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
一化部分地打断了原有的食物链,消减了层次,使系统的生产功 E 能提高而生物功能退化,遗传质相对贫乏,系统的稳定性低。 D.系统除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影响外,还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故该系统也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二)病害流行因素分析
• 病害流行主导因素:针对具体时间、地点 的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害的流行起主要作用 的因素。 • 流行的基本条件: (1)高度感病而大面积密植的寄主植物群体; (2)具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3)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且足以支持 病害流行。
(二)病害季节流行曲线(续)
3、病害流行阶段的划分
(1)始发期 指数增长期。从田间初见微量
病情,至普遍率达0.05的一段时间。
(2)盛发期 逻辑斯蒂增长期。从病情0.05
发展到0.95的一段时间,或转向水平渐近线
病情停止增长的时期。
(3)衰退期 流行末期。病情0.95以后,曲
线水平或下降。
病 情 ( 1.0 0.95 x )
(四)学科的基本特点
• 1.群体和群体水平的科学
• 2.采有了生态学观点和系统论的方法, 注重从整体上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结 构、功能、行为和历史演变。
• 3.兼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 质。
(五)研究内容和任务
• 1、流行规律方面的具体内容 (1)病害流行预测、损失预测、防治效
①植物病害流行因素分析 果效益预测、预测因子及预测方法 ②病害流行的遗传基础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们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到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调查,预测预报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掌握

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是进行预测预报的前提。通过对病虫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病虫害监测和调查

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调查,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监测和调查的方法包括定点观察、普查、抽样调查等。

三、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气象因素是影响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收集和分析气象资料,可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例如,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素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四、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植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五、数学模型的应用

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例如,利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可以建立病虫害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发生情况。

总之,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预测预报,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介绍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方法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

1.天气因素预测

天气因素是影响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有助于病虫害的繁殖与传播。因此,通过监测和分析天气因素,可以进行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常用的方法包括气象站数据收集与分析、卫星遥感技术以及气象模型模拟等。

2.病虫害历史数据分析

通过统计和分析过去几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可以总结出其发生的规律和趋势,对未来的预测提供参考。通过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可以更好地对病虫害的预测进行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

3.生物学特性研究

病虫害的传播与繁殖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通过对病原体或虫害昆虫的生命周期、繁殖特点以及环境适宜性等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其发生情况。这可以通过实验室研究、田间观察等方式进行。

二、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应用

1.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通过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农民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例如,在知道某种病虫害易发生的年份,农民可以提前购买相应的农药,并进行预防性喷洒,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优化农药使用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还可以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的

过量使用。通过预测可知,某种病虫害今年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农民

可以相应减少农药购买量,从而节约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

3.农业保险及金融支持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对于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也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一)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1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4×2.5=10分)

病害三角侵染梯度传播速度相对侵染率

二、简答题(3×10=30)

1、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哪两大类,并分别说明其特征?(10分)

2、何谓ID-DI曲线?曲线可能的形式?(10分)

3、简述寄主抗病性和植株密度对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影响?并回答影响植物病原物传

播的其他因素?(10分)

三、计算题(1小题6分,2小题4分,共10分)

1、设病害初始病叶率为0.001%,20天后病叶率发展到3.8%,再经30天病叶率增至86.4%,试用逻辑斯蒂模型计算前20天和后30天的病害日增长率。

2、某病虫测报站在调查病害的严重度时,共取200个样本,按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25%,2级为25-50%,3级为50-75%,4级>75%=统计,0级样本40个,1级30个,2级50个,3级70,4级10个。求:(1)普遍率;(2)病情指数。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侵染梯度:又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传播速度(rate of spread):是指单位时间内病害传播距离的增长量。

相对侵染率: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非传染性病害: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的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病原生物的侵染,病害能够在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互相传染。

寄生物:要从活的生物中夺取营养物质的生物

寄主:被其他生物夺取营养物质的生物

病原:能诱发病害发生的寄生物

生物病原物:能诱发病害发生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病原物:能诱发病害发生的非生物因素

病害的三角关系:病原寄主环境

病害的四角关系:病原寄主环境人为

植物病害症状(病状和病症):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

病症: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特征性表现(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菌核: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其内层为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菌索: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交织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根系相似,故也称为根状菌索。

