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观述评

合集下载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备受学术界。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认为交往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本文将从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总结和评价。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交往,另一种是符号性交往。工具性交往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以达成目的为出发点,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符号性交往则是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追求的是理解和认同。

哈贝马斯认为,语言是交往的媒介,是人们互动和沟通的基础。在交往中,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同时也通过语言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哈贝马斯强调,语言是交往的核心,只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沟通。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是人们交往行为的基础。交往理性指的是人们在交往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规范和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能够保证交往的公正和平等。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

体间性”,即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但它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主体间性。因此,哈贝马斯主张通过交往行为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将主观性和主体间性引入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中。交往行为理论为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例如,在社会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社会整合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在哲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在政治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政治冲突和分歧。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构成及其实践局限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构成及其实践局限
关键 词 : 哈 贝马斯 i 工具 理性 ; 辩 证 法
中图分 类 号 : B 5 1 6 . 5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5 ) 0 8 — 0 1 0 9 — 0 3
西方理性 自古希腊开启主客二分 、 追求科学与 推 向新 时代新 境 界 的 , 同时初 步 探讨 交 往 理性 在 实 个 体 自由 的传 统 开 始 , 到 中世 纪理 性 被 压 抑在 上 帝 践 应用 中的某种 局 限性 。 和神学之下 , 再到文艺复兴重启人 的主体 自由解放
社 会 理 性 日益 彰 显 对 价 值 的极 度 背 离 和所 谓 后 现 代 社 会理 性被 全 面 的拒 斥 。至 此 , 人 类 理性 不 禁 自 问 ,理 性 到底 该 如何 处 理 自身 工具 与价 值 的功 能 ,


传 统 理 性 的 分 裂 与整 合 : 工 具 理性 与 价值
湖 北社 会科 学 2 01 5年 第 8期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哈贝马斯交 往理性 的构成及其实践局 限
李 芳
( 广 州 工程 技术 职业 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2 0 5 1 0 )
摘 要 :哈 贝马斯 注意 到启 蒙运 动后 传 统理性 的 分 裂并承 继 韦伯 在 现代 社会 行 为层 面上 对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哈贝马斯强调了对话和交往的重要性,提出了包容性、民主性、平等性等原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解读,探讨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启示和指导。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其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在哈贝马斯看来,人的理性行为不仅仅是独立的,也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而通过交往,人们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和互动的基础。哈贝马斯还提出了语言行为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理性交往的基础,而对话则是人类理性交往的方式。在对话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进行意见交流、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形成共识和互动,达到理性交往的目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对话、包容、民主等价值观,并提出了交往行为的规范原则。最重要的包括共识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等。共识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应该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平等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避免出现强势和弱势的对立关系;诚信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保持真实和诚信,避免谎言和欺骗。这些原则为理性交往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鼓励他们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开展思想交流和意见表达,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和互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和有效。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知识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知识
忽视结构因素
该理论过于强调沟通行动的主体间性,忽视了社 会结构和制度对沟通的影响。
沟通的有效性争议
学界对哈贝马斯提出的沟通有效性标准存在争议 ,认为其过于主观和理想化。
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
促进公共领域对话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可以作 为促进公共领域内理性对话和协 商的理论基础。
提高沟通素养
该理论提醒人们重视沟通行动中 的话语质量,提高沟通素养和批 判思维能力。
促进了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发展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推动了文化研究的社会应用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强调文化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为文化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 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05
CATALOGUE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的局限与批判
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推动社会变革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强调通过沟通行动来推动社会变革,为 现代社会中寻求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对哲学的影响
拓宽了哲学研究的视野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将哲学研究的重心从主体性转向了主体间性,拓宽了哲学研究 的视野,为哲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促进了语言哲学的发展
言语与行为
言语的有效性基础
哈贝马斯认为,言语的有效性基 础在于言说者所表达的意向、命 题和情感等意义能够被听者所理 解并接受。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近现代哲学的社会观点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近现代哲学的社会观点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近现代哲学的社

会观点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近现代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

论家,他提出了沟通行动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中

的作用以及社会观点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的沟

通行动理论与近现代的社会观点之间的关系。

一、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认为,沟通是个体与社会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的基本方式,而沟通行动则是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自主性和社会的规范性相互作用

