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 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其中包含:
意识
行为
职业道德意识支配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道德行
为内在的规范。
职业道德行为又反映出职业道德意识的发展程度。
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意识水平,才能更好地
实施职业道德行为。
道德践行
“小小法庭”
【活动目的】 深刻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原则。 【活动准备】 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5~6人一组)。 2.各组成员分工,搜集教师道德缺失的真实案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活动过程】 每一组都选出3名代表,依次发言。 1.一人陈述案例。要将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 清楚。
道德践行
“小小法庭”
2.一人陈述法规。根据案例信息,找出最适合的法规条文并进行陈述。 3.一人“宣判”。要根据案例内容,分析该小组成员所陈述的法规是否 适用该案例,必要时可与组内其他同学探讨。 【活动总结】 活动完成后,每人写一篇总结。在总结中分析以下问题:通过这些案例的 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案例中的教师除了违反了法律规定,还违反 了哪些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从案例分析与宣判中,你体会到的教师职业道 德是什么?你将来从事教师工作后会怎样做?
> (一)有助于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 (二)有助于教师提高道德判断力,增强责任感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
第一章导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
(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制约主要表现在: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当然道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既可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整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是制度化的规范);
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一种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道德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
道德的功能指道德的社会作用(要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
(1)道德的调节功能;
(2)道德的论证功能;
(3)道德的教育功能;
(4)道德的导向功能。
道德还有认识功能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的作用.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育职业发展简史:
1、古代教育职业:(一)教育职业的产生(1)萌芽(远古)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韩愈.原道)“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礼记.学记)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伏羲氏网罟为渔,神农氏教民稼穑。其时没有专门学校,也没有专职教师。(2)产生(奴隶社会)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国家的出现,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校、序、庠就是三代的教育机构。西周时已有国学和乡学之分。政教合一,以吏为师。国学(设在王都和诸侯国的学校):辟雍(国君)、泮宫(诸侯国);教师名为:太保、太傅、司乐、司徒、大胥、小胥等。教学内容主要是礼乐之学。乡学(国都以外的学校)(3)教育职业的形成:春秋末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士”的出现,他们著书立说,创立学派,聚徒讲学,游说四方。私学出现了,于是出现了专业教师。孔子是私学创史人,也是第一位专业教师。(二)学校教育:我国古代教育主要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类:官学:是历代政府办的学校:汉代太学。太学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子,太学教学内容以通经致用为主。中央和地方学校有不同名称。晋代分为国子学和太学。实行“儒学、史学、玄学和文学”四学制,突破了儒学的一统天下。唐代中央设国子监,既是大学,又是教育管理机构。宋、元、明、清几代虽然教育发展,均沿袭国子监体例。(教师: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不同名称;学生:通名监生,但有监生和贡监、捐监之别)私学:是私人开办的学校:先是启蒙教育,称“蒙学”或“书馆”,收6-8岁儿童,以识字写字为主;其次在启蒙基础上学《孝经》《论语》等,读完《论语》后可作小官。“及门受业弟子”和“著录弟子”(有问题时请教)。与官学相比,私学在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灵活性,较少政治上控制。(三)科举考试,封建社会教育、选拔人才的制度。奴隶社会:血亲世袭;春秋战国:授徒、养士、军功;汉:察举、征辟;随炀帝大业二年开科举。(四)书院教育,书院是私学中的高等教育,官学和书院呈此消彼长态势。中国重要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宋代以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岳麓为四大书院。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如下要求:
1、对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分析为主,以课堂测验为辅。课堂教学将利用MOOC平台和现代通讯工具辅助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作业、微课,MOOC课,Multisim应用软件与相应的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共同完成课堂授课内容。采用E-mail、QQ、微信等交流工具,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课堂讲授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师德理论中遇到典型问题的解法,提高其应用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也会适当地安排一些仿真设计环节和报告交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课程有关说明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原则、规范、范畴、主体和职业道德教育、修养、评价等。
本课程的设计是围绕着企业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置课程的教学项目,围绕课程项目组织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是我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教育和学习,使立志从教的我校本科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作风去处理个人与职业、与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工作、教师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本课程体现了国家、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期待。学习本课程要联系实际,要自觉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性。为考察考生具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本科目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能准确判断和理解与教师劳动相关的范畴和道德原则,掌握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修养,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分析与思考,努力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并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真正成长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先修课程及应具备的知识
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分析任历史不同时期教师职业特点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具体社会现实,唯有如此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外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教师职业,更好理解当代教师职业特点。
其次,学生应具备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本常识。只有掌握了以上知识才能对大量史料进行分析鉴别,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道德的一般分析
一.道德含义(P3)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以下四方面理解道德的含义: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4.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本质(P7)
1.道德的一般本质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它跟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2.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第一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主讲:支娜娜
