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设计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人教新课标必修4)

合集下载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1

一、说教材

《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

1、诵读法;

2、点拨法;

3、探究法。

五、说学法

1、预习法;

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

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望海潮)》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望海潮)》教案

柳永词两首

雨霖铃

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

雨霖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引入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

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朗读并赏析

1、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雨霖铃》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雨霖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词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的魅力,体会词人别离时凄凉、哀伤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柳永词两首》中的第二首,通过上节课对《望海潮》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柳永以及他的个人经历,对词的相关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授课班级是普通校文科平行班,成绩在年级平行班中较好,但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死板。

【学法指导】

预设学法: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把握全词感情基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3、品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

即时学法:加强教师引导

【课情前置】

(1)学案批改评分

小组苹果组安卓组联想组百度组捷径组荏苒组

得分

(2)作业批改评分

小组苹果组安卓组联想组百度组捷径组荏苒组

得分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情景设置】

介绍“雨霖铃”这个词牌,渲染氛围。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本词的所传递的情感和情境,进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2、了解词的语言特点。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体会本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体会本词所运用的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二、阅读教材、自主习标

(A级)问题一

反复朗读,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熟读成诵。

拓展:本词的感情基调。

(A级)问题二

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是指多情的人。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

《雨霖铃》高中语文教案

《雨霖铃》高中语文教案

《雨霖铃》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其次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把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同学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进展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表达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进展的脉络。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心情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表达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

同学虽然已学过了肯定量的诗词,但无法敏捷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尝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同学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行缺少的部分。应让同学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尝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尝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预备。

三、设计思想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亲密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化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案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案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高中语文柳永《雨霖铃》教案

高中语文柳永《雨霖铃》教案

高中语文柳永《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词牌的来历: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柳永《雨霖铃》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

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雨霖铃》),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第2课时1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第2课时1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
雨霖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 掌握品赏诗词胡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分析文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通过鉴赏意象,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感受词中的凄清意境、离别愁绪,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画面二 别时:岸边,一男一女拉着手,依依不舍, 总不肯放开,而旁边船上的船夫不停地催促:要出发 了,要出发了,但两人还是不肯松手,泪眼相看,凝 噎无语。
(3)画面三 别后:深秋的夜晚,孤舟在江,晚风吹拂, 酒醉刚醒的词人在舟中怅然四顾,只看到天边一轮残 月照着江面,岸边的杨柳在凌晨的秋风中瑟瑟摇颤。 词人感慨万分,悲伤不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写景之语以通常的口语来修饰形容,“寒蝉”之 “凄切”,“长亭”之“晚”,“雨”之“骤”、之 “初歇”,“烟波”之“千里”,“暮霭”之“沉 沉”,“楚天”之“阔”,其中名句仅以“杨柳”冠 以“岸”“晓风”与“残月”并列而已。这些词语都 为人们所熟悉,虽淡犹浓,虽素愈真。
(2)写人之笔,“执手相看……”句,并无刻意形容之 处,却传递出情深意切的神韵,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3)写情,“多情自古……”句,直而不失其真;“便 纵有……”句,俗而不失其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苏轼问别人:“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 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柳

永的两首词作,《雨霖铃》和《夜雪临砌》。通过学习这两首词,使

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品味其语言艺术,领会其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风格特点;

2. 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两首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柳永词作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柳永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这位北

宋著名词人的背景;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词意、词牌、词律,以及柳永词作的特点;

3. 解析:分析两首词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词作;

4. 实践:学生跟读、背诵两首词,进行随堂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包括词牌、词律、关键词汇、修辞手法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两首词的主要特点。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对柳永词作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柳永的词作,以及同时期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柳永词两首的教案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词人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词作的内容、意境和情感,掌握词作的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具体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通过学习这两首词,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感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的生平,掌握两首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词的意境、情感,掌握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理解柳永词中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学会鉴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雨霖铃》,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介绍柳永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3.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两首词,感知词的音韵美。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词的内容,分析词中的意境、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诗词鉴赏练习。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柳永词二首》

2. 内容:

《雨霖铃·寒蝉凄切》:意境、情感、音乐美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意境、情感、音乐美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雨霖铃

学习目标

1.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2.反复朗诵,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一)《望海潮》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概述。

(二)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时间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

3.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哪一个是实写,哪一个是虚写?