的结果。他提出了通过理性与真理的表达来实现有效沟通的观点。

在沟通行动理论中,哈贝马斯区分了三种类型的沟通行动,分别是:仅仅基于技术性目标的工具性行动、基于交往目标的价值性行动和基

于真理目标的理性行动。在这三种行动中,理性行动被认为是最重要

的一种,因为它是建立在对话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的。

哈贝马斯认为,理性行动需要符合某种基本前提,包括自由和平等

的参与,解放个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只有

在这样的条件下,个体之间的沟通才能真正实现理解和共识的目标。

二、近现代哲学的社会观点

在近现代的哲学思潮中,社会观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众多哲学

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观点,试图解释社会的运行机制

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构成的。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韦伯则强调社会行动中的目的性和意义性,认为个体的行动是基于他们的意义构建的。

此外,社会建构主义提出了社会是一种被共同建构的现实的观点,强调个体通过语言和符号互动来产生意义和创造现实。符号互动主义则强调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立和维系的。

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重塑

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重塑

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重塑

哈贝马斯是20世纪末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哈贝马斯的思想中,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重塑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将探

讨哈贝马斯对于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重新界定和重塑的论述。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指人们为了达

到特定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理性方式。它是一种目的性的、计算性的和理性化的行为方式,

追求效率、效用和实用性。而交往理性则要求人们在交往和相互沟通中保持理性和共识,

注重对话、合作和理解。它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理性对话,寻求共同的认知和理

解。

哈贝马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比交往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并在各个领域产

生了严重的后果。他认为,工具理性导致了技术的过度依赖和技术逻辑的统治,使人们过

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一

切问题都转化为技术问题,追求所谓的“最佳解决方案”,而忽视了不同价值观和意见之

间的对话和协商。这样,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哈贝马斯主张重新将交往理性放到中心位置,并对工具理性进行

重塑。他认为,交往理性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或方法,而是一种更加包容和民主的社会交往

方式。交往理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合作,通过对话和互动来获取共同的认识和理解。它强调合作而非竞争,注重对话而非争论。在哈贝马斯的看法中,只有通过交往理性的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地共享信息,理解彼此的观点,并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重塑

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重塑

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重塑

哈贝马斯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学说主要是关于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

之间的重塑关系。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以及如何通过交往理性重塑工具理

性。

交往理性是指在交往与沟通过程中,人们所需运用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

验和个人体验等。即在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各个主体的尊严和平等性,借以确立真正的

共识和意见达成。而工具理性则是一种功利的思维方式,将各种社会交往活动视为目的性

的手段或者是工具,在此基础上进行行动规划和决策。可以说,工具理性主要是为了达到

目的而进行的,而交往理性则更注重于在过程交往中所达成的共识和意见达成。

对于哈贝马斯来说,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重塑的。他认为,工具理

性往往会导致人们自我利益的追求,而交往理性则可以抑制这种自我追求。如果人们只是

利益的追求的化身,不考虑他人的利益的话,这就会导致社会交往的不断恶化和贫乏。

因此,哈贝马斯认为,社会交往需要重视交往理性的贡献,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

流和协商。在向工具理性过渡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将交往理性作为工具理性的基础来发展。在实践中,人们需要在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来确定目标和决策的方

向。

同时,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之上,人们不断地强化其合作、协作的能力。这样,人们就

可以在工具理性的基础之上,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推进社会交往的进程。

总的来说,哈贝马斯通过强调交往理性的重要性,试图对工具理性进行重塑和限制。

在实践中,人们应该更加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和真诚的沟通,避免纯粹利己主义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进步。

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智库时代

·278·

智库理论

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蓝海瑛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德国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他从人际之间理性交往的视角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思维模式,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9-0278-002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形成(一)社会背景

哈贝马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他在年幼的时期见证了人之人之间的血腥战争、人际关系的冷酷和无情;在德国由传统的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工业经济带给整个国家和世界的变化,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稳定,但是也隐藏着些许危险的因素。物质利益将人际之间的距离拉近,但是也酝酿着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和冲突,使人际交往披上了物质性的外衣。哈贝马斯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个体发展以及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力,也认识到人际之间交往行为的可塑性,于是产生了研究社会交往理论的动力,并展开了研究。