子座: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也有由菌丝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的(假子座)

革兰氏染色反应: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以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如果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如果菌体呈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

喷菌现象:除了菌原体引起的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组织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病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

钝化温度:指恒温处理10min后,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非传染性病害: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的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病原生物的侵染,病害能够在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互相传染。

寄生物:要从活的生物中夺取营养物质的生物

寄主:被其他生物夺取营养物质的生物

病原:能诱发病害发生的寄生物

生物病原物:能诱发病害发生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病原物:能诱发病害发生的非生物因素

病害的三角关系:病原寄主环境

病害的四角关系:病原寄主环境人为

植物病害症状(病状和病症):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

病症: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特征性表现(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菌核: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其内层为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菌索: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交织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根系相似,故也称为根状菌索。

子座: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也有由菌丝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的(假子座)

革兰氏染色反应: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以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如果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如果菌体呈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

喷菌现象:除了菌原体引起的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组织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病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

钝化温度:指恒温处理10min后,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预测模型
基于历史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病虫害预测 模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决策
根据病虫害预测结果和防治策略,实现智能化决 策,提高防治效果。
05
预测预报实践与案例分析
实践经验分享
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长期实践,不断积累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经验,包括观察 病虫害发生规律、分析环境因子与病虫害关系等。
案例二
某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预测预报。通过对该地区苹果树腐烂病历年发生情况和环境因子的分析,预测了当年苹果树腐 烂病的发生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经过实践验证,该预测结果准确可靠,有效控制了苹果树腐烂病的危害 。
案例三
某地区小麦锈病的预测预报。通过对该地区小麦锈病历年发生情况和环境因子的分析,预测了当年小麦 锈病的发生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经过实践验证,该预测结果准确可靠,有效控制了小麦锈 病的危害。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保障之一,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 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02
植物病虫害的种类与特点
常见种类
病害
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 起的植物病害,如稻瘟病、小麦 锈病等。
虫害
由昆虫、螨类等动物引起的植物 虫害,如蚜虫、红蜘蛛等。
特点与危害
传播速度快
,推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试题(B)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试题(B)

《农业病虫害测报》试题(B)

开卷()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植保2004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六道大题,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病害流行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植物病害流行寄生适合度病害四面体关系积年流行病害Flor的基因对基因假说

二、问答题(25分)

1.病害田间传播模式分为哪两大类,并分别说明其特征?(8分)

2.简述植物病害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10分)

3.何谓ID-DI曲线?曲线可能的形式?(7分)

三、计算题(10分)

1.调查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得如下一组数据,计算其平均流行速度。

虫害预测预报部分(50分)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期距

2、历史符合率

3、时间序列

4、有效积温

5、温雨系数

五、计算题(20分)

1、1974年原南京农学院植保系在江苏省东台县富安公社进行了三代三化螟预测,于8月5日进行田间调查,结果如下表,并且预蛹得历期(到1级蛹)为2天,各级蛹到下一级蛹的时间为1.29天。求第三代发蛾始盛期和高峰期?(10分)

2、甲乙丙3个系统测报站测报准确率值见下表,求在发生期、发生量、发生面积预报方

短期93.5 84.5 81.7

中期77.2 82.1 82.4

长期84.3 75.8 77.8

发生期87.4 80.4 72.2

发生量90 87.6 95.6

发生面积75.6 74.1 71.4

六、问答题(15分)

1、虫害预测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认为如何才能搞好这项工作?

第十三章 茶树病虫害

第十三章 茶树病虫害

第十三章茶树病虫害

一、茶树病害

1、茶饼病

茶饼病又名疱状叶病、叶肿病、白雾病。是嫩芽和叶上重要病害,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分布在全国各茶区。

症状

主要为害嫩叶、嫩茎和新梢,花蕾、叶柄及果实上也可发生。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至红棕色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成直径0.3—1.25cm圆形斑,病斑正面凹陷,浅黄褐色至暗红色,背面凸起,呈馒头状疱斑,其上具灰白色或粉红色或灰色粉末状物,后期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形成褐色枯斑,四周边缘具一灰白色圈,似饼状,故称茶饼病。发病重时一叶上有几个或几十个明显的病斑,后干枯或形成溃疡。叶片中脉染病病叶多扭曲或畸形,茶叶歪曲、对折或呈不规则卷拢。叶柄、嫩茎染病肿胀并扭曲,严重的病部以上的新梢枯死或折断。

