋转体的基础.这节内容的学习可完善知识结构,并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直线的关系问题有目的地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关系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以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 通过探索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其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计算能力,并且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训练.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渗透事物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通过图形的立体美,对称美,培养教学审美意识.任务分析因为判定定理的证明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作为探索与研究来处理.又因为定理的论证层次多,构图复杂,辅助线多,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多,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判定定理的证明.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演示,以具体形象思维支持逻辑思维.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中轴线垂直于地面,在这一点上,它与比萨斜塔完全不同.那么,直线与平面垂直如何定义和判定,又有什么性质呢?这将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建立模型我们先来研究空间中两条直线的垂直问题.在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它们一定相交.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相交的直线中,如果固定其中一条,让另一条平移到空间的某一个位置,就可能与固定的直线没有公共点,这时两条直线不会相交,也不会在同一平面内(为什么),我们同样称它们相互垂直.下面我们给出空间任意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一般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了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利用直线与直线垂直来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了.[问题]1. 什么叫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师演示:如图,直线l是线段AB的中垂线.固定线段AB,让l保持与AB垂直并绕直线AB在空间旋转.教师让学生讨论:(1)直线l的轨迹是怎样的图形?(2)如何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师明晰:(1)线段AB所有垂直平分线构成的集合是一个平面.(2)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作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作直线的垂面.交点叫作垂足.垂线上任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作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2. 如图18-2,直线l⊥平面α,直线mα,问l与m的关系怎样.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3. 怎么画直线与平面垂直?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画直线和平面垂直时,通常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18-2.4. 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师引导:根据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是困难的,如何用尽可能少的线线垂直来判定线面垂直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因为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所以只要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2)两条平行直线也确定一平面,直线和这两条平行直线垂直,不能判定直线就和平面垂直(教师作演示说明).于是,归纳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如图18-3,如果直线l∥m,l⊥平面α,则l垂直于平面α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如a,b.根据空间两直线垂直的定义,易知m⊥a,m⊥b,所以m⊥α.让学生总结: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1)定义.(2)判定定理.(3)推论.4. 在平面几何中,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在空间几何中,又有什么类似的结论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同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于是有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已知:如图18-4,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垂足分别为A,B.求证:l∥m.证明:假设直线m不与直线l平行.过直线m与平面α的交点B,作直线m′∥l,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论可知,m′⊥α.设m和m′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a,因为直线m和m′都垂直于平面α,所以直线m和m′都垂直于交线a.因为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直线上一点并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所以直线m和m′必重合,即l∥m.三、解释应用[例题]1. 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已知:平面α和一点P(如图18-5).求证:过点P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证明:不论点P在α外或内,设PA⊥α,垂足为A(或P).如果过点P,除直线PA⊥α外,还有一条直线PB⊥α,设PA,PB确定的平面为β,且α∩β=a,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P有两条直线PA,PB垂直于交线a,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过点P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2. 如图18-6,有一根旗杆AB高8m,它的顶端A挂着两条长10m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C,D(和旗杆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的距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解:在△ABC和△ABD中,因为AB=8m,BC=BD=6m,AC=AD=10m,所以AB2+BC2=82+62=102=AC2,AB2+BD2=62+82=102=AD2.所以∠ABC=∠ABD=90°,即AB⊥BC,AB⊥BD.又知B,C,D三点不共线,所以AB⊥平面BCD,即旗杆和地面垂直.3. 已知:直线l⊥平面α,垂足为A,直线AP⊥l(如图18-7).求证:AP在α内.证明:设AP与l确定的平面为β.如果AP不在α内,则可设α与β相交于直线AM,因为l⊥α,AMα,所以l⊥AM.又已知AP⊥l,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A有两条直线垂直于l.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P一定在α内.[练习]1. 已知:如图18-8,在平面α内有ABCD,O是它对角线的交点,点P在α外,且PA =PC,PB=PD.求证:PO⊥α.2.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AB=AC,DB=DC,求证:BC⊥AD.3. 已知两个平行平面中,有一个平面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问:另一平面与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四、拓展延伸1. 