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真英雄
曹操是不是真英雄
曹操是不是真英雄
引言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曹魏的奠基人,也是被世人称为“曹阿瞒”的称号。曹操被后世视为一个英雄的形象,崇尚他的智勇和领导能力。但是,是否曹操真的是一个英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 曹操的军事才能
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他多次在战场上领导骁勇善战的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例如,他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地击败了孙权和刘备联军,巧妙地利用火攻战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为他赢得了许多胜利。这种军事才能使得曹操在统治下的北方地区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和统一。
然而,有些人认为曹操的胜利是建立在残酷和暴力之上的。他在战争中常常采取残酷手段,如屠杀俘虏。这些行为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抗。因此,有人认为曹操的军事成就不能单纯地称之为英勇,而更多地是暴力和残忍的体现。
2. 曹操的治国才能
除了卓越的军事能力,曹操在治国方面也表现出色。他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他推行改革,完善法制,严厉
打击贪污和腐败行为。曹操还在政务上任人唯贤,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他的治理手段使得北方地区相对稳定和繁荣。
然而,有些人认为曹操的统治手段并不完全符合正直和公平的准则。他虽然提倡修明,但是在处理政敌和异议人士时,他采取了残忍的手段,如屠杀和流放。这些行为使得许多人生活在恐惧之中,难以享受
真正的安宁和幸福。一些人因此质疑曹操的治国能力是否真的是英雄
所应具备的。
3. 曹操的文化造诣
曹操不仅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有着出众的能力,在文化方面也有一定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曹操的不臣之心,残酷好杀,狡诈多变这些劣迹演义已有大的渲染.但文 中亦表现曹操正面之处,如曹操的政治,军事方面上的才能和成就.小说中也 肯定了曹操在历史中的作用,他最大的成绩就是统一了北方,消灭了那里诸侯 割据的局面,发展了经济,人民得以修养生息.在小说中曹操的形象给人以大 气,实在,慷慨多情的一面.作者为了表现其大气的一面,在对他的一些小事 上的描写也是花了不少笔墨的.另外,曹操的慷慨多情是他的人格魅力的又一 条,曹操虽然残酷但并不暴虐,冷酷但并非无情.他虽然杀了不少人但也未必 想多杀,他原本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人,但残酷的政治军事斗 争又是你死我活的,面对一个个凶险的敌人,他不得不抢先一步要了别人的性 命,甚至不惜错杀无辜.但热爱生命重感情还是他的本性.他杀人不眨眼但并 不以杀人为乐.执法不讲情面但又通情达理,慷慨多情真豪杰.文中描写这方 面的例子很多,如他对为袁谭,孔融哭尸的王修,习脂就很放了一马,甚至还 送去了礼物.对部嘉的英年早逝悲痛的死去活来的描写就更别提了.所有的这 些描写都是作者为了表现曹操作为伟人而不同于别的伟人的一面,塑造出曹操 这一有血有肉,奸诈阴险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的需要
一部三国小说,浓缩了许多的社会思想进去,也包含了作者的个人感情色 彩,但这些都是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分不开的.文化是经济的产物,文化必须 为社会服务.不可否认,作者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是受到了当时的社会 环境的影响.罗贯中运用艺术的手法,描绘了复杂的诸侯割据,军阀争雄,天 下大乱的时代.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力极大的《三国演义》给了我们许多的益 处.
