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带详细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发展阶段时间方式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 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0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自然灾害的防治
2009年2月6日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 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 图(1951~1991年),回答1—4题。 1.造成我国北方现大面积的干旱的自然原因 ①降水异常偏少 ②沙尘暴增多 ③工农业用水增多 ④气温 偏高 ⑤CO2导致温室效应 C A.①② B.③⑤ C.①④ D.②④
今年本来就是厄尔尼诺年,而最近太平洋东部水温持续较高, 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中国西南出现高压阻碍北方冷空气 南下,这是今年特旱的特殊原因。 而云南本身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冬季本来就 是干季,加上高原,湿气流难以进入。 还有一点,云南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很快,所以历来 都是缺水的省份。 去年入秋以来,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供应非常弱水汽 输送少;冷空气长时间处于我国偏北地区,冷暖空气无法或 极少在西南地区交汇造成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这是云南等 地产生持续气象干旱的直接原因。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却会更让人惊心触目——西南 一些省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 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 之为“抽水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
(3)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交通导航、火灾跟踪、人 员救生、地震检测等方面。
(4)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 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 量分析的功能。 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 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 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 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 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 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 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整理】2010全国各地高考地理名校联考试题 专题题组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0全国各地高考名校联考试题专题题组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2010各地名校联考试题题组一(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复习教学质检)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l~3题。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答案 1.C 2.A 3.B(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综合练习)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4-6题。
4.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5.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7、8月B.甲——3、4、5月C.乙——5、6月D.乙——12、1、2月6.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D.气温高,蒸发量大答案 4.A 5.B 6.C7.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
试着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4分)(2) 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
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
试着对比简要分析其差异的成因。
(6分)答案(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士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2分)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2010地理(新课标全国卷)带答案高清版
20XX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
考试时长l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XX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图1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详细步骤]本组题以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与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着重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图文材料解析的能力。
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前提,正确地解读所获取的信息是解题酌关键,如材料中的“气温骤升〞“洪灾〞等,本组题的难度轻小且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我国北疆地区雪灾的显性介入。
第1题,由经纬网可知,北纬48和东经84~88。
之间的区域为阿尔泰山的南麓,属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其西面有缺口向大西洋敞开,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1.C2.自20XX冬至20XX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详细步骤]第2题,读材料可知,该区域于20XX5月初气温骤升后出现严重的洪灾,说明5月之前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低。
阿尔泰山区的河流主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只有气温升高,积雪才能融化补给河流。
[答案]2.D3.20XX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与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答案]3.C[详细步骤]第3题,20XX5月初气温骤升说明出现了晴朗天气,而造成晴朗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只有C项符合,而A、B、D三项均可能造成阴雨天气。
图2曲线为某国20XX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汇编
第三部分 自然灾害一、单项选择题(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词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回答第2题。
1.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答案】A【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考查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
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
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图3云 贵 陕 青 冀 川灾害数量(次)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答案】C【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二、双项选择题3.(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答案】D【解析】本题是结合实际,运用大气运动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森林火灾。
火灾发生时,火势顺风蔓延,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或中毒,从而危及生命。
地面受热,空气会上升,与地势低洼处的冷空气间形成对流。
空气冷热变化剧烈,导致风向多变。
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地理部分(高清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答案:C D C解析: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新疆(备考中要求学生记忆乌鲁木齐的经纬度88°E,44°N,),这是考生必须能够做到的。
定位后,就可确定第1题,北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第2题的迷惑性非常大,不仔细审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B,但那样出题就过于直白了。
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说的是“2010年5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试题问的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正是因为之前的气温偏低,积雪没有完全融化,等到5月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第3题的关键依然在材料中给了提示“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必须选择能够使天气晴朗的天气系统。
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专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专题(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2题)1.(10分)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
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2011全国新课标卷)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3.(2012新课标卷)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4.(013高考题新课标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分)N1000500 7007502001河5等高线居5.(2014新课标I卷)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水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6.(2012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4分)(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6分)7.(2013高考题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地理试题答案汇总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答案1.答案:(1).C (2)B (3)狂风;暴雨;风暴潮。
2.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3.【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分)。
(2)A地:风暴潮(分);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4.【答案】(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5.答案:(十七)本题(10分)(1).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分值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①②③④⑤1分⑥1分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印度洋(1分)、亚欧(1分)、美洲(1分);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
