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的两级维修方案
美空军维修做法
美国空军装备维修保障的若干做法丁立平一、建立以型号办公室为主体的装备全寿命管理体制美国空军在装备管理方面采取“武器系统一体化管理”(IWSM)的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或管理思想的中心目的是要将装备的所有采办和使用保障工作综合起来,实行全寿命一体化管理,从而确保其满足部队平时和战时的任务需要。
武器系统一体化管理模式包含四项重要原则:第一,单一向用户负责。
赋予型号主任最大范围的项目决策权和资源支配权,在武器系统或产品的整个寿命期内满足用户的要求。
型号办公室通常常设在某个中心。
第二,从“摇篮”到“坟墓”的管理职责。
要求型号主任从武器系统全寿命的角度来考虑所有的项目决策,与政府和承包商的供应方建立关系,确保在整个寿命期内向用户提供及时的保障。
他不仅要负责采办项目的管理,还要确保投入使用的装备保持完好。
第三,全面质量管理。
要求注重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和方法。
第四,综合产品和过程开发(IPPD)。
要求以多专业综合小组(IPT)的方式管理各种关键的过程,以用户满意为核心。
所谓关键的过程包括签订合同、经费管理、项目管理、确定要求、使用保障、系统工程、技术、试验与评价等。
根据这一管理模式,一种武器系统或装备由一个项目主任(或系统型号主任)负责其全寿命管理。
项目主任下设一个项目办公室(SPO)。
项目办公室汇集了诸如研究、设计、计划、财务、技术管理、系统分析、数据分析管理、合同管理、试验评价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其数量和专业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例如,F-22飞机项目办公室目前有350人。
项目办公室采用“综合产品小组”的组织形式开展工作。
就具体的装备采办项目而言,型号办公室不仅要确保向用户交付易于保障的装备,还要确保装备交付使用后能得到有效保障。
在装备采办过程中,为了确保向用户交付易于保障的装备,型号办公室要与使用司令部一起,督促承包商开展“综合后勤保障”(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综合保障”)工作,使交付的装备本身容易保障,并在交付装备的同时提供配套的各种保障资源。
美国空军的装备维修
1993 年,美国空军颁布了政策指令《航空装备维修的管理》,它是空军关于航空装备维 修管理的顶层文件。该指令指出,空军必须妥善维护航空装备,以满足作战需要。要通过对 维修工作的细致管理,以合理的费用获得最大数量的可用装备。并提出了以下的指导方针:
航空电子设备分队:负责通信导航系统、电子战系统、制导控制系统、空中照相与传感 器系统的诊断和离位维修,以及 4 类精密计量设备的修理。
地面设备分队:负责地面设备的检查、维修、回收与发放,以及限时技术规程工作。负 责地面设备的存放和发运准备。
军械分队:负责武器投放系统、航炮、弹药挂架、接头、发射器的离位维修。 维修保障分队:负责为过往飞机提供服务,大型部件的修理和恢复,飞机轮胎的准备和 保养。 弹药分队:负责常规弹药、弹药盒、分发器、训练弹及配套的保障设备的维修和管理, 弹药处置说明书的接收、保管和分发。还负责弹药及存放设施的检查。 推进分队:负责发动机及其保障设备的离位检查、修理、维护和测试。 测试、计量与诊断设备分队:负责精确计量设备的现场和内场测试、修理和效验。 维修中队作为部队维修保障的主体,不仅具有很强的修理能力,而且为各飞行中队的一 线维修提供强有力的支援。但另一方面,它的摊子也很大,人员、设备很多,特别在战时容 易成为敌方攻击的目标,同时也不利于部队的机动部署。为此,美国空军从 20 世纪 90 年代 初期开始推行“两级维修”,目标是取消或缩小中继级维修的规模,将发生故障的设备和部 件直接送后方修理。其原则是,今后的新研装备将全部采用两级维修,现有装备则尽可能采 用。就现有装备而言,是否采用两级维修,要进行技术分析,特别是要考虑装备的可靠性及
38 美军直升机维修保障模式研究-罗晓平(6)
第二十八届(2012)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美军直升机维修保障模式研究罗晓平朗娟芳贾富海(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在介绍美军及美空军装备保障体制的基础上,研究了美军直升机保障模式建设及改革情况,分析了现行两级维修保障模式的优缺点,最后为我军直升机保障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直升机,保障模式,维修体制0 引言维修保障模式是维修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和保证,使得飞机战斗力得以形成和保持,对于维修保障能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要求直升机具有快速出动能力和高的战备完好性,各国都加强了直升机保障建设。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维修保障模式的改革,美军在这方面进行的经验,对我军具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从美军及美空军装备保障情况着手,分析其直升机的保障模式特点,为我军直升机保障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1 维修保障模式概述维修保障模式[1](体制)是装备管理和维修作业体系及其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装备维修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和任务划分等。
军机维修体制是随着航空装备的发展和维修任务的需要而建立,并逐渐完善起来的,具体可分为管理体制和作业体制。
维修管理体制主要指各级装备维修部门的组织结构,主要职能是维修管理;维修作业体制,指按维修任务、职责权限、维修深度以及所需维修保障设备的不同而划分的具体作业体制。
由于维修观念的更新以及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飞机维修体制也在不断变化,以美军的维修体制为例,经过不断发展,形成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为代表的三级维修体制。
通过海湾战争等实战检验,美军越来越感到三级维修存在着人力物力消耗大、维修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
而且由于机载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和机载自检技术的大量应用,中继级维修的作用已日趋减弱。
为此,90年代初,美军在经过一系列试验和尝试后,开始正式实施两级维修,中继级维修任务部分转由大修基地完成。
2 美军装备保障模式2.1 美军维修保障的指导原则美军维修保障的指导原则是[2]:1.靠前修理。
美军航空装备维修作业体制及其启示
美军航空装备维修作业体制及其启示作者:罗智勇刘洁汪时交陈劲峰来源:《航空维修与工程》2020年第10期0引言军用航空装备维修作业体制是根据军用航空装备的列装使用情况和维修保障需求,针对具体维修作业活动建立的组织管理体系[1]。
随着自动控制、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先进航空装备服役我军航空兵部队,航空装备维修成为了持续战斗的关键环节,是打赢现代化空战的重要支撑。
为完成航空维修保障任务,我军积极地推进航空维修保障的职能设置、维修法规制度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加快维修作业体制发展。
美军在1907年就组建了航空兵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科学、先进、高效的军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制。