三国演义第二回读书笔记摘抄
三国演义第二回读书笔记摘抄章节摘要:曹操闻报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师。
在《三国演义》第二回中,作者罗贯中通过曹操与刘备的对话,展
现了曹操的胆识和豪情以及刘备的谦虚和智慧。
曹操闻说荆州刘表欲要将刘备接为义子,心生疑虑,于是派人前去
请刘备前来见面。刘备得知曹操的盛名,欣然应约,决定前往曹营。
刘备乘马至曹营大门口,门卫上前询问他的来意。刘备谦虚地称:“刘
备乃荆州刘表之弟,听说曹大人英雄之名远扬,特来拜见。”门卫听后,便引刘备进入曹营。
曹操听说刘备到来,心中大喜,亲自上前迎接。曹操率众勇士在营
帐中摆设宴席,派人传令宾客们品尝酒菜。待菜肴上齐之后,曹操举
起酒杯,对众人宣布:“我将与你们论英雄,请你们为我取一张白纸,
各人写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的名字。”众人欣然应命,开始在白纸
上写下一个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曹操走到刘备面前,注意到刘备没有动笔。他疑惑地问道:“刘备
何故不写?”刘备微笑着回答道:“我听说草船借箭、苦肉计等壮举,
皆出自诸葛丞相之策。所以我只以诸葛亮为英雄。”曹操闻言笑了起来,自言自语道:“此人必是真英雄也!”曹操对刘备的谦虚和对诸葛亮的
崇拜感到十分赞赏。
刘备看到曹操的笑容,心中更加坚定了要投奔曹操的决心。他主动
请缨,希望能够尽微薄之力辅佐曹操。曹操深知刘备的才干和忠诚,
欣然接受了刘备的请求,将其纳入帐下。从此以后,曹操和刘备成为亲密的朋友和战友。
通过这一章节,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胆识和豪情,他以品酒论英雄的方式来考察英雄人物。而刘备则展现出了他的谦虚和智慧,他不以自己为英雄,而是将诸葛亮视为真正的英雄。两人的相遇,为后来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操英雄事迹五篇800字(精选)
曹操英雄事迹篇1
人家都认为曹操很奸诈,但我认为这却是他的聪明之处,令我佩服的。他在逃避追杀时住进了吕伯奢家里,听见了磨刀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因而起了自卫心理,杀了他全家,接着转移住所。以他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个人在被追杀的情况下不得不有防备心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灭口离开,这是明智的做法,换成是我也会那样。至于他说了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可能是当时太伤心时说的气话。也是啊,吕伯奢是他的好友啊!
再说说他的“望梅止渴”吧!
在讨伐张锈的行军途中水源紧缺,将士们干渴难忍,一个个倒在了路边。他看到这种情况,知道硬是叫他们走越没用。于是他脑筋一转,大声说前方有片梅林,树上的梅子又大又甜,到了那儿大家就能解渴了。士兵们听了这话,来了精神,一直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他用与士兵们打精神战的方式鼓励士兵们继续向前。他这么做,既不贻误军机,又鼓舞了将士们的势气,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又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这点是没有多少人能比的。当时袁绍阵营里的一个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他大喜过望,可能当时在干什么事情,连鞋子都没穿就冲出去迎接。依据当时的礼节,他这么做似乎也表示了尊敬。还有一次是在与袁绍作战时,袁绍的笔杆子陈琳写的檄文中骂了曹操祖宗八代。但曹操没有大怒,而是平静地说:“你骂我也就行了,干吗骂我父母呢,他们又没有得罪你。”陈琳解释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听了,很宽容地说:“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以后还做你的笔杆子吧!
”再后来陈琳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了。有一段时间呢,曹操是很不顺利的,
没想到他才是三国中最虚伪的人,曹操才是真英雄!
没想到他才是三国中最虚伪的人,曹操才是真英雄!
本文导读:最直接的虚伪在于刘备有欺世盗名、装腔作势之嫌。他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三国演义》中汉献帝也为他确定了族谱,但是我们就一定能够确定他就是中山靖王之后吗?南朝人裴松之和元人胡三省在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时均已明确指出:刘备“虽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昭穆难明”和“不可考”很直接就可以说明问题所在——刘备到底是哪根葱我们不知道。
而他正是利用我们不知道他的实际情况来作文章,中山靖王是汉初的一位王爷,刘备所处时间为东汉末年,这中间还有王莽乱政等事件,一共横跨三百多年。这位西汉的皇室贵族,有着强大的生殖能力,繁衍了上百子孙,在扩大家族空间的同时,也给后世的依草附木者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假冒空间,刘备就是在这个模糊的空间里,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而这个定位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至于汉献帝为他确定族谱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要知道当时汉献帝受制于曹操,急需一些人帮他制衡曹操,不然也不会有衣带诏事件,所以我们可以怀疑汉献帝此举亦是为了拉拢刘备对抗曹操。
还有便是之后的伐吴之战,名义上是为了关、张复仇,好像极为义气。但是一个说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的人真的会为了义气倾全国
之力伐吴?而且哪怕东吴把所有的仇人都送来,并再次表明要送还夫人,返还荆州,以求和好时,仍旧一意孤行!身边至亲之人妻子儿女都不懂得珍惜如何真正懂得兄弟义气?不过是以“义”为名妄想消灭东吴罢了,活脱脱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最可怕的是他常为了自己的霸业抛妻弃子——为了拉拢赵云而怒摔阿斗;为了继续伐吴,拒绝东吴送回孙尚香。如此之人谈何人性?
