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概要

合集下载

最新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

最新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


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促 数脉类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寒证 湿证,脾虚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热证,亦主虚证 阳盛实热,气滞血瘀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痛,惊
24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虚脉类 实脉类
附二十八脉分类比较表3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
寒,痛,宿食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阳气有余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痛证,痰饮,
疟疾
25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辨证之八纲辨证
表证与里证 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 阴证与阳证
四对既互相对 立又互有联系 的八个方面证 候,各自都不 是一个完整而
具体的证。
26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表、里、半表半里证鉴别表
❖2 肺朝百脉 行循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 ,肺主气,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肺 气把血液敷布全身。
17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脉诊概要
3 脾主统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的运行,有 赖脾胃生化血液和脾气的统摄。
4 肝藏血 肝主疏泄,能调节血量,推动气血的运 行。
5 肾藏精气 精能化血,补充血液,肾中阳气是人 体阳气的根本,为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与血液的运行密切相关。

中医护理学概要

中医护理学概要
耐心开导 滋阴清热、养阴生津 外用龙骨、牡蛎粉敛汗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积极疏导 温养饮食 针灸、按摩关元、气海
第七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
第一节 预防
•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健康管理) • 见微知著:见微者言气也,知著者言形 也。 •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第二节 治疗与护理原则
• 治病求本(标本缓急):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 扶正祛邪:扶正不留邪,驱邪不伤正 • 相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第九章 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 • • •
生活起居:顺四时 情志:调情志 饮食:节饮食 用药:慎医药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
• • • • • • 顺应自然:顺应四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环境适宜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共养
顺应四时
•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 气生,四时之法成。” • 春温,生,肝,乌鸡白凤丸 • 夏热,长,心,生脉饮 • 秋凉,收,肺 ,秋梨膏 • 冬寒,藏,肾,六味地黄丸
三、虚实辨证的护理
• 虚实: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 病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有气、血、阴、阳 、精、津之虚。 • 实证:是指邪正交争急剧的临床证候。
虚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定义及地位

医起源于护,而护理又起源于生活实践。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作为其中重

要内容之一的中医护理学,历史更为久远。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与知识萌芽产生之前,他们对疾病的简易护理措施早就出现了。但是由于时代、社会、人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国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然而中医护理方法、经验和理论,却大量散载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出现了具有护理涵义的多种名称。例如“将护”、“侍候”、“侍疾”等。因此,在当时虽没有形成系统的护理学科或护理专业,却不能否定护理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中国的护理学专业开始是由西方传入,一直以来形成了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这种护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人民的健康护理需要。于是人们便对散于各种医学着作的护理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整理、研究,现已逐渐升华为理论,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中医护理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护理学中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护理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并充分完善自己,更全面、系统、科学地服务于人类,在中医护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概要

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概要

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概要

一.细察病情变化

耳鼻咽喉是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诸官窍隐蔽曲折,病情复杂多变,但其病变发生发展,在官窍局部及全身必然有着相应的征象及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善于发现各种病变转化及各种危象出现的征兆,对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危证的及时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如对脓耳,应注意发热,头痛,流脓,特别是神志的变化,若耳内流脓突然减少,并出现头痛剧增,高热,恶心呕吐,神昏谵语,往往提示已产生脓耳变症。又如对急性喉风的患者,注意观察其呼吸困难表现,准确判断呼吸困难程度,对指导临床救治至关重要。一些病证的出现及转化,常有较为明显的先兆,如脓耳初起,耳深部疼痛增剧,呈跳动或锥刺样疼痛,常为耳膜将穿孔之征。一些实证鼻衄患者,大衄前常有烦闷不可忍,自觉热气上冲头部等感觉。熟悉并随时了解这些征兆,可以为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护理与及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重视精神护理

个人的精神状况,对耳鼻咽喉病证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着很大影响。不同的情志变化,可直接影响脏腑致其功能失调,导致或加重病情。精神护理,就是要设法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忧虑、烦恼、忿怒等不良情志刺激,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提高临床疗效。对一些七情为患

