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绘本《咕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咕咚》幼儿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咕咚》幼儿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咕咚》幼儿教案引言:幼儿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技巧,我们设计了一个名为《咕咚》的幼儿教案。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活动和游戏的方式,以儿童亲切易懂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语言、数学、艺术和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咕咚》教案的实施,我们旨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数学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机会。

3. 提供多种艺术体验和创造性活动,促进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意思维。

4. 强调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教学:- 通过故事、歌曲和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幼儿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 进行角色扮演和独白练习,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 引导幼儿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

2. 数学教学:-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介绍基本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和空间。

- 进行计数和分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制定简单的数学游戏,提供幼儿实践数学技能的机会。

3. 艺术教学:- 提供绘画、手工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体验。

- 鼓励幼儿创造性表达和想象力,培养其审美情趣。

- 开展团队合作艺术项目,促进幼儿的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

4. 体育教学:- 带领幼儿参与室内和室外的运动活动,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 引导幼儿在团队竞技和个人表现中发展均衡协调的身体能力。

- 培养幼儿对健康和运动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身体习惯。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视觉和听觉刺激:运用图示、影片和音乐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 角色扮演和互动:鼓励幼儿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19咕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9咕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9咕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咕咚》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看图片等方法猜读“咕、咚、鹿"等生字;通过看字形,借助生活经验、组词等方法识记“熟、掉、逃”等生字。

通过通过字理识字,观察比较,会认会写“羊、象"两个字。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通过看图读、抓关键词等多种方式,读顺、读懂故事,能根据课后习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们听到“咕咚”后惊恐、害怕的心情,初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游戏导入,渗透识字方法1.激趣导入,猜读课题。

(1)出示文字图片(小鸡,青蛙,你的笑声)请学生模仿这些声音。

①出示:“呱呱",“喵喵”,“叽叽"三个词语,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图中谁的声音。

提示:三组词语左边都是“口”,说明和嘴巴有关,右边部分表示读音,符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②出示课题:咕咚。

请生猜读这个表示声音的词。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咕咚"。

2.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模仿声音的方式导入,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再通过音形的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学生接下来的生字猜读提供方法。

】板块二初读感知,多形式认读生字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这个故事里是这样写“咕咚”这个声音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

请学生说明“咕咚"是怎么回事。

用自己的话说。

学习第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借助偏旁识记“掉”和“熟"。

①识记“掉”字。

引导“掉"字的偏旁(和手有关),演示“掉”的动作,联系生活理解“掉"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熟”字,知道四点底和火有关,质疑“熟"在课文里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这里是的“熟”是“长熟"的意思。

(齐读第一自然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你可以这样读看看图,读故事。

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也可以猜着读。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咕咚》这首儿歌的歌词、曲调和动作,并能够正确、自信地展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和集体表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亲子共学的方式,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集体合作表演《咕咚》这首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演能力。

2.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动作,并能够协调整个团队的表演。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咕咚》这首儿歌的歌词、音频和视频。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乐播放器。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5分钟)播放一段《咕咚》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这首歌的基本内容和节奏。

2.歌曲学唱(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咕咚》,按照正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并加上相应的动作。

3.分组练习(2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让他们自由选择并编排自己的表演内容,确保每个人能够参与并有一定的展示时间。

4.团队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编排的表演内容,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评价和鼓励,让每个小组都能够获得肯定和认可。

5.亲子表演(15分钟)安排一些学生的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表演《咕咚》。

通过亲子共学的方式,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6.反思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对表演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演水平,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反思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后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在课后可以安排学生制作一段小视频,将他们精彩的表演内容录制下来,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分享。

部编一下语文《咕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一下语文《咕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咕咚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采用多种方式认读12个生字,会写“吓”“羊”“象”3个生字。

(二)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故事,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能借助课文插图,复述故事。

(三)通过读课文,懂得遇事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故事插图4张(课本插图彩印)。

三、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1.教师播放模拟“咕咚”水声的音频,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揭示课题:没错,这就是“咕咚”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变个魔术,把这个“咕咚”变到黑板上来。

2.教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课文朗读1.课文朗读。

教师引导:这篇课文和之前的课文有一点不一样,少了许多拼音,读起来会有一点困难。

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猜一猜。

(出示朗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一次,把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猜一猜你圈出的生字要怎么读,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由朗读)2.问题解决。

(1)读完课文,你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预设:我从第一自然段中发现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

(2)请你读出这个自然段,用朗读让木瓜掉进水里,发出“咕咚”声。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三)识字闯关教师引导:“咕咚”不仅是一种声音,更是特别神奇的字,你能找出它们的神奇之处吗?1.形声法猜字。

(1)出示课件:“咕”——“古”“咚”——“冬”。

教师:你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预设:“咕”和“古”的读音是一样的,“咚”和“冬”的读音是一样的;“古”加上“口”就是“咕”,“冬”加上“口”就是“咚”。