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概括400字
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概括400字在《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是一个著名的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曹操和刘备两个人在一起喝酒,讨论了天下谁是真英雄的问题。
曹操首先说,他认为英雄应该是有勇气、有谋略、有担当、有成就的人。他认为自己虽然不是皇帝,但他的功绩已经超越了皇帝,所以他自认自己是英雄。
然后刘备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英雄不仅要有勇气和谋略,还要有仁慈和宽容的心。他说,像刘备自己一样,虽然他并不是很有成就,但他有一颗仁慈的心,想要为百姓谋福利,他也认为自己是英雄。
曹操听了刘备的话后,感到很惊讶,他认为刘备是一个很有见地的人。然后他们又继续讨论,讨论了天下局势、战争、人民等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煮酒论英雄表现了曹操和刘备两个伟大人物的性格特点。曹操是一个有野心、有谋略、有勇气的人,而刘备则是一个有仁慈、有宽容、有智慧的人。他们两个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他们对天下局势的看法和理念。这个故事也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很著名的情节,被人们广为传颂。
关于曹操英雄事迹作文精选
关于曹操英雄事迹作文精选
关于曹操英雄事迹作文精选1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许多人都用这句话来贬低你,认为你是戏文中的白脸,三国里的奸雄,但我却认为,你是我眼中的大英雄。
那是一个清晨,你与其他将士站在一起,看着袁绍正在训斥一人,“你一个小小的马弓手,竟敢口出狂言!自称可斩华雄,来呀,把他拖了出去,斩!”那时的你只是一个无名小将,尚未破马超、胜刘备,而你却挺身而出。“且慢!吾看这人口出狂言,定有真本事,不如让他去与那华雄会一会。”紧接着,你便为关羽盛了一杯热酒,从此历史上便有了“温酒斩华雄”的华丽篇章。从此时开始,我被你慧眼识珠、爱惜人才的品德深深吸引。
白驹过隙,地点定格在潼关,“杀啊!穿红袍,长胡子的是曹操,生擒曹操,便论头功!”即使被杀得割须弃袍,也能冷静地卷土重来,这就是
你!“昨晚议事,按丞相的吩咐去做。”“什么!”马超在一旁听着,心中不禁燃起熊熊怒火,“给我杀了韩遂那狗贼!”于是你便得了那渔翁之利。从此时开始,我被你的荣辱不惊、足智多谋所折服。
狂风再咆哮,暴雪再肆虐,也吹不散你的英雄气概,更刮不倒“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的你。你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霸气;更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的广阔胸怀。虽然有很多人误解你,但是在我心目中,你就是英雄!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
曹孟德!
关于曹操英雄事迹作文精选2
我们中国有四部成就最高的文学著作,被后人成为“四大名著”,其中一本《三国演义》深深地让我陶醉了,它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一个群雄争霸的恢宏历史时代,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义气深重的关羽,狡猾多疑的曹操,胆大心细的诸葛亮,胸怀大志的刘备。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曹操。
曹操与刘备究竟谁是真英雄?
曹操与刘备究竟谁是真英雄?