(二)理论基础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夹缝中的,他以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立场审视康德的实践理性准则,并提出了商谈伦理这一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观点。在哈贝马斯看来,理性并非绝对的,而是充满着弹力的主体性概念。

哈贝马斯还分析了韦伯的行为理论,他认为韦伯的交往行为合理性理论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合理性”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加以运用,应该在实践的层面实现社会交往的合目的性。哈贝马斯所谓的合目的性注重人的情感的满足,是物质利益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此外,哈贝马斯还解决了韦伯理论在现代化应用中遇到的困境,强调了有机关联性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意义。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以及案例解析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以及案例解析

感谢观看
哈 贝 马 斯 吸收前人关于语言分析的研究成果,提 出了自己的普遍语用学。普遍语用学的任务就是说 明言语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言 语有效性基础是什么,揭示沟通行动得以顺利进行 的条件是什么。
三、沟通行动的内容
1 、 主体互动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强调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 关系,或者说,行动者从主观上意识到自己的行动是与他者联 系的双向的行动,而不是自己独白式的或只需考虑自身需要的 行动。他认为韦伯对行动类型的分类是狭隘的,韦伯忽视了具 有言语和行动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只关注行动者主体 的行动,而不顾及行动的另一方。典型的大量的社会行动都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而,从单方面的主观意义来评 价行动的合理性,必然是狭隘的,不合理的。由此可见,主体之 间的互动是沟通中的重要因素。
三、沟通行动的内容
3、理想的语言情景
沟通行动除了要求行动参与者有沟通资质,还需要理想的言语情 景。哈贝马斯认为理想的言语情景是一种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的 言语沟通。
达到理想语言情景理性讨论和沟通的条件:首先,在理想交谈的情 境下,参与讨论的机会是开放和平等的,讨论的内容是自由的。其次 ,讨论不会受到权力或者外界的扭曲,沟通是无强迫性,没有人会因 为外界的压力,而被迫说出不真的心,或者被迫保持沉默,也即有说 话的自由,也有不说话的自由。其三,参与沟通必须是一种开放和理 性的态度,必须尊重和承认其他参与沟通者,尤其是要以对方位置来 思考,尊重事实,从善如流,勇于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理念研究及评述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理念研究及评述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理念研究及评述

作者:周海妍

来源:《卷宗》2014年第09期

摘要:哈贝马斯的理论是当代的大型理论。他的理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的语用学进行分析的。从“表达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表达的真诚性;言语的正当性” 言语有效性原则当中,概括出生活世界的理性结构。他的行动理论在当代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很多人对其理论进行讨论和研究。本文借以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相关的三个概念(即生活世界、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的研究来更深入的了解哈贝马斯的理论。

关键词:生活世界;交往行为;交往理性;评述

1 生活世界

1.1 “生活世界”的概念是哈贝马斯对胡塞尔现象学中“生活世界”概念的借用

哈贝马斯是在交往行为成面研究生活世界,通过对生活世界的交往行为的研究把握理性范畴。哈贝马斯认为社会世界由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构成的,系统世界占有各种社会控制权力的领域,生活世界是交往行动的展开领域。哈贝马斯表示生活世界的结构一般具有三个层次,即文化、社会、个性。如何理解这三个层次的概念,哈贝马斯表示:“我把文化称之为知识的存储,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存储来加以解释。我把社会称之为合法的秩序,交往参与者通过这些合法的秩序,把他们的成员调节为社会集团,并从而巩固联合。我把个性理解为使一个主体能够参与理解过程,并从而能论断自己的同一性”[1]。哈贝马斯认为文化知识以符号形式体现在文本中,使用对象和工艺中,体现在行为中;社会体现在制度化的秩序、法律规范或受规范调整的实践活动中;个性结构体现在人的有机体的根基中。他们各自有一个明确的时空范围。文化传统不受社会和个人的同一性的约束,忽略集体和语言共同体的界限而扩张;“是发挥着一种能平衡交往所引发的歧义的内在潜力”[2]。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看成是一种象征性结构。以语言为内在的核心,构成一张包容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的动态网络。生活世界所代表的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行为期待,以及民众公认的道德常识。用哈贝马斯的话说“有日常交往实践编织而成的互动网络,乃是生活世界际文化,社会和个性得以自我再生产的媒介。这一再生产过程,进而有扩展为生活世界的象征性结构”[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探析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探析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探析

