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比与按比例分配张延臣

合集下载

第3课时比与按比例分配整理回顾 金河小学 张延荣

第3课时比与按比例分配整理回顾 金河小学 张延荣
4:5 )。 16:20 ),比值是( (3)空白部分与整个长方形的比是(
(4)阴影部分与整个长方形的比是(4:20 ),比值是(1:5 )。
7.妹妹和哥哥今年的年 龄和是16岁。10年后,妹 妹与哥哥岁数的比是4:5 。妹妹、哥哥今年各多少 4 岁? (16+20)× 9 -10 =6(岁)
5 (16+20)× -10 =10(岁) 9
5、填写下表
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1)某学校建校初期的教师人数相当于现在 的。 (2)现在学生人数与建校初期人数的比是16:3。 (3)建校初期占地面积比现在少 。
6.根据右图填空。
(1)空白与阴影部分的比是(16:4),比值是(4:1 )。 (2)阴影与空白部分的比是(4:16)。比值是(1:4 )。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九单元第三课时
问题回顾 再现新知
分层练习 巩固提高
综合练习 应用提高 回顾反思
常庄镇金河小学 张延荣
比 3 : 2 = 1.5 ┇┇┇ ┇ 前比后 比 项号项 值 表示两个数 的关系
除 法 3 ÷ 2 = 1.5 ┇┇┇ ┇ 被除除 商 除号数 数 是一种运算
分 数 分 子… 3 分数线… — 分 母… 2 分数值… 1.5 是一种数
结果:最简整数比,可以是分数的形式或比的形式。 策略1:找准数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1份数再求几份数。策略 2:把比转化为分数,用分数应用问题的解答方法来解决比的 应用问题。
比的 解决按照一定的比 应用 进行分配的实际问 题。
1.填一填
6÷5
1 2
2÷3
2 3
1:2
6:5
2.列式计算:
1 5000× =250(升) 20 1 5000× =4750(升) 20

第八单元第3课时回顾整理-比与按比例分配(教案)数学 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第3课时回顾整理-比与按比例分配(教案)数学  六年级上册

比与按比例分配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第3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对比和按比例分配进行回顾整理,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灵活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在整理、反思、运用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比的问题进行探讨,加深理解,提高运用多元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展示交流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魅力,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热情。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熟练解决较复杂的按比例分配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自备一份“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整理表(图)教学过程:一、梳一梳(知识回顾)1.板题导入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本学期总复习第3课时的学习,将要围绕哪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复习呢?教师提问:请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我班男同学、女同学和全班人数的关系?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分数以及比的知识来描述。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描述,点击课件集中回答:男同学和女同学人数的比是()女同学和男同学人数的比是()男同学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同学和全班人数的比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和全班人数的比是()以上我们结合实例具体回顾了怎样运用比的知识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复习比和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1.自主对比和按比例分配进行回顾整理,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灵活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在整理、反思、运用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比的问题进行探讨,加深理解,提高运用多元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学指导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下面请看自学指导:(1)这学期学习过哪些比的基础知识?(2)比的知识和分数及除法间存在着哪些区别和联系?(3)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举例说一说。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独立解决有关比例的问题。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比例的含义。

2.掌握比例的解题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者更多量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比例关系,比如身高和体重的比例,速度和时间的比例等等。

2. 比例的解题方法解比例的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比较法和配方法。

直接比较法是直接比较出相等的两个量。

配方法是通过等比式的处理,找到两个相等的量。

比例问题的解题思路: - 确定比例的两个对应量。

- 列出等比式。

- 计算缺失的数值。

四、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通过简单的例子复习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快速回忆起比例的特点。

2. 第二步:引入引入今天的主题,解比例,并解释比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第三步:示范老师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演示如何解比例问题,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比例问题,辅导学生解题的过程,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5. 第五步:巩固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作业,检查学生对比例解题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学生的对比例的理解,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题,并思考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七、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比例,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比例解题的方法。

