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太平洋热液区硫化物样品富集培养物中Fe3+还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南海冷泉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其在硫元素循环关键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转录组学方法,研究微生物在硫 元素循环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
采用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含硫化合 物对海洋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 响机制。
04
冷泉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
微生物种类多样性
古菌域
主要包括超嗜热古菌、嗜盐古菌、甲烷相关古菌等。这 些古菌在南海冷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全球海洋古菌 的分布类似。
细菌域
包括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等。其中,变形菌 门和厚壁菌门在南海冷泉中具有较高的丰度,与深海和 海底环境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类似。
真核生物
主要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变形虫等。这些真核生物在 南海冷泉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与全球海洋真核生 物的分布类似。
微生物基因多样性
基因组大小
南海冷泉微生物的基因组大小范围为0.5-1.5 MB,平均大小为0.7 MB。这些基因组大小与全球海洋微生物的基因组大小相 当。
通过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对菌株进行初步 分类和纯度鉴定。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基因测序等,对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学鉴定。
通过比较基因组序列、蛋白质表达谱等方法,深入分析菌株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关 系。
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对获得的微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 分析,包括物种丰度、群落结构、生态分布等 。
总结词
通过对南海冷泉中微生物参与的硫元素循 环过程的研究,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硫元 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
VS
详细描述
该模型包括硫化物氧化和硫酸盐还原两个 主要过程,以及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能量流动。该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南 海冷泉中硫元素循环的规律和机制,为环 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分布及控矿因素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分布及控矿因素
景 春 雷1,郑 彦 鹏1,刘 保 华2,崔 迎 春1,3
(1.国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61;2.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青岛 266061; 3.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61)
摘要:基于最新公布的全球热液矿点数据讨论了海 底 热 液 多 金 属 硫 化 物 矿 体 形 成 的 构 造 环 境,探 讨 了 深 部 岩 浆活动、断裂构造以及沉积物盖层等控矿因素对洋 中 脊 多 金 属 硫 化 物 矿 体 成 矿 的 影 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海 底 热 液 多金属硫化物矿点主要分布于离散型板块边界和汇聚型板块边界;深部岩浆活动和 断 裂 构 造 是 洋 中 脊 热 液 多 金 属 硫化物成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快、慢扩张洋中脊环境 深 部 岩 浆 活 动 和 断 裂 构 造 的 差 异 导 致 在 海 底 形 成 了 不 同 规 模的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对认识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分布与成矿规律、以 及 开 展 海 底 多 金 属 硫 化 物 资 源 勘 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弧后 盆 地 由 于 演 化 程 度 的 不 同,造 成 不 同 演 化 阶段弧后扩张中心 的 热 液 活 动、形 成 的 多 金 属 硫 化 物矿体类型和规模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弧后盆地演 化 程 度 越 高 ,热 液 活 动 越 发 育 ,越 容 易 形 成 多 金 属 硫 化物矿体。位于弧 后 扩 张 初 期 的 弧 后 扩 张 系 统,热 液矿体主要分布在 地 堑 内 部 的 塌 陷 盆 地,其 金 属 类 型 为 Zn-Pb-Cu 型 (如 冲 绳 海 槽[3]);处 于 扩 张 中 期 的弧后环境,如 劳 海 盆[12],热 液 硫 化 物 矿 体 主 要 位 于扩张脊的叠复系统,富含 Ba、Zn、Cu、Pb和 Au;而 处于 扩 张 晚 期 的 弧 后 环 境 ,如 北 斐 济 盆 地[13],热 液
Fe_III_的微生物异化还原
Fe(III)的微生物异化还原*贺江舟1 曲 东2** 张莉利1(塔里木大学新疆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阿拉尔 84330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凌 712100)2摘要:异化F e(III)还原微生物是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利用F e(III)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而获能。
