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摄影后期入门教程天文入门资料、教程、知识
制作天文照片后期效果:Photoshop技巧揭秘
![制作天文照片后期效果:Photoshop技巧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fe9d11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d.png)
制作天文照片后期效果:Photoshop技巧揭秘导语: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拍摄天文照片。
拍摄到美丽的星空和星轨,但是照片往往需要后期调整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天文照片后期处理的技巧和步骤。
步骤一:引入照片到Photoshop1. 打开Photoshop软件,点击“文件”-“打开”选项,选择你想要编辑的天文照片,然后点击“打开”。
步骤二:调整曝光度和对比度1. 在Photoshop界面上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曝光”选项。
2. 通过调整曝光度、亮度和对比度值,来增强照片的明暗对比度。
步骤三:增强色彩饱和度1. 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色阶”选项。
2. 调整色阶的输入和输出滑块,以增强照片的色彩饱和度。
3. 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调整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饱和度,来突出照片中特定颜色的效果。
步骤四:修复噪点和伪像1. 在Photoshop界面上找到“滤镜”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降噪”选项。
2. 通过调整降噪选项的强度、细节、对比度等参数,来减少照片中的噪点和伪像。
步骤五:调整图像尺寸和剪裁1. 如果你想调整照片的尺寸,可以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图像大小”选项。
2. 根据需要,调整图像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值。
3. 如果你希望裁剪照片,可以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裁剪”选项。
步骤六:增加星轨效果1. 找到“图层”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图层”选项。
2. 选择画笔工具,选择白色颜色,在新建的图层上,通过鼠标点击和拖动的方式,模拟星轨效果。
3. 调整图层的透明度和混合模式,以获得逼真的星轨效果。
步骤七:修复杂乱的星空1. 选择修复工具,修复星空中的杂乱纹理和瑕疵。
2. 可以使用修复工具中的“修复画笔工具”、“修复图案工具”等来进行修复。
步骤八:增加颜色校正1. 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色彩平衡”选项。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addf98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9.png)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天文摄影,作为摄影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将天文物体如星星、行星、星云等拍摄下来并展示给观众的艺术。
捕捉星空的技巧是天文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巧,才能拍摄出令人震撼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捕捉星空的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进行天文摄影创作。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天文摄影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最基本的设备包括相机、三脚架、遥控器、头灯等。
确保相机设置正确,充足的电量和存储空间,以及清洁的镜头。
2. 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选择一个远离光污染的地点非常重要。
远离城市,到郊外或乡村,可以让你拍摄到更清晰的星空。
此外,考虑天气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晴朗无云的夜晚是进行天文摄影的最佳时机。
3. 设置相机参数在捕捉星空时,设置正确的相机参数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和ISO值。
一般来说,快门速度不宜过长,以免出现星轨。
ISO值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确保画面明亮但又不至于过曝。
另外,设置合适的焦距和光圈大小也是必要的。
4. 捕捉星轨捕捉星轨是天文摄影中比较经典的创作方式之一。
通过延长快门时间,在照片中留下星星移动的痕迹,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要捕捉清晰的星轨,需要使用稳定的三脚架和合适的快门速度。
5. 拍摄星云和星团除了捕捉星轨外,拍摄星云和星团也是天文摄影的重要内容。
星云和星团拥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展现出宇宙的神奇之美。
在拍摄星云和星团时,要注意合理设置曝光参数,以突出它们的细节和质感。
结语天文摄影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
掌握捕捉星空的技巧,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宇宙的壮丽,也可以提升摄影技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更好地进行天文摄影创作,捕捉到令人惊叹的星空之美。
以上就是关于天文摄影中捕捉星空的技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愿您在拍摄星空的过程中能够尽情享受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天文摄影基础知识
![天文摄影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65b825131126edb6f1a10b2.png)
点,这样就能扣掉天文照片上带入的相机自身的噪点了。
Flat Files/平场/亮平场——可以在其他时间如对着黄昏或黎明或白天(晴天)拍摄,相机与望远镜之间的接口位置不变,焦距也无需改变,ISO相同,曝光时间可以比相机提示的高一级,需要对不同天空拍摄多张。
这些照片记录了望远镜-相机系统拍摄的照片从中心区到四周亮度的变化过程,这样就能将天体照片中四周的暗角亮度适当提高,获得一张亮度均匀的天文照片了,所以叫平场。
Dark Flat File/暗平场——可以在其他时间拍摄,盖上镜盖,用拍平场的参数拍摄的暗场,用来扣除平场中相机固有的杂讯。
Offset/Bias Files/偏压场——可以在其他时间拍摄,盖上镜盖,用相同的ISO和最快的速度拍摄数张,用来扣除相机固有的电路干扰信号。
弄到几十张这样的照片后,拿到DSS里面与多张天体照片一起叠加,就能将杂讯去除的更干净,获得一张亮度均匀的漂亮的天文照片。
浅谈星空摄影背后的天文知识
