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合集下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诊断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诊断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诊断导读:本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诊断,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blasticleukemia,AML)的M3亚型[1],多伴有异常染色体t(15;17)而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临床上除有发热、感染、贫血和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外,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常是本病的特点,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发生原发性纤溶亢进。

经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但体内依然会残存约106~108个微量白血病细胞(MRLC),即微量残留白血病(minimalresiduaidisease,MRD)[2],而这些细胞则是APL复发的根源。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联合测定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诊断,即将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M)相联合的MICM分型技术[3],极大地提高了APL诊断的准确率,并为MRD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本文结合近几年相关学者利用MICM分型技术和D-二聚体检测等在APL上的诊断报道及相应研究成果,对这些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各诊断方法的优劣。

1血细胞形态学在诊断中的应用1.1血象APL的血涂片观察,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多数为(10~30)×109/L。

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明显减少者见于全血细胞减少,但也可有明显增高(M3v型),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也可见少数原粒及其他阶段粒细胞,胞浆易见Auer小体。

1.2骨髓象多数APL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项目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项目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项目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用于帮助医生确定白血病患者的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案。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其病因复杂,其中一种重要的机制是融合基因的形成。

融合基因是指在白血病发生过程中,由于染色体重排等基因突变导致两个或多个基因片段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基因。

这些融合基因的形成会改变正常的基因调控机制,进而导致异常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项目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体内的基因片段融合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做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

该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片段融合检测:通过采集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其中的DNA或RNA,然后利用特定的实验方法,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融合基因的形成。

这项检测可以通过PCR、FISH、RT-PCR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

2. 融合基因类型分析:一旦检测到融合基因的存在,进一步需要确定具体的融合基因类型。

不同类型的融合基因与不同的白血病亚型相关,对应的治疗方案也不同。

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可以对融合基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3. 预后评估:融合基因的存在与白血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些融合基因具有较好的预后,而另一些融合基因则预示着不良的疾病进展。

通过对融合基因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白血病的精确诊断,还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通过对融合基因的检测,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风险和费用。

然而,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项目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该检测项目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发现融合基因的存在。

其次,目前的检测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和技术人员支持。

白血病评判标准

白血病评判标准

白血病评判标准
白血病的评判标准通常基于医学界所接受的国际分类和评估体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白血病可根据病理、遗传和分子特征进行评判。

以下是常用的白血病评判标准之一:
1. 包括血象、骨髓象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如骨髓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等。