的病证,精神护理尤为重要。如对耳鸣耳聋、眩晕病人,要劝其戒嗔怒,以免情志伤肝动火,加重病情;对鼻衄患者,应设法消除其恐惧心理,安定情绪,以配合医生治疗;对梅核气患者,更应耐心开导,消除顾虑,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护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耐心的工作,要因人施护,根据病人的情况灵活掌握,细心开导。同时,医护人员本身应加强修养,在治疗中保持冷静、稳重,慎于言语,避免引起病人情绪波动。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PPT课件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PPT课件

嗜睡 睡意朦胧——心肾阳虚 高热神昏——热入心包
中风昏睡——痰瘀蒙心
15
问月经与小儿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月经:初潮、周期、经期、量、色、兼夹症状 小儿
16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脉诊概要
❖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是血液在脉管中 流动的结果。血液的流动,取决于五脏功 能活动的协调配合。
❖1 心主血脉 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 行,使血液环周不息。心脏的搏动和血液 在脉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脉象 的形成,心脏起着主导作用,但还需其他 各脏器的配合。
逆 腹胀满,绕脐痛,大便秘结,或下利
赤白,潮热谵语
头痛目眩
特点:痛处பைடு நூலகம்移或大便色黑腠理:局 部青肿疼痛
经络:身痛筋挛 上焦:胸膈肩膊刺痛
中焦:脘腹窜痛 下焦:小腹胀满刺痛 神志失常,喜笑不休
两胁少腹痛,多怒 腹胀满便秘,身肿
气逆喘咳 下焦壅闭,或痛或胀
29
阴证和阳证鉴别要点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问诊概要
问疼痛
部位、性质
1.部位:头、胸、脘腹
头部:与经脉循行有关。
仁术勤和
头面属阳明经
头侧属少阳经
头项属太阳经
仁术勤和
问诊概要
问疼痛
部位、性质
1.部位:头、胸、脘腹
胸部:多为心肺病变。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定义及地位

医起源于护,而护理又起源于生活实践。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作为其中重

要内容之一的中医护理学,历史更为久远。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与知识萌芽产生之前,他们对疾病的简易护理措施早就出现了。但是由于时代、社会、人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国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然而中医护理方法、经验和理论,却大量散载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出现了具有护理涵义的多种名称。例如“将护”、“侍候”、“侍疾”等。因此,在当时虽没有形成系统的护理学科或护理专业,却不能否定护理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中国的护理学专业开始是由西方传入,一直以来形成了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这种护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人民的健康护理需要。于是人们便对散于各种医学著作的护理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整理、研究,现已逐渐升华为理论,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中医护理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护理学中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护理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并充分完善自己,更全面、系统、科学地服务于人类,在中医护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中医内科护理学

中医内科护理学

中医内科护理学基础

一、中医内科护理学概要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理念阐述内科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问题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中医内科护理学包括了心、肝、脾、肺、肾、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等七个系统二十四个病证的护理从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对症护理等方面对常见二十四个病证的护理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以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等身心方面的全面护理。

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脏腑、器官、经络、肌肉、皮毛、筋脉、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等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如心与小肠相表里主血脉和神志其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神清气爽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再如脾与胃相表里主运化和肌肉、四肢其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如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养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五脏又分别与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有关各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可以对不同的脏腑产生影响。在护理上可以通过各脏腑与器官、肌肉、皮毛、筋脉、四肢百骸之间的关系观察病情变化找出所属脏腑之间的关系有的放矢的进行护理。通过情志护理可以调畅脏腑气机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这种整体性也同时表现在病理方面人体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如肝阴血不足则会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症因“肝开窍于目”。如心火上炎可出现口舌生疮或糜烂因“心开窍于舌”。另外脏腑之间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如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不仅会出现本脏的病变而且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腹痛腹泻等症。因此五脏之中一脏有病可影响到它脏。因此护理患者时不能孤立地只看局部病症单纯地进行对症处理而要根据脏腑与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全面整体地护理患者如给予莲子芯泡茶饮通过清心泻火缓解口舌糜烂。通过情志护理使肝气调达有助于脾胃的功能发挥。

