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
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在诗歌的天空里,英雄、征人、游子、悲士、隐士、宫女、思妇??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如群星闪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概念
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诗人自我形象。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分析描写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高考链接·规范答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基本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分析、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分析
4. 鉴赏实例分析
5. 练习与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基本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表现手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培养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1. 古诗词文本:准备相关古诗词文本,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参考资料:提供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相关资料,如论文、书籍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进程
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经典古诗词朗诵,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2. 讲解知识点:
a. 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性格、外貌、动作、语言等。
b. 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对比映衬等。
c. 讲解如何分析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水浒传》中的宋江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人物形象,讨论其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
诗歌意象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意象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2、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我们先看“语文1”第一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一段话“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说明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把握诗歌的情感是学习诗歌单元的重点。众所周知,诗歌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
二、引入主体内容
(一)诗歌意象的内涵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景象,形象。对于这种蕴含着深厚文化或诗人感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有了“人”“花”“月”“鸟”“涧”等意象的组合,才有了静谧恬然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有了“月”和“江”的意象组合,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
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宇宙畅想。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
1、含蓄性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以物喻人
香草——君子恶禽——小人。
以物寄情
杨柳——惜别圆月——思乡落花——伤春浮云——漂泊
流水——惜时古迹——怀旧黄叶——悲秋莲花——高洁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阐明诗歌人物的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重难点: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尽管每个诗人的创作方法和风格都不尽相同,但他们会通过创作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意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要把握诗歌的主题,就必须把握意象。因此,意象鉴赏成为诗歌鉴赏的重点。
202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作品意象是指诗歌作品塑造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思想感情。包括人物形象、场景形象和事物形象。欣赏诗歌,要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典型意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欣赏诗歌中的人物。2、诗歌中的人物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诗歌强调叙事)在叙事诗中,诗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委婉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兴趣、情感或思想。3、了解人物形象欣赏的主题类型
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21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21年天津卷,2021年山东卷、福建卷,2021年四川卷、山东卷,2021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21年辽宁卷、重庆卷都有此类题目。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诗歌民俗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民俗人物形象鉴赏》教案诗歌民俗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诗歌中流传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人物形象;
2. 了解民俗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诗歌作品中的民俗人物形象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人物形象及其形象特征;
2. 民俗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通过分析诗歌作品中的民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诗歌作品的能力;
4. 通过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中国诗歌中流传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人物形象及其形象特征的掌握。
2. 教学难点: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演讲法:教师讲授中国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人物形象及其形象特征。
2.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作品中的民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诗歌作品的能力。
3. 创作法:通过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了解民俗人物形象
* 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代表性民俗人物形象;
* 了解涉及到的诗歌及其作者;
* 老师讲解民俗人物形象的特点、文化背景和地位等。
2. 欣赏诗歌中的民俗人物形象
* 分组阅读与民俗人物形象相关的诗歌,并分析其中民俗人物形象的特征、寓意和实际意义;
* 小组展示阅读结果,进行诗歌欣赏和讨论。
3. 应用和写作
* 给学生提供多个创作的入口,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 在语言上导师学生发挥文学才能,在写作技巧上给予指导,并通过鼓励反馈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
诗歌形象教案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课时:9课时
备课人:阎丽枫蒋俊伟赵秀敏
一、诗歌形象的类型
①人物(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抒情主人公)
②景物(写景或杂诗中的景象)
③事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鉴赏诗歌形象的思路——抓关键词语
把握人物形象,常常需要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来实现。
鉴赏景或物的形象,也离不开对体现景物情态特征等的关键词语的理解把握。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以此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这些形象往往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一)设题方式:
(1)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人物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人物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4)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二)思路点拨:
(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
(2)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概括形象的意义(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三)答题模式:
诗中塑造了形象(什么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概括形象的意义)之情。
例题分析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人物形象题型的重要性,学习相应的答题模式。(2)学会用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精神。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规范答题步骤
(2)全面答题内容
(3)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根据高考《考纲》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其中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但是每次考试下来,同学们得分率比较低的题就是诗歌题,认为难的也是诗歌题。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查缺补漏,增分突破。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例题分析
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诗歌之美》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诗歌之美》教案
教案名称:二年级语文上册《诗歌之美》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和形式,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和形式。
2. 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并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一首儿歌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诗歌的主题。
(二)新课讲解
1. 教师介绍诗歌的基本元素,如韵律、节奏、意象等,并举例说明。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中的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写一首小诗,可以是模仿课文中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
(四)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魅力,希望学生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一篇课外的诗歌,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设计
众里寻他慧眼识人---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教案
备课人:李彦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答题三步骤并能规范组织答案。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历久不衰。我们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内涵: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
