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2007
无机化学 第二章 物质的状态2007
PiV总 = ni RT KKKKK (1) P总V总 = nRT KKKKK (2)
Pi ni = KKKKK (3) P总 n 令xi =
(1)/(2)式得
ni ( xi 称为混合气体中某气体的摩尔分数) n Pi = xi p总 KKKKK (4)
(4)式表明:某组份气体分压的大小与它在混合气体 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引深: xi = Ni(体积分数) ( 即有:
则Pi = NiP总
pi Vi = p总 V总
则PiV总 = P总Vi KKKKK (5)
例2—6 解: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都含有水蒸汽,即为混合气体,水的 分压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相等,查表可得水的分压。
PH 2O = 2.48 ×10 Pa
3
∴ P总 = PO 2 + PH 2O ∴ PO 2 = P总 − PH 2O PO 2V总
2.压力的修正 . 若P内为由于分子间力引所造成的修正值 实际气体碰撞器璧时所表现的压强要比分 子间无引力的理想气体所产生的压强小 (∵碰撞器璧的分子受内层分子的吸引, 不能全力以赴地碰撞器壁) 则有(P+P内) P内
n ∝ v
2
或
n P内 = a v
2
(内、外层分子密度相等)
P= F A
1 N个分子对器壁产生的压力为 : 3 m N 1m P = ⋅ ⋅u2 = Nu 2 3V V 3 1 即PV = mNu 2 KK (1) 3 3 1 2 E动 = kT E动 = mu , 2 2
三、问题的解决 针对以上两原因,分子本身有体积,分子间有作用力,人们 已经提出了200多种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873年Van der walls 提出的方程式应用最普遍。 Van 用两个修正因子a、b,揭示了理想与非理想气体的差异 1.体积的修正 . 若1mol某气体分子自身体积为b,实际气体(1mol)所占有 的体积为: V-b nmol气体(V-nb)
2007年天津大学理学院复试硕士生试题
17.下列哪一组的离子不可能共存____。 (A) Al3+ Zn2+ Br- I-; (B) Ni2+ Zn2+ Cl- NO3-;
(C) Ba2+ NH4+ S2- Br-;
(D) Fe3+ Al3+ Br- I-。
18.下列组离子中,能用氨水分离的是____。 (A)Mn2+,Sn2+; (B)Zn2+,Al3+; (C) Cu2+,Co2+; (D) Al3+,Fe3+。
考试科目编号:718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在标准态下石墨燃烧反应的焓变为 -393.7 kJ·mol-1,金刚石燃烧反应的焓变为 -395.6 kJ·mol-1,则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反应的焓变为____。 (A) -789.3 kJ·mol-1 (B) 0 (C) +1.9 kJ·mol-1 (D) -1.9 kJ·mol-1
3. 如果 0.1mol·L-1HCN 溶液中有 0.01%的 HCN 是解离的,则 HCN 的解离常数是____。
天津大学招收 2007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无机化学 4. 对于催化剂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A) 催化剂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物理性质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 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的速率升高,逆反应的速率降低 (D) 催化剂使平衡常数增大 5. 下列有关分步沉淀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 (C)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沉淀; (B)浓度幂的乘积先达到 K sp 的先沉淀 (D)被沉淀离子浓度大的先沉淀。 考试科目编号:718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化学》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
教学内容起点与高中化学教材相衔接,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物理、化学等必备知识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备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职业技能及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1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根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编写而成,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
全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绪论,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过渡元素。
5.无机化学及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北京师范大学,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书目:1.北京师范大学等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傅献彩编,《大学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申泮文主编.《近代化学导论》(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尹敬执,申泮文合著. 《基础无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6.何凤娇编. 《无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017.庞锡涛编,《无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8.大连理工大学无机教研室编,《无机化学学习指导》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9.竺际舜主编,《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2001.10.周井炎,李东风等编著,《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2002.《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安顺学院化学系无机化学实验编写组自编教材,无机化学实验,2005~2007.参考书目:1.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组编,大学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2.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9.3.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4.周宁怀主编,微型无机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0.2.5.吴泳主编,大学化学新体系实验,科学出版社,1999.8.6.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校合编,基础化学实验(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7.陈虹锦主编,实验化学,科学出版社,2003.8.8.蒋碧如等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9.李梅等主编,化学实验与生活——从实验中了解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10.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1.