(3).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1分)。
2008年高考题答案1.答案(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自然地理(下)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自然地理(下)高清地图重绘(10年上海卷地理)(八)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19.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20.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年江苏卷地理第30题A) 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
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
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图l8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图18(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其形态特点是▲。
(2分)(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和▲。
(2分)(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2分)(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2分)(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2分)解析:大陆架通常海水深度低于200M,大陆坡则在200M-3000M之间。
海洋环境复杂而多变,尤其是深海,而且海水有着很强的腐蚀性,安全性远不如陆地。
答案:(1)大陆坡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4)生态海洋生物受到污染(5)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10年江苏卷地理第7题)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7~8题。
【地理】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带详细解析).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年上海卷地理)(十七)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1: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闸、地点和震级.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
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
材料4:49.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袁。
50.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的交界处。
从材料1和材料2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51.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十七)本题(10分)49.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分值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①②③④⑤ 1分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⑥ 1分50.印度洋(1分)、亚欧(1分)、美洲(1分);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
51.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1分)。
(10年海南卷地理)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 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答案】25.答案要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10年海南卷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10 年上海卷文综)13.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
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
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A.贵州、内家古、黑龙江B.贵州、西藏、新疆C.山西、内家古、黑龙江D.山西、西藏、新疆答案:A(10 年上海卷地理)(六)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地域王化丰富多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态、14.黄土地貌形态多姿。
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
黄土峁是指A .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 .孤立的黄土丘C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 .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答案:B15.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娃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16. 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①秦腔② 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A(10 年海南卷地理)22.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
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10 分)【答案】22.答案要点: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3 分)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4 分)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
(3 分)(10 年北京卷文综第5 题)图2 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A. ①和④B. ②和③C. ③和⑤D. ④和⑤【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以及我国区域独立人口分布特征,难度适 中。
【解题思路】所谓人口密度就是指单位面积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 算单位。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本题考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很难到达此处;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此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盛行西风,由等高线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中间地势低平,南北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因此盛行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解答】解:A、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加之受地形的阻挡,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很难到达此处,故不符合题意;B、该地区南部是高大的高原山地,印度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故不符合题意;C、此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盛行西风,由等高线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中间地势低平,南北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因此盛行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故正确;D、该地区北部有高山阻挡,北冰洋的水汽难以到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能够读图定位,然后读图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地区应为中亚,此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材料指出,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所以造成涝灾的因素是冰川融水,而涝灾严重的原因是此前积雪较往年更多.【解答】解:结合题干信息,该地区与2010年5月天气晴朗,气温骤升而出现了洪水灾害,故判断可能是由于5月大量的冰川融水而导致的,故推断此前该地区应降水量较多,气温偏低,而形成了该地区较常见更多的积雪量。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环境保护带详细解析
环境保护(10年上海卷地理)(九)工业化对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21. 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口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A.酸雨淋蚀加剧 B •紫外线辐射强烈C.沙尘暴频繁肆虐D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答案:A22. 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 .③④答案:C(10年海南卷地理)26. (10分)环境保护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答案】26.答案要点: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
(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
(6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
(4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分不超过6分)(10年江苏卷地理第23-24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1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A .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读图回答23〜24题。
23.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A .①B .②C .③D .④24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主要原因是C .某些物种灭绝D •土壤肥力下降答案:23. AC 24 . AB解析:第23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第24题: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010届高三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ppt课件
北部
以地震、 沙尘暴、
霜冻、 干旱、 病虫害 等自然
是中国 的干旱
区
灾害
为主
以暴风 雪、地 震、寒 潮、雪 崩等自 然灾害
为主
海拔高, 地势落 差大, 地质地 形复杂
对绿洲 农业、 城市建 筑和畜 牧业造 成危害
对畜牧 业造成 严重危
害
【练一练】 1.以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灾祸的分布情况〞,读图 回答
气活动异常频繁,多大风天气,为沙尘天气的构成 提供了动力。③我国西北和华北北部干旱半干旱地 域生态环境脆弱,人们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 开垦、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等活动使植被破 坏,呵斥土地沙化不断扩展,加之开矿等工程建立 中堆放的表土缺乏维护,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极 易扬尘。这些都为沙尘天气提供了土沙物质。 〔4〕防治:①建立起沙尘暴的监测预告系统,在沙 尘暴降临前进展比较准确的预告,提早做好防灾任 务,将损失减小至最低限制。②做好植被维护任务, 防止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与恶化,经过退耕还林〔还 草〕,控制载畜量,加强生态建立,恢复和改善当 地环境,从而遏制沙尘暴的发生与蔓延。
有
、
,多发区位于我国的 地域。
〔3〕我国自然灾祸多发的主要缘由有哪些?