发生特点

茶饼病病原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称坏损外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在活的病叶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季,当平均温度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担孢子随风飞散(一般在夜间释放),飘落到新梢嫩叶上,在水膜中孢子发芽,侵入组织,经过3—18天后,产生新病斑;3—12天后,其背面出现白粉状物,继续飞散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病害不断扩大。担孢子怕光照及高温,因此病害在夏季停止发展,病菌在荫蔽处越夏。一般发生期在春、秋季。茶园日照少,结露持续时间长,雾多,湿度大易发病。偏施、过施氮肥,采摘、修剪过度,管理粗放,杂草多发病重。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病害通过调运苗木作远距离传播。

担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2小时开始萌发,24小时萌发率高达70%—80%,萌发的担孢子产生2个芽管,从孢子两侧伸出,芽管直接从寄主表皮细胞侵入,气温18—20℃,相对湿度80%—95%,潜育期l0—13天,20—23℃为8—10天,显症后4—6天开始产生孢子,完成一个侵染过程历时12—19天。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指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预测模型,对一段时间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的工作。

1. 病虫害的预测方法

统计法:通过对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统计分析,找出发生

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此预测的发生趋势。

模型法:建立数学模型,将病虫害发生与环境因素进行关联

分析,通过模型预测的发生情况。

传染病模型:根据传染病理论,将植物、真菌等病原体的传

播规律纳入模型,预测病虫害在不同区域的传播趋势。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信息,结合病虫害的监

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图绘制,预测病虫害的发展趋势。

2. 病虫害的预报方法

模型预报:根据预测模型得出的结果,预报一段时间内各地

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预警系统:搭建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

和分析,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防虫害。

调查预报:通过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实地调查和病虫害种群

数量的监测,预测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

3. 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意义

提前预警:通过预测预报,可以提前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防治准备,减少病害危害和经济损失。

合理施策:根据预测结果,合理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药

剂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更加

友好。

积累经验:通过不断的预测预报,可以积累经验,病虫害发

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今后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依据。

以上是关于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的内容介绍,通过科学的预

测预报工作,可以更好地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利益。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简介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指通过对相关环境因素、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传播方式等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和预报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植物病虫害的生态学特征

2.1 病虫害的生命周期

2.1.1 病原菌的寄主感染阶段

2.1.2 病害症状发生和发展阶段

2.1.3 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阶段

2.2 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

2.2.1 气象因子

2.2.2 土壤条件

2.2.3 作物栽培措施

3.植物病虫害的预测方法

3.1 定性预测方法

3.1.1 经验判断法

3.1.2 定性预报指标法

3.2 定量预测方法

3.2.1 数学模型法

3.2.2 生物学模型法

3.2.3 统计分析法

4.植物病虫害的预报技术

4.1 传统预报技术

4.1.1 天气预报

4.1.2 发病规律预报

4.2 现代预报技术

4.2.1 GIS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预测中的应用

4.2.2 遥感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预测中的应用

4.2.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植物病虫害预测中的应用

5.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实践案例

5.1 某地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

5.2 某地水稻螟虫的预测预报

5.3 某地苹果腐烂病的预测预报

附件:

1.相关文献参考

2.相关数据统计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业法:指国家对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农民权益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

