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概论论文

合集下载

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

摘要:我国农业建设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为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贡献力

量的同时改善我国民生。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高效运行

的基本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稳步推进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

协调发展,因此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也从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转为以可持续发展为

目标,生态农业的建设更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要求,通过科学的新型农业模式,在农田环境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提高病虫害治理效力,实现产量增量、质量提高

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植物保护;技术及措施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加速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使得我国各行业有了

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在新时代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行业追求持续发展路线,提高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视程度。当前农业正朝着自动化与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植物保护技术就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1生态农业及植物保护阐述

绿色环保是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通过对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

利用科学技术和专业设施及有效管理减少农业污染,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

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增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面调整,协调各产业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配置现有农业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即在了解植物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精细化

管理,通过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高植物生长的农业收益。以往最为常见的植物

保护方式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易形成农药残留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还严重影

响了土壤结构;且大量重复使用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易造成耐药性。因此,传统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植物保护是农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关注农作物及其他植物遭受的病害和害虫威胁以及应对策略。本文将对植物保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防治方法、病害和害虫识别与诊断、植物免疫机制及生物防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防治方法

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植物保护的核心。在防治方法的研究中,化学方法是最为常用和广泛应用的方式之一。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药剂配方和施用策略以提高防治效果。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生物防治方法逐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替代选择。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然的敌害生物、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以降低农药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病害和害虫识别与诊断

在植物保护中,准确的识别和诊断是确定病害和害虫类型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步骤。近年来,传统的病害和害虫识别已经得到了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和改进。例如,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病害和害虫的基因检测和分子标记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病害和害虫的自动化识别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植物免疫机制

植物免疫机制是植物抵抗病害和害虫威胁的重要防御系统。通过识别外来的病原体或害虫,并启动一系列的防御反应,植物能够抵抗它们的侵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以及抗病基因等因素在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免疫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揭示植物抵抗病害和害虫的分子机制,并为进一步培育抗病抗虫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保护优秀论文题目13个

植物保护优秀论文题目13个

植物保护优秀论文题目13个

1. 基于植物化感技术的病害防控研究进展

2. 灰霉病对多种果树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3. 农药与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与效果对比

4. 植物体系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5. 灌溉水质及施肥措施对番茄病害的影响

6. 植物病害的预警监测与预防控制研究

7. 生物防治菜地杂草的探索与实践

8. 抗病苗与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9. 生态修复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10. 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在植物保护中的对比研究

11.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健康的贡献及其应用研究

12. 物种鉴定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3. 寄生植物与天敌昆虫在植物保护中的生物防治研究

植物保护[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浅谈植物保护

摘要:植物保护通论是植物保护学院面向全校非农学类,农学类各专业有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课程计划,各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通过介绍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以及园艺、花卉、蔬菜的主要病虫害,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的类别、昆虫特征以及病虫害的主要类别、危害和防治方法认识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关键词:植物保护;病毒;细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44-01

现代植物保护以农业技术措施为基础,所以应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物理机械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研制开发新型农用药物,从而使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相容协调、和谐发展。对于农业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学习植物保护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使其从本质上了解病虫草害,掌握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1.产量降低。仅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1943年水稻胡麻斑病引起孟加拉邦饥荒。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2.品质下降。3.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畜中毒。麦类麦角病使人畜中毒流产(促进子宫收缩)。麦类赤霉病引起的中毒现象也很严重。4.限制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继续种植。锈病使当时斯里兰卡广泛种植的咖啡改种茶树。

植物遇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导致死亡的现象。

二、病害的三角关系与四角关系

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不一定引起病害的发生,因为还需要有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这种需要有病原生物、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三角关系。当三角关系还有人的介入时我们称为病害的四角关系。病害三角和四角关系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植物病理学的核心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和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时,都离不开对病害三角或四角的分析。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研究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研究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研究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是指对农作物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营养管理和施肥等措施,以

确保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农业植物保护也得到了极大

的进步和发展,其中包括机械化、化学和生物控制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提供更加完善和高效的保障。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植物保护的基本措施之一。它采用各种农业机械设施实现对农作物