[整理]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

[整理]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

咳嗽特点的鉴别1)时间、节律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外感咳嗽;早晨咳嗽,阵发加剧,痰出咳减——痰湿、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夜间咳嗽——肺燥阴虚(2)性质、声音:咳声洪亮有力——实证;咳而声低气怯——虚证;咳声嘶哑——燥咳;咳声重浊痰多——风寒、痰湿咳嗽;咳声粗浊或嗄哑——风热、痰热咳嗽;咳声短促——肺燥阴虚;

(3)加重与缓解因素: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累、受凉加重者——痰湿、虚寒

咳痰特点的鉴别

内容:色、质、量、味

咳而少痰——燥热、气火、阴虚;痰多——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稀薄——属风、属寒;痰黄而稠——属热

痰白质粘——阴虚、燥热;痰白清稀、呈泡沫状——属虚、属寒

咯吐血痰——肺热、阴虚;脓血相间——痰热郁结成痈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咯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痰热,味甜-痰湿,味咸-肾虚

【主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饮食护理为重)

咳嗽与外邪犯肺,肺失宣肃有关。

(1)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如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而夜卧咳嗽较剧者多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②注意观察咯痰的色、质、量、味等

(2)生活起居护理①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保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温湿度

适宜(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戒烟。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燥热及肺肾阴虚咳嗽室温宜凉爽湿润;痰湿咳嗽湿度宜偏低。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概论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概论
中医护理学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李素莲
绪论
• 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 复等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加 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人 类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
• 现代护理 • • 护理学专业 • •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疗养康复护理
• 河北省中医院以擅长中医治疗胃肠科、骨伤 科伤病在华北地区远近闻名,全院143名护士 入院工作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中医基础培训, 在学过西医护理之外,还要学习中医的方剂、 中药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中医护理技术。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4、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肠吻合术后护 理 5、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药方》 葱管导尿术 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6、《肘后救卒方》 口对口吹气
了解
• 7、金元四大家的重要贡献(饮食护理)
• 刘河间(刘完素)——火热论——寒凉派 • 张子和(张从正)——邪气论——攻下派 • 李东垣(李杲)——脾胃论——补土派 • 朱丹溪(朱震亨)——阴虚论——滋阴派
• 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中医护理学》, 创办了第一所中医护校,接着编写了《辨证 护理概要》。1959年南京中医学院出版第一 部系统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学》。80年 代初,随着各省市中医护校的建立及各中医 学院护理学系的建立,各种护理专著相继问 世 .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32(28+4)

二、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运用中医药理论研究和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程序、方药基本知识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方法等。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辨证观和整体观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护的能力和实施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技能操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按照中医护理程序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实施护理,成为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3.素质目标:运用辩证思维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处理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好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一、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基阶段的经典著作

金元四大家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

证论治)。

二、熟悉中国医药学的起源介绍临床各科医学

的历史发展概况和治疗方法的丰富预防医学

早期提出“人痘接种”的发明和流传。

三、了解中西医学的差异、中西医结合的成就和

展望。

一、掌握阴阳的概念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五行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生克关系。

二、熟悉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阴阳可概括自然变化的规律。事物的五行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2 .掌握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辨证施护的概念

3 .掌握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特点

4 .熟悉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整体护理的理念和中医学的预防 思想

1 .中医护理原则的内容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3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解决办法

1 .通过临床病案例解释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 反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概念。

2 .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单机模拟网络教学。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难点及解决

办法

二、调整阴阳 三、护病求本 四、标本缓急

3

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六、三因制宜

插入影视录像

教案内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

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

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

代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

教案内页

教案内页

教案内页

陈佩仪等《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职称考试大纲,2011.12第二版 刘虹等,《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第一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