在看三国演义时,最为吸引我们的两个主角无疑是曹操和刘备,因为他两作为当时两大集团的首脑,真可谓是斗智斗勇,虽然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虽然刘备是最后的输家,可我有不同的看法。要是讲势力与战绩,那非曹操莫属,但要是讲到吸纳人才,我觉得刘备更胜一筹。虽然曹操的大帐里是猛将如云,谋士如海。再看看刘备的军中,就只有那几个将军。这完全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所决定的,可刘备能做到那个程度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曹操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戏曲里的曹操总是白脸,奸雄,不是好人。后来就有人为曹操翻案,肯定曹操的历史地位,拿曹操与刘备一比,总是把刘备比下去。理由很明朗:一是曹操的业绩大,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是文学家,是诗人。曹操留给了我们几首可供摇头晃脑的上品古诗。刘备呢?屁诗没有。
来认认真真地对比一下曹操和刘备。陈寿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的父亲在徐州遇害,他认定是陶谦干的,就像小布什认定911是拉灯干的,遂出兵徐州,“所过多所残戮。”罗贯中据此在三国演义中写:所过之处,鸡犬不留。陈寿写三国志小心翼翼,这里还是忍不住下笔重了点,可见当时曹操屠杀徐州的无辜百姓应不在少数,恐怕至少有几千人。
论谋略,论文学,刘备确实不如曹操。陈寿在先主传里这样写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我以为陈寿对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的评价当中,对刘备的评价写得最适当。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250字_作文250字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250字
我眼中的曹操曹操,被人们称为乱世之奸雄,许多人一提起他都会说:“奸诈,可恶的家伙。”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只有诸葛亮、赵子龙才是真英雄。但我再次把眼光移到“三国演义”这本书上时,我才发现曹操也是真英雄。
在我心中,曹操是善战的大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七万精兵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是世界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大战。曹操早在几年前预知了这场战争,所以每天都在练兵,以少数兵马战胜了多数兵马,让曹操兵力大增。
他还是一位爱惜揽才的人。在白门楼遇到张辽时,听说他是一名虎将,曹操立刻动了爱才之心,在大家的劝说下,张辽归顺了曹操,后来为魏国建了不少战功。
曹操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长歌行》是很有名的。
曹操很会用计,很会在虽人面前演戏。以大局为重,深谋远虑。
曹操就是生性多疑,就因为这个缺点,让他损失了很多。
我觉得曹操是把世界看明白了,他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乱世中的奸雄、枭雄。更是我最喜欢的曹阿瞒,真英雄!
我眼中的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青青子吟,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也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三国演义里的野心家,作者努力的把他塑造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反面人物,在我眼里,曹操绝对是一名真正的军事家,他的雄才伟略在三国时期绝非他人能地。
一名军事家兼具诗人的才华,近乎完美了。我不读三国不是因为他与历史不符,而是因为他加入了太多作者的封建传统意愿。我崇尚传统国学,却不喜欢四大名著。这话也许许多人都不爱听,那是我们的四大名著呀!在别人强迫孩子读他们的时候,我给出的观点是,不要强加给孩子什么,当他们有自己的认知能力时喜欢自然回去读。
曹操英雄事迹十篇800字
曹操英雄事迹十篇800字
曹操英雄事迹800字篇1
人家都认为曹操很奸诈,但我认为这却是他的聪明之处,令我佩服的。他在逃避追杀时住进了吕伯奢家里,听见了磨刀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因而起了自卫心理,杀了他全家,接着转移住所。以他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个人在被追杀的情况下不得不有防备心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灭口离开,这是明智的做法,换成是我也会那样。至于他说了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可能是当时太伤心时说的气话。也是啊,吕伯奢是他的好友啊!
再说说他的“望梅止渴”吧!
在讨伐张锈的行军途中水源紧缺,将士们干渴难忍,一个个倒在了路边。他看到这种情况,知道硬是叫他们走越没用。于是他脑筋一转,大声说前方有片梅林,树上的梅子又大又甜,到了那儿大家就能解渴了。士兵们听了这话,来了精神,一直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他用与士兵们打精神战的方式鼓励士兵们继续向前。他这么做,既不贻误军机,又鼓舞了将士们的势气,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又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这点是没有多少人能比的。当时袁绍阵营里的一个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他大喜过望,可能当时在干什么事情,连鞋子都没穿就冲出去迎接。依据当时的礼节,他这么做似乎也表示了尊敬。还有一次是在与袁绍作战时,袁绍的笔杆子陈琳写的檄文中骂了曹操祖宗八代。但曹操没有大怒,而是平静地说:“你骂我也就行了,干吗骂我父母呢,他们又没有得罪你。”陈琳解释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听了,很宽容地说:“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以后还做你的笔杆子吧!
曹操,乃真英雄也
曹操,乃真英雄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焦桥镇府 XXX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群雄逐鹿,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诸葛孔明?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乃一代贤相,可是,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绑在刘禅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是否明智?悲哉!