2. 根据克隆白血病细胞的类型和数量来确定细胞分化(即急性或慢性)。

3. 白血病的分型和亚型一般基于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

4. 评估器官和组织的受累程度,如脾脏、淋巴结、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

5. 根据白血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进行评判,包括有无症状、体征、疼痛等等。

6. 根据白血病治疗的反应,包括血液学、骨髓象、遗传学等检查的变化。

这些评判标准将有助于医生确定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分期、预后和治疗方案。

然而,具体的评判标准可能因具体的白血病类型和病理特征而有所不同,所以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个体化的评估结果。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9例实验室诊断体会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9例实验室诊断体会
维普资讯
chn s o m a fCl ia a t a ie eJ u l i c l ci l o n Pr c M
亡率高 1 ̄2 0 0倍。随着社会人 口 流动 的增多 ,产妇孕前 检查及个体诊所接 生、家庭接 生、发生许多新 的问题 。 现
王一苇 张永清 白庆成 陈协群
【 关键词】急性巨 核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细胞 化学 免疫分型 骨髓 病理
中图分类号:R7 3 3.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2 -3 62 0 )40 6 .2 7 95 8 (080 .0 00
急性 巨核细胞 自血病(c t mea a oyi l k mi aue gk r ct e e  ̄ y c u A MKL是一种原发的巨核细胞系统异常增殖、 ) 病程经过 凶
尿 ,采 用双侧 阴道神经 阻止麻醉 ,从而减少牵拉 阻力 ,尤
【 参考文献 】 【 l 】凌箩达顾 美礼 , 难产. 主编. 头位难产. 0,7: 6 2 1 ()4 0 2 2
【 2 】岳亚飞, 头位产钳术临床分析. 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志, 9 , 8:5 1 23 ) 4 9 ( 1
防止宫颈 裂伤 : 实施产钳术 时宫 口 必须开全, 胎儿富
内窘迫但 官 口未 开全者 ,应 先调整胎儿宫 内窘迫,待宫 口
开全后 , 最后实施产钳术 。 忌官 口未开全 , 切 急于实施产 钳术造成宫颈 撕伤。 胎儿体重 准确估计 ,巨大儿最佳选 对
择为剖宫产术。
中位产钳)排除 巨大儿形成的肩难 产, , 排除抬头吸引术失 败而改用产钳术( 胎头多面受力引起 的颅 内损伤) 。 防止产妇软产道 的裂伤及减 少牵拉阻力 :卸床尾 , 导
性 自血病( L 诊断标准执行 。 A) 】 1 . 4免疫分型 1. . 1免疫细胞化 学 4 单克 隆抗体有 T细胞 系列 的 C , D2

髓系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髓系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髓系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髓系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骨髓涂片中可见不同数量的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增多但有时<5%,无明显成熟停滞。

2. 骨髓中可见原始细胞≥20%(FAB分型)或≥25%(WHO 分型),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 原始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但一般<30%。

4. 嗜酸性颗粒通常较正常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大些,呈紫色,有些细胞颗粒过于密集模糊了细胞核形态。

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偶见核分叶过少。

5. 免疫学检查: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系列相关抗原,确定其来源,帮助判定疾病的分型以及对治疗有提示作用。

6. 细胞化学染色如髓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非特异性酯酶等可用于协助形态鉴别各类白血病。

7. 有时外周血原始细胞≥20%,骨髓原始细胞18.5%,可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分型程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分型程

(4)苏丹黑B染色是鉴别急性白血病较 好的染色方法,BCSH主张选SBB或MPO, ICSH由于SBB+的ALL已有报道,认为 SBB的特异性不如MPO,因此列为补充 细胞化学染色,基层医院不能开展MPO 的实验室可选用SBB。 (5)ICSH提倡使用主要细胞化学以外, 也主张在有条件的单位应用其他细胞化 学染色协助AL诊断。
表1 主要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MPO (SBB) + + + +/α -NAE (ANAE) +/+ + -/+ 诊 断 说 明
AML-M1、M2 AML- M3 AML-M4、M5 AML-M5 分类不明、 ALL、AML-M7 部 分 T-ALL 、 M7 ANAE阳性 M3a 的ANAE 阳性
1. 髓过氧化物酶 MPO是髓系特征 的专有酶,应作为识别髓系细胞的首 选。一般原粒细胞多为阴性,有的可 阳性,阳性率>3%,有助于诊断AML。 ICSH增补SBB意义在于MPO-的AL时SBB 可提供诊断依据。
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除临床症状、 体征与血象外,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是 确诊AL的主要依据之一。急性白血病因 分型不同,导致治疗方案和疗效不同, 预后也不同,因而正确诊断分型非常重 要。日常工作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常因骨髓取材、制片或经验不足而造成 漏检,也可能由于染色、形态学鉴别能 力或未按程序进行而致误诊,从而引发 医疗纠纷。
从事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实验室都应采 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ICSH提出使用髓过 氧化物酶(MPO)、氯乙酸AS-D萘酯酶( CAE)和α -乙酸萘酯酶(ANAE)三种染色 ,必要时再加苏丹黑B(SBB)染色。BCSH 则主张使用SBB或MPO和非特异性酯酶( NSE)染色。