异化F e(III)还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功能,可还原许多有毒重金属包括一些放射性核素,还可降解利用许多有机污染物,在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异化F e(III)还原微生物的分布、分类,代谢功能多样性以及异化Fe(III)还原的意义做了评述,旨在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此的了解和重视,通过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加快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异化F e(III)还原,生物修复中图分类号:S154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 2654(2006)05 0158 07D issi m ilat ory Fe(III)R eduction byM icroorganis m s*HE Jiang Zhou1 QU Dong2** ZHANG Li Li1(X injia ng P rodu tion&Con stru ction Corps K e y L aborator y of P rote cti on and U tili za ti on of B iol og ic a lR esources i n Tari m B asi n,Ta ri u m Un i ve rsit y,A l ar843300)1(R esou rce an d E nviron m en t a lC olle ge,N ort h w estA&F Un i versit y,Yan g lin g712100)2A bstract:D i ssi m ilat ory Fe(III)reduci ng m icroorgan i s m s are do m i nant group sw idel y present in variety anaerob ic environ m ents,wh ic h s hare t h e co mmon feat u resw it h the ab ility t o u s e Fe(III)as t h e ter m i nal electron acceptor to gai n energy It has been found t h ismu ltifuncti onal groups ofm i croorgan i s m s evol ved w ith d i versem etabolic ab ilit y reduci ng a vari et y of t oxic heavy m et als i ncluding s om e rad i oactive nucl ear,degrading and u tilizi ng abroad range of organ ic poll u t ants and s how ed an i m portan t val u e i n the b i ore m ed i ati on of con ta m i n ated environm ent H ere t h e d i stri buti on,cl assifi cati on and m etabolic d i versi ty of d i ssi m ilat ory Fe(III)reduci ng m i croorgani s m s and related environ m en tal relevanci esw ere revi ew ed i n th i s p aper,w h i ch ai m ed to attractmore atten ti ons oft he related researc h ers and t o accel erate t h e do m estic researches i n t h is fi eld by the cooperation of d ifferent d iscip li nesK e w w ords:D i ssi m ilat ory Fe(III)reducti on,B i ore m ediati onFe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O、S i、A l并通常以各种Fe(III)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Fe_3_对赤潮异弯藻_Heterosigmaakashiwo_生长的影响(精)
赤 潮 异 弯 藻 的 比 生 长 速 率 与 Fe3+浓 度 成 正 比 关 系 ,
1.6 最佳 Fe3+浓度的确定
Fe3+是 赤 潮 异 弯 藻 的 生 长 限 制 因 子 。 Fe3+在 浓 度 大 于
液体培养中 Fe3+浓度梯度设 置 为 0、0.005、0.01、 0.05 μmol·L-1 时, 赤潮异弯藻数量虽然继续增加, 但
Effects of Fe3+ Nutr ients on the Gr owth of Heterosigma akashiwo
JIANG Yan1, TANG Xin-yun1, CHEN Xiao-lin1, GAN Xu-hua1, YU Ren-cheng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hui Agricu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cology and Evironmental Sci- enc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 act: Effects of Fe3+ nutrients on the growth of Heterosigma akashiwo were studied using batch culture experiment.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μ) of H. akashiwo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Fe3+ between 0.01 ̄0.05 μmol·L-1. The maximum growth rate of H. akashiwo (μm-Fe) was 0.272 8·d-1, and the half saturated constant Ks-Fe was 0.016 9 μmol·L-1. The growth of H. akashiwo was limited when the concen- tration of EDTA was below 0.013 μmol·L-1, an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EDTA at the concentration higher than 0.013 μmol·L-1 (μ-EDTA=2.074 2x- 0.011 4, r2=0.924 8). The maximum growth rate (μm- ) EDTA was 0.311 4, and Ks-EDTA=0.116 0 μmol·L-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tios of Fe3+/EDTA on the growth of H. akashiwo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most suitable growth conditions for H. akashiwo were as: Fe3+ higher than 0.05 μmol·L-1, EDTA higher than 0.13 μmol·L-1 and Fe3+/EDTA=0.2. Keywor ds: Heterosigma akashiwo; Fe3+; specific growth rate; half saturated constant