解析 该题以台湾地震为背景,主要调查自然灾祸的
成因和分布。第〔1〕题,台湾岛位于两大板块交界
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发生。第〔2〕题,地震、
滑坡、泥石流同属地质灾祸,多发区位于我国西南
地域。第〔3〕题,我国自然灾祸多发与我国所处的
地理位置及复杂的地理环境关系亲密。
〔3〕从气候看,洪涝多发地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 气候区,这是由于东部季风区不仅降水量大,降水 继续时间长〔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降水集中 〔5~9月〕,而且季风强弱变化很大〔副高强:南旱 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加上沿海有台风影响 等。 〔4〕从水系看,洪涝多发区的河流或是短少天然的 入海河道〔如淮河〕,或是水系支流多〔如海河是 扇形水系、长江是树枝状水系〕,或是河道弯曲 〔如荆江河段〕等,这类河道往往汇水集中,而排 水却很困难,容易引发大的洪涝灾祸。
2010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山东卷解析第一卷(必做,共100分)1~2题:农业区位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答案:1.C 2.A解析:试题以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为基本信息,考查影响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城市郊区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农业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能力;考查学生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有效信息和思维路径:第1题:回答该题需要调用下列知识:(1)地形的判断:平坦地带、缓坡、陡坡。
(2)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鱼塘、稻田、菜地花圊、村庄、果园、林地等。
(3)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随着地势的增高,图中沿海洼地是鱼塘;再往上沿海平原是稻田;再往上为缓坡阶地,在坡陡处是菜地和花圃,平坦地带为村庄;再往上为陡坡,依次是果园和林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故正确答案为C。
第2题:回答该题需要调用下列知识:(1)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条件;(2)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发生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土地价格和市场需要。
图中城市郊区农业结构,稻占用土地面积大,经济效益不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产品经济效益高,市场需要大;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稻田。
故正确答案为A。
3~4题:大气受热过程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4.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答案:3.A 4.B解析:该题以气温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图为载体,综合考查考生“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知识,考生需从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结合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逻辑推理、最后做出正确判断,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0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O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1,完成1~3题。
B1.冰岛位于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B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D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A.雷暴频发B.严重缺氧C.有大量可燃气体D.火山灰浓度大图2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
读图2.完成4~5题。
4.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
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
2l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据此完成6~8题。
6.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距离B.热量条件C.劳动力价格D.种植技术7.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8.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A.运输成本B.用地成本C.原材料成本D.劳动力成本读图3。
完成9~10题。
9.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C.水D.光照10.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年上海卷地理)(十七)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1: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闸、地点和震级.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
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
材料4:49.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袁。
50.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的交界处。
从材料1和材料2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51.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十七)本题(10分)49.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分值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①②③④⑤ 1分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⑥1分 50.印度洋(1分)、亚欧(1分)、美洲(1分);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
51.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1分)。
(10年海南卷地理)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 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答案】25.答案要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10年海南卷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图1,完成1~3题。
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A .雷暴频发B .严重缺氧C .有大量可燃气体D .火山灰浓度大【答案】D(10年江苏卷地理第17-18题)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
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回答21~22题。
2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2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答案:21.BD 22.CD解析:地理的最大优势在于时代性特别强,纵观今年全国各省市地理试卷这一特色反映得淋漓尽致。
第21题:西南地区从去年9月份,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一直降水很少,气温也比往常偏高,再加上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等原因,使得旱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第22题:相反,去年冬季开始,一直今年春季,西北地区多暴风雪,气温回升后,积雪大量融化,造成了融雪性的涝灾,所以针对这个原因,A、B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10年江苏卷地理第5-6题)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6.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答案:5C 6A解析:2010年仿佛使人们又回到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
仅2010年1-4月之间,就相继有中国台湾花莲外海、高雄、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日本、海地、智利、中国玉树等第发生地震。
地震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的发生机制和伴随的地质灾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第5题,关键在于了解地震的能量来源和海地、智利两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大多位于板块边界,但需要说明的是大板块内部存在的断层也可以引发地震,如海地地震;影响烈度的因素不仅包括震级,还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强度等。
第6题,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紧邻安第斯山脉,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仅有狭窄的沿海平原,海地是岛国,面积小,地形也以山区丘陵为主。
图中智利甲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题号:12 科目: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台风转向点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3分)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3分)A.5-6月B.6-7月C.9-10月D.10-11月(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4分)答案:1.C2.B3. 狂风;暴雨;风暴潮。
(10年北京卷文综第6题)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答第3-6题。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A.①B.②C.④D.⑤【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图,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耸崎岖,又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如果再加上植被破坏,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选项D正确。
而图中的①地多暴风雪、融冰水灾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②地多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④地为黄土高原地区,多水土流失等生态灾害等。
(10年浙江文综第10题)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
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
读图5、6,完成9~10题。
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自然灾害防治的题目,通过图层判读及运用泥石流成因原理不难判出答案,要求思维非常清晰,有严密的逻辑性。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0年福建卷文综第40题)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7分)(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8分)【答案】(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解析(1)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不难看出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
从地形和社会经济水平平等方面分析原因。
(2)考查国土整治的措施,B地区处于丘陵地区,洪水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所以需要采取植树造林,生态退耕等生物措施,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等工程措施,要相互结合。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2题)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
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10年山东卷文综第31题)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6分)【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分)。
(2)A地:风暴潮(分);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10年上海卷文综)三、(本题共14分)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34.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板块和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35.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
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
36.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到风的影响。
37.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38.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39.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
然而,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
列举两点。
答案: 34、亚欧;美洲(次序可互换);生长35、压力(内力、地质);岩浆岩(火成岩)36、西(西北)37、①;②;③;小3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