白血病

白血病

烷化剂、抗代谢药、DNA插入药、有丝分裂 抑制剂。注意:方案、剂量、毒性作用、用药停药 时间等。 早期、联合、充分、间歇治疗的原则。
(三)化疗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方案简称 VP P 药 物 VCR 剂量(mg) 1~2 40~60 用 法 备 注 每周第1天1次,静脉注射 每日分次口服,4周为1疗程
(一)化学治疗药物
药物名称
泼尼松 (Pred)
药物类别和作用
糖皮质激素,破坏 淋巴细胞
急淋 急非淋 副作用
+ 0 类库欣征、溃疡、 高血压、高血糖
长春新碱
(VCR) 巯嘌呤 硫鸟嘌呤 (6-TG)
生物碱,抑制RNA
合成,有丝分裂 抗嘌呤代谢,阻碍 同上
+
+ +
±
+ +
末梢神经炎、 脱
发、恶心、呕吐 骨髓抑制,肝损 同上
四、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疾病 患者易患白血病,如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先天性 全血细胞减少、先天性血管扩张症。
五、其他血液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 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最 终都可能发展为白血病。
总之,病毒为主要的病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 遗传为辅助因素,免疫功能缺陷有助于发病;染色体 异常,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基因突变是白血 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两个阶段:①各种原因引起单个细胞原癌基因决 定性的突变,导致克隆性的异常造血细胞生成;②进 一步遗传学改变,一个或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 因的失活,直接引起细胞恶变。 通常理化因素先引起单个细胞突变,而后因机体 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染色体畸变等 激活了癌基因并使部分抑癌基因失活及凋亡抑制基因 过度表达,导致突变细胞凋亡受阻,恶性增殖发生白 血病。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AML的诊断标准参照WHO 2016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 准,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是诊断AML的必要条件。 但当患者被证实有克隆性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t(8;21) (q22;q22)、inv(16)(p13q22)或t(16;16)(p13; q22)以及t(15;17)(q22;q12)时,即使原始细胞<20%, 也应诊断为AML。
二、AML的诊断
(四)AML的预后和分层因素
AML不良预后因素: 年龄≥60岁 此前有MDS或MPN病史 治疗相关性/继发性AML 高白细胞(WBC≥100×109/L) 合并CNSL 合并髓外浸润(除外肝、脾、淋巴结受累)
二、AML的诊断
(四)AML的预后和分层因素
三、AML的治疗
三、AML的治疗
(二)年龄≥60岁的AML患者
CR后的治疗选择: 1.经过标准剂量诱导化疗达CR: (1)标准剂量Ara-C(75~100 mg·m-2·d-1 ×5~7 d)为基础的方案
巩固强化治疗。可与蒽环或蒽醌类(IDA、DNR或Mitox等)、 HHT、鬼臼类等联合。总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6个疗程。 (2)年龄<70岁,一般状况良好、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70 ml/min)、预后良好核型或伴有预后良好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正常 核型患者可接受Ara-C 0.5~2 g·m-2·12 h-1×4~6个剂量,1~2个疗程。 后改为标准剂量方案治疗,总的缓解后治疗周期4~6个疗程。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三、AML的治疗
(一)年龄<60岁的AML患者
(4)其他巩固治疗方案:①中大剂量Ara-C(1~2 g·m-2·12 h1,6个剂量)为基础的方案:与蒽环/蒽醌类等药物联合应用, 2~3个疗程后行标准剂量化疗,总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个疗 程 (证据等级1b)。②标准剂量化疗(Ara-C联合蒽环/蒽醌 类、HHT、鬼臼类等),总的缓解后化疗周期≥6个疗程或标 准剂量化疗巩固3~4个疗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慢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贫血、出血倾向、发热、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等。

这些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对于慢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常规检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常规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
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此外,还可出现幼稚细胞增多等异常表现。

2. 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检查是慢性白血病诊断的关键实验室手段,可观察到骨
髓增生异常、幼稚细胞增多、髓系细胞成熟受阻等特征性改变。

3.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表型分析、免疫球蛋白测定等,可协助诊
断慢性白血病的亚型和分型。

三、骨髓病理学特征。

慢性白血病的骨髓病理学特征包括骨髓增生异常、幼稚细胞增多、髓系细胞成
熟受阻等。

骨髓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慢性白血病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病理学特征外,慢性白血病的诊
断还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核磁共振、淋巴结活检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慢性白血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病理
学特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确定诊断。

