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闭塞简介讲课教案
移动闭塞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移动闭塞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摘要阐述了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典型的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的系统结构。分析了移动闭塞相对于传统闭塞方式的优势。指出基于通信的列车掌握将是将来列车掌握技术的进展方向。
关键词移动闭塞,数据通信,车载掌握器,区域掌握器
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MB)技术,是全球铁路及轨道交通信号界公认的最先进的信号产品。以Sel2Trac为代表,该技术己经被应用将近20年,并且给运营商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将从阐述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入手,分析其系统结构和优势,供国内同仁参照。
1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
1. 1 地铁信号和列车自动爱护系统
在轮轨交通中,为保证列车运行平安,须保证列车间以肯定的平安间隔运行。早期,人们通常将线路划分为若干闭塞分区,以不同的信号表示该分区或前方分区是否被列车占用等状态,列车则依据信号显示运行。不论实行何种信号显示制式,列车间都必需有肯定数量的空闲分区作为列车平安间隔。
地铁的信号原理也基于此。但由于地铁的特别条件,对平安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必需配备列车自动爱护(A TP)系统。A TP通过列车间的平安间隔、超速防护及车门掌握来保证列车运行的平安畅通。在固定划分的闭塞分区中,每一个分区均有最大速度限制。若列车进入了某限速为零或被占用的分区,或者列车当前速度高于该分区限速,A TP系统便会实施紧急制动。A TP地面设施以肯定间隔或连续地向列车传递速度掌握信息。该信息至少包含两部分: 分区最高限速和目标速度(下一分区的限速)。列车依据接收到的信息和车载信息等进行计算并合理动作。速度掌握代码可通过轨道电路、轨间应答器、感应环线或无线通信等传输, 不同的传递方式和介质也打算了不同列车掌握系统的特点。为了保证平安,地铁ATP在两列车之间还增加了一个防护区段,即双红灯区段防护(见图D β后续列车必需停在其次个红灯的外方,保证两列车之间至少间隔一个闭塞分区。
2.10移动闭塞(2)(第29、30课时)
• 管理层,由系统管理中心(SMC)子系统构 成,主要实现ATS功能,对列车进行自动 监督和实现调度管理。
• 操作层,由列车控制中心(VCC )子系统 构成,负责计算列车的安全运行间隔。 它综合来自车载控制器(VOBC)的列车位 置、速度、运行方向信息和来自车站控 制器(STC)的轨旁设备(如道岔等)的状 态信息,实现列车的运行和轨旁设备的 联锁,达到在移动闭塞运行方式下控制 列车安全运行的功能。
2.移动闭塞系统的特点 • 移动闭塞与传统的固定闭塞相比较具有以下特
点: (1)线路没有固定划分的闭塞分区,列车间隔
是动态的,并随前一列车的移动而移动。 (2)列车间隔是按后续列车在当前速度下所需
的制动距离,加上安全余量计算和控制的,这 样可确保不追尾。 (3)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动态的,轨旁设备的 数量与列车运行间隔关系不大。 (4)可实现较小的列车运行间隔。 (5)采用地车双向数据传输,信息量大,易于 实现无人驾驶。
(1)信息传输路径 • ATC模式下的信息传输路径如图2—32所示。 (2)进路与道岔控制 • ATC模式下,VCC负责列车的安全间隔和运行
(安全运行还包括对道岔的操作)。VCC按照 SMC中执行的时刻表(或运行线)正确排列进 路。 • 当列车按所分配的进路前进时,VCC将在列车 前方预留相应的轨道及道岔,并在允许列车通 过之前命令SRC转换道岔到所需位置。当VCC 确认列车已从相关轨道及道岔出清,顶留取消。 • 一旦中心调度员在中心控制室的VCC终端上设 置了人工进路预留(MRR)或者调度员人工单 独预留道岔命令,系统就不会自动转换道岔。
移动闭塞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功能[方案]
移动闭塞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摘要阐述了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典型的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的系统结构。分析了移动闭塞相对于传统闭塞方式的优势。指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将是未来列车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移动闭塞, 数据通信, 车载控制器, 区域控制器
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MB) 技术,是全球铁路及轨道交通信号界公认的最先进的信号产品。以Sel2 Trac 为代表,该技术已经被应用将近20 年,并且给运营商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将从阐述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入手,分析其系统结构和优势,供国内同仁参照。
1 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
1. 1 地铁信号和列车自动保护系统
在轮轨交通中, 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须保证列车间以一定的安全间隔运行。早期, 人们通常将线路划分为若干闭塞分区, 以不同的信号表示该分区或前方分区是否被列车占用等状态, 列车则根据信号显示运行。不论采取何种信号显示制式, 列车间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空闲分区作为列车安全间隔。