病人的日常起居照料

病人的日常起居照料
4、双耳塞棉球,戴眼罩并 固定。
5、护士站于床旁,为患者 梳头,用手背测水温,先用 温水将头发湿透,用洗发液, 揉头发与头皮,最后用热水 冲净头发及橡胶垫。
6、洗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 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停止 洗发。
.
注意事项
1、注意调节室温,冬季应注意保暖。 2、尽量满足患者的遮挡要求。 3、注意调节水温,及时擦干头发,避免患者着凉。 4、洗发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患者疲劳;洗发过程
防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活动肢体;防止肌肉挛缩
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刷齿上呈牙45时º角刷,毛以顺快着速牙的间环隙形向 下每刷天,至刷少下来刷牙回牙时刷2从次动下,往一上般刷都, 各在面早牙晨齿起都床要后刷或到晚。上牙临齿睡无前 残进留行物,,刷口牙腔时无注异意味观,察无口损腔
伤牙黏龈膜及情口况腔。黏膜
.
实施步骤
➢根据病情鼓励病人尽量自己刷牙,陪护人员一旁协 助。对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帮助患者刷牙,保持口腔 清洁。
.
头发的护理
梳头:动作轻柔,发梢至发根 洗头:浴室洗头
床上洗头
.Leabharlann Baidu
评估患者
全身情况:目前病情,自理能力,治疗、用药、 卫生情况
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自理情况选择洗头的方式。 局部情况:头发的质量,头皮有无伤口、皮疹、
头屑,有无头虱。 心理状态:对洗头的顾虑、反应、对护理的要求

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责任护士
设置岗位5个,每人负责八名病人, 完成病人入院到出院期间一系列的治 疗及护理工作
包夜班
夜班岗位设置:3名护士 优点:白班有足够护士实行责任制 护理 效果评价:更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责任制护理岗位职责
在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的指导下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方法,负 责分管床位病人全部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并确保质量和安 全。 参与护理管理及教学,做好实习生、培训护士带教工作 参与护理科研,积极撰写护理学术论文。 加强沟通,促进医护、护患和谐。
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 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科室特色中医适宜技术
三、放血疗法
取穴方法: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四分点处) 操作方法:三棱针刺出黑血 适应症: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 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者。 时间:3天一次(左右交替)
科室特色中医适宜技术
四、中药熏洗
适应症:丹毒、血栓性 浅静脉炎、淋巴水肿 臁疮 药物:根据病情,一人 一方 温度:30—35度。 时间:20—30分钟。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对待对病情不了解,对治疗护理产生顾虑的患者,制定健 康教育手册,并按手册内容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消 除顾虑配合治疗。 2.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情疗法。 3.对待疼痛紧张的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并指导患者练习各 种养生保健操:放松操、拍打操、太极拳等。 4.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介绍成功的病 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精】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分解

【精】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分解

三、阳虚质
• 3.饮食调理:常吃生姜、韭菜、荔枝、菠萝、桃、 羊肉、狗肉等,少吃冰激凌、西瓜、梨等生冷之 品。来自百度文库
• 补阳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韭菜炒胡桃仁。 • 4.药物调养:宜用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杜
仲、菟丝子、狗脊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脾阳 虚者可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 5.可按揉足三里、合谷、涌泉穴。艾灸(关元、 大椎、命门),拔罐(肺俞、风门)。 • 阳虚体质者可坚持每晚用热水(40~45度)泡脚 15分钟,以温阳驱寒。
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
来宾市中医医院针推瑶医科 杨洁
• 中华中医药学会 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 与判定》,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表》,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 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 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 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下面所解读的是9种 单纯体质的辨识与调养指导,重点解读了 调养指导方案,
• 5.饮食调理:多食甘凉滋润食物,如银耳、茼蒿、雪梨、 木瓜、无花果、鸭肉、冰糖、百合、菠菜等。少吃葱、姜、 蒜、辣椒等辛辣燥烈之品。药膳可用沙参粥(沙参15克、 粳米100克、冰糖5粒)、百合粥(粳米100克、百合15克、 白砂糖10~20克)、枸杞粥(枸杞20克、粳米100克)、 桑椹粥(桑椹30克、粳米60克)。少吃油盐。
四、阴虚质
• ㈠阴虚质概要 1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 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三因极——病证方论》
宋代陈吴择著, 将中医病因归纳为外 因、内因、不内外因 三大类,提出了著名 的“三因学说”。
在临证医学方面, 针灸学出现了驰名中外 的“铜人”,并由王惟 一撰成《新铸铜人俞穴 针灸图经》。
金元四大家
• 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导致了新学派的诞生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 张子和 李杲 朱丹溪
《 千 金 方 》
3、养生护理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食疗, 如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强调“须先 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 疗不愈,然后命药”
孙氏还首创了脏器疗法
4、饮食护理
《 千 金 方 》
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勿食生菜、生米、勿饮浊酒,勿食生肉,一切内 惟须煮烂。” 并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 “食毕当行步踌躇,则食易消。” “若饮食即卧,乃生百病”
1、《黄帝内经》
• 总结了以前的医学经验和知识,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系统地论 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 • 《内经》现存《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 20万字,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与内容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
探求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技术 阐明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理论