交往总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而这些人是由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所塑造的。因此,对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而言,社会对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交往行动理论》中,哈贝马斯从具有固定世界观的古老社会跨越到理性化的新时期再到经济和国家变得越来越重要、影响人们私人生活的当代。哈贝马斯的著作显然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但他也与韦伯、米德、涂尔干、帕森斯和卢曼等其他思想流派和作家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哈贝马斯的某些前提(例如交流主要是为了达成共识,并且可以通过推理实现这种共识),看起来似乎有些不现实或至少是理想化的。此外,该作品并不容易阅读。那些没有被吓退的读者会在书中找到许多有趣的想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现代社会。

《交往行为理论》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根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主要作品。

在书中,他将传播理论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结合起来。

根据他的理论,如果一个演讲可以被检验和批评,它就被认为是合理的。

这项测试是在与他人互动时进行的。

演讲者为每一个演讲提出三个有效的命题作为前提:他的演讲是真实的,适合于某种情境,那就是他所想的。

受众必须决定是否接受这三种有效性陈述。

即使他只拒绝其中的一个,也意味着他拒绝整个演讲。

沟通的意义就是共识,共识必须通过推理来达成。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现代社会,直接交流的部分被媒体用金钱和权力取代。

它们越来越多地决定人们的私人生活,并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哈贝马斯用交往行动理论来处理许多其他社会学家的著作,如韦伯、卢卡奇、阿多诺、米德、涂尔干和帕森斯。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现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批判理论家,以其理性和民主理论著称。他在其著作《科学与技术的结构变迁》中对技术理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观点和理论。本文将对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其意义进行探讨。

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现代科技社会的分析中。他认为,技术理性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在技术理性的影响下,人们追求效率和功利性,追求实用性而忽略了价值观和人类的终极目标。技术理性使人们过度依赖科学和技术,将问题的解决归结为技术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忽视了人类的主体性和道德责任。技术理性导致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规划和支配,个体的选择和自主性受到了限制。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的背后存在着一种认知偏见和权力结构。技术理性倾向于将科学视为唯一的合理知识来源,将专家的知识和意见优先考虑,而忽视了普通公民的知识和意见。这种专家主义让技术决策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忽视了公众基于经验和理性的参与,导致了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的下降。哈贝马斯还指出了技术理性与经济逻辑的结合,以及科技媒体的崛起,使得公共领域被商业化和娱乐化,进一步削弱了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会。

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来说,他的批判揭示了技术理性中隐藏的权力关系和认知偏见,并呼吁重建一个公正、平等和包容的公共领域。他提出了沟通行动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主张通过理性辩论和公共讨论来重建技术决策的过程,以确保公众的参与和诉求得到充分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决策和社会正义。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述评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述评

摘要: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交往理性,和与之相对的认知 - 工具理性的概念。以及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世界,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层两种社会的概念。本文将围绕此两个方面,简单阐释哈贝马斯早期研究成果。

关键词:交往;理性;生活世界;系统

1.交往理性的概念

在交往行动理论的第一章,哈贝马斯提出了四种类型的行为,目的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性为,以及交际行为。哈贝马斯探讨了每种类型行为的有效性,并得出结论认为相比于前三种行为,交往行为释放有有效性更加全面。其原因是,在传播行为需要遵守三种类型的有效性,其分别对应于三个世界。第一有效性被称为真实性,这对应于客观世界。第二有效性被称为正当性的有效性,这对应于社会世界。和第三有效性被称为真诚性,这对应于与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一个共同协议,或者说,一个共识,必须在三种有效性都满足的前提下才能达成。这三种类型的有效性相互补充,并构成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普遍有效性。很明显,以前的分裂的理性将世界划分为三个独立空间,但交往理性却很巧妙得将这三个世界粘合了起来。因此,不同康德提出的三种较为分化的理性,交往理性涵盖了三个世界所对应的三种不同理性。通过这种方式,交往理性所承载的有效性是比较全面的。从理论角度看,交往理性不仅为供知识与潜能提供发展空间,也有效地防止了不同知识领域的专业化。

