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
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经权。
3.启发式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开其意;发,达其辞。
4.常规管理,主要指的是经常性的规章制度的管理。
常规管理内容:课堂常规、饭厅常规、宿舍常规、集会常规、图书阅览常规、实验操作常规、劳动常规、礼貌要求。
常规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普通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充分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校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的作用,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6.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办好一所学校应具备哪些条件。
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有比较好的学生来源。
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备。
有比较高的管理水平。
2.简述我国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民主化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科学化原则(实行科学管理)。
责任制原则(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并明确规定责任范围的管理制度)。
有效原则(管理工作要讲究实效)。
3.简述进行教师管理的依据。
党和国家关于教师的政策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心理特点。
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
4.简述常能训练的意义。
常能训练,实际上是德智体的全面训练。
从小接受常能训练,养成独立生活能力。
对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会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为就业做了准备。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第一章黉舍治理与黉舍治理学概述一、治理的概念治理是治理者依照必定的道理和方法,在特定的情形前提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本获得合理的设备,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黉舍治理的概念黉舍治理是处于特定黉舍中的治理人员在必定的体系体例束缚下,依照必定的原则、律例,应用必定的方法、技巧,经由过程组织指导师生职员,高效地开展教诲教授教化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治理活动。
三、黉舍治理的目标1.促进黉舍整体办学程度的进步2.促进黉舍教诲质量的赓续进步3.促进宽敞年夜教师的专业成长4.促进学生身心的周全成长5.促进黉舍治理者治理程度的进步四、黉舍治理的产生与成长➢黉舍外部治理●夏朝开端就有了黉舍●西周时代,已设有专职的教诲官员●到了汉代,中心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处所有郡县学,由处所行政长官主管,慢慢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治理轨制。
●隋唐今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心直属黉舍,最高长官叫“祭酒”。
●处所和县两级黉舍,则由长史统管。
宋、元、明、清各朝,中心主管黉舍的部分,全然上没有改变,处所各级主管黉舍部分的名称和治理方法,渐有变更。
●辛亥革命今后,中心设教诲部,各省设教诲厅,各县叫教诲局。
建国今后,这种体系体例全然连续下来。
➢内部治理●中国:《学记》●西方:体操黉舍、文法黉舍及后来的骑士黉舍和教会黉舍●17世纪夸美纽斯创建了一套完全的教诲理论,对黉舍治理问题,如学制、班级编制、课表、教授教化秩序都有较具体的阐述。
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黉舍治理学的奠定人。
➢黉舍治理学的产生●德公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巨著《行政学》。
以其幻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度理论为差不多,阐述了教诲行政理论。
对黉舍治理理论的建立有必定阻碍。
●科学的、体系的黉舍治理学产生于本钱主义快速上升时代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在一样认为美国事现代黉舍治理学的发源地。
●一样认为美国粹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国教诲公共治理》是现代黉舍治理学形成的标记。
学校管理学(自己整理的)
学校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地地方都需要管理。
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得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的一种活动。
P12、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P213、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等。
P624、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中心大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
P685、封闭原理:即管理系统是由信息指挥中心、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反馈机构组成。
反馈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返回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根据新的情况,发出新的指示,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
P926、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教育规律和个人对实践经验的认识。
P1477、管理的民主化原则:简言之,就是实行民主管理。
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指教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
P1568、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
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营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P1609、行政方法: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
最大特点为:(1)强调垂直的纵向系统,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
即上级有权向下级发指示、下命令,下级必须服从。
(2)带有强制性,强调纪律,保证领导人的指示、决定能贯彻执行,不允许有对抗行为。
P17910、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工资、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
经济方法的实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1、学校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
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
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3、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5、教师管理:是对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谋求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际关系融洽。
6、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
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7、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8、教学管理: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过程。
9、成功管理:就是旨在帮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成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10、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数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学校管理学习要点
《学校管理》学习要点第一章学校管理及学校管理学一、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1、学校管理的内涵学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在遵循一定规律原则的基础上,学校各类事务的协调活动。
2、学校管理特性。
1)、教育性。
教育者的教育是教育获得教育性的前置条件。
首先教育管理者要接受教育当然。
2)、学术性。
教育行政管理是一种学术性活动。
3)、滞效性。
教育的长效性决定了教育行政的滞效性。
4)、不确定性。
教育效果、评价,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5)、价值相关性。
6)、利益主体多元性。
3、学校管理学学校管理学是通过分析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其中的规律,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推进学校管理创新的科学。
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一)现代学校教育需要科学的管理(二)学校管理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三)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需要加快学校管理学科建设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2、观察法3、文献法4、信念法5、比较法6、案例法7、多学科的方法第二章学校管理思想原则一、民主化思想原则1、涵义:民主化思想原则就是民主管理学校,让全体利益关系人(具体所指为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充分表达权益。
2、意义: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增强组织士气;有利于保证管理权力的正确表达,防止权力的搁浅和滥用。
3、具体表现:思想观念深处上:行政人员具有习惯化的民主意识,乐于、善于听取教师、学生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监督。
实践工作中:充分尊重基层的意见,反映群众呼声,还要善于吸收,贯彻。
保障形式上:重要决策和改革要召开相关会议,创造更好的参与条件。
