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地”到“天堂”——湖北女作家情爱叙事轨迹研究
2015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脑瘫诗人余秀华
2015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脑瘫诗人余秀华整理:fcs2002(一)人物剪影余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网络诗人。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余秀华的诗被热烈转发,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
2015年1月,余秀华的两本书开售,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写了6年诗的湖北诗人余秀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她的作品行文质朴、感情浓烈,在微信圈中被反复传递,迅速被人熟知与谈论。
过人的文字天赋,加上身体残疾,更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热门话题。
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
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
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3]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了一个已经18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尽管直到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两人已少有联系。
[3-4]诗歌作品《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人物自述:为什么写诗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我,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
写诗是一件小我的事情,我觉得我的残疾就是命,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改变不了的就是命运……你在这个地方,你想走你想飞,但是你飞不起。
在《诗刊》配发的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余秀华写道:一直深信,一个人在天地间,与一些事情产生密切的联系,再产生深沉的爱,以致到无法割舍,这就是一种宿命。
比如我,在诗歌里爱着,痛着,追逐着,喜悦着,也有许多许多失落——诗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绪都联系起来了,再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让我如此付出,坚持,感恩,期待,所以我感谢诗歌能来到我的生命,呈现我,也隐匿我。
盛开在现实中的白玉兰——赏读熊曼的诗歌
【刘继林】(1976- ),男,湖北孝感人,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与研究。
【高广梅】(1990-),女,安徽阜阳人,湖北大学文学院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盛开在现实中的白玉兰——赏读熊曼的诗歌■ 刘继林 高广梅“我从鄂东南来,生活在城市里,时常感到茫然。
我离开了自己的根,但又频频回头”,熊曼如是说。
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去的女诗人,熊曼自然难以割舍对故土、故人的那份深情。
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牵动着诗人敏感的神经,一经碰触,诗情便汹涌而至,于是就有了第一本诗集《草色袭人》。
“袭”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故乡树木的生长之势、百花的绽放之态、草色的撩人之美。
故乡的一草一花,构筑成了熊曼诗歌别样的乡村图景。
油茶、蔷薇,这些盛开在山上的野花,勾连起诗人对过往乡村生活的回忆:“我不能忘记那一片土包”(《没人能忍受永久的寂静》)。
不管这些是已经逝去的记忆,还是即将成为过去的事物,最终都被诗人用诗性的笔触,描摹在空白的纸上。
从蕲春到武汉,诗人的身体与故乡虽然离得越来越远,灵魂却与故乡走得越来越近了。
点点滴滴,都能引发诗人内心的悸动。
诗人把虫儿的鸣叫,比作一场盛大的合奏,将九月乡村的夜晚原生态地呈现出来:虫儿在草垛旁、灶台边、窗户下生动地奏鸣着,“这声音足以/把秋风啼冷/把露珠啼落/把月亮的光华掩盖”(《合唱》)。
这些看似渺小的生命,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其“生之响亮,生之阔大”,我们都不得不为之震撼!故乡除了令人心动的风景,还有那滋润诗人成长的人和事。
其中,熊曼写得最多的是年迈的祖母。
祖母带给诗人的是满满的记忆:“院子里,黄瓜,茄子,辣椒/开着三种颜色的花/这些都是祖母种下的”(《最后的馈赠》),是祖母留下的最好礼物。
诗人对祖母的思念幻化为在梦中一次次与祖母的相见,在梦中去追寻祖母那熟悉的身影、熟悉的手掌和熟悉的动作。
那花,那草,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故乡的每一处都牵动着诗人的神经,使初来城市的熊曼,频繁地回视和眺望远处的故乡。
黑土地上的温情与韧性_北大荒女性写作论_李雪
黑土地上的温情与韧性○李雪———北大荒女性写作论黑龙江遥居关外,扼守边疆,远离内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这片广袤的土地沃野千里,林海翻腾,春夏季节短暂而生命蓬勃,冬季漫长,冰天雪地,荒寒严酷,天空高远,神清气朗。
这片土地与文学之间存在着较为特殊的姻缘,从呼兰河走出去的萧红曾震动全国文坛。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北大荒不知贡献出、接纳过多少全国知名的作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北大荒女性写作风生水起,笔墨酣畅,先是林子、张抗抗、李琦、鲁秀珍、陈瑞晴等人声誉鹊起,展示了北大荒土地的赤诚与浪漫;后是迟子建、张雅文、潘虹莉、李汉平等蜚声全国,笔触轻灵,温婉优美;更有陈力娇、张爱华、艾苓、迟慧、王雪莹等相继崛起,把龙江大地的灵气与魂魄吹入全国文坛,氤氲成雅致的风景。
充分地呼唤爱的出场,展示典雅的温情,讴歌人格的纯真和优美,是北大荒女性写作不约而同的恒常主调,也是北大荒女作家心曲的自然流露。
在左倾教条主义余威尚在、人们的情感尚枯焦萧瑟的20世纪70年代末,林子和张抗抗就相继发出心中的赤诚之音,大胆地畅诉爱的衷曲,呼唤爱的权利,给国人带来凛然一新的审美快感。
林子的组诗《给他》以十四行的典雅诗型大胆地表达了女性纯真的爱情,既展示了独特的女性性别意识,也给中国文坛带来久违的生命跃动之感,因此饮誉全国,林子还被誉为“中国的白朗宁夫人”。
在《给他·33》这首十四行诗中,诗人林子如此咏唱道:“只要你要,我爱,我就全给/给你———我的灵魂、我的身体。
/常春藤般柔软的手臂,/百合花般纯洁的嘴唇/都在默默地等待着你……爱/膨胀着我的心,温柔的渴望/像海潮寻找着沙滩,要把你淹没。
/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如果里面没有映出你的存在;/就像没有星星的晚上,/幽静的池塘也黯然无光。
深夜/我只能派遣思念的使者,带去/珍重的许诺,它忧伤地/回来了,你的窗户已经熟睡……”①如此大胆的爱的告白在那个时代的确具有石破天惊的震撼效果。
80 后女性写作研究的新拓展——评管季《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 后女性写作研究》
79南腔北调80后女性写作研究的新拓展——评管季《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后女性写作研究》文/曾文鑫管季的《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后女性写作研究》是一部文学批评力作。