目前美军的航空装备保障处于三级维修为主,逐步向二级维修过渡的状态。
研究美军航空装备维修作业体制,借鉴所长对我军改革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航空装备的三级维修分为基层级维修、中继级维修、基地级维修,各级维修的任务具体如下:基层级维修,是指由直接使用飞机的单位完成航空装备的一些原位维修,主要包括航空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飞行机务准备、飞行后检查和某些工作量不大的周期性工作。
中继级维修,是主要承担外场维修所不能完成的维修和保障工作,主要包括某些工作量较大、需要较多仪器设备、技术较为复杂的周期性维修工作,如无损检测、油液分析、机件的维修加工、简单零件的修配制作等。
基地级维修,则是由后方航空修理厂进行,主要承担部件的翻修、航空装备的大修改装等。
1美国空军部队维修保障机构目前,美国空军航空维修的作业体制实施“目标联队”的组织形式,1个联队由4个大队组成,即飞行大队、维修大队、保障大队和医务大队,具体编制结构如图1所示。
飞行大队负责执行各种飞行训练和作战任务;保障大队主要负责气象、情报等方面的工作,医疗大队负责为联队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大队和医疗大队都不负责飞机的维修保障工作;维修大队负责整个联队的飞行维修保障工作。
所有的维修保障力量都集中在维修大队,维修大队由飞机维修中队、维修中队和维修管理组成。
MHT6020-2021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
MHT6020-2021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DA 00备案号:MH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 6020―2021 代替MH 6020―2000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Commercial aviation fuel quality control & operating procedures(包括对 2021 年版的第一次修订内容)2021-03-10 发布2021-06-01 实施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MH/T 6020―2021修订记录所涉及的正文 1、船运航空油料提取油样进行检验的变对 MH/T 6020-2021 2021 年 3 月化版 2、飞机加油期间进行油样检查的变化的第一次修订 3、微生物测试的要求修订号日期责任方标准编写组修订声明本标准已对 2021 年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目的是更适合当前民用航空燃料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把其内容提高到一个新版本的标准。
历史记录本标准取代以下标准:MH/T 6020-2021,2021 年 3 月 10 日发布,2021 年 6 月 1 日实施 MH 6020-2000,2000 年 3 月 15 日发布,2000 年 6 月 1 日实施ⅠMH/T 6020―2021目次前言............................................................................ .............................................................................. .. III 1 范围............................................................................ .............................................................................. ........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4 3 术语和定义............................................................................ .......................................................................... 4 4 总则............................................................................ .............................................................................. ........ 6 5 取样和检验............................................................................运输、储存和加注设备 ........................................................................... ....................................................... 8 7 生产验收............................................................................ ............................................................................10 8 接收程序............................................................................ .. (1)19 接收后操作程序 ........................................................................... ................................................................. 13 10 储存程序............................................................................ .. (14)11 发出程序............................................................................ .. (15)12 加注程序............................................................................ .. (16)13 设施、设备的清洗............................................................................ .......................................................... 19 14 专机油料的质量保障程序 ........................................................................... ............................................... 20 15 燃料的回收和降质............................................................................ .......................................................... 20 16 应急程序............................................................................ .. (21)17 安全预防措施 ........................................................................... ................................................................... 21 18 接受检 (22)附录 A(规范性附录)过滤设备的定期维修检查 ........................................................................... ............. 22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航空燃料的检验\\重新评定项目 ........................................................................... .... 2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质量控制职责 ........................................................................... ................................. 3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炼油厂发油单 ........................................................................... (33)附录 E(资料性附录)航空燃料转输发出合格证和航空燃料接收检查单 ................................................. 35 附录 F(资料性附录)个人防护用品(PPE)配备指南 ........................................................................... (37)ⅠMH/T 6020―2021前言本标准依据联合检查集团(JIG)、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公司油料质量联盟(IATA FQP)、美国航空运输协会(ATA)航空油料的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等最新国际标准和技术文件对MH6020-2000 进行了修订。
美国空军后勤装备发展经验及启示
美国空军后勤装备发展经验及启示本文从后勤装备信息化元素构成、关键技术采用、军民一体融合保障和科研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空军后勤装备发展经验,提出了提升空军后勤装备建设高科技水平、实施空军后勤装备保障军民一体化、加快空军后勤装备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空军后勤装备科技创新理论研究等建设措施。
标签:美国空军;后勤装备;经验及启示一、美国空军后勤装备发展经验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空军提出了“全球到达,全球力量”、“保持基本力量”战略。
美空军后勤为实现其战略,在空军后勤装备发展建设中贯彻了值得借鉴的做法。
(一)增大后勤装备信息化元素构成比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空军就依托科技进步,增大后勤装备的信息化技术含量,用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去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减轻后勤负担,将后勤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由更大技术能力装备的、技术密集型力量。
美空军采用远程数字化放射诊断系统,利用扫描系统将图像输人计算机,用户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图像和数据传输到数百甚至数千公里以外的医院,以帮助那里的医生进行会诊。
该系统还可用于显示和传输超声波测试情况、核磁共振图像和CAT图像数据。
美空军采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开展军用飞机加油卡计划,使军用飞机可在任何机场加油。
美空军后勤中心耗资10亿美元,建成了需求量资料数据库、武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合同数据管理系统、库存品控制与分发系统、增强型运输自动化数据系统、仓库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数据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局部网络和网络连接系统等,使后勤装备的信息化元素构成比例显著增大,较好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
(二)突出后勤装备关键技术升级换代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颁发的《2010年联合构想》勾画出美军军队建设和军队作战的基本内容,也成了后勤建设和后勤装备发展的重要依据。
美国《空军2005》白皮书对未来30年美空军的概念、能力、技术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探讨,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和指导性,评估出未来最有影响力的10个系统和11类关键技术。
美国空军的两级维修方案
美国空军的两级维修方案长期以来,美国空军的飞机维修采用的是三级维修方案,即飞机按基层级(外场级或O级)、中继级(野战级或I级)和基地级(D级)三个级别进行维修。
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渐趋缓和和向多极化发展,空军的维修不但战线拉得太长而且资源配置过于浪费。
因此,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空军面临着如何在保持空中作战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不断降低后勤保障及维修费用的严峻挑战。
美军对这种挑战的应对措施是积极推行两级维修方案。
1. 美国空军推行两级维修的历史背景美国空军对飞机维修的不同方式的尝试可以追溯到越南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美军采用的是集中维修方案。
当时所做的研究表明,通过集中维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任务完好性,但由于当时的指挥和控制结构方面的缺陷,不能全面实施集中维修。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军在南朝鲜、日本和菲律宾基地的太平洋空军司令部(PACAF)开展了题为“维修状况改进项目(MPIP)”的一系列研究,对各种备选飞机维修结构进行了分析。
MPIP对每项维修活动都按其潜在的费用节省、提高任务能力和降低的易损性(vulnerability)进行了仔细审查。
该项目旨在寻求在减少费用的同时提高任务能力的维修策略。
促成美国空军下决心对原先执行的后勤保障理论和三级维修体制进行改革的直接动力是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暴露出的严重后勤保障问题。
在1990年8月至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为取得战场上必要的后勤与维修保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花了长达5个半月时间进行准备。