4、学校民主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教师权利意识;要有学生角色意识;要有民主意识;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建立民主管理的气氛和软环境;要重视制度建设。
二、科学化思想原则1、涵义:学校管理活动要符合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科学化是学校管理所追求的,因此才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发展,管理思想的引入。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学校外部管理●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
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
建国以后,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中国:《学记》●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
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巨著《行政学》。
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学校管理学基本内容
学校管理学基本内容第一讲的基本内容一、基本观点(一)管理的实质1、管理的起源和功能: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分工和协作要求,管理的功能表现在对活动的组织协调。
2、管理的实质:管理的实质就是“ 用人以治事”。
(二)学校管理的特性1、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学校”的特性2、学校管理系统中“人”的特性:3、学校管理系统中“事”的特性4、“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教育性多维性创造性二、基本概念1、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第二讲的基本内容一、基本观点1、校长的角色特征体现在其指导性、育人性、复杂性、示范性等方面,校长在管理实践中要追求“行政权力”、“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三力互补效应”。
2、学校的管理群体要从专业结构、职能结构、个性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结构优化。
3、学校要实行权责分明的“科层制”管理。
4、管理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追求、先有蓝图后有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5、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管理目标的引导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和评价功能。
6、学校管理机制的内容结构,通常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7、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二、基本概念1、角色:原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形象。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角色”,是指于人们特定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种地位的期待或要求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的管理部门任命的;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讲解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讲解《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1、学校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
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
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3、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5、教师管理:是对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谋求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际关系融洽。
6、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
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7、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8、教学管理: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过程。
9、成功管理:就是旨在帮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取得成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10、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数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其,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学校管理学 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二)引言概述:学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管理和学校运营的各个方面。
对于学校管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学校管理学为主题,通过对该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份完整的复习资料,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正文内容:一、学校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1.学校组织的概念及特点2.学校管理的定义和目标3.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素4.学校组织结构的类型和模式5.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二、学校管理的理论基础1.学校管理的行政学理论基础a.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b.学校管理与行政学的关系c.学校管理的权力和责任2.学校管理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a.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b.组织行为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c.学校管理者的决策与影响力三、学校管理的实施与运行1.学校管理的计划与目标设定a.学校管理的计划与预算b.学校目标的确定与评估2.学校管理的组织与人员管理a.学校组织与分工b.学校人员的招聘与培训c.学校管理的激励与考核3.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a.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b.学校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整合c.学校管理信息的保密与合规四、学校管理的问题与挑战1.学校管理的内外环境分析a.学校管理的政策与法律环境b.学校管理的经济与社会环境2.学校管理的危机处理与风险管理a.学校管理的危机类型与应对策略b.学校管理的风险评估与控制3.学校管理的创新与变革a.学校管理的创新模式和路径b.学校管理的变革导向和实施方法五、学校管理的未来发展1.学校管理的前沿理论与趋势a.学校管理的教育技术应用b.学校管理的全球化视野2.学校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a.学校管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b.学校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践c.学校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与提升总结:学校管理学在现代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我们对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施与运行、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
引言概述:
学校管理学是指针对学校的管理和组织运作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与评估,以及师生关系等等。
这些方面都对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为学校管理学的复习提供资料,重点围绕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与评估以及师生关系展开讨论。
正文内容:
1.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1.1学校管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1.2学校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3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学校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
2.1学校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2.2学校管理机制的基本要素
2.3学校管理机制的调整与改进
3.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
3.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2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挑战
3.3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4.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评估
4.1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原则
4.2学校课程设置的过程与方法
4.3课程评估的类型和方法
5.师生关系的管理与发展
5.1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特点
5.2师生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3师生关系的发展与提升
总结:
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与评估以及师生关系的角度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校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果,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本文能为学校管理学的复习提供有益的资料和指导。