侯振雨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安顺学院化学系无机化学及实验编写组2007.3.。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适用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学时数:72学分:32010年 4 月《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无机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反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律、分子结构、氧化还原、配合物、化学热力学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及典型反应,熟知元素周期表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构建以“化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教学工作项目设置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化工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学院专业教学标准。
它基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密切结合专业生产的需要,精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保证了基本内容的深广度及科学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其中,理论知识模块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和还原、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化学和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几个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数据表达与处理、玻璃管加工及塞子的打孔、台秤与分析天平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电导率仪的使用、酸度计的使用、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最基础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三、课程教学目标《无机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思维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工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第一篇: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仅供化学系2005级使用)一、使用教材《无机化学》(上、下)(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二、无机化学参考书《无机化学》(上、下)武汉大学等校合编,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1986年第二版、1992年第三版)获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孟庆珍胡鼎文程泉寿孔繁荣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史启祯主编,2005年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国家“八五”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近代化学导论》申泮文主编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无机化学》申泮文主编,2002,化学工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无机化学》(上、下)宋天佑程鹏王杏珍主编,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基本原理》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著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普通无机化学》严宣申王长富编著 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级无机化学》唐宗熏主编,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无机化学前沿》高忆慈王尧宇史启祯 1988 兰州大学出版社《元素无机化学》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著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组编 198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2》冯慈珍主编 198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曹庭礼主编 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规律初探》黄佩丽编 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教学笔谈》袁万钟隋亮编 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答疑》黄孟健编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反应的酸碱理论》张承宏潘家理编 198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超强酸和超强碱》[日] 田都浩三著崔圣范译198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原子结构与简单共价分子》刘范著 1988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子轨道理论基础》{苏}M.E.加特金娜著朱龙根译 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杂化轨道理论浅释》丁忠源著198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热力学原理及其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王善翁珍慧编1986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无机立体化学与化学键》J.E 弗格森著刘举正俞国祯肖良质译 198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热力学函数等电子原理的应用》严宣申199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化学教材中的问题与讨论》蒋先明编译,1984 年,胡南科技出版社《无机元素化学实验现象剖析》黄佩丽编,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曹忠良等编,1982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陈寿椿编,198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外文原版教材《Inorganic Chemistry》[美]Miessler,g.l.,tarr,d.a.