即使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战争中仍然暴露出军事运输和维修能力的严重不足。
连美国军事分析家也承认,如果没有那么长的准备时间,没有多国辅助军运力量的协助,这场战争是难以打赢的。
为此,在海湾战争之后,美国空军日益体会到改革维修体制、提高维修工作效力和简化后勤保障环节的迫切性。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许多其它因素也成为促使美空军推行两级维修体制的重要契机。
基于灰色模型的军机两级维修人力效益预测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3 期
20 0 8拄
飞
胡
V0. 8 No 3 12 . Jn u 2 0 08
6月
AI RCRAF T DES GN I
文章编号 :17 -5 9 20 ) 3 0 5 — 3 6 3- 9 ( 08 0 - 0 4 0 4
l h t ema p w r o e a t d l t r i tn n e s se i a s r d, a d p e it n o e e ・ i n o e r c s mo e e n e a c y tm s ̄ n f me s h f f a ma o n r d c ma p w rb n e t i c o d c t e p a t e s v n w r d t f te US F. T e r s l p o e a h i f s n a c r a e wi t r ci a e ma p e a o AA n h h c o a h h e u  ̄ r v d t tte h
中 图 分 类 号 :T 5 U 文献 标 识 码 :A
M a po r Be f a y i o Two Le e a n e a c f n we ne t An l ss t i v lM i t n n e o
M i t r r r f s d o h a o e l a y Aic a tBa e n t e Gr y M d l i
21世纪美军的后勤
21世纪美军的后勤(一)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并仍在推动着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
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的精确制导武器约占武器总数的9%,在“沙漠之狐”行动中上升至约70%,而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中则高达98%。
高技术兵器纷纷登场并大量运用于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从而使传统的军事力量得到重塑,军队的组织结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后勤系统必须变革以便与其它领域的变革相匹配。
随着苏联及华约的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军重新定位了它的全球战略计划,这将直接导致其军队内部事务的改革。
由于后勤是军队的血液,后勤变革便首当其冲。
在资源有限军事预算减少的情况下,美军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应是进行后勤改革,为实现其未来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实现它的全球战略,美军急需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资源有限、军事预算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取得最小的后勤资源耗费?在信息技术及运输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保障反应灵敏度?如何提高保障设施的生存性及质量,减小后勤规模?为此,美军进行了后勤重组。
后勤重组是对现存后勤系统的彻底更新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进,它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进入21世纪直到2010年,美军为二十一世纪陆军(FOR ARMY XXI)而进行改革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自动化、通讯、商业策略的改进措施,重新定位命令与控制间的关系,寻求分配技术;而2010年以后为陆军而进行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技术来减少、快速部署并控制保障物资,减少后勤的整体需求。
在陆军后勤改革规划中,从目前到二十一世纪陆军再到下下世纪陆军,美军制定了六条后勤改革宗旨:(1)无间后勤系统。
(2)基于配置的后勤。
(3)敏捷构造。
(4)陆军全部资产透明度。
(5)快速兵力投送。
(6)适当的后勤规模。
F119发动机的维修保障模式
F119发动机的维修保障模式于晓伟邢晨光王萍张宝珍以F-22为代表的国外新一代战斗机的维修体制、维修保障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将三级维修体制改为二级维修体制,将传统的维修保障模式转变为基于性能的保障模式,可谓飞机维修史上的革命。
同军用飞机一样,军用发动机的维修体制、维修模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目的是进一步减少维修中间环节,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
一、国外四代机发动机维修保障模式的演变1. 从三级维修体制向两级维修体制的演变随着航空装备全寿命管理观念的确立,航空维修系统观念的形成,以及对航空装备作战需求的提高,军方要求简化航空维修体制,减少装备维修的中间环节,提高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和部署/转场机动性,并降低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航空科学技术的进步,装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水平的提高又为这一简化提供了可能。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两级维修体制,取消了中继级,并在F-22战斗机的维修保障中正式采用了两级维修体制。
军用发动机的维修体制也正在由三级维修体制向二级维修体制转换。
国外在制定新研发动机维修方案时,尽可能减少维修级别,使其从三级维修体制改变成二级维修体制(保留基层级和基地级,取消中继级)。
比如,对于F119发动机的维修,基层级维修由美空军维修人员负责,中继级和基地级维修由普·惠公司管理。
空军俄克拉何马城后勤中心(OC-ALC)主要负责F119的装拆、产品修理、后送车间保障。
而普·惠公司主要承担:项目管理、机群管理;供应链、器材管理;维持工程;修理、大修管理;特殊修理工艺;零部件修理、存储清单和器材保存等。
尽管F119发动机目前仍然沿用三级维修体制,但中继级的维修工作相比传统中继级的工作量减少了75%左右。
2. 从军方单独直接维修到军民合作维修模式的演变在发动机维修方面,制造商与军方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比如,普·惠公司与美国空军在廷克(Tinker)空军基地建立了军民合作关系。
1飞机维修概论
本模板有完整的思路及框架,更贴近实用 汇报人: 时间:2020
飞机维修概论
• 设备与装备 • 在军事领域,设备与装备的界线区分并不十分严
