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项目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条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技术条件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二)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原材料和半成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四)职工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五)周边环境是否对安全产生影响;(六)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全面覆盖,记录辨识结果并及时整理。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当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二)对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三)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进行防控的危险源。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风险评价应定期进行复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九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项目、岗位进行指导,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确保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的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因素或条件。
2.风险: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害程度。
3.辨识:通过调查、研究等手段,确定危险源的种类、数量、特点和分布。
4.评价:根据危险源的特征、暴露途径等因素,分析和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的潜在危害。
5.控制: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降低、消除危险源造成的风险。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辨识目标本企业应对全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确保辨识结果准确、全面。
第五条辨识方法本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文献查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和行业经验等文献,了解和辨识常见的危险源。
2.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寻找存在的危险源。
3.员工意见征集:通过员工意见调查、安全巡查等方式,征集员工对潜在危险源的看法和建议。
4.专家咨询: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提供专业意见。
第六条辨识结果记录本企业应对危险源的辨识结果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辨识报告。
对于发现的危险源,应明确其危险性级别、暴露途径、可能的损害后果等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建议。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七条评价范围本企业应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对人员、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安全: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安全的潜在危害,例如人员伤亡、中毒等。
2.财产安全:评估危险源对财产的潜在损失,例如设备损坏、火灾等。
3.环境安全:评估危险源对环境的潜在破坏,例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模版(五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外包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编制、修改和解释权属于公司。
第二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概念及目的第四条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系统的、活动的、连续的检查,以确定潜在的、实际的和隐患产生的危险源。
第五条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明确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后果及发生的频率,以确定风险等级。
第六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和排除隐患,制定正确的防范措施,保障员工和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流程第七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检查法:通过对工作场所和设备的检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二)测量法:通过使用特定设备和测量仪器,对危险源进行定量的评估;(三)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员工的意见和反馈,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四)专家评审法:邀请专家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评审,确定危险源;(五)统计分析法:通过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八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流程主要包括:(一)确定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二)制定危险源识别计划;(三)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四)确定危险源;(五)制定风险评价计划;(六)开展风险评价工作;(七)确定风险等级;(八)制定防范措施;(九)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四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责任和义务第九条公司负责组织和实施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
第十条各部门负责配合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十一条员工有义务配合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情况,参与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第五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绩效评估第十二条公司将定期进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绩效评估,包括对已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和流程。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1.组织(1)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组织、计划和协调工作。
(2)构建危险源档案库,详细记录各类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位置、特性、存在时间、风险级别等。
(3)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工作,确保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2.识别(1)通过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
(2)确定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生产设备、工艺、化学品、场所、环境等。
(3)采用专业方法和技术进行危险源识别,如现场勘查、图纸分析、数据统计等。
(4)识别出的危险源应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以确定重大危险源。
3.评价(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2)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进行危险源评价,如风险矩阵法、FMEA法等。
(3)评价得出的结果应包括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信息。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1.定义(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为风险等级较高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为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和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
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长或连续存在的危险源,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短或间歇性存在的危险源。
2.管理要求(1)重大危险源应编制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并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
(2)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危险源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人、控制措施、监控措施等。
(3)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编制风险较小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操作的安全性。
(4)重大危险源管理计划应定期进行复查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风险防范措施(1)针对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采取技术改造、工艺调整、设备更新等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针对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我公司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危货运输专职安全员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安全员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车队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三、危险源识别范围:1、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2、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四、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五、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六、车队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七、重大危险源管理:1、公司、各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公司、各部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4、公司、各部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各部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公司上报一份台帐。
5、各部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安全经理审批。
6、各部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各部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