地铁的信号原理也基于此。但由于地铁的特殊条件,对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必须配备列车自动保护(A TP) 系统。A TP通过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超速防护及车门控制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畅通。在固定划分的闭塞分区中,每一个分区均有最大速度限制。若列车进入了某限速为零或被占用的分区,或者列车当前速度高于该分区限速,A TP 系统便会实施紧急制动。A TP 地面设备以一定间隔或连续地向列车传递速度控制信息。该信息至少包含两部分:分区最高限速和目标速度(下一分区的限速) 。列车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和车载信息等进行计算并合理动作。速度控制代码可通过轨道电路、轨间应答器、感应环线或无线通信等传输,不同的传递方式和介质也决定了不同列车控制系统的特点。为了保证安全,地铁A TP在两列车之间还增加了一个防护区段,即双红灯区段防护(见图1) 。后续列车必须停在第二个红灯的外方,保证两列车之间至少间隔一个闭塞分区。
培训课件-准移动和移动闭塞
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是铁路列车运行中重要的信号系统。本课件介绍了这 两种闭塞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优势。
什么是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
准移动闭塞(ATP)和移动闭塞(ATC)是铁路列车运行中采用的现代信号 系统。它们用于控制列车的运行,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运行速度。
准移动闭塞的组成部分
准移动闭塞系统由列车控制中心、信号系统、道岔控制系统、车载设备和通信系统等组成。
移动闭塞的组成部分
移动闭塞系统由列车控制中心、信号系统、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通信系 统和移动闭塞终端设备组成。
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的适用 范围
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广泛应用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列车运行领域,具 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运行安全保障。
准移动闭塞是指列车控制系统通过自动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之间的通信,实 时传输列车位置和状态信息,控制列车运行的闭塞系统。
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的工作 原理
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通过实时监测列车位置和运行状态,向列车发送指令, 控制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停车位置,以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
ຫໍສະໝຸດ Baidu
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的优势
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相较于传统闭塞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好、运营效率高等优势,能提高铁路 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运行效果。
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的历史 演变
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介绍
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介绍
第一篇: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介绍
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介绍
一、信号闭塞的基本概念
所谓闭塞就是指利用信号设备把铁路线路人为地划分成若干个物理上或逻辑上的闭塞分区,以满足安全行车间隔和提高运输效率的要求。
目前,信号闭塞原则是按照ATP/ATO制式来划分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即: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
二、各种信号闭塞制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发展应用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使用的信号系统一般称之为ATC系统,大多应用于80km/h以下的轨道交通工程中。ATC系统主要由ATP、ATO、计算机联锁以及ATS四个子系统构成,其ATP/ATO制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基于多信息移频轨道电路的固定闭塞,采用台阶式速度控制模式,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技术水平,其列车运行间隔一般能达到180秒。西屋公司、GRS公司分别用于北京地铁、上海地铁一号线的ATP、ATO系统属于此种类型;