2.种子法:指对种子生产、销售、检验、种子质量等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

3.农药管理法:指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登记、审批等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3.病虫害控制的关键 病虫害预测后,能否及时准确地将预测结果 传送 给农林 业生产者或相关植保机构,是病虫害控制的关键。 4.我国虫情预测预报的组织系统 以行政区划分为 国家 、省、地市和县四级。
二、农作物与环境双赢的“保护神”——新型农药 1.新型农药 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有 安全 、高效、 低毒、 无公害 、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 农药。 2.生物农药 利用 生物 或生物成分制成的农药属于生物农药。 (1)种类: 植物 农药;抗生素农药; 昆虫信息素 ;微生物 活体农药和 植物 疫苗。
③危害程度预测预报 C.以确定防治范围 ④分布区预测预报 D.是否需要防治
答案:①—A
②—D
③—B
④—C
新型农药的应用
新型农药具有的特点是 ①安全 ②广谱 ③剧毒 ④低毒 ⑤无公害
(
)
⑥不易分
解,作用时间长
⑦易分解
⑧环境污染大
A.①②④⑥⑧
B.①②④⑤⑦
C.②③⑤⑥⑧ D.③④⑥⑦⑧ [解析] 新型农药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
第3节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一、未雨绸缪——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是指人类根据植物病虫害 流行规律 ,推测未来一段时间 内病、虫的分布、 扩散 和危害趋势。 2.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类型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21001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学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后续课农业植物病理学。学分数:6.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目的是通过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致病病原菌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与分类以及它们与植物病害的关系,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病害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的关系,植物的抗性,群体发病的规律,流行与预测以及病害诊断和防治的基本原则等,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今后工的需要打下基础。

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三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具备植物病理学知识,运用植物病理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农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教学三个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状类型;植物病原菌物、细菌、病毒、线虫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分类及特性、诊断方法等植物病原学基础知识;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病害流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

实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植物病害标本识别,认识和了解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病状和病症类型;学习描述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鞭毛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的形态特征分类,主要致病病原属的形态和分类及引起的病害特征。植物病毒的鉴定、诊断方法。植物病原线虫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及所造成的危害症状;学习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方法和菌体及鞭毛染色方法。认识常见寄生性种子植物。通过培养基的制作,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孢子萌发实验,然后进行接种实验,最终掌握柯赫氏法则。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预报方法
预测预报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发育进度预测法。根据害虫田间发育进度参照当时气温预报和相应的 虫态历期,推算以后虫期的发生期。②害虫趋性预测法。根据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以及取食、潜藏、觅偶和产 卵等生物学特性而设计、采取各种诱集方法,如利用多种诱虫灯、诱虫器、树枝把、谷草把、黄色盆以及性诱剂 等诱集害虫,进行预测。③依据有效基数预测法。害虫的发生数量通常和前一世代或前一虫态有密切关系,基数 大,则下一虫态或下一世代的发生可能多;反之则少。④数理统计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和为害程度的 变动和周围的物理环境条件(温度、雨量、土壤等)和生物环境(天敌、食物等)的变动密切相关。对病虫害、 天敌昆虫发生的一定数量特征与一定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据此发出 数理统计预报。常用的方法有函数分析法、相似相关法等。⑤异地预测法。一些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和大区流行性 病害,其中源或菌源可随气流迁往异地。如粘虫、褐稻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是逐代呈季节性往返迁移,其迁移 的方向和降落区域的变动,又受随季风进退的气流和作物生长物候的季节变换制约。因此可根据发生区的残留虫 量和发育进度,结合不同层次的天气形势以及迁入区的作物长势和分布,来预测害虫迁入的时间、数量、主要降 落区域和可能的发生程度。对植物病害,也可根据发生区的菌源量、气流方向以及作物抗病品种的布局和长势, 来预先估计可能的发生区域、发生时间和流行程度,并可应用综合分析、预测模型和电算模似等手段进行。⑥电 子计算机预测法。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装置,将经研究得出的有害和有益生物发育模型、种群数量波动模型、 作物生长模型、防治的经济阈值和防治决策等贮存入电脑中心,通过各终端系统输入各有关预报因子的监测值后, 即可迅速预报有关病虫发生、危害和防治等的预测结果。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标准版)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标准版)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目的在于侦察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把侦察所获材料,结合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大田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正确判断病虫害未来的动态趋势,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要求蔬菜基地的生产者,不失时机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这是科学种田比较重要的措施,也是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大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1. 调查点的设置及方式

每种昆虫和病害在田间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分布型成为空间分布型,这种空间分布型是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对环境条件长期相适应的结果,也可以看作是昆虫物种与环境因子统一的表现。由于地形、土壤、寄生植物的种类和栽培技术等的差异,调查的设置方式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块及基地的不同分布来确定,同时调查的广泛性、代表性,是确保病虫害调查是否准确的关键,最终关系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方法一:五点法,在一片被调查的地块里固定五个调查点。其方法是选取某一种蔬菜种植面积比较大,而且地块比较方整连片的,地形、生产条件基本一致的田块作为调查田。在调查田对角线上选取五个调查点(图3-1),作为固定的调查点,每次调查都在这些点上进行。每点分四行选100棵蔬菜,调查点蔬菜要求生长齐苗,与大田蔬菜长势一致。某一种蔬菜在一个村的四面都有种植,而生产条件基本一致时,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否则只能采取其他调查方式进行调查。