祝大家学习顺利!。

六上课时安排 青岛版

六上课时安排  青岛版

教案报送进度与课题名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62课时)1周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龙虎第2课时:分数乘整数练习;蒋自崖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中心校2周第4课时:分数乘分数练习;高崖第5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罗营第6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个量的关系);卜各涯3周第7课时:分数连乘问题;明德第8课时:分数连乘问题练习;尚河第9课时:倒数;龙虎4周第10课时:倒数练习;蒋自崖第二单元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中心校第2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练习;高崖5周第3课时:整数除以分数;罗营第4课时:分数除以分数;卜各涯第5课时:分数除法问题(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明德第6课时:分数除法问题(两个量的关系);尚河第7课时:分数除法问题练习;龙虎第8课时: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蒋自崖7周第9课时: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练习;中心校第三单元人体的奥秘——比(原北师大版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与求比值;高崖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与化简比;罗营8周第3课时:比的练习;卜各涯第4课时:按比例分配问题;明德第5课时:按比例分配练习;尚河9周第6课时:回顾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龙虎第7课时:回顾整理;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蒋自崖第8课时:回顾整理;比与按比例分配中心校10周综合应用——美的奥秘;高崖第四单元完美的图形——圆(原北师大版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与画圆;罗营第2课时:圆的认识与画圆练习;卜各涯11周第3课时:圆的周长;明德第4课时:圆的周长练习;尚河第5课时:圆的面积;龙虎第6课时:圆的面积练习;蒋自崖第7课时:环形的面积;中心校第9课时:回顾整理:圆的认识与周长高崖13周第10课时:回顾整理:圆的面积卜各涯第11课时:回顾整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明德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尚河14周第2课时: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的应用;龙虎第3课时:分数混合运算练习;蒋自崖第4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部分和整体间的数量关系);中心校15周第5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高崖第6课时: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部分和整体间的数量关系);卜各涯第7课时: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明德16周数学与生活第1课时:“鸡兔同笼”问题;尚河第2课时:“鸡兔同笼”问题练习;龙虎第六单元我们长大了——统计第1课时:众数;蒋自崖17周第2课时:中位数;中心校第3课时:众数与中位数练习;高崖综合应用——远离肥胖;卜各涯18周第七单元谁先上场——可能性第1课时: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方案;明德第八单元山东假日游——百分数(一)(原北师大版二单元)第1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尚河第2课时: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龙虎19周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蒋自崖第4课时:合格率问题;中心校第九单元回顾整理——总复习第1课时分数乘除法与四则混合运算;高崖第2课时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罗营20周第3课时比与按比例分配;卜各涯第4课时百分数;明德第5课时:圆;尚河第6课时:统计与可能性;龙虎。

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1

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1

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闫立敏小寺沟镇中心小学张彤彦小寺沟镇中心小学杨艳华山子后中心小学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19、20页,练一练1至5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按比例分配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比的知识,在新课前我们来一个热身赛,请看屏幕。

(1)某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30人,男女学生的比是(),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图书馆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56,科技书与故事书本数的比是(),故事书与两种书总数的比是()。

师:看来比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生活,来了解一下比的应用!板书:比的应用。

2.师:同学们,上学期我和办公室的杨老师参加市征文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学校拿出300元奖励我们。

你们认为,这笔奖金该怎么分配?生:平均分。

师:每人分得同样多,我们称它为“平均分”,平均分配体现了奖励的公平性。

同时,徐老师和钱老师分获一、三等奖。

学校也拿出300元奖励她们,也平均分行吗?生:不行。

师:为什么?生:因为两人获奖的等级不同,得到的奖金也应该不同。

所以不能平均分配。

师:有道理!在这里,“平均分配”反而显得不公平,那么,你们觉得怎样分配才比较合理?同桌商量商量。

师:同学们都认为学校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配奖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按比例分配(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一)自主探索:情境一菜地问题:1.课件出示例题:一块长方形地984平方米。

计划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第三课时导学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第三课时导学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题:第四单元《按比例分配》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我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基本特征和解答方法(重、难点)。

2.我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

(1)100克盐溶解在1000克水中,盐和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盐和盐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A.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会预习。

自学课本第45页,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明明的体重30千克,明明体内含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应该各占几份?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2)根据线段图,分别看45页下面的两种解题思路。

(3)思考每种方法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4)观察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5)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根据45页情境图里的信息,试着算出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思考: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该怎样解答吗?三、班级展示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四、梳理拓展1.分享成功。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和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中小学比例学习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比例学习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比例学习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和组成2. 比例的基本性质3. 比例的计算方法4.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学习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定义和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验比例的应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学习卡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比例的定义和组成,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学习卡的使用方法。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学习卡展示:展示学生制作的学习卡,互相评价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习卡评价:评估学生制作的学习卡内容完整性、创意性和实用性,考查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练习题评价: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案例,辅助教学。

2. 学习卡模板:提供学习卡的模板,方便学生制作和个人展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比和比例(第3课时)学案 青岛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比和比例(第3课时)学案 青岛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比和比例(第3课时)学案 青岛版 学习目标:用比的基本性质,求出三个数的连比。

学习重难点:求三个数的连比。

导与学的过程: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数的比,那么三个数会不会求出它们的连比呢?二、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甲、乙、丙三人合伙经营水果,去年年底按投资的比例分红,甲分红得5万元,乙分红得4万元,丙分红得3万元。

