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教案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诗歌的形象”,详细内容包括:形象的含义与分类、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形象的含义与分类,提高对诗歌形象的识别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独特形象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的含义与分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形象的含义与分类,结合教材中的例诗,分析形象的表现手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找出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形象鉴赏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诗歌形象鉴赏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形象的含义与分类2. 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鉴赏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这首诗歌描绘了(形象),通过(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情感)。

我个人感受到(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塑造独特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鉴赏方法。

2.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分享感受。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抒情、言志为主要目的,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

诗歌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1.2 诗歌形象的概念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创造的具有象征意义和表现力的具体事物和景象。

诗歌形象通过描绘、象征、隐喻等手法,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第二章:诗歌形象的分类2.1 自然形象自然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如山水、花鸟、季节等。

自然形象可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2 人格形象人格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包括作者自我形象和他塑造的人物形象。

人格形象可以反映作者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2.3 抽象形象抽象形象是指诗歌中表达的概念、思想和抽象情感,如爱情、友情、自由、孤独等。

抽象形象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哲理性。

第三章: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3.1 描绘手法描绘手法是指通过具体的语言描绘,使诗歌形象生动、具体、形象化的方法。

描绘手法包括视觉描绘、听觉描绘、触觉描绘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形象。

3.2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指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代表或暗示某一抽象概念或思想的手法。

象征手法可以使诗歌形象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增加诗歌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3.3 隐喻手法隐喻手法是指通过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进行比较,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隐喻手法可以使诗歌形象更加丰富多样,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4.1 感知与体验通过阅读诗歌,感知诗歌中的形象,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4.2 分析与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表现力。

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探寻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4.3 欣赏与评价欣赏诗歌中的形象美,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中形象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 诗歌形象的作用: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如衬托、象征、寓意等。

3. 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经典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特点和艺术魅力。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作用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实践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实践案例。

三、教学重点1. 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2. 分析和欣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如何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教案内容待进一步补充。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包括经典诗歌和人物形象鲜明的诗歌。

2.为学生准备一份诗歌人物形象分析的参考指南,以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白板等,以便展示诗歌和相关的图像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著名诗人的画像,引发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讲授新课: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分析和欣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分享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和鉴赏结果,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考虑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思考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困难,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分析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将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描绘的具体事物和景物,以及通过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如何欣赏诗歌中的形象。

3.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诗歌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描绘的具体事物和景物,以及通过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解释诗歌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3. 欣赏诗歌中的形象: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仔细阅读并感受其中的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具体事物和景物,并思考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5. 总结和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诗歌形象欣赏的理解和感受,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朗诵的方式进一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语文教学教案:借助诗歌形象化表达思想和情感

语文教学教案:借助诗歌形象化表达思想和情感

语文教学教案:借助诗歌形象化表达思想和情感引言: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染力和传达力的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其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诗歌的形象化表达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文学表达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语文教学引向深入和有效。

一、掌握基本的诗歌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是指诗歌作者在表现思想和情感时所采用的语言、音韵、形式和意象等手段。

这些手法对于诗歌表达的深度和广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传授和演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表现手法,例如:1、常用的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红日照山岗,红日寒江里”(杜甫《登高》),“我愿伴花开,不愿己花落”(鲁迅《且介亭杂文·猪脚》),“中庭中燕飞将断,开口跳下便飞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利用音韵的变化和重复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登鹳雀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通过特定的韵律和形式来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意境,如七绝、五律、五绝等诗歌体裁,以及不同格律的运用等。

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诗歌的美是指其独特的语言、情感和艺术韵律所蕴含的美感。

学生只有在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美感时,才能更好地领悟和表达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1、注重诗歌朗诵和朗读,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和音乐性;2、注重诗歌的意象表现,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影像素材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意象美感;3、注重对诗歌形式和格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诗歌形式和格律的独特表现效果,并从中领悟其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意义。

三、借助诗歌表达思想和情感诗歌既是一种文学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激荡和情感传达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诗歌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表达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的形象教案

诗歌的形象教案

诗歌的形象教案(请结合学生活动单使用)一、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例1]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个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2]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解读】“驿里”:远离家乡的游子动作:“抱膝”独自一人、默默呆坐的神态(孤独)“影伴身”:“伴”人影相怜,形影相吊动作:想象中家人坐在灯前说着自己【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

(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要点三)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二、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例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满怀报国热情却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以前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个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常见人物形象见《金榜》107页知识清单请教师上课时,将以下的方法有计划地贯穿到上面试题的讲解中,不要放在最后总结。

