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
什么是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 - 肾脏在调节血压长期的重要性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一组相关的激素,共同采取行动,调节血压。它被称为一个系统,因为每个成分都会影响的其他成分,且为整体正常功能所必需。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脏一起工作,是人体最重要的长期的血压调节系统。虽然短期的血压变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几乎所有的长期的血压调整都由肾脏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负责。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如何工作?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成员是:肾素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当某种原因导致血压下降,在肾脏中的特殊细胞会探测到这种变化并释放肾素。肾素本身不影响血压。相反,它随血液流动并将无活性形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由肝脏产生,其非活性形式不影响血压,除非转变成血管紧张素I 。
血管紧张素I对血压有一定影响,但并未强到引起大的变化。相反,大多数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一种作用更强的激素,可以造成大的血压变化。这第二次转换主要通过另一个称为血管紧张肽转化酶(ACE)的作用在肺脏进行。(这种转换可被一种重要的降压药–ACE抑制剂,阻止)
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效的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引起血压升高。它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功能- 刺激醛固酮的释放。醛固酮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血管收缩剂,可导致血压明显升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改变肾脏基线的过滤活动。醛固酮可导致肾脏保留盐和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在体内的水量增加。从而增加会引起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AS阻滞剂简单机理
• 1、肾素是阻断RAS通路中令人注意的靶点,因为 其作用于限速步骤(即AGT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 ,且肾素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虽然阿利吉 仑(唯一一种肾素抑制剂)作为抗高血压单药治疗 安全有效,然而,尚未确定这种效应可带来明确 的临床优势。 • 2.ACEI——ACE • 3.ARB——AT1R
1.接受ACEI或ARB治疗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也会增 加。一项纳入了251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这些患者透析 前≥5.5meq/L的血清钾浓度与其使用ACEI或ARB存在相关性[16]。在有 和没有残余肾功能的患者中均观察到这些药物的使用与高钾血症风险增 加有关(OR 2.2,95%CI 1.4-3.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钾血症仅需控制饮食。无尿症似乎 与其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2.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显著降低难 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即使是没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
• 收缩血管—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微动脉血管收缩,使得全身血 管阻力增加,从而使体循环血压升高 • 钠和水的重吸收—血管紧张素Ⅱ直接刺激近端小管中钠的重 吸收,并通过诱导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间接刺激皮 质集合管中钠的重吸收。 • 它还直接作用于中枢,增强交感缩血管紧张活动;引起渴觉 和饮水行为;同时能刺激抗利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 分泌。 • 对白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发挥促炎症作用 • 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并会促进细胞增殖,这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2
AngⅡ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促进氧化应激、炎 症反应、内皮损伤等作用,加剧了心血管疾病 的发展。
3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过度激活 ,可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和预后。
0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应用与效
果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导致AngⅡ 水平升高,引起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和交感神经兴奋等反 应,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AngⅡ通过与AT1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生理效应,如血 管收缩、细胞外液增加、醛固酮释放等,导致血压升高。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其他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关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xx年xx月xx日
目录
wenku.baidu.com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组成与调控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血管疾病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应用与效果 • 研究展望
0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简称 RAS系统)是一种在体内调节血压和液体平衡的重要激素系 统。
药理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CEI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 降低血压
抑制循环中ACE,减少AngⅡ的生成和降低缓激肽的降解,减少 醛固酮的生成,扩张血管,减轻水纳潴留-----初期降压
抑制局部ACE----长期降压 抑制交感神经冲动的活性
❖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缺血心肌
抑制缓激肽降解,增加NO和PGI2生成,恢复内皮功能 抑制AngII的促氧自由基生成作用,对抗自由基损伤