图3—1五点调查法调查点的设置

方法二:随机法,调查点不固定。这种方法使用于面积比较大,而且生产条件有比较大的差异,选用五点法可以达到比较相近的准确程度有一定的难度时采取的调查选点法。其方法是,在选调查点时,先用眼睛看一下大田作物生长的程度和差异,根据生长势进行随机确定,如生长差的占的面积比较大,调查点可以多1—2个,总的调查点一般在10个左右,只调查一次,下一次的调查点可以另行确定。每点分四行共选100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检疫 抗 性 利 用 生物防治 农 业 防 治 栽培 植物 生态防治 栽 培 措 施 化 学 防 治 其他法规(种子法、农药法等) 有害 生物 理 化 防 治 物 理 防 治
(二)植物病害管理系统研制的问题
1、作物品种抗性利用
(1)抗性兴衰循环 (2)抗性遗传脆弱 (3)病害更替------次要病害上升
区别
目标
IPC
经济
协调利用防治技 术控制有害生物 的种群密度在经 济受害允许水平 以下
IPM
生态、经济
协调利用生物间 相互关系控制有 害生物的种群密 度在经济受害允 许水平以下
SPM
生态、经济、社会
保持植物生态系统 健康,主动抵御有 害生物侵害。
策略
战术
强调以自然因素 强调以技术手段 或自然因素的产 控制有害生物 物控制有害生物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各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省、地、县植保植检站
( 六 ) 检 疫 性 病 原 物 检 验 技 术
检 验 物
检验的靶标物:病原物的传播体。菌物(孢子、菌丝片断、 菌核);原核生物(细胞、菌浓);病毒(粒体或内含体);线 虫(虫体、卵或虫瘿);寄生性种子植物(种子或残体) 检验范围:病原传播体的载体(植物、植物产品、种子、苗 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栽培介质、土壤、容器和包装物)。 直接检验 肉眼观察病状和病征 过筛检验 虫瘿、菌核、杂草种子、线虫。