中等高温浸矿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中度嗜热混合细菌浸出铁闪锌矿研究
中等高温浸矿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中度嗜热混合细菌浸出铁闪锌矿研究本论文采用黄铁矿、黄铜矿、硫酸亚铁和硫粉混合物作为主要能源物质在50℃条件下分别培养中度嗜热细菌混合物,采用PCR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比较了不同能源条件下富集培养的混合细菌群落构成的差异。
随后采用上述体系中的中度嗜热细菌接种到模拟工业应用的黄铜矿柱浸反应器中进行生物浸出,着重对不同时期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类型和丰度进行了对比。
最后尝试采用中度嗜热混合细菌进行了铁闪锌矿的生物浸出研究。
对以黄铜矿、黄铁矿、硫酸亚铁和硫粉混合物作为能源的中温培养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表明三个培养体系中的细菌归属于硫化叶菌属的耐温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tolerans)和热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嗜酸硫杆菌属的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钩端螺旋菌属的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以及unculturedforest soil bacterium、uncultured proteobacterium。
其中A.caldus,S.thermotolerans,L.ferriphilum 3种细菌为三类能源物质培养物中的优势细菌类群。
L.ferriphilum在黄铁矿培养体系(53.8%)和硫酸亚铁和硫粉为能源的培养体系中(45.9%)中丰度最高;在以黄铜矿为能源物质的培养体系中,S.thermotolerans的比例大幅上升(70.1%)。
对黄铜矿柱浸反应器运行不同阶段所采集样品的分析发现,L.ferriphilum,S.thermotolerans以及A.caldus三种细菌构成了浸矿反应柱中的微生物群落,三个时期所取样品中的微生物组成群落存在差异性,浸矿初期L.ferriphilum在黄铜矿浸出体系中丰度最高(81%),随浸矿的进行,L.ferriphilum丰度逐渐降低,同时S.thermotolerans和A.caldus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分别达到32%和23%;浸矿末期(60d),S.thermotolerans在总的微生物群落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达到79%,L.ferriphilum所占比例则降低到13%,A.caldus的丰度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8.1%)。
两株来自深海热液区的嗜热铁还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铁还原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株来自深海热液区的嗜热铁还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铁还原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深海热液区是地球上最为神秘、奇妙的地方之一。
在这里,富含有
许多嗜热铁还原细菌,它们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存并通过还原反应来获
取能量。
这些细菌对于热液区环境的地质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因
此研究这些细菌的分离鉴定和铁还原机制,对于深入了解热液区的生态
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深海热液区中分离两株嗜热铁还原细菌,并通过形态学
观察、16S rRNA序列分析等手段进行鉴定。
然后,通过采用光谱学、电
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技术手段,深入研究这些嗜热细菌的铁还原机制。
最后,采用PCR和限制酶切等方法研究这些细菌的铁还原相关基因、蛋
白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的信息。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贡献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可分离出两株来自深海热液区的嗜热铁还原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探究这些细菌的铁还原机制,为深入了解热液区环境的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最后,本研究将可探讨这些细菌的铁还原相关基因、蛋白和代谢途径等方
面的信息,为热液区的生态学、地质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新
的视角和思路。
四、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年:分离两株来自深海热液区的嗜热铁还原细菌,完成其鉴定
并建立实验模型。
第二年: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深入研究这些嗜热细菌的铁还原机制,并分析其代谢途径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年:采用PCR和限制酶切等方法研究这些细菌的铁还原相关基因、蛋白等方面的信息,并撰写相关论文。
富集培养下不同渤海沉积物中铁还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
