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8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克和千克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克和千克的认识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课题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

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100主题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注意价目单上的信息,教师可把学生找到的内容另外板书,稍后处理,顺势再启发:“你还看到了什么?”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看到1瓶洗衣液重5千克,1袋玉米高钙饼干重110克,5个苹果重1千克等等。

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斤、公斤、两等。

师:是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公斤和两。

但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通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感受物品的质量。

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对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初步的认识。

在解读主题图过程中,出现直接观察秤上读数等多种获取物品质量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印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掌握克和千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质量的感知和量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掌握克和千克。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子白板、课件、克和千克的重量物品、天平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重量物品、称重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如水果、蔬菜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以实物为例,呈现1千克和1克的重量,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称重工具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在中。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称重工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教材解读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认识,也是为后面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二、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学情分析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经验之谈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克与千克虽然在生活中普遍运用并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密切的关注。

在教学时,需要将这种生活经验变成教学资源。

2.注重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这种观念的建立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更好地建立相应的质量观点,教材设计了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活动。

3.注重对学生估量方法的指导,使估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如前所述,所谓计量(测量),就是把一个未知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如,教学完例1后,应注意通过“做一做”让学生体会将1克作为估量标准进行估量时的准确性,必要时可以设计给出估计标准与不给估计标准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标准的作用。

第1课时认识克和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二十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第八单元 第01课时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八单元 第01课时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了解质量单位1.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2.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4.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介绍计量工具1.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结合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作必要的补充。

学习任务一: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一)认识克1.借助实物感知克。

(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2)观察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3)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老师准备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装瓜子,体验3克、12克、100克分别是多重。

(4)全班汇报:说一说掂量后的感受,轻还是重。

(5)师生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6)你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2.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让学生取出自己准备的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1)小组活动:在老师准备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2)对比试验:让学生试着从装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

(3)提炼方法:操作后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提取1克黄豆?(4)质疑交流:怎样验证多少粒黄豆重1克?(用称一称的方法来验证)教师指出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概念。

2.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
1.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量筒、秤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引发学生对物品重量的思考。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以及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示范计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

3.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克和千克
的计量方法,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a.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商贩和顾客,进行购物称重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单位的应用。
b.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称重实验,如称量物品,感受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重量差异,增强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c. 游戏:设计质量单位换算接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换算知识。
d.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问题探究,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a. 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课程内容、案例、游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b. 视频:播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c. 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称重工具、教育软件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1. 理解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质量的估测,发展量感;
2. 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培养数值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 增强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科素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克与千克概念的理解;2.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3. 解决实际问题时质量单位的正确应用。
答案示例:早餐时,妈妈用200克面粉做了两张煎饼。
2. 实验报告: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答案示例:我比较了5枚硬币和1个橡皮的重量,发现5枚硬币大约是1克,而1个橡皮大约是10克。
3. 换算解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克与千克的换算,增强理解。
答案示例:1千克就是1000克,就像1000个1角硬币加起来就是10元。
d.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教学论坛等,获取更多教学素材。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下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度量单位,具备了一定的度量观念。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直观演示。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颗苹果,提问:“这颗苹果重多少克?”让学生初步接触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如每组分发一些小卡片,让学生互相提问,用所学质量单位进行回答。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克与千克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克与千克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1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三、认识重量单位——克(g)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准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板书: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公式。

2.教学素材:实物重物、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作:让学生参与练习,通过操作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5.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六、课堂练习1.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是多少?2.用千克表示25 000克。

3.如果一个西瓜有6000克,那么它的重量用千克表示是多少?七、课堂讨论1.讨论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遇到的质量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场景?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学习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习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自主学习(1)教学例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出示课件:101页例1①认识、感知1克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载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计量比较中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①理解“净含量”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②认识、感知1千克1千克有多重呢?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③克和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能恰当地选择质量单位。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的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质量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内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

3.实际操作:让学生带来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等,进行称重,感受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不同物品的质量。

8《克、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8《克、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8《克、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克、千克的认识》这一教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详细规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章《质量单位》,具体包括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实物道具、天平。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购物时称重,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和实物道具进行质量的计量和计算,增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克和千克描述一下你身边的物品的质量。

2. 请计算一下,100克等于多少千克?2千克等于多少克?答案:1. 答案因个体差异而异,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描述。

2. 100克等于0.1千克,2千克等于2000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和运用是否掌握,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第1课时)》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的一节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称量水果,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例演示: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大小,加深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

4.操作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转换。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和千克的意义和换算。

2.难点: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小黑板、数学教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学习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并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简要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2.通过实物展示和讨论,让学生感知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

3. 操作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称重练习,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如何使用克和千克单位表示这些重量。

3.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有序的表示和比较。

4. 拓展应用1.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食物,推测它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2.实际应用:老师提供生活中常见的重量问题,让学生用克和千克单位解决。

五、课堂小结1.总结克和千克的意义和换算关系。

2.强调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并认真总结今天学的知识。

2.以家庭为单位,测量并记录家中某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克和千克单位,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生将理解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单位来估测和称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难点:1. 建立1克的观念,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2. 在实际情境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称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电子秤、各种质量不同的物品(如橡皮、书本、书包等)。

2. 学具:学生用天平、砝码、称量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演示天平和电子秤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建立质量观念。

3.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2. 板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4.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是否存在共性问题,如何进行针对性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1. 建立1克的观念:(1)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1克的质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并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质量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单位换算的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练习、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书本、糖果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小卡片,用于练习和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质量的问题,引出质量的概念,进而引入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物,如苹果、书本、糖果等,向学生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它们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用天平称量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与千克》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