6~8h 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75%,受食物影响(餐前服) 血浆蛋白结合率30%,体内分布广(中枢、乳汁较少) 约50%的药物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ACEI代表药物:卡托普利(Captopril)
❖ 临床应用
高血压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糖尿病肾病: FDA唯一批准的药物
❖ 不良反应
除前述干咳等不良反应,还有: 青霉胺样反应(与含-SH基有关):皮疹、味觉异常、
1898年
Dr.Tigerstedt 发 现并命名“肾素”
糜酶,组织 蛋白酶G
主要效应因子
醛固酮
❖ 经典RAS(循环RAS) ❖ 局部RAS(组织RAS)
肾素(Renin)合成与释放的调节
❖ 肾素(renin)是酸性蛋白水解酶,由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壁上的球旁 细胞合成
❖ 1.交感神经机制:
通过β受体介导,交感神经张力→肾素释放
Ang II
缓激肽 ACE 失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renin-angiotensinsystem, RAS)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 RAAS)是人体内重要的体液调剂系统。RAS既存在于循环系统中,也存在于血管壁、心脏、中枢、肾脏和肾上腺等组织中,一起参与对靶器官的调剂。在正常情形下,它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心血管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稳的维持,和血压的调剂均有重要作用。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要成份。
血管紧张素原经肾素途径生成AngⅠ,后者又经一系列不同酶的水解,生成许多不同肽段,组成血管紧张素家族,其成员包括:AngⅠ( 1-10 )、 AngⅡ( 1-8 )、 Ang Ⅲ( 2-8 )、 AngⅣ( 3-8 )、 Ang 1-9 、 Ang 1-7 、 Ang 2-7 、 Ang 3-7 等。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及离子学说基础。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1)0期:再生性钠电流快钠通道电压依托性
(2)1期:Ito ,一过性外向K+流
(3)2期:决定平台期的离子电流主若是内向的L型钙电流和外向的延迟整流钾流。另外,参与平台期的离子流还有一过性外向电流Ito和慢失活钠电流。
平台期持续时刻较长的重要缘故,是Ik1通道的内向整流特性阻碍了平台期内K+的外流。
Ca2+内流 Ica-L 慢通道-40mv 选择性不如Na+
K+外流
3.血管紧张素2及受体的生理功能。
•在众多的血管紧张素家族成员中, AngⅡ的作用最为重要。 AngⅡ要紧通过 AT 1 受体发挥其心血管作用,如血管收缩、加压效应、心动过速、中枢升压、增进醛固酮和儿茶酚胺分泌和刺激血管滑腻肌细胞增殖和水钠潴留,从而调剂血管张力并维持血容量。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总结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还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等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详细描述
在糖尿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在慢性肾脏病中,肾素-血 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衰竭。此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还与骨质疏松 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通过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来调节骨骼健康。
与肾上腺素的相互作用
肾上腺素通过增加肾小球旁器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统。
与利尿激素的相互作用
利尿激素可以抑制肾素释放,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
0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机制
要点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的激活
当身体处于低血压、低血容量或有效 循环血量减少等情况下,肾脏的入球 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会受到刺激,导 致肾小球旁器的球旁颗粒细胞释放肾 素。肾素将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 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 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在肺循环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对血压的影响
血管收缩
血管紧张素II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导致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醛固酮释放
血管紧张素II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升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CE2的功能
能高效裂解Ang I的 ACE2 能高效裂解Ang I的C一末端单个胱氨酸 残基产生Ang1残基产生Ang1-9,Angl-9是一个内源性ACE抑 Ang1 Angl- 是一个内源性ACE抑 ACE 制剂。 制剂。 ACE2也可代谢Ang II为血管舒张物Ang 1-7, 也可代谢Ang II为血管舒张物 为血管舒张物Ang 1Angl则是一种血管舒张因子,因此ACE Angl- 7 则是一种血管舒张因子,因此ACE2被 认为是机体的一种平衡调节机制, 认为是机体的一种平衡调节机制,以防止经 典RAS过度激活而造成的组织损伤。 RAS过度激活而造成的组织损伤。 过度激活而造成的组织损伤
糜酶,组织 糜酶, 蛋白酶G 蛋白酶G
主要效应因子
RAS的构成与调节 RAS的构成与调节
肾 素
肾素(renin) 肾素(renin)是天冬氨酸或酸性丝氨酸蛋白水 解酶, 解酶,由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壁上的球旁细胞合 成前肾素原, 成前肾素原,然后去除一个单肽并糖基化形成 肾素原,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进一步 肾素原,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降解为有活性的肾素, 降解为有活性的肾素,肾素和肾素原共同贮存 在球旁细胞内或进入循环。肾外组织如肾上腺、 在球旁细胞内或进入循环。肾外组织如肾上腺、 心脏等也能合成肾素。 脑、心脏等也能合成肾素。
AT2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
目前尚无定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
是一种糖蛋白,是血管紧张素的 原料。
血管紧张素I
是血管紧张素的基础分子,可进一 步生成血管紧张素II、III和IV。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理功能
1 2
调节血压
血管紧张素II能引起血管收缩,提高血压。
调节肾脏功能
血管紧张素II可以刺激肾脏收缩,促进尿液的排 出。
调节细胞生长
3