的各种管理和保护,例如定向喷洒、开沟挖渠、土地平整、割草除杂等。这些机械设备的

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使这些工作可以更加全面和精细地完成。

化学控制也是现代农业植物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通过使用农药、肥料等化学药品,对农作物进行干预和调控,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使用化学药品的

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地消灭病害和害虫,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农作物的损失。但是,化学

药品也有一些弊端,例如药物残留、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品时需要把控好

使用剂量和方法。

生物控制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植物保护措施。它采用天然的生物措施来保护农作物,例

如使用天敌、寄生蜂、诱集杀虫素等,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生物控制的优点在于它是从自

然资源中获取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任何伤害,同时也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护和提高农

作物的健康和生产力。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植物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同时考虑到机械化、化学和

生物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只有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农作物的

保护和管理,使它们能够顺利地生长发育,并取得更好的生产效益。

实施绿色植保战略,强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论文

实施绿色植保战略,强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论文

实施绿色植保战略,强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齐齐哈尔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幅员面积4.24万km2,拥有耕地3390万亩,草原830万亩,苇塘124.7万亩,水面556万亩。这里沃野平畴、江澄水碧、四季分明、物阜粮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杂粮、杂豆等粮食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之都”。近年来,我市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强力实施绿色植保战略,为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构筑起安全屏障。

一、绿色植保的战略地位

1.绿色植保是深入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植保工作让人百感交集,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农药越打越多,病虫害的爆发却愈加猖獗。面对生物灾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以及食品安全堪忧等现状,植保工作仅仅停留在原有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思维上已远远不够,植保观念亟需发展革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加快构建新型植保体系,着力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2006年4月13日“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正式提出。所谓“绿色植保”,顾名思义就是用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的植保综防技术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草鼠侵扰,实现环境、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植保”一方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另一方

面利用生态措施灭病防虫,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

2.绿色植保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现实选择

浅析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浅析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浅析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保护作物免受病虫

害的侵害,不仅能够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是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环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的植物保护技术及综合治理方法,已经成为不

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角度,浅析其在农业生产

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一、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技术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理病虫害的一系列措施,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农业中,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际贸易的逐渐开放,农作物病虫害对农

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大。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当前农业生产的

迫切需要。

1.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生产因素,对农作物产量和

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采用科学合理的植物保护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农药残留和农产品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类食品安全。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植物保护技术的种类

植物保护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预防、诊断和治理病虫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主要

包括以下几种:

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天然生物控制

因素,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的技术。通过引入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微生物,

实现对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控制,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植物调查报告毕业论文

植物调查报告毕业论文

植物调查报告毕业论文

日常植物调查报告

引言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植物的了解和关注越来越多。植物的生长环境、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许多科研项目的核心内容。本报告旨在对某一地区的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当地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状况,并提供有关植物的相关数据和分析。通过这次植物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认识植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为植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为了进行植物调查,我们选择了某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该地区,我们使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选择了若干个调查样点,并在每个样点上进行了植物的采集和记录。我们采集了包括植物名称、科属、生境类型、生长状况以及相关特征等信息。在采集植物样本的同时,我们还对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结果

在我们的调查中,共记录了50种植物。其中,被列为国家保

护植物的有10种,包括白兰、丁香等珍稀植物。根据植物所

属的科属和生境类型的不同分类,发现该地区植物群落主要包括6个科和12个属。某一种特定生境类型的植物丰富度较高,而另一种生境类型的植物较为稀少。

讨论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多样化,但是也存在着某些物种数量稀少或者局部分布的情况。这可能与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国家保护植物在该地区的分布较为集中,这说明了对这些珍稀植物的相关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结论

通过本次植物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提供了有关植物的相关数据和分析。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对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监测、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等。希望这些数据和建议可以为当地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分析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分析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需求日益增长。植物保护

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生产效率、质量和安

全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植物保护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综合性地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的侵害,包