格;有时把直接用于作战的称为装备,而将保障 作战使用的称为设备。 • 航空装备是航空器及其各种装置、设备的统称, 通常指飞机、直升机、动力装置、机载设备和相 应的地面设备。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机械称为飞行 器,目前除了少量的飞艇、气球等以外,绝大部 分都属于飞机的范畴。
• 8、地面事故万时率 • 地面事故万时率是指在规定的维修条件下,一个单位(机
型)在一定时限内,由于机务责任造成的地面事故的次数 与飞行时间的比率,它是反应在维修安全方面的指标,它 还包括严重地面事故万时率。
• 注:关于机械原因引起的地面事故和严重地面事故划分标 准是:
• (1)一般地面事故,可按下面三条掌握 • ① 造成人员损伤,单人治疗休息时间超过30天。 • ② 造成飞机部(附)件或地面设施损坏或报废,其价值达到
• 定时报废(Discard at Some Interval),是指飞机使用到规定的时间予以 废弃的工作。
• 综合工作(Combination of Tasks),是指上述两种或多种类型综合在一起 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维修级别
• 维修级别(level of maintenance),是指 按飞机维修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其维修场 所划分的维修等级,军机一般分为 :
• 俄罗斯空军在1991年颁布的《航空工程保障
条例》中规定了用于评估飞机及其维修设备状 况和技术使用质量的统一指标体系,共有279项 指标,团级全部采用,师、军区级采用其中的 81项。在体系中将指标分为四类:
• 一、反映使用组织的有91项,其中有代表性的 为飞机在位率、工程技术人员在位率、飞行日/ 场次数、飞行场次的平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长度、每一场次 中参加飞行的飞机平均数量、飞机总(作战) 飞行时间、飞行总(作战使用)架次、计划时 间内飞机的利用率以及平均飞行时间。
F-35飞机部队维修保障人员的配备规划
F-35飞机部队维修保障人员的配备规划丁立平飞机维修保障人员的配备与部队编制体制、维修保障方案等因素直接相关。
下表是2001年美国空军根据当时的部队编制结构,为F-35战斗机规划的维修保障人员配备需求。
按照当时的部队编制结构(图1),飞行联队由飞行大队、后勤大队、保障大队和医务大队组成。
飞行大队下设三个飞行中队和一个飞行保障中队,另外设有标准化与评价、武器装挂标准化和质量保证等职能部门。
飞行中队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由维修军官领导的一线维修保障。
它由放飞分队和放飞保障分队组成。
此外,后勤大队中的维修中队与现有情况一样,只不过飞机定检查放在飞行中队。
各项维修管理职能则分散在飞行大队的飞行保障中队和后勤大队的后勤保障中队。
联队长审 计 飞行大队后勤大队保障大队医务大队飞行保障中队 飞行中队 飞行中队 飞行中队后勤保障中队 维修中队 供应中队 运输中队 合同中队 任务保障中队 土木工程中队 警卫中队 通信中队 勤务中队联队机关中队长飞行主任维修军官A 分队B 分队C 分队D 分队情报生命保障 飞行数据管理医务队计划 训练协调 放飞分队放飞保障分队飞机组 专业人员组 武器组定检组 供应组 保障组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个飞行联队(3个飞行中队,72架飞机)共需要配备维修保障人员1345人,其中,军官14人,士官(兵)1330人。
在这些人员中,直接从事维修保障工作的有1081人,其余264人为管理人员。
此外,还有专门的精密计量(2P)、维修管理系统(2R)、供应(2S)和武器(2W)等专业的人员。
表F-35飞机的维修保障人员配备规划。
美国空军装备保障转型的背景与重要做法
美国空军装备保障转型的背景与重要做法丁利平一、美军装备保障转型的背景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军开始全面推进军队转型建设。
这一转型进程涉及编制体制、作战样式、装备建设等各个领域。
在装备建设方面,美军以采办改革为龙头,将装备保障转型作为整个采办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适应新的作战样式的需要。
冷战时期实行“规模型”后勤保障,采用多层次的库存和维修保障体系。
现在和未来的远征作战,作战样式多变,需要机动、敏捷、可靠的保障。
二是装备建设自身的需要。
美军认为,现有的装备保障体系摊子大,效率低,消耗的资源多,经济上难以承受,而且影响了新装备的研制和引进。
为此,美军试图通过减少保障基础设施和保障费用来增加装备现代化的经费。
三是技术条件的推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装备保障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是民用领域的成功实践。
近些年来,民用领域产品保障方面出现了很多成功的做法,特别是一些世界一流的企业(如沃尔玛等),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反应能力,通过供应链集成、电子商务等手段,对保障进行优化,并将它变成一种战略优势。
这对美军推行装备保障转型是个很大的鼓舞。
为此,美军高层积极推动装备保障的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
1996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合构想2010》、《后勤战略计划》、《国防拨款法案》、《四年一次的防务评估》等。
美国国防部、各军种和机构相继提出了多项有关装备保障转型的概念、计划和举措。
2003年,美国空军提出了“21世纪远征后勤”(eLog21),以此来统领装备保障的各项转型工作。
这是美国空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一次装备保障变革。
美军装备保障转型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应对21世纪面临的各种威胁,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对装备保障的要求,提高装备完好性,提高保障效率,降低保障费用。
二、美军装备保障转型的主要做法(一)实行以项目办公室为主体的装备全寿命系统管理根据这种管理模式,在一个武器系统的整个寿命过程中,由军方的项目经理负责落实、管理和监督与采办、研制、生产、使用、保障等有关的各项活动。
当前美军维修体制介绍
当前美军维修体制介绍军械工程学院六系程中华编译贾希胜审校在当今战场上,要使战斗取得成功需要对装备实施尽可能快的维修。
好的维修工作,维修分队的靠前配置,高效的备件修理、装备更换系统以及明确的恢复或修理优先级等对战斗能否取得成功非常关键。
同样,正确的战场抢修和后送策略,充分的全面支援和基地级修理、更换设施对战斗的成功也具有很大的贡献。
1 维修的原则维修是战斗的倍增器。
在作战双方军队拥有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装备时,利用高效维修系统使装备保持较高可用度的一方将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拥有可用的、能持续作战的装备在一开始就显示出优势,又由于它能使战损的和瘫痪的装备迅速投入战斗,使它仍具有接下来优势。
而赢取那些优势正是维修系统的真正目的。
系统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级别的维修要素共同作用。
这要求维修必须具有适当的人员、设备、工具和可更换备件。
其中,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能够快速诊断并排除故障,且在维修作业时能够迅速得到可用度较高的备件。
基层级维修和直接保障维修分队主要负责使装备尽可能快的直接投入战斗,总体保障维修分队和基地级修复则负责把修复的装备投入到供应系统。
MEFF-T和司令部则负责规定每个分队的修理级别和类型。