2. 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世界

哈贝马斯关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世界。生活世界是由胡塞尔创造的术语。胡塞尔对于生活世界的概念是一个非常有贡献的线索,有助于解构传统哲学的超验本体论的观念。但与胡塞尔不同,哈贝马斯从人际交流的角度考察了生活世界这一词,并认为,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

交往理性视阈中的审美精神哈贝马斯美学思想研究

交往理性视阈中的审美精神哈贝马斯美学思想研究

交往理性视阈中的审美精神哈贝马斯美学思想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甚至可以说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念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学这门学科也不断地在探索着这个问题,试图找到一个可以解释人们审美的理论。而在审美理性视阈中,哈贝马斯的美学思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那么接下来,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美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探讨交往理性视阈中的审美精神。

一、哈贝马斯对审美精神的解释

哈贝马斯认为,审美精神是指我们在感性认识中所体验到的一种“感受到的合理性”,或者说是一种“感觉中的理性”。在他看来,这种理性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概念系统,而是来自于我们的经验,即人们对于某些事物或者经验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是感觉、情感或直觉,而这些又都可以被带入到我们的理性认识之中。

二、哈贝马斯审美精神在交往理性中的应用

1、在艺术品的欣赏中

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我们往往是通过感性认识来获得审美体验的,而这种感性认识也是属于哈贝马斯所说的“感觉中的理性”。比如,我们欣赏一幅画作的时候,首先我们会被它的色彩所吸引,然后再去寻找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而这种感觉和思考的过程,就是哈贝马斯所说的“感觉中的理性”。

2、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哈贝马斯认为,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还是其他领域,在文化交流中,我们都可以通过感性认识来获得共识。比如,当我们交流有关某个文化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享我们的感性体验来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是建立在我们对于某个文化现象共同认知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它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审美判断基础之上的。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揭示其在现代民主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哈贝马斯,作为20世纪最具

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他的协商民主理论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哈贝马斯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然后重点阐述其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协商民主的定义、特点、价值以及实践路径等。通过对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和要求,还能够为当前我国的民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是以沟通行动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民主过程中的协商与共识机制。他提出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理想的沟通情境”“话语伦理”和“共识的达成”。

“理想的沟通情境”是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前提。他认为,协商民主的有效进行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如平等、自由、开放和真实性。在这样的沟通情境中,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平等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和利益,且不受外部权力的干扰。这种理想的沟通情境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话语伦理”是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他强调,话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更是建立共识和规范行为的重要媒介。在协商过程中,话语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如真诚、公正和理性。通过话语的伦理使用,可以促进参与者之间的理解和合作,进而达成共识。

“共识的达成”是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最终目标。他认为,协商民主的核心在于通过沟通和对话,使不同的观点和利益得以调和,最终达成一种广泛的共识。这种共识不仅体现了参与者的共同意志,也为民主决策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被广泛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对于技术理性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的关注和抱怨。本

文将探讨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我们需要理解技术理性的概念。在哈贝马斯看来,技术理性是指一种以实用性和效率

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强调通过计划和控制来解决问题,并试图将一切问题都归结为技术

问题。在技术理性的背后,存在着一种将知识作为权力和控制手段的趋势。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显著的影响力,甚至成为了主导性的价值观。他指出,技术理性使人们过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忽视问题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

技术理性的指导下,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但与此人们的理性被异化和剥夺,人的独立意

志和思考能力也被逐渐削弱。这些问题表明,技术理性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束缚。

在哈贝马斯看来,技术理性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技术理性以效率

和实用性为导向,导致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中间过程。这种结果导向

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容易忽略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而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失衡。

技术理性使人们对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权威指

导下,人们的意见和权利被边缘化,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空间也被压缩。这导致了一种

专家主义的倾向,社会大众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相对削弱,进一步加剧了民主的危机。