括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多种方法。而病虫害综合治理则是指从生态层面出发,采用

多种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包括预防、监测、防治和恢复等环节。

二、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现状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

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式正在逐渐被环保、生态友好型的生物农药、植物保护剂所取代。农业部门也在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通过生物工程、基因改良等手段,

培育出一系列对病虫害抵抗力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为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

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对植

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了解不足,导致了一些不合理使用农药的情况。农作物病

虫害的抗药性问题也逐渐凸显,这给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式容易导致农田土壤、水源等环境资源的

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病虫害抗药性问题。长期以来过量、不规范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作物病虫害对农

植保系统观在生产中为普及原因和对策论文

植保系统观在生产中为普及原因和对策论文

植保系统观在生产中为普及的原因和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农药、化肥残留(简称农残)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要解决农残或农药超标问题,其根本办法就是在实践中深入贯彻直报系统观,用科学的植保系统观去指导生产实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健康消费,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植物保护系统观农业生产

1.植保系统观在生产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植保(植物保护的简称)是把病害、虫害、杂草和有害动物四者的防治总和为一体的总称。植保系统观就是指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管理植保工作,植保工作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其客体子系统是植保生产系统中病害、虫害、草害和鼠害等自然之物或不同程度人工化了的自然之物;其主体子系统则是防治和防治的管理,是人为之事。因此,植保工作乃是根据任何社会的需要,按照病、虫、草、鼠诸害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田管理活动的一部分。特别是从管理方面看,植保工作已不仅仅是个别农户或生产者的农事活动,而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部分,它必须符合社会的要求,受社会的促进和制约,已满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综合目标。植保工作既具有应急、防灾、和风险性,又带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管理上须要兼顾局部与整体、兼顾当前与长远,必须在一定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更广范围有整体一盘棋的管理办法。植保工作管理的事物、既包含人

对物(有害物等)的管理(及防治),又包含人对事的管理,及人对人的防治活动的管理,因而它是跨越自然社会两界的跨界系统。植保系统本是植保生产中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由于它又与环境保护和卫生保健都有所交叠,关系密切,其外部关系已突出于一般栽培管理的技术系统之外,因而它本身作为一个系统看,也成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了。

植物保护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引言

植物保护是一门专注于保护农作物和其他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学科。它涉及各种方法和策略来预防,监测和控制病虫害,以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气候变化和全球贸易的影响,植物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将探讨植物保护的一些关键议题和方法。

1.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农民的收入丧失。病虫害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而且每种病虫害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了解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2. 植物保护方法

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有多种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植物保护方法:

2.1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是一种预防病虫害的方法,旨在减少其传播和发

展的机会。这些措施包括清除病虫源,消除传播病虫害的介体,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等。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使用天然的敌害生物来控制病虫害。这些敌害

生物可以是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体。生物防治在减少对农作物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与化学农药相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更低。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化学农药可以有

效地控制病虫害,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并且对农作物和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谨慎,并且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指南。

3. 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一些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

基于生物防治的农作物害虫绿

色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

面对全球农业对可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作物害虫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科研领域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全面回顾生物防治技术的基本理论、类别划分及其优缺点,精心设计了一套综合性策略,旨在针对农作物害虫实施绿色防控。该策略整合了天敌昆虫释放、微生物源及植物源农药的应用,以及生物工程技术,旨在达成环境保护、人身安全与高效防治的和谐统一。实地试验数据证实,这一生物防治策略能有效抑制害虫群体,显著减轻作物受害,且其环境友好性明显超越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不过,生物防治效果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提示我们在实际部署时必须细致考虑这些变量并作出相应调整优化。总体而言,本研究不仅为农业害虫管理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绿色防控体系,还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生物防治;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工程技术;环境因子;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4)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6)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 (7)

2.1 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 (7)

2.2 生物防治技术分类 (8)

2.3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9)

第三章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设计 (11)

3.1 防控方案的目标与原则 (11)

3.2 防控方案的具体措施 (11)

3.3 防控方案的实施流程 (12)

第四章实验方法 (14)