![浅谈星空摄影背后的天文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ea4b2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5.png)
浅谈星空摄影背后的天文知识“与其他风景照不同,星空有他自己的规律,如果乱安很可能会闹笑话。
比如之前把南半球银河安到北半球,把夏天的银河ps到冬天的天空都是常犯的错误。
所以下面我就从比较基础的知识来和大家讲述天文摄影的一些知识和技巧。
我将天文摄影主要分为三大类星野摄影。
我们最常见的星轨,银河,带地面景色的统称为星野摄影。
特殊天象摄影。
流星雨,日月食,凌日,合月,内行星东大距西大距天体摄影。
其中包括月亮,太阳,行星,深空天体摄影天球的概念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颗不发光的渺小行星。
月亮围绕着我们公转,我们围绕着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系公转。
而整个宇宙中有成千上万个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按照引力的驱使有规律的运动着。
从地球望向宇宙,除了卫星和行星,每一个星点都是一颗恒星或恒星群。
这样的星点我们肉眼可见到的大约有6000颗。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假设了天球这个概念,把这些星星的亮光投影在这上面。
天球是一个想象的旋转的球,理论上具有无限大的半径,与地球同心。
天空中所有的物体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
简单来说,天球就是在地球上看来所有星星都放在一个二维球面上。
这些星点只是投影,因为距离地球有百万甚至数亿光年,所以也许早已经毁灭,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之前的样子。
而看上去相邻很近的星,有可能在三维距离上相差甚远。
我们在地球上的一切观测都是以这个天球为基准,也就是以我们人类的视野看上去宇宙的样子。
太阳在天球上走的轨迹叫做黄道,月亮在天球上走过的轨迹叫白道。
天赤道与黄道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而群星为了更好的观测,西方天文学家将他们划分成88个星座。
所以,星座并不真实存在,和国界一样,是我们人为定义为方便观测而划分的“天空上的国界”。
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看到太阳群星都有规律多东升西落。
我们称之为周日视运动。
地球的地轴指向北极星,所以在我们看来只有北极星不会落下,而其他星都绕着北极星旋转。
实际上如果你在一个纬度站一整宿,是可以看到那个纬度能看到的所有星星的。
4-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星点的分离与处理
![4-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星点的分离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64893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1.png)
4-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星点的分离与处理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四)星点的分离与处理@NEPTUNE上的鱼骨头星点和深空天体的分离是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如果不将星点与弥散天体相分离,那么最后画面中的成千上万颗恒星会喧宾夺主淹没深空天体本身的细节表现。
这个技巧在处理大面积的弥散天体(比如弥散星云,以及M31,M33等能够占据画面面积面积特别大的星系甚至于彗星,使用赤道仪进行深度曝光的广角银河照片也可以用到这个技巧)时是必须会用到的。
本期的例图是在QHY CCD摄影比赛中获得第一的《M42猎户座大星云广域》马赛克拼图中的A2幅(星云主体东北方向的一块,图中第三象限)镜筒:Sky-Watcher信达130F5+原厂I代彗差改正镜机身:CANON EOS500D改机赤道仪:Sky-Watcher信达EQ6导星:Sky-Watcher信达70F10折射镜+QHY5 CMOS GUIDER 曝光:5幅马赛克(4+1),单张600S共13小时10分,M42核心另加8X15S和10X30S附器材照片小贴士:此技巧一般用于深度曝光后的照片上,使用的时机是图象刚做完Digital Development(见系列文章的第二期)之后。
一、星点的提取/STARMASK的制作先说星点的提取。
我们提取星点需要使用到两幅作品,一幅是在做Digital Development之前的作品,另一幅是做了DDP之后的作品:前者用于提取占少数的亮星,后者用于提取剩余的暗星。
1/先打开已经做过DDP的文件,然后做“图象-调整-去色”。
2/ 选择“滤镜-其他-自定”,然后会出现一个矩阵,矩阵的外圈我们固定设为-1,向内一圈设为1,中央的值则可以在4-8之间变化。
做完自定滤镜之后,图中已经几乎只剩下星点(当然还包含一部分被强化的噪点)3/ 我们叫出色阶截掉暗部混入了噪声的部分,以免到时将噪声当成星点一并提取。
4/ 拉伸色阶,让图中剩下的亮点都达到最亮。
这可能是最详细的星空摄影入门教程,果断收藏!
![这可能是最详细的星空摄影入门教程,果断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438229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c.png)
这可能是最详细的星空摄影入门教程,果断收藏!引言天体物理学有个浪漫的说法:星空是你身上每个原子的故乡。
如果你曾在远离都市的某个地方看过夜空中流淌的星河,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璀璨的星光将世俗的双眼洗刷得干净透彻,心灵寻得片刻的宁静。
星空季又到了,喜欢摄影的你是不是蠢蠢欲动却被不知从何下手而困扰呢?星空题材看似高深,但其实掌握了相关天文知识和拍摄技巧后,很多新手都可以拍摄成功。
正文之前,先来欣赏几张星空美图吧。
网络上星空摄影教程屡见不鲜,我试图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的经验,整理成系列教程,全面地讲解前期拍摄技术和后期思路,并用实例详细介绍后期处理的每一步骤。
星空摄影系列教程拟分为:星空摄影技巧揭秘 (上)星空摄影技巧揭秘 (下)星空全景接片前期后期技术详解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系统讲解:上篇下篇1. 相关天文知识 1. 降噪处理· 南北半球银河特点及差异· 噪点类型及特征· 如何利用月光为照片增色· 五种常见降噪方法适用情况2. 拍摄条件· 堆栈降噪实例3. 拍摄器材 2. 星轨拍摄技法4. 银河拍摄技法· 拍摄时间· 星空拍摄参数· 拍摄方位· 四种利用光源拍摄地景方法· 拍摄器材· 手动对焦技巧· 拍摄方法· 景深合成· 堆栈叠加后期处理星空摄影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深空摄影(天体摄影)以及星野摄影。
深空摄影一般情况下指以拍摄深空天体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门类,包括月亮,太阳,星云和星团等,又可分为纯深空天体和广域深空两大类,需要使用昂贵的特殊专业设备,诸如导星设备、赤道仪、冷冻CCD、天文望远镜等等。
此类题材属于天文摄影,在此不做深入讨论。
而星野摄影主要是以拍摄地景加星空(银河、星轨、流星雨等)的拍摄方式,风光摄影中的星空摄影通常是指这一类。