维修分队也不必严格遵守修理间隔期。
维修是战斗成功的核心。
实用的维修系统应具有敏捷性,和战斗方案同步,能够对作战需求进行预计。
对一个指挥人员来说,如果能够通过24小时修理使坦克的可用度由65%提高到90%,那么推迟进攻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美军维修的指导原则是:● 靠前修理。
采用靠前修理提高了修理能力,使最大数量的装备在最快的时间内尽可能靠近使用分队。
● 预期保障建立在弹性的维修级别上。
为了使可以用于战斗的装备的数量达到最大,维修管理人员需要对保障需求进行预计。
维修系统不把维修人员限定在按人工区分的维修级别上(在那里,维修人员仅仅执行维修分配图指定的修理)。
而是维修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技能和修理设备)和战斗情况执行必要的修理任务。
gjb修理方案
gjb修理方案修理方案概述GJB修理方案是为了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维修措施和操作步骤。
本修理方案旨在有效修复故障,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针对GJB修理方案的详细内容。
1. 故障分析在开始修理之前,必须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彻底的分析和诊断。
通过仔细观察和检查,确定故障原因和受影响的部件。
只有在充分了解故障症状和根本原因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正确的修理措施。
2. 修理准备在进行维修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所需的工具、材料和设备,以及确定所需的人力资源。
确保所有修理工具和设备都经过检验和校准,并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3. 修理步骤在实施修理工作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拆解设备:根据维修手册和技术标准,将设备进行逐步拆解。
确保在修理过程中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损害。
(2)清洁和维护:在拆解设备后,对部件进行清洗、磨削和涂覆等维护工作。
确保设备的表面清洁,并消除任何可能导致故障的污垢。
(3)更换受损部件:根据故障分析结果,更换受损或有缺陷的部件。
确保使用的新部件符合相关标准,并采取适当的操作步骤进行更换。
(4)调试和测试:在完成修理工作后,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并满足相关规格和要求。
4. 修理报告在修理完毕后,需要编写修理报告。
该报告应包括故障描述、修理步骤、更换部件的详细信息以及设备的测试结果等内容。
修理报告可以为后续的维护工作提供参考,并对相似故障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记录。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修理工作时,必须牢记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耳塞等。
(2)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工作或忽视任何警告标识。
(3)确保工作区域干燥、整洁,并远离任何危险品或易燃物。
(4)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工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总结GJB修理方案为解决设备运行故障所制定的一套维修方案。
通过细致的故障分析、系统的修理步骤,以及提供修理报告和遵守安全注意事项,能够确保设备在修理后恢复正常运行。
美军战场装备抢修
美军战场装备抢修 2003年5月8日 01:02 解放军报朱在明据报道,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无论飞机坦克,还是枪炮车辆,在战场受损后凡是能修复的,一般没有超过24小时,最快的甚至只有几十分钟。
美军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战场装备抢修,主要得益于平日的准备和训练。
●配套的战场抢修理论美军战场抢修理论研究较早,为美军的战场抢修奠定了良好基础。
美军的装备战场抢修理论从总体上可以分为装备可抢修性理论和战场抢修理论。
装备可抢修性理论主要强调装备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战场抢修的需要,把可抢修性作为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来加以考虑;战场抢修理论则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对装备的战场抢修。
战伤是战场武器装备的主要损坏形式,其时间要求、修理标准和环境条件等都有其独特性。
美军的战场抢修理论主要包括战场损伤评估研究、装备战场修理技术的研究,以及对战场抢修时备件供应问题的研究。
早在1982年,美国国防部就制定并颁布了《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纲要》,对各军种的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工作进行集中指导,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同时,还制定、编写了种类齐全、操作性强的相关条令及手册,研制出一整套先进的战场抢修装备及专用工具箱,并从训练、体制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战场抢修水平。
此外,为指导战场抢修人员进行操作,各军种还制定了许多技术手册。
所有这些努力,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这次的伊拉克战争中都得到了“回报”。
特别是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尽管一些装备受到伊军的重创和高温、沙尘天气的影响,但由于抢修及时,美三军的装备仍保持很高的完好率。
●系统的战场抢修体制美军的战场装备抢修体制,根据武器装备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常用武器装备的抢修,如枪支、火炮、车辆、飞机、坦克、舰船等;另一种是各种新式武器的抢修。
由于新旧武器装备性能上的差异,加之投放战场的时间长短不一,使用者掌握这些装备的熟练程度不同,其战场抢修模式也不一样。
美国空军基地级维修战略
美国空军基地级维修战略朱 斌编者注:2006年4月,美国国防部负责装备战备完好性与维修政策的副部长帮办助理(MPMR)公布了新版的《空军基地级维修战略》,对2002年版的《空军基地级维修战略》进行了修订。
一、前言目前,为应对新的威胁和新的作战样式,美国对其国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美国空军也对其任务进行了重新定义。
空军将继续向远征部队的方向转型,最终目标是建成能够在任何时间快速到达世界上任何地点,具有全谱作战能力的部队。
从“沙漠风暴”行动到阿富汗的反恐作战,再到目前的伊拉克战争,空军参与了大量的交战行动,推动了空军的转型。
空军的保障转型战略“21世纪远征保障(eLog21)”将使空军实现保障过程的一体化,保障资源的最佳利用以及保障技术的集成运用。
为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挑战,美国空军必须在六个领域保持绝对优势,即:航空航天优势、信息优势、全球打击、精确交战、快速全球机动以及灵活作战保障。