(2)教师引导,总结特点。

教师:这些字读音相似(“古”和“咕”的读音很像),加(减)一个偏旁变成另一个字(“古”加“口”等于“咕”),所以我们称它们为“形声字”。

(3)猜一猜。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形声字,你能猜一猜这几个字的读音吗?(课件出示“吓”“拦”“领”)预设学生回答:吓——下、拦——兰、领——令。

部编一下语文《咕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一下语文《咕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咕咚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字、认字,能正确书写生字“家”“象”。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三)能借助插图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并根据相关信息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含“象”“鹿”字源)。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猜读生字1.自主阅读课文。

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用其他方法猜读。

2.全班交流。

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3.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随机出示字的演变)(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

(重点展开)(3)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猜读方法。

(二)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有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都用哪些文字写出来的?2.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读正确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3.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1)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牵手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2)出示课文4幅图和下面句子(图文不对应呈现),请学生连线。

木瓜掉.进湖,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动物们跟着兔子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野牛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看到木瓜掉.进湖,发出“咕咚..”一声响。

《咕咚》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咕咚》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咕咚》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说课稿1. 教材简析《咕咚》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一只大狮子,误以为对方是“咕咚”,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误会和笑话。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朗读兴趣,丰富词汇,培养想象力,并能从中领悟到勇敢、善良的品质。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善良的品质,学会与人相处,懂得珍惜友谊。

3.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体会角色的情感。

4.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谈论森林里的动物,引出课题《咕咚》。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故事情节,分析角色性格。

(4)表演展示:分组进行故事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角色。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培养勇敢、善良的品质。

二、同步练习1. 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咕咚”相同结构的是()A. 跑得快B. 做得好C. 飞得高D. 吃得香(2)下列词语中,意思与“咕咚”相近的是()A. 轰轰B. 哗哗C. 咚咚D. 闪闪2. 填空题(1)故事中的小兔子误以为大狮子是“_______”,吓得撒腿就跑。

(2)小兔子在逃跑过程中,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

(3)小兔子明白了,原来“咕咚”就是_______。

3. 问答题(1)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你认为小兔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4. 拓展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兔子,你会如何避免这场误会?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咕咚》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

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

这些词有什么特点?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

这是为什么呢?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一)学习第2自然段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咕咚》优秀教案

《咕咚》优秀教案

情境导入法应用
创设生动情境
利用故事、图片、音频等 多媒体手段,创设与课文 内容相关的生动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入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 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拓展情境内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 情境内容,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课文主题。
互动式问答技巧
精心设计问题
情景模拟
根据故事情节,设置森林背景,引导学生模拟动物们在森林中的 活动和对话。
情感表达
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等表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增强 表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分组讨论任务设置
分组方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组内成员能够充分交流和 合作。
讨论主题
围绕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行为,设置讨论问题,如“咕咚声音 到底是什么?”、“动物们为什么会害怕咕咚声音?”等。
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对课程的满意度,收集家长的意见
和建议。
02
学生回家表现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等方面。
03
家校沟通效果
评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效果,了解双方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合作情况。
同时,将家长的反馈整理成文档,以便后续参考和改进。
06
资源拓展与延伸
家庭中的咕咚主题亲子游戏
推荐一些适合家庭开展的咕咚主题亲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家长如何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参与
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引导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建议,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咕咚主题绘画比赛
鼓励幼儿以咕咚为主角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和艺术表现力。

幼儿园绘本故事咕咚教案

幼儿园绘本故事咕咚教案

幼儿园绘本故事《咕咚》教案1. 引言绘本故事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绘本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刻画,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以经典的绘本故事《咕咚》为例,介绍如何有效地利用这本绘本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2.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特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促进幼儿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解决问题。

3. 教学内容及步骤3.1 故事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咕咚》这本绘本故事的背景,并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封面,并提问:“你们觉得这本故事讲的是什么?”鼓励幼儿发表看法。

3.2 故事阅读(10分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适当地调整语速和语调,读给幼儿听。

读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插图,感受故事的氛围。

•读完故事后,教师与幼儿进行简要的复述,检查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3.3 探究与讨论(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小鱼儿不会游泳?”、“小鱼儿最终学会了游泳吗?”等等。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使用帮助幼儿思考的辅助问题,例如:“你们觉得小鱼儿是如何克服困难,学会游泳的?”等等。

3.4 角色扮演(2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鱼儿、一位狗狗和一位蜗牛,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如小鱼鳞片装饰、狗狗尾巴和蜗牛壳子等,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引导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展示小鱼儿如何学会游泳的情节,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5 创作活动(15分钟)•教师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语句描述小鱼儿学游泳的过程,并帮助幼儿将这些描述写下来,形成一个短小的故事。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4、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4、生临写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第二课时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2024年《咕咚》优秀教案

2024年《咕咚》优秀教案

2024年《咕咚》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具体内容为《咕咚》一文。

该文章主要通过讲述小兔子听到“咕咚”声后,好奇心驱使下展开的一系列探险故事。

文章深入浅出地传递了勇敢、好奇、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表达、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体验勇敢、好奇、探索的精神,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把握。