富集培养下不同渤海沉积物中铁还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李秀颖;周莉娜;王保莉;曲东【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1)006【摘要】以不同水质海区的渤海沉积物为材料,在葡萄糖为碳源富集条件下,经室内恒温短期厌氧培养后,采用细菌16S rDNA的PCR-RFLP技术分析沉积物中铁还原菌的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用限制性内切酶Hha Ⅰ进行PCR-RFLP分析铁还原菌共获得9个酶切分型(OTUs);采用α多样性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表明,不同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s)大小均为14C> 14P >6P>3C>6C>3 P; Margalef指数(dMδ)为14P>6P>14C>6C>3C>3P;物种均匀度指数(E)为14C>3C> 14P>6P> 6C>3P.各处理都出现相同的优势类型,且存在比例上的不同.通过对部分铁还原菌16S rDNA序列比对发现,获得的铁还原菌大多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与对照相比,葡萄糖富集培养改变不同水质海区铁还原菌群落结构组成.【总页数】6页(P35-40)【作者】李秀颖;周莉娜;王保莉;曲东【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不同驯化手段下多氯联苯降解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J], 梁文涓;闫勇2.厌氧富集培养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J], 刘湛;拓晓骅;王保莉;曲东3.渤海中部水域表层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的丰度分布 [J], 黄凤鹏;黄景洲;杨玉玲;宋庆云4.海岸带沉积物环境中甲烷代谢菌的富集培养及混合菌群分析 [J], 于丽波;姜丽晶;汤熙翔5.富集培养条件下湖泊和沿海海域水体硫酸盐还原菌的耐氧性特征 [J], 陈亚文; 张朝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团泛菌MFC_3的分离鉴定及其腐殖质_Fe_呼吸特性研究
Abstract :A strain of humic substance2 and Fe ( Ⅲ)2 reducing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the subterranean forest sediment and designated as MFC231 The strain is facultative anaerobic , Gram2negative , motile and rod (1102310μm long , 0152110μm wide) and identified as Pantoea agglomerans with the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es.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its humic substance2and Fe ( Ⅲ) 2respiring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FC23 was capable of anaerobic respiration on anthraquinone22 ,62disulphonate (AQDS) as the sole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 with glucose as the electron donor. Within 48 h , MFC23 could reduce 013 mmol·L - 1 AQDS at the expense of 415 mmol·L - 1 glucose , and the population of bacteria was increased by 7 times. The strain could use sucrose , glucose , citrate , lactate and formate as electron donors for anaerobic respiration , and the reduction rates of AQDS ranked as sucrose (77 %) > glucose (66 %) > citrate (50 %) > lactate (33 %) > glycerol (25 %) > formate (17 %) . MFC23 can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four types of Fe ( Ⅲ) oxides. After 25 d , the total Fe ( Ⅱ) concentration in the tests of using ferrihydrite , α2FeOOH ,γ2FeOOH or α2Fe2O3 as electron acceptor reached 215 , 211 , 213 and 018 mmol·L - 1 , respectively. As a strain of environmental origin , MFC23 is quite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extracellular respir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of chlorinated organic pollutants in Fe ( Ⅲ)Πhumic substance2rich environments. Key words : Pantoea agglomerans ; humic substance ; Fe ( Ⅲ) oxides ; humic substanceΠFe ( Ⅲ) respiration ; extracellular respiration
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及其对铁建造沉积的指示意义
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及其对铁建造沉积的指示意义
韩晓华;潘永信
【期刊名称】《岩石学报》
【年(卷),期】2024(40)4
【摘要】铁还原细菌是微生物诱导矿化的典范之一,它可以利用有机质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还原三价铁,并在细胞外矿化形成多种含铁矿物,比如磁铁矿、菱铁矿、蓝铁矿和绿锈等矿物,从而广泛参与自然界中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本文主要介绍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的矿物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此外,通过实验室内建立严格厌氧的环境体系,以与微量元素共沉淀的水合氧化铁为底物,本研究分别利用Feap2+和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4合成非生物成因和生物成因的磁铁矿,结果发现微量元素的存在会改变磁铁矿的形貌和粒径。
结合前人提出的微生物可能参与铁建造沉积的过程,本文评估了微量元素作为识别矿物成因指标的有效性,探讨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对铁建造沉积的潜在贡献。
【总页数】12页(P1299-1310)
【作者】韩晓华;潘永信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3;P5618.31
【相关文献】