关羽关云长?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华容道义释曹操,可见忠义两全。可惜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惜哉!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煮酒论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几年的东征西战,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为统一北方打下坚实的基础,魏当属三国中最强盛的,曹操便当属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我欣赏的地方。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绝非巧缘偶遇,而是当政者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曹操之明智便在于此。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他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颁布《求贤令》。他希望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
英雄人物曹操高中作文
英雄人物曹操高中作文
英雄人物曹操高中作文1
茫茫宇宙,时间吞吐着世间万物。历史的车轮悄无声息地压过广阔的大地,留下或深或浅的车辙。那弯弯曲曲的印记中,记录真太多的人群:才高八斗的文人,绝色天香的名姬,勇猛无比的猛士,丑恶无比的小人,还有碌碌无为的庸人。诸如此类,世间所有之人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或轻或重,或直或曲,然而那最深的车辙却属于英雄。
英雄多么伟大的字眼!他不一定是身体强壮,勇猛无比的武士,但他却可以拥有与武士一样奋勇的精神。他不一定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但他可以看到可以想到他人无法理解的东西,拥有常人没有的智慧。他不一定拥有难以计数的财富,却可以号召人们拥簇在自己身边。他不一定出身于皇室,却有着比君王还强的责任感。
而曹操,就是这样一个英雄。
他虽出身低微,但为人聪慧。他年二十举孝廉,为洛阳北部都尉,其后又为顿丘令,在当地威名颇震。随后黄巾起义,操又数次击破黄巾贼,屡立战功。这些经历使曹操迅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青年将领。
东汉末年,由于“十常待”操控政权,朝廷混乱不安。为除宦官之祸,众人都赞同召集天下军阀。但曹操却反对。当他提出这是引狼入室是,却遭来“孟德亦怀私意耶”的误解,乃自叹“吾料其必败也”。然而事后董卓专权肆意杀掠,却证明了曹操的判断的才是正确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英雄的表现。
当各地军阀声势浩大地要讨伐董卓,但却无一人愿当先锋时,曹公失望了。他以自己弱小的军队与董贼抗衡。当他满腔热血在沙场拼杀完后回到军营,却见众人整日饮酒作乐,数十万大军竟没有一人记得自己的责任,曹公再次失望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英雄形象探析
内容提要
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很多人认可许邵的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吗?我认为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不仅展现了奸诈、狠毒的一面,更向我们展现了他有勇有谋、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的英雄形象,而且这些英雄形象非常鲜明。本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英雄形象作以简单探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英雄形象探析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自有这一形象以来,对其异议也颇多,‚乱世之奸雄‛是早期人们给曹操的评价,而我们该怎样去评判呢?很明显,我们既不能受固有的,(特别是南宋以后)陈腐的‚尊刘抑曹‛观念的影响,也不能用现代的观点去衡量当时的历史人物。席勒的‚任何人,即使是坏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来。‛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在罗贯中的笔下,我认为曹操的主导方面仍不失为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有志于除残去秽,定乱扶衰,统一中国的英雄。这一英雄本色,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勇有谋、百折不挠、生机勃发的政治家风貌。
与刘备一样,曹操也是在镇压黄巾的不义战争中登场并由此起家的,小说对此一笔带过。他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讨卓事件。这个过程很多人都说他奸诈,但通过小说详尽的描绘,我认为这个过程更能说明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董卓入侵后,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文武百官处境狼狈。然就在满朝公卿相聚一堂,谈虎色变‚尽皆掩面而哭‛之际,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此时的曹操还仅为骁骑校尉。他知道:哭,于事无益,于时无补。于是他便采取行动:毛遂自荐,决意冒杀身灭族之险谋刺董卓。其行动
曹操人物评价两篇
曹操人物评价两篇
评价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纵观这些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并且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是一个大奸臣。历史上有很多人用恐惧狠毒的眼光,恶性贬低他,曹操俨然成了奸险狡诈之人的代表和化身。但我细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对这些评判不敢苟同,曹操纵有过失,但事不至此。
《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作者罗贯中通过汝南许劭、南阳何颙之口,对曹操的一生作了总的定性。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我们如果仅简单的用“好人”或“坏人”来评判他,就如同用手指在地图上指点国界一样,把他圈入“非此及彼”的善恶范畴。是的,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这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清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特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以奸雄作为性格的主导方面。在曹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颟顸;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使得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使我不禁被曹操这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下面,我就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曹操英雄事迹600字作文
曹操英雄事迹600字作文
2022年曹操英雄事迹600字作文1
胡老师在课堂上讲三国我们是百听不厌,《三国演义》一书我也看了很多遍。一听到曹操,我就怒发冲冠,认为他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臣贼子。当听完易中天的品三国的电视讲座后,我对曹操的印象重新有了认识,认为他是一个生性随和、奖惩分明、用兵如神、待人真诚的人。请听我一一讲解。
先前我以为曹操定是个严肃不易被人接近的人,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其实历史上的他是一位既随和爱笑的人,为什么说他随和呢?除了要事正事之外,他对下属与朋友是很随和的,吃喝住穿都不讲究,和朋友一起聚餐时,喜欢讲笑话,听到好笑的,他会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扑倒在菜盘上,满脸满胡子都是菜汤也不在意。他还是一个爱笑的人,打了胜仗他笑,打了败仗他笑,战败华容道他还大笑三声呢,写诗他也笑,这么爱笑的人难道你会不喜欢他么?