中医一般护理(一)

中医一般护理(一)

中医一般护理(一)

内容概要: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定义:通过对患者疾病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中医护理学病情观察的特色: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结合西医视、触、叩、听准确了解病情变化。

1.病情观察的目的:(1)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3)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2.病情观察的原则

(1).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2.)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观察经络的反映。

3.病情观察的要求

(1)要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观察内容全面重点明确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要求,有重点、有目的地对疾病的症候进行观察。

(3)细致而准确地观察病情能用计量表示的要用具体数量;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描述客观、真实。

(4)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

A.患者性格秉性不同,可能影响观察结果

B.患者对病情的忍耐程度不同,形成表现上的差异

C.由于患者的特殊思想情况造成病情叙述中的差异

D.其他情况

(5)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6)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必要时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异常或危重情况时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4.病情观察的内容

(1)一般状况

神志、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二便、活动等。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情观察的重点

(3)舌象和脉象

舌象: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脉象:

a.了解病位深浅

b.推断疾病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每天至少通风1-2次,但应该叮嘱患者穿衣 盖被,防止六淫侵袭。通风要根据气候和病证不 同而异,但切忌对流风。 天气适宜之时,早晚通风30分钟。 天气恶时,通风10分钟左右,防寒气侵袭。(可 交换90%的气体) 表虚、里寒、里虚患者虽适宜于空气清新的病室, 但冷风不宜直接吹在病人身上,以少通风为宜。 对于透诊性疾病(如麻疹、水痘等),应该禁止 通风。
三、起居有常 动静相宜 劳逸结合
起居有常 生活要有规律性:起床、入睡、开饭、查房、服药、治疗、 检查、沐浴及自由活动均应形成规律。 安卧有方 一 、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 (8-10小时) 二 、是要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过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 得以休息;过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节负荷过重, 会引起腰痛 ) 三、 是枕头一般离床面5~9cm为宜 (过低,可使头部血 管过分充血,醒后出现头面浮肿;过高,可使脑部血流 不畅,易造成脑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 )
等级护理制度:
• 一级护理: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各种生活护理均在床上 进行。(吃、喝、两便等活动;口腔护理、褥疮护理、 床上洗头、擦浴、换单等护理工作。)病人一览表及床 头卡均为红色。
• 二级护理:各种活动及护理须协助病人完成,病人一览 表及床头卡均为蓝色。
• 三级护理:病人生活可以自理,可自由下床活动。指导 病人完成各种活动及锻炼。 • 特级护理:实用于病情危重的病人。在以上护理的基础 上,24小时专人陪护,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秋天收敛,阳气病人可以适当减少活动时间,使 阳气有所储备,抵御寒邪侵袭。 冬天严寒,病人亦早睡晚起,以保养阴精。慢性 阴虚精亏病人,借此季节以食补或药补,使阴精 有所储备,预防春夏阳亢之时对阴精的耗散。
中医对睡眠也有具体要求,一般来讲,睡觉时采 取头北脚南位与地球的磁力线相适应,入睡效果 更好,睡眠更加香甜。 睡眠要随四季的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 即春季不可顿减衣被,以免暴伤; 夏天炎热,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宜在屋檐下、过 道、穿隙等处纳凉,以防“贼风”所袭; 秋天多困意,但不可久眠,久眠则神昏; 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
动静适宜 运动健身的原则: 因人而异,运动适度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选择病人能够耐受的锻 炼方法,量力而行。 劳逸结合 (一)劳逸适度,有益健康 适度的劳动、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活跃脏腑功能; 适度的休息、睡眠,又可以保养精、气、神,恢复体力 和脑力。二者配合,则生命活动有张有弛,生生不息。 (二)劳逸太过,伤身致病 生病其于过用,劳和逸过度,均可导致脏腑精气的损 伤,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合理科学地布置护理环境 (一)合理安置病床