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1)甲的分红:乙的分红=______________;乙的分红:丙的分红=______________.(2)按照上面的结果,可以把甲、乙、丙三人的分红的比写成。

甲的分红:乙的分红:丙的分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三、展示点拨、解难释疑在甲的分红:乙的分红=5:4与乙的分红:丙的分红=4:3这两个比例中,乙的分红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前一个比例的后项与后一个比例的前项是相同的,因而可以把这两个比例连接起来写在一起。

得到甲的分红:乙的分红:丙的分红=5:4:3这种形式叫做连比例6 如果a:b=4:5,b:c=2:1,求连比a:b:c分析:在比4:5与2:1中,前一个比的后项与后一个比的前项不同,能把这两项化成相同的数吗?根据比例的概念及分式的基本性质很容易知道有a:b=4:5=8:10,b:c=2:1=10:5,从而写出连比a:b:c解: 因为a:b=4:5=8:10,b:c=2:1=10:5所以a:b:c=8:10:5例7 三角形的周长为52厘米,三边长的比是3:4:6,求三边的长。

解: 因为3+4+6=1352×133=12 52×134=1652×136=24 所以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16厘米、24厘米。

四、盘点收获、畅谈心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达标检测、能力提升选择题:1.设3:x:y=5:7:8,则x+y 的值为( )A 7B 8C 9D 102.已知x:y=5:7,x:z =3:4,则x 2:y 2=( )A 1:3B 1:2C 9:8D 32:273.设(x+1):(y +2):(z+3)=1:2:3,则x:y:z=( ) A 1:2:3 B 2:3:4 C 3:4:5 D 4:5:6填空题4已知x:z=5:9,y:z=5:6,则x:y:z=___________5已知x :y=2:3,y:z=4:7,求连比x:y:z_________6设2x:3y:z=1:2:3,则(1)x:y:z=_____________(2)zx y x 423-+=______________7今年植树节,七、八、九年级的同学共植树480棵,已知三个年级植树棵树的比为4:5:7,求三个年级个植树多少棵?自我反思:。

湛河区三小六年级数学上册4比第3课时按比分配导学案新人教版8

湛河区三小六年级数学上册4比第3课时按比分配导学案新人教版8

第3课时按比分配2+3+5=1020×210=4(吨)20×310=6(吨)20×510=10(吨)答:水泥要4吨,沙子要6吨,石子要10吨。

四、总结收获。

(4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主要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分析按比分配中的数量关系,并会用它解决生产、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2课时成数教材第9页相关内容。

1.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成数的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2.经历运用成数和百分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3.体会成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应用成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成数的含义以及成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课件。

师: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

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二成”表示什么意思呢?它与我们学过的分数和百分数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另一种应用——成数。

一、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

1.师让学生明确成数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常用成数表示,通称“几成”。

师:上面报道中增产“二成”……“二成”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板书:成数分数百分数二成十分之二 20%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1)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2)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强调应先找准单位“1”。

二、利用成数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分析题意,理解题意:(1)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2)找出数量关系式。

第3课时按比例分配

第3课时按比例分配
3、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3、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4:5:7。已知最长边的长度是28cm,这段铁丝长多少厘米?




几种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分别是哪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种足球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制成的,其中黑、白皮块块数的比是3∶5。黑色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2.研究发现,8岁以上的儿童按5∶3安排一天的活动与睡眠的时间是最合理的。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多少小时?
课题名称
按比例分配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转化。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比的意义是什么?
2.比有哪些基本性质?








学体重是20千克,成年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7:3,爸爸的体重是60千克。
求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画图分析
把体重20kg看作单位一,明明体内的水分占()份,其他物质占()份。

第三课时按比例分配

第三课时按比例分配

江口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2018 至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按比例分配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教师李柳金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科组长苏小坚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教学方法交流法、展示法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54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一、自学1.完成自学部分的内容。

2.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展示。

二、合学、展学阅读课本P54的例2的内容。

1.小组讨论:(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2)“浓缩液和水体积的比是1∶4”,是什么意思?2.小组讨论: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各多少毫升吗?怎样求?你想出了几种方法?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方法一:先算出每份的体积,再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方法二:先找出各部分数占总数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3.小组交流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类似的问题?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有两种方法:(1)把一个总数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可以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用“总数总份数”求出每一份是多少,再用“每一份的数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个部分数是多少;(2)把各部分数的比转化为部分数分别占总数的(),再用“总数部分数所对应的分率”求出每个部分数是多少。