第二,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采用距离/速度曲线控制模式的ATP/ATO系统,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技术水平,其列车运行间隔一般能达到90~120秒。西门子公司在广州地铁一号线使用的LZB700M、US&S公司在上海地铁二号线使用的AF-900以及我国香港地区机场快速线(最高速度达135km/h)使用的阿尔斯通公司SACEM(ATP/ATO)信号系统均属于此种类型。
λ
λ
λ
λ
λ
λλ上述两种列车控制模式均为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控制系统。基
于轨道电路的速度-距离曲线控制模式的ATP/ATO系统,采用“跳跃式”连续速度-距离曲线控制模式,“跳跃”方式按列车尾部依次出清各电气绝缘节时跳跃跟随。采用在传统轨道电路上叠加信息报文方法,即把列车占用/空闲检测和ATP信息传输合二为一,它们的追踪间隔和列车控制精度除取决于线路特性、停站时分、车辆参数外还与ATP/ATO系统及轨道电路的特性密切相关,如轨道电路的最大和最小长度、传输信息量的内容及大小、轨道电路分界点的位置等。
电话闭塞法教案
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首页,共5 页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出勤情况
课程名称 电话闭塞法 章节课题 详见教学大纲
授课方式
面授
作业题数
教学目的
使学员了解、掌握电话闭塞法的特点、使用时 机、行车凭证和行车关键环节
教具、挂 件、 课件
多媒体演示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回顾
说明 任课教师签名:张瑞杰
教育科长审阅签名:
5.在夜间或遇降雾、暴风雨雪,为消除线路故障或执行特殊任务, 开行轻型车辆时。
轻型车辆装有绝缘车轴,不能通过轨道电路确定其位置,为确保安 全,轻型车辆仅限昼间封锁施工作业时使用,此时不按列车办理;同样 为确保安全在夜间或遇降雾、暴风雨雪等天气不良瞭望条件不好的情况 下,为消除线路故障或执行特殊任务须使用轻型车辆时,应按列车办 理,此时应停止基本闭塞法,改按电话闭塞法行车。 自动站间闭塞设备故障,半自动闭塞设备良好时,可根据调度命令改按 半自动闭塞法行车。
三、电话闭塞法的行车凭证 《技规》第321条 使用电话闭塞法行车时,列车占用区间的行车 凭证为路票(附件1)。当挂有由区间返回的后部补机时,另发给补机 司机路票副页。
2、《技规》321条 单线或双线反方向发车(正方向首列发车) 时,根据《行车日志》查明区间已空闲,并取得接车站承认的电话记录号 码,在发车进路准备妥当后,方可填发路票。双线正方向发车(首列除 外)时,根据收到的前次发出的列车到达的电话记录,在发车进路准备妥 当后,即可填发路票。
移动闭塞简介
移动闭塞简介
1.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的区别
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根据实际运行速度、制动曲线和进路上列车的位置,动态计算相邻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根据当前的运行速度,后续列车可以安全地接近前一列车尾部最后一次被证实的位置,直至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安全制动距离。由此可见,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消了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因此,移动闭塞在设计和实现上与固定闭塞有比较大的区别。移动闭塞一般采用无线通信和无线定位技术来实现。
从闭塞制式的角度来看,装备列车运行控制自动的自动闭塞可分为三类: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目标点相对固定,起始点相对变化)和移动闭塞。
传统信号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列车定位基于轨道电路,通过线路旁信号机显示、车站停车和司机告警等来确保后续列车不能进入被前一列车所占用的闭塞区间,从而保证了一定的列车安全间隔;与此不同,移动闭塞系统独立于轨道电路,通过列车的精确定位来提高安全性和列车运行密度,通过车载和地面安全设备之间的快速连续双向数据通信实现对列车的控制。一套移动闭塞系统可安全地允许多列
车同时占用同一闭塞分区,此区间对于固定闭塞而言只能被一列车安全占用,从而能提高发车间隔,增加旅客运能。传统的固定闭塞制式下,系统无法知道列车在分区内的具体位置,因此列车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总在某一分区的边界。为充分保证安全,必须在两列车间增加一个防护区段,这使得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较大,影响了线路的使用效率。准移动闭塞在控制列车的安全间隔上比固定闭塞进了一步。它采用报文式轨道电路辅之环线或应答器来判断分区占用并传输信息,信息量大;可以告知后续列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后续列车可根据这一距离合理地采取减速或制动,列车制动的起点可延伸至保证其安全制动的地点,从而可改善列车速度控制,缩小列车安全间隔,提高线路利用效率。但准移动闭塞中后续列车的最大目标制动点仍必须在先行列车占用分区的外方,并没有完全突破轨道电路的限制。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消除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阀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
2.9移动闭塞 (1) (第27、28课时)
1.列车定位
在移动闭塞中没有轨道电路等 设备作为闭塞分区列车占用的检查, 被控对象基本处于动态过程中,只 有了解所有列车的具体位置,以何 种速度运行等信息,才能实施对列 车的有效控制,所以列车定位技术 在移动闭塞系统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