管季,文学博士,于2016年师从著名学者谢有顺攻读博士学位,于2019年以博士论文《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后女性写作研究》顺利毕业,本书可谓管季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成果。
她以宏大的视野和多维视角系统梳理和分析了80后女性作家创作的概况、两性观念的变迁、女性意识的演进、写作伦理的内核,内容厚重又颇具思想深度,让有关80后女性写作研究的全貌一览无余。
管季的这部专著,研究视角有新意,研究方法很丰富,研究理念有深度,研究语言有特色,填补了80后女性写作研究专著的空白,是新世纪以来80后女性写作研究的新拓展。
管季的这部文学批评力作凝结了其攻读博士学位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彰显了敏锐的学术思维能力,内容不乏厚重和创新,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这部著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性别意识”和“文化症候”是20世纪欧美文化学者和文学评论家频频使用的词汇,也是欧美社会热议的两大问题。
这与20世纪4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先后出现的女权运动不无关系,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和身体抗争等思想大行其道,男权中心主义面临挑战,女性意识的觉醒愈来愈强烈,进而催生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从客观上讲,中国现在流行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源自欧美。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通常有三种类型:其一,研究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其二,研究描写女性生活的文学;其三,研究表现出女性意识的文学。
管季的《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后女性写作研究》这本书采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来研究文学,就已经凸显出视角的独特性,加之她研究的视角聚焦于80后女性作家的创作研究,这就更加彰显其独具特色的一面。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地回顾女性文学研究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进一步认识管季这本专著研究视角的独特价值。
大地的思念
大地的思念活着,深爱着乡土;逝去,带着对乡土和乡土文学深深的眷念,走进大地深处,走进钟祥百万人的心里,日日走进荆楚成百上千个乡土作家的梦里。
他就是钟祥乡土作家的旗手,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冯道信先生。
名城文化的传承和浸润位于江汉平原的湖北省钟祥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素有磷都、林海、粮仓和寿乡的美誉。
1943年7月冯道信先生就出生在钟祥市郊的冯家岭。
1968年冯先生武汉大学毕业后拒绝好几个北京、武汉城市单位的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到生养他的钟祥,为钟祥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被安排在县剧团从事创作工作。
他是县里的文艺骨干,创作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
先后发表出版了戏剧作品《玉石口》、《郢州恋》;1981年,他又到上海戏剧学院深造,攻读美学理论与戏剧评论。
从上戏毕业后,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文化重建,任务重大。
生于公元前300年的著名楚辞文学家宋玉,因他的故里和籍贯正史记载不详,宋玉出生地一直是个谜,有江陵说,秭归说,宜城说。
冯先生查阅历史资料、请教专家学者、遍访乡贤名流,独有见地的分析论证,写出数万字的文章为宋玉寻根,文章发表在国家专业刊物上,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和支持。
宋玉为钟祥人成为专家认可的定论。
1988年11月20日,《历史大观园》刊登姚玲飞的文章《莫愁湖与两位莫愁女》,只认洛阳一个莫愁,南京一个莫愁,而对于钟祥莫愁漠然无视。
先生从古书堆中、档案馆的浩瀚资料中查找依据,通过正史、别史、杂史以及文学书籍的相互补充引证,写下《论莫愁女》专著,为钟祥找回了遗失的莫愁女。
冯道信先生还考证过三国时的汉津在钟祥域内。
为此,他亲赴武汉、赤壁参加湖北省《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议,宣读他的论文《“斜趋汉津”与赤壁大战》,并将其发表在武汉大学学报上,确立了钟祥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
先生据史据典据理力争,宋玉是钟祥人,莫愁女出生在钟祥莫愁村,钟祥是历史上的石城等重大史实,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辞书字典对史误进行匡正,都修订为莫愁女、宋玉为钟祥人。
中国新时期说情爱叙事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将“两性情爱”在小况中的叙述作为一种文学存在,看作是一种包含形式与意义的文化语码。
试图给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作一整体性的勾勒和描述,探讨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的成败得失,用叙事学、价值现象学、接受美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方法对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的价值方式、作家心态、创作主体的性别差异、影视传媒的衍化、文体变化等进行研究。
分析情爱题材对新时期小说写作的影响,揭示情爱话题以各种方式进入文学背后的一些深层机制,对新时期的情爱小蜕进行莺新评价,对一些流行的批评观念重新认识。
第一章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对新时期情爱叙事进行总体上的勾勒。
在新时期初期,情爱叙枣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参与了历史的变革,成为时代合唱中的。
部分。
新时期初期对情爱叙事的争议摹本上是在非文学的意义上,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只是为了讨论生活中的爱情道德和爱情理想,而较少地从情爱自身的本质出发。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情爱叙事不再在宏大叙事中展开,爱情的理想表达缺乏80年代前期那样旗帜鲜明的表达,一种着眼于生存的隐逸的爱情梦想在琐碎的生活之中暗自流动。
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的自传性叙事对爱情的叙述大多集qJ在私人的隐秘经验和各个层次的复杂内心体验之上。
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既多层而地参与到新时期的历史变革之中,又表现出对历史的某些疏离。
占典情爱叙事表现的是人性美,而先锋小说倾向于表现人性恶。
情爱叙事的永恒性、差异性、私人性,形成了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的人性深度。
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的突出特点是在“情”和“欲”两个维度t来书写人性,特别是放犬了“欲”实现的过程中人性中的特殊性格心理等层面。