技术理性的发展也导致了社会和文化的异化。在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观述评

何包钢

本文主要依据哈贝马斯的《沟通行为理论 ----- 理性和社会的理性化》、《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和《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有关材料,集中综述、介绍他的沟通理性观。[2]文章先介绍哈贝马斯的基本哲学框架,以便能够了解其沟通理性的背景思想;然后分别从沟通理性的概念、有效性申述、辩论理论、实践理性和

生活世界诸方面来刻画出沟通理性的一般面貌及其特征。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哈贝马斯沟通理性观的民主意义:商讨型民主模式。文章最后提出几点对哈贝马斯的批评意见。

哲学基本范式的转变

要理解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首先要把握住他的哲学基本理论框架。

哈贝马斯在其《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探讨了走出精神主体哲学的新路子。他建议客观知识的范式 (t he paradigm of the knowledge of objects)必须由言行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的范式(the paradigm of m 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subjects capable of speed and action)来代替。他批评了狭窄的主体精神哲学的本体论框架。如果恒常的、可调节的、有表达力的言语行为能够与有效性申述发生联系,那么精

神哲学的基本本体论框架就被证明太狭窄了。因为这个与主体及其表征或命题相联系的“世界”迄今为止

被看成是整体性的客体或现存的事态。此外,客观世界被看成与所有真实判断语句相联系。但是,如果规

范的正当和主体的真挚这些话题被引到与真理相类似的有效性申述中,那么这个与事实世界相类似的“世界”就不得不要求合法调节的人际关系和有特征的主观经验 ----- 这个“世界”不仅要求以第三人称态度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东西,而且要求在听众态度中我们感受到有责任的规范东西,同时还要求在第

一人称态度中我们不是公开就是隐藏于公众之中的主观东西(Habermas,1987,313)。这样,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就涉及到事实的客观世界、规范的社会世界和情感的主观世界中的合理性问题。

随着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的范式代替了主-客二分的框架,沟通中的参与者的执行态度(the performative a ttitude)也取代了观察者的客观化态度。哈贝马斯指出,在定向于获得理解的行为模式中,客体化态度 -

----- 认识主体把自身看成是外部世界的客体 ----- 不再具有特殊地位。相反,相互理解的范式的关键在于沟通中的参与者的执行态度,即他们通过相互理解世上某事来协调行为计划(Habermas, 1987:296)。只

要观察者采用客观化态度来对待外在世界实体,就会产生与主体自身的关系,只要其它视角没有取代观察

者的视角,自我关系的先验 ----- 经验的双重性就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主体只好把自已看成是整个世界的

主要对立物,或看成是一个出现在世界中的实体。这样,在先验的外在态度和经验的内在态度之间没有调解的可能性。但是,在哈贝马斯的理论框架中,只要语言形成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获得主要地位,那么上述不可调解的可能性就不再适用了;而且,自我处于人际关系之中,这使得自我从视角转换方面把自己与相互作用中的参与者相联系。确实,这种从参与者视角所进行的反思避免了那种由观察者反思所运用的视角而必然产生的客观化态度。在一个互利又联系的系统中,任何人都必须受到训练,学会以执行态度的方式来采取或转换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视角 (Habermas, 1987:297)。

上述哲学范式的变化也意味着认识对象的改变:从可知领域转变到关于被运用的规则的知识,从关于客体的反映性知识转向于再构性知识。

“ 以前受贬的先验哲学 ----- 对自我意识的直觉分析 ----- 现在正调整到重构科学(reconstructive s cience) 的范围内。重构科学试图从讨论、交流中的参与者角度看问题,通过分析成功的或歪曲的申述来阐明言、行、知主体对规则的先于理论的把握。因为这种重构努力不再集中在可知领域,而超越现象的领域,而集中在事实上被运用的规则知识 ----- 它们凝结在正确形式的申述中 ----- 上,所以先验和经验的这种本体区分就不再有用了…… 积淀于申述中的并且在实践中被运用的规范知识可以从参与者的角度来再构,而不从整个生活世界所提供的正消退的背景角度和常在的背景源泉换角度来再构。”( Habermas, 1987:299)