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举例:李白《静夜思》崔颢《长干曲》
(三)课内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提问:词中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四)规范答题:
步骤1:说特点(特征+身份)
模板: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____、____的____形象。
步骤2:析例句(描写手法+分析特征)
模板:通过____手法,翻译句子,表现了人物的____特征。
步骤3:明作用(借形象抒情)
模板:作者通过____形象表达____感情。
(五)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闺妇形象。王昌龄《闺怨》
2、少女形象。崔颢《长干曲》
3、战士形象。王翰的《凉州词》
4、隐者形象。陶渊明《饮酒》
5、游子形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先生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
(1)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李煜《虞美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了解有关人物形象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3、关于人物形象的解题和命题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中的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仕人形象。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诗歌的形象教案
诗歌的形象教案
【篇一:诗歌教案】
【篇二:2014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考纲和考点;
2、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
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技巧。
4、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形象型答题模式。
【考纲解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在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准
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感情。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
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其考查内容主要有:
1、对形象的识别及对其特征的把握;
2、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对其作用的分析;
3、对意象及其寓意的把握;
4、对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评价
【诗歌鉴赏途径】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看注释看诗人(知人)看诗题看背景(论世)看诗眼看
典故(题材)看意象看手法(缘景)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还包括塑造的
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
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
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
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
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一【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景、事等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创造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理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情感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创造诗歌。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感悟和创作经验。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诗歌材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1 教师通过展示一首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
1.2 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初步认识。
2. 讲解诗歌形象
2.1 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
2.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
3. 案例分析
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3.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对诗歌形象的感悟。
4. 诗歌创作练习
4.1 教师布置诗歌创作任务,要求运用形象思维。
4.2 学生现场创作,分享作品,互相评价。
5. 总结与拓展
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5.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优秀课件(经典、完美、好用)
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
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3)诗歌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归纳答题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内容+手法)。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感情)。
分析要具体,答题要规范!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
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Fra Baidu bibliotek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
湖边的三山。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形象特征
特征简析
(1)诗歌描写了一个矢志报国却被闲置
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2)诗中人物曾经金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白居易陆游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陆游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赠汪伦》、 《送友人》 《别董大》 《送杜少府》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王昌龄高适 岑参 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如柳永李清照秦观 李商隐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如何产生的
2.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含义
3.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形象
4.能够运用形象描写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 解释形象的概念
首先讲解形象的概念,定义形象是指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使人们产生直观、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3. 介绍形象的种类
介绍形象的种类,包括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等。
4. 举例分析形象的特点和功效
通过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分析形象描写的特点和功效,如万物皆有声、荣华富贵如浮云、红颜薄命等,以及这些形象所传达的深刻思考与感受。
5. 让学生归纳总结
让学生将上述概念、种类、特点、功效,以及学习到的经典诗歌进行整合,自行总结形象的作用与魅力。
6. 练习运用
1.让学生阅读一段诗歌,描述其中的形象含义,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2.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要求在诗歌中运用适当形象进行描写。
7. 结语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预告下节课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形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一.考点解读:
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来说,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构织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前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象”,后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蕴涵其中的“意”。捕补捉“意”“象”的水平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水平。
二.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但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爱惜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寒士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⑦征人思妇形象
⑧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⑨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很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
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⑩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景物形象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⑪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⑫鹧鸪鸟——离愁别绪
⑬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⑭水:因为水的绵软,剪持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⑮猿啼:常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
⑯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⑰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⑱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另外,还有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赏析人物形象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之“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孤独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
现出人世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给你技巧: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以前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个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体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体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3)这表现了她的天真、活泼和勇敢的一面。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形象: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士形象。
形象特征:前四句写环境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后两句写西邻对他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他的潇洒。
形象意义:通过塑造这个形象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鉴赏景物形象
•给你技巧:
•(1)指出形象(意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