对于慢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流式白血病检测指标

流式白血病检测指标

流式白血病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用于诊断和监测白血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流式白血病检测指标:
1. 免疫表型:通过检测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或标记物,确定白血病细胞类型。

例如,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常见的免疫表型指标包括CD10、CD19和CD20等。

2. DNA细胞倍体性:通过测量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判断细胞是否存在异常的染色体数量或结构。

这对于诊断和分型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

3. 克隆性分析: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中的克隆性异常。

这可以帮助确定异常细胞的来源和进展情况。

4. 红细胞内吞作用:通过检测红细胞内部存在的白血病细胞或细胞碎片,了解疾病的程度和进展。

5.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通过观察和评估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核与胞浆比例等,判断是否存在白血病细胞。

这些指标通常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白血病诊断和监测结果。

具体的指标选择和解读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进行。

1。

嗜碱细白血病诊断标准

嗜碱细白血病诊断标准

嗜碱细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骨髓和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异常增多。

嗜碱细白血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

以下是嗜碱细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嗜碱细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但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可以提供诊断线索。

2. 实验室检查:嗜碱细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包括:
-血常规: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通常超过20%。

-骨髓涂片: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通常超过20%。

-骨髓活检:骨髓活检显示嗜碱性粒细胞增生,可能伴有纤维化。

3. 免疫表型:嗜碱细白血病的细胞表面表达CD11b、CD13、CD33、CD34、HLA-DR等抗原。

这些抗原的表达有助于鉴别其他类型的白血病。

4. 分子遗传学:部分嗜碱细白血病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t(6;9)(p23;q34)易位。

这种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依据。

5.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肝脾超声、胸部X线片等,以评估疾病的全身范围和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嗜碱细白血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如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一种由淋巴细胞原始增生引起的恶性疾病。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准确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至关重要,因为治疗方案可能因诊断结果不同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并讨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

一、临床表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和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年龄较小的患者(儿童)可能还会出现生长迟缓、发育障碍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等。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见原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存在。

骨髓穿刺和骨髓涂片检查是确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金标准,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和形态不规则的淋巴细胞等。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可进一步确定细胞类型和免疫表型。

三、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检查不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辅助诊断的信息。

骨骼X线检查可发现干骺端呈膨胀状,伴有骨质破坏、硬化、骨膜反应等改变。

骨髓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显示骨髓的异常信号,有助于诊断。

另外,腹部超声检查可检测肝脾肿大,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纵隔肿大等。

四、鉴别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相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别诊断要点:1. 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区分:AML的外周血涂片检查和骨髓涂片检查中可见原始髓系细胞增多,而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主要是淋巴系细胞增多。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于确定细胞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急淋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淋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淋白血病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最为常见且最严重的儿童白血病。

由于其病情快速进展,因此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国际白血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matology,ISH)制定了一套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定诊断。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对可能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贫血、发热、出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要医生仔细观察。

二、血液检查:1. 血液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2. 骨髓象:骨髓象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确诊的关键检查,可以发现异常淋巴细胞增生并形态不规则的现象;3. 免疫学分型:通过免疫学分型可以确认淋巴细胞的类型及其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有助于确诊和指导治疗。

三、其他辅助检查:除了血液检查和骨髓象外,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如腰椎穿刺、淋巴结活检、腹部超声检查等。

四、诊断标准:根据ISH制定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患者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 血液象:骨髓细胞超过20%为原始细胞;2. 免疫学分型:原始细胞中有至少20%为淋巴细胞;3. 其他辅助检查:存在相关的免疫学标记物表达。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检查,医生可以更好地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需要早期干预的严重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熟悉并遵循ISH的诊断标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干预的效果。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可以更好地帮助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早日康复。