身体叙事洞开了被道德所禁馏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爱叙事多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一个紧贴若人的生命情感和感觉的世界,对于人性的多维探询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章论述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的性别差异。
新时期初期的情爱叙事基本上是占典情爱叙事。
性别意识在叙事中淹没,张抗抗和卢新华、刘心武的情爱叙事在本质上几无差别。
欧阳江河自选诗(十二首)
欧阳江河⾃选诗(⼗⼆⾸)欧阳江河,1956年⽣于四川泸洲。
诗⼈、诗学批评家,北京师范⼤学终⾝特聘教授。
迄今已出版⼗三本中⽂诗集以及⼀本⽂论集。
在国外出版四本德语诗集,两本英语诗集,⼀本法语诗集,三本西班⽛语诗集,⼀本阿拉伯语诗集。
在全球五⼗多所⼤学及⽂学中⼼讲学、朗诵。
获华语⽂学传媒⼤奖年度诗歌奖(2010)及年度杰出作家奖(2016),⼗⽉⽂学奖(2015),英国剑桥⼤学诗歌银叶奖(2016),《芳草》杂志2019年度诗歌奖。
欧阳江河的写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中产⽣了⼴泛的、持续的影响,被视为8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之⼀。
歌剧在天上的歌剧院落座与各种叫法的鸟待在⼀起⽿朵被婴⼉脸的春风吹挂在枝头⼀百万张椅⼦从⼤地抛上星空⼀百万⼈听到了天使的合唱队⽽我听到了歌剧本⾝的寂静⼀种多么奇异的寂静⽆声——歌剧在每个⼈的⾝上竖起⽿朵却不去倾听⼥⼈的⼼对于⼼碎的⼥⼈我不是没有准备合唱队就在⾝旁我却听到远处⼀只游魂的⼩号在不朽者的⾏列中我已倦於歌唱难以挥别的美永续不绝从嗓⼦⾥的⽔晶流出了沥青我听到星空的⽿语从春天的⽆词歌冒出头来百鸟之王在掌声中站起但是远远在倾听的并⾮都有⽿朵众⼈的⽿朵被捂住捂不住的被扔掉神把紧紧捂住的⽿朵遗留在空⽆⼀⼈的歌剧院嗓⼦从舞台进⼊播⾳系统有⼈把⽿朵从⼤地捡了回来⼜把春天的狂喜递给下⼀代——欢迎来到⼀百年后的废墟1994.3哈姆雷特在⼀个⾓⾊⾥待久了会显得孤⽴。
但这只是⿁魂,⾯具后⾯的呼吸,对于到处传来的掌声他听到的太多,尽管越来越宁静的天空丝毫不起波浪。
他来到舞台当中,灯光⼀起亮了。
他内⼼的⿊暗对观众始终是个谜。
衰⽼的⼈不在镜中仍然是衰⽼的,⽽在⽼⼈中⽼去的是⼀个多么美的美少年!美迫使⽤他为⾃⼰的孤⽴辩护,尤其是那种受到器官催促的美。
紧接着美受到催捉的是篡位者的步伐,是否⼀个死⼈在我们⾝上践踏他?关于死亡,⼈只能试着像在梦⾥⼀样⽣活。
(如果花朵能够试着像雪崩⼀样开放。
苍茫的大地 永恒的家园——试析《大地》和《飘》中的土地情结
苍茫的大地永恒的家园——试析《大地》和《飘》中的土地
情结
冉晓莉
【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6)011
【摘要】对土地的热爱和守望是《大地》和《飘》共通的主题,也是它们的文学魅力所在,本文以“土地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主人公的人生遭遇,揭示土地与人的亘古不变的血脉联系。
【总页数】2页(P111-112)
【作者】冉晓莉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镇江212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家园的永恒召唤--《大地的阶梯》的人类学解读 [J], 胡志明;胡楠婷
2."土地情结"中的"个体卑亢意识"--从《大地》读解赛珍珠 [J], 于艳平
3.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大地》中的土地情结 [J], 鲍成莲;翟佳丽
4.立足苍茫大地仰望灿烂星空--记天文学家赵永恒中益小学科普之行 [J], 贾堃
5.论《苍茫大地》与《亮剑》中的英雄形象的异同 [J], 何烽;吴云;齐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世纪湖北女作家创作论
关键 词 : 新世 纪 ; 湖北女 作 家; 文 学创作
中图分 类号 : 1 2 0 6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6 ) 1 1 - 0 1 0 6 — 0 5
2 0世 纪 8 0年代 后期 以来 , 伴 随着方 方 、 池莉 在 献。 下面试对新世纪以来的湖北女作家的主要创作
・
l O 6・
显 示 出两方 面 的特色 :聚焦底 层 中年 女性 的生 活 。 方式 , 通过一个伶牙俐齿 的乡村 中年妇女木珍不免
不 能忽略的是 , 转型时期 的中国社会 , 改革调整与 粗野 的底层话语 , 向读者呈现 了“ 王榨” 村的原汁原
产 业 升级 提速 对 于整个 社会都 构 成 了冲击 。 而受 到 味 的乡野 生 活 。换 句 话说 , 《 妇女 闲聊 录》 摆 脱 了他 冲 击 最 大 的一 个 群 体 就是 中年 女性— — 她 们 与 男 者 叙 述 中或 苦难 化或 道德 化 的低 层 叙述 模 式 , 力 图 人 比没 有性 别 上 的优 势 , 与年 青 人 比没 有 年 龄 与知 进 入 一种 低 层 “ 自叙 ” 的状态 。也 正 由于此 , 叙 述 的 识 上 的优 势 , 所 以在 下 岗失 业 的人 群 中 , 中年 女 性 “ 狂欢 ” 化, 成 为 了该 作叙 述 的另一 特征 。“ 所 谓狂欢 的 比例 是最 大 的 。方 方 的底 层写 作 往 往 由此 展 开 : 感, 实质 上就 是 一种 自由感 , 在狂 欢 化 的世 界 里 , 脱
理、 李榕 、 秦晓梅 、 童喜喜( 金容 ) 、 郭海燕 、 望见蓉 、 中揭开了《 开 的士的弟弟》 隐藏在城 市光鲜外表下
《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博士笔下的乡村
《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博士笔下的乡村原标题:一个博士笔下的乡村2016年春节前夕,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的文章,以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记述了生活在湖北农村的婆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引发了全国乡村问题大讨论。
借此契机,作者黄灯将十三年来未中断的乡村书写重新结构、写成《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书,详细记录了婆家、自己家、外婆家所在的三个村庄家族的人世浮沉。
黄灯对自己亲人真实、详尽、深入的记录和剖析,为国人思考乡村问题、中国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黄灯在书中展现的三个村庄——安分的丰三村、躁动的凤形村、自得的隘口村,横跨湖南、湖北两省,尽管彼此看似毫无关联、相距遥远,但生活于此的亲人因为拥有共同的“农民身份”,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几乎如出一辙。
在三十年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性裹挟城市的面具,彻底渗透到村庄、渗透到生活于此地的人群。
黄灯借由亲人的遭遇,试图展现出身为农民的亲人和命运抗争的复杂图景,追问中国村庄的来路与去向,也借此袒露内心的不解与困惑。
在黄灯笔下,乡村不再是寄寓乡愁的载体,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倾其智识、关怀于其中的“问题的场域”——凸显真相、直面问题、寻找可能。
远离亲人不是塑造精英感觉的开端作为整个家族唯一获得高学历的人,我的成长,隐喻了一种远离乡村的路径。
长久以来,在知识包裹、理论堆积的学院生活中,我以为个人的日常和身后的亲人失去关联,是一种正常。
事实上,在一种挂空的学院经验中,如果我愿意沉湎于概念的推演和学术的幻觉,我的生活确实难以和身后的群体产生太多交集。
无可否认,当我不得不目睹亲人的不堪和不幸,深感无能为力的同时,内心也隐隐升起一种逃离的庆幸。
2002年6月,获得硕士学位后,我没有选择工作,而是南下广州继续攻读博士。
我从来没有想到,堂弟黄职培的一次偶然造访,给我提供了契机。
这个契机不但悄然改变了我多年的平静状态,而且让我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群体。
堂弟黄职培十四岁不到就来广州打工。
力透纸背的抵达——从罗长江“大地”系列看长篇叙事散文诗
证 明散文 诗还可 以这样写 ,打破经 院诗学家们 的
种种清规戒律 ;以湘人 的 “ 霸得蛮 ,不信 狠”的 劲头 ,恣意纵横 ,揭示 出散文诗在现实 中国可 能 有 的美 学 规范 ,这 种新 的 ,正 在 崛起 的美 学抵 达 ,称得上是力透纸背 的。