(影印版.2004年10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化学手册《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曹忠良等编1982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陈寿椿编 198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五、习题参考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史书华,宋天佑编,200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化学精要及典型题解》何培之,王世驹等编,2002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张祖德等编,2001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综合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张懋森等编,1999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普通化学原理习题解答》北京大学化学系普通化学原理教学组,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习题解》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编,1987年,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习题与解答》董平安魏益海邵学俊编 2004年武汉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题解》贺国强张开诚金春华主编,2001年,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同步练习与试题》马尚文任知忠柳仕忠方光荣编,1989年,河南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习题集》杜尧国,马泰儒等编,198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综合练习题及解答》孙天祥,曹晓峰编著,1993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南京化工学院等编,198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习题选解》田荷珍、胡鼎文主编,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张锡辉魏元训任广柱周如才编,198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标准化试题丛书)吕汝蒙刘淑薇冯茹尔固礼丽编,1988年,胡南科技出版社《无机化学习题精解》(上、下)周井炎、李东风等编著,1999年,科学出版社《无机化学习题精解》(上、下)竺际舜主编,2001年,科学出版社《大学化学习题精解》{美}L.罗森堡M.爱泼斯坦著,孙家跃杜海燕译2002年,科学出版社《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南京化工学院等编,198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迟玉兰于永鲜牟文生孟长功编,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精解与学习指南》黄蔷蕾冯贵颖主编,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六、杂志上的论文1、卢开涛、卢明刚.关于碱土金属硫化物溶解性的探讨.化学教育.1999(7—8):792、沈国良、徐铁军.二硫化钠水溶液的研制.化学世界.1999,40(8):4023、吴祺.一氧化氮~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化学通报.1998(5):384、于海涛、仲华、池玉娟等.HPO3异构体结构相对稳定性与体系势能面.化学学报.2002(60):495、丁陪江、吴添智、江丽葵等.磷的轨道在华破分子中的作用.化学学报.1999(57):2646、王建祥.同时合成三氯氧磷和氯化亚砜的新工艺.化学世界.1995,36(4):1787、张小平、李夏、邹应泉.二氧化氮分子中的化学键.化学通报,1997(5):588、李夏、张小平.四氧化二氮分子的成键形式,化学通报,1997(2):599、倪申宽、叶世勇.四氧化二氮的结构和成键,化学通报,1992(5):4610、蒋立德.HNO3分子中大π键问题,化学通报,1987(8):5911、许肖玉.磷酸盐与磷化.化学教育,1996(9):512、刘泽玲.砷与社会.化学教育,1994(8):113、程天荣.亚硝酸钠的毒害与解救.化学教育,1989(2):114、何关友.磷的三种主要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化学教育,1984(4):5215、范先国、周建中、苏元复.从光卤石和磷酸制造磷酸二氢钾.化学世界.1988,29(9):38516、朱军、曹泽星、张乾二.卤素氮氧化物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大学化学,2002(5-8):104017、曹会兰.砷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化学世界.2003,4 4(10):559:18、倪申宽叶世勇.N2O2的立体结构和键型.大学化学.1993(5):52-5319、李国材.再谈含盐氧酸氧化力问题.化学通报,1989(6):63-65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Word文档版第二篇:无机化学课程总结无机化学1、热化学1.1 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4 Hess定律 1.5 反应热的计算2、化学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式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式 2.4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 2.5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化学平衡熵 Gibbs函数3.1标准平衡常数3.2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判断反应程度、预测反应方向、计算平衡组成 3.3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4自发变化和熵---化学反应的熵变、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 3.5 Gibbs函数---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Gibbs函数与化学平衡4、酸碱平衡4.1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 4.2水的解离平衡和pH 4.3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盐溶液的酸碱平衡 4.4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4.5酸碱指示剂 4.6酸碱电子理论4.7配位化合物配位反应配位平衡5、沉淀溶解平衡5.1溶解度和溶度积 5.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5.3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6、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6.1氧化值氧化还原反应6.2电化学电池6.3电极电势 Nernst方程 6.4电极电势的应用第三篇:无机化学试验课程教学团队介绍《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介绍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承担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无机化学实验(一)》和《无机化学实验(二)》课程的教学工作,该课程属于大类基础课程,独立设课,分别面向化学类、化学教育、化工、无机非、材料、高分子等专业,春秋季开课。
2007-2008无机化学试卷A2卷-2
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 ……………………………… 封 ………………………………… 线 ………………………………安 徽 工 业 大 学 试 题 纸(一)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无机化学A2》试卷(A )一、是非题(20%,每小题2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⒈ 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和诱导力,而没有色散力。
……………………………………………………..……………………………………( ) ⒉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固定的熔点,呈现各向异性。