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二、自练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参.差( ) 参.天( ) 沙堤.( ) 提.防( ) 天堑.( ) 珠玑.( ) 罗绮.( ) 叠( ) 嬉.笑( ) 箫.鼓( ) 千骑.( ) 骑.兵( ) 骤.雨( ) 凝噎.(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②刑人如恐不胜.( )

③东南形胜.( )

④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 )

②大江东去.( )

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

④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

⑤此去.经年( )

①兰舟催发.( )

②而大声发.于水上( )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①异日图将.好景( )

②不知老之将.至( )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④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

三、质疑问难

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

1.《望海潮》一词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3.《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雨霖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三、设计思想

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

请学生欣赏《深秋美景图》,并思考:说出古代表达离情别绪的诗句。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2.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课《柳永词两首》的第一首。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柳永词两首》的课文,了解柳永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花间派别,了解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形式和数种常用表现手法,能够鉴赏柳永词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本节课需要准备一些PPT课件及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柳永的简介、词形式、表现手法、两首词的注释及鉴赏等,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课。

2、自读、共读、导读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默读一遍《柳永词两首》的文本,然后分小组共读课文,齐声朗读,然后导读,加深对词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柳永个人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

3、了解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在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语言形式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图表等来阐明词的构造和表现,可以与学生讨论。

4、详细注释词文

在了解了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表现手法后,可以对词文进行详细的注释,解释你除柳永的隐喻和词文典故,让学生弄清楚每一个词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5、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

在掌握了柳永生平和词文形式、表现手法、注释等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一起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柳永词两首》对词文、文学和艺术的贡献和地位。可以运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课堂充满思考和探究的气氛。

三、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学生是否学有所获。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知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经常出入于歌楼舞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时人将其推荐给宋仁宗,却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通晓音律,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形式。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他对秦观等人都

有影响。有词集《乐章集》。

[知背景]

1.《望海潮》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2.《雨霖铃》

这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行,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他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本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心情。

[知常识]

1.词与诗的异同

同:严格的格式要求,如字数、句数固定,平仄规定严格等。

异:词有词牌;每句字数多数不相等(句子长短不齐,故称“长短句”);多数分段(小令不分段),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用韵较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几次韵。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2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2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创作_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 言_,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_。
1、“富贵岂由人,时 会高志须酬。”
2、《鹤冲天》:
3、“我是奉旨填词。”
怪胆狂情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 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 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 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李清照说:“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 愁。”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醒
愁醒
晓风 残月
柳 永
雨 霖 铃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 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 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 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 伤的成分。
知人论世
柳永(约987——约1053), _ 词人。
原名_ ,字_ ,福建崇安人。官 屯田员外郎,世称_、柳_。为人 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_和_ ,尤其长于抒写 _之情。
琶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设计: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人教新课标必修4)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雨霖铃

学习目标

1.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2.反复朗诵,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一)《望海潮》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概述。

(二)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时间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

3.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哪一个是实写,哪一个是虚写?

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二、自练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参.差()参.天()沙堤.()提.防()天堑.()珠玑.()

罗绮.()叠()嬉.笑()箫.鼓()千骑.()骑.兵()

骤.雨()凝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②刑人如恐不胜.()

③东南形胜.()

④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

②大江东去.()

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④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⑤此去.经年()

①兰舟催发.()

②而大声发.于水上()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①异日图将.好景()

②不知老之将.至()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④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三、质疑问难

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

1.《望海潮》一词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3.《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这三句话为什么为人们所欣赏?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重.湖(chónɡ)珠玑.(jī)千骑.高牙(qí)

B.罗绮.(qǐ)骤.雨(zhòu)暮霭.(ǎi)

C.雨霖铃.(líng)都.门(dū)无语凝噎.(yè)

D.天堑.(qiàn)羌.管(jiánɡ参差.(cī)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钩叟莲娃。

3.下列词句的作者全是宋代词人的一组是()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

4.下列词句摘自宋代词人的词作,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5.下列词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钱塘/自古/繁华

D.嬉嬉/钓叟莲娃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下列对《雨霖铃》上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的铺写为下文埋下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两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7.下列有关《雨霖铃》一词下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B.“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C.“今宵”三句实写作者醒后所见之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D.“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8.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9.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四、精彩语言运用

10.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11.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了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了9 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整体感知

(一)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