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历史研究性课题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探索与实践教案

初中历史探索与实践教案

初中历史探索与实践教案
课题:历史探索与实践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2. 学习历史实践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
1. 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2. 历史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如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索和实践。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3. 学生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二、讲解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15分钟)
1. 教师呈现历史探索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历史探索的方法: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解读。

三、探讨历史实践的重要性(15分钟)
1. 提出历史实践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历史实践。

四、激发学生历史兴趣(10分钟)
1. 教师展示历史探索和实践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历史领域,提出问题和观点。

五、课堂练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历史探索和实践活动;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呈现自己的历史研究成果。

六、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历史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领域,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探索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历史研究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历史探索和实践活动。

初中历史研究课题教案

初中历史研究课题教案

初中历史研究课题教案一、引言本课题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们更好地进行历史研究,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相关工具的运用,学生将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其背后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并了解历史学家的工作方式;2.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相关资料收集;3.学习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准确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观点;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概述•历史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历史学家的工作方式。

2. 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兴趣与适宜性: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研究的主题;•选择有效的研究问题:确立明确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 资料收集•图书馆与网络资源;•访谈及调查问卷;•口头传承等非书面资料。

4. 资料整理和分析•综合整理各类资料,建立综合性的信息数据库;•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

5. 撰写历史研究报告•报告结构:引言、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使用适当的语言风格和正确的引用格式。

四、教学方法1.知识点讲解与案例分析;2.小组或个人工作,进行实际探索和研究活动;3.学生自主学习和辅导。

五、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和完成质量;2.独立完成的历史研究报告评估;3.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展示成果时的表现。

六、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将能够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并撰写出具有学术价值的历史研究报告。

这些技能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探究教案

初中历史探究教案

初中历史探究教案
课题:古代汉唐时期的交通与通讯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汉唐时期的交通与通讯方式;
2. 掌握古代交通发展的历史脉络;
3. 能够分析古代交通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古代汉唐时期的交通与通讯方式
教学难点:
分析古代交通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古代汉唐时期的交通与通讯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古代汉唐时期的交通方式,如道路、水路和驿站等;
2. 讲解古代汉唐时期的通讯方式,如书信、传令和驿传等;
3. 分析古代交通发展的历史脉络,包括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路线的建设。

三、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古代交通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 汇总各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

四、思考(10分钟)
让学生思考古代汉唐时期的交通与通讯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哪些,以及对今天的启示是什么。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交通与通讯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代汉唐时期的交通与通讯方式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思考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汉唐时期的交通
与通讯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下节课可以邀请专家或历史爱好者来讲解古代交通与
通讯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

初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初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展开,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课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其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内容涵盖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多方面,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现象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本教学任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因此,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时,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吸引力、易于理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如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2)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提高史料阅读、辨析和运用能力,学会从多种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5)培养历史学科相关技能,如时间管理、资料整理、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提高历史感悟。

(3)采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从横向和纵向角度认识历史,培养历史洞察力。

(4)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全球视野。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 1、确定研究学习活动的课题(2010、9、25)
• 2、搜集资料,了解课题概况(2010、10—11) 3、请教指导老师(2010、11) • 4、开始写研究报答,写出初稿给指导老师过目,根据指 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课题报告(2010、12、15) • 5、完成课题报告,进行小组交流(2011、1、4)
巴黎和会中,残存的冲突,早晚会点燃下一 次大战的烽火。战败的德国其实早已准备好复仇, 而整个德意志民族也不会善罢甘休。至于谁来领 导,这就看历史的选择,希特勒是一个偶然,而 是否还能出现其他的因素,就不是我们能想到的 了。 苏联也蠢蠢欲动,想维护这样一个新兴的力量, 内部又矛盾重重,对外又有隐藏的杀机,一个独 裁统治也是历史的选择,那么对于原有西方旧势 力的挑战中就不可避免。 战争总会发生……..
小组各个研究课题过程中,都表现出 对课题研究的极大兴趣,在实践活动方案 时积极参与,并热烈讨论。研究所采用的 方法得体,能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自己的 体验和感受,研究态度端正,记录真实, 很难得。
探究方式:资料研究法
主要参考资料:网络信息 . 书籍:朱明光 人民教育出版 《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德国遭受的严重打击。
二、二战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希特勒上台,实行法西斯统治; 2、战争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
许多人认为二战 是必然发生的,因为 各种历史条件会导致 世界的争斗,即使没 有希特勒,会有其他 人来代替 还有人认为,战 争是偶然发生的,德 国当时如果希特勒没 上台,二战可能就不 会发生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二战必然发生 二战可能避免