如图18-9所示,在空间,如果直线m,n都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设m,n确定的平面为α,证明:(1)在平面α内,通过线段AA′中点B的所有直线都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AA′的任一条垂直平分线都在α内.2. 如图18-10(1),如果平面α通过线段AA′的中点O,且垂直于直线AA′,那么平面α叫作线段AA′的垂直平分面(或中垂面),并称点A,A′关于平面α成镜面对称,平面α叫作A,A′的对称平面.如图18-10(2),如果一个图形F内的所有点关于平面α的对称点构成几何图形F′,则称F,F′关于平面α成镜面对称.F到F′的图形变换称为镜面对称变换.如果一个图形F通过镜面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仍是它自身,则这个图形被称为镜面对称图形.根据以上定义,探索与研究以下问题:(1)线段的中垂面有哪些性质?(2)你学过的空间图形,有哪些是镜面对称图形?(3)写一篇研究镜面对称的小论文,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和应用.点评这篇案例设计完整,构思严谨,突出的特点是把学科灰色的理论和鲜活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同时,这篇案例注意了美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平面与平面垂直
19 平面与平面垂直教材分析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是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这节的学习可以发现: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证明体系,而且可以实现利用低维位置关系推导高维位置关系,利用高维位置关系也能推导低维位置关系,充分体现了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地位.这节课的重点是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难点是定理的发现及证明.教学目标1. 掌握两平面垂直的有关概念,以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运用概念和定理进行有关计算与证明.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观察、研究现实现象的能力,整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任务分析判定定理证明的难点是画辅助线.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引导学生这样分析:在没有得到判定定理时,只有根据两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来证明,那么,哪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都垂直呢?对性质定理的引入,不是采取平铺直叙,而是根据数学定理的教学是由发现与论证这两个过程组成的,所以应把“引出命题”和“猜想”作为本部分的重要活动内容.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1.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根铅垂的线吊在墙角上,这是为什么?(为了使墙面与地面垂直)2. 什么叫两个平面垂直?怎样判定两平面垂直,两平面垂直有哪些性质?二、建立模型如图19-1,两个平面α,β相交,交线为CD,在CD上任取一点B,过点B分别在α,β内作直线BA和BE,使BA⊥CD,BE⊥CD.于是,直线CD⊥平面ABE.容易看到,∠ABE为直角时,给我们两平面垂直的印象,于是有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并且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α⊥β.[问题]1.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铅垂线在墙面内,墙面与地面就垂直吗?如图19-1,只要α经过β的垂线BA,则BA⊥β,∴BA⊥BE,∠ABE=Rt∠.依定义,知α⊥β.于是,有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 如果交换判定定理中的条件“BA⊥β”和结论“α⊥β”.即,也就是从平面与平面垂直出发,能否推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α内满足什么条件的直线才能垂直于平面β呢?让学生用教科书、桌面、笔摆模型.通过模型发现:当α⊥β时,只有在一个平面(如α)内,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直线(如BA)才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如β).于是,有定理: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先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画出图形,再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已知:如图,α⊥β,α∩β=CD,ABα,AB⊥CD,求证:AB⊥β.分析:要证AB⊥β,只需在β内再找一条直线与AB垂直,但β内没有这样的直线,如何作出这条直线呢?因为α⊥β,所以可根据二面角的定义作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平面β内过点B作BE⊥CD.因为AB⊥CD,所以∠ABE是二面角α-CD-β的平面角,并且∠ABE=90°,即AB⊥BE.又因为CDβ,BEβ,所以AB⊥β.三、解释应用[例题]1. 已知:如图,平面α⊥平面β,在α与β的交线上取线段AB=4cm,AC,BD分别在平面α和平面β内,它们都垂直于交线AB,并且AC=3cm,BD=12cm,求CD长.解:连接BC.因为AC⊥AB,所以AC⊥β,AC⊥BD.因为BD⊥AB,所以BD⊥α,BD⊥BC.所以,△CBD是直角三角形.在Rt△BAC中,BC==5(cm),在Rt△CBD中,CD==13(cm).2. 已知:在Rt△ABC中,AB=AC=a,AD是斜边BC的高,以AD为折痕使∠BDC折成直角(如图19-4).求证:(1)平面ABD⊥平面BDC,平面ACD⊥平面BDC.(2)∠BAC=60°.证明:(1)如图19-4(2),因为AD⊥BD,AD⊥DC,所以AD⊥平面BDC.因为平面ABD和平面ACD都过AD,所以平面ABD⊥平面BDC,平面ACD⊥平面BDC.(2)如图19-4(1),在Rt△BAC中,因为AB=AC=a,所以BC=a,BD=DC=.如图19-4(2),△B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C=BD=2×=a.得AB=AC=BC.所以∠BAC=60°.[练习]1. 如图19-5,有一个正三棱锥体的零件,P是侧面ACD上一点.问:如何在面ACD上过点P画一条与棱AB垂直的线段?试说明理由.2. 已知:如图19-6,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C=AD,BC=BD,E是CD 的中点.求证:(1)平面ABE⊥平面BCD.(2)平面ABE⊥平面ACD.四、拓展延伸能否将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推广到立体几何学中去?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论文.点评这篇案例结构完整,构思新颖.案例开始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问题,得到了两平面垂直的定义.还是这个例子,改变了问法又得到了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把学科理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引入和证明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充分展现了定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认真参与,师生之间的民主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 直线与平面垂直