学校管理学学习要点
《学校管理学》学习要点张国宪第一章学校管理及学校管理学一、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1、学校管理的内涵学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在遵循一定规律原则的基础上,学校各类事务的协调活动。
2、学校管理特性。
1)、教育性。
教育者的教育是教育获得教育性的前置条件。
首先教育管理者要接受教育当然。
2)、学术性。
教育行政管理是一种学术性活动。
3)、滞效性。
教育的长效性决定了教育行政的滞效性。
4)、不确定性。
教育效果、评价,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5)、价值相关性。
6)、利益主体多元性。
3、学校管理学学校管理学是通过分析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其中的规律,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推进学校管理创新的科学。
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一)现代学校教育需要科学的管理(二)学校管理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三)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需要加快学校管理学科建设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2、观察法3、文献法4、信念法5、比较法6、案例法7、多学科的方法第二章学校管理思想原则一、民主化思想原则1、涵义:民主化思想原则就是民主管理学校,让全体利益关系人(具体所指为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充分表达权益。
2、意义: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增强组织士气;有利于保证管理权力的正确表达,防止权力的搁浅和滥用。
3、具体表现:思想观念深处上:行政人员具有习惯化的民主意识,乐于、善于听取教师、学生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监督。
实践工作中:充分尊重基层的意见,反映群众呼声,还要善于吸收,贯彻。
保障形式上:重要决策和改革要召开相关会议,创造更好的参与条件。
4、学校民主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教师权利意识;要有学生角色意识;要有民主意识;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建立民主管理的气氛和软环境;要重视制度建设。
二、科学化思想原则1、涵义:学校管理活动要符合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科学化是学校管理所追求的,因此才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发展,管理思想的引入。
学校管理学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知识点第一讲的基本内容一、基本观点(一)管理的实质1、管理的起源和功能: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分工和协作要求,管理的功能表现在对活动的组织协调。
2、管理的实质:管理的实质就是“用人以治事”。
(二)学校管理的特性1、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学校”的特性2、学校管理系统中“人”的特性:3、学校管理系统中“事”的特性4、“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教育性多维性创造性二、基本概念1、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第二讲的基本内容一、基本观点1、校长的角色特征体现在其指导性、育人性、复杂性、示范性等方面,校长在管理实践中要追求“行政权力”、“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三力互补效应”。
2、学校的管理群体要从专业结构、职能结构、个性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结构优化。
3、学校要实行权责分明的“科层制”管理。
4、管理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追求、先有蓝图后有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5、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管理目标的引导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和评价功能。
6、学校管理机制的内容结构,通常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7、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二、基本概念1、角色:原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形象。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角色”,是指于人们特定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种地位的期待或要求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的管理部门任命的;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学校管理学-讲义内容
学校管理学第一章导论(第一章)第一节学校管理的作用、特点一、什么是管理?二、什么是学校管理?三、学校管理有何作用?四、学校管理有何特殊性?管理是普遍的社会活动。
【管理】P1——是管理者遵循一定的管理观念,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筹划安排各项管理资源,高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社会活动。
“管理”与“领导”:P2从广义角度看,管理包含了领导。
从狭义角度看,管理与领导是两种不同的活动。
【学校管理】P1——是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组织协调学校的办学资源,引导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向,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管理活动。
1、教育工作目标;2、管理工作目标。
学校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P5-8学校管理主体——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客体——学校管理对象:人财物时空信学校管理中介——学校管理方法学校管理目的——学校管理要达到的结果学校管理释义:1.对办学资源的合理调用;2.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作用;3.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学校管理的作用(意义):P2-3(图示)1、集合资源的作用;2、统合资源的作用,增效资源的作用。
学校管理的性质:(图示)(第一章)第二节学校管理实践及理论的发展一、学校管理实践的发展二、学校管理理论的发展什么时候有了教育?——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原始社会)什么时候有了学校?——学校是在有了国家和文字之后;(奴隶社会)什么时候有了管理?——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清朝末年)1903年《学制》什么时候有了学校管理?——有了学校就有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时间?——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育——原始社会学校——学校管理——奴隶社会《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论及了早期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实践产生于夏商周。
庠序校是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
其它国家时间大致如此。
伴随学校管理实践也就有了学校管理思想,《学记》记载的是官学的管理,孔子的教育思想反映的是私学的教育,朱熹也论及了书院的管理。
学校管理学复习
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管理的作用: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现象,从微观上看:管理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必要条件,从宏观上看,管理是形成和创造生产力的有力保证,管理在未来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
3: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4:学校管理的二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科学。
6: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边缘科学,应用科学,人文科学。
7:学校管理学学科特点有应用性,理论性,综合性,政策性。
8:学校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萌芽阶段,时间:古代学校的出现到18世纪,特点是模糊性;形成阶段,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特点是独立性,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达顿和学生斯奈登在1908年年出版的《美国教育行政》作为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特点是系统性.9:学校管理要素:内部:@管理活动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职能要素: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中国学者: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管理资源要素:基本资源是人,财,物,特殊资源是时间,空间,信息,资源综合:事@外部:宏观:社会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环境等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微观: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包括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居民职业,经济生活,文化水平等对学校管理的影响:10:现代管理学意义上人性理论有@工具人假设(早期管理时期)@经济人假设(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社会人假设(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梅奥)@自我实现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复杂人(沙因)@决策人(西蒙)@文化人(威廉大卫)。
1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有@科学管理理论,泰勒是科学管理之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之父,管理理论之父@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是组织理论之父,组织管理之父。