一
、
必先乎正 名
也许 是长篇叙 事散 文诗创作上 的不景气 ,引 不起理论研 究者的兴趣 ,形成散文诗理论研 究 的 短板 ;也许是理论研究者关 于散 文诗本 质 、美学
《 流亡》 ,艾伦 ・ 金斯堡 的 《 嚎叫》
遍 性 的规律 。作者运用形式逻辑 的类 比推理 《 卡地绪》 所显示 的那样 ,有着将在很 大程度上 诘问: “ 散文诗是构成现代汉诗 ‘ 两翼 ’中 取 代 自由诗 的趋 向 。 ”散 文诗能 不能包 容 自由 的一翼 。既然 自由体新诗可 以是抒情 诗也可 诗 ,即把 自由诗 置于 A己的麾下 ,未来 的诗坛
叙 事散文 、小说等叙 事类 的文学体裁 ,它有着属
于 自己的个 性化的表现形 式 ,有着 属于 自己的表
文 艺 湘 军 研 究/1 U
达 关 心 和关 怀 的场 域 与 艺 术 手 段 .它 是 愉 悦
以是叙 事诗 ,篇幅可 以是 短诗也 可 以是 长诗 ,
公众 ,特别是现代社 会 内心浮躁的一代人 的 那么 ,作为现代汉诗 ‘ 两翼 ’中之一翼 的散文 “ 纯 音乐” ; “ 诗学 性格”说 :散文诗 的美学 涛为什 么 就不 能 写成 叙 事体 以及长 篇叙 事 体
性 格 和 分 类 、功 能 的 种 种 设 定 ,诸 如 “ 小品” 说 :散 文 诗 就 是 小 花 小 草 ,不 能 写 成 鸿 篇 巨 制 ,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年作文时新资料——素描二十八位文学家
2015年作文时新资料——素描二十八位文学家作文专题0323 19402015年作文时新资料——素描二十八位文学家王蒙稀有的智者,善感而不多愁。
能策驭五花八门的语型,能收编彼此纠葛的理念。
他最好的小说像是经验与语言开了锅,有一种生命活力,有一种闹哄,有一种饱满四溢。
但他的锅里能被“允许”盛什么,他心里有数。
他是那一代作家中惟一的能胜任“快乐写作”的人。
张洁神话到反神话作家。
“新时期”开始后的三、四年,文学热闹了一阵。
现在看,除张洁外,那时名头颇大的作品大部分缺乏起码的文学性。
这是个天生与文学这回事有关的人,对语言的肌质感觉的确不凡。
但当时其经验深度也就“一般一般,全班第三”,那些爱情小说中的女人,从精神上都是单方面无条件奉献的,那些男人完全是跨辈儿的完美的雕像(男性读者读了不羞愧么?)。
她制造了神话,其主题是关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妇德”,只求奉献不求回报。
张洁骨子里是浪漫主义者,“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后来当她发现女性爱情神话的虚妄与屈辱时,没有一个过渡,立马走到反神话一边,成为混含着怨愤的反讽揭底儿作家。
在她身上,完整地浓缩着中国女作家情爱观的变化。
她的神话与反神话之间的巨大的差异性,统一于她对心灵彻底的忠实。
在她那一代作家中,她是至今仍当得起著名作家之名的第一人。
阿城高傲至极以致不屑于“先锋”。
他的“平常心”与“诙谐”是风度化的、设计好的。
透过其小说的表层文本,会读出其对人生持一种浓厚的悲观看法。
为避明白人此一“通识”,阿城将这看法隐匿了。
其小说意识亦建立在显与隐的奇妙张力中。
阿城是中国作家中惟一能把明白话说得你放心不下的人。
新时期小说对汉语血色素的挽留,阿城当立头功。
张承志苦吟作家,语言石匠。
在理念和话语的镌刻苦工中,成就了罕有其匹的碑铭式写作。
“大地”是其梦萦魂牵并深有了悟的,但他的愿望却是描绘与之对称的升华的“天空”。
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以“天空”的维度来衡估其小说,发现了乌托邦的独断倾向。
“你无法自从未抵达的地方离开”
“你无法自从未抵达的地方离开”作者:王珲,十分心理创始人,原《心理月刊》创始主编。
2015年1月20日,余秀华因一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红遍网络。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2015年12月14日,余秀华终于和结婚20年的丈夫离婚。
《摇摇晃晃的人生》基本上就讲述了这一年里的事情。
重点是余秀华要离婚。
影片的大量场景几乎只有两类。
余秀华在湖北横店农村家中,余秀华在一个又一个得奖、颁奖、研讨会、发布会的现场。
余秀华说,突然成名,对生活于事无补。
但因为成名,她却终于有力量可以用钱去解决她一直想解决的问题:离婚。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清楚地透过屏幕看到她的喜悦,“结婚20年,还能够离婚,真好。
”尽管有害怕伴随而来。
这害怕,在她未曾达成离婚之前,就有。
但它就像楼板上一直未落下的另一只鞋子,现在终于落地了。
余秀华终于要直面这种害怕了。
我们一伙人在观影结束后的午餐上,交流着体会。
每一个人的观看视角都不同。
差异甚至蛮大。
比如,有个姑娘就非常同情余秀华的丈夫尹世平,认为他遭受了极其不公平的待遇。
“他20年如一日打工挣钱为这个家奉献,她没有看到吗?”“她就是成名了,就不要这个老公了。
”随着纪录片在院线播放,余秀华一定会顶着这个骂名。
一如影片中,家人对此的担忧。
而余秀华带着新女性的觉醒意识,向前走着。
她说,自己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像她爸妈那样,活在别人的言论里活给别人看,也活得不怎么样。
何必。
这觉醒,是人类意识进化上的进步,但对于个体而言,却并不必然代表着这条路比以前幸福或好走。
它甚至可能是更艰辛的。
余秀华是梗着脖子硬了心,来迎接这个结局的。
一直以来,她就在这个婚姻里体会着无尽的失落。
她说,我出去走路摔了跤,他连扶都不扶,看到我摔了一身泥回来,还会笑我。
这是女人对于情感上被细腻对待的最基础渴望。
作文时事素材报2015课稿
2015作文时事素材报摘编:张国清※奇迹的诞生1、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石牌,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位于汉江边。
余秀华在镇下辖的横店村八组生活着,她家的大门正对着一片棉花地。
这个季节,棉花只是星星点点的。
余秀华,女,网络诗人。
76年生,湖北钟祥农民,先天性脑瘫。
我们惊叹于她的坚强与内心的丰富。
她育有一子,写诗近万行。
儿子十五岁,成绩优异;她的诗作质量高,在湖北女作者中为上乘。
一个农民,一个先天性脑瘫患者。
她挣扎着,上网,敲打着这个社会的门窗。
她几乎没有生活来源,而曾经的丈夫逃离了她的生活。
她知道她要什么,她想更多地与社会亲近。
我们的探访只是暂时的雨水,无法滋润她干涸的世界。
阳光普照大地,脑瘫者,余秀华需要更多的阳光。
村公路四通八达,虽然路面窄了一些,但比起先前的土路好了许多。
余秀华的家靠近村公路,有一条窄窄的碎石路连着她家。
碎石路两旁长满蒿草,间或一株两株南瓜、豆角什么的。
摘了几根豆角,生吃,脆脆的。
余秀华说,这些乡间的植物最为幸福,它们享受着最好的阳光,一点一点享受,一点一点老去也值。
深秋了,余秀华家里的稻场干干净净,庭院干干净净,她简陋的房间干干净净。
我们围坐在一起,帮助余秀华剥棉花。
其双亲年近七旬,这些天还在帮别人家打场。
余秀华干不了其他农活,就和奶奶帮忙剥棉花;其奶奶年逾九旬,精力不济。
祖孙二人亦少话语,了无生趣。
余秀华说,好几天,都是一个人剥花到深夜。
我们给余秀华送去了收音机、书籍和慰问金,并聘请她为电台听评员。
我们想帮帮她,帮助这坚强的女诗人。
脑瘫,先天性的,这是与生俱来的苦难。
余秀华,挺了过来,在偏远的农村,在破旧的预制板房里,记录着自己的心路里程。
她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烧火做饭、扫地喂猪、看稻场剥棉花、看书写作、乐观而辛酸地生活着。
在《诗刊》配发的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余秀华也许是深思熟虑过的:“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
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
关于身体写作
身体:女性自我救赎最后的武器?从上个世纪末延续至今的中国文坛,个人化写作就像一场疯狂的时装秀,从正装到晚礼服到泳装,模特们身上的衣服在一件一件地变少,甚至有全裸做秀的趋势。
而做这些表演的大多是一些女性作家(当然也不泛几位自诩美色和才气兼备的男性作家在内)。
昔日严肃沉闷的文坛因为这些生猛新锐的加入而一下显得颇为热闹起来。
这也似乎给有着三千年汉字文学历史的中国文坛注入某种兴奋剂,整个文坛也一片喧嚣的繁华和璨烂,让人几乎疑为此刻的我们正生逢文学的千年盛世。