车队由车队队长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各部门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救援抢险队伍,生产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第五条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见附件一)和申报登记范围(见附件二)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三),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数据库、档案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自身重大危险源的简易辨识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初次评估。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七条单位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八条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第九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十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十一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 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十二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制度概述本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评价与控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岗位和所有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危险源辨识1.1.企业应当建立危险源辨识的机构和组织,并明确责任人。
1.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查、文献调查、专家评估等。
1.3.危险源辨识应当全面、系统、准确、细致。
1.4.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当进行标识和记录。
2. 危险源评价2.1.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价和分级。
2.2.评价结果应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
2.3.评价结果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研究,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控制1. 排除危险源1.1.优先考虑排除危险源的可能性。
1.2.如排除不可行,应当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1.3.排除危险源的措施应当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替代危险源2.1.优先考虑替代危险源的可能性。
2.2.如替代不可行,应当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3. 防护措施3.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2.防护措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4. 技术控制4.1.采用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等措施进行技术控制。
4.2.对于较大风险的危险源,应当评估和改进相关的技术控制措施。
5. 管理控制5.1.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5.2.培训员工,提高其对危险源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5.3.定期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四、应急预案和演练1. 建立应急预案1.1.针对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1.2.应急预案应当详细列明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应急演练2.1.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2.应急演练结果应当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
五、培训和教育1. 培训计划1.1.根据岗位和工种的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组织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辨识和评价存在的安全危险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控管理,从而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岗位及相关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库等。
三、术语定义1. 危险源: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伤害、疾病或其他不良影响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2. 辨识评价:指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
3. 监控管理:指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采取必要措施控制风险,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四、危险源辨识评价1. 辨识程序(1)由组织确定专门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的部门或岗位,确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2)针对不同工作场所和过程制定危险源辨识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并进行培训与宣贯。
(3)定期对工作场所和过程进行辨识评价,将辨识结果记录并报告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4)根据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落实。
2. 辨识内容(1)对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工作操作等进行辨识。
(2)对可能产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
(3)对可能导致的事故、伤害、疾病等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3. 评价方法(1)采用专业的辨识评价方法,如HAZOP(危险与操作研究)、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
(2)借助专业设备和工具进行辨识评价,如现场调查、测量分析、实验测试等。
(3)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经验进行辨识评价。
五、危险源监控管理1. 监控责任(1)由组织确定专门负责危险源监控管理的部门或岗位,确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2)定期进行危险源监控,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性。
(3)对危险源进行记录、分析和归档,定期汇报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2. 监控措施(1)对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确保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一、前言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工人健康的基本措施。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工艺、材料、场所、人员等要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记录。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1)开展危险源辨识调查:调查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引发事故的条件,包括设备、工艺、人员、作业场所等方面;(2)借鉴现有经验和数据:了解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事故经验和数据,分析其产生事故的原因和危险源,并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类比和推演;(3)参考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源的划定和识别标准,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项核查。
2.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量化、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评价:(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其与安全标准和要求的符合程度,判断其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威胁程度,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排序;(2)定量评价:通过测量、分析危险源的物理参数、化学成分、人体接触剂量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可以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如测量设备的噪声、光照强度、化学品的浓度等。
三、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安全和健康的威胁。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控制:1.技术措施(1)优化工艺和设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例如,通过改进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减少安全隐患和操作错误的可能性;(2)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工作。
本文旨在分析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并提出相应的范文。
二、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以及人员行为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识别重大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危险源,避免发生事故。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原料储存、生产操作、产物处理等环节。
2. 设备设施: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设备的缺陷、漏洞、安全隐患等问题。
3. 人员行为: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操作规范等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4. 外部环境: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如天气变化、地震、火灾等可能导致危险源增加的因素。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重大危险源识别的模板,如下所示:1. 企业或组织概述: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2. 工艺流程概述:对企业或组织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描述,包括主要原料、产品、工艺参数等信息。
3. 设备设施调查:对企业或组织的设备设施进行详细的调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
4. 人员行为评估:对企业或组织的员工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不良操作习惯。
5. 外部环境分析: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分析可能导致危险源增加的因素。
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和调查,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为进一步的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重大危险源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其严重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源的可能性:评估危险源的发生概率,根据历史数据、实际情况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的原则、目标、程序和责任,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和有效的执行。