4.1 实验材料与准备 (14)

县级植保部门如何做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论文

县级植保部门如何做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论文

县级植保部门如何做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

隆化县是山区农业大县,辖25个乡镇、362个行政村、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4.6万亩,其中玉米30万亩、水稻23万亩、蔬菜11.6万亩,谷子、大豆、薯类、油料、药材等10万亩。农业生产连续10年丰收,今年预计总产可突破35万t,较大丰收的2009年增产5万t,从农产品质量上,2010年20万亩玉米、18万亩水稻、11万亩蔬菜通过国家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3万亩水稻、2万亩谷子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植物保护部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下面就本县实际情况,来阐述如何做好新时期植保部门的工作?

一、有害生物种类

我县生态条件复杂,耕作制度多样,是有害生物多发、频发、重发县,目前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害有650余种,病害600余种,杂草40余种,鼠害10余种,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120余万亩次,防治面积100余万亩次,亩挽回粮食50kg以上,全县挽回粮食3730万kg,挽回经济损失7460万元。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有害生物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稻水象甲已发展到太平庄、郭家屯、蓝旗等水稻产区,占水稻种植面积30%以上。2008年草地螟大量迁入郭家屯、西阿超、碱房等乡镇,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有害生物特点

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呈加重态势,从上世纪年平均发生面积30-50余万亩次,发展到现在的120余万亩次。

1.有害生物发生率逐年提高

如棉铃虫、稻蝗、金针虫等,近几年在隆化镇、汤头沟镇、张三营镇、章吉营乡等玉米、番茄、高粱制种等危害率逐年提高。

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行,在我

国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生态技术的应用,植物保护一直都是农

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技术。主要介绍三诱技术、防虫网阻隔技术等绿色植物

保护技术,在农业生态化发展中的应用。提出坚持综合防治、加大植物保护宣传

力度、构建病虫预防体系等推动和谐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技术;措施

引言: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理

念的重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开始努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在中国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创造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指导方向。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环境和生态平衡不受干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最大限度地利用植物保护技术,并研究如何减少害虫

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积极捍卫中国传统农业向绿

色生态农业模式的转变,利用农业新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目标。

1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概述

生态农业的理念捍卫了绿色循环经济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实现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体而言,有必要通过生态学原理、现代科学技术和

管理战略实施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以往的农业

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农业是通过将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村工业结合在

一起来全面发展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坚持生态农

业理念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合理的生态农业体系,也是我国农业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必须要引进更加先进的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概论

植物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1植物保护:是研究植物的有害生物—病原物,害虫杂草等的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

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植物保护的内涵:(1)植物保护是对农作物的保护(2)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

征和发生发展规律(3)研究有害生物的各种防治技术(4)植物保护是理论和应用相

结合的科学。

3植物保护的IP原则:不是使植物不受任何损害,而是将有害控制到一定的程度,不

影响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

4三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狂,有害生物抗药性

三致问题:致癌,致畸,致突变。

5植物保护研究内容:(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3)有害生物防

治对策与措施。

第二章植物虫害

1昆虫与其他害虫的区别:昆虫动物的体躯由若干个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着成对

分节的附肢,体壁硬化外成骨骼,附着肌肉,并包藏着全部的内脏器官,没有脊椎动

物所具有的内骨骼系统。

2 昆虫的足的基本环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昆虫足的变化:1步行足,适于快行2跳跃足,适于跳跃。3捕

捉足,适于捕捉小虫。4开掘足,便于挖土。5抱握足,交配时用来抱握雌体。6游泳足,适于在水中游泳。7携粉足,用来梳集花粉。

3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特点:腹部的题解只有背板和腹板,而无侧板,背板和腹板之

间以侧膜连接,前后相邻的两附节间,由环状的节间膜相连,由于附节和两侧均有柔

软的膜质部分,所以腹部有很大的收缩性,这种结构对昆虫容纳内脏器官,进行气体

交换,卵的发育以及产卵活动都非常有利。昆虫腹部1-7节(雌性)1-8节(雄性)称为内脏节,腹部1-8节两侧各着生着一对气门,是昆虫的呼吸通道,腹部八节(雌性)或者第九节(雄性),称为生殖节,生殖节以后的各节统称为生殖后节,除原尾目成