……………………………………………………….……………………………( ) ⒊ 弱场配位体可形成高自旋配合物,强场配位体可形成低自旋配合物。
…..……………………………………………………………………..( ) ⒋ 用NaBiO 3将Mn 2+氧化为MnO 4-的反应中,可以使用任意酸作为酸化条件。
……………………………………………….……….……..( ) ⒌ H 2O 2是直线型分子。
……………………………………………………………………………………………………………….….………..... ( ) ⒍ 化合物CaH 2是离子型氢化物,其中氢的氧化值为-1。
…………………………………………………………………….….……………..... ( ) ⒎ 硼酸H 3BO 3是一元酸。
…………………………………………………………………………………………………………………….………( ) ⒏ 因为 r (K +)/ r (Br -)=0.678,所以KBr 晶体属于NaCl 型。
………………………………………………………………………………………( ) ⒐ 碳酸、碳酸氢盐、碳酸盐的热稳定性顺序为:碳酸盐<碳酸氢盐<碳酸。
2007级无机化学期末考试
广东医学院2007级本科《无机化学》期终考试试卷(客观题部分,答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答第一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考试科目、专业、年级和姓名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同时一定要把学号用2B铅笔涂写在考号处。
考试结束,将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的数值取决于()A.溶质的本质B.溶液的温度C.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D.溶液的体积2. 在下列水溶液中,溶液凝固点降得最少的是()A. 0.02 mol·L-1KClB. 0.02 mol·L-1 NaOHC. 0.02 mol·L-1 BaCl2D. 0.02 mol·L-1 HAc3. 乙醇的沸点为78.5 ℃.若把34.2g蔗糖(分子量为342)溶于200g乙醇中,则该溶液沸腾时的温度为( ) (已知乙醇的K b=1.20 K.kg.mol-1)A. 79.1℃B. 77.9℃C. 0.60℃D. 78.56℃4.欲较精确地测定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适合的测定方法是()A. 凝固点降低B. 沸点升高C. 渗透压力D. 蒸气压下降5.250ml质量浓度为4.2 g·L-1NaHCO3溶液的渗透浓度为()A. 50mmol·L-1B. 100mmol·L-1C. 200mmol·L-1D. 400mmol·L-16.红细胞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可保持正常状态()A. 310m mol·L-1NaClB. 150m mol·L-1NaClC. 100m mol·L-1NaHCO3D. 0.380 mol·L-1葡萄糖7.某溶液中,NaCl和KNO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和0.2 mol·L-1,该溶液的离子强度为()A. 0.1 mol·L-1B. 0.15 mol·L-1C. 0.2 mol·L-1D. 0.3 mol·L-18.HgCl2的K sp = 4×10- 15,则HgCl2饱和溶液中,Cl-离子的浓度是()A 8×10-15B 2×10-15C 1×10-15D 2×10-59.已知次氯酸的K a=2.5×10-8 , 则浓度为0.1 mol·L-1的次氯酸溶液的pH值为()A 3.00B 4.30C 4.60D 9.7010.根据质子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 H2SB H2PO4-C Ac-D NO3-11.下列化合物中,同浓度水溶液的pH值最高者为()A NaClB Na2CO3(Ka2 = 5.6×10-11)C NH4ClD NH3(K b = 1.80×10-5 )12.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中的抗碱成分的共轭碱是()A HCO3-B H2CO3C CO32-D H2PO4-13. 0.10 mol·L-1 NaH2PO4水溶液的pH值约为( )(已知:H3PO4 : p K a 1 = 2.1,p K a 2 = 7.2 ,p K a 3 = 12.7。
2007年中国科学院无机化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
=F
−
(g)
= 2F(g)
= Na (g) + F (D) Na(g) = Na (g) + e
(B) NaF(s)
+ + −
−
(g)
15. 若两个液态组分混合形成理想溶液,则混合过程的…………………………………( (A) ΔV = 0 ΔH = 0 ΔS = 0 ΔG = 0 (B) ΔV > 0 ΔH < 0 ΔS < 0 ΔG > 0 (C) ΔH = 0 ΔV = 0 ΔS > 0 ΔG < 0 (D) ΔH > 0 ΔV < 0 ΔG< 0 ΔS > 0 16. 将下列四种气体按给定量混合均匀, 其中分压最小的是------------------------------( (B) 3.2 g CH4 (C) 2.8 g CO (D) 19.2 g O2 (A) 0.6 g H2 )
4−
5.
)
(B) [Cu(en)2] (D) [Co(CN)6]3−
2+
6. 已知:H3PO4 K1 = 7.1 × 10-3,K2 = 6.0 × 10-10,K3 = 4.4 × 10-13 Na2HPO4 和 Na3PO4 溶解在水中, 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这溶液的[H+]应是…………… ( -3 -8 -10 -13 (A) 7.1 × 10 (B) 6.0 × 10 (C) 4.3 × 10 (D) 4.4 × 10 7. s, p, d, f 各轨道的简并轨道数依次为…………………………………………………( (A) 1, 2, 3, 4 (B) 1, 3, 5, 7 (C) 1, 2, 4, 6 (D) 2, 4, 6, 8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科目名称:无机化学 第 1 页 共6页
三年制无机化学A卷
漯河医专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07级三年制专科药学、检验专业《无机化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原子轨道2. 化学键3.渗透压4.溶度积5.氧化还原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根据分散相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 A 原子L 层的电子总数跟M 层(最外层)中p 轨道的电子数的差为3 。
则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__个,它有__个电子层,有__个未成对电子。
3.原子间通过__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__性和__性。
4. 各溶液组成表示法可相互换算。
换算的依据是__。
需要时可借助__和__实现换算。
5. 溶胶稳定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加入______可增加溶胶的稳定性。
6.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初始浓度(mol/L) 3.0 1.0 02秒末浓度(mol/L) 1.8 0.6 0.80则v NH 3 =______v H 2 =______v N2 =______v NH3:v H 2:v N2 =______7. K a、K b、、K w分别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的大小与______和______有关而与______无关。
8.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______流向______,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到______。
正极发生了______反应,负极发生了______反应9.NH3分子中有多少个配位原子,乙二胺作配体,则有______个配位原子。
它们分别属于______配体和______配体。