前面所说的女性私语化写作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然而这一批女性作家在文学这个T型台上的表演却迅速被后起之秀们狠狠地甩了下去。
她们的表演方式尽管唯美尽管诗意尽管也不时有大胆而露骨的“春光乍泻”(香港导演王家卫电影名),但长江的后浪永远是推着前浪而显现出自己前进的脚步。
所以当徐小斌、林白、海男、陈染等还在文字的虚幻世界里诉说着自己所剩无几的美丽和情欲强自安慰那一去不复返的繁华岁月像一个个闺中怨妇哀叹时光无情的时候,棉棉、卫慧、春树、木子美、竹影青瞳等等这些当前中国最后现代最醉生梦死的城市里的宝贝和娃娃们已经纷纷登场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
和她们的前辈比起来,她们的姿态一出现就是炫目而耀眼、激情而狂野的。
这场垮世纪的文坛时装秀在她们的演绎下更是显得五彩斑斓迷离淌恍。
文字本身在她们的疯狂做秀下黯黯隐去,成了一个个在场的缺失者、沉默者、失语者。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在商业、市场和“美女”的多重阴谋下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却也活色生香火辣生猛。
这些新时期的女作家们无无一不给自己贴上美女、另类、时尚、叛逆等等标签,在文学和市场的广阔空间里自由遨游。
她们将她们的前辈们远远抛在了身后,迅猛地赶着自己美丽的步子奔向新时代!文坛的时装秀在她们的演绎下也变得越来越大胆、狂野、刺激而激情。
衣服在一件一件脱落,文字在一个比一个香艳、刺激、大胆、残酷,封面上的女郎也在一个比一个出位。
湖北女农民诗人余秀华
湖北女农民诗人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2015-01-18 15:52:00 来源:人民网作者:[提要]我还在天涯上看到一个人写的遇到她的事情,是2014年10月份写的,写余秀华来看一位他们彼此惺惺惜惺惺的异性朋友:诗作手稿余秀华的诗歌绝不是矫揉造作的——今天我收到了米家路教授编辑的《四海为诗》,里面也收录了我的的诗。
昨晚睡前看了一眼微信,一个朋友转了《诗刊》的推荐的一个诗人,题目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题目刺眼,让人不舒服,不知道写诗与脑瘫有什么关系,我一边想一边看照片,照片中这位女性站在田野上,脸色坚毅,姿势倔犟,背后是金黄的油菜花,绿树的农田或野草,小树细弱,枝叶还繁茂,这位身穿黄绿色套头衫黑短裙的女性——看起来相当年轻好看的诗人与背景连成一体,暗示着她的日常生活的背景。
余秀华我接着看诗:『我爱你』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光阴皎洁。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这么强烈清纯胆却美丽的爱情诗!我被震动了,我接着往下读,一共十首诗,我看了第一遍,第一个感觉就是天才——一位横空出世的诗人在我们的面前,她写得真的好。
我又再读了一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完了,我在床上坐直了,立刻在微信上转这位女诗人,并写:这才是真正的诗歌!什么是诗歌?怎么写诗?余秀华在这十首诗的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并回答这个问题:“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
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
当我某个时候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
自然与家园樊增祥诗歌中的宜昌书写
收稿日期:2020-06-10作者简介:黎爱ꎬ女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ꎮ2021年1月第43卷㊀第1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an 2021Vol 43㊀No.1DOI:10.13393/j.cnki.1672-6219.2021.01.011自然与家园:樊增祥诗歌中的宜昌书写黎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ꎬ北京㊀100875)摘㊀要:晚清著名诗人樊增祥以其本土视角与个体经历ꎬ在诗歌中书写出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宜昌ꎮ他书写的宜昌兼具 自然 与 家园 两大特色ꎮ一方面ꎬ外在环境是 自然 的ꎮ樊增祥借助意象与人物描写ꎬ展现了与山水共居㊁物产丰茂的自然环境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环境ꎬ以及居民邻里天性自然的生活环境ꎮ另一方面ꎬ樊增祥基于个体体验从两种角度书写宜昌ꎬ这里既有充满亲情关怀㊁满足情感需求的 家 ꎬ也有寄托自由萧散人生㊁仕宦归隐理想的 东溪 ꎬ由此将宜昌 老家 书写为安放身心的理想家园ꎮ樊增祥的宜昌书写体现着 小家幽趣 ꎬ它具有的文化价值仍然能够带来一定的现实启迪ꎮ关键词:樊增祥ꎻ㊀晚清ꎻ㊀地域文学ꎻ㊀宜昌书写中图分类号:I20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6219(2021)01-0057-06㊀㊀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ꎬ战国时期的屈原诞生于楚地ꎬ他创作的楚辞以发愤哀怨的情志㊁奇丽浪漫的风格ꎬ开辟了中国文学的一大重要传统ꎻ唐宋时期诸多享有盛名的诗人们途经夷陵地区ꎬ留下异彩纷呈的诗作ꎬ丰富了此地的文化ꎻ明清时期ꎬ以宜昌为对象的诗歌写作也在继续ꎮ不过ꎬ除屈原生于此地以外ꎬ此后书写宜昌的知名诗人们ꎬ或因出游ꎬ或因任官ꎬ或因贬谪ꎬ多是从其他地域途经此地或仅作短暂停留ꎮ虽然他们记述了自然风光㊁风土人情㊁典故历史等丰富内容ꎬ但因个体际遇所限ꎬ与当地的情感联结难免存在一定限度ꎬ偏向于抒情猎奇的骋才心态或造访文明边地的化俗心态ꎮ而在近代ꎬ湖北文学虽然也有一定成就ꎬ但也存在 地方色彩不够鲜明 [1]的缺憾ꎮ晚清诗人樊增祥成长于宜昌ꎬ他书写的宜昌展现出与家乡深度联结的经历与情感ꎮ樊增祥(1846 1931)ꎬ原名嘉ꎬ字嘉父ꎬ号樊山ꎬ一号云门ꎬ湖北恩施人ꎮ在中国近代史上ꎬ他以重臣㊁干吏㊁名士㊁诗人等身份显名ꎬ与张之洞㊁荣禄㊁鹿传霖㊁端方等大员关系密切ꎬ参与并见证了同㊁光㊁宣㊁民国诸时期的历史变迁ꎮ纵观其一生行迹:道光二十六年(1846)ꎬ樊增祥降生于父亲在宜昌的官舍ꎮ此后由于父亲任兵事ꎬ随迁湖南ꎮ咸丰十一年(1861)ꎬ全家人定居宜昌东郭门ꎮ为应科举ꎬ樊增祥逐渐走出宜昌ꎮ得张之洞赏识ꎬ曾入其幕ꎮ又受举荐ꎬ历任潜江㊁荆州两地的书院讲席ꎮ成年后的樊增祥因生计在鄂省内辗转任职ꎬ但每年都会回家数次ꎮ光绪三年(1877)ꎬ樊增祥考取进士ꎬ改庶吉士ꎮ光绪十年(1884)ꎬ樊增祥选得陕西宜川知县ꎬ此后历任渭南知县㊁陕西布政使等职ꎮ至此ꎬ樊增祥事业与生活的重心转至陕西ꎬ除料理母亲后事以外ꎬ基本不曾回宜ꎮ辛亥革命后ꎬ樊增祥弃江宁布政使之职ꎬ逃居上海ꎮ要之ꎬ樊增祥的前半生主要生活在湖北ꎬ与宜昌相联的时间占据其青中年时期约二十年的光阴[2]ꎮ在文学方面ꎬ樊增祥工诗㊁词㊁骈文ꎬ其诗尤著ꎮ钱基博曾将清末民初的诗坛辟为三派ꎬ以樊增祥领衔中晚唐诗一派ꎮ一般而言ꎬ樊增祥诗学中晚唐ꎬ主秾艳富丽ꎮ不过正如钱基博指出ꎬ樊增祥 论诗乃贵虚以运实ꎬ素以为绚ꎻ不独取其妍而已!