【文章2000字】第二篇示例: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白血病

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分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少见类型白血病
我国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慢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少见类型白血 病罕见。
第二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概述
1. 起源于造成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疾病
2. 细胞分化阻滞在中、晚幼粒阶段
3. 侵犯骨髓及髓外器官产生症状
WBC下降,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血涂片分类检查:

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
伴有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
四、辅助检查
(二)骨髓象--确诊的主要依据
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始细胞
占非红系细胞30%以上,正常红系、巨核系受抑。 裂孔现象:原始细胞显著增生,而较成熟的中间阶段
的细胞缺如,并残留有少量的成熟粒细胞的现象。
分期诊断
3、急变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


① 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 周血或骨髓中>20%。 ② 外周血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30%。 ③ 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50%。 ④ 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⑤ CFU-GM培养呈小簇生长或不生长。
五、治疗要点
(一)化疗: 羟基脲(首选) 马利兰 (白消安) 伊马替尼 (二)α-干扰素、脾切除、X线深部放射、中 医药等联合治疗。 (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 (四)慢粒白血病急变的治疗:同急性白血病

五、治疗要点
1. 化学治疗:烷化剂是目前的一线治疗。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为首选药物。氟达拉滨对慢淋疗
效显着,特别是对常规治疗方案失效的患者有效。 2.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淋巴结肿大伴有局部压迫症状者。 3.并发症防治: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者可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脾切除。 4.生物治疗: α-干扰素等。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以下是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一、临床症状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发热、出血、肝脾肿大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二、体征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体征主要包括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骨关节疼痛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分类可见不等数量的原、幼淋巴细胞或未见原、幼淋巴细胞。

2.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必须≥25%才可确诊为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3.免疫学检查: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学检查通常显示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强表达sIgM和sIgD,表达CD19、CD22、CD79a 和CD79b及FMC7,通常不表达CD23。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CD2、CD3、CD7,膜CD3可为弱表达,多数患者肿瘤细胞为CD4+CD8-,部分为CD4+CD8+,少部分可为CD4-CD8+,不表达TdTT和CD1a。

4.分子生物学检测: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通常存在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如ETV6-RUNXl融合基因、BCR-ABLl融合基因、E2A-PBXl融合基因等。

这些异常有助于确诊和分型。

四、诊断标准根据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出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其中,骨髓涂片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5%是确诊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同时,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也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T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综上所述,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M4: Myelomonocytic leukemia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Monocytic leukemi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 Erythroleukemia红白血病
M7: Megkaryoblastic leukemia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LL L1: Mature appearing lymphoblasts
Acute leukemia
M0: undifferentiated AM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1: Myeloblastic leukemi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 型
M2: Myeloblastic leukemi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 型
AML M3: promyelocytic leukemia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nemia Hemorrhage Infection
4.器官和组织浸润表现
(1).淋巴结及肝脾肿大:ALL多见,为轻到中度肿大, 无红痛。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细胞ALL。 巨脾:CML
(2)骨骼和关节:胸骨下端局部压痛,提示骨髓 腔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有助于诊断。
(3)眼部: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常累及骨膜,眼 眶部位最多见,
鉴别诊断
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巨幼细胞贫血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治疗原则
1. 支持疗法
一般治疗 纠正贫血:输红细胞,缓解白血病。 防治感染:无菌护理,注意口腔、肛门护理。
抗感染药,粒(单)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 (GM-CSF、G-CSF
控制出血:输血小板,局部止血,DIC 治疗。
Marrow findings
Normal bone marro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2b

免疫表型: HLA-DR,MPO, CD57,CD33,CD13阳性,其 中CD33,CD13阳性率减低, 更成熟的抗原CD15和 CD11b阳性率增高 有t(8;21)(q22;q22)或 AML1基因重排
M3: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 分为两个亚型: M3a(粗颗 粒型),M3b(细颗粒型) 细胞化学染色:POX: 100%强阳性,NSE:阳性, NSE-NaF:不抑制,NAP: 减低,CE:阳性
免疫学表现: 表达: CD13,CD33,CD15阳性。 CD14,CD34,CD16,HLA-DR 也可为阳性 遗传学:90%-95%有 t(9;22)(q34;q11)易位, Ph 染色体,可检出bcr/abl融合基 因