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2、道 德
(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
1、职 业
基本概念
社会分工 谋生手段
4、修养
“修”整治、提高、改正使之完善 “养”陶冶、培育、调理以使之形成
3、职业道德
1、只对从事本职业的人们适 用 2、案例: 信件:法律工作者、邮电工作 者 检查身体:医生、公安人员执 行公务(男女有别
•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 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 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 包括两层含义: • 一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 二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准专业向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高校教师职业特点
• 教育对象一般是成年人 •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专业性 • 高校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教学、科研、社会服
务角色) •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研究性、探索性 •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实践性 • 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自由性与纪律性(如何认识自
由与纪律的统一?) • 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协作性
•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完整版)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内容概要
第一章教师职业概述
第一节职业与教师职业
1.了解职业的含义
含义: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2.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认识:其一,教师职业是“培养造就下一代”的职业;其二,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其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含义:所谓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期所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第二节教师职业的形成与发展
1.教师职业的形成
教师职业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学校教育的存在是其前提条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都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
2.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在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得不充分的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同时,学校是教师劳动的主要阵地,与学校共始终的教师职业也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具体来讲,教师职业经历了古代教师职业的发展、近代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当代教师职业的发展
第三节教师职业的特点
1.复杂性。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是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内容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
2.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教师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培养学生需要创造性;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需要创造性。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课
程目标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不仅需要传授
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高等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了一门必修课程。本教学大纲将为我们明确课程
目标,使得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职业道德的概念
课程的第一个目标是帮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们将深
入介绍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道德有更
深入的理解。
2. 掌握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课程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教师
们将讲解教师职业中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尊重学生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
些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的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教师们将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树立正确的职业
道德观念。通过与实际案例的接触,学生将能够识别和解决职业道德
方面的问题。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课程的第四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教师们
将通过讨论和分析不同的职业道德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教师们还将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以解决复杂的职业道德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的第五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们将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师德修养在根本上是教师拥有德性之知,它不是概念性知识,而是一种体认之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形成大学教师的伦理自觉,通过教育教学案例或情境故事,直面大学教师职业境遇中的特定困惑,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引发大学教师深入思考。由此构成大学教师对其专业生活进行伦理反思的参考视域,为其即将开启的专业生活提供德性之知的逻辑起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讲:大学教师的口碑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通过案例讨论呈现大学生、网民和大众三种不同视角中的大学教师形象,探寻优秀大学教师的专业内涵,构成其反观自身的他者视域,进一步思考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与担当。
学习内容:
学习要点一:什么是“好老师”?
(一)课堂上“好老师”的不同内涵
(二)公众眼中的“口碑”教授
学习要点二:理解大学课堂教学与师生交往的内涵或实质
(一)“大学课堂”的内涵:师生对话的学术生活共同体
(二)大学教师“为师之道”:学术研究者与专业教育者并举
学习重点:理解优秀大学教师的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大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评价要点:请回忆自己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几位好老师
第二讲:透视大学发展过程中教师形象之变迁
学习目标:基于教育学视域梳理大学教师的专业形象,呈现大学教师形象之历史变迁,从中体会大学教师专业精神之永恒要素与时代意蕴,明晰当代大学教师的角色、责任和专业职能。学习内容:
学习要点一:对大学教师角色定位与责任意识的重新审视
修改版《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学大纲
修改版《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学
大纲
Course Outline: XXX’ nal Ethics and Development
Course Code:
Course Name: XXX’ nal Ethics and Development
Credit Hours: 4
Course Type: XXX Majors
Practical Hours: 2
Experimental Hours: 3
Other Hours: 1
Total Hours: 32
Prerequisite: None
Assessment: XXX
Applicable Majors: XXX
Course Writer: N/A
Course Reviewer:
1.Course Nature
XXX teachers’ nal ethics。as well as the general XXX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XXX’ nal ethics to form a good nal ethics n。better meet the XXX。enhance their nal abilities。and master the basic XXX nal development。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XXX。as well as the real XXX.