历史研究性课题

历史研究性课题

历史研究性课题课题: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制度之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奴隶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1.探究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起源:通过考察早期奴隶社会的形成背景和特征,了解中国奴隶制度的起源及与其他制度的关系。

2.分析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特点:对奴隶的来源、地位和权利进行梳理,比较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揭示奴隶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压迫机制。

3.研究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演变: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奴隶制度,分析其演变过程与原因,并探讨奴隶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冲突和融合。

4.探索奴隶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研究奴隶制度对农业生产、工艺制造、政治斗争和文化传承的影响,探寻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变革动力。

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考古发掘、田野调查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进行全面研究。

1.文献分析:通过梳理历史文献中关于奴隶制度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分析奴隶制度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内在机制。

2.考古发掘:通过对古代奴隶制度下生活遗存的挖掘和分析,了解奴隶的生活状况、劳动方式和社会地位,并与文献记载进行比较。

3.田野调查:对现代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奴隶制度或类似关系进行田野调查,了解现代奴隶制度对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延续和变革以及社会变革对奴隶制度产生的影响。

4.比较研究:通过横向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奴隶制度的异同,纵向比较奴隶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历史冲突和融合,深入探讨奴隶制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预期成果:通过研究,预期可以揭示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起源、特点和内在机制,还原奴隶的生活状况、劳动方式和社会地位,探讨奴隶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原因,分析奴隶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名称:青岛道教文化探究及其旅游资源的应用一、指导教师:二、课题简介:中国有很多宗教文化并存,但唯有道教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

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崂山道教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

青岛的旅游发展走到今天可以说硕果累累,但仍有许多潜力可挖。

崂山固然风景优美,但毕竟只是游山玩水;而崂山道教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当崂山能够以道教文化吸引八方游客,青岛的旅游淡季就不再淡了。

本题目旨在通过学科探究,了解青岛道教文化的历史渊源、分析其对青岛旅游的影响、提出完善道教文化提升旅游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青岛道教发展过程和道教文化的基本内容;(2)探究道教基本的教义和各种宗教仪式;(3)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含义和道教圣地在青岛旅游中所处的地位。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等方式,了解道教发展过程和道教文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实地考察,学会探究、利用实物史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各种遗址进行学术探究的能力;(3)采用分组探究,从学术角度寻找挖掘道教文化潜力、改善旅游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实地考察感受,树立正确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保护环境、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计划六、学生报名的要求1、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2、有一定的实地考查能力,具备基本的读图、辨别方向等能力。

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和总结

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和总结

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和总结
一、计划
课题一:观看“古典与唯美”画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
研究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21日
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
课题二:论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写出小论文)研究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21日
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
课题三: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写出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研究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21日
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
二、参与学生(班别、姓名):
三、总结
1、优点: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题研究,能根据课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论证,基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研究。

2、不足:研究时间紧,学生学业压力大,能从历史、现实、个人多角度分析论证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的不多。

只有《古典与唯美》观后感稍微有点个人特色。

很多学生未注明参考资料出处,研究方法单一。

初中历史校本课题题目

初中历史校本课题题目

初中历史校本课题题目导言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我们选取了校本课题,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一个具体的历史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课题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积极发展的时代,面对信息爆炸和技术革命的冲击,孩子们需要掌握批判性思维和整合不同知识的能力。

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将校本课题设定在初中历史教育领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考能力。

课题目标1.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和整合历史资料;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5.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课题内容和方法课题内容本课题将选取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可以选择某位杰出的中国历史人物,如孔子、孙中山等,或者选取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世界历史上的重大冲突等。

课题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将参与到历史研究和探索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案例分析:选取经典的历史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复杂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历史研究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课题预期成果通过这个校本课题的学习,我们希望达到以下预期成果: 1. 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能力得到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和激发,对历史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 4.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5. 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自信心得到增强。