10.锂和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物的名称是______和______,化学式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11.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 室温下1.0 mol/L氨水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为A. 1.0 ×10 -10B. 1.0 ×10 -4C. 1.0 ×10 -14D. 1.0 ×10 -82. 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 pH = 5B. pH = 2C. [H+] = 0.1 mol/LD. [OH-] = 0.01 mol/L3. 反应 2 HBr (气)H2(气)+ Br2(气)- Q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A. 减小压强B. 增大H2 浓度C. 升高温度D. 使用催化剂4.将As2S3胶体中混有的NaCl分离出来的方法是A. 透析B. 冷却结晶C. 过滤D. 凝聚5.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A. NH3B. CH4C. CO2D. O26. 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目为A. 8B. 10C. 18D.327.决定氢原子中电子能量的量子数是A. n和lB. nC. lD. l和m8.氮分子中的化学键是A. 3个σ键B. 1个σ键,2个π键C. 3个π键D. 2个σ键,1个π键9. CCl4分子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A.直线形B. 三角形C. 三角锥形D. 正四面体形10. H2O的沸点比H2S高,主要是因为其存在A. 取向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D. 氢键11. 34.2 g/L 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蔗糖摩尔质量为342 g/mol)A. 0.01 mol/LB. 0.1 mol/LC. 0.001 mol/LD. 1mol/L12.静脉滴注0.9 g/L的NaCl溶液,结果会A. 正常B. 基本正常C. 胞浆分离D. 溶血13.下面叙述错误的是A. 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平衡方面,胶体渗透压其主要作用B. 在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渗透平衡方面,胶体渗透压其主要作用C. 血浆中胶体渗透压较小D.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都很重要14.在KI过量时所形成的AgI溶胶中,其结构可写成[( AgI)m nI-(n-x)K+]x- xK+,则下述表达式为胶粒的A. AgI)mB. ( AgI)m nI-(n-x)K+C. ( AgI)m nI-D. [( AgI)m nI-(n-x)K+]x- xK+15.液体中溶入溶质后,其表面张力的变化情况是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不一定16.在N2 + 3H2 2NH3 +Q 反应中,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A. 使平衡向左移动B. 使平衡向右移动C. 加大正反应速度D. 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17.经验表明,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若使反应温度由原来的20℃升高到60℃,则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A. 4倍B. 8倍C. 16倍D. 64倍18.已知HCN的K a =5.0 ×10 -10,则CN-的K b为A. 2.0 ×10 -5B. 5.0 ×10 -10C. 5.0 ×10 -4D. 5.0 ×10 -1419.将0.1 mol/L HAc和0.1 mol/L HCl溶液分别冲稀一倍时,其[H+]的变化是A. HAc溶液中[H+]减半B. 均减半C. HCl溶液中[H+]减半D. 均无变化20. 100 ml 0.6 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的0.4 mol/L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A. pH = 2B. pH = 1C. [OH-] = 1×10 -3 mol/LD. [H+] = 0.2 mol/L21. AB型沉淀的溶解度为1×10-6 mol/L 其K sp为A. 1×10-10B. 2×10-12C.D. 2×10-1022. Ag2S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A. K sp = [ Ag+ ] [ S2- ]B. K sp = [ Ag+ ] [ S2- ]2C. K sp = [ Ag+ ]2 [S2- ]D. K sp = 2 [ Ag+ ]2 [S2- ]23.在的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NaNO3,会使BaSO4在水中溶解度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24. 使AgCl沉淀溶解,采用的方法是A. 加NaOHB. 加H2SO4C. 加H2O2D. 加NH3 · H2O25. 对于Na2CO3和NaHCO3的叙述,错误的是A. 都是强碱弱酸盐B. 水溶液都显碱性C. 能相互转化D. 不能组成缓冲溶液26. 能与碳酸组成缓冲溶液的钠盐是A. NaHSO4B. NaHCO3C. NaClD. NaAc27. 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后将会产生A. COB. O2C. NaHCO3D. Na2O28.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中,性质最相似的是A. K和NaB. Li和BeC. Li和MgD. Na和Mg29. 下列为多卤化物的是A. I2B. PCl3C. KI3D. KIO330. 下列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A. AgSCNB. Pb(SCN)2C. KSCND. HgSCN31. 下列物质即是常用的氧化既又是常用的还原剂的是A. 铅丹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锰D. 过氧化氢32.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 SO2B. HClC. H2SD. CO233. 与血红蛋白携带O2能力无关的毒物是A.NO2-B. H2SC. SO2D. CO34.难溶于水的白色硫化物是A. CaSB. ZnSC. CdSD. HgS35.下列元素的氢氧化物中,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A. CuB. ZnC. CrD. Ca36.下列铁盐不属于配合物的是A. 黄血盐B. 普鲁士蓝C. 滕士蓝D. 铁铵矾37.过氧化氢溶液在什么介质中可将Cr3+氧化成CrO42-A. 酸性B. 碱性C. 中性D. 强酸性38.下列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不溶于氨水的是A. CuB. ZnC. FeD. Co39.在AgBr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向此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中的沉淀A. 增加B. 减小C. 数量不变D. [Br- ]浓度增加40.下列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 碘受热变成碘蒸气,遇冷又变成碘固体B. 在一定条件下NO2反应生成N2O4,N2O4同时又反应生成NO2C.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D. 点燃H2和O2生成H2O,电解H2O生成和H2和O2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根据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写出配合物的化学式。
无机化学试题
1 0 0
1-
n(总)=1+
=
=68.7%
天津大学试卷专用纸
学院专业班年级学号姓名共5页第5页
3.含有FeCl2和CuCl2的溶液,两者的浓度均为0.10 mol·L-1,通H2S至饱和(饱和H2S溶液的浓度为0.1mol·L-1),通过计算说明是否会生成FeS沉淀?