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冬天宜早睡晚起, 夏天宜晚睡早起。安置病床应根据患者的 病证性质而定 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恶风,宜安 置于温暖向阳的病室,使病人感到舒适; 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 集中于背阴凉爽病室,使病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2015.2
樊婷
生活起居护理是对患者衣着、卫生状况、生活 习惯以及治疗环境、病房的布置和管理等方面 的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由于在生活 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护理时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 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病人以合理的护理和照 料。 目的在于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逐渐提高病 人自身的祛邪与修复机制,使体内外阴阳达到生 理平衡状态,得以祛病康复。
调养方法
• “ 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 神。”是中医传统生活起居护理 的概括。 • 它包括顺时调养和病室的环境控 制两个方面。
一、顺应气候变化,引导患者加强 调护,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中医在生活起居护理方面十分注重气象护理,在 具体护理实践中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 基本原则,即: 春天风气当令,气候寒热多变,人体极易遭受风 寒的侵袭,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 暴伤;此时要注意户外活动的时间,避免感冒。 夏季气候炎热,暑湿之气当令,要避免暑热,并 适当饮用生津止渴的饮料,避免汗多伤卫。
四 、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 (右侧卧,微曲双腿, 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 腿上。这样,心脏位置较高,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负担,同时,由于肝脏位于右侧较低,右 侧卧可使肝脏获得较多供血,有利于促进新陈代 谢。 ) 五 、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晚饭不宜吃得过 饱,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胃不和则 卧不安”。睡前宜梳头,宜用热水浴足 )
(五)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注重个人卫生
1.对卧床不起或危重的患者,除坚持每天做好 晨晚间护理外,还要定期给以床上擦浴,洗头和 剪指甲等清洁护理。沐浴的水温,一般以42-44 度为宜,有助于清洁皮肤,促进新陈代谢。 2.严重心脏患者不宜热浴。 3.对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 衣裤,以免损伤皮肤而发生褥疮。 4.要经常做好卫生宣教,不随地吐痰等。 5. 要求患者做好“四勤”,即勤沐浴、勤修剪指 甲、勤嗽口和勤换衣;
(二)病室环境宜安静通风
安静的环境有助于病人休养,噪声的刺激 常使患者心烦意乱,尤其是对心气虚心悸 者。护理人员应尽量设法消除噪杂之声。 病室内常有各种排泄物等秽浊之气,影响 病人食欲和休息,故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通 风换气,可以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有利 患者呼吸、饮食和精神的改善,促进疾病 康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病室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型进行调 节。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些;阴虚证、 热证病人可略低些。
如湿盛病人,湿度宜低;燥证病人,湿度可略高些。
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 低。
湿度过高,影响蒸发,可抑制出汗,使病人感到潮湿、憋闷。
过度安逸:但是过度安逸,既不劳动、运动,也 不劳心用脑,对身体也是不利的。这样会影响气 血的运行,使气血郁结、脏腑组织失养,产生有 关病症。 长期不参加体力劳动和运动,可导致脾、肺之气 伤耗,出现呼吸气短,言语无力、纳呆食少、浑 身乏力等症状,甚或引起褥疮。“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若长期不劳心用脑,可导致心、肾、脑之气耗伤, 出现思维迟钝、反应呆滞等症状。(人体的老化, 从大脑开始。)
谢谢!
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增加,水分丢失,可引起干渴、 咽痛、鼻衄等症状。
(四)护理环境必须整洁、光线适宜
1.急性热病患者,光线可稍暗。 2.眼病患者可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 3.对受暑、热之邪侵犯的热证患者,以及肝阳上亢,肝 风内动的患者,室内光线宜稍暗。 4.对感受风寒、风湿以及阳虚,里寒证患者,室内如有 充足的阳光,患者会感到温暖、舒适、有生机。 5.特别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床位尽量安排靠近窗户,以 得到更多的阳光,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6.重症病房可在室内设置一盏度数较小的蓝灯,以便于 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夜间查房时,手电筒光线宜暗,应向 地面照,切勿用强光直射患者面部,一面影响睡眠。 7.破伤风、痉症、癫狂者,室内光线应十分暗淡,还要 防止强光的刺激,用黑窗帘遮挡,以免引起抽搐和痉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