血管紧张素II和IV可以刺激细胞生长和分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人体内的地位
1
在人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系统 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不平衡可能导致高血压 、心脏病和其他一些疾病。
3
通过药物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可 以治疗一些与该系统有关的人类疾病。
02
肾素的分泌与调节
肾素的分泌部位与过程
动脉血压
低血压时,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嗜铬细 胞分泌肾素增加。
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肾 素增加。
肾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
当循环血量增加或动脉血压降低时,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 肾素增加,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通过作用于颗粒细胞和近端小管 上皮细胞等靶细胞上的AT1受体,抑制肾素的分泌,形成负反馈调节。
心血管药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其抑制剂RAS-PPT课件
糖尿病
n=98 n=393
eGFR<60
n=26 n=25
15
***
–14.6 –14.1 *** ***–16.1
–13.4
***
–14.9
–12.8 ***–13.9 –13.3
–10.1 –14.8 –13.2
***
20
***
***
*** ***
***
***
–14.8
–14.7
***
***
8-12周时,与基线相比,平均坐位血压变化均值 (mmHg) ***P<0.001 vs 安慰剂组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
ACEI化学结构与分类
与Zn2+结合的基团 巯基(SH)
羧基(COOH) 膦酸基(POO-)
举例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雷米普利 赖诺普利
福辛普利
ACE是由1306个AA构成的含Zn2+的金属蛋白水 解酶
卡托普利 开博通 (captopril) 苯那普利 洛汀新 (benazepril) 依那普利 益压利 (enalapril) 培哚普利 雅施达 (perindopril)
75~91
37 40~60
0.5/6~1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理
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水盐平衡,通过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 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泄,进而维持血浆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平衡。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
抑制醛固酮作用
保护心血管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地抑制醛 固酮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拮抗醛固酮 的作用。
研究表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 血压、减轻心脏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对心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生理作用
血管收缩
血管紧张素能够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水钠潴留
醛固酮能够促进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 量。
心血管保护
在某些情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能够对心血管 系统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在缺血、缺氧等情况下。
02 肾素
肾素的产生与作用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理
目录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概述 • 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研发进
展
0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与功能
系统组成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主 要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 组成,它们在人体内相互作用, 共同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
改善水盐平衡
通过抑制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受体 拮抗剂可降低血浆钠离子浓度,促进 钾离子的排泄,改善水盐平衡。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ACEIARB分类、作用及注意事项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
目录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3)
卡托普利Captopril (4)
依那普利Enalapril (5)
贝那普利Benazepril (6)
赖诺普利Lisinopril (7)
雷米普利Ramipril (8)
培哚普利Perindopril (10)
福辛普利Fosinopril (11)
咪达普利Imidapril (12)
西拉普利Cilazapril (13)
血管紧张素II受体I拮抗药 (14)
氯沙坦Losartan (14)
缬沙坦Valsartan (16)
厄贝沙坦Irbesartan (16)
坎地沙坦Candesartan (18)
替米沙坦Telmisartan (19)
奥美沙坦Olmesartan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AⅡ),同时还作用于缓激肽系统,抑制缓激肽降解,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保护靶器官功能。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西拉普利等。
ACEI的主要适应证是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治疗,可同时改善糖尿病患者多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延缓肾脏损害。大量临床实践证实,ACEI可缓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可预防或延缓临床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我国及欧美指南都明确提出,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包括无症状患者,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均需终生应用ACEI。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或后期用ACEI可减少心血管事件。ACEI对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事件。
医学科普:肾素在哪里产生,有什么作用?