列车定位由地面设备和车载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备共同完成。
• 列车定位信息的主要作用是: 为保证安全列车间隔提供依据, CBTC系统对在线的每一列车,能计 算出距前行列车尾部距离,或距进
站信号点的距离,从而对它实施有 效的速度控制;作为列车在车站停 车后打开车门以及屏蔽门的依据。
• 目前,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得 到应用的列车定位技术主要有:测 速定位法、查询一应答器法、交叉 感应线圈法、卫星定位法。
2.安全距离
• 安全距离是后续追踪列车的命令停车点 与其前方障碍物之间的一个固定距离。 障碍物可以是确认了的前行列车尾部的 位置或者无道岔表示(道岔故障)的道岔位 置。该距离是基于列车安全制动模型计
• 移动闭塞的线路取消了物理层次 上的闭塞分区划分,而是将线路分 成了若干个通过数据库预先定义的 线路单元,每个单元长几米到几十 米不等。移动闭塞分区即由一定数 量的线路单元组成,单元的数目可 随列车的速度和位置而变化,分区 的长度也是动态变化的。
• 移动闭塞方式的列控系统采取目标距 离控制模式(又称连续式一次速度控 制)。目标距离控制模式根据目标距 离、目标速度及列车本身的性能确定 列车制动曲线,采用一次制动方式。 移动闭塞的追踪目标点是前行列车的 尾部,当然会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后行列车从最高速开始制动的计算点 是根据目标距离、目标速度及列车本 身的性能计算决定的。
移动闭塞简介
移动闭塞简介
1.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的区别
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根据实际运行速度、制动曲线和进路上列车的位置,动态计算相邻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根据当前的运行速度,后续列车可以安全地接近前一列车尾部最后一次被证实的位置,直至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安全制动距离。由此可见,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消了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因此,移动闭塞在设计和实现上与固定闭塞有比较大的区别。移动闭塞一般采用无线通信和无线定位技术来实现。
从闭塞制式的角度来看,装备列车运行控制自动的自动闭塞可分为三类: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目标点相对固定,起始点相对变化)和移动闭塞。
传统信号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列车定位基于轨道电路,通过线路旁信号机显示、车站停车和司机告警等来确保后续列车不能进入被前一列车所占用的闭塞区间,从而保证了一定的列车安全间隔;与此不同,移动闭塞系统独立于轨道
电路,通过列车的精确定位来提高安全性和列车运行密度,通过车载和地面安全设备之间的快速连续双向数据通信实现对列车的控制。一套移动闭塞系统可安全地允许多列车同时占用同一闭塞分区,此区间对于固定闭塞而言只能被一列车安全占用,从而能提高发车间隔,增加旅客运能。传统的固定闭塞制式下,系统无法知道列车在分区内的具体位置,因此列车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总在某一分区的边界。为充分保证安全,必须在两列车间增加一个防护区段,这使得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较大,影响了线路的使用效率。准移动闭塞在控制列车的安全间隔上比固定闭塞进了一步。它采用报文式轨道电路辅之环线或应答器来判断分区占用并传输信息,信息量大;可以告知后续列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后续列车可根据这一距离合理地采取减速或制动,列车制动的起点可延伸至保证其安全制动的地点,从而可改善列车速度控制,缩小列车安全间隔,提高线路利用效率。但准移动闭塞中后续列车的最大目标制动点仍必须在先行列车占用分区的外方,并没有完全突破轨道电路的限制。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消除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阀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2.移动闭塞技术原理
移动闭塞及cbtc技术
移动闭塞
移动闭塞(Moving Block)系统是一种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列车控制系统,国际上又习惯称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在铁路上尚无应用实例,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运用较多。IEEE将CBTC定义为:利用高精度的列车定位(不依赖于轨道电路)双向连续、大容量的车-地数据通信,车载、地面的安全功能处理器实现的一种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CBTC信号系统能够基于通信对列车进行定位进而实现列车的移动闭塞功能。
所谓闭塞就是指利用信号设备把线路人为地划分成若干个物理上或逻辑上的闭塞分区,以满足安全行车间隔和提高运输效率的要求。目前,信号闭塞原则是按照ATP/ATO制式来划分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即: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