18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材分析直线与平面垂直是在研究了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延伸,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以及有关距离、空间角、多面体、旋转体的基础.这节内容的学习可完善知识结构,并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直线的关系问题有目的地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关系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以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 通过探索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其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计算能力,并且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训练.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渗透事物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通过图形的立体美,对称美,培养教学审美意识.任务分析因为判定定理的证明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作为探索与研究来处理.又因为定理的论证层次多,构图复杂,辅助线多,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多,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判定定理的证明.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演示,以具体形象思维支持逻辑思维.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中轴线垂直于地面,在这一点上,它与比萨斜塔完全不同.那么,直线与平面垂直如何定义和判定,又有什么性质呢这将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建立模型我们先来研究空间中两条直线的垂直问题.在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它们一定相交.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相交的直线中,如果固定其中一条,让另一条平移到空间的某一个位置,就可能与固定的直线没有公共点,这时两条直线不会相交,也不会在同一平面内(为什么),我们同样称它们相互垂直.下面我们给出空间任意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一般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了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利用直线与直线垂直来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了.[问题]1. 什么叫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师演示:如图,直线l是线段AB的中垂线.固定线段AB,让l保持与AB垂直并绕直线AB 在空间旋转.教师让学生讨论:(1)直线l的轨迹是怎样的图形(2)如何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师明晰:(1)线段AB所有垂直平分线构成的集合是一个平面.(2)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作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作直线的垂面.交点叫作垂足.垂线上任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作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2. 如图18-2,直线l⊥平面α,直线mα,问l与m的关系怎样.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3. 怎么画直线与平面垂直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画直线和平面垂直时,通常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18-2.4. 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师引导:根据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是困难的,如何用尽可能少的线线垂直来判定线面垂直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因为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所以只要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2)两条平行直线也确定一平面,直线和这两条平行直线垂直,不能判定直线就和平面垂直(教师作演示说明).于是,归纳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如图18-3,如果直线l∥m,l⊥平面α,则l垂直于平面α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如a,b.根据空间两直线垂直的定义,易知m⊥a,m⊥b,所以m⊥α.让学生总结: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1)定义.(2)判定定理.(3)推论.4. 在平面几何中,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在空间几何中,又有什么类似的结论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同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于是有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已知:如图18-4,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垂足分别为A,B.求证:l∥m.证明:假设直线m不与直线l平行.过直线m与平面α的交点B,作直线m′∥l,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论可知,m′⊥α.设m和m′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a,因为直线m和m′都垂直于平面α,所以直线m和m′都垂直于交线a.因为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直线上一点并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所以直线m和m′必重合,即l∥m.三、解释应用[例题]1. 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已知:平面α和一点P(如图18-5).求证:过点P 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证明:不论点P在α外或内,设PA⊥α,垂足为A(或P).如果过点P,除直线PA⊥α外,还有一条直线PB⊥α,设PA,PB确定的平面为β,且α∩β=a,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P有两条直线PA,PB垂直于交线a,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过点P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2. 如图18-6,有一根旗杆AB高8m,它的顶端A挂着两条长10m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C,D(和旗杆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的距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解:在△ABC和△ABD中,因为AB=8m,BC=BD=6m,AC=AD=10m,所以AB2+BC2=82+62=102=AC2,AB2+BD2=62+82=102=AD2.所以∠ABC=∠ABD=90°,即AB⊥BC,AB⊥BD.又知B,C,D三点不共线,所以AB⊥平面BCD,即旗杆和地面垂直.3. 已知:直线l⊥平面α,垂足为A,直线AP⊥l(如图18-7).求证:AP在α内.证明:设AP与l确定的平面为β.如果AP不在α内,则可设α与β相交于直线AM,因为l⊥α,AMα,所以l⊥AM.又已知AP⊥l,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A有两条直线垂直于l.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P一定在α内.[练习]1. 已知:如图18-8,在平面α内有ABCD,O是它对角线的交点,点P在α外,且PA=PC,PB=PD.求证:PO⊥α.2.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AB=AC,DB=DC,求证:BC⊥AD.3. 已知两个平行平面中,有一个平面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问:另一平面与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四、拓展延伸1. 如图18-9所示,在空间,如果直线m,n都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设m,n确定的平面为α,证明:(1)在平面α内,通过线段AA′中点B的所有直线都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AA′的任一条垂直平分线都在α内.2. 如图18-10(1),如果平面α通过线段AA′的中点O,且垂直于直线AA′,那么平面α叫作线段AA′的垂直平分面(或中垂面),并称点A,A′关于平面α成镜面对称,平面α叫作A,A′的对称平面.