历史研究性学习经典例案

历史研究性学习经典例案

研究性学习精品例案年级:课题名称: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指导教师:课题组长:组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1. 课题名称: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2. 选题原因:本组成员在选题上,通过多角度进行筛选出适合本组的课题。

角度一:本课题符合本学期学习模块的内容。

角度二:站在教育改革的角度上。

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成为新时代有用之人。

角度三:中国近代饱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唯有通过改革才能富强。

也许建国前的改革并不是很成功所以我们才要了解他们失败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辙。

3. 课题研究背景: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要借用许多方面的背景共同完成本课题。

(1)教育改革的背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逐步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次我们小组便借教育改革之际,研究中国古代以及近代的四次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本此研究的材料。

(2)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背景日本原本是东方闭关锁国的一小国,因黑船事件而被迫打开国门通过明治维新于19世纪末确立资本主义,20世纪初发展帝国主义至今成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故本组借研究性学习总结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经验。

(3)站在总结历史改革经验的背景无论是什么改革都将有两个结果—成功或者失败,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对我们都有借鉴的价值。

成功固然好我们要总结经验,失败我们则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我们来说,历史研究的含义在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历史是什么》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

”而对我们现在所谈的课题来说,历史中的改革与发展同样讲究因果关系。

作为一个社会和朝代在生产力不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这成为了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所在。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对历史影响十分重要,有的改革影响辐射到了现在甚至将来。

改革的利与弊,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将去学明白,避免以后在改革中重蹈覆辙。

同时,在各种改革中我们要学会吸取经验教训,才会使我们的学习更进步。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初中历史研究性研究课题,帮助学生在历史研究中培养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题背景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研究性研究是一种积极的研究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课题内容1. 选择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或人物。

可以是国内或国际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者是与当地地区或学生个人有关的历史人物。

2. 学生需要在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源中进行研究,收集有关该事件或人物的资料和资讯。

3. 学生应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把它作为研究的中心。

4. 学生应分析已有的历史资料,并尝试回答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

这需要他们综合运用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

5. 学生需要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一份报告,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调查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进行这样的研究性研究,学生将能够:- 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培养表达能力,提高写作、口头表达和展示能力;-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活动1. 介绍研究性研究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2.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研究主题,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

3.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4. 进行辅导和评估,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5. 组织学生进行报告展示,鼓励他们展示和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

评估方式1. 考察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包括调查研究记录、分析报告、展示表达等。

2. 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等。

总结通过历史研究性研究课题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他们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史小课题研究

历史小课题研究

历史探究性小课题:1.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课本插图3.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历史课堂4.有效的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5.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入方法探究1.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方案:①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生学习习惯。

缺乏主动意识,在课堂上被动的接收知识,并没有创造性的理解。

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加上初二愈加严峻的两极分化趋势,如何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有效的接收知识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②学生阅读量较小,知识面窄,难以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

针对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跳不出固有思维模式。

而现有的历史方面的书籍多数是研究性的材料,专业性较强,学生不喜欢读书。

③学生顾虑太多,怕提出问题被嘲笑或说出风头。

尤其是初二年级学生性格养成阶段,自尊心较强,抗挫折能力稍差。

措施一、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于发问。

三、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问。

四、设置教学悬念,赞赏学生产生问题。

2.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课本插图方案:初中的历史教材对历史的描写比较笼统,加之历史课程内容的特性,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过程的枯燥无味。

学生们整天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一扫原来沉闷的教学氛围,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图片和文字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人类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

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图片所占的篇幅越来越大,图文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些年来,图片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各地高考试卷,并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首先教师要将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传授学生读图的基本方法一是带着问题读图,增强针对性二是围绕重难点读图,提高有效性。

再次图文转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用语言来描述插图信息用插图来描述文字材料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中学历史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中学历史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中学历史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1、提高学困生对历史课学习兴趣的研究;2、历史课本插图的阅读技巧3、开展合作式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4、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活跃气氛的策略研究;5、历史作业点评的方式研究;6、历史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7、提高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自主性;8、解决班级中个别学生不交作业问题的研究;9、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10、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错题的习惯研究;11、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12、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策略研究;13、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14、让学生大胆发言的策略研究;15、避免无效讨论的策略研究;1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17、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18、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19、毕业班后进生分类指导的研究;20、使学生主动提问的策略研究;21、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研究;2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23、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4、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25、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的研究26、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学习的研究27、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欲望的研究;28、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29、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策略研究30、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