相比深空摄影,星野摄影的起点并不高,更注重构图和后期调色等技巧。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66bab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5.png)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天文摄影是一门追求美与技术的艺术,通过摄影记录宇宙中的奇观,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而捕捉星空是天文摄影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拍摄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捕捉星空的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们更好地拍摄星空。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拍摄星空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首先,要选择没有光污染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光线干扰。
可以选择一些偏远的山区或乡村地区,这样可以获得更清晰的星空照片。
其次,要选择没有云层的晴朗夜晚,这样才能拍摄到更多的星星和星系。
最后,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通常在午夜后的凌晨时分,因为此时大气层较为稳定,星空更加清晰。
二、准备合适的设备拍摄星空需要准备一些专业的设备。
首先,要选择一台具有较高像素和较低噪点的相机,这样可以拍摄到更多的细节和更清晰的星空。
其次,要选择一支稳定的三脚架,以防止拍摄过程中的抖动。
此外,还需要一支遥控器,以避免按下快门时的抖动。
最后,要选择一支高质量的广角镜头,以拍摄到更广阔的星空景观。
三、调整相机设置在拍摄星空之前,需要调整相机的设置。
首先,要将相机调整为手动模式,以便自己控制曝光时间和光圈大小。
其次,要将ISO设置为较高的数值,以增加相机的感光度,捕捉更多的星星。
然后,要将快门速度设置为较长的时间,通常在20秒到30秒之间,以拍摄到更多的星轨。
最后,要将光圈设置为较大的数值,以增加进光量,提高照片的亮度。
四、使用合适的拍摄技巧在拍摄星空时,可以尝试一些特殊的拍摄技巧,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和创意性。
首先,可以尝试使用星轨技术,即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通过较长的曝光时间拍摄到星星在天空中的轨迹。
这样可以创造出一种流动的感觉,增加照片的动感和神秘感。
其次,可以尝试使用层叠技术,即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拍摄多张照片,然后将它们合成在一起,以增加照片的细节和层次感。
最后,可以尝试使用追踪仪技术,即使用特殊的设备来追踪星星的运动,以拍摄到更多的星系和星云。
天文摄影简介(下)
![天文摄影简介(下)](https://img.taocdn.com/s3/m/c6b7f1f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2.png)
天文摄影简介(下)上次已经对天文摄影的基本概念、基本器材以及所需的基本天文知识进行了介绍,这一次将继续介绍相关的摄影知识和星野摄影的基本方法。
基本的摄影知识首先需要大体上了解一下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镜头可以等效成一个凸透镜,光线通过镜头的汇聚,射入到底片或者传感器(如CMOS、CCD等)上,如果是数码摄影的话,CMOS等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以图片文件的形式将图像记录下来。
对于一个凸透镜来说,物距、像距和焦距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在传感器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因此在拍摄之前必须先要进行“对焦”才能拍摄到清晰锐利的图像。
对于天文摄影来说,一般对焦都是对星空对焦,由于星星亮度一般都比较低,自动对焦系统难以工作,因此需要手动对焦。
每支镜头都有一个焦距数值(定焦镜头)或者焦距范围(变焦镜头),简单的尝试即可发现,对于同一个照相机(传感器)来说,焦距越长,视角越小,有一种远处的景物被拉近的感觉,产生所谓的“压缩感”。
人们还发现,如果焦距越长,相同的曝光参数(光圈、快门速度、ISO,见下)下拍到的照片就会越暗。
对于天文摄影来说,长焦距的增大了放大率,还会导致星星的像在传感器上移动的速度变快,因此在不使用电动跟踪且非拍摄星轨的情况下,焦距越长,星星越容易拖线,可允许的拍摄时间就会越短。
如果使用电动跟踪,焦距越长的镜头或望远镜,对电动跟踪的精度要求越高。
大光圈,小景深:可以看到,除了中间的花朵,前景、背景均被虚化。
要衡量一个镜头收集光的能力,显然口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但上面也提到,焦距越长,成像越暗。
因此人们定义了一个叫做光圈的参数(F) ,来衡量镜头收集光线的能力:F=f/d 其中f 代表的是镜头的焦距,d 代表的是有效口径。
由于焦距越小,口径越大,镜头收集光线的能力越强,所以说光圈值越大,代表的是镜头收集光的能力越差。
另外,由于镜头收集光线是依靠一个面积来收集的,因此口径扩大到原来的倍,代表进光量是原来的两倍,此时称为曝光升高一档(即测光表上的EV值1)。
《星空下的天文摄影艺术:拍摄技巧与后期处理》
![《星空下的天文摄影艺术:拍摄技巧与后期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3c8c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c.png)
星空下的天文摄影艺术:拍摄技巧与后期处理导言在星空下拍摄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梦想。
天文摄影,作为相对特殊的摄影领域,要求摄影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在星空下进行天文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拍摄准备、拍摄器材和拍摄技巧。
此外,还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后期处理,以获得最佳的星空照片效果。
拍摄准备在进行天文摄影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拍摄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和时间。
拍摄地点应该远离城市光污染,以获得更清晰的星空效果。
同时,要根据拍摄对象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
辨别出有用的数据然后编哥如何乘用车的方能拍摄出最佳效果。
拍摄器材天文摄影需要一定的器材支持才能获得优质的照片效果。
通常,需要一台单反相机或者无反相机,一个广角镜头和一个稳定的三脚架。
此外,还可以准备星野头、遥控器等辅助器材,以便更好地控制拍摄效果。
拍摄技巧拍摄技巧是天文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正确设置相机的曝光参数,包括光圈、快门速度和ISO。
在拍摄星空时,通常需要使用较长的快门速度和较高的ISO,以捕捉到更多的星星细节。
此外,要注意避免震动,保持相机的稳定性。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天文摄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可以极大地提升照片的质量。
在后期处理中,可以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参数,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进行堆栈处理、去噪等操作,进一步提升照片的品质。