4.( )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则________。
(A)平衡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浓度都相等
(B)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是零
(C)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
(D)反应的焓变是零
5.( )已知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N2(g) + O2(g) 2NO (g)K
H2(g) + 1/2 O2(g) H2O (g)K
2.( )正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是由于________。
(A)增大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提高了正反应的活化能(D)增大了平衡常数值
3.(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rGmθ越负,反应速度越快(B)ΔrHmθ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快(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分子间力和氢键能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D)大多数分子的分子间力以色散力为主;
三.填空题(本题共22分)
1.50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Kr]4d105s25p2,该元素属五周期,IVA族,P区元素.
2.在乙醇的水溶液中,分子间存在的分子间力的种类有色散力、诱导力、
取向力和氢键。
3.KCN, NH4F, NH4OAc, NH4NO3, Na2CO3,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按pH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4NO3, NH4F, NH4OAc, KCN, Na2CO3。(已知Kθ(NH3·H2O)=1.8×10-5,Kθ(HF)=6.6×10-4,Kθ(HCN)=6.2×10-10,Kθ(HOAc)=1.8×10-5, (H2CO3)=4.4×10-7, (H2CO3)=4.8×10-11)
无机化学课件第01章
在稀溶液中:nA远大于nB,nA+nB≈ nA
无 机 化 * x B = pA *MAbB =kbB ∆ p = p A 学 基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础 教 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程
nB nB nB xB bB M A nA nB nA mA MA
1.01 10 Pa 4.0 10 m pV n -1 -1 RT 8.314J mol K 300 .15 K
7 3
2
162 mol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 计算p,V,T,n中的任意物理量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pV = nRT 2. 确定气体的摩尔质量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2、北京师范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武汉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C.E.Housecroft & A.G.Sharpe Inorganic Chemistry 2nd Edition 2005
nB RT VB p nRT n1 RT n2 RT V p p p VB nB B—称为B的体积分数 V n pB VB pB B p xB B , p V
例 1-3 :某一煤气罐在 27℃时气体的压 力为600 kPa ,经实验测得其中CO和H2的体 积分数分别为0.60和0.10。计算CO和H2的分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压。 解:根据, pB B p
p(CO) = 0.60×600kPa = 3.6×102 kPa
p(H2) = 0.10×600kPa = 60 kPa
无机化学试卷C-2
河北师范大学考试命题专用纸2006-2007第二学期《无机化学》课试题(选择题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碱金属卤化物在乙醇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KCl B.NaCl C.CsCl D.LiCl2.下列配离子在溶液中无色的是()A.[Cu(NH3)2]+B.[Cu(NH3)4]2+C.[Cu(OH)4]-2D.[Cu(H2O)4]2+3.离域键П43的具体含义是()A.是由同一分子内共面的三个原子共用4个电子形成的离域П键B.是由处于同一分子平面的三个原子共用4个轨道形成的离域П键C.是由同一分子内的3个杂化轨道容纳了4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域П键D.是由四个原子共用3个电子形成的离域П键4.摩尔盐的化学式是()A.FeSO4·7H2O B.NH4Fe(SO4)2·6H2OC.(NH4)2SO4·FeSO4·6H2O D.(NH4)2Fe(SO4)2·3H2O5.检验NH+4的灵敏试剂——萘斯勒试剂的主要成份是()A.碱性[HgI4]2-溶液B.KSCN溶液C.K3[Fe(CN)6]溶液D.丁二酮肟6.Cl2和SO2均有漂白性,下列说法正确是()A.Cl2和SO2的漂白作用机理是一致的B.Cl2与色素形成加合物,这种加合物受热易分解C.SO2具有还原性,被色素氧化为SO-24,同时色素被还原为无色物质D.CI2溶于水生成HClO,HClO将色素氧化破坏,而SO2与色素生成无色加合物7.向CrCl3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则生成物为()A.Cr2S3和NaCl B.Cr(OH)3和H2SC.Cr(HS)2和H2S D.NaHS 和NaCrO28.下列铜的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强的是()A.CuSO4B.Cu(OH)2C.Cu2O D.CuO9.