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教科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教科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原理,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原理。

2.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运动原理。

2.使用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讲解地球的运动。

2.准备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准备小组讨论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日出日落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与这一现象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阐述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通过地球仪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例如,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每组选取一个课题,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巩固。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的更替。

5、晨昏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他们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7、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8、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9、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10、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度是不变的,而且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11、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线上时,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

所以北纬23.5°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

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

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2、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在北纬66.5°以北和南纬66.5°以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因为这一现象只会出现在这两个范围内,所以,把这条纬线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

只有极圈内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13、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5°,极圈的纬度数为66.5°,两数之和为90°。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1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是自赤道向极地递减。

15、地球表面任何一点与地心的连线同赤道平面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16、在一恒星日中,地球自转360°,在一太阳日中,地球自转360 °59′; 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则太阳日大于恒星日;反之,太阳日小于恒星日。

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 课件 (共40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  课件 (共40张PPT)
27
晨昏线的分布与昼夜长短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
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南半球与之相反。
28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次年春分)
北半球各地昼长小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 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南半球与之相反。
29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B.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D.上海的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
19
【解析】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 现极昼;②90°E位于昼半球的中间(地方时为12时);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根据 图中信息确定直射点位置和节气。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北极圈以内 为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90°E为正午12时,日 期为12月22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比90°E早2小时,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14时。第(3)题,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应该与 90°E各相差90°,因此其经度分别为0°和180°。第(4)题,此时上海是12月22日 14时,与上海日期相同的地区是地方时0时以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的地区, 经过计算可知90°W为0时,国际日期变更线是180°经线。第(5)题,此日是北 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低,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南昼越长。上海在北京的南方,且经度比北京偏东, 此时日出时间比北京早,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短。 【答案】 (1)23.5°S(或南回归线) 66.5°N~90°N(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2)12 22 12 14 (3)D (4)A (5)C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夜弧
赤道 黑 夜
晨 地球是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
昏 线


阳 昼弧


线
晨 昏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D)
A.一个恒星日
B.24小时3分56秒
C.23小时56分4秒 D.24小时
2、若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会出现
(B )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年 C.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半年 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要比现在小
4月11日。
(1)则甲的时间为: A
A.3时 B.9时
C.15时 D.12时
N
(2)北京时间是:D A.10日8时 B.10日20时
甲·
C.11日20时 D.11日8时
120°E
时间换算的基本方法
1.求地区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 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即“东加西减”。 3.如果存在交通位移,计算时要考虑时间的消耗。 4.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 日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 天。
第三节
课标
1.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更替、 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偏移
2地球的公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探究1 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探究2 地球自转的周期
15º 0º 15º 30º 45º
180º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首先,地球的自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

这个自转运动决定了我们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在地球表面上看,太阳似乎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但实际上是地球自转导致了这种错觉。

地球自转还造成了赤道地区的地球表面明显膨胀,并在地球的两极形成了压缩。

其次,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以顺时针方向运行,周期为一年。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一年之中有所不同,导致了地球不同的季节。

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状,因此在一年中有时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近,有时候较远。

这个现象被称为近日点和远日点。

除了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还有倾斜自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现在大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因为地球轴向太阳的倾斜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强度和时间长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

地球的运动对于地理、气候和生物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所差异,地球公转则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这些运动作用下,地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气候带和生物群落。

总的来说,了解地球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地球运动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地球运动,加深对其规律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3地球的运动 (共6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3地球的运动 (共61张PPT)

2.昼夜更替的界线:晨昏线(圈) 晨昏线由两条半圆线组成, 即晨线和昏线。
晨线
赤道 B
昏线
N
66o34’N
夜弧 昼弧
23o26’S
A
C
23o26’N
D
66o34’S
S
观看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思考:
• • • • •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纬线(特别是赤道)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与切点的关系
180º
太 阳
北极
D
B
光 线
A
南极
春秋分日
春秋分日
线太
B
阳 光
B
夏至日
B

D B
阳 光 线
冬至日
晨昏线(圈)的运动过程
思考: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太 阳
B
光 线
冬至日 0:00 12:00 12:00 18:00
0:00
A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平分地球,过地球球心的大圆
180°经线
自然方向
时区
日界线西侧
东十二区 相同
日界线东侧
西十二区 日期减一天
钟点
日期变更 日期加一天
2012年9月13日9时20分
2012年9月12日9时20分 2012年2月29日5时08分
应用举例
2012年3月1日5时08分
补充: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
1.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12年9月 10日11时起飞,5分钟后过了180度 经线,此时飞机所在地的地方时是 ABC A 10日11时5分 B 11日11时5分 C 9日11时5分 D 10日10时5分 2.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12年9月 10日11时起飞,5分钟后过了国际 日期变更线,此时飞机所在地的地 方时是 BC A 9日12时5分 B 11日11时5分 C 9日11时5分 D 11日10时5分

科学地球的运动

科学地球的运动

科学地球的运动地球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它也在不断地运动着。

科学地解释地球的运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本文将从旋转和公转两个方面介绍科学地球的运动。

旋转地球的首要运动是自转,也称为地球的旋转。

自转指的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为每小时约1670公里左右,一天24小时正好完成一次自转。

自转带来了白昼和夜晚的交替。

当地球的一半处于太阳照射下时,我们处于白天;当地球的另一半则背离太阳,我们处于夜晚。

自转也导致了地球上的日出和日落现象,给我们带来美丽的黎明和黄昏。

公转地球的次要运动是公转,也称为地球的行走。

公转指的是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07,000公里,完成一次公转需要大约365.25天,也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恒定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有四个特殊的点:近日点、远日点、春分点和秋分点。

地球最靠近太阳的位置称为近日点,距离约为1亿4550万公里;最远离太阳的位置称为远日点,距离约为1亿5200万公里。

在春分点和秋分点,地球的南北半球都能够平均地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昼夜时间相等。