结语天文摄影是一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摄影领域,但也是一项极具挑战和乐趣的活动。
通过正确的拍摄准备、合适的器材和技巧,以及精心的后期处理,可以拍摄出令人惊叹的星空照片。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掌握天文摄影的要点,拍摄出更加优质的作品。
天文摄影知识点总结
![天文摄影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cab1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5.png)
天文摄影知识点总结基本原理天文摄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摄影设备捕捉天体的光线,并将其记录在照片或数码图像上。
由于天体通常位于遥远的地方,因此需要使用长焦距的镜头或者天文望远镜来捕捉它们的细节。
同时,天文摄影还需要考虑到天体的运动和光线条件等因素,因此摄影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技巧十分重要。
常用的摄影设备天文摄影常用的设备包括单反相机、数码相机、天文望远镜和镜头。
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是最常用的摄影设备,它们具有较高的像素和灵活的操作性,适合拍摄天文景物和星空。
天文望远镜和长焦距镜头则用于捕捉遥远的天体,它们具有较大的光学口径和精密的跟踪系统,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和视频。
拍摄技巧天文摄影的拍摄技巧包括摄影点位的选择、曝光时间的控制、跟踪和星轨的拍摄等。
摄影点位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光污染和气候条件,以及天体的位置和视野。
曝光时间的控制则需要根据天体的亮度和移动速度来进行调整,通常需要运用长曝光和叠加曝光的方法来提高图像的质量。
跟踪系统和星轨的拍摄则需要使用天文望远镜和跟踪设备,能够准确地追踪天体的运动和拍摄星轨的图像。
后期处理天文摄影的后期处理是提高图像质量和表现力的关键环节,它包括降噪、增强、对比度调整和颜色校正等步骤。
降噪是去除图像中的杂色和噪点,能够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增强和对比度调整则可以突出天体的轮廓和纹理,让图像更加生动和逼真。
颜色校正则能够改善图像的色彩平衡和饱和度,使其更加自然和鲜艳。
总结天文摄影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活动,它需要了解天体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并运用摄影技术和设备来捕捉和记录它们的图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天文摄影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成为人们探索宇宙和认识天体的重要方式。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天文摄影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并激发更多人对天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星空摄影前后期操作流程
![星空摄影前后期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4ff2f3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2.png)
星空摄影前后期操作流程
星空摄影是一种追逐星辰的摄影艺术,通过相机捕捉夜空中的
星星、银河、流星等自然景观。
而在拍摄星空照片之后,后期处理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让照片更加生动、清晰、具有艺术感。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星空摄影的前后期操作流程。
首先,在进行星空摄影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一台相机、三脚架、遥控器、广角镜头等设备。
选择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方,确保
拍摄环境的黑暗度足够。
设置相机的曝光时间、光圈和ISO值,一
般来说,曝光时间要长一些,光圈要大一些,ISO值要适中,这样
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星星和银河。
拍摄完成后,我们需要将照片导入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首先,
进行基本的调整,包括裁剪、调整曝光、对比度、色调、饱和度等。
然后,进行去噪处理,因为在夜空中拍摄星空照片时,往往会有一
些噪点。
接着,进行锐化处理,增强照片的细节和清晰度。
最后,
可以进行一些特效处理,比如增加星轨、调整色调等,让照片更加
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星空摄影的前后期操作流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
的技术和经验。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我们可以拍摄出更加美丽、震撼的星空照片。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拍摄愉快!。
天文观测入门与星空摄影技巧
![天文观测入门与星空摄影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b9200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9.png)
天文观测入门与星空摄影技巧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科学,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天空中的星座和行星,恒星和星系,总是使人思考宇宙的奥秘和自己在其中微不足道的存在。
天文观测与星空摄影成为了人们获取天文知识、感受宇宙之美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天文观测的入门知识和星空摄影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踏入这一领域。
一、天文观测的入门知识1.1 天文术语和工具在进行天文观测时,了解一些基本的天文术语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恒星、行星和星系之间的区别。
恒星是太阳系或其他星系中自发光的天体,行星则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而星系则是由无数颗恒星和行星组成的巨大体系。
此外,望远镜是进行观测的主要工具之一。
它可以放大远处的天体图像,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到星星和行星的细节。
1.2 天文观测的基本步骤天文观测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步骤,以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首先,确定观测的时间和地点。
选择一个没有背光和干扰的地方,尽量避免人造光源的影响。