随着地铁列车行驶速度不断提升,目前最高速度已达到120Km/小时,如何在高速环境下确保运营安全,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运营效率,这对地铁车辆、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等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从最初的固定闭塞到准移动闭塞,再到现在最先进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BTC移动闭塞系统的应用,信号系统的持续改进是推动列车提速、保障行驶安全的最关键技术。
与传统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相比,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通过部署在列车上以及轨道旁的无线设备,实现了车、地间不中断的双向通信,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列车的实时速度和位置动态计算和调整列车的最大制动距离,两个相邻列车能以很小的间隔同时前进,从而提高运营效率,目前所有国内新建地铁线路均采用CBTC信号系统。
行车闭塞法教案
一般情况下,闭塞分区是用轨道电路或计轴装置来划分的,它具有列车定位和占用轨道的检查功能。
固定闭塞的追踪目标点为前行列车所占用闭塞分区的始端,后行列车从最高速开始制动的计算点为要求开始减速的闭塞分区的始端,这两个点都是固定的,空间间隔的长度也是固定的,所以称为固定闭塞。
(2)行车闭塞法作用
控制轨道车辆与轨道车辆之间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以保证轨道车辆安全运行。
(3)区间行车组织的基本方法
为了保证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就得设法把两轨道车辆分开。到目前为止,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隔离法。
空间间隔法:
在轨道交通正线上每隔相当距离设立一个车站、自动闭塞通过信号机,这样把正线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在同一时间里,同一空间内只准许一个轨道车辆运行的办法。
采用移动闭塞时,是以同方向保持最小运行间隔的前行列车尾部和追踪列车头部为活动闭塞区间的分界线。
多媒体授课。
5min
20min
15min
教案续页
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
方法手段
时间
2.闭塞制式的实现
闭塞就是用信号或凭证来保证列车按照空wenku.baidu.com间隔制运行的技术方法。空间间隔制就是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行车方法。
2021年移动闭塞简介
移动闭塞简介
欧阳光明(2021.03.07)
1.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的区别
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根据实际运行速度、制动曲线和进路上列车的位置,动态计算相邻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根据当前的运行速度,后续列车可以安全地接近前一列车尾部最后一次被证实的位置,直至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安全制动距离。由此可见,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消了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因此,移动闭塞在设计和实现上与固定闭塞有比较大的区别。移动闭塞一般采用无线通信和无线定位技术来实现。
从闭塞制式的角度来看,装备列车运行控制自动的自动闭塞可分为三类: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目标点相对固定,起始点相对变化)和移动闭塞。
传统信号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列车定位基于轨道电路,通过线路旁信号机显示、车站停车和司机告警等来确保后续列车不能进入被前一列车所占用的闭塞区间,从而保证了一定的列车安全间隔;与此不同,移动闭塞系统独立于轨道电路,通过列车的精确定
位来提高安全性和列车运行密度,通过车载和地面安全设备之间的快速连续双向数据通信实现对列车的控制。一套移动闭塞系统可安全地允许多列车同时占用同一闭塞分区,此区间对于固定闭塞而言只能被一列车安全占用,从而能提高发车间隔,增加旅客运能。传统的固定闭塞制式下,系统无法知道列车在分区内的具体位置,因此列车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总在某一分区的边界。为充分保证安全,必须在两列车间增加一个防护区段,这使得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较大,影响了线路的使用效率。准移动闭塞在控制列车的安全间隔上比固定闭塞进了一步。它采用报文式轨道电路辅之环线或应答器来判断分区占用并传输信息,信息量大;可以告知后续列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后续列车可根据这一距离合理地采取减速或制动,列车制动的起点可延伸至保证其安全制动的地点,从而可改善列车速度控制,缩小列车安全间隔,提高线路利用效率。但准移动闭塞中后续列车的最大目标制动点仍必须在先行列车占用分区的外方,并没有完全突破轨道电路的限制。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消除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阀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2.移动闭塞技术原理
移动闭塞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移动闭塞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摘要阐述了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典型的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的系统结构。分析了移动闭塞相对于传统闭塞方式的优势。指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将是未来列车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移动闭塞,数据通信,车载控制器,区域控制器