灵活作战保障(Agile Combat Support)是一种保障体系,可向遍布全球的美军作战部队提供可靠的、灵活的、及时的保障。
可靠的、现代化的、集约的基地级维护、修理与大修(MRO)体能力是整个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
保持资金和技术优势,以对空军装备进行基地级维修是美国空军的核心能力之一。
最近,美国空军开始推行“21世纪空军精明保障(AFSO21)”措施,其本质是改进并应用来源于“精益理论”、“六西格玛理论”、“限制理论”、“业务过程重组”等思想和理论的持续改进方法和业务方案。
未来,空军将在基地的所有工作中推行“21世纪空军精明保障”的方法和概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空军基地是空军取得任务成功的关键。
要使空军继续保持在航空、航天与网络等领域的优势,必须使空军基地具备现代化的、灵活采用各种技术的维护、修理与大修能力。
本战略(空军基地级维修战略)将与“21世纪远征保障”战略共同为空军构建顶层保障体制,使空军能够对部队进行灵活调整,从而能够对遍布全球的、快速变化的作战任务做出响应。
美国空军的装备维修保障体制
2010/1半。
美国空军认为,这样的比例是不可接受的。
2009年4月,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和美国空军参谋部,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廷克空军维修基地联合批准了B-1B投入 HVM试点计划。
和C-130 HVM计划相类似,B-1B将增加基地维修的次数,但是稍有不同的是,一架B-1B在大修间隔的5年内将4次送到维修基地进行深度维修,并在深度维修之间再安排两次轻度维修。
美国空军目前正在评估有多少类型的飞机可以采用HVM计划。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大型飞机非常适合于HVM,B-52轰炸机将是HVM试点计划的下一个候选机型。
美国空军表示,实施HVM会增加美国空军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三级维修体制,即:基层级维修 基层级维修主要是在外场完成飞机的飞行前、飞行后检查,日常维护保养和某些工作量不大的周期性工作,以原位维修为主。
中继级维修 中继级维修主要是承担外场维修所不能完成的维修和保障工作,包括某些工作量较大、需要仪器设备较多、技术上也比较复杂的周期性维修工作,各种机件的修理或机械加工,以及简单零件的制作等,以离位维修为主。
后方级维修 后方级维修主要是飞机和部附件的翻修,由空军装备司令部的空军后勤中心完成。
基层级维修和中继级维修都属于部队维修,由各联队在基地完成;后方级维修主要是飞机和部附件的翻修,由空军装备司令部的空军后勤中心完成。
美国空军一直强调部队自身的修理能力,中继级维修摊子大,人员、设备多,存在修理能力重复建设等问题,并且对部队战时的快速机动部署不利。
为此,美国空军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两级维修”,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取消或缩减飞行联队维修中队的规模,将发生故障的设备和部件直接送后方修理。
三级维修变成两级维修只是涉及部队的部件修理能力问题。
是否采用两级维修,还要进行技术分析,特别是要考虑装备的可靠性以及对备件供应和运输的影响。
目前美国空军实行“两级维修”的主要是发动机和机载电子设备。
(丁利平)美国空军的装备维修保障体制一定的维修成本,但最终会因为提高飞机的使用率而带来更多的节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空军的两级维修方案长期以来,美国空军的飞机维修采用的是三级维修方案,即飞机按基层级(外场级或O级)、中继级(野战级或I级)和基地级(D级)三个级别进行维修。
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渐趋缓和和向多极化发展,空军的维修不但战线拉得太长而且资源配置过于浪费。
因此,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空军面临着如何在保持空中作战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不断降低后勤保障及维修费用的严峻挑战。
美军对这种挑战的应对措施是积极推行两级维修方案。
1. 美国空军推行两级维修的历史背景美国空军对飞机维修的不同方式的尝试可以追溯到越南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美军采用的是集中维修方案。
当时所做的研究表明,通过集中维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任务完好性,但由于当时的指挥和控制结构方面的缺陷,不能全面实施集中维修。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军在南朝鲜、日本和菲律宾基地的太平洋空军司令部(PACAF)开展了题为“维修状况改进项目(MPIP)”的一系列研究,对各种备选飞机维修结构进行了分析。
MPIP对每项维修活动都按其潜在的费用节省、提高任务能力和降低的易损性(vulnerability)进行了仔细审查。
该项目旨在寻求在减少费用的同时提高任务能力的维修策略。
促成美国空军下决心对原先执行的后勤保障理论和三级维修体制进行改革的直接动力是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暴露出的严重后勤保障问题。
在1990年8月至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为取得战场上必要的后勤与维修保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花了长达5个半月时间进行准备。
即使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战争中仍然暴露出军事运输和维修能力的严重不足。
连美国军事分析家也承认,如果没有那么长的准备时间,没有多国辅助军运力量的协助,这场战争是难以打赢的。
为此,在海湾战争之后,美国空军日益体会到改革维修体制、提高维修工作效力和简化后勤保障环节的迫切性。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许多其它因素也成为促使美空军推行两级维修体制的重要契机。
首先,在三级维修体制下,保持中继级维修能力所需费用极为昂贵。
比如,中继级中一个核心自动测试设备(ATE)的购置费可高达200~500万美元,相关配套装置如适配器和接口装置等还需再花上20~50万美元。
而这些设备操作复杂,要求操作人员要有相当的技术水平,并且其维修保障费、运转费、人头费和备件占用资金又是一大笔开支,如测试设备的运转保障费每年要占到设备购置费的15~30%。
这样,中继级维修的维持费用问题不能不成为美空军耿耿于怀的一件大事。
其次,新一代军用飞机大都装备了通用的信号和数据处理模块、引入了VHSIC技术、设置了机内测试(BIT)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自我记录差错的能力。
这些具有自诊断能力的通用模块可以直接送回基地进行诊断和维修,从而为进一步弱化甚至取消中继级维修提供了技术基础。
第三,美国政府缩减国防预算,并要求以更少的人员和更低费用保持美国的军事优势,无疑也加快了美国空军推行精干后勤和两级维修保障方案的步伐。
美国空军在经过一系列有说服力的试验和尝试后,经国防部批准,于1993年10月正式开始实施两级维修方案,取消中继级维修车间,其任务少部分转移到航线,大部分转由大修基地完成。