如图18-10(2),如果一个图形F内的所有点关于平面α的对称点构成几何图形F′,则称F,F′关于平面α成镜面对称.F到F′的图形变换称为镜面对称变换.如果一个图形F通过镜面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仍是它自身,则这个图形被称为镜面对称图形.根据以上定义,探索与研究以下问题:(1)线段的中垂面有哪些性质(2)你学过的空间图形,有哪些是镜面对称图形(3)写一篇研究镜面对称的小论文,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和应用.点评这篇案例设计完整,构思严谨,突出的特点是把学科灰色的理论和鲜活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同时,这篇案例注意了美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共2课时,本课是第1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两部分,均为概念性知识.本节内容以“垂直”的判定为主线展开,“垂直”在定义和描述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空间中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其中核心内容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已有“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垂直定义与判定”的基础上,引出直线与平面垂直,为学习“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垂直” 做准备,其中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这三类垂直问题的研究主线是类似的,都是以定义——判定——性质为主线.判定定理的教学,尽管新课标在必修课程中不要求证明,但通过定理的探索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以及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并体会“平面化”以及“降维”的转化思想,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课程目标(1)对空间几何体整体观察,认识空间图形;(2)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3)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4)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2.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将在前一单元整体观察、认识几何体的基础上,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能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集合对象的位置关系,初步体验公理化思想,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具体目标是:(1)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了解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以及等角定理作为推理的依据。
【免费下载】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50篇 副本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假: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命题的变式探究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反映了多线垂直于一面
,则线线平行。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多面垂直于一线
则面面之间有何关系呢?
你是怎么样得到这些线之间的关系的呢?你能证明吗?
(图1)
由于我们很难判断 两直线是否在一个平面中,因此我们很难判定 与 是否平行,那么我们用下面的方法试试!(直线 与 只有两种位置关系,① ,② ,如果否定②,那么①成立)
已知 求证
(图2)
●线面垂直的性质2: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图形语言表示: 符号语言表示:
2:交换“平行”与“垂直”
,
,
3:变“直线”为“平面”
,
, 。
4交换“条件”与“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五、理论迁移:
例1:如图3,已知 , 于点 , 于点 , , .求证: ∥ .
(图3)
●解题反思
本题证明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步骤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思想方法?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本节课涉及到了什么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
二、学习探究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决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问题;反之,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首先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以得到:
●即线面垂直的性质1:。
生活中有很多线面垂直的例子,你能举出在教室中有哪些线面垂直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直线与平面垂直
教材分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在研究了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延伸,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以及有关距离、空间角、多面体、旋转体的基础.这节内容的学习可完善知识结构,并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直线的关系问题有目的地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关系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以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 通过探索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其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计算能力,并且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训练.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渗透事物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通过图形的立体美,对称美,培养教学审美意识.
任务分析
因为判定定理的证明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作为探索与研究来处理.又因为定理的论证层次多,构图复杂,辅助线多,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多,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判定定理的证明.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演示,以具体形象思维支持逻辑思维.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中轴线垂直于地面,在这一点上,它与比萨斜塔完全不同.那么,直线与平面垂直如何定义和判定,又有什么性质呢?这将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建立模型
我们先来研究空间中两条直线的垂直问题.
在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它们一定相交.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相交的直线中,如果固定其中一条,让另一条平移到空间的某一个位置,就可能与固定的直线没有公共点,这时两条直线不会相交,也不会在同一平面内(为什么),我们同样称它们相互垂直.下面我们给出空间任意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一般定义.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有了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利用直线与直线垂直来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了.