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MB) 技术,是全球铁路及轨道交通信号界公认的最先进的信号产品。以Sel2 Trac 为代表,该技术已经被应用将近20 年,并且给运营商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将从阐述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入手,分析其系统结构和优势,供国内同仁参照。
1 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
1. 1 地铁信号和列车自动保护系统
在轮轨交通中,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须保证列车间以一定的安全间隔运行。早期,人们通常将线路划分为若干闭塞分区,以不同的信号表示该分区或前方分区是否被列车占用等状态,列车则根据信号显示运行。不论采取何种信号显示制式,列车间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空闲分区作为列车安全间隔。
地铁的信号原理也基于此。但由于地铁的特殊条件,对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必须配备列车自动保护(A TP) 系统。A TP 通过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超速防护及车门控制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畅通。在固定划分的闭塞分区中,每一个分区均有最大速度限制。若列车进入了某限速为零或被占用的分区,或者列车当前速度高于该分区限速,A TP 系统便会实施紧急制动。A TP 地面设备以一定间隔或连续地向列车传递速度控制信息。该信息至少包含两部分:分区最高限速和目标速度(下一分区的限速) 。列车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和车载信息等进行计算并合理动作。速度控制代码可通过轨道电路、轨间应答器、感应环线或无线通信等传输,不同的传递方式和介质也决定了不同列车控制系统的特点。为了保证安全,地铁A TP 在两列车之间还增加了一个防护区段,即双红灯区段防护(见图1) 。后续列车必须停在第二个红灯的外方,保证两列车之间至少间隔一个闭塞分区。
简述移动闭塞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移动闭塞的原理及应用
1. 什么是移动闭塞
移动闭塞是一种车辆交通控制系统,用于保证道路上的车辆运行安全和交通流畅。它通过在道路上布设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和信号设备,实时监测车辆的位置和流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控制路口的信号灯以确保各个方向的车辆按照合理的时间间隔通行。
2. 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
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基于车辆的位置信息和流量的监测。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车辆位置监测
系统通过在道路上布设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位置。传感器可以使用各种技术,例如地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摄像头等。传感器会将获取到的车辆位置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
步骤2:流量监测
控制中心根据传感器上报的车辆位置信息,计算出不同方向的车辆流量。流量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动态调整信号灯的控制时序,以尽量减少交通阻塞和等待时间。
步骤3:控制信号灯
根据流量监测结果,控制中心会自动调整路口的信号灯,确保各个方向的车辆按照合理的时间间隔通行。通常情况下,信号灯的亮灭是基于时间间隔来控制的,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感应式控制或者手动控制。
步骤4:实时更新和调整
移动闭塞系统会不断更新路况信息,并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调整信号灯的控制时序。这样可以确保车辆通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移动闭塞的应用
移动闭塞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解决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等问题。以下是移动闭塞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
减少交通拥堵
通过动态调整信号灯的控制时序,移动闭塞可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来合理分配车辆通行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减少交通拥堵。特别是在高峰期,移动闭塞可以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简述移动闭塞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简述移动闭塞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移动闭塞的基本原理