医学科普:肾素在哪⾥产⽣,有什么作⽤?
肾素-⾎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很重要的肽类激素系统。是调节⼈体⾎压的重要激素群。和肾
上腺分泌的醛固酮⼀起参与维持⼈体⽔盐、电解质平衡,也就是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病理
情况下,肾素-⾎管紧张素系统是参与⾼⾎压发病的重要机制。
肾素-⾎管紧张素系统主要构成包括:肾素、⾎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管紧张素原和⾎管
紧张素Ⅱ。
⼼肌、⾎管平滑肌、⾻骼肌、脑、肾、性腺等多种器官组织中均富含⾎管紧张素转换酶和⾎管
紧张素Ⅱ受体,控制全⾝⾎压或⾃⾝器官的⾎流灌注强度。
肾素的产⽣和释放:
肾素(renin),产⽣来⾃肾脏,是肾⼩球球旁细胞释放的⼀种蛋⽩⽔解酶。
肾⼩球球旁器,位于肾⼩球近旁的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位于⼊球⼩动脉权
和出球⼩动脉之间。球旁细胞是⼊球微动脉管平滑肌细胞转变⽽成的上⽪样细胞,它是肾素合
成分泌的主要细胞。致密斑是化学感受器,可感受经过它的远曲⼩管中尿液的钠离⼦浓度,从
⽽可调节球旁细胞的肾素的释放量。
肾⼩球旁器,很重要的结构
肾素产⽣和释放量的调节机制:
当动脉⾎压降低,循环⾎量减少时,⼊球⼩动脉的⾎压和⾎流量减少,对⼊球⼩动脉的牵张刺
激减弱,激活了管壁的牵张感受器,促进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同时,肾⼩球滤过率随肾⾎流量减少⽽减少,远曲⼩管中流过致密斑的钠离⼦浓度减少,致密
斑被激活,促进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再者,球旁细胞受交感神经⽀配,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肾素释放。
肾素分泌的调节
肾素对⾎压的调节过程和机制:
肾素经肾静脉进⼊⾎液,催化⾎浆中的⾎管紧张素原(在α2球蛋⽩中)转变成⾎管紧张素Ⅰ(10肽);⾎液和肺组织中的⾎管紧张素转换酶使⾎管紧张素Ⅰ降解为⾎管紧张素Ⅱ(8肽),后者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组成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理功能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病理生理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研究展望
0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组成
肾素是一种水解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由肾脏颗粒细胞分泌。
肾素的性质
肾素主要作用是将血管紧张素原水解成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进一步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催化生成血管紧张素II。
肾素的作用
肾素的性质与作用
血管紧张素的性质
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活性物质,属于多肽类激素。
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此外,血管紧张素还具有促进醛固酮分泌、促进心血管细胞增殖、诱发心肌肥大等作用。
血管紧张素的性质与作用
肾素的分泌主要受肾脏血流量的影响,当肾脏血流减少时,肾素分泌增加;而当肾脏血流增加时,肾素分泌减少。此外,Ang II、Ang III和Ang IV等血管紧张素肽类也可通过负反馈调节肾素的分泌。
肾素的调节
血管紧张素的调节主要受Ang II和Ang III的负反馈调节以及AT1和AT2受体的调节。Ang II和Ang III可抑制肾素的分泌,而AT1和AT2受体则可促进或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和作用。此外,Ang II和Ang III还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器官来调节血压和其他生理功能。
血管紧张素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作用
0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理
功能
1肾素的生理功能
23
当肾脏血流量减少或肾脏受到损伤时,肾脏中的球旁器细胞会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四.降压特点:
1. 不伴有心率↑、水钠潴留(醛固酮↓); 2. 阻止或逆转心血管病理性重构,保护心、脑、肾脏; 3. 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 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 5. 不易产生耐受性 。
五. 不良反应
1. 首剂低血压:多发生于首次用药。 2. 刺激性干咳:是病人停药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谢志彬,魏文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药物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5,30(06):730-732. [2]贾静,吴建军,韦宏,高艳辉,陈延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 展,2015,15(06):1168-1170+1181. [3]吴建军,步睿,贾静,韦宏,杨帆,陈延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 志,2015,44(01):4-6. [4]朱凌倜,周京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J].