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使用想象,感知形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使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或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形象的美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3. 诗歌形象在表达诗人心境和诗歌主题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形象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2. 难点:如何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诗歌中的形象,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4. 方法指导:教授如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5.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诗歌形象的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2. 教学PPT: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实例。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篇一:《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

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

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

由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诗歌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统的审美习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做点探讨。

二.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三、课本回顾:例一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例二.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特征、性格、情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2. 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诗歌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生动的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等特点。

3. 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人物形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诗歌人物形象的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分组讨论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前分配好讨论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歌人物画像,引发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如外貌、性格、情感等,并阐述其特点,如鲜明、生动、丰富等。

3. 分析具体诗歌人物形象:以一首古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4.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到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学会欣赏诗歌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古诗词,整理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 诗歌形象的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3.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一首著名的古诗词,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简述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4.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3.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出一首古诗词,展示他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欣赏。

八、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古诗词,找出其中的诗歌形象,并解释其意义。

2. 完成课后作业:选取一首古诗词,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其诗歌形象,写一篇短文。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人物形象》,详细内容包括《诗经》中的《卫风·硕人》,杜甫的《佳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诗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感受诗人通过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及塑造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人物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a. 讲解人物形象的分类及特点。

b. 分析《卫风·硕人》中的人物形象,讲解塑造手法。

c.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诗歌的情感。

3. 例题讲解:以杜甫的《佳人》为例,讲解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分类:描绘、象征、寓意。

2. 塑造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3. 情感表达:通过人物形象传达诗人的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人物形象。

2. 答案要求: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分析塑造手法,阐述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的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人物的古诗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

2.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答案要求。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景、事等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创造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理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情感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创造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感悟和创作经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诗歌材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一首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

1.2 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初步认识。

2. 讲解诗歌形象2.1 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

2.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

3. 案例分析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3.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对诗歌形象的感悟。

4. 诗歌创作练习4.1 教师布置诗歌创作任务,要求运用形象思维。

4.2 学生现场创作,分享作品,互相评价。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5.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诗歌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对诗歌形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环节运用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创作的诗歌是否具有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特点。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文学评论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体验诗歌形象的美感。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能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难点:如何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古诗词画卷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画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以《江雪》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词鉴赏之——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七、作业设计1. 请分析《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孤高坚韧的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是幽静寒冷的江雪景象,事物形象是孤舟和翁。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感悟到诗人以自己的坚韧和孤高,面对寒冷和孤独,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品格。

2. 请课下阅读一首古诗词,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二、教材版本:人教版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进行诗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思考其中的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注意其中的人物形象。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4. 教师讲解: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析课后练习的诗歌,运用所学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七、课后作业:1. 阅读课后推荐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诗歌。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十、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述2.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3.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4. 课后练习5. 诗歌创作实践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创作: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运用所学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入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一、教案简介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征和性格。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征和性格,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特征和性格。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歌文本、相关资料等。

六、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七、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八、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九、诗歌人物形象的典型分析十、诗歌人物形象的教学实践十一、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策略与技巧十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十三、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拓展与延伸十四、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评价与反馈十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教学资源与推荐阅读六、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基本概念:介绍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解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分类:区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如主角、配角、群像等,并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七、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1. 描绘:讲解如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绘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 象征:探讨象征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应用,如通过环境、物品等象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八、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1. 情感的作用:分析情感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2. 情感的表达方式:讲解直接和间接两种情感表达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九、诗歌人物形象的典型分析1. 典型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李白、杜甫等。

2. 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分析、背景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典型人物形象的内涵。

十、诗歌人物形象的教学实践1. 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诗歌人物形象教学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形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一.考点解读: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来说,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构织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前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象”,后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蕴涵其中的“意”。

捕补捉“意”“象”的水平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水平。

二.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但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爱惜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寒士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⑦征人思妇形象⑧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⑨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很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⑩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景物形象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⑧松——坚贞高洁⑨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⑪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⑫鹧鸪鸟——离愁别绪⑬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⑭水:因为水的绵软,剪持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⑮猿啼:常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

⑯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⑰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⑱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另外,还有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三.赏析人物形象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之“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孤独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世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给你技巧: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以前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个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体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体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3)这表现了她的天真、活泼和勇敢的一面。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形象: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士形象。

形象特征:前四句写环境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后两句写西邻对他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他的潇洒。

形象意义:通过塑造这个形象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鉴赏景物形象•给你技巧:•(1)指出形象(意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本诗体现了早梅高洁、孤傲脱俗、凌寒独自开放的形象。

“寒”字写出了早梅迎寒而立;“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傲脱俗;“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