下列关于O-2结构和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O-2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双电子π键B.O-2有一个单电子,具有顺磁性C.O-2键级比O2小,稳定性比O2差D.含O-2的化合物为超氧化物10.下列非金属“X”的含氧酸中,电离常数K最大的是()A.HXO4B.HXO3C.HXO2D.HXO11.将铁粉与铜粉一起放入热硝酸中,充分反应后,铜有剩余,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2+、Fe3+、NO-3B.Cu2+、Fe3+、H+C.Cu2+、Fe2+、NO-3D.Fe2+、Fe3+、NO-312.下列关于锂和镁性质上的相似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和镁的碳酸盐受热时,可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B.锂和镁的氟化物、碳酸盐和磷酸盐都难溶于水;C.锂和镁的氯化物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有机溶剂,D.锂和镁的固体密度都小于1g·cm3-,熔点都很低。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学习指南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学习指南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在授课教师的引领或辅助下,强调自主学习、研究,是学习的更高阶段,本课程的学习指南更多在于引导学生如何进入、如何开展、如何消化、如何拓展,重点在于培养专业兴趣和思维,通过基本的专业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练就,拓宽知识视野,为更高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以下将从课程背景出发,按照知识条块,逐块叙及学习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课程背景简介从1998年开始,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大一化学课程组,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史启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高胜利教授及王尧宇教授为主体,进行了应用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该课程2007年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成果2007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教材获得2007年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特色是,既具有基础化学人才的一般特点,又具有鲜明的知识、技术创新特色,因而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和科学思维活跃成为本课程创新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此,本课程进行了两大方面的积极探索:一是将基础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内容有机结合组成新的课程,既较好解决了原有课程知识点相互交叉、重复多的弊病,又便于无机元素教学中渗透定性分析、实验中引入“量”的概念,扩展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是在教材中,努力实践“教材个性化”理念,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正篇和副篇两部分,既保证了基本内容的讲授,又有可能满足个性化教育思想,拓宽融入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成果,真正起到了化学导论的作用和目的。
在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和近化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率先提出组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组,史启祯教授主编了第一部将普通化学与化学分析合并的教材,在理科化学系进行新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实践。
本课程设置“正课”和“副课”。
“正课”指以教材“主篇”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知识模块,见图1。
副篇按“化学原理”和“化学应用”两部分编排,内容上大量吸收了国外一流教材的精彩内容,写法上则顾及中国学生的阅读习惯,条目精短、文字活泼。
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无机化学真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气体中能用氯化钯(PdCl2)稀溶液检验的 是………………………………………( ) (A) O3 (B) CO2 (ernst方程式 =,计算MnO4-/Mn2+的电极电势 ,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 是………………………………………………………………………………… ( ) (A) 温度应为298 K (B) Mn2+ 浓度增大则 减小 (C) H+ 浓度的变化对 无影响 (D) MnO浓度增大,则 增大
3. 已知M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或离子),A、B、C为配位体,在具有下列 化学式的 配合物中,仅存在两种几何异构体的 为………………………………………………………………( ) (A) MA5B (B) MA2BC(平面正方形) (C) MA2BC2 (D) MA2BC(四面体)
4. 反应 Ag2CO3(s) Ag2O(s) + CO2(g),在110℃时的Kp = 5.1 10-4,今在110 ℃的烘箱内干燥 Ag2CO3,为防止其分解,必须使烘箱内空气中CO2的摩尔分数大 于…………( ) (A) 5.1 10-4 % (B) 5.1 10-2 % (C) 1/5.1 10-4 % (D) 10-2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已知以下热力学数据,计算(Zn2+/Zn) = ?