1.浸矿细菌中硫化氢-三价铁氧化还原酶的纯化
2.温度和电子传递体AQDS对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矿化产物的影响
3.海洋沉积物中一株铁还原细菌分离及 Fe(Ⅲ)还原性质
4.南海东北部陆坡铁锰沉积记录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
5.太古宙金矿化系统的一种可能深部指示:以加拿大地盾麻粒岩地体中的含金铁建造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太平洋海隆热液活动及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潜力研究进展
中图 分 类号 : P 5 9 3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2 8 0 2 ( 2 0 1 5 ) 0 5 — 0 9 3 8 — 0 9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2 8 0 2 . 2 0 1 5 . 0 5 . 0 0 7
ZENG Zh i - g a ng, Z H ANG We i , RONG Ku n — b o, W A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i a o — y ua n, CHEN S h u a i ,
CU I L u — k a i , J I ANG S h u — l o n g, Q I Ha i — y a n
多金 属 硫 化 物 丘 状 堆 积 体 或 喷 口群 的 形 态进 行 储 量 估 算 , 给 出了 E P R 1 3 。 N 附近 多 金 属 硫 化 物 堆 积 体 储 量 的保 守 值 ( > 2 0 0 0
万t ) 。在 此基 础 上 , 进 一 步 明 晰 了未 来 在 东 太 平 洋 海 隆 进 行 调 查研 究 的 方 向及 着 力 点 。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t h e Ch i n a ’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o f t h e s e a lo f o r h y d r o t h e r ma l a c t i v i t y a n d p o l y me t a l l i c s u l f i d e r e s o u r c e s o n t h e Ea s t Pa c i f i c Ri s e a n d i t s n e i g h b o r s .Ne a r l y 1 2 y e a r s ,we h a v e s t ud i e d t h e p o l y me t a l l i c s u l id f e,F e — S i — Mn o x y h y d r o x i d e s ,h y d r o t h e r ma l p l u me,me t a l l i f e r o u s s e d i me n t a n d b a s a h,c a r r i e d o n t h e p r e l i mi n a r y a n a l y s i s t o t h e p o l y —
JuandeFuca洋脊Endeavour段热液硫化物稀土元素地球化
JuandeFuca洋脊Endeavour段热液硫化物稀土元素地球化
Juan de Fuca洋脊Endeavour段热液硫化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用 ICP-MS对取自 Juan de Fuca洋脊 Endeavour段 5块热液硫化物样品的13个分析样进行了稀土元素(REE)测试.结果显示该区硫化物样品的 REE含量较低(0.35~14.8 μ g/g),所有样品的 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均表现出 Eu正异常和 LREE富集的特征,表明硫化物中的REE来自热液.不同喷口硫化物的REE含量变化较大,同一块状硫化物不同部位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硫化物形成过程中,热液和海水的混合不均一性以及不同矿物沉淀和 (或 )溶解的结果.硫化物 REE 的分布特征主要受热液的影响,烟囱内外层 Eu正异常的变化主要受矿物组成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控制.
作者:包申旭周怀阳彭晓彤姚会强 BAO Shen-xu ZHOU Huai-yang PENG Xiao-tong YAO Hui-qiang 作者单位:包申旭,姚会强,BAO Shen-xu,YAO Hui-qiang(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大洋科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周怀阳,彭晓彤,ZHOU Huai-yang,PENG Xiao-tong(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大洋科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刊名:地球化学ISTIC PKU英文刊名:GEOCHIMICA 年,卷(期):2007 36(3) 分类号:P595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稀土元素 Eu 异常 Juan de Fuca洋脊。
硫酸盐作为共存电子受体对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
硫酸盐作为共存电子受体对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王静;曲东
【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8(017)006
【摘要】Fe(Ⅲ)和SO42-都是水稻土中主要的电子受体,对厌氧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土壤浸提液厌氧培养和纯培养的试验方法,探讨了SO42-作为电子竞争受体对不同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和铁还原细菌的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土壤浸提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SO42-后Fe(Ⅲ)还原受到显著的抑制,Fe(Ⅲ)反应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Fe(Ⅲ)还原反应依然可以进行,Fe(Ⅱ)最终累积量达到与CK2相同的水平.在利用铁还原菌的纯培养试验中,添加SO42-对供试的四株铁还原菌的Fe(Ⅲ)还原过程并未产生抑制效应,表明铁还原菌本身并不受SO42-的影响.
【总页数】7页(P315-321)
【作者】王静;曲东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4.2
【相关文献】
1.共存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铬废水的影响研究 [J], 冯易君;李福德