移动闭塞是一种用于铁路运输系统的列车控制技术,用于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
中的安全和有效性。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列车之间的间距和速度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运行顺序。具体的原理包括:
•区段划分:铁路线路被分为若干个区段,每个区段之间有信号机进行控制。当一个区段被占用时,其他列车不能进入该区段,保证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速度等级:根据列车类型和运行条件,给每种列车分配一个速度等级。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保证在与其他列车的交汇点上能够安全停车。
•闭塞条件:在移动闭塞系统中,列车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才能进入下一个区段。这些条件包括前方区段的安全距离、速度等级和信号机的指示等。
•列车间距监测:移动闭塞系统通过使用车载设备和轨道侧设备来监测列车之间的间距。如果两列车之间的间距小于一定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要求列车减速或停车。
2. 移动闭塞的应用
移动闭塞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安全运行:移动闭塞系统能够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有效地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它可以根据列车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列车的速度,以确保在交汇点上能够安全停车。
•提高运行效率:移动闭塞系统能够减少列车之间的间距,提高铁路线路的运行效率。它通过精确控制列车的速度和间距,允许列车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相互交汇,从而减少了列车之间的等待时间。
•降低人为错误:移动闭塞系统的自动化特性可以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通过自动控制列车的速度和间距,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可能性,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移动闭塞系统
图2 采用轨间电缆的移动闭塞系统
(1)地面控制中心 按地理位置预存了诸如线路坡度、曲线半径、缓行区段 位置与长度等各种地面信息,除此之外,沿线的信号显示、 道岔位置以及列车的车长、制动率、所在位置、实时速度等 有关信息不间断地通过轨间电缆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处 理。
(2)车—地信息双向通信 车—地信息双向通信是利用敷设在轨道中间的交叉感应环线进行的。 通常的做法是在2根钢轨之间敷设交叉感应环线,一条环线固定在轨道 中央的道床上,另一条环线固定在轨腰的下方,它们每隔一定距离 (一般为25 m)进行交叉。室内和室外设备之间的联系是采用控制中心 和沿线设置的若干个中继器2级控制方式来实现,如图3所示。
LOGO
Y--WIN
LOGO
Contents
1 移动闭塞的概念 2 移动闭塞的原理及系统结构 3 移动闭塞与传统ATC优缺点 4
移动闭塞系统的节能
5 移动闭塞系统的发展趋势 6 CBTC中移动授权的计算
一、移动闭塞的概念
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 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消了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 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 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 称为移动闭塞。 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 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 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闭塞简介
1.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的区别
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根据实际运行速度、制动曲线和进路上列车的位置,动态计算相邻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根据当前的运行速度,后续列车可以安全地接近前一列车尾部最后一次被证实的位置,直至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安全制动距离。由此可见,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消了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因此,移动闭塞在设计和实现上与固定闭塞有比较大的区别。移动闭塞一般采用无线通信和无线定位技术来实现。
从闭塞制式的角度来看,装备列车运行控制自动的自动闭塞可分为三类: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目标点相对固定,起始点相对变化)和移动闭塞。