尤不拘拘宗派 [3]ꎬ而他写诗也同样不拘一派ꎮ他书写宜昌的诗作ꎬ既有学王维五绝清新自然之风ꎬ亦有取杜甫五古寓真挚情感于平淡叙事之能ꎬ七言则有晚唐之细腻绵婉ꎮ要之ꎬ 行吾之意 即可ꎮ本文并不考察樊增祥诗歌的创作技艺ꎬ而重点关注他如何书写宜昌ꎬ书写了怎样的宜昌ꎮ就考察的诗作范围而言ꎬ作者身在宜昌㊁叙写眼前情事之作ꎬ是研究的主要对象ꎻ还有部分在异地创作的诗歌中简单提75及宜昌ꎬ这一类作品仅作简略提及ꎮ一㊁ 自然 的环境1 与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宜昌古为楚地ꎬ因西北有夷山而得名 夷陵 ꎮ今人或以古人取 山至此而陵ꎬ水至此而夷 之义而命名ꎬ实为讹传ꎮ不过ꎬ这也道出了宜昌山势渐平㊁江面渐阔的客观地理环境ꎮ樊增祥的居所与活动范围在宜昌府城ꎬ地势相对平坦ꎬ江水半围ꎬ而山陵环绕ꎮ 山 与 水 是此地最具特色的自然环境ꎮ樊增祥曾说 由来贤达士ꎬ爱水甚于山 [4]1(«东溪诗»其一)ꎬ或许因为更偏爱 水 ꎬ他书写宜昌地理环境时ꎬ最凸显的便是 水 ꎮ水体包括江㊁湖㊁溪等类别ꎮ一般而言ꎬ他在乘舟远行时才写江水ꎬ或是 清江如镜点丹枫 [4]120(«舟行杂诗»其一)的澄澈宁静ꎬ或是 危樯急鼓转风滩 [4]121(«舟行杂诗»其七)的动荡惊心ꎮ又鄂省多湖ꎬ樊增祥写东溪附近 岁收千石藕ꎬ莲实每论斤ꎮ荷叶香如雾ꎬ帷中卧亦闻 [4]2(«东溪诗»其九)ꎬ又 一夜菰蒲雨 [4]2(«东溪诗»其八)ꎬ似在描写湖泽ꎮ不过据同治年间«宜昌府志»载ꎬ 东湖在东门外去城三里ꎬ今淤为田 [5]56ꎬ大抵湖泽已变为池田ꎬ因而可以听见 朝来处处蛙 [4]2(«东溪诗»其八)的鸣声ꎮ在书写宜昌城时ꎬ樊增祥最衷情的是溪水ꎬ尤其是 东溪 ꎬ也称 绿萝溪 ꎮ据«东溪诗序» 出宜昌东郭二里而近有溪曰 绿萝 ꎬ林木茂密ꎬ水清见底 [4]1ꎮ而樊增祥父携家人定居的萝溪老屋ꎬ正是在这里ꎮ东溪紧邻樊增祥的居所ꎬ生活联结紧密ꎬ无怪乎格外受其重视ꎮ另外樊增祥还曾写到以井水洗菜㊁以泉水灌溉ꎬ则家户日常生活还有井水㊁泉水可用ꎮ除充沛的地上水体以外ꎬ樊增祥常常书写雨水ꎬ 每岁逢春雨ꎬ来看玉茗花 [4]1(«东溪诗»其三)㊁ 一番已过花朝雨ꎬ二客同寻石径苔 [4]81(«春日同栗园通侯郊外行散»)㊁ 人归野店清明后ꎬ路出春鸠细雨中 [4]123(«春日自石板铺雨归»)ꎬ所写雨水多为绵绵细雨ꎬ氤氲不去ꎬ水汽充足ꎬ既滋润绿植青苔ꎬ也带来迷蒙清爽的触感ꎮ樊增祥诗中的 山 不及 水 的存在感显著ꎬ却也并非毫无踪影ꎮ樊增祥写 溪南几尺山ꎬ绰约东篱外 [4]2(«东溪诗»其十四)㊁ 到门山月低 [4]12(«抵家»)ꎬ有开门见山的悠然情致ꎬ而山虽是隔着距离的远景ꎬ但也是标识家园的安稳陪伴ꎮ山的存在感还体现在它提供的物产上ꎮ樊增祥诗中直接提及的有 山蔌 山笋 山茶 等ꎮ山水风土佳ꎬ造就富饶的物产ꎮ樊增祥在诗中写到了其他多样的动植物ꎮ植物如:茶㊁杏㊁桃㊁竹㊁梅㊁松㊁桐㊁棠梨㊁柳㊁荷㊁菊㊁莲ꎮ动物如:鸥鸟㊁莺㊁燕㊁鸡㊁青牛㊁马㊁犬㊁鱼㊁蛙㊁蚕ꎮ樊增祥在诗中一般不刻意描摹某种物体ꎬ而是作为现实生活本然状态的自然投射ꎬ信笔写来ꎬ以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此地物产丰茂美好的自然环境ꎮ总的来看ꎬ樊增祥的宜昌书写凸显了当地山水俱佳㊁物产丰饶的自然环境ꎬ尤其是写出了当地人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紧密相依的情状ꎮ其实樊增祥家居于府城ꎬ城市建设应当达到一定程度ꎬ但他书写的宜昌较少城市痕迹ꎬ仿佛与自然本为一体ꎬ这也验证了樊增祥的宜昌书写对 自然 的偏好ꎮ2 与自然共生的生存环境面对丰茂的自然资源ꎬ樊增祥并不以隔绝或索取的姿态看待自然ꎮ他在诗歌中书写自然物的方式ꎬ展现了当地人的生存生活与自然密切关联的状态ꎮ如樊增祥写被捕捞的鱼ꎬ 本借溪水活ꎬ更就溪水煮 [4]2(«东溪诗»其十一)ꎬ鱼可谓生也溪水㊁死也溪水ꎮ而人又何尝不像鱼ꎬ生存环境依附仰赖自然ꎮ但诗人也借助妙笔将自然环境纳入自己的生活ꎬ或者说让自然物成为生活中美好的存在ꎮ樊增祥在亲近自然㊁认识自然㊁珍视自然的基础上ꎬ进行书写ꎬ记录美好ꎬ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环境ꎮ除了水㊁土等基本的自然资源外ꎬ樊增祥擅长刻画兼具经济属性与审美属性的自然物ꎮ他在书写中既强调它们是农人维持生存的生产对象ꎬ也不忽视自然物与当地人和谐共生㊁提高生活品质的一面ꎮ樊增祥«东溪诗»其九㊁其十写荷: 岁收千石藕ꎬ莲实每论斤ꎮ荷叶香如雾ꎬ帷中卧亦闻ꎮ 匣中一尺砚ꎬ就持荷叶洗ꎮ幽人著书墨ꎬ溅着青鱼尾ꎮ [4]2荷花颇具观赏价值ꎬ历来为文人墨客书写传诵ꎮ樊增祥书写的荷略去花ꎬ选取了荷的茎(藕)㊁种子(莲子)㊁叶三个部分ꎮ藕与莲子皆用于食用ꎬ 千石 与 论斤 强调重量ꎬ表明农人收成富庶ꎬ也意味着食粮丰足ꎬ百姓足食ꎮ樊增祥写荷叶则转换为文人视角ꎬ他写自己卧躺家中嗅闻到荷叶清香悠远的味道ꎬ以及用荷叶清洗砚台ꎬ表明荷叶为生活增添了闲雅之趣ꎮ最后两句诗充满趣味ꎬ樊增祥将蘸墨的毛笔比作溅上墨点的曳尾青鱼ꎮ如果说前面写荷皆为实写ꎬ如实记录生活中出现的自然物状态及功用ꎬ那么后面则借鱼虚写一笔ꎬ借助联想㊁想象ꎬ鱼成为了形象性的符号ꎬ给生活中习惯的平凡事物赋予了独特意趣ꎮ宜昌既是茶的生产地ꎬ亦是消费地ꎬ民众的生活与茶的联结颇多ꎮ樊增祥在诗中写到茶ꎬ能够融汇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中ꎬ充满了真实自然的烟火气ꎮ85他关注到茶的产制环节ꎬ写下«采茶词二首»ꎮ第一首 云鬓金钗出左家ꎬ清明随分看桃花ꎮ谁知螺钿溪边女ꎬ一月蓬头自采茶 [4]82ꎬ写辛勤劳作的采茶女ꎮ清明既是桃花盛开的时节ꎬ也是采摘绿茶的好时候ꎮ一边是 云鬓金钗 精致装扮的富家小姐ꎬ悠闲自在地四处观赏桃花ꎬ另一边是头发散乱㊁无暇打理仪容的农家女ꎬ整月忙于采摘新茶ꎬ两相对比ꎬ差异鲜明ꎮ第二首 分龙雨小不成丝ꎬ晏坐斋中试茗旗ꎮ乳燕出巢蚕上簇ꎬ山家又过炒青时 [4]82ꎬ写炒制茶叶的农人ꎬ还特意描绘了他在微雨天的清闲时光里ꎬ试饮新茶ꎮ樊增祥遵照时节物候ꎬ写出农人的不同工作环节ꎬ既将茶的采制过程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ꎬ也写出了制茶人辛勤劳作的生活情状ꎮ 谁知螺钿溪边女 一句也道出诗人的人文关怀ꎬ他并不为富丽繁华所吸引ꎬ而呼吁重视那些顺应天时㊁朴质勤劳的普通人ꎮ要之ꎬ以荷㊁茶为例可以看到ꎬ樊增祥在书写宜昌时描绘这些自然物ꎬ不是孤立玩赏ꎬ而是细致剖析自然物的特征用途ꎬ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加以多角度的呈现ꎮ这样既突出了它们作为农作物帮助养活农人的经济价值ꎬ也展示了它们作为产品满足当地人日常生活需求㊁提升生活品质的功能ꎮ由此ꎬ在樊增祥的宜昌书写里ꎬ自然环境与人呈现出共生的和谐状态ꎮ3 保有 自然 天性的生活环境除了地理㊁生物外ꎬ樊增祥的宜昌书写也没有漏掉当地人ꎬ通过书写 人 呈现出宜昌的生活环境ꎮ樊增祥提及的 人 按照亲疏远近有亲人㊁友人㊁邻人㊁陌生人之别ꎮ与亲人㊁友人相关的描写更多展现对象与诗人个体的情感羁绊ꎬ因此这里分析生活环境主要考量的是邻人乃至不知名的陌生人ꎬ他们更具备反映当地人生活及性格的普遍意味ꎬ帮助樊增祥的宜昌书写营建出私人生活以外的广大的生活环境ꎮ樊增祥诗歌中直接涉及的人物包括:邻家女㊁邻居老翁㊁五岁孩童㊁僧人㊁小奴㊁采茶女㊁炒茶人家ꎮ另外ꎬ诗中还有间接隐含的人物ꎬ例如写到早起大道上的驼铃ꎬ自然有过往的商旅ꎻ写到溪边的茶肆ꎬ自然有经营茶肆的商贩ꎻ写到乘船行于江面ꎬ自然有船夫ꎻ写到被网捕捞的鱼ꎬ自然有渔夫㊁钓客ꎮ考量樊增祥宜昌书写中涉及人群ꎬ他们的社会地位并无多高ꎬ但也不算最底层ꎻ社会分工集中于有限的农㊁商业ꎬ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彼时当地的社会生产门类ꎮ不过ꎬ樊增祥书写的人物无法涵盖宜昌本地的所有人群ꎬ明显具有选择性㊁倾向性ꎮ诗中直接写到的主要是两类人ꎬ被提及的邻人与僧人都属于没有工作负担㊁相对清闲的人群ꎬ这类人群得到樊增祥细致的摹写ꎻ另一类是从事特定职业者ꎬ虽然可以展示丰富的社会图景ꎬ但是往往作为背景出现ꎬ着墨有限ꎮ分析樊增祥着意书写的人物ꎬ主要体现在«东溪诗»其中五首[4]1-2:衡门郁相望ꎬ北郭丈人家ꎮ每岁逢春雨ꎬ来看玉茗花ꎮ(其三)繁杏落如雨ꎬ故人期不来ꎮ小奴将竹帚ꎬ三径扫花开ꎮ(其四)板阁依林杪ꎬ清朝玩物华ꎮ东邻垂发女ꎬ和露摘溪花ꎮ(其五)手种绯桃树ꎬ何缘结子慵ꎮ裙栏竹灯挂ꎬ亲与嫁东风ꎮ(其六)玉雪五岁儿ꎬ娇索梁间燕ꎮ为买纸鸢来ꎬ更与绩麻线ꎮ(其七)五首诗分别写了两位老翁㊁邻家少女与五岁孩童ꎮ诗人描写的两位老翁接近于隐士形象ꎮ每年春天落雨之时ꎬ钟七丈便会从北门缓缓移步东门ꎬ前往老友家观赏白茶花ꎮ而相应地ꎬ主人也很有默契地年年等待友人到来ꎮ主人一边等待ꎬ一边静观杏花如雨落下ꎬ等到落花铺满地面ꎬ再唤小奴轻轻扫开ꎬ为友人辟出来时的路ꎮ即便没有进入正式赏花的环节ꎬ等待的过程已然表现得宁静闲适又充满诗意ꎮ两位老翁的形象也跃然纸上ꎬ呈现出不慕名利㊁好赏四时风物㊁看重故人情谊㊁保有淡泊闲适心境等特征ꎮ另外ꎬ樊增祥还写了清晨在溪边摘花㊁青丝如瀑的怀春少女ꎬ以及一位玉雪可爱的五岁孩子ꎬ他想要梁上燕子ꎬ但有纸风筝玩也满足ꎬ而且为了早日得到纸风筝ꎬ还帮忙搓麻绳ꎬ显得童真又乖巧ꎮ樊增祥书写的人物涉及老者㊁年轻女性㊁孩童ꎬ如果将作为书写者的诗人形象纳入考量ꎬ就还涵盖了年轻士子ꎮ虽然相关诗作涉及的人物数量非常有限ꎬ但类别却恰好涵盖不同性别与年龄段ꎮ樊增祥的书写看似随意ꎬ其实在挑选写作人物时自有用心ꎮ而他描写的人物个性禀赋也都趋向于尊重个体的 自然 天性ꎮ所谓 自然 ꎬ并不指人生来就应当具备某种特定性格ꎬ因为人的性情其实模糊㊁多样且变化ꎮ从樊增祥的书写来看ꎬ他认可的 自然 天性偏向于指人顺应天性与自己的愿望生活㊁不过多受到外在环境(尤其是名利)影响的本然状态ꎮ例如孩童好玩乖巧是天性ꎬ少女天真含情是天性ꎬ老人悠闲散漫㊁远离现实事务是天性ꎮ樊增祥还从反面着笔ꎬ传达了对于繁事俗务的远离感ꎮ譬如«东溪诗»其十六 大道通京洛ꎬ轮蹄早暮催ꎮ五更铃驮响ꎬ莫放过溪来 [4]2ꎬ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前往大都邑㊁运送货物的商旅车马着急上路ꎬ而诗人希望溪水阻隔住嘈杂声响ꎮ一溪之隔ꎬ两种生活追95求ꎬ其实也暗示诗人向往的人生不是这种利来利往㊁熙熙攘攘的生活ꎮ换言之ꎬ宜昌东溪在樊增祥笔下成为他的桃花源ꎬ而沿溪而居的人家也代表着他对人自然天性的想象ꎮ总之ꎬ樊增祥的宜昌书写着意描绘了一些人物ꎬ而这些人物作为一方水土浇灌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ꎬ展现出当地人保有自然天性㊁闲适安逸的日常生活环境ꎬ从而帮助建构着樊增祥笔下自然朴质的宜昌形象ꎮ二㊁心中的 