2. 定义2.1 危险源: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
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确定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的过程。
2.3 监控管理:指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测和控制的过程,以保证危险源不发生事故或发生事故时能及时进行处置和控制。
3. 原则3.1 预防为主: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损害。
3.2 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全员参与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并具有相应的培训和技能。
3.3 规范管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4 连续改进: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4. 目标4.1 辨识评价:准确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评估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和影响程度。
4.2 监控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测和控制,保证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5. 程序5.1 危险源辨识评价程序5.1.1 制定辨识评价计划:确定辨识评价的对象、范围和方法,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5.1.2 辨识评价工作实施:按照计划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包括数据收集、现场调查、风险评估等。
5.1.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价结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优先级。
5.1.4 编制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告,包括危险源清单、风险等级划分和改进建议等。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工作,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保护公司的财产及环境资源。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岗位和员工。
三、管理职责1. 公司领导班子负责全面领导、推动和落实本制度的工作。
2. 安全、环保和质量部门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3. 各部门负责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四、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部门经理应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明确识别和分析各岗位及工作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应以系统、全面、连续的方式进行,考虑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并将结果及时记录。
3. 危险源评价应定期进行,采用科学、客观、全面、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价结果和分析报告。
五、危险源控制1. 危险源控制应采用“防御层级”原则,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2. 工程控制应优先考虑,包括改进工艺、改善设备、加强防护设施等措施。
3. 行政控制应与工程控制相结合,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培训教育、开展安全检查等措施。
4. 个体防护应用于无法通过工程控制和行政控制达到安全要求的岗位,包括佩戴防护用具、进行体检等措施。
5. 危险源控制应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不断采取改进措施。
六、应急管理1. 各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处置。
2. 各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
3. 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队伍,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责任人和沟通联系方式。
七、培训教育1. 公司应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培训,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应急救援等内容。
2. 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相关危险源管理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3. 培训教育应定期评估和复核,确保培训效果。
八、记录与报告1. 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记录制度,将工作过程和结果及时记录。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提供有关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1. 组织应当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3. 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清晰记录辨识结果和相关信息。
4. 危险源辨识应当定期进行,及时更新。
三、危险源评价1. 在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组织应当评价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评价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包括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
3. 危险源评价结果应当被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危险源评价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危险源控制1. 组织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2. 控制措施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
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当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当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培训与教育1. 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训与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技术以及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3. 员工培训与教育应当及时记录,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审核培训效果。
六、应急准备1. 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计划,包括应对各类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2. 应急准备计划应当具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3. 应急准备计划的执行应当定期演练,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监督与检查1.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 监督与检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监督与检查结果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模版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是为了加强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与管理,确保生产作业过程中安全可靠,保护员工和环境安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义务和责任1、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并划定管理区域的范围;2、相关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并全面履行职责,确保制度的实施;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4、各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第二章辨识重大危险源第四条辨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1、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工作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2、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分析法、检查法和调查法等;3、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工艺、原辅料、设备、工作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
第五条辨识结果的评估1、根据辨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状况评估;2、辨识结果应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3、评估结果应做好记录,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章监控重大危险源第六条监控方法1、定期巡检:每天、每周、每月进行不同频率的巡检,确保重大危险源的正常运行;2、实时监控:采用现代化监控设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3、故障报警:安装报警装置,对重大危险源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及时采取措施。
第七条监控内容1、设备运行状态:对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测;2、生产工艺:对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各项参数符合要求;3、作业环境:对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粉尘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控;4、安全设施: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进行监控,如防护装置、灭火设备等;5、人员行为:对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第八条监控记录1、监控记录应包括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结果的数据和分析;2、监控记录要做好备份,并定期进行归档;3、监控记录要定期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实施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以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健康。
适用于所有本单位的工作场所及相关活动。
二、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健康造成伤害的因素、设备、物质或条件。
2.辨识评价:指对工作场所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辨识和评估危险源的过程。
3.监控管理:指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三、辨识评价程序1.确定辨识评价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2.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和设备情况、工作过程的特点、员工的工作情况等。
3.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将其记录在危险源清单中。
4.评估已辨识的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包括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5.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优先控制高风险的危险源、采取技术控制和行为控制措施等。