2.Course Objectives
教师职业道德范围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在教师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教师行为的各个方面。
二、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现象不是从来就有,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每种职业一经产生,就有了一定的社会性。
三、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等特点。
四、教师职业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责任”。
五、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和复杂性2、延续性和艰苦性3、艺术性和创造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个体性和群体性
六、教师劳动复杂性的特点:1、教师劳动任务相当复杂2、教师劳动对象存在差异3、教师劳动工具日益复杂4、教师劳动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5、教师劳动成果复杂多样
七、教师的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个体劳动是教师劳动的基本形式。
八、“道德”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道德”这个词的起源和历史,都包含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和行为标准。
九、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意识水平高层性2、道德境界高尚性3、道德意识自觉性4、行为举止规范性5、道德影响深广性6、道德内容先进性
十、教师道德处于当时社会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较高的道德层次上。
十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地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十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教师劳动和其他劳动不同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劳动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归宿点也是培养人。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类别:公修课总学时:20二、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及目标了解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在幸福与人生、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德行的关系中深入理解幸福概念;理解并注意在实践中依据教师公正的实质性特点去落实教育公正;理解教师仁慈范畴在教师伦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教师劳动自由的特点与恪守道德义务的重要性;了解良心概念以及良心的道德动力机制;理解道德人格、教师道德人格的特点与内涵;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掌握师德范畴学习对于理解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意义;掌握“幸福能力”概念,并努力从主观上创造追求教师幸福的条件;幸福与公正、公正与仁慈的有机联系;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掌握教师道德人格修养的两大策略;“教书育人”的涵义、内容和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新时期教师尊重家长的要求;人为师表的基本内容。应用比较法比较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通过思考幸福与人生、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德行的关系去理解幸福的伦理和生活意义;制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修养计划或方案,以自觉督促自己提高践行教育公正的实际水平;重点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地践行仁慈原则;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职业良心养成的策略;三、学习建议本课程共十五部分。每一部分按学习建议、课程内容、思考练习、辅导资料排列。在学习过程中,要先了解每一章的学习建议,了解应掌握的重点,然后再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学习,辅导资料所提供的内容非常实用,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我给大家编写的《学习大纲》是把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可做学习参考。四、学习内容如下:第一章 教师伦理学与师德范畴论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 2、 深入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的重要意义; 3、 理解师德范畴学习对于理解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意义。本章学习建议 1. 用比较法比较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 2. 用历史研究法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变迁; 3. 调看相关影像资料或案例库中的师德典型案例,思考如何提高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 教师伦理学(或教育伦理学)是关于教育伦理智慧或教师道德及其规范的学问。就学科的性质来说,它主要是一门规范和应用的伦理学。在进行具体探讨之前,我们先来描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doc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16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职业道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是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职业道德》,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和规范的理解,提高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行为选择、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了解职业道德和相关行业岗位的基本规范,掌握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和对策。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为辅。
二、理论教学目的、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明确职业、职业资格、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内涵,理解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教学内容:职业与职业资格制度、职业素质及其构成、职业道德及其作用。
教学提示
重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难点:职业道德的内涵。
(二)职业道德规范(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含义,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领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并能够在思想上行动上认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内容:职业道德规范的特点和作用、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教学提示
重点:职业道德规范的社会作用;
难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三)财会与旅游职业道德(建议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认识加强财会职业道德建设,是优化我国财会工作质量的治本之策;了解中外财会职业道德由来与现状;掌握财会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领会财会相关专业角色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认识旅游业的含义、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明确旅游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基本规范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岗位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学会接待服务、礼貌、礼仪、礼节的一些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 第五章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法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讲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 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 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也就是说, 创造力的培养要求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 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生不只接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 而是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独创性的方法,这一切只有在社会 实践中才有可能完成。正如 陶行知 先生所说:创造力需要广 博的基础,解放了的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 的世界,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案例评析
第二,我国的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也存在不少过时的教育 传统观念,如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培 养等,学生往往读死书,死读书,“唯书”,“唯上”,缺乏 开拓创新精神,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严重的扼杀 了学生的探究和批判精神,压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吕方老则认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 被点燃的火把。为了点燃这把火把,他创设了“四用”课堂 — — 用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用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用问题启 迪学生的思维,用实验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积极探索教育教 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 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扬兴 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他是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二、创新教育的要求
摆脱“以学科为中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领域的法规政策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文将从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内容。
一、教育政策法规
1. 教育政策的内涵和目标
教育政策是指国家、地方在教育领域内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其内涵包括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教育法规的体系和内容
教育法规是国家在教育领域内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体系包括教育法、教师法、学校条例等,内容涉及教育管理、学校经营、教师权益等方面。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
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精神规范,其内涵包括教育责任、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等方面。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职业道德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
学生的成长。
2.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教育学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
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
培养和提升。
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对《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深入探讨,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导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
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
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
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
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
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P.84)
第五章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
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P.104)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
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
第七章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
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P.158)
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65)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
2、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P.224)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P.231)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道德成长
1、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
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252)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题型、分值及考试时间
一、考试题型
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案例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时间:90分钟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
(仅供参考)
第一章导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
(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当然道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既可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整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是制度化的规范);
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一种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
道德的功能指道德的社会作用(要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
(1)道德的调节功能;
(2)道德的论证功能;
(3)道德的教育功能;
(4)道德的导向功能。
此外,道德还有认识功能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的作用。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
(1)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人际关系;
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
(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4)严格自律,以身作责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
(1)教育劳动对象是有意识、有思想、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2)学生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
①学生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接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有“主动权”;
②学生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在劳动过程中具有反作用:接受或抵制教师的影响。
(3)因此,教师劳动的效果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