31、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的类型及成因研究;32、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方法与技巧研究。

33、课堂教学结束的形式研究;34、学生作业批语的教育艺术研究;35、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模式研究。

36、学生厌学原因分析研究37、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个案研究。

初中历史作业课题研究

初中历史作业课题研究

初中历史作业课题研究的一些建议主题
1. 丝绸之路的影响与意义:研究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文化、民族交流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2. 汉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讨汉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如科技发展、艺术成就、思想理论等,以及其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 古代帝国的兴衰与治理:选择一个古代帝国,如秦朝、罗马帝国等,研究其兴衰原因、治理方式,以及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启示。

4.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与影响:深入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思潮动向,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5. 二战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探讨二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的巨大改变,以及其对和平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6.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研究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
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7. 冷战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探讨冷战时期世界两极对峙的背景、主要冲突和影响,并分析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以上课题都是初中历史领域中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学习意义的选题,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以及参考专业历史研究成果,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中学历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中学历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新中国的成立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土地改革的实施D. 改革开放的开始(答案:B)2、下列哪项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A. 江南制造总局B. 福州船政局C. 安庆内军械所D. 开平矿务局(答案:D)3、辛亥革命最直接的历史成果是?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实现了民族独立C.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答案:A)4、五四运动前期,学生运动的中心是?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武汉(答案:A)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 结盟外交C. 霸权主义外交D. 孤立主义外交(答案:A)6、以下哪项是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方针?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一国两制C. 改革开放D. 科教兴国(答案:A)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 毛泽东逝世D. 邓小平复出(答案:B)8、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不包括?A. 深圳B. 珠海C. 厦门D. 广州(答案:D)9、以下哪次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 党的十二大C. 党的十四大D. 党的十五大(答案:C)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 东方红一号B. 神舟一号C. 嫦娥一号D. 天宫一号(答案:A)。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简介历史研究性研究是高中历史课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性研究,学生可以主动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提高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中历史研究性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方法。

选择研究性研究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性研究课题是成功实施的关键。

以下是选择研究性研究课题的几个要素:1. 感兴趣的主题:学生应选择对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主题,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和研究的动力。

2. 可行性: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确保有足够的信息和资源可以获得,同时具备学术挑战性。

3. 复杂性:课题应该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研究并展示他们的分析能力。

实施研究性研究课题实施研究性研究课题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问题:学生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信息收集。

2. 分析与评估:学生应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寻找有关主题的关键观点和证据。

3. 建立论点:学生需要根据分析结果和证据建立自己的论点,并提供支持论点的证据和理由。

4. 写作和呈现:学生将他们的研究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或通过口头报告、展示等方式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研究成果评估研究性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论文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论证能力和研究深度,对他们的论文进行评分。

2. 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展示能力,对他们的报告进行评分。

3. 问答评估:评估学生对自己研究课题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问答形式进行评估。

结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研究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课题和遵循正确的实施步骤,学生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并展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题目

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题目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题⽬
探索历史的⾜迹,初中历史⼩课题研究题⽬
历史是⼈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类⽂明的发展轨迹,领悟历史的教训和启⽰。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选择⼀个有趣且有深度的⼩课题进⾏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深⼊了解历史,还能培养学⽣的研究能⼒和思维能⼒。

以下是⼏个适合初中历史⼩课题研究的题⽬:
1. 丝绸之路的影响:探究丝绸之路对东西⽅⽂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古代帝国的兴衰:选择⼀个古代帝国,研究其兴盛和衰落的原因,分析历史背后的因果关系。

3. ⼆战中的战争策略:研究⼆战期间各国的战争策略和决策,分析胜负的关键因素。

4.⼈类⽂明的起源:研究⼈类⽂明的起源和发展,了解⼈类社会的演变和进步。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独⽴思考和研究能⼒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个有趣且有深度的课题,学⽣可以深⼊了解历史,拓宽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

让我们⼀起探索历史的⾜迹,开启初中历史⼩课题研究的精彩旅程!。

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题目

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题目

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题目
研究题目: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和意义
简介:
本文旨在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是一个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对古代经济、文化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和文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收集并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例如《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史》等,从中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

2. 历史事件分析:通过研究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事件,如汉朝的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玄奘西游等,来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