其次,要查看天气预报,确保观测时没有云层和降雨。
然后,根据自己的观测兴趣,选择合适的天文望远镜、滤镜和观测目标。
最后,进行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如校准望远镜和设置合适的放大倍数。
二、星空摄影的技巧2.1 准备工作星空摄影需要一些特殊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拍摄效果。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
远离城市的光污染和干扰,选择一个天空比较明亮的地方。
其次,确保相机设置正确。
将相机调至手动模式,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和ISO值,启用快门线控制器或定时器,以避免拍摄过程中的晃动和模糊。
最后,带上合适的镜头和三脚架。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大片星空,长焦镜头则适合捕捉细节丰富的恒星。
2.2 拍摄技巧在进行星空摄影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拍摄技巧以获得最佳效果。
首先,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
较长的曝光时间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星星和星轨,但过长会导致图像过度曝光。
适当地调整曝光时间以保持画面的细节和对比度。
其次,使用较小的光圈值。
天文照片后期处理
![天文照片后期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1ed1af26fff705cc170abf.png)
数码单反深空天体影象处理(一)图象的校准与叠加@NEPTUNE上的鱼骨头为什么要对所拍摄的天体影像进行校正和叠加?最简单直接的回答是,校准和叠加可以很有效的消灭噪声。
那么叠加多少好呢?答案是无底洞,对于深空摄影而言,累计的曝光时间越长就越能有效揭示各种暗细节,一般而言,单反拍摄一个目标的累计曝光时间要努力达到至少4个小时才有好的表现,因为完成叠合之后的处理时对天体暗部的下手是非常狠的。
5分钟单张(左)和24张5分钟叠合(右)之后的对比效果上图最终处理完成的效果。
主镜:Skwatcher 200F4牛顿反射镜+彗差改正镜。
追踪:EQ6 PRO。
导星:Skywatcher 70700折射镜+QHY5导星头。
相机:EOS500D改机+LPS P2光害滤镜。
曝光:96张5分钟共8小时,于ISO800。
名词解释亮帧(light):拍摄的带有天体信息的图象,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各种噪声。
校准帧暗场(darkframe):用来校准亮帧所含暗电流的图象,要求与亮帧具有同样的曝光时间,曝光时间及拍摄时的环境温度。
平场(flat):主要用于改正亮帧中的四角减光现象,其次是改善相机各像素对光感应的不一致性。
暗平场(dark-flat):暗平场是用于扣除平场自身所携带暗电流。
由于很多时候平场本身曝光时间不长,暗平场可以不拍。
偏置(offset):相机单像素读出的亮度值不可以是负数,但量子涨落却可能导致出现读数为负数的情况,最后这些信号会以强度为0输出从而导致失真,因此相机会加一个偏压让所有的信号都为正值。
偏置帧中混有读出噪声,因此扣除之后可以改善最后影像中包含的读出噪声。
在开始叠加之前你要做的:图象下载后的分组筛选1、建立一个存储本次拍摄目标的文件夹并以天体编号命名,文件夹下再分别建立dark,flat和offset这3个文件夹用于存放暗场、平场和偏置帧。
2、检查每一张亮帧的情况。
剔除曝光与正式拍摄不一致的图片(比如前期曝光10秒或者120秒的用于取景、对焦的图片)▲剔除严重拖线的照片(星点已明显不是圆斑)▲剔除明显失焦的照片▲剔除拍摄时过云或镜头结雾造成的亮星有雾感的照片将剩余的质量合格的图片导入light文件夹中3、查看每一张预览图像为黑片的图片信息。
天文基础入门知识点总结
![天文基础入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687e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5.png)
天文基础入门知识点总结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中天体运动、构成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天体、星系、行星、卫星等多种天文现象的研究和探索。
天文学不仅对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奥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对人类的存在和未来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天文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包括宇宙的形成、天体的分类、星座的观测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初学者对天文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 宇宙的形成宇宙的形成是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现有的理论和观测数据,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
大爆炸发生在约138亿年前,当时整个宇宙是一个极端高温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不断膨胀、冷却,物质开始凝聚成原子和分子,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天体和星系。
2. 天体的分类在天文学中,天体可以分为恒星、星系、行星、卫星等多种类型。
其中,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它们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使得恒星能够持续地发光和发热,成为宇宙中的“光源”。
星系是由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等天体构成的庞大系统,目前已知的星系数量有数以百亿计。
行星是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它们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种不同的类型。
卫星则是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地质构造和运动规律。
3. 星座的观测星座是指天空中一些固定的星群,它们可以通过肉眼观测或者望远镜观测来进行识别和确认。
在星座中,有一些非常明显和著名的星座,比如天蝎座、猎户座、天鹅座等。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中星体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4. 星系的分类星系是宇宙中的大型天体系统,它们可以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三种类型。
其中,椭圆星系呈椭圆形状,其星星分布比较均匀;旋涡星系呈螺旋状结构,具有较为清晰的旋涡臂和中心核球;不规则星系则没有明显的对称性和规则结构。
5. 天文观测技术天文观测技术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用来观测天体的位置、亮度、颜色等性质。
如何用数码相机拍摄天文照片