慢性淋巴白血病形态学特点:


血象:白细胞显著增高,以成熟样淋巴细 胞为主,有时可见少数原始、幼稚淋巴细 胞。 骨髓象:常增生明显到极度活跃,以成熟 样淋巴细胞增生为主,>40%,粒、红系、 巨核系早期正常,晚期受抑制。
识别不同的淋巴系统 识别成熟T淋巴细胞的抗体有 CD2、CD3、CD4、CD7、 CD8等。 识别成熟B淋巴细胞的抗体有 CD19、CD20、CD22等。 识别NK细胞的抗体有CD16、 CD56等。
用于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 CD34+、CD90+、Lin-被认为 使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标志; CD34+、CD33+为造血干细胞 向髓系定向的标志; CD34+、TDT+、CD10+、 CD7+为T淋巴细胞系祖细胞标志; CD34+、CD19+为B淋巴细胞 系祖细胞标志。
亚型 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80% (非红系) M5b: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始和幼稚 单核细胞>30%,原单细胞<80% (非红系) 细胞化学染色:POX>3%(弱阳性), NSE:阳性,NSE-NaF:抑制,NAP: 正常或增高,CE:阴性



M5b
M5
POX
M5
NSE
M5 NaF


免疫表型: CD11,CD13,CD14,CD15,CD33,HLADR,CD36,CD64和溶菌酶阳性,CD34阴 性 遗传学:常有t/del(11)(q23),多见于M5a, t(9;11)易位致MLL-AF9融合基因及 t(11;19)易位致MLL-ENL融合基因多见



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红细胞系> 50%,且形态学异常,原粒(或原单+ 幼单)>30%(非红系);若血片中原 粒或原单>5%,骨髓中原粒(或原单+ 幼单)>20%(非红系) M6前期为红血病期,为单一红系统恶性 增生,且形态异常,原红≥30% 细胞化学染色:POX>3%,NSE:阴 性~弱阳性,NSE-NaF:不抑制,PAS: 幼红细胞阳性





免疫学表现: B-CLL呈κ或λ单克隆轻链型,主要表达: CD5,CD19,CD20.SmIg,FCM7等,不 表达CD10和CD22. T-CLL主要表达CD2,CD3,CD8或CD4 等,CD5阴性。 遗传学:B-CLL:+12检出率,还有 t(11;14)(q13;q32),t(14;19)(q32;q 13),13q14缺失。 T-CLL:有inv(14)(q11;q32)
M1、M2a
POX
NSE
NSE-NaF
M1免疫表型: HLA─DR,MPO, CD34,CD33,CD13阳性, CD11,CD15阴性 有t(9;22)形成BCR/ABL融合 基因
M2免疫表型: HLA─DR,MPO, CD33,CD13 阳性, 有t(6; 9)形成DEK-CAN融合基 因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特点:


血象:贫血,白细胞大部分明显最高,少 数减少,可见原始、幼稚细胞,血小板明 显减少。 骨髓象:常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 始、幼稚细胞明显增多,常常伴有形态学 异常,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将急性白血病分型
POX ≥3% ANLL NSE,NSE-NaF 不抑制 抑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根据细 胞形态大小分为L1、L2、L3 细胞化学染色:POX<3%, NSE:阴性~弱阳性,NSENaF:不抑制,PAS:阳性, NAP:明显增高。


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 小细胞为主,直径<12um, 核圆形,偶有折叠、凹陷, 染色质粗,结构较一致,核 仁小且不清楚,胞浆少。
按白血病细胞成熟障碍的情况, 以及病情发展快慢将白血病划分为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由过去 的单一的FAB形态学分型方法 发展为: 形态学(Morphological)、 免疫学(Immunological)、细胞 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 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 MICM分型方法