曹操还是一个奖罚分明的人。《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对百姓非常残暴,宁可天下人负我,不让我负天下人。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把老百姓视为平等对待,当运粮工人受伤了,他会问寒问暖,自已也亲身上阵。对有功过的人奖惩分明,对需要奖励的人他奖的比手下人想的还要多,惩的话也会宽容对之。这真是一个好领导啊!
曹操还是一个以诚对人的人,《三国演义》中说他不讲信用,虚伪。历史上的他是为人守信,对人真诚宽容,当袁绍的谋士陈琳大骂曹操后来
又降曹之后,曹操对他还是很好,忘记当初的不快,十分宽容和重用他,因此陈琳更加的忠心耿耿。
原来我所喜欢的《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虽然我也很喜欢《三国演义》里精彩的故事和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是我还是提意一下大家可以看看真实历史的《三国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
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很多人认可许邵的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吗?我认为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不仅展现了奸诈、狠毒的一面,更向我们展现了他有勇有谋、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的英雄形象,而且这些英雄形象非常鲜明。本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英雄形象作以简单探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英雄形象探析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自有这一形象以来,对其异议也颇多,“乱世之奸雄”是早期人们给曹操的评价,而我们该怎样去评判呢?很明显,我们既不能受固有的,(特别是南宋以后)陈腐的“尊刘抑曹”观念的影响,也不能用现代的观点去衡量当时的历史人物。席勒的“任何人,即使是坏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来。”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在罗贯中的笔下,我认为曹操的主导方面仍不失为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有志于除残去秽,定乱扶衰,统一中国的英雄。这一英雄本色,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勇有谋、百折不挠、生机勃发的政治家风貌。
与刘备一样,曹操也是在镇压黄巾的不义战争中登场并由此起家的,小说对此一笔带过。他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讨卓事件。这个过程很多人都说他奸诈,但通过小说详尽的描绘,我认为这个过程更能说明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董卓入侵后,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文武百官处境狼狈。然就在满朝公卿相聚一堂,谈虎色变“尽皆掩面而哭”之际,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此时的曹操还仅为骁骑校尉。他知道:哭,于事无益,于时无补。于是他便采取行动:毛遂自荐,决意冒杀身灭族之险谋刺董卓。其行动果敢而又鲁莽。虽然失败了,但在谋刺过程,却不由人赞叹他有勇有
谋:“操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操惶遽,乃操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于是得以脱身,并“借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其机智,恐非凡人所及。其结果用曹操自己的话来说便是“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了。尤其可贵的是,之后,曹操潜归故里,发矫诏,招义兵,会盟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会盟讨卓几节,写得有声有色,其阵容、其声势都相当壮观。令人不得不赞赏的是,这次联合行动虽由曹操发起,但他却真心诚意推举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做盟主,自己却呼前跑后,甘愿充当联络员之类的角色。他一面尽心尽职辅佐袁绍成其大功,一面又与袁绍及袁家兄弟只重名份,不重人才的阶级偏见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以促进讨卓运动的进展。可惜袁绍之辈各怀异心,按兵不动,终于坐失乘胜追击董卓入洛的良机。“竖子不足与谋!”这便是他的取得的教训。在其过程中,曹操清楚地认识到:号称“四世三公”“强硬莫敌”的大人物(袁绍之徒),原不过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疥癣之徒,把安邦定国的大计寄托在这伙人身上,无疑是钻冰求名酥。于是他打消了对大军阀们的幻想,这可能也是曹操芟刈群雄,削平海内,统一北方壮举的起点吧?