间 作 、 混 作 与 套 作
适时播种、适期采收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与水肥管理 保 持 田 园 卫 生 调 节 环 境 因 素
四、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植病生防) 植病生防(Bio-control of plant disease)是利用有益微生物促 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能或利用有益微生物拮抗、破坏 病原物自身,达到控制病害的目标。 (一)植物微生态:根际微生物、叶围微生物、内生微生物 (二)生物防治机制: 1、拮抗作用 2、竞争和占领作用 3、寄生与重寄生作用 4、交互保护与诱导抗性 (三)生物防治途径 1、优化微生态环境 2、利用土壤添加剂 3、施用生防微生物 4、转移抑病土 (四)生物防治剂的开发利用 1、活菌制剂 2、代谢产物制剂 3、仿生制剂
检 验 方 法
比重检验 菌核、菌瘿、虫瘿、病秕籽粒和杂草种子 染色检验 病组织中的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 诱集检验 诱测介体昆虫 洗涤检验 真菌和线虫等 保湿培养检验 真菌的营养体和子实体。 分离培养检验 真菌和细菌,线虫和病毒可用分离法。 噬菌体检验 检测病原细菌 PCR检验 检测植物组织带菌情况
2、化学防治(“3R” 问题)
(1)病原菌抗药性(resistance) (2)生防机制损害----再猖獗(resurgence) (3)农药污染残留(residue) (4)优势倒转----非靶标病害加重
3、生物防治
(1)自然生防因子的利用技术 (2)生防菌制剂开发和应用技术
4、农业防治
(1)设施栽培中的病原物积累 (2)单一作物集约化栽培对轮作系统的限制
(一)植物抗病品种的挖掘与创造 1、引种和系统选育 2、杂交育种 3、诱变育种
4、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
(二)抗病品种利用策略 原则:减少定向选择,加强稳定化选择。 措施:(1)利用聚合品种(多个抗病基因整合到一个品种中) (2)利用多系品种(多个单基因抗性品系混合为多系品种) (3) 抗病品种合理布局 (4)抗病 品种轮换种植
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八章
植物病害治理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1、如何正确看待植物病害
2、如何正确看待植物病害防治
3、如何制定正确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
4、如何正确采用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控制原理
一、植物病害控制的主要目标------实现三大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经 济 效 益 社 会 效 益
讨论及思考题
1. 植物病害控制的生态观和经济观对制定植物病害防治方针 和策略有何重要指导作用? 2. 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植物病害综合治理和植物病害可持续 治理在概念和防治策略方面有何区别? 3.植物检疫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植物病害检疫对植物病害 控制有何作用? 4.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哪些主要依据? 5.植物病害检疫的检验方法和除害处理方法? 6.简述农业防治原理和主要技术措施? 7.如何获得作物抗病品种和合理利用作物的抗病性? 8.简要阐述植病生防的机理和应用方法,如何获得生防微生物? 9.根据防治对象和作用方式,杀菌剂分为哪些类型?如何合理 使用杀菌剂? 10. 评价植物病害控制的各类主要技术措施的优缺点.
+
+ +
+ + +
杜绝病原物
+ + + + + +
+ + + + +
歼灭病原物
保护植物体
药剂保护
+
+
防治传播介体
植物抗病品种 植物健身栽培 诱导抗性利用 化学治疗 物理治疗
+
+
+
+ + + + + + 营养治疗?
+
+ + + + +
利用抗病性
治疗病植物
+ +
五、 植物病害管理的技术系统
(一)植物病害管理系统的结构
(四)确定检疫性病害的依据
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科学依据,构成检疫因素: 1.病原体的危害性:对经济和环境破坏性大 2.地理分布:在国内无或局部分布 3. 传入的可能性:可人为传播,有效传播途径的传入机率 4. 适生性:有定殖和 扩散的可能性 5. 治理措施: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
(五)我国植物检疫管理体系 口 岸 检 疫 国 内 检 疫
预防为主是充分利用自然界抑制病虫的因素和创造不 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条件;
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观点出发,协调利用各种必 要的防治措施,实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以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仍是我国的植保工作方针。
(二)国际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概念
1966年: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 IPC) 要点:以较高生产效能为目标,从生态学出发,综合运用各种 防治技术控制有害生物个体数量到较低水平。 1972年: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较高生产效能为目标,生态系统中各 种生物种群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辅以多种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 制在经济上可以接受和生态允许水平。 1995年: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 SPM) 以维持健康和高效的植物生态系统为目标,有效促进和调控生 态平衡、保护植物群体健康,达到生态上可恢复,经济上可再生, 社会上可接受的农业有害生物防御技术体系。
(三)低温处理 和低温冷藏 (四) 气调贮藏
(五)紫外线射线微波处理
六、化学防治
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抑制、杀灭病原物或钝
化病原物的有毒代谢产物,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一) 杀菌剂类型:杀真菌剂、杀细菌剂、病毒抑制剂和杀线 虫剂。 (二)杀菌剂作用方式: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和钝化剂 。 (三)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喷雾法、浇施法、浸洗法、拌药法 (四)杀菌剂使用的主要问题:病菌抗药性、破坏自然生防机 制、环境及产品污染、药害 (五)科学使用杀菌剂: 1.适合药剂:根据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选用农药、轮换用药 2、适时施药: (1)施药适期:病菌侵染期和发病初期; (2)喷药时间:避免高温和强光,一般在上午或傍晚施药; (3)安全间隔期:接近采收的蔬菜严禁用药。 3. 适量用药: 严格控制用药量,施用药剂浓度和施用次数。
④病害防治以调节农 田生态系统,建立寄 主植物——病原物— —拮抗微生物三者的 平衡关系。
植物病害防治要由纯病害观向生态观转变 区别点
对病害的认识
纯病害观
无法共存的
生态观
态平衡必须的
有害的、非自然的、 自然的、合理的、生
病害防治目标
病害防治策略 病害防治后果
消除病害,经济效益 控制病害,三大效益 治早治了,彻底消灭 建立平衡,控制阈值 经济短效,生态失衡 经济再生,生态优化 社会难容,不可持续 社会接受,科学发展
生 态 效 益
二、植病控制的科学观---------生态观、经济观与社会观 (一)生态观
生 然 农 自 病 原 物 态 生
①病害系统是自然生 态系统的构成部分; ②病害防治不应损害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不能损害人类的生存 环境;

