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改进案例(最新版)
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
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泼水节的民俗风情,感受节日快乐。让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特点。掌握字词造句的方法,培养语言积累、读写能力。这是一个难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更是重中之重。本节课从学生熟悉并喜欢的节日讲起,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教法指导
1、导入:傣族泼水节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在这里请同学们回顾下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泼水节的由来、起源、习俗)?让学生知道:泼水节的来历是傣族人民在泼水节纪念圣水女神泼水活动。泼水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充满着快乐和喜庆感.因为节日中蕴含着美好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因此,对于在节日期间要做好准备活动。
2、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心思想:作者用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泼水狂欢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对孩子们产生共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学生就会产生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增加了动力。“在泼水节这一天早上8点半就被放在广场上开始举办泼水节庆祝。”这一段安排也是整个课程结束时一个总结和说明:本课根据我个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能把自己从泼水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上来。
二、目标达成与突破
通过对泼水节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泼水节除了有一些独特之处之外,还可以学到一些风俗习惯,比如在节日时怎么给自己庆祝?怎样让自己开心快乐?如何让自己更爱这个节日等等一些问题。另外一个突破点就是:学会用一些生字词造句。语言文字在这一过程中是需要去体会的,这一节课我让学生从字词造句入手,理解作者讲述的“难忘”泼水节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应该让学生说一说具体体会的是什么?在本节课中最重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真实情感描述这一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有话可讲。最后总结出泼水节活动“给自己幸福!”“给别人带去快乐与幸福!”让学生感受到了节日带来的欢乐。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11.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案
11、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解放学校曲桂娟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会写生字。
2、体会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 出示泼水节图片
看着这幅图,你能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吗?他们在干什么吗?
2.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3.谁能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吗?
4.傣族人民每年都过泼水节,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是什么原因呢?(板书:难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寻找原因吧。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带着问题生认真倾听。
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吗?
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简介周总理。
2.抓“特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3.消灭“特务”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⑴认读字语:
出示单个字认读
凤凰恩敲襟褂
咖啡踩端蘸寿
⑵.对号入座识字小游戏:
①找朋友: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找出来.
(凤、凰(咖、啡)(襟、褂)
②我说你猜,比比谁找得准。(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做动作识字:蘸、端、踩、敲
(3)老师把词语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购买门票:(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小学语文_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学情分析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爱玩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难忘的泼水节》效果分析
统观本次的教学,教学流程的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教学本课时,我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景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中要注意给足学生练习、准备的时间,小组合作绝不是走走样子。另外,当学生读不好的时候,要再给他们机会,进行指导,让他们自信地坐下。这一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一边……一边……”“一条条……”“一串串……”“周总理祝福人们——”等。同时,这节课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朗读也得到了训练。比如: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你能带着这种体会读读这句话吗?诸如此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平等对话、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愿意吗?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
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
(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效果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效果分析
1、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观察周总理表情这部分,在学生说话时,教师提炼归纳介绍人物的方法,给予点拨、指导,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再如围绕“泼水节”这一信息源不断呈放射状发散信息,使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得到统一。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说我所想,做我所做。开放而又不混乱,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2、学生能够看图学文,营造充分表达的氛围。如周总理的穿着、表情:“水红色头巾,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笑容满面”。学生自主表达,没有问题框框的限制,其发散思维得到发展;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处疑问给予高度的赞誉,让学生在同学们“你真棒”的赞美声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产生成功的喜悦,获得创新的快乐。特别是对后进生,哪怕是一点发现,老师欣喜的表情、真诚的夸奖也是他们努力的动力。
3、学生亲身经历了发现的过程。认知理论对“认知”的认识有两个层次,除了认知本身,还有对认知的认知,那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得出某些结论的学习过程,思维发展的轨迹,情感体验的过程。比如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想的?”随着思维认识的深入,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上升、发展,这也是一种学习策略的内化,同时,发现过程中产生的求知欲望、有所收获后的愉悦心理、解决问题后的自信等,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用处。有专家指出:“课堂是涌动着的生命,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学生是灵
动的主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我亲身体验到了那一刻的幸福和快乐,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无法预计的教学目标。
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的教案
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体验节日的快乐。
(2)培养学生与同学、老师共度节日的团结友爱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泼水节的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出示泼水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泼水节的了解。(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
(2)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内交流、运用。
3. 实践环节:
(1)分组进行泼水节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感受泼水节的氛围。