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自转产生了自然界的昼夜交替,给生物提供了规律的作息时间。

昼夜交替也导致了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安排。

其次,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年份的产生。

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我们可以确定一年365天或366天的长度。

年份的概念对于农业、历法和时间的管理都非常重要。

此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解释了天文现象,例如日食和星座的变化。

通过观察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我们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和规律。

结论科学地解释地球的运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和宇宙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带来了年份的概念。

通过深入研究地球的运动,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农作物生长和其他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喜欢看XXX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XXX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研究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师:板图讲解分歧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透露表现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工夫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生:会商、回答。

(4)昼夜的形成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征象发生?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何?如果地球仪是透亮的,结果怎样?生:答略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球的运动》课件

天文现象
要点一
总结词
天文现象是指发生在宇宙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彗星 、流星、月食、日食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文现象是由于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而产生的。例 如,彗星是一种长尾巴的星体,它们的轨道非常长,当彗 星进入内太阳系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轨迹和尾巴;流 星是宇宙中的尘埃颗粒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的现象;月 食和日食则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导致的。这 些天文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宇宙和探索未知的机会。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时间参
考。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对农 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
气候变化
地球运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 异,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气候 带。
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生物多样性
地球运动产生的气候和环 境变化,促进了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
03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 向东。
04
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使地球 各处受太阳辐射的时间 不同。
地球公转
01
02
03
04
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旋 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 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意义:产生四季交 替现象,使地球各处受太阳辐
日出日落
总结词
日出日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 自转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
VS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 这个轴心是地球上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连线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能够看到太 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日出 和日落的现象。同时,地球自转的速度并 不是均匀的,因此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在不 同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会有所不同。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1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1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xx 精选】最新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1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目标任务一览情境导入任务导航杜甫的诗《冬至》写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诗人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

为什么“冬至阳升”呢?2017课标 2003课标教学内容建议Ⅰ—1。

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

据图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2。

说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和昼夜交替的周期,区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

据图说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速度及其变化。

4。

通过绘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3~P15“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形式1 2。

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

地球的自转运动:⎩⎨⎧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旋转(如图b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旋转(如图c )――→自西向东(如图a)方向:(1) (2)周期:时间 旋转角度 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60°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 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的周期(3)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相等,约为15°/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4。

地球的公转运动: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 点 近日点 1月初 最快 B 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 1。

地球的自转(1)选出下列地球自转示意图中正确的,错误的在原图中改正。

提示 正确图为B 、F 。

错误图修改如下:(2)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该诗句主要反映了地球运动的哪种形式?与诗句最相吻合的地点在哪里?提示:自转。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教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教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地球运动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运动。

2.使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解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4.巩固(5分钟)回答问题: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和公转?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5.拓展(5分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其他星球上的表现。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制作一个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观察并记录一周内太阳的位置变化。

8.板书(5分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交替。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产生四季更替。

以上教案供您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1)、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太阳日:连续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恒星日:连续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3、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其余各地均为15°/h;(2)线速度:V线=V赤•COSθ(θ表示当地纬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反之越大。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1、昼夜交替:“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2、地转偏向力:A.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物体;B.南左北右,赤道不偏;C.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

3、地方时:【晨昏线】一、概念晨线和昏线的判读: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是晨线,由昼进入夜是昏线。

二、晨昏线判断方法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线为晨线;18时的线为昏线。

(即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或18时)3.方位法:昼半球的东界为昏线,西界为晨线;夜半球的东界为晨线,西界为昏线。

三、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且平分地球的大圆;(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º;(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也平分晨线和昏线;(4)、与经线圈的关系重合或者有夹角(夹角α范围如何?)(5)、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

(6)、晨昏线的移动与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四、晨昏线的应用归纳(1)确定自转方向(2)确定东西经(3)确定地方时:A、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B、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与之相对经线地方时为0点(24点)(4)确定日期和季节: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即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即二至日(5)确定直射点位置:A、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B、纬线: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注意:南北半球,直射点在极昼出现的半球)(6)确定昼夜长短: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24小时;昼弧=夜弧,则昼夜平分;昼弧>夜弧,则昼长夜短;昼弧<夜弧,则轴端夜长;A、昼长=昼弧/15°(小时)=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日落-12)³2=(12-日出)³2B、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A、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B、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8)确定极昼极夜范围:发生极昼极夜最低纬度=90°-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二、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2、方向:自西向东3、速度:角速度:平均59′/日,近日点大,远日点小;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4、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5、黄赤交角:23.5°(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教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教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运动这一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逐步理解地球的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实际地球现象,了解地球的运动。

2.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运动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地球运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地球运动模型等教具。

2.PPT课件。

3.实验材料:如陀螺、直尺等。

4.相关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概念,通过地球仪和PPT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地球运动实验,如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运动。

4.巩固(10分钟)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3地球的运动 教案(湘教版必修1)讲解

13地球的运动 教案(湘教版必修1)讲解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维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4.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1.2.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课时安排4第1课时教学过程生师板书: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生分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各呈什么时针师生总结,获取正确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通过演示,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么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4生阅读教材,完成P16活动内容。

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课件显示:图1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推进新课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将会忽略不计。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360如图2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向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师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极夜
极昼
66.50N 北极圈
23.50N 北回归线
00
赤道
23.50S 南回归线
66.50S 南极圈
北寒带 极昼极夜 北温带
热 带 阳光直射
南温带 南寒带 极昼极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寒带:终年严寒 温带:四季分明 热带:终年炎热
•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方向是 自西向东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节气 时间 阳光直射点 北半球心昼夜长短 北极圈内出现 南极圈内出现
春分 3·21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极昼
极夜
秋分 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