微生态


病 害
寄 主 植 物
统 ③病害防治应发挥微 生态对病害的控制作 用
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和或统一体。
研制和开发绿色、循环、节本、高效的植病控制技术。
三、植物病害控制的基本方针
(一)中国的植物保护方针:
1958年:消灭病虫害的方针:“全面防治、土洋结合、 全面消灭、重点肃清” 1970年的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铲 除 措 施 监 控 措 施
全 面 销 毁 染 疫 植 物 和 嫌 疑 植 物 彻底清除污染土壤、介质和场所 封 锁 染 疫 区 , 土 地 绝 对 休 闲 加强检疫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对 疫 区 种 子 苗 木 实 施 严 格 检 疫
二、 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强调保持植物群体 健康和生产系统的 持续发展
四、植物病害防治策略和原理
(一)防治策略
初侵染 传播 传播 再侵染 寄主植物生长期 接种体 寄主植物休眠期 休眠体 接种体 传播 寄主植物生长期 寄主植物休眠期 休眠体 侵染
病原物越 冬(夏)
越冬病原物
多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 管理策略:减少侵染菌源量(X0);抑制病害发展速率(r)
(二)植物病害防治原理、措施及其作用
防治原理
回避病原物
防治措施
改变种植地点和位置 改变种植时间 无病种苗和种苗处理 植物检疫 消灭传播介体 生物防治 轮作 土壤处理 消灭中间或转主寄主 田间卫生 + + + + + + + + + + +
主要防治作用
X0 r 植物健康
主要靶标病害
单循环病害 + 多循环病害 + +
物理处理:低温、高温、高频、幅射
( 七 ) 检 疫 性 病 害 的 除 害 处 理 技 术
预 来自百度文库 措 施
药剂熏蒸 采用熏蒸剂在密闭条件下杀死介 体昆虫、害虫、害螨、病菌或其他有害生物 化学药剂处理 :采用化学杀菌剂浸种、闷种、 拌种,防治多种真菌、细菌和线虫
无土栽培 预防线虫和根部病原物的侵染
组培脱毒 预防病毒病和细菌性病害
植物病害强度
(二)经济观
作物产量损失 产品质量下降
作物经济价值减少
金 额
防治后挽回的损失(B)
防治
费 用
防治的纯效益 防治费用 (C)
不防治
收 益

收 益
纯经济效益
病害发生程度
N1
N2 :防治阈值(经济或行动阈值)
(三)社会观
植物病害防治
安全高效,增产增收 绿色环保,节本易行 资源循环,持久持续
第二节 植物病害控制技术
一、植物检疫
(一)概念:植物检疫Quarantine :通过法律、法规,禁止或限 制植物及其产品等上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生物人为传播的 综合管理体系。 (二)植物检疫的意义 1、预防或推迟重大外来植物病原生物的传播; 2、指导扑灭、控制或延缓已传入的有害生物的蔓延. (三)植物检疫的特点 1、预防性:把有害生物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全局性和长远性:牺牲局部和短期利益。 3、法制性:通过行政手段来实施。 4、国际性:国家间相互协作,进出境均实行检疫。 5、针对性:针对特定的有害生物和传播途径。
三、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cultural control)是通过合理运用栽培技术及管理措 施的,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 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病害的目标。
建 立 无 病 留 种 田
农 业 防 治 技 术 措 施
使用无病种苗



木 无



化 作
合理种植制度
五、物 理 防 治 物理防治(physical control)指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钝 化和杀死病原物,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一)汰除法:机械汰(风选、筛选);比重汰除(清水、泥 水和盐水汰除) (二)热力法:适用于种子、苗木、无性繁殖材料及土壤处理。 1、干热处理 (种传病原物); 2、热水处理 又称“温汤浸种”(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 3、蒸汽处理 (种子、苗木、接穗、块茎和块根;土壤消毒)4、 日光及其热力处理 (温室及苗床的土壤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