老家在樊增祥的宜昌书写中ꎬ最为突出的地点或者说他投注最多感情㊁着意构造的地方无疑是 家 与 东溪 (又称 萝溪 )ꎬ其他诸如寺㊁塔㊁坊㊁铺㊁茶肆㊁园圃等地点只是简单提及ꎮ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客观评价ꎬ樊增祥曾说 东溪狭于沟ꎬ兰舟不可御 [4]2(«东溪诗»其十七)㊁ 溪水无大鱼 [4]2(«东溪诗»其十八)ꎬ可见东溪的规模有限ꎬ甚至局促小气ꎮ与世间无数的溪水相比ꎬ东溪也只是其中极其普通的一条罢了ꎮ樊增祥偏爱 东溪 的原因ꎬ不完全是欣赏它本身的自然属性ꎮ东溪 之于樊增祥的意涵其实与 家 相近ꎮ樊增祥之父来到宜昌的定居之所位于东溪附近ꎬ名为 萝溪老屋 ꎬ这里是樊增祥与兄长樊增祹一起受父母养育㊁读书成长㊁度过青年时代的地方ꎮ樊增祥尝谓 归梦依依在绿萝 [4]9(«感怀呈陶在铭仲彝四兄»)ꎮ对于樊增祥而言ꎬ尽管他会辗转多地寓居ꎬ抑或是立业以后在其他地方安家ꎬ但 萝溪老屋 在他的记忆与意识中ꎬ无疑是最初的家园ꎬ是他关于 家 的概念及想象的最早来源ꎬ因此它不仅是 家 ꎬ更可以称为 老屋 老家 ꎮ纵观樊增祥建构宜昌 老家 的过程ꎬ他借助了文章㊁图画㊁诗词等多种类型的文本ꎮ从时间上看ꎬ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樊增祥在25岁左右创作«东溪诗»20首ꎬ初步完成 东溪 意象的建构ꎬ同时期还写有一些记述归家情景的诗歌ꎻ30岁以后在为文集㊁画作命名时明确提出 东溪草堂 萝溪老屋 这些更具标示性的称呼ꎬ并借助序文㊁图记完善这些意象ꎬ 家 与 东溪 的联结加深ꎬ意涵也得以完善ꎻ此后ꎬ 东溪 萝溪 作为固定意象反复出现在诗作中ꎮ下面即借助相关文本加以分析:樊增祥书写 家 与 东溪 时ꎬ赋予它们的特点及意涵ꎮ1 亲情关怀的家园光绪二年(1876)的除夕夜ꎬ身在保定的樊增祥写作«除夕写怀八首»抒发心绪ꎬ其中第二首写道: 强御屠苏第二觞ꎬ聊依旧俗一湔裳ꎮ旁人莫怪襟怀恶ꎬ破例今宵在异乡ꎮ 诗末注曰: 余客中度岁自今年始ꎮ [4]66-67当时的他明确意识到 故乡 与 异乡 ㊁主与客之别ꎬ无法回家过年是违背惯例㊁令他心伤的大事ꎮ事实上ꎬ当樊增祥在鄂省其他地方谋生时ꎬ便已经有了相当强的归家意识ꎮ樊增祥记叙在宜的家庭生活ꎬ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就ꎮ相关诗作包括«抵家»[4]12与«除夜与姐妹侍家母作寒具作»[4]16ꎮ在这两首诗中ꎬ樊增祥使用了 老亲 爷娘慈 爱怜心姊妹 骨肉恩 慈母 阿姊况明惠 有妹皆婉淑 之类的称呼与描述ꎬ强调与父母姐妹之间的亲情ꎮ不过两首诗侧重描绘的具体生活情景不尽相同ꎮ前一首«抵家»写诗人自外归家ꎬ到达家门以后亲人殷勤慰藉的情状:日夕始见塔ꎬ到门山月低ꎮ老亲起逆我ꎬ顾我颜色凄ꎮ照以灯烛光ꎬ憔悴无容仪ꎮ哀乐能伤人ꎬ况我常羁栖ꎮ譬如归宁女ꎬ慰问非一词ꎮ黾勉事他人ꎬ安及爷娘慈?区区爱怜心ꎬ十倍未嫁时ꎮ又恐无久淹ꎬ还当成别离ꎮ甘滑适儿口ꎬ寒暖试儿衣ꎮ宛宛姊妹行ꎬ谁云是男儿?繄余事远游ꎬ岂曰俦侣稀?至竟骨肉恩ꎬ难为朋好移ꎮ短褐苟蔽身ꎬ菽水甘如饴ꎮ吾将掩衡门ꎬ又虞猿鹤饥ꎮ全诗写道ꎬ入夜之时 我 终于返回家中ꎻ双亲起身迎接ꎬ一见面便发现我表情不佳ꎬ进屋再仔细打量ꎬ更见 我 容貌凄凉憔悴ꎬ郁郁不乐ꎬ于是温言问询ꎬ暖言安慰ꎻ想到 我 在家无法长留ꎬ不久又要远走ꎬ双亲关照更为殷勤ꎻ烹煮食物必定是孩子喜欢的美味佳肴ꎬ想到天气寒暖变化就担心身上衣服是否厚薄恰当ꎬ双亲把 我 当作娇弱的女儿一样照顾ꎬ而非像是对待刚毅强悍的男子汉ꎮ总的来看ꎬ这首诗的叙述简单ꎬ但是贴近生活实际ꎬ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ꎮ另一首«除夜与姐妹侍家母作寒具作»更细致地描绘了母亲辛勤地为 我 烹饪食物的过程ꎬ描绘一幅母慈子孝㊁姊妹贤良淑德㊁家庭和睦温情的画面ꎮ从表面上看ꎬ樊增祥书写与亲人在家的家庭生活ꎬ主要刻画了与食㊁衣相关的生活细节ꎮ吃饱穿暖无疑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ꎬ而樊增祥从亲人对自己这些基本生存需求的关照中ꎬ得到的不仅是饱暖的感受而已ꎮ他认为 短褐苟蔽身ꎬ菽水甘如饴 ꎬ意思是他不在意衣服㊁食物简陋ꎬ照样可以甘之如饴ꎬ盖因其中蕴含亲人的 爱怜心 ꎮ另外ꎬ考虑到樊增祥家中并非没有仆从ꎬ因此他看重的可能更多是母亲不辞辛劳亲自下厨㊁惦记孩子喜爱的吃食这一行为所渗透06的心意与母爱ꎮ心理需求得到的满足远超生理需求ꎮ樊增祥书写 家 侧重抒发情感体验ꎬ这一点从侧面也可以得到印证ꎮ樊增祥写 家 主要是从母亲或者说女性亲属的角度展现ꎬ父亲形象相对缺位ꎬ而这与他«抵家»诗中做出回避 男儿 身份的夸张比拟ꎬ背后的原因其实一致ꎬ皆是源自男女性别分属的社会分工与处世性格存在差异ꎮ在樊增祥其他地方的记述中可以看到ꎬ父亲呈现为严父形象ꎬ严厉敦促兄弟读书ꎬ希望他们可以考取功名㊁出人头地[6]25ꎮ要之ꎬ与母亲相关的记忆㊁情感往往与生存需求㊁情感需求的满足相连ꎬ而父亲则是获取社会地位㊁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类需求的严厉鞭策者ꎮ樊增祥借助书写 家 来安放情感需求ꎬ更多是源于情感需求与人生价值需求矛盾所带来的挣扎ꎮ 誓逐班生出玉门ꎬ不然奇服返江村ꎮ谁能一世青衫底ꎬ银烛清樽照泪痕 [4]67(«除夕写怀八首»其八)ꎬ这首诗很能说明他的矛盾心态ꎮ诗人写到对自己的人生期许ꎬ 西出玉门 出将入相最佳ꎬ保持志洁 返归江村 看似亦可ꎬ但诗人其实绝不愿意一生布衣ꎬ徒留挫败悔恨的泪水ꎮ樊增祥的人生目标很明确ꎬ第一目标是建功立业ꎬ实现人生价值ꎮ而当这一目标给他带来矛盾㊁挣扎㊁痛苦时ꎬ他便会向理想中的 江村 小家 寻求庇护与慰藉ꎮ人生而不自由ꎬ愈成人愈多不自在ꎬ可是人的力量也在于内在顽强不息的生命力ꎬ可以为自己创造自由自在的心灵家园ꎬ用温情旧梦与来日希望反哺现实人生ꎮ除了亲人以外ꎬ樊增祥作«冬夜喜栗园见过因留共榻论养生之术»一诗提及自己与友人的相处ꎮ这首诗记述了旧友栗园来家拜访ꎬ 我 与他相谈甚欢ꎬ热情挽留ꎬ谓有食物招待ꎬ有床铺留宿ꎬ不必急走ꎮ最后一句 与君互证长生诀ꎬ尸解由来最下方 [4]80ꎬ照应了诗题中的 论养生之术 ꎮ显然ꎬ樊增祥看重延年益寿㊁保全健康方面的需求ꎮ而这首诗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ꎬ他明白直录地写下自己对养生的兴趣ꎬ诗中如 千金药 长生诀 尸解 等用语ꎬ以及 摩登合计扰僧床 句注语 君尝目余为僧 ꎬ也展现出樊增祥不同于儒士而亲近道㊁释的一面ꎮ某种程度上ꎬ在 家 尤其是床榻这一私密场所里ꎬ 我 与友人可以彻夜交谈彼此最为关心的养生问题ꎬ可以展现自己儒士这一主流身份之下的其他生活需求ꎮ而能够与朋友不受拘束地快意交谈ꎬ本身也是使樊增祥感到快慰的幸事ꎮ总之ꎬ从樊增祥描绘的在宜家庭生活来看ꎬ他将 家 视为也书写为安放其情感需求的理想之地ꎮ2 个体自由之家园在樊增祥的宜昌书写中ꎬ东溪是他持之以恒建构㊁一如既往在意的地点ꎮ但是他对于 东溪 的建构ꎬ或者说寄托其中的理想ꎬ伴随时间变化也发生了变化ꎮ樊增祥在«东溪诗»的小序中声称: 余尝有卜居之志 ꎮ后来他在«萝溪老屋图记»中解释得更为详细: 辛酉岁还宜昌ꎬ与先讱斋兄读书里门ꎮ弄翰之暇ꎬ时出游眺ꎮ每至溪上ꎬ流连忘归ꎮ先兄爱其幽胜ꎬ取 绿萝 字以颜所居ꎬ隐然有卜筑之志ꎮ [7]385就«图记»来看ꎬ樊增祥兄弟最初被东溪吸引的时间远早于«东溪诗»的写作时间ꎬ而那时他们受到吸引的原因ꎬ从客观条件上看是由于此地 居人和乐ꎬ风景清妍 ꎬ堪称 胜 景ꎻ从两人的主观需求来看ꎬ也因为在东溪玩赏的时光是他们与学业㊁举业暂时隔绝的宝贵闲暇ꎬ在这里可以让自己全然沉浸在眼前与内心的安宁㊁美好之中ꎬ享受一份难得的自由自在ꎮ不过ꎬ等到樊增祥写作«东溪诗»的时候ꎬ他也不再是 弄翰之暇ꎬ时出游眺 的少年ꎮ他在«东溪诗»最后一首写道: 得似瀼西否?能过辋口无?宣城槌熟纸ꎬ闲写草堂图 [4]3ꎮ彼时樊增祥幻想的东溪草堂ꎬ对标的是杜甫的瀼西草堂与王维的辋川别墅ꎮ而他想要自塑的形象ꎬ大抵是隐居偏地的才士ꎮ对比«东溪诗序»与«萝溪老屋图记»还会发现ꎬ隐居之志的拥有者并不一致ꎮ在序文中樊增祥自称己志ꎬ«图记»谓为兄长之志ꎮ兄弟情深ꎬ可能互相交流达成共识ꎬ隐居是两人共有之志ꎮ不过ꎬ樊增祥写下«东溪诗»之时ꎬ正值25岁ꎬ在前一年初获张之洞赏识ꎬ使他萌生 捐弃故技ꎬ更受要道 [6]39的追求ꎬ有志于学ꎬ前途可期ꎮ如若说他此时已经诚心隐居ꎬ显然有些言不由衷ꎮ彼时他在«东溪诗»中借居所与隐居之志对标杜甫㊁王维ꎬ其真实用意更多是借诗作展示才学ꎬ同时委婉地表明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期许ꎮ樊增祥将年青人的寻幽之好㊁文行之尚ꎬ向隐居之志的方向上包装ꎬ似有些许 少年不识愁滋味 的意味ꎮ不过ꎬ人生的吊诡之处在于ꎬ随着樊增祥仕途高升ꎬ他也逐渐 识尽愁滋味 ꎬ与前人共鸣ꎬ真切向往切实体会到对隐居避世生活的向往ꎮ35岁的樊增祥在«萝溪老屋图记»中写道ꎬ 溪山无改ꎬ人事不恒ꎮ十余年来ꎬ饥驱远出ꎬ鸰原宿草 [7]385ꎮ此时他书写 东溪 调动的人生体验ꎬ已经随着时间变迁产生了变化ꎬ透露着沧海桑田㊁人事变迁的意味ꎮ坟头宿草ꎬ兄长去世多年ꎬ他未竟的志愿再也无从实现ꎬ而樊增祥自己为了生计事业ꎬ多年来奔走他地ꎬ远离家乡ꎬ也无由实现卜居之志ꎮ最后樊增祥写道 异日者卯桥置宅ꎬ以名其诗ꎻ下潠求田ꎬ以供吾饮ꎮ树芝菊为疆界ꎬ写鸥鹭于券书 [7]385ꎬ相比于曾经轻巧的一句 有卜居之志 ꎬ16。