(2)学生自制泼水节小卡片,互相赠送,表达对同学、老师的祝福。
五、作业设计:
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调查其他民族的节日习俗,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
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实践活动,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组织一次课堂问答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泼水节习俗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17《难忘
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XXX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XXX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XXX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XXX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XXX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认识“泼、族”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泼、炮、向、度、龙”5个字。
2.正确朗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研究第一、二自然段。
3.补充资料,了解故事配景,初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喜与幸福。
讲授重难点:
1.认识认识“泼、族”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泼、炮、向、度、龙”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研究第一、二自然段。
讲授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教师要和同砚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人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指点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
2.初读课文,学生根据题目或者课文内容质疑。
预设:(1)什么是泼水节呢?
(2)为什么XXX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令人难忘呢?
是啊,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说明注解: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十分隆重,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每一年都要举行一次。
小学语文_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一、相关的已知领域
1.语文学习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可以借助拼音、工具书来识记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课前布置他们搜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并且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像,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主题内容方面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对于祖国学生并不陌生,上学期就已经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对于傣族的泼水节学生了解并不多。
二、相关的未知、难知领域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十分有必要。
效果分析
从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来说,合理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和年段特点,充分地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能力训练。在整节课中,采用了自由读文、齐读、合作读、配乐读等方法。因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而且从课堂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感非常好.在朗读第三自然段段时,通过学生品读,感悟了解到傣族人民的热情,,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傣族人民渴望见到周总理的心情,感受傣族人民见到周总理的激动,从而发自内心地读好“周总理来了”一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
1. 教学背景
泼水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节日。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泼水节》,通过描述泼水节的场景和庆祝活动,给孩子们展示了传统节日的热闹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2. 教学目标
•了解泼水节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
•《泼水节》课文;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学生习作《难忘的泼水节》。
2. 教学方法
•直接教学法;
•问答法;
•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泼水节吗?
学生:……
老师:泼水节是云南的一个传统节日,你们喜欢玩水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泼水节吧!
2. 学习课文
•第一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遍: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遍:分析文章结构。
3. 文字理解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例如:
•泼水节是在何时举行?
•在泼水节中,人们做了哪些庆祝活动?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
4. 反思活动
要求学生以《难忘的泼水节》为题目,描述自己参加泼水节的经历,并从中得
到的启示谈谈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展示
学生们上台逐一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习作。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泼水节的兴趣很高,展示出积极的参与热情。他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并思考,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文字表达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通过课外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教
学设计改进案例
班级情况:
全是农村孩子,课程思维的宽度得到了限制,但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投入教师的各项口令当中来。
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云南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
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各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
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
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3、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1).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2)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
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4)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 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幸福、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心连心
课后反思:
1、备课要深入。粗略备课会使一节课流于形式,学生不能高效学习,课下教师会发现自己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而这些失误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进去,教师要善于透过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思考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作为读者也有这种情感,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上好语文课。
2、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会感到语文的乐趣,才会调动积极性参与学习,会乐于学习。如本课导入设计为让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节日,然后延伸至全国人民最难忘的节日,学生联系新年的情景,畅所欲言,小脸露出愉快的表情,然后导入学习。然后根据文中“周总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总理,虽学生误以为主席就是总理,但教师表扬学生爱学习,爱观察,学生积极性更高。
3、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重点词句要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出现,如:指名读,示范读,男女生对读或比赛读,学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