对于精神哲学的理论框架的衰落,哈贝马斯建议我们必须明确转到语言范式上来 ----- 不是句法或语义系统中的语言,而是使用中的语言或言语(Habermas,

1984:ix)。语言是为了达到相互理解的沟通手段;通过语言中介,个人的不同目的的行为可以协调起来。这样,哈贝马斯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目的论的社会行为观转移到由语言中介而调节的沟通论的社会行为观;从广泛背景下的个人目的行为转移到目的行为居其中的社会交互结构;从把行为协调解释为自我定向的功利算计的相互结合转移到把行为协调解释为由文化传统和社会化所提出的规范和价值所形成的整合社会的共识,或者是把合作解释为趋于相互理解。

综上所述,哈贝马斯的理论框架有下列几个特点:不是主客两分对立,而是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不是主体采纳的观察者的客观化态度,而是主体采取参与者的协调性态度;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和认识,而是主体对规范的把握和运用;个人行为不在于追求各自的目的,而在达到相互理解,并由语言中介的调节来达到社会沟通。

工具理性和沟通理性

根据直觉,我们深信人有理性能力和捍卫理性的意志及潜能。然而,理性人对于“ 理性”自身却没有一致的“理性同意”。哈贝马斯回顾了不同理性观念:康德的纯粹的、排斥性的理性模式[3],黑格尔的辩证的、整体的理性模式,青年黑格尔派的情景理性模式,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理性观,韦伯的实质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模式,尼采对理性的整体批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以内容广泛的理性来批评工具理性。[4] 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是在批评、总结前人各种理性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青年黑格尔派用“ 情景理性”(situated reason)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理性。情景理性与时间的历史性、外界自然的实在性、摆脱中心地位的内在生命的主体性及社会的物质性有关系。这种联系不是逻辑上的内涵关系或排斥关系,而是由一个确认和发展本质力量 ----- 它发生在“ 自己不能选择”的----- 下的实践所规定的。社会被描述为一些体现理性的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的场所中,历史上所位于的、形式上所具体化的、又受到外在自然挑战的理性与其它实践具体地发生了中介关系 (Habermas, 1987: 304)。

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观来源于上述观点。他转引J.H. Hamann 的观点:没有纯粹理性。理性本质上具体体现于沟通行为的背景中和生活世界的结构中。本文并不打算讨论沟通理性与上述理性观的异同,也不讨论哈贝马斯如何、为什么批评上述理性观;只是集中介绍沟通理性和认知–工具理性的几点区别。

哈贝马斯在其《沟通行为理论 ------ 理性和社会的理性化》中对理性作了深入详细的讨论。“ 理性可理解为一种言行主体的能力,它反映在具有理由和根据的行为模式中”( Habermas, 1984:22)。这样,理性有两个基本因素:有知识的人和表现知识的沟通或非沟通行为。理性和知识的关系就涉及到合理性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知识作为理性和非理性的标准,这是相当不可靠的。工具理性和沟通理性都始于命题知识,但区别在于它们使用知识的方法不同。在理性和知识的关系上有两个方向。“ 如果我们始于目的行为中对知识的非沟通性使用,我们就预先选择了认识 --工具理性概念;认识 --工具理性通过经验主义深刻地标志了现代的自我理解。这个认识 --工具理性概念带来了成功的自我维持的涵义;通过认识上对偶然环境条件的掌握和智力上对其的适应,使得这种自我维持得以可能。如果我们始于申述中对命题知识的沟通性使用,我们就预先选择了一个与古代逻各斯(logos) 观念相联系的较广泛的理性观。这个沟通理性概念的涵义最终依赖于对辩论对话 ------ 它是不受限制、努力统一、寻求共识的力量 ----- 的主要经验;通过这种辩论对话,不同参与者克服了各自主观意见;并且由于他们相互深信各自的合理动机,他们确信:客观世界和生活世界的主体间结构是统一的”( Habermas, 1984:10)。

在《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哈贝马斯进一步区分工具理性和沟通理性的标准。“ 理性最初指言行主体掌握、使用易错知识的能力。只要精神哲学的基本概念引导我们只把知识理解为客观世界的知识,评估理性的工作就根据孤立的主体如何使自己定向于陈述的、命题的内容。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在真理和成功的标准 ----- 它们控制了认知及目的行为主体和世界中可能的对象 (或事态) 之间的关系 ----- 中找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