![如何用数码相机拍摄天文照片](https://img.taocdn.com/s3/m/0ad69ad3a1c7aa00b52acbc3.png)
如何用數碼相機拍攝天文照片劉佳能一.導言從前學習天文攝影,總是從固定攝影開始,拍攝星座、銀河,然後學習使用赤道儀,到熟習了自己的器材後,才拍攝高倍的行星、月球。
可是數碼攝影漸趨普及以後,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
不少人拿著數碼相機或網絡視像器,拍攝的第一張天文照片竟然是高倍的行星、月球。
於是遇到了一連串的問題:怎樣才能準確對焦?該怎樣設定光圈、快門?怎樣疊合照片?怎樣做圖像處理?哪裏可以學習相關的技術?本文會嘗試為以上的問題提供一個答案,並重點介紹,使用數碼相機和網絡視像器拍攝高倍行星照片的技術要點,以及有關電腦軟件的使用方法等。
這些全是筆者的經驗之談,如有錯漏,懇請各方天文同好不吝指正。
二.CCD攝影儀器的種類1.靜態數碼相機(Digital still camera)──分可卸下和不可卸下鏡頭兩種:可卸下鏡頭的數碼相機用於放大攝影,可以採用(1)「直接焦點法(Prime focus)」、(2)「目鏡投影法(Eyepiece projection)」和(3)「目鏡加相機鏡頭投影法(又稱無焦點拍攝法,英文稱Afocal)」三種方法。
不可卸下鏡頭的數碼相機只可以採用以上第三種方法拍攝。
但由於在望遠鏡物鏡和感光CCD之間除了有目鏡外還有一組鏡頭阻礙光線,故拍攝效果一般以(3)為最差。
巿面上絕大部分數碼相機都屬於不可卸下鏡頭的款式。
現時較多人使用的其中一款數碼相機2.冷凍CCD相機(Cooled CCD camera)由於CCD在曝光過程中會出現「雜訊(Noise)」,曝光時間愈長、拍攝場地的溫度愈高、雜訊便愈大。
但只要把CCD冷凍至攝氏零度以下,雜訊便能大幅減少。
使用冷凍CCD拍攝彩色照片需要分別使用紅、綠、藍濾鏡拍攝,再把三種照片按比例疊合成一張(各拍攝數張至數十張),還有「平場(Flat field)」、除「暗流(Dark frame)、Bias calibration等重要工序。
技術要求非常高,而且售價昂貴,由數千至數萬元,甚至以上。
利用天文摄影技术拍摄星空和流星雨
![利用天文摄影技术拍摄星空和流星雨](https://img.taocdn.com/s3/m/e2622b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8.png)
利用天文摄影技术拍摄星空和流星雨摄影是一种记录美丽瞬间的艺术形式,而利用天文摄影技术拍摄星空和流星雨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星空和流星雨作为自然界中闪耀夜空的壮丽景观,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和浪漫的想象。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天文摄影技术来拍摄星空和流星雨的美丽瞬间,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感动。
一、准备摄影器材在拍摄星空和流星雨之前,准备好合适的摄影器材非常重要。
首先是相机的选择,推荐使用全画幅相机或者具备较好高感光度表现的APS-C相机。
其次是选择一个适合的广角镜头,焦距通常在14mm至24mm之间。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个坚固的三脚架,以保证拍摄时的稳定性。
同时,还要携带备用电池和存储卡,以备长时间的拍摄。
二、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对于拍摄星空和流星雨非常关键。
首先要选择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方,以获得较好的拍摄效果。
其次,要选择没有遮挡物的开阔地区,以确保能够将整个星空或流星雨的轨迹完整地呈现在相片中。
三、调整相机设置在进行实际拍摄之前,需要调整相机的各项设置。
首先是ISO设置,由于星空和流星雨拍摄在夜晚进行,所以需要提高ISO来增加相机的感光度。
通常可以选择ISO 1600至ISO 3200,视实际情况而定。
其次是快门速度,通常要选择较长的快门速度,以捕捉星点和流星的轨迹。
建议快门速度在20至30秒之间。
此外,还要注意将相机调整为手动模式,以便对焦和曝光进行详细的控制。
四、使用追焦器拍摄星空星空拍摄需要使用追焦器,这是将星点聚焦并保持清晰的关键。
首先,将镜头对焦调整至无限远,并将追焦器置于ON状态。
然后,通过观察画面上的星点,细微调整对焦直到星点看起来清晰而锐利。
在拍摄过程中,要保持相机的稳定,并避免触摸相机或镜头以免引起晃动。
五、拍摄流星雨的技巧拍摄流星雨时,需要将相机调整至连拍模式,并设定较长的快门速度。
连续拍摄可以提高捕捉到流星的几率,并且通过多张照片的叠加,可以留下更多流星的痕迹。
此外,还要保持相机的稳定性,以免拍摄到的流星是虚影或因相机晃动而模糊不清。
天文摄影入门之简化教程
![天文摄影入门之简化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d7ed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c.png)
天文摄影入门之简化教程天文摄影是一种让人们能够捕捉到宇宙中美丽景象的艺术形式。
它结合了摄影技巧和天文知识,通过使用特殊的摄影设备和技术,将宇宙中的星云、星系和行星记录下来。
对于初学者来说,天文摄影可能会有些困难,但通过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方法,你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天文摄影师。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天文摄影入门教程,帮助你入门这一有趣而挑战性的领域。
1.设备准备天文摄影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包括一台能够长时间曝光的单反相机、一副稳定的三脚架和一个遥控器。
此外,还需要一个有着高放大倍数的望远镜或者定焦镜头。
2.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为了摄影到最好的夜空景象,你需要找到一个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方。
选择一个没有太多人工光源的地方,比如乡村、山区或者海滩,这样可以避免光污染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设置相机将相机安装在稳定的三脚架上,这样可以避免摄影时的抖动。
选择一个较高的ISO和较长的曝光时间,这样可以捕捉到宇宙中的微弱细节。
使用广角镜头或者低倍数望远镜能够让更多的星云和行星同时出现在图像中。
4.寻找目标在决定要拍摄的目标之前,先了解一些天文知识,比如何辨别星座和行星。
使用天文指南或者手机应用程序来识别天空中的各种星星和行星。
当你确定要拍摄的目标时,将望远镜或者镜头对准它。
5.进行曝光使用遥控器来触发相机的快门,避免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引起抖动。
使用长时间的曝光,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之间,以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光线。
6.后期处理将照片导入电脑后,可以使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来进行后期处理,比如调整亮度、对比度和色彩平衡。
如果有多张照片,可以尝试将它们叠加在一起,以增加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7.持续学习和实践天文摄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参加天文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摄影师和天文学家交流经验和技巧。