M3a
M3b
M3
POX
M3
NSE
M3
NSE-NaF

免疫表型: CD33,CD13阳性, CD34、HLA-DR阴性
遗传学:t(15;17)及 PNL/RARa融合基因




M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分为4个亚型
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幼单和单 核细胞≥20%(非红系) M4b:原、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 胞> 20%(非红系) M4c:原始细胞即具有粒细胞系又具有单核细 胞系形态特征>30% (非红系) M4eo:除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 颗粒及嗜碱颗粒细胞占5~30% (非红系) 细胞化学染色:POX>3%,NSE:阳性, NSE-NaF:抑制,,CE:部分阳性,
慢性白血病形态学特点:


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后随 着病情发展逐渐下降;血小板早期正常或 最高,晚期下降。白细胞显著增高,以后 期细胞为主。 骨髓象:常增生极度活跃,某系细胞个阶 段明显增生,常常伴有形态学异常,红系、 巨核系早期正常,晚期受抑制。
慢性粒细胞白细胞

以各期 粒细胞 明显增 生为主, 嗜酸、 嗜碱细 胞明显 增多。
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



细胞大小不均及形态异常 胞核异常,核形不规则,可见扭曲、 折叠 核仁异常,核仁有的大而明显,有 的不清 变性的征象:Auer`s小体、蓝细胞。



骨髓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或原始(单、淋)+ 幼稚(单、淋)细胞≥20%方可诊断 为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POX、NSE、 NSE-NaF、CE、NAP、ACP、PAS 等

免疫表型: CD41和、或 CD61阳性 遗传学:有inv(3)或 del(3);+8,+21等异常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细胞形态无明显特征,细胞化学染色绝大 部分为阴性。 免疫表现:表达一种或几种髓细胞抗原: CD13,CD33,CD117。不表达T、B系列抗 原,表达细胞较早期抗原: CD34,TDT,HLA-DR等。而成熟阶段如 CD11b,CD15,CD14等不表达。
白血病 的实验室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丁邦胜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大,骨骼疼痛或胸骨有压痛, 不明原因的消瘦,体力逐渐下 降等症状就诊时,医生要高度 警惕。考虑是否为血液病?
血常规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血常规中 会发现原 始或幼稚 细胞,或 某一种细 胞明显增 多或减少
当高度怀疑是白血病,骨 髓穿刺是首要进行的,骨髓细 胞学检测是诊断白血病及疗效 观察、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白血病是起源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 疾病,其特征是造血组织中某一系列或几系列 血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并侵润其他组织,骨髓 及外周血中以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为主,临床 常见贫血、发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其起病急,发展快,未经治疗一般病程6个月 之内。 病因:1、电离辐射 2、化学因素 3、病毒 4、遗传因素
L3
L3
ALL
POX
ALL
PAS
免疫表型:




遗传学: 70%-90%有克隆性核型异常,其 中66%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可见假二倍体,超二倍体,亚二倍 体等 可见非特异性结构重排:6q,t/del(9p),t/del(12p) 可见特异性结构重排: t(8;14),t(11;14),t(9;22),t(4;1 1),t(1;19)等
原始 红系≥50%
<3% ALL NSE,NSE-NaF 抑制 不抑制
细胞体积大小、胞浆空泡
早幼粒
原始+幼稚
小细胞 大小细胞 大细胞胞浆有空泡
M3
M1、M2
M6
M4
M5
L1
L2
L3
细胞免疫分型的临床应用 1 有助于识别不同系列的细胞 识别髓系细胞的抗体有CD13、CD14、CD15、 CD32、CD33、CD65、CD91、CD156、 CD166等。 识别淋巴细胞系列的抗体有:CD1、CD2、 CD3、CD4、CD5、CD7、CD8、CD9、 CD10、CD19、CD20、CD52、CD77等。 识别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抗体有CD41、 CD42、CD61、等。 识别红细胞系列的抗体常用血型糖蛋白A或B, CD71。
WHO急性白血病 分型方法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
粒细胞≥90% (非红系),早幼粒很少,中 幼粒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分为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