论现代农业发展中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及措施

论现代农业发展中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及措施

论现代农业发展中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及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效率、安全、环保的需求。绿色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绿色植保技术是

指利用生物、机械、物理和化学等手段,保护作物健康生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的出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场革命,

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

1.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农民为了保证庄稼的产量会过量使用农药,这些农药中含有较

多的化学成分,不仅会残留在作物上,对人体健康有害,而且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的

污染。而绿色植保技术则可以通过生物农药、植物提取液、植物保护等手段有效替代化学

农药,达到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目的。

2.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农药残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威胁着消费者们的身

体健康,也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而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

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3.保护生态环境

化学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造成伤害,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而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实现农田的生态化经营,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减少农民的健康风险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频繁接触农药,长期的接触会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而绿色

植保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农民的健康风险,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

1.培训技术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课程名称:植保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含义,简述各种防治措施的基本内容熟悉当地常用农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制定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关键字:病虫;农药;防治方案;

前言

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优点。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的防治策略。

1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优点。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的防治策略。

1.1综合治理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依靠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我国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提出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即以农业生态全局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利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综合治理不是彻底干净消灭病虫害,而是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综合治理并不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措施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水平上。

1.2综合治理的原则

(1)从农业生态学观念出发认为植物、病原(害虫)、天敌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它们同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又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发生和消长又与其共同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状态密切相关。综合治理就是在作物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些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害天敌生存,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从安全的观念出发,认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关系密切,要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又考虑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协调选用一种或几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栽培管理、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各项措施协调运用,取长补短,又要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3)从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病虫害的观念出发认为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要从病虫害、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农药,特别要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和利用天敌,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4)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观念出发,认为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即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阈值)。根据经济允许水平确定防治指标,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要及时防治。

1.3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首先要调查作物病虫害种类,确定主要防治对象和重要天敌类群;明确主要防治对象的防治指标;熟悉主要防治对象、主要天敌类群的发生规律、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相互作用及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力求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治理方案。

2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2.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

检验和处理,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人或传出,并防止进一步扩散所采取的植物保护措施。

2.1.1植物检疫的任务

禁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传人未发生地区,采取措施消灭;当危险性病、虫及杂草传人新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

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植物检疫(国内检疫)和对外植物检疫(国际检疫)。对内植物检疫是由县级以上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实施。其中农业植物检疫名单由国家农业部制定,省(市、自治区)农业厅制定本省补充名单,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疫区、保护区的划定由省农业厅提出,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对调运的种子等植物繁殖材料和已列入检疫名单的植物、植物产品,在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之前必须经过检疫;对无植物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实施产地检疫;从国外引进的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等繁殖材料必须进行隔离试种。

对外植物检疫是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防止本国术发生或只在局部发生的检疫性病虫草由人为途径传人或传出国境;禁止植物病原物、害虫、土壤及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的有关植物、植物产品入境;经检疫发现的含有检疫性病虫草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做除害、退回或销毁处理,其中处理合格的准予入境;输入植物需进行隔离检疫的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场所检疫;对规定要进行检疫的出入境物品实施检疫;对进出境的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过程实行检疫监督。

2.1.2植物检疫对象

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一是国内尚未发现或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二是危险性大,一旦传人可能造成农林业重大损失,且传人后难以防治的;三是能随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的。

国家农业部1995年颁布的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有32种,其中与农作物有关的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小麦腥黑穗病、玉米霜霉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烟草环斑病毒病和假高粱等。我国1992年颁布的入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有84种,其中严格禁止进境的有3种,严格限制进境的有51种。此外,还有368种列为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其中与农作物有关的有小麦矮腥黑穗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大豆疫病、烟草霜霉病及水稻茎线虫病、毒麦、菟丝子、列当和假高梁等。

2.2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