6.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控制措施的责任人和时间表。
7.实施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认控制效果。
四、监控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责任。
2.定期进行危险源的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巡视检查记录中。
3.建立事故、伤害和职业病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对事故、伤害和职业病进行统计和分析。
4.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共同推进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6.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控制措施,保持危险源的控制效果。
7.设立奖惩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
五、监督和考核1.设立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报告给有关部门。
3.接受上级监督和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4.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外部专家的合作机制,共同提升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的水平。
六、制度改进和修订1.根据工作实践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进行制度的修订和改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1. 引言本文旨在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以确保组织能够科学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和生产设备的安全。
2. 背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组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规定。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保障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危险源辨识3.1 目标明确危险源辨识的目标是为了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3.2 方法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危险源辨识:- 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和检查,记录发现的危险源;- 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查找事故背后的危险源;- 进行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 借鉴行业相关经验和案例,识别行业特定的危险源。
3.3 辨识结果完成危险源辨识后,将辨识结果进行分类和整理,编制危险源目录,明确各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和可能引发的风险等信息。
4. 风险评价4.1 目标风险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风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
4.2 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风险评价:- 针对每个危险源,评估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 评估事故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综合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优先级。
4.3 评价结果完成风险评价后,将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和整理,编制风险评价报告,明确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优先级,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5. 风险控制5.1 目标风险控制的目标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和生产设备的安全。
5.2 措施选择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设立警示标识和提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危险源;- 更换、修理或升级设备,消除或降低可能的隐患;-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导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保护员工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目的是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危险源辨识评价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各类因素进行系统的辨识和分析。
其目的是找出企业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了解其性质和内在联系,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辨识的对象:对工作环境中所有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因素进行辨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
(2) 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采用不同的辨识方法,如调查、观察、测量、检测等方法。
(3) 辨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对辨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风险和危害,并给予相应的风险等级。
3. 危险源辨识评价的要求危险源辨识评价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全面:对工作场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确保辨识结果的全面性。
(2) 科学:采用科学的辨识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辨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及时: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定期辨识和评价,确保辨识结果的时效性。
(4) 可行:对辨识结果的控制措施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企业实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监控管理1. 危险源监控的目的危险源监控是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实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和动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职业病发生。
2. 危险源监控内容危险源监控包括以下内容:(1) 监控对象: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包括各类设备、装置、物质和工作过程等。
(2) 监控方法:采用各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如传感器、摄像头、实时监测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目的
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规范公司危险
源的安全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
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管理工
作。
三、职责
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审核与
批准。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公司危险源的辨识及风
险评估工作,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3、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
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四、危险源控制流程
1、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就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原因的过程。
(1)危险源辨识方法
①询问和交流;
②现场观察;
③查阅有关记录;
④获取外部信息;
⑤工作任务分析;
(2)风险评价方法
①直接判定法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详见附件1)
(3)危险源辨识范围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
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流程
2、危险源的控制
(1)控制原则:针对评价出的重要危险源必须由分管安全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控制管理方案,并辅助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
对一般危险,主要进行员工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教育,主动消除问题,考虑其实际控制效果可制定目标、管理方案,但必须明确运行控制程序要求,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
(2)制定管理方案应遵循的顺序和原则
①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②尽可能地预防风险;
③尽可能地减小风险;
④隔离风险;
⑤连续控制风险;
⑥警告提示预防风险。
(3)制定管理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改进生产工艺,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消除人身伤害危险;
②设置防护装置、保险装置、及危险标示和识别标示,杜绝和减少风险;
③做好电气安全工作:防止触电,做好漏电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电气防爆,防静电等;
④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等;
⑤防止职业病,采用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直接接触有害因素的设备和物料;
⑥上述方面都难以实施时,采用个体防护用品防护。
(4)管理控制方案制定后,应由生产科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管理控制方案制定后要进行评审,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危险源。
在实施过程中,实施负责人要始终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做好记录。
(6)生产科要对生产作业中的危险源经常监管,并进行评价,实施动态控制。
五、危险源辨识及评估的回顾
公司应定期对已经辨识、评估的危险源进行回顾,分析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对控制措施失效或已有更好控制措施的项目重新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
施。
六、危险源辨识及评估的持续改进
遇下述情况,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1、组织的活动发生变化;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3、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提出要求;
4、出现事故、事件、不符合;
5、生产工艺发生大的变化;
6、公司的生产、产品发生较大变化(如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等);
7、相关方抱怨或提出要求;
8、设备、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9、其它情况需要。
七、附件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2、《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