4. 小组讨论:我们可以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试试看。

三、延学1、完成导学案延学部分。

2、完成书本55页1、2、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比和比例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比和比例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进一步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连比学习重点 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1、人体下半身(即脚底到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越接近0.618,越给人以美感,遗憾的是即使是身体修长的芭蕾舞演员也达不到如此完美,某女士身高1.68m ,下半身为1.02m 。

请你帮她应选择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丽?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那么这个三角形三角度数为_________。

二、学习新知探究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1、已知3532=+y y x ,求y x 的值。

(温馨提示: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y x的值)2、已知2a =3b =4c ,且A.B.c 都是正数,求b a cb a +-+223的值。

(温馨提示:可以考虑设比值,然后进行整理)探究点2,连比阅读课本P98、P99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像线段AD :DB :AB=3:5:8这种形式的比例叫做____。

连比的中间项是_______的后项与______前项的最小公倍数。

例1:如果a:b=4:5,b:c=2:1,求连比a:b:c 。

例2:三角形的周长为52厘米,三边长的比是3:4:6,求三条边的长。

三、练习巩固1、已知x:y=2:3,y:z=4:7,求连比x:y:z=______2、若a:b:c=2:3:4,则c cb a ++=___________3、学校把270本科技图书按2:3:4分配给低、中、高年级,低年级的得到本图书,中年级得到图书_____本,高年级得到图书_______本。

4、若a:b:c=3:4:2,且a +2b -c=18,求3a -b +2c 的值 _________。

四、学习思考同学们,通过对比和比例的学习,你了解它们的区别吗?认识什么是连比吗?怎样才能构成连比?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按比例分配 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 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比的应用
课时:共3课时,第三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岳岗小学郭晓丽郭晓雪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在小学数学中,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

由于比例尺与比例的联系更多一些,且《标准》把比例尺归入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中,因此留在后面教学,这里只教学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学生知道了比的意义,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奠定的很好的基础。

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最基础知识提前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学生接受起来不会造成很大难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例,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实例了解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
任务2:通过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会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3课时 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3课时 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_西师大版()

比的意义和性质第3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中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强调“按两人拿出钱数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价值。

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用方程解(实质上是归一法);另一种是按比例分配。

对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过程,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卡片、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陈红和赵青到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教师谈话: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笑笑和淘气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例2按比例分配》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例2按比例分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
第四单元比
《例2按比例分配》
以口小学 李平贵
例2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灵活运用在变中求不变的方 法解决稍复杂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合作学习、分析以及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其解题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课堂小结:
通教时间:10月19日(星期五)
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 : 4。 1、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想到什么? 2、根据这个信息能确定这个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吗?
活动一:探索比的基本性质
活动任务:探究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自学课本54页,独立思考 问题。 2、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有序交流、 讨论,形成小组共同意见。 3、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前台展示讨论结 果,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不同意见。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值(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 比:前项÷后项=比值(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活动二:巩固练习
活动任务:思考 “怎样解答下面各题?”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独立在课本上完成练习十 二1-5。再独立思考问题。 2、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有序交流、 讨论,形成小组共同成果。 3、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前台展示讨论结 果,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不同意见。

两次执教《按比例分配》一课的教与思

两次执教《按比例分配》一课的教与思

两次执教《按比例分配》一课的教与思
张晓霞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按比例分配》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在学生
初步认识“比”之后进行的一个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且在利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初读教材,我觉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都不成问题。

【总页数】3页(P35-36,37)
【作者】张晓霞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江苏盐城 2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r——由《黄山奇松》的两次执教引起的思考
2.导在关
键处--两次执教“小数乘整数”一课的教学片断及反思3.淡妆浓抹总相宜——评
张齐华老师两次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4.以学定教学教相长——评王洁执教的《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一课5.“认识液体”一课的两次执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反比例复习课

正反比例复习课

复习课4
学生自主获知活动教师导学活动个案修改
学生回答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汇报交流
四、小结
五、作业
3.什么叫比例尺?怎么求图
上距离?怎么求实际距离?
4.说一说什么叫正比例关
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们之
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妈妈用10元钱可以买3千
克鸡蛋,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2、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路
程与时间的比是(),比值
是().
3、因为14∶21与0.8∶1.2的
比值都等于(),所以可以
组成比例,()∶()
=()∶().
四、小结
五、作业
(1)xy=,x与y()
比例;x=,x与y()比
例.
(2)3a=b,a与b()
比例;=,b与a()比
例.
(3)x-y=18,x与y()
比例.
六、板书设计
学生在练习本上
练习,指名板演.学
生练习后讲评.
进一步理解了成正、反比例的量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能够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