2. 推行两级维修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美国空军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两级维修方案时,预计两级维修在减少战区维修力量的配置、明显降低保障费用和提高维修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它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1 推行两级维修可能会遇到的问题a.现役军机是三级维修设计的,维修设备与人员的配置、维修管理程序以及技术力量分布皆已定型,并且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
因此,在推行两级维修体制时必然会在管理制度、资源配备、人员素质和心理习惯等方面遇到阻力。
b.在战场与基地之间实现维修件的快速运输会遇到困难。
比如,在和平时期,基地与战场之间的快速运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在战时,运量、运力和时间要求等因素会给维修物资的运输工作造成压力。
c.往复运输的安全性●在战争期间,没有武装保护的运输对象会成为武装敌人袭击的目标,若增加武装保护又会加重军方的负担;●民用运输力量因设备、经验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经常需要延长运输线和运输时间。
d.可能出现维修物质运输与作战物质运输争运力的现象,增加战区内的指挥难度。
2.2 从系统采办考虑解决两级维修的问题a.设计能够快速运输的系统/部件● 需要从重量、容积和形状等方面考虑适合于军民运输;●需要能够适应运输和装卸环境。
●设计易于拆卸和更换的系统/部件●降低对基层级人力、设备和培训的要求。
●设计可靠性更高的系统/部件●降低O级和D级维修要求。
同时也降低了负担不断增加的运输系统的负载。
●慎重检查两级维修体制下的备件要求●可能需要更多备件,因为从基地的再次出动准备时间可能比从中继车间的长;●可能需要更少备件,因为快速运输可以使基地/战场保障线缩短。
●设计更先进的机内故障诊断功能和便携式辅助手段(PMA)以快速、准确地隔离失效件f.考虑两级维修对设计更改权衡的寿命周期费用(LCC)影响●已有的设计是针对三级维修的,对两级维修不一定费用有效。
g.考虑更广泛地采用民用现成部件●增加采用民用现成部件是采办改革的一个优先考虑因素;●两级维修通常是维护民用现成产品的唯一方式。
h.对系统尽量精简设计;在两级维修体制下会减少一些要求●对培训、技术资料、人力、设施的要求可能会减少。
i.通过培训提高O级维修技师正确识别可保养件和可修件的能力。
3.美军两级维修方案在科索沃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及对策美军及其北约盟军从1999年3月24日~6月9日对南联盟实施了大规模空袭行动。
在这场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两级维修(TLM)方案接受了实战检验,结果显示,TLM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较差,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降低了战备完好性、增加了串件维修率、供应保障问题严重和基地响应出现漏洞等几方面。
3.1 TLM在科索沃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a.战备完好性差表1对美空军分别在南联盟空袭行动中和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的能执行任务率进行了比较。
从表中可见,前者的任务完好性有显著下降。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TLM和较小的机动战备备件库(MRSP)工具箱和更长的后勤尾巴,致使用于供应的非执行任务百分率从沙漠风暴行动中的5.5%增加到南联盟空袭行动中的10.4%。
表1 飞机能执行任务率飞机型号 南联盟空袭行动中的能执行任务率 沙漠风暴行动中的能执行任务率差别+/-A-10 73.5 89.1 -15.6F-16(所有型别) 78.3 85.3 -7.0U-2 58.2 82.5 -24.3F-15E 75.6 90.0 -14.4F-15C 75.0 77.6 -2.6B-52 77.7 82.7 -5.0b.串件率高美军在南联盟空袭行动初期,由于采用TLM,造成补给线延长、备件严重不足,维修人员不得不从一架飞机上拆卸零部件来修理另一架飞机,使许多武器系统的串件维修率急剧上升,不但显著增加了劳动负荷,降低了LRU寿命,而且严重影响了任务完好性。
为了减缓这种趋势,美国驻欧洲空军(AFMCE)的后勤部门指示准备突发事件高优先性机动成套保障设备,并建立了集中的中继级修理设施。
表2 串件维修率飞机类型 出动架次 小时数 串件维修数串件维修率B-1B 357 1657.5 43 12.0B-52H 761 5193.4 62 8.1E-3B 390 2761 109 27.9E-8C 111 1215 12 10.8F-15C/D 1351 6138 120 8.9F-15E 1675 5332.9 293 17.5F-16-40 2473 11682 309 12.5O/A-10 4692 12640.5 502 10.7KC-135 517 3393.9 59 11.4c.供应保障问题严重在南联盟空袭行动中,USAFE人员遇到一系列因实施TLM带来的挑战。
不象沙漠风暴行动,部署中队几乎没有中继级维修保障。
冲突开始时,由于取消了航空基地的中继级维修车间,致使补给线延长,USAFE 因供应造成的非执行任务率达13.6%。
在TLM方案下,部署地的所有可修件都必须运回美国本土修理,修好后再从美国本土运回部署地,以满足保障要求。
作为精干后勤方案的一部分,各大司令部指示下属部队单位最大程度地精简其任务完好性成套备件工具箱(MRSP),以减少运输要求。
再加上取消中继级修理,这两方面因素造成从1993年到1999年,关键飞机零部件严重不足(图4)。
通过比较沙漠风暴行动与南联盟空袭行动中的供应率发现,飞机零部件不能利用率从5.5%增加到10.4%,取消部署地的中继级修理能力带来了因供应能力不足,任务完好性显著下降。
造成零部件利用率下降的另一因素是,零部件往返大修基地和航线需要额外的延长。
TLM方案对更换件容易获得的简单假设没有成为现实,结果维修人员被迫进行串件维修。
d.基地响应出现漏洞美国装备司令部(AFMC)再对南联盟空袭行动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AFMC部署了战斗后勤保障中队(CLSS)人员来保障该行动的成功。
CLSS人员快速、熟练地修理受到战斗损伤的飞机,应对了USAFE的某些最严酷的维修挑战。
CLSS人员还在飞机定期检查中提供了关键保障。
在TLM方案下,AFMC的基地保障遇到许多困难。
常常出现在周末和下班后难以在指定的空军后勤中心(ALC)找到指定人员的情况。
为了解决该类问题,USAFE工作小组不得不找从一线监督员到ALC指挥官的各个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求援。
3.2 USAFE的临时后勤措施在空军远征军(AEF)方案下,为使后勤规模最小,大多数部署单位仅具有有限的战备备件库存和维修能力。
然而,科索沃战争开始仅两周,USAFE后勤人员就惊讶地看到供应引起的非执行任务率高达13.6%。
他们意识到,战备备件库中的备件数量不足和缺乏建制修理能力是供应问题的根本原因。
1999年4月3日,USAFE后勤部门(USAFE/LG)向空军总部提出建议,为保障满足战争需要,并提高远征军的持续作战能力,(1)应建立突发事件高优先性机动保障备件库(CHPMSK),以提供额外的备件来补充战备备件库存不足;(2)选取几个可靠地点组建集中的中继级修理设施(CIRF),通过减少运输时间和费用来改进任务保障能力。
在科索沃战争中,CIRF为航空电子设备、导向目标/反措施吊舱、发动机等提供中继级维修,并为战区内部队的装备提供定期检查。
这样,通过集中备件管理,USAFE能够将零部件发送到具有最高优先需求的单位。
另外,CIRF减少了返回美国本土进行修理的零件数。
经过CIRF筛选,发现大约有44%的TLM产品仍然可用,这些产品被送回原单位。
CIRF还能为MRSP不足的部署单位提供中继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