3. 数据统计: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历史统计数据,如丝绸之路上
的贸易额、物品流通情况等,以此来评估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

预期结果:
1. 探究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研究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包
括商品种类、贸易额等数据,评估丝绸之路对古代世界经济的贡献。

2. 探究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现象,探讨丝绸之路对艺术、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影响。

3. 探究丝绸之路的政治影响:研究丝绸之路上的国际政治关系,如中亚地区的多国交往,探讨丝绸之路对古代政治格局的影响。

结论:
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作为一
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通道在古代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世界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
- 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史- 中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题1、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和森D、杨匏安答案:B历史题2、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是在()A、1853年B、1856年C、1864年D、1868年答案:C历史题3、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孔乙己》B、《药》C、《狂人日记》D、《阿Q正传》答案:C历史题4、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答案:A历史题5、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实践论》D、《矛盾论》答案:B历史题6、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起点是《光明日报》于1978年5月11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题为()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答案:A历史题7、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答案:B历史题8、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A、张作霖B、张学良C、阎锡山D、杨虎城答案:B历史题9、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答案:D历史题10、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答案:C历史题1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俄国B、美国C、英国D、法国答案:B历史题12、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在文化上的主要特点是以()A、儒家思想为核心B、法家思想为核心C、道家思想为核心D、佛教思想为核心答案:A历史题13、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文学革命论》D、《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答案:A历史题14、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A、战略防御的序幕B、战略转移的序幕C、战略进攻的序幕D、战略决战的序幕答案:C历史题1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历史题16、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答案:B历史题17、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A、《资政新篇》B、《原道救世歌》C、《天朝田亩制度》D、《天条书》答案:A历史题18、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A、重工业方面开始的B、商业方面开始的C、轻工业方面开始的D、金融业方面开始的答案:D历史题19、1945年8月,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的是()A、朱德B、毛泽东C、彭德怀D、刘伯承答案:B历史题20、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所确定的机关刊物是()A、《民报》B、《新民丛报》C、《时务报》D、《万国公报》答案:A历史题21、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是()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C、《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答案:D历史题22、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A、尽快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答案:D历史题2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A、肃反运动B、整风、整党运动C、“三反”运动D、“五反”运动答案:C历史题24、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答案:B历史题25、1935年,北平学生举行的抗日救亡运动是()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C、五卅运动D、一二?三○运动答案:B历史题26、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A、讲政治、讲经济、讲文化的教育B、讲思想、讲作风、讲文明的教育C、讲理想、讲觉悟、讲正气的教育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答案:D历史题27、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二大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答案:C历史题28、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答案:B历史题29、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A、“三讲”教育的要求B、“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答案:C历史题30、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答案:A历史题31、毛泽东在1957年指出,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答案:B历史题32、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历史题3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答案:C历史题34、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由比较积极地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的标志是()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D、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答案:C历史题35、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答案:C历史题36、1941年3月,在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中诞生的民主党派是()A、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B、中国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答案:D历史题37、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是()A、周恩来B、瞿秋白C、贺龙D、朱德答案:A历史题38、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独立自主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C历史题39、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两河口会议D、瓦窑堡会议答案:B历史题40、1925年至1926年间,中国工人坚持16个月之久的罢工斗争是()A、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省港罢工答案:D驾考宝典网/kaoshi/km1/驾考宝典科目一历史题4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正确答案:ABCD历史题4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民族工商业人士D、民间会党人士正确答案:AB历史题4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C、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由基层农村政权组织“两”来实行管理D、“禁朋党之弊”正确答案:ABD历史题44、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正确答案:C历史题45、.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影响较大的中间党派有()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B、中华职业教育社C、中国青年党D、中国国家社会党正确答案:ABCD历史题46、中国早期工人阶级产生于()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办的企业B、洋务派官僚开办的军工企业C、洋务派官僚开办的民用企业D、本国民族资本企业正确答案:ABCD历史题47、1947年五二○惨案发生后,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斗争口号是()A、反腐败B、反饥饿C、反内战D、反迫害正确答案:BCD历史题48、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的共产党员有()A、罗登贤B、杨靖宇C、赵尚志D、赵一曼正确答案:ABCD历史题49、1928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正确答案:ABCD历史题50、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正确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