学校管理学复习
学校管理学复习《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2022 年人教第四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1、学校管理是伴有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3、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是:应用性、理论性、综合性。
5、1908 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标志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
第二章学校领导体制一、选择:1、在管理学中古往今来的领导体制按不同标准来划分,可分为许多类。
按参预决策人数分可分为一长制和合议制;按机构内部职权性质和范围分为层次制和职能制;按不同层次的机关职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分集权制和分离制;按统一机构的各单位接受上级机关的控制程度分完整制和分离制。
2、我国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七次大的变革:校务委员会、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校长负责制。
3、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于1985 年 3 月颁布实行的。
4、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属性从主体数量上看是一长制,一所学校惟独一位校长;从主体功能上看是承担责任,对学校工作承担全部责任,因此校长负责制的性质就是个人负责制。
5、教代会的权力有:建议权、审议权、监督权、评议权、决议权、否决权、问责权。
二、名词:1、学校领导体制:确定学校内部领导力量的地位、作用、权责划分及彼此关系的根本制度。
2、校长负责制: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有决策指挥权。
三、简答1、怎样完善校长负责制:①、建立科学的校长遴选制度;②、营造学校改革的宽松环境;③、建立合理的咨询监督机制;④、配套改革,整体推进;⑤、建立严格的法律保障制度。
2、党政关系如何互动:①、党组织对学校行政要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学校办学方向和监督工作;②、校长对学校党组织要尊重党组织决定,尊重书记,对组织的决议和开展的活动支持配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依靠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定向、把关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1、学校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
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
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3、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5、教师管理:是对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谋求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际关系融洽。
6、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
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7、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8、教学管理: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
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过程。
9、成功管理:就是旨在帮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成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10、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数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1、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指教学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去研究、分析、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
12、德育评价:是对学校德育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检查,它既包括对德育过程进行的评价,也包括对德育效果进行的评价。
13、学校特色:就是对校园主流文化某些方面(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的凸现或强化。
14、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15、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16、需要的双因素理论:英国的赫茨伯格在他的《工作的推动力》一书中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他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身体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
用,但能预防职工产生不满。
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只有满足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7、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Y理论”:该理论强调管理者应该为职工创造一切机会来激励和发挥他们的智慧,以诱导的方法,鼓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管理上获得成功。
18.被西方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美国的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
19、教育、教学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教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靠教师。
20、教师管理是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进行的。
21、教师管理的流程,以进口管理为始端,以“出口管理”为终端,“开发管理”贯
穿整个流程,而使用管理则是核心。
22、德育的外延包括四个领域,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23、德育过程评价包括对德育课程质量评定、对德育活动质量评定、对德育工作
管理评定、对德育工作者的队伍的评定、对德育方法的评定、对德育环境的评定等。
24、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方
面提出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起来的“三维结构”,突破以往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的局限。
25、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手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与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
相适应,当时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命令、部门规章和考试等手段。
26、学校管理的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垂直性等特点。
27、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来看,领导类型可以划分为领导决定型(权威型)
和群众参与型(民主型)。
28、学校行政方法科学化、现代化的标准应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方法本身,二
是执行方法的结果。
29、学生管理中的经济方法包括优生给奖、留级赔偿、补考收费和退学归偿。
30、教育法规是学校管理的强有力手段,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1、校园文化包含“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等三个范畴,区分为
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
32、学校管理方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鲜明的目的性、种类的多样性和选择的灵
活性。
33、衡量一所学校的形象状况,有两个主要指标:知名度和美誉度。
34、校本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权力下放。
35、学校的领导职能包括决策职能和用人职能。
36、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
位一体”结构。
37、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管理。
38、德育质量的评定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强度两个方面来进行。
39、学校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分为对工作(事)的管理和对人(教师、职
工、学生)的管理两大方面。
40、教师管理中的经济方法包括工资和奖金。
41、学校行政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强制、说服、示范。
4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在总体上属于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政
策性等特性。
43、校长职业化的核心是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
44、美国彼得.德鲁克所写的《管理实践》被公认为是最早论述目标管理的著作,他
在该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45、学校管理的程序通常分为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和评价。
46、教师管理的一般流程从纵向看,包括“进口管理”、开发管理、“使用管理”和
出口管理。
47、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把学校管理常规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即口授
型常规规范、习俗型常规规范和制度型常规规范。
48、德育评价包括对德育过程和德育效果进行的评价。
49、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坚持合法性和合理性这两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