2.铁元素对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响应 [J], 赵阳国;任南琪;王爱杰;刘一威
3.共存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U(Ⅵ)的影响 [J], 易正戟;谭凯旋;澹爱丽;余振勋;王世强
4.COD与Fe0对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的影响 [J], 康勇;孔琦;冯颖;范福洲
5.微生物铁还原作用对蒙脱石保存有机物的影响: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例 [J], 于天;汪丹;董海良;曾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铁、锰氧化还原细菌研究概况
铁、锰氧化还原细菌研究概况铁、锰氧化还原细菌研究简介1、综述铁、锰氧化还原细菌(Fe-Mn Oxidizing and Reducting Bacteria,简称Fe-Mn ORB)是一类重要的游离微生物,它们利用氧还原含铁、锰的复杂混合物,释放溶解态铁和锰,发挥着重要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过去十年来,Fe-Mn ORB的研究迅速发展,它的多样性,进化关系及生态学功能已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2、分类系统Fe-Mn ORB主要包括硫氢细菌属(Thiobacillus)、四环素细菌属(Leptospirillum)、有细胞壁的硫氢细菌(Thiomicrospira)、三环素细菌属(Leptospirillum)、硫氢变形菌属(Thioploca)和球形细菌属(Gallionella)等,它们分布在含氧和厌氧环境中。
3、生态功能Fe-Mn ORB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可在氧还原环境中充当氧团子和氧供应者,它们通过氧化和还原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内外元素的流动,参与几种重要物质循环,如营养盐循环、碳循环和水体的水质改善等。
此外,它们还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4、分子生态学研究由于Fe-Mn ORB的繁多形态、分布及复杂的氧还原过程,其分子生态学研究非常有限。
近年来,随着多种技术的进步,如大数据分析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有关Fe-Mn ORB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5、应用前景Fe-Mn ORB与环境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未来可以利用它们的氧还原能力改善水质,减少有毒锰的污染;另外,Fe-Mn ORB的进化关系和生态功能也有可能用于气候变暖的研究。
通过进一步加深对Fe-Mn ORB的研究,可以有效利用Fe-Mn ORB的优势,推动其应用发展。
Fe(Ⅲ)Cit还原菌的分离及其性能的优化
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归属为肠球菌属 ,命名 为 E trccu . R 3 neoo cs p F . 。同时,考 察了碳源种类和 浓度 、氮源种类和浓 s
度、菌种接 种量以及 p H等 因素对 F . R 3生长及 F ( I i eICt I ) 还原性能的影响,优化微生物生长及还原 F ( I i的条件 。 eICt I) 结果表明,葡 萄糖 为 F - R3生长和 F (I i 原的最佳碳源 ,其最适添加浓度 为 10 g ~ H C 作为氮源 时菌种 e I Ct I) 还 0 0 ・ 。N 4 1 m L
c e ia b o p in— i o i a e u to n e rt d s tm .Th o g oe ua o o ia ie tfc t n h h m c la s r t o bolg c r d ci n it g ae yse l r u h m lc lr bil g c l d n i ai ,t e i o s an b l n s t ne o o c ,a d wa a d t e Entr c c u p R一 .Th fe t f c b n s u c r t i eo g o e t r c c us n s n me o b e o o c s s .F 3 e e fcs o a o o re r s e is n to e o r es e is te io u ain a o n fc lsa d p vau h tan F 3 g o h a d i p ce , i g n s u c p ce , h n c lt m u t el n H— l eont esr i R- r wt t r o o n s
si becro o r o h t i F 一 go t n eI ) ird c o , n h pi l guoea d g ut l a n suc frtes a R 3 rw ha dF ( Ct eut n adteo t lcs d i a b e rn H i ma n
西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西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王鹏;肖湘;王风平【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37)003【摘要】将传统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选取西太平洋暖池区上的5个位点进行深海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带型分析表明5个位点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分子生物学调查得到的15种类型归属于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的gamma亚群、alpha亚群、beta亚群、delta亚群,其中与硫代谢相关的克隆子数可达14.03%,说明该海域的硫代谢活动较活跃;用培养的方法共获得32株细菌,归属于变形细菌的gamma亚群、beta亚群,革兰氏阳性细菌.两种方法中变形细菌的gamma亚群为沉积物中的优势细菌类群,说明gamma-proteobacteria在太平洋海域有广泛的分布.分离的菌株大多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产生大分子物质水解酶类,同样说明所调查海域有比较活跃的物质代谢活动.【总页数】6页(P404-409)【作者】王鹏;肖湘;王风平【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相关文献】1.东太平洋海隆深海热液区沉积物古菌多样性分析 [J], 刘青;谢运标;陈逍遥;周梅先;2.东太平洋海隆深海热液区沉积物古菌多样性分析 [J], 刘青;谢运标;陈逍遥;周梅先3.滇池湖滨湿地不同挺水植物区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J], 寄博华; 李玮; 常军军; 李璇; 司光正; 何芳; 陈金全4.南海冷泉区深海沉积物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多样性分析 [J], 杨硕;高峥;邵宗泽5.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更新世以来的生源沉积物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王汝建;成鑫荣;刘传联;翦知湣;王吉良;李建;武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太平洋海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初步研究