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掌握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是使每个学生真正能够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教师的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

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2.学生的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课前称自己的体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可分三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感受物品有轻重之分,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秤去称,从商品的包装标示可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要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第二层: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时可多为学生提供几种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为了和国际接轨,向学生介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约是1克、1千克的物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第三层:为学生提供称量的机会,介绍一些常用的秤,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及质量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在操作中巩固,在实际应用中掌握。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教材第101~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架天平、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几粒黄豆
学生:四人小组一袋食物(10克胡椒粉、100克方便面、50克薯条)
四人小组一个信封(一粒黄豆、1枚1角硬币、1颗牛肉糖、1个果冻)
每人一枚2分的硬币和质量为1千克的实物
【情景导入】
介绍工具,引入课题
先让体重、身高有明显差距的两名同学在黑板前站一站。

师:看着他俩你们想说什么?
生:(小明比小刚高。

)(小明比小刚重。


师:小明比小刚高多少呢?
生:20厘米、15厘米、22厘米……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谁估计得最准呢?
生:用尺子量。

(请学生来量,并出示结果为15厘米)
师:是呀,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高多少,我们可以用工具——尺子去量,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那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重多少,该怎么办?要用到什么单位呢?
生:用秤来称,要用到重量单位。

(学生说出了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磅秤、天平等,教师有的就出示实物,没有的就出示图片,学生还说秤上有像尺子上一样的刻度和单位。


师:关于质量单位你又知道什么?(千克、克、吨、斤、公斤、两)
师:公斤、斤、两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

克、千克、吨都是国际
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一起先来研究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就留到今后去学习。

板书出示:克和千克
【新课讲授】
动手操作,实际感知
1.建立1克的概念
(1)设疑:请小朋友拿出2分硬币,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想知道它有多重吗?用什么秤比较好呢?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们将2分硬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右边的托盘里放上1克重的砝码,天平的左右两边基本平衡了就说明2分硬币的重量约是1克。

(3)巩固概念。

每名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从信封里摸出大约重1克的实物吗?你能摸出比1克轻一些的实物吗?比1克重一些的呢?比1克重得多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天平验证得出:1枚2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1粒黄豆比1克轻一些(1克黄豆大约有5粒),牛轧糖比1克重一些,果冻比1克要重得多。

2.感知几克
师:一枚2分的硬币重1克,两枚重多少?(同学合作掂一掂)10克需要几枚2分硬币?
师:这儿有三样东西(胡椒粉、方便面、薯条),分别重10克,100克,50克,猜猜看什么东西是100克?什么东西是10克?
(先让学生猜,老师不要急于宣布结果。

然后,让学生从四人小组的食品袋里拿出物品,每个小朋友先掂一掂,再猜猜,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猜对了。


师:通过刚才的两次猜想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们要知道物体的重量,不能光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而是要用手去掂一掂。

师:我这里有一个鸡蛋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有多重吗?
(请几个小朋友掂一掂,看看它们分别和什么食物的重量差不多,然后用秤称一称,得到鸡蛋大约重60克,和薯条差不多,梨大约重100克,和方便面差不多)
3.感知“1千克”
师:能把你们重1000克的东西借老师用一用吗?
(师生合作,一边数一边放,100克,200克,300克,……900克,1000克)
师:1000克可以写成1千克。

(边说边写板书。


师:那么,3千克与3000克哪个重?哪个轻?为什么?
师: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带来的1千克物品?
(生带来的有一袋白糖1千克,2袋500克洗衣粉,4袋250克盐,还有的带了1千克的苹果,但苹果个数不等……)
师:奇怪了,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怎么有的是6个,有的是8个,有的只有4个啊?
生:老师,我的苹果和他们的苹果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的大,只有4个,他们的很小,有10个呢。

师:是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怪不得白糖、盐、洗衣粉它们虽然都是1千克,但数量也都不同,1千克白糖只有1袋,1千克洗衣粉有2包,1千克盐却有4包,原来也是它们每一包的重量不一样的缘故。

4.感知几千克
师:2千克有多重呢?3千克呢?4千克呢?如果把我们每个人带来的都合起来有多重?
师:你的体重是多少?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
【课堂作业】
1.在○里填上“<”、“>”或“=”。

1千克○1000克
3000克○2千克
5千克200克○2500克
8千克○7900克
2.趣味题
昨天,聪聪也学习了“克与千克”的知识,回家后他根据所学知识写下了这么一篇数学日记:
5月18日晴
放学了,我背起3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走进家门就看到妈妈已经给我放好了大约250千克重的大苹果,放下书包我就狼吞虎咽地把苹果吃了下去。

然后,我拿出重100克的作业本和重10千克的铅笔开始认真地做作业了,刚做完作业,体重100克的胖爸爸回来了,他手中还拎了个6千克重的西瓜呢,我兴奋地叫着:“哇,我爱吃的西瓜来了,我又可以吃西瓜了!”爸爸说:“你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半个西瓜你的体重就要接近30千克了。


小朋友,读了聪聪的日记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自己在班内分别找自己喜欢的实物5个,通过“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填一填、评一评”等活动,完成下表:
答案:
1.= > > >
2.略
3.略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多留心观察。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1000克=1千克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分组就座,每组均拥有独立的学习活动用具,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称、掂、数、比、看、算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名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重量单位,建立明确的重量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