通过实践和不断拍摄,你将不断提高你的技能和知识。
天文摄影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和知识,你可以开始进入这个有趣的领域。
【天文照片后期处理教程】DeepSkyStacker
![【天文照片后期处理教程】DeepSkyStacker](https://img.taocdn.com/s3/m/6150261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c.png)
【天⽂照⽚后期处理教程】DeepSkyStackerDeepSkyStacker,你今天⽤了吗?DSS,这个最近在论坛上开始响亮的名字,也是你还暂时还⽤不到他,不过是时候知道它的存在了。
1,什么是DSSDSS是⼀款图⽚叠加软件,也就是当你对同⼀个深空天体拍摄了多张相同或不同曝光时间的照⽚后,⽤DSS就能处理出⼀张信噪⽐更⾼、画⾯主题更鲜明的深空照⽚来。
2,DSS的特点:以前⽤PS⽤RegiStax将多张深空照⽚进⾏叠加,但PS过于复杂和繁琐,RegiStax则对照⽚有较⾼的要求和限制,现在有了DSS,叠加就⽅便的多了,导⼊照⽚——选择处理——看结果,甚⾄可以直接对RAW格式的照⽚进⾏叠加,所以:A,简单实⽤⼜⾼效B,功能多样化C,对电脑要求低⽤RS(RegiStax的简称)叠加视频的朋友越来越多,但⽤RS处理我佳能400D的最⾼分辨率的照⽚时就要命了,即使有2GB 的内存也只能叠加6、7张就要将内存⽤光,⽽DSS要求就低的多,1GB就能处理⼏⼗张超⾼分辨率的RAW照⽚,⽽且还能同时加⼊暗场、平场和平移场的照⽚来纠正画⾯固有的缺陷。
3,DSS下载与安装:下载后按默认设置安装。
4,DSS快速运⾏:第⼀步,运⾏DSS,选择“Open picture files”加⼊要叠加的照⽚(见下⾯截图的“1”),DSS称其为亮场/亮帧/亮幅,曝光时间可以不⼀样,加⼊的照⽚会出现在窗⼝的下部,前⾯都给它打上钩(或点⼀下DSS窗⼝左侧的“Check all”)。
DSS的快速运⽤就到这⾥,很简单吧?当然这只是最初步的,我们⾄少要加⼊不同曝光时间所对应的暗场,也就是在选择要叠加的照⽚后再点击窗⼝左侧的“dark files...”,然后还要学习平场等的应⽤,这样才能真正发挥DSS 的功效,当然这就⽆需我来说明了,感兴趣的朋友看到这⾥⾃然会查看软件提供的帮助,很快就成为这⽅⾯的专家,⽐如如何利⽤多张暗场来提⾼信噪⽐、如果使⽤软件让彗星清晰的同时周围拉线的星点也能聚焦为星点等等。
天文摄影小知识
![天文摄影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97c11e684254b35eefd34ac.png)
1、如何在月全食之夜拍摄“月食葫芦串”10月8日,我国观测条件非常好的一次月全食将现身天宇。
对此次天文奇观该如何观赏?怎样才能拍摄出效果绝佳的“月食葫芦串”?其实对于日、月食的观测,有目视观测和照相观测之分。
相比于日全食,月全食观测起来相对容易得多,只要天气晴朗,只需找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凭借肉眼就可以观测到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如果你是一位喜欢天体摄影的天文爱好者,可提前准备好相机(Ps:能连续在同一幅画面中多次曝光的相机和广角镜头),数码相机或者胶片相机的都是可以的。
如果想拍摄近处人物与月全食的合影的话,可以适当使用闪光灯补光。
除此之外,要想拍摄“月食葫芦串”,必须要准备好三脚架来固定相机,然后将相机调为每隔15分钟左右拍一次,就可以得到“月食葫芦串”的独特效果。
当然也可以采用后期叠加的处理方法,把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呈现在一张照片上。
2、天文摄影——教你如何拍摄日全食天文摄影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相机直接拍摄!对于太阳而言,许多照相机的长焦端都可以拍到较大的图像,那么在非全食阶段,我们只需要将滤光片罩在相机镜头前就可以轻松拍摄。
如果你使用墨水盆法或者望远镜投影法观测日食,那么直接把你看到的拍下来即可。
至于全食阶段,直接用相机对着太阳那里拍就行了。
能实现多次曝光的照相机一般是胶片单反,也有一些中高端的数码单反有此功能,在这里以胶片单反为例。
多次曝光就是拍完一张照片后,先不过卷,还用同一张底片,进行再次曝光,这样可以获得一些特殊的拍摄效果。
如果你想像月全食那样拍摄出日全食葫芦串的照片,首先就要选好拍摄地,然后提前在该地踩点,实地看在日食开始和结束时太阳的大体位置,确定如何取景。
由于太阳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视运动,而日全食和日环食全过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因此日食开始和结束时太阳的位置会差异很大,取景时就要保证日食开始时太阳位于画面左侧,日食结束时太阳位于画面右侧,并且日食全程都能在画面上,且尽量不要被建筑物遮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摄影后期入门教程阅读提示:本文使用蓝色文字做为章节标识,红色文字做为重点标识,黑色加粗文字为软件菜单的原文。
行星摄影后期行星叠加:行星摄影后期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叠加处理,叠加软件只能打开没有压缩过的无损视频文件,普通数码相机拍的视频文件都是压缩过的,即使解压后能被叠加,细节也会损失很多!AutoStakkert2是很专业的天文叠加软件,这个软件的界面非常简单。
1)Open打开文件。
选择Surface(面)或Planet(行星)模式。
月面、日面和深空的片子选Surface,木星、土星这类行星的片子选择Planet。
然后根据片子的质量选择Noise Robust(噪声强度),点右侧那两个小箭头(↑/↓)进行设置,2是质量最好,3~5是质量一般,6~8是对焦不好(晕,对焦不好还叠什么啊!)。
2)Analyse分析。
分析完成后进行叠加参数的设置,主要是生成文件类型、叠加比例、保存目录、放置对齐网格这些,下图标有部分操作说明。
Drizzle 这一项是用来放大图片的,这个功能适用于品质较好的片子,1.5X就相当于放大1.5倍,如果片子的品质不好则可能发生画片撕裂的现象,请大家酌情使用。
3)Stack叠加,这一步真没什么好说的了,一个字‘等’!行星后期:因为叠加只是把很多细节堆积在一起,叠加出来的原片会显得很模糊,所以要通过软件将细节提取出来才能得到一张清楚的图片。
Astra Image4.0这个软件在细节提取时,用到了非常经典的反卷积和小波锐化功能,操作简单,效果惊艳!详细的操作说明都在图中做了标注,请大家认真看图。
彩色摄像头因为是RGB一次性成像,而RGB的合焦点往又有所不同,所以对主镜的要求更高,只有APO这种复消色差的镜子才能尽量的让RGB的合焦点在一个位置上。
黑白摄像头则因为使用LRGB滤镜单独拍摄,每个通道都可以单独对焦,所以不存在色差的问题。
在彩色合成前对各通道的单独后期处理也使合成后的彩色更为精准,但看惯了彩色相机RGB一次成像的人可能会感觉这种合成后的图片颜色不那么真实!如果你用的是彩色摄像头,经过上述后期处理就可以直接出图了。
但如果你用的是黑白摄像头,并且用了LRGB滤镜拍摄,就需要进行LRGB彩色合成才能得到彩色的效果。
当然,那些用于深空摄影的Ha等窄带滤镜也需要做这种彩色合成,MDL里有专门的窄带合成选项。
在进行彩色合成之前,要先分别做好各通道文件的叠加和锐化工作,然后才用这些处理好的黑白图片进行彩色合成。
除了使用各种滤镜拍摄彩色信息的办法之外,黑白摄像头还有一种办法得到彩色信息,这就是借色。
可以借自己的色,很多同好采用双炮的方式,彩色相机拍颜色,黑白相机拍细节,这也一种高效率的办法。
也可以借别人的色,只要是同一目标,区域大致相同就行。
行星因为自转等因素,很难保证画面细节完全一样,所以借色只适用于深空摄影。
以上所说的具体操作方法,请看下面的MDL5之LRGB彩色合成及MDL5之借色。
MDL5之LRGB彩色合成彩色照片的合成,重点就在于对齐。
选择合适的对齐模式非常重要,建议先尝试自动模式,如果自动模式不能成功,再使用手工对齐模式。