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领悟,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勇敢、好奇、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倾听并猜测声音来源,激发学生好奇心。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文章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勇敢、好奇、探索精神。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并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咕咚》2. 生字词:咕咚、兔子、勇敢、好奇、探索等。

3. 文章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课后思考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勇敢、好奇、探索的经历。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类似的探险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8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

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

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

2023年《咕咚》教学设计意图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4篇)

2023年《咕咚》教学设计意图 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4篇)

2023年《咕咚》教学设计意图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4篇)《咕咚》教学设计意图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习,读懂故事内容。

(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习第1、2自然段:(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3)“咕咚”是什么?(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习第3~4自然段:(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

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习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平。

故事咕咚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故事咕咚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故事《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咕咚》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 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使用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咕咚》的故事文本;2. 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这个故事的标题想到了什么?大家有没有猜测这个故事内容是什么?2. 文字阅读(15分钟)教师将《咕咚》故事文本分段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可以用标记工具标出来。

阅读完整个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3. 故事理解(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b.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c. 故事中出现的冲突是什么?它是如何解决的?d. 故事中有什么道理或者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整体讨论。

4. 观察练习(1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句子,让他们观察并回答问题。

例如:根据故事中的描述,你能想象出故事中咕咚的形象吗?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的?5. 情节重述(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词,让他们根据故事的情节,重新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大纲。

例如: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用黑板或白板总结学生们讨论的结果。

并提醒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东西?四、教后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咕咚》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参与互动,使学生们更加活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咕咚》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咕咚》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咕咚》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情节,理解“咕咚”这一角色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

(2)运用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故事情节讨论: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析“咕咚”这一角色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咕咚”这一角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

2. 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讨论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析“咕咚”这一角色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课文朗读评价:评价学生朗读课文的正确性、流利性和感情表达能力。

3. 生字词运用评价:通过默写、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 故事情节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

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

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

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按顺序板书)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1、看图学习1—2自然段(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

《咕咚》教学设计详细教案完美版专业版

《咕咚》教学设计详细教案完美版专业版

《咕咚》教学设计详细教案完美版专业版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咕咚这首儿歌。

2.学唱咕咚这首儿歌,并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调。

3.能够通过合作创编表演版本的咕咚。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和视频资源。

2.音乐播放器和扩音设备。

3.课堂道具和服装。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利用PPT播放咕咚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问学生是否认识这首儿歌。

2.向学生介绍咕咚这首儿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正式教学:1.分发咕咚歌词,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注重发音和节奏感。

2.播放咕咚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咕咚的合唱。

3.分组合作学唱咕咚。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部分歌词,并且给予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舞蹈动作。

每个小组练习完后,进行整合表演。

4.鼓励学生在创编表演版本的咕咚中展现他们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想出一些有趣、独特的动作和表演方式,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建议。

5.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创意表演出自己的版本的咕咚。

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巩固练习:1.利用时间进行集体合唱练习,让学生巩固咕咚的歌词、节奏和动作。

2.分组进行独立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创造和表演能力。

作业布置:1.让学生记录下咕咚的歌词和基本动作,并在家庭中进行反复练习。

2.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咕咚创编表演版本,并收集反馈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会咕咚这首儿歌,还可以通过创编表演版本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和展示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和家庭分享,将学习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

咕咚精品课文教案设计一等奖

咕咚精品课文教案设计一等奖

咕咚课文教案设计一等奖第 3 篇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2、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1、能根据图来复述故事;2、让幼儿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头饰(小兔、狐狸、猴子、老虎、熊、狮子),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

活动过程1、放录音带。

幼儿听一听磁带中有什么声音?学一学这种声音,并说一说这种声音是什么发出的。

小朋友们听过“咕咚”的声音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3、出示故事图片。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角色对话。

①小兔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②遇到了谁?狐狸说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狸怎么样?③路上它们又遇到了谁?小猴说什么?狐狸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④后来又遇到了谁?它们怎么说的?大家怎么做的?⑤最后,它们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学会故事中的语句。

(如:拔腿就跑、慌慌张张、一边跑一边喘气、上气不接下气、东瞧瞧西望望。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反思本节活动课由于是从以故事形式而设计的,课堂气氛活跃,准备也比较充分,幼儿都能够根据图意来复述故事,能够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句,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了让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想这节活动课会更加完善。

咕咚课文教案设计一等奖第 4 篇《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

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咕咚》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咕咚》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咕咚》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整体流程:一、准备环节:1.确定教学主题:咕咚公开课教学设计。

2.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层次的知识点,并准备相应的教材、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

4.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

二、导入环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主动、愿意参与的学习环境。

2.创设情境: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与教学内容相连接,使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学习。

三、知识掌握环节:1.教师示范:通过教师示范、演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操作或技能。

2.学生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操作指导和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协助、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四、提升技能环节:1.教师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展,给予个别或小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扩展拓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相关材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五、主题应用环节:1.情景应用:通过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并完成一个相关项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反思环节:1.知识总结: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已学内容等方式,检查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反思回顾: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七、评价环节:1.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口头回答问题、小测验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绘本《咕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

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