/J·mol-1 Zn2+(aq) H2(g) Zn(s) -147.2 0 0 0 H+(aq)
2. 指出下列各式中的Brnsted酸及其共轭碱:
=+ H2O (2)+ H2O =+ OH
(1)+ OH (3) H2Fe(CO)4 + CH3OH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学期模拟试卷(五)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学期模拟试卷(五)4、(1)实验室配制及保存SnCl2溶液时应采取哪些措施,姓名学号系别专业班级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1、写出下列离子和化合物的化学式(1)焦硫酸根离子(2)雄黄(3)超氧化钾(4)紫色水合三氯化钛(5)绿色水合三氯化钛(6)铅白(7)镉黄(8)灰锰氧2、将含有Ca2+、Mg2+和SO2-4离子的粗食盐精制成纯的食盐,写出操作步骤和反应离子方程式:(1)先将粗盐溶于水制成溶液(2)先加入溶液以除去,反应式;(3)再加入溶液以除去,反应式;(4)最后加入适量的溶液以除去,反应式;(5)蒸发、、得纯的食盐3、由下列元素电势图:Cu2+0.158VCu+0.522VCu回答:写出Cu+歧化反应方程式,歧化反应平衡常数为;在什么情况下可使Cu2+转化为Cu+,试举一例,写出反应方程式;为什么Cu(II)在水溶液中比Cu(I)更稳定写出有关的方程式,(2)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Pb3O4中铅有不同价态?,反应方程式为,,5、MgCl2·6H2O为什么不能在空气中加热脱水?如何才能使它脱水制得MgCl26、A2O3与NaOH溶液作用生成,再加碘水生成7、某、Y、Z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
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Y+某→A(气),Y+Z→B(气)。
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1)若常温下某、Y、Z均为气体,且A和B化合生成固体C时的现象是有白烟,则①Y的化学式是;②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是;(2)若常温下Y为固体,某、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①B的化学式是;②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将Y与(1)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分评卷人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8、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下列配离子中,无色的是()(A)Ni(NH3)62+;(B)Cu(NH3)42+;(C)Cd(NH3)42+;(D)CuCl42-2、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A)H4SiO4,NaF(B)Na2SiO3,NaF(C)Na2SiO3,Na2SiF6(D)SiO2,HF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A)SiCl4,SnCl4,PbO(B)CCl4,NO2,HgI2(C)SiC,B2H6,N2O4(D)PbO2,PbI2,SnS4、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A)盐酸(B)硝酸(C)硫酸钠(D)硫化钠(过量)5、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A)POCl3和HCl(B)H3PO3和HCl(C)H3PO4和HCl(D)PH3和HClO6、下列氢氧化物中,既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又能溶于氨水中的是()(A).Ni(OH)2;(B).Zn(OH)2;(C).Fe(OH)3;(D).Al(OH)3;7、将过氧化氢加入H2SO4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时,过氧化氢起什么作用?(A)、起氧化剂作用;(B).起还原剂作用;(C).还原硫酸;(D).分解成氢和氧(A)都是二元弱酸(B)都是二元弱碱(C)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都可与O2反应9、既能溶于Na2S又能溶于Na2S2的硫化物是()(A)ZnS;(B)CuS;(C)Sb2S3;(D)HgS10、下列物质中,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Sb(OH)3;(B)Sb(OH)5;(C)H3AO4;(D)Bi(OH)3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镀锡的铁,铁先腐蚀,镀锌的铁,锌先腐蚀。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
2007
无机化学(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邵学俊等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8、苏小云等 工科无机化学 (第三版)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9、天津大学 杨宏孝等 无机化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第一篇
化学反应原理
解:n= n(NH3)+n(O2)+n(N2) =0.320mol+0.180mol+0.700mol =1.200mol
nNH3 p( NH3 ) p n
0.320 133 .0kPa 35.5kPa 1.200
n(O 2 ) p (O 2 ) p n
0.180 133.0kPa 20.0kPa 1.200
4
n(CH4 ) RT 解法一:思路, V (CH4 ) , p总
需先求出n(CH4)
n(CH4) = x(CH4)·总 n
47.0 100mol=94.0mol 47.0+2.0+0.80+0.20
94.0mol 8.314kPa L K-1 mol-1 298K V (CH4 ) 150.0kPa
=1.55 10 L
3
47.0 (CH4 ) x(CH4 ) =0.94 47.0+2.0+0.80+0.20
解法二:
n总RT V总 p总
100.0mol 8.314kPa L K -1 mol -1 298K 150.0kPa
=1.65 10 L
3
V (CH 4 ) 1.55 103 L (CH 4 ) =0.94 3 V总 1.65 1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