东太平洋海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初步研究李明;叶德赞;黄翔玲【期刊名称】《海洋湖沼通报》【年(卷),期】2008()2【摘要】以东太平洋海洋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海水中分离得到67株细菌。
在形态观察的基础上选取48株进行培养,然后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RsaI和MspI对PCR产物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多态性分析,共得到10种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
其中OTU4和OTU10所包含的菌株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5.4%和18.8%,为优势分离菌。
优势分离菌的ERIC-PCR基因组指纹图分析表明,前者的17株分离物共有10种不同的指纹图类型,而后者的9株分离物有3种。
结果显示,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和底质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特征。
【总页数】7页(P75-81)【关键词】海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ARDRA;ERIC-PCR【作者】李明;叶德赞;黄翔玲【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相关文献】1.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进入新阶段——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东、南中国海海岛与海洋权益问题"研讨会纪实 [J],2.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DNA的提取及细菌多样性初步分析 [J], 李友训;李富超;秦松;曾志刚;秦蕴珊3.东太平洋海隆深海热液区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J], 刘欣;邵宗泽4.中国东海海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初步研究 [J], 宋志刚;许强芝;鲁心安;焦炳华;艾峰;杨妤;刘小宇;施晓琼5.东太平洋公海茎柔鱼种群遗传结构初步研究 [J], 闫杰;许强华;陈新军;李纲;刘必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来自西太平洋热液区菌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来自西太平洋热液区菌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新华,陈红
申请号:CN200610135418.9
申请日:20061231
公开号:CN101210225A
公开日:
200807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西太平洋热液区获取的,细菌名:(拉丁语名: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其主要表型特征:革兰氏阳性、杆状、能够自养、异养、混和营养型、耐高温(最高能够耐受到70℃)、嗜酸、高活动性、具有浸矿能力。
与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相比长处是耐受的温度更高。
与Leptospirillus ferrooxidans相比长处是耐受温度高,同时能够异养和自养两种营养型。
同时能够利用硫为能量来源。
能够利用硫化矿物浸矿。
申请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地址:361005 福建省厦门市大学路184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松亭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我科学家在南大西洋发现5热液区多个热液异常区
我科学家在南大西洋发现5热液区多个热液异常区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与生活》
【年(卷),期】2011(0)7
【摘要】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的环球之旅,取得丰硕的科学成果。
在南大西洋的正中央,大洋一号发现了多个新的热液区。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大西洋;科学家;科学成果;大洋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6
【相关文献】
1.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内部流体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以大西洋TAG热液活动区为例 [J], 李怀明;翟世奎;于增慧;陶春辉;初凤友
2.大西洋中脊TAG热液活动区海底热液沉积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曾志刚;秦蕴珊;赵一阳;翟世奎
3.南大西洋中脊热液区异化铁还原微生物及其矿化产物分析 [J], 李光玉;曾湘;邵宗泽
4.基于瞬变电磁法的南大西洋热液硫化物区电性结构 [J], 杨悦;李传顺;叶俊;李兵;党院;王赛
5.大西洋中脊TAG热液活动区中热液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曾志刚;翟世奎;赵一阳;秦蕴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机 理 . 于深 海 热 液 区 的铁 还 原 菌 群 的 研 究 及纯 对 菌培 养 , 利 于从 微 生 物 角度 深 入 理 解 与 阐 明 热液 有 区金 属硫 化物 的形 成 机 理 , 理 论 上 揭 示 微 生物 在 从
该 深海 环境 铁循 环 过程 中的作用 . 本 实验 室 获 得 来 自东 南 太 平 洋 热 液 区 D 15 Y — 1
菌群 , 从而探 究 其在 金 属 硫 化 物 利 用 过程 中发 挥 的
作用.