从“大地”到“天堂”——湖北女作家情爱叙事轨迹研究
从“大地”到“天堂”——湖北女作家情爱叙事轨迹研究马英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32)1
【摘要】从50后女作家对现实爱情的绝望书写,到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中所传递出来的爱的温暖,再到80后女作家对“高职英俊”男性美好而虚幻的想象,湖北女作家对于情爱的书写经历一个从“来来往往”的凡俗“大地”到情爱“天堂”的追寻过程,表达了她们心灵深处对理想爱情的怀想.她们以解构爱情的方式理解爱情,以书写爱情的温暖体现人性的温暖,以虚构职场女性完美的爱情揭示当代女性的尴尬处境.湖北女作家群体对两性情爱的书写体现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马英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43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9.9
【相关文献】
1.细绘中国当代情爱叙事的结构图——评《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 [J], 刘传霞
2.革命与情爱的互文叙述——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情爱叙事 [J], 张文诺
3.论方方情爱叙事中的情爱观 [J], 周静;
4.论方方情爱叙事中的情爱观简 [J], 周静;
5.消费狂欢中的虚妄情爱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当代职场小说中的情爱叙事研究[J], 陈卫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 女情 爱 所 引 起 的 丰 富 心 理 体 验 是 重 要 的 , 它 是 人类 诗意 栖 居 的 家 园 , 也 是 实 现 人 本 质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文学 作 品 中 的 情 爱 叙 事 在 人 的心 灵 深 处 探 寻, 往 往 能 表 现人 性 的复 杂 性 和 丰 富性 , 所 以成 为 文 学 永 恒 的 主题 。 当代 湖 北 女 作 家 在 小 说 中表 达 了对 爱 情 这 个永 恒 主题 的 自我 认 识 , 也 抒 发 了她 们 对 生 存 意 义 真 切 的体 验 。通 读 湖 北 女 作 家 的情 爱 叙 事 小 说, 不难 发现 其 中一 些 有 意 味 的变 化 。 5 0后 : 俯 身“ 大地 ” 的 绝望 湖北作家在新 时期 引起 广泛关 注 , 应 该 是 新 写 实小 说 潮 流 中方 方 和 池 莉 的横 空 出 世 。她 们 的小 说 成就是多方 面 的, 本 文 仅 探 讨 其 情 爱 书 写 状 况 。 方 方 认 为 理 想 的爱 情 应 该 是 这 样 的 : “ 高 智 商 的智 慧 、 正直 的人 格底 蕴 与 机 趣 的外 表 、 纯 正 高 雅 的趣 味 、 广 博 的知 识 , 是 爱 情 婚 姻 的前 提 ; 两情相 悦 、 相 知 相 爱 是爱 情 婚 姻 的基 本 形 式 ; 相应的社会身份 , 是 爱 情 婚 姻 的现 实 基 础 ; 忠 贞不一 、 执着 而纯 洁 、 是 爱 情 婚 姻 的基 本 标 准 。 ” … 这是方方 所认定 的爱情理想 状态 , 现实 生 活 中的情 况 远 非 如此 。瓦 西 列 夫 曾说 : “ 爱 情 永 远不 会 是 在 它 实 现 时 的 既 有 体 验 。爱 情 从 来 就 既 是令 人 激 动 的 回忆 , 又 是 明 快 清 澈 的期 待 ” 。 真 正 的爱 情 只 能 存 在 于 回 忆 和 期 待 之 中 , 它 永 远 都 是 已 经 消逝 了 的过 去 或 者 还 未 实 现 的将 来 。因此 , 方方 、 池 莉虽 对 理 想 、 美 好 的爱 情 怀抱 期待 , 一 旦 反 观 现 实, 顾 盼 那些 尘 世 恩 怨 中 的男 男 女 女 时 , 却 免 不 了几
对女 性 命 运 的 深 切 关 注 。
关键 词 : 湖北女作 家 ; 情 爱叙事 ; 人性; 女性主 义
中图分类号 : I 2 0 9 . 9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3 4 4 X( 2 0 1 5 ) O 1 - 0 0 1 2 - 0 4
从“ 大 地 ’ ’ 到“ 天 堂”
— —
湖北女作 家情 爱叙事 轨迹研 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马 英
(湖 北 第二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 武汉 4 3 0 2 0 5 )
摘 要 : 从5 0后 女 作 家对 现 实 爱 情 的 绝 望 书 写 , 到新生代女 作 家小说 中所传递 出来的爱 的温暖 , 再到 8 0后 女 作 家 对 “ 高职英俊 ” 男性 美 好 而 虚 幻 的 想 象 , 湖 北 女 作 家对 于情 爱 的 书 写 经 历 一 个 从 “ 来 来往 往” 的凡 俗 “ 大地 ” 到 情 爱“ 天
一
中国有 文 化 的男 人 。他 们 在 爱 情 上 的 自尊 和虚 荣 强 烈 到一 种 变态 一 种 无知 的地 步 。 ” 方 方 小 说 中很 多 男 性形 象 是 自私 、 虚荣 、 猥 琐 的 。 比如 , 《 桃花灿 烂》 中的粞 因为 自卑 与 虚 荣 而 放 弃 了 相 恋 已 久 的 恋 人 , 与 风骚 的水 香 发 生 关 系 以满 足 一 己之 欲 , 赢 取 上 司 的精 神 病 妹 妹 以 解 前 程 之 忧 。加 之 父 亲 的 言 传 身 教: “ 对 于一 个 男 人来 说 , 不必去空谈什么爱与不爱 , 灭 了灯 , 天 下 的女 人都 是 一 个 味儿 。 ” 他在女性 “ 工 具 性” 的 肉身 体验 中对 父 亲 的话 产 生 了强 烈 认 同感 , 却 全 然 不顾 这 种 行 为给 恋 人 星子 带来 的致命 性 打 击 。 方 方许 多小 说 中 两性 之 间 或 隐 或 显 地 存 在 敌 对 关系 , 现世情爱 充满虚无 、 悲 凉 和 无 奈 。《 树 树 皆 秋 色》 讲 述 了女 博 导 与 学 生 之 间 一 场 不 对 等 的虚 幻 情 爱 。 自称 为老 五 的学 生通 过 电话 强 行 闯入 女 博 导 华 蓉 的生 活 , 激 起 她 对 爱 情 的 向往 。老 五 不 曾 与 华 蓉 见面 , 却 掌 握 了 恋爱 主动 权 , 将学识修养 、 社会 地位 、 经 济 地 位都 优 于 自身 的女 博 导 玩 弄 于 股 掌 之 中 。之 后莫名其妙 不告而别 , 致 使 华 蓉 大 病 一 场 。直 到 最 后 识 破 了老五 的 自私 、 虚荣 、 势利 、 霸道 , 华 蓉 才 勇 敢 地 抽 身 而 退 从 而 获 得 心 灵 的解 放 。 《 有 爱 无 爱 都 铭 心刻骨》 中 的杨景 国横遭 车祸 后 , 他 在 未 婚 妻 瑶 琴 心 中成 为一 个 完 美 无 缺 的神 话 和 活 下 去 的 巨大 精 神 力 量 。直 到 十年 之 后 于福 民走 访 杨 景 国 生 前 的 所 有 朋 友、 同学 , 才 打 破 了 瑶 琴 心 目中 的 幻 象 , 发 现 他 不 过 是 一 个 自私 、 自卑 、 学 习成 绩 差 、 偷 窥 女 性 洗 澡 的猥
2 0 1 5年 1月
湖 北 第 二 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J a n . 2 O1 5
V0 】 . 3 2 No .1
第3 2卷第 1 期
堂” 的追 寻过程 , 表达 了她们 心灵深处 对理 想爱情 的怀想 。她们 以解构 爱情 的方式理 解 爱情 , 以书写 爱情 的温暖体 现
人 性的温暖 , 以虚 构职 场 女 性 完 美 的 爱 情 揭 示 当代 女 性 的 尴 尬 处 境 。 湖 北 女 作 家群 体 对 两 性 情 爱 的 书 写 体 现 了她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