传统信号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列车定位基于轨道电路,通过线路旁信号机显示、车站停车和司机告警等来确保后续列车不能进入被前一列车所占用的闭塞区间,从而保证了一定的列车安全间隔;与此不同,移动闭塞系统独立于轨道电路,通过列车的精确定位来提高安全性和列车运行密度,通过车载和地面安全设备之间的快速连续双向数据通信实现对列车的控制。一套移动闭塞系统可安全地允许多列车同时占用同一闭塞分区,此区间对于固定闭塞而言只能被一列车安全占用,从而能提高发车间隔,增加旅客运能。传统的固定闭塞制式下,系统无法知道列车在分区内的具体位置,因此列车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总在某一分区的边界。为充分保证安全,必须在两列车间增加一个防护区段,这使得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较大,影响了线路的使用效率。准移动闭塞在控制列车的安全间隔上比固定闭塞进了一步。它采用报文式轨道电路辅之环线或应答器来判断分区占用并传输信息,信息量大;可以告知后续列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后续列车可根据这一距离合理地采取减速或制动,列车制动的起点可延伸至保证其安全制动的地点,从而可改善列车速度控制,缩小列车安全间隔,提高线路利用效率。但准移动闭塞中后续列车的最大目标制动点仍必须在先行列车占用分区的外方,并没有完全突破轨道电路的限制。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消除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阀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
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2.移动闭塞技术原理
列车定位、安全距离、目标点是移动闭塞技术原理中最重要的3个概念,可以称之为移动闭塞的3个基本要素。
2.1列车定位
列车定位是移动闭塞技术的基础,要实现闭塞区间的动态移动,首先必须实时、准确地掌握列车的位置信息,确定列车间的相对距离,系统不断地将该距离与所要求的运行间隔距离相比较,定列车的安全运行速度。所以说,没准确的列车定位,就没有移动闭塞。列车定位由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共同完成,在列车的轮轴上安装有车轮转速计确定列车的走行方向和距离。一旦列车运行的起始点确定以后,根据车轮转速计所检测到的列车运行方向和走行距离,就可以精确地确定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位置。但是,由于车载定位设备存在着测量误差,特别是列车经过长距离运行后,这个误差会不断地积累,直接影响列车定位的精度。所以,在线路上每隔一段固定距离,就需要安装1个地面定位设备。当列车经过这些地面定位设备时由车载传感设备检测到该定位点,获知列车的确切位置,从而消除车载定位设备所产生的累积定位误差。在基于环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中,感应环线每25m交叉一次。列车通过环线交叉点时,可以检测到交叉点前后环线的信号相位发生了变化从而判定列车经过该交叉点。由于感应环线交叉点间的跨度是固定的,所以列车每经过一个环线交叉点,就可以修正一次车轮转速计的测量误差,达到准确定位列车的目的。
2.1.1线路拓扑
移动闭塞的线路取消了物理层次上的分区划分,而是将线路分成了若干个通过数据库预先定义的线路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为几米到十几米之间,移动闭塞分区即由一定数量的单元组成,单元的数目可随着列车的速度和位置而变化,分区的长度也是动态变化的。线路单元以数字地图的矢量表示,线路拓扑结构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线路拓扑的结构由一系列的节点和边线表示。任何轨道的分叉、汇合、走行方向的变更以及线路的尽头等位置均由节点(Node)表示,任何连接两个节点的
线路称为边线。每一条边线有一个从起始节点至终止节点的默认运行方向。一条边线上的任何一点均由它与起点的距离表示,称为偏移。因此所有线路上的位置均可由【边线,偏移】矢量来定义,且标识是唯一的。
移动闭塞系统中列车和轨旁设备必须保持连续的双向通信。列车不阀断向轨旁控制器传输其标识、位置、方向和速度,轨旁控制器根据来自列车的信息计算、确定列车的安全行车闻隔,并将相关信息(如先行列车位置,移动授权等)传递给列车,控制列车运行。
2.2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是基于列车安全制动模型计算得到的1个附加距离,它保证追踪列车在最不利条件下能够安全地停止在前行列车的后方,不发生冲撞。所以,安全距离是移动闭塞系统中的关键,是整个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安全依据。
如图所示,假定追踪列车T1在A点以线路允许的最高速度运行。此时前方列车T2处于E点,正常情况下,追踪列车开始进行常用制动沿制动曲线d停止在E点,但是如果此时追踪列车T1发生故障,没有开始制动。反而以最大加速度加速,直至车载控制器检测到列车速度超出了容许范围,如曲线段a此后,车载控制器启动列车紧急制动系统。在紧急制动力生效前,列车又沿曲线b运行了一段距离。然后制动力生效,列车沿曲线c紧急制动停止在C点。考虑到列车的定位误差速度测量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列车停止的实际位置也有可能是E 点,因此将BE这段距离称作安全距离。
可以看出安全距离是附加在列车常用制动距离上的一段安全富余量。列车行驶过程中,追踪列车和前行车始终保持1个常用制动距离再加上1个安全距离的移动闭塞间隔,确保在最不利条件下追踪列车和前行列车不发生碰撞,安全距离与线路状况、列车性能等因素有关。在系统设计阶段,通常规定了系统能使用的最小安全距离,同时在满足运营时间间隔的前提下,采用比理论计算值大的安全距离,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3目标点
目标点是列车移动的凭证,如同固定闭塞系统中的允许信号,列车只有获得了目标点,才能够向前移动。目标点通常是设在列车前方一定距离的某个位置,一旦设定,即表明列车可以安全运行至该点,但不能超过该点。移动闭塞系统正是通过不断前移列车的目标点,引导列车在线路上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