体 , 着 供 体 与 受 体 的 不 同 , 群 组 成 也 明 显 不 随 菌
同 .H r等(00 的研究证 明, J o i 21) 即便是都利用铁 氧化物 , 当分别以针铁矿和水铁矿为电子受体时 , 所
( 0 8 发 现 , 还 原 菌 可 利 用 多 种 电 子 供 体 与 受 20 ) 铁
2 V¥5T G1 0 一3 .V 7站位 的 1个 金 属 硫 化 物 样 品 , 过 通
x射线衍射分析得 知其主要组成是黄铁矿. 本实验 主要针对其 中具有铁还原作用的微生物类群进行研
究 . 过对样 品定 向富集 培 养 , 得一 个稳定 生 长 的 通 获
秦 丹 , 晓波 , 张 姜丽 晶 , 盖英 宝, 湘 曾
( 家 海 洋 局 第 三 海 洋 研 究 所 , 建 厦 门 3 10 ) 国 福 6 0 5
摘要: 集 了 东 南 太 平 洋 热 液 区 D -0 .3 一V 7站 位 的 沉 积 物 硫 化 物 样 品 , 含 有 采 Y152 V ¥ 5T G1 1 其 7 . 1 % ( / 强还 原性 的磁 性 良好 的 黄铁 矿. 6 7 7 m m) 以乳 酸钠 为 电 子供 体 , 溶性 的 氢氧 化 铁 为 电子 不
第3 0卷
第 3期
台
湾
海
峡
Vo.3 1 0.No 3 . Au .,2 g 0I 1
2 1 年 8月 01
J OUR NAL OF OC NOGRAP I T WAN T AI EA HY N AI S R T
东 南太 平 洋 热 液 区硫 化 物 样 品 富 集培 养 物 中 F 3 还 原 细 菌 的 多样 性 分 析 e+
DOI1 3 6 / .S N. 0 0810.01 . 3 01 :0. 9 9 J IS 10 — 6 2 0 . 3 I
中图分类号 : 7 . 3 Q18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086 ( 0 10 -390 10 10 2 1 )30 7 -7
自 17 9 7年第 一个深 海 热液 口被 发现 以来 … , 随 着 人们 对深 海热 液 区 探 测 的深 人 , 渐 发 现 在 热 液 渐
属 ( aiu) B c l 和梭 菌属 ( l tdu 的某些 菌种 通 过 ls Co r im) si 发酵 过程 还原 铁 , 希 瓦 氏 菌 属 的一 些 菌 种 则 通 过 而
口附近 的金 属硫 化物 中生 存着 非 常特殊 的一 类 微生
氧化 有机 酸来 还原 铁 . 因此 , 越来 越 多 的研 究倾 向于
富集 培 养 出的菌 群组成 也具 有 明显 不 同 .研 究 发
现, 微生 物还 原铁 的过 程并 不完 全相 同 , 如芽 孢杆 菌
收 稿 日期 :0 01 -0 2 1—22
1 材料 与方法
1 1 样 品采 集 .
沉 积物 样 品 由“ 大洋 一 号 ” 察 船第 2 考 0航 次 于
受体 , 对该样品进行 F¨还原细菌的定向富集培养. e 通过性 克隆子进 行群 落结构 多样 性 分析. 究结 果表 明 :2个 克 隆代 表 的 6种基 因型 分 别 研 8 属 于 4个主要 类群 , 中 £变形 杆 菌 占有 绝 对 优 势 , 到 5 . % . 外 其 还 包括 厚 壁 菌 门、 一 其 一 达 52 此 B 变形
杆 菌和 O 变形杆 菌 , L 一 克隆 子 比例 依 次 为 2 . % 、0 3 、 . % . 富集 产物 中还 原 氢氧化 铁 的 功 能 76 1. % 69 在 菌群主要 是 具有硫 还 原作 用 的 8 变形 菌 中的硫还 原 菌. 一
关键词: 洋生物 学 ; 海 热液硫 化物 ; x射 线衍射 ( R ;F¨ 还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 ; 落结构 ; X D) e 群 多样 性 ; 东南太 平洋
物, 可以利用铁 、 、 硫 氢气等作为能量来源 而生存下 去. 这些微生物的活动与金属硫化物 的形成有着密
切 的关 系 . 许 多铁 还原 菌 同时还 可 以还原 多种 高价 金属 包
括 放射 性元 素如 U 、c , T 以及 微 量 金属 如 A ¨ 、 s
Cr ¨
、
通过定 向富集获得功能菌群 以进一步阐述其还原铁
Mn¨
、
S 等 J 因 此 , 来 源 于 深 海 热 液 环 e . 对
境的铁还原菌菌群的研究及纯菌鉴定 , 对于 阐述热 液系统 中金属元素的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对深海环境中铁还原菌的研究多集 中于希瓦氏菌属 (hw nl ) Se aea 和来 自于热液 口的嗜热及极端嗜热菌 l ( y etem p ic cora i s)7.D ns 等 h pr r o hl mi ogns h i r m [ ei 4 e
20 0 8年 1 2月 获 得 . 采 集 自东 南 太 平 洋 D 一 其 Y15 1
基金项 目: 福建省 f然科学 会 资助项 口(0 00 0 7 ; { 2 1J5 9 ) 国家海洋 局第j 海洋研 究所 本科研 业务费々项资金 资助项 H( 兰 海二科 2 10 8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