上海医药,2013,34(17):3-5. [5]陈宇琼,李国祥,黄火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测研究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 床,2013,20(03):195-197. [6]廖梦阳,程龙献,廖玉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回顾[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02):83-87. [7]符春晖,严华,陆永光,陈湘桂,黄军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 进展,2012,12(05):948-950+957. [8]陈杰,马向华.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9):2997-3000. [9]焦占江. 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不同环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13. [10]李小斌. 高血压患者RAAS活性及其对降压治疗的影响[D]. 暨南大学, 2015.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 RAS)或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 RAAS)是人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RAS既存在于循环系统中,也
存在于血管壁、心脏、中枢、肾脏和肾上腺等组织中,共同参与对
靶器官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它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心血
管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的维持,以及血压的调节均有重要
作用。
RAS的构成
传统的观念认为,循环系统中肾素(renin)主要来自肾脏,它是
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以启动RAS的链式反应。当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流灌注减少时,肾素分泌就增多;当血浆中Na+浓度降低时,肾素分泌也增加。近十
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Dzau等为代表的学者发现,在心肌、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脑、肾、性腺等多种器官组织
中均有肾素及血管紧张素原的基因表达,且这些组织富含血管紧张
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ACE)和血管紧张素Ⅱ的
受体,从而证实除全身性的RAS外,在心血管等器官组织中还存在
相对独立的局部RAS,它们通过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直接调节
心血管活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局部RAS比循环RAS在心
血管活动调节中起着更直接、更重要的生理与病理作用。
RAS链式反应过程如下(如图):
①血浆中,或组织中的肾素底物,即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在肾素的作用下水解,产生一个十肽(1—10),为血管紧张素I(angiotensin I, Ang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是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肾静脉进入血循环。血浆中的肾素底物(即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水解,产生一个十肽,为血管紧张素Ⅰ。在血浆和组织中,特别是在肺循环血管内皮表面,存在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在后者的作用下,血管紧张素Ⅰ水解,产生一个八肽,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在血浆和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酶A的作用下,再失去一个氨基酸,成为七肽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肾上腺皮质等细胞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引起相应的生理效应。
当各种原因引起肾血流灌注减少时,肾素分泌就会增多。血浆中Na+浓度降低时,肾素分泌也增加。肾素分泌受神经和体液机制的调节。
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生理作用如下:
(1)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也可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其缩血管作用是去甲肾上腺素的40倍;
(2)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些神经元的血管紧张素受体,使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通过中枢和外周机制,便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3)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并使细胞外液量增加。
对体内多数组织、细胞来说,血管紧张素Ⅰ不具有性。血管紧张素Ⅲ的缩血管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Ⅱ的l0%~20%,但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释放醛固酮的作用较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且浓度较低,因此,对正常血压的维持作用不大。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失血、失水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加强,并对循环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