[问题]
1. 什么叫直线与平面垂直?
教师演示:如图,直线l是线段AB的中垂线.固定线段AB,让l保持与AB垂直并绕直线AB在空间旋转.
教师让学生讨论:(1)直线l的轨迹是怎样的图形?
(2)如何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
教师明晰:(1)线段AB所有垂直平分线构成的集合是一个平面.
(2)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 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作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作直线的垂面.交点叫作垂足.垂线上任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作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2. 如图18-2,直线l⊥平面α,直线mα,问l与m的关系怎样.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3. 怎么画直线与平面垂直?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画直线和平面垂直时,通常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18-2.
4. 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
教师引导:根据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是困难的,如何用尽可能少的线线垂直来判定线面垂直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1)因为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所以只要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
(2)两条平行直线也确定一平面,直线和这两条平行直线垂直,不能判定直线就和平面垂直(教师作演示说明).于是,归纳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如图18-3,如果直线l∥m,l⊥平面α,则l垂直于平面α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如a,b.根据空间两直线垂直的定义,易知m⊥a,m⊥b,所以m⊥α.
让学生总结: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
(2)判定定理.
(3)推论.
4. 在平面几何中,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在空间几何中,又有什么类似的结论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同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于是有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18-4,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垂足分别为A,B.
求证:l∥m.
证明:假设直线m不与直线l平行.过直线m与平面α的交点B,作直线m′∥l,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论可知,m′⊥α.设m和m′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a,因为直线m和m′都垂直于平面α,所以直线m和m′都垂直于交线a.因为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直线上一点并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所以直线m和m′必重合,即l∥m.
三、解释应用
[例题]
1. 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已知:平面α和一点P(如图18-5).求证:过点P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证明:不论点P在α外或内,设PA⊥α,垂足为A(或P).如果过点P,除直线PA ⊥α外,还有一条直线PB⊥α,设PA,PB确定的平面为β,且α∩β=a,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P有两条直线PA,PB垂直于交线a,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过点P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2. 如图18-6,有一根旗杆AB高8m,它的顶端A挂着两条长10m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C,D(和旗杆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的距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
解:在△ABC和△ABD中,
因为AB=8m,BC=BD=6m,AC=AD=10m,
所以AB2+BC2=82+62=102=AC2,
AB2+BD2=62+82=102=AD2.
所以∠ABC=∠ABD=90°,即AB⊥BC,AB⊥BD.
又知B,C,D三点不共线,
所以AB⊥平面BCD,即旗杆和地面垂直.
3. 已知:直线l⊥平面α,垂足为A,直线AP⊥l(如图18-7).
求证:AP在α内.
证明:设AP与l确定的平面为β.如果AP不在α内,则可设α与β相交于直线AM,
因为l⊥α,AMα,所以l⊥AM.又已知AP⊥l,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A有两条直线垂直于l.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P一定在α内.
[练习]
1. 已知:如图18-8,在平面α内有ABCD,O是它对角线的交点,点P在α外,且PA=PC,PB=PD.求证:PO⊥α.
2.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AB=AC,DB=DC,求证:BC⊥AD.
3. 已知两个平行平面中,有一个平面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问:另一平面与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四、拓展延伸
1. 如图18-9所示,在空间,如果直线m,n都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设m,n确定的平面为α,证明:
(1)在平面α内,通过线段AA′中点B的所有直线都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AA′的任一条垂直平分线都在α内.
2. 如图18-10(1),如果平面α通过线段AA′的中点O,且垂直于直线AA′,那么平面α叫作线段AA′的垂直平分面(或中垂面),并称点A,A′关于平面α成镜面对称,平面α叫作A,A′的对称平面.
如图18-10(2),如果一个图形F内的所有点关于平面α的对称点构成几何图形F′,则称F,F′关于平面α成镜面对称.F到F′的图形变换称为镜面对称变换.
如果一个图形F通过镜面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仍是它自身,则这个图形被称为镜面对称图形.
根据以上定义,探索与研究以下问题:
(1)线段的中垂面有哪些性质?
(2)你学过的空间图形,有哪些是镜面对称图形?
(3)写一篇研究镜面对称的小论文,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点评
这篇案例设计完整,构思严谨,突出的特点是把学科灰色的理论和鲜活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同时,这篇案例注意了美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