在罗贯中笔下,曹操不仅是“运筹演谋”的指挥官,而且是“披坚执锐”的斗士。在曹操三十年的戎马关山,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涯中,他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几陷绝境,但却百折不挠,一旦认定目标,便锲而不舍。在征吕布时,虽中计兵败,几乎生擒但当群下问安时,他却大笑曰:“误中匹夫之计,来日必报之。”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用兵中输得最惨的一次。这次竞争几乎使曹操全军覆没,他败后,便退回北方,休养生息,未几便又军威大振。虽然以后曹操不再有大规模的讨蜀伐吴,而是采取似乎“被动”的防守,在这方面好象是懦弱的表现,其实是他善于运筹演谋,熟谙兵法的体现。曹操知道,由于形势的变化,因时制宜,防守既能给人民给军事以休养,更重要的是以退为进,是更大的进攻,因为这样,他能以逸待劳地强有力地抵制来自蜀或吴的强大侵略,这是战略战术上的胜利,其结果使魏最终能一
举灭蜀平吴。
其二:雍容大度,积极乐观的英雄情怀。
曹操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所有人物中最乐观的一个。俗云:刘玄德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也只是恪守祖业,当一个世袭管家而已。而曹操则不同,他统一北方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靠他自己身历百战,出生入死取得的。在打江山和坐江山(我认为赤壁之战以后他成为未加冕的帝王)的几十年生涯中,虽然也曾痛哭失师,惜折良才(如三哭郭嘉(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的最有谋略的谋士,可惜天不假寿。郭嘉生前死后,曹操曾三哭郭嘉。
一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丸的行军路上。按照《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说法,当时“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服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郭嘉年纪比曹操小得多,作为下属,生病之时,领导前来探视问计,已属难得和高看,哪能指望领导伤心流泪!可是,这位大领导曹操就真这样哭了一回!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二哭郭嘉发生在当年九月,曹操讨平乌丸三郡回师到达易州时。郭嘉已经病得很严重,奄奄一息。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问疾者交错”。即一遍又一遍地问候。郭嘉一死,他“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节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操亲自参加了郭嘉的葬礼,哭得很伤心。并且对荀攸等人说,他打算让郭嘉做他的接班人。可是
他却中年夭折,难道这是命吗?可以说,郭嘉之于曹操,犹张良之于刘邦。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没有郭嘉恐怕难以想象。所以,郭嘉死,曹操大哭、特哭,确实是发自肺腑的,很真诚。
三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大战回归的路上。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的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的记载是:“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当时主要谋士都在。曹操怀念郭嘉,毫不掩饰对众谋士的失望,认为如果有郭嘉在,绝对不会让他吃这样的败仗!真让一帮谋士无不黯然自惭,无地自容。听,那一声接一声的“哀哉,痛哉,惜哉”,让我们听到了曹操呼天呛地的号啕。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遭受的最大的打击,犹似雄鹰折翅。他此一哭,与其说是在懊悔与自责,不如说是对统一中国梦想的破灭和绝望。所以此哭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达到了悲伤的顶峰。)等),但更多的一面是积极乐观,雍容大度的。如他不杀陈琳,说陈琳之文可愈头风,青梅黄酒,横槊赋诗无不十分风流潇洒,即使倒霉时也并不心慌意乱,总能在瞬息万变的紧急关头,保持最清醒的头脑,这很适合今天的“以微笑面对人生”这句话。
说到曹操的豁达,就难免提及其笑。曹操的笑其状有很多种,有微笑,有转嗔为笑,也有大笑,笑的情况也有很多种,有要胜利凯旋时,也有在兵败时。其中笑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是曹操在赤壁兵败道走华容中的三次大笑了。其第一次大笑是在刚刚摆脱东吴追兵,喘息稍定于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当时曹操见此地树林丛生,山川险峻,就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众将不知其故,曹操曰:“我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我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但正当曹操大笑不止时,两旁鼓声大作,伏兵从火光中冲杀而出。其第二次是在葫芦口埋锅造饭时,第三次是在华容天险道中。这三次大笑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特点,即当形势危机,众将皆以为应当愁眉不展,胆寒心惊时,曹操却反而发出了胜利时也难得一见的大笑。如果说曹操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性格中的奸诈,那就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