手工二星对齐最为强大,可以自动修正旋转角度和图片的大小,用鼠示黄圈寻找对齐点时要用对比最明显的地方做为参照物,还可以放大一些来寻找合适的对齐点。
MDL5之借色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和我们自己拍摄的黑白照片目标一致的彩色照片,这个彩色照片的大小和分辨率可以和我们的黑白照片不一样,角度也可以有所偏差,这些MDL都会自动帮我们对齐。
用MDL软件打开这两个文件,用‘编辑’菜单的旋转功能将M17和M17C图像角度调到大致相同。
再利用MDL‘色彩’菜单的‘Split Tricolor’功能把M17C拆分三个黑白文件如下图。
剩下的工作就很简单了,就和前面说过的LRGB合成一样。
‘色彩’菜单的‘Combine Color’功能把M17当成L和拆分出来的三个R、G、B文件合并成彩色就可以了。
对齐时一定要用手动二星对齐模式,找两颗相隔较远的特征星按提示点击确认,这样MDL就能自动计算旋转角度和图片大小来对齐了。
深空摄影后期深空叠加:在天文摄影基础教程中我曾经说过,天文摄影需要有图像的原始数据才能进行完美的后期处理,统称RAW文件。
不同品牌单反相机的RAW文件后缀名各不相同,具体情况请大家查看相应的使用说明。
MDL软件拍摄的RAW文件后缀名为fit。
所有彩色相机拍摄的RAW文件,在MDL中进行叠加前,都要先人工转一次彩色,让MDL软件记住正确的格式,从而在后继的叠加工作中,才能够为每一个RAW文件,进行自动转彩色操作。
转彩色(Convert Color)在MDL5软件的色彩菜单中选Convert Color或者直接在工具栏上选择相应的图标,如下图红圈所示。
彩色摄像头拍摄的Fit文件,要在Convert Color对话框的Camera下拉菜单中,选择Generic RGB模式,然后根据COMS拜耳滤镜的排列,调整Offsets中,X和Y的数值(下图是T7C对应的参数)。
彩色单反相机拍的RAW文件,则选择相应的相机型号即可。
设置好后点OK退出,关闭FIT文件,选择不保存。
如上图所示,未进行转彩色的RAW文件在MDL软件中打开时是黑白的,而且画面有明显的网格状。
很多单反相机和较新的微单可能在Camera下拉菜单中找不到,这就只能自己反复尝试,找一个相对颜色转换后看起来比较正的来用了。
在正式叠加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文件的分类和筛选。
按照目标名称和拍摄日期建立主目录,还要按照校准文件的类型建议子目录,然后分别放入相对应的文件。
比如:主目录为M42-2015-9-18,子目录为Dark(暗场)、Flat(平场)、Offset(偏置)。
当然,我们要挑出拉线的和有其它问题的片子,校准文件还要根据COMS温度挑出和亮场最匹配的。
FITS Header Window就是MDL5中用来查看FIT文件信息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查看每一张片子的详细拍摄信息。
FIT文件信息窗口(FITS Header Window)我们可以从MDL5软件的View菜单中选FITS Header Window也可以直接用Ctrl+F快捷键调用,如下图所示。
这个工具可以查看FIT文件的CCD温度(CCD-TEMP),挑出与亮场温度相匹配的校准文件。
在正式叠加前把亮场和暗场、偏置文件进行匹配是很重要一件事,这样才能完美的去除杂讯。
设置校准文件(Set Calibration)MDL5叠加前,要先进行校准文件预处理,按下图所示打开校准文件对话框。
打开校准文件设置对话框后,要先设定存储目录,然后增加暗场、平场、偏置组,加入相应的校准文件,最后点击Replace/Masters生成或替换叠加后产生的主校准文件,点击OK退出。
校准文件设置好后就可以打开叠加对话框了。
打开叠加对话框后,首先是添加要叠加的文件。
要注意的是,彩色图片要提前做一次正确的转彩色操作,转完彩色后不需要存盘直接退出即可,这样MDL就会记住正确的转彩色格式,在叠加时才能执行自动转彩色操作。
对齐方式有很多种,深空照片一般选用下图红圈中的自动星点对齐模式就可以了,其它的模式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在最后的Combine项中,要根据参与叠加的文件数量进行相应的设置,都设置完成后点击GO就开始叠加了。
叠加完成后选择另存即可,具体的保存参数设定在天文摄影基础教程中有详细描述。
深空后期:深空叠加完的片子一般都是黑呼呼的!要经过一系列操作才能把其中的细节还原出来。
在开始真正的后期工作之前,一定要注意原片的存档。
所有的后期工作最好在原片的复制文件上进行,后期处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可能会有多个版本的后期处理效果!后期的操作顺序对结果影响很大,彩色片子的操作流程可以简化为六步:1、剪裁(Crop);2、颜色平衡(Color Balance);3、自动去光害(Auto Remove Gradient);4、自动平场(Auto Flatten);5、数字冲印(DDP);6、降噪(Denoising)。
剪裁剪裁是为了去除叠加原片中的不良区域,一般都是边角的暗角和位移区,这样后面的五步才能更准确。
为了能明显的看出这些不良区域,我们需要把Screen Stretch右边的绿色小三角箭头往左拉,让画面变得更亮一些,方便用Crop来剪裁掉不良区域。
颜色平衡颜色平衡这个操作一定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做,大多数同好后期颜色做不好就是因为是先进行DDP再做颜色平衡,后期再怎么调颜色也调不好了。
如下图所示调出Color Balance对话框。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用鼠标在背景黑的地方点一下(不要点到噪点或星点),然后在“白色”的地方再点一下,最后点击OK确定。
关于白色这个概念,就需要大家去查一下专业星图数据,找一颗白色光谱的恒星;或者借鉴一下其它同好完成的相同目标效果图中最接近白色的区域。
总之,这一步也是需要大家反复试验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自动去光害和自动平场去光害也可以翻译成去渐晕,在MDL5中可以自动执行,效果非常好,这一步一定要在自动平场之前做,否则会起到不好的效果!自动平场主要用于没有拍过平场的片子,有平场的片子可以不用这步。
这两步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没有明显光害和有平场的片子用了反而效果不好。
数字冲印数字冲印也有翻译成数字拉伸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冲印这个译法,因为这很形像的让我们想到传统胶片的冲印,黑呼呼的底片经过显影冲印,显示出清楚的图像。
我们可以选择MLD5软件的滤镜菜单中的Digital Development,也可以点击相应的工具栏图标来打开数字冲印(DDP)对话框。
按以下三图的提示设定滤波器参数,然后点OK就可以自动执行了。
MDL5的DDP效果中规中矩,最大的好处是省事,可以用做预览,要求不高的也可以用做快速出图。
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效果,建议使用PI这个软件来进行更为细致的DDP操作,效果也同样是立杆见影。
在PI里在打开黑呼呼的叠加原片,首先按下图1所示打开Histograms对话框,在2处点击向下的小箭头选择当前的文件名,勾选3处的R-T(实时显示),将4处的小三角向左拉,最后按住5处向左的小箭头拉到当前图片上完成操作。
操作参数和效果可以参照下图,黑呼呼的原片一下就有了很多内容了!注意下图1的小三角位置,这是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具体的图片来调整。
2是实时显示的对话框,可以看到小三角向左拉时的画面变化,以画面不过曝为准。
在进行一次Histograms后,往往还要再进行一次Histograms,主要用来对齐RGB的Histograms曲线,也是为了再进一步的进行拉伸。
以本图为例,绿色的曲线明显偏高,可以通过同时调整G通道的左边和中间这二个小三角形来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