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在群众中挑拨离间,拨弄是非,真是________无耻!
7.本文《最后一次演讲》是一篇________讲演,讲演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李先生”即________,是________人士。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段中“光明”指什么?“打破这个黑暗”意味着什么?
(3)“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4)从文中你感觉李公朴是个怎样的人?
9.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问题。
fù________予
捉zéi________
6.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诬蔑:________
(2)蛮横:________
(3)________: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4)________: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5)搞阴谋诡计的人,经常采用偷天换日的________伎俩来混淆黑白,蒙蔽群众。
D.“恐怖”是贬义词。
4.【答案】B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
A.错误,“无耻”的“耻”应读“chǐ”;
B.正确;
C.错误,“挑拨”的“挑”应读“tiǎo”;
D.错误,“卑鄙”的“鄙”应读“bǐ”;
(2)解答本题,需结合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来分析。本文中的“黑暗”是一种象征的说法,象征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打破这个黑暗”则意味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光明”则象征着人民的胜利,是作者追求的目标。据此作答即可。
(3)用“黎明”喻人民的胜利,用“黑暗”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及文章背景来看,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解放即将到来之际,国民党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也到了最残酷的时候。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里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A.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B.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C.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D.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无耻(zhǐ)诬蔑(miè)激动(jī)
二、填空题
5.【答案】
愤,屠,捶,怖,厉,励,赋,贼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解答】
愤,屠,捶,怖,厉,励,赋,贼
6.【答案】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验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②杀死了人,又不敢成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④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⑤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4)作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概括。根据文本中关于李先生的描述,如“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等,即可概括出答案。
9.【答案】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4)李公朴是一个英勇无畏、敢于反抗、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
【考点】
修辞手法及作用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鉴赏文学形象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析】
【解答】
(1)解答本题,需正确理解句意,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内在含义。结合上下文内容可知,人们不会屈服于反动派的淫威,不会被他们吓倒,杀了一个李公朴,会有无数的人在他精神的感召下起来继续战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愤怒和革命必胜的决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这次演讲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
【解答】
ABC.正确;
D.有误,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识记,这篇讲演中并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挑拨离间
光明正大
卑劣
卑鄙
【考点】
词义解释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
【解答】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挑拨离间
光明正大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即兴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李公朴爱国民主
三、现代文阅读
8.【答案】
(1)含义: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2)“光明”指人民的胜利;“打破这个黑暗”意味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国民党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到了最残酷的时候。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梦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2.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A.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B.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B.屠杀(tú)卑劣(liè)恐怖(bù)
C.锤击(chuí)挑拨(tiāo)黎明(lí)
D.离间(jiàn)悲愤(fèn)卑鄙(bì)
二、填空题
5.根据拼音写汉字。
悲fèn________
tú________杀
chuí________击
恐bù________
严lì________
lì________
(3)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卑劣
卑鄙
7.【答案】
即兴,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李公朴,爱国民主
【考点】
文学常识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
D.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
常见易错字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
【解答】
①③⑤没有错别字,
有误,第②句中“成”应为“承”,第④句中“陪”应为“赔”。
2.【答案】D
【考点】
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
表现手法及作用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D
C
D
【考点】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赏析文章语言
【解析】
3.【答案】B
【考点】
词语的色彩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辨析。单独分辩词的褒贬,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在一定语境中有时褒义词贬用,有时贬义词褒用,这时必须依据上下文通盘考虑,才能确定它是褒义还是贬义。
【解答】
A.“诬蔑”是贬义词;
B.“骄傲”是贬义词褒用;
C.“卑劣”是贬义词;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源自文库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7.本文《最后一次演讲》是一篇________讲演,讲演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李先生”即________,是________人士。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段中“光明”指什么?“打破这个黑暗”意味着什么?
(3)“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4)从文中你感觉李公朴是个怎样的人?
9.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问题。
fù________予
捉zéi________
6.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诬蔑:________
(2)蛮横:________
(3)________: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4)________: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5)搞阴谋诡计的人,经常采用偷天换日的________伎俩来混淆黑白,蒙蔽群众。
D.“恐怖”是贬义词。
4.【答案】B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
A.错误,“无耻”的“耻”应读“chǐ”;
B.正确;
C.错误,“挑拨”的“挑”应读“tiǎo”;
D.错误,“卑鄙”的“鄙”应读“bǐ”;
(2)解答本题,需结合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来分析。本文中的“黑暗”是一种象征的说法,象征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打破这个黑暗”则意味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光明”则象征着人民的胜利,是作者追求的目标。据此作答即可。
(3)用“黎明”喻人民的胜利,用“黑暗”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及文章背景来看,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解放即将到来之际,国民党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也到了最残酷的时候。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里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A.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B.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C.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D.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无耻(zhǐ)诬蔑(miè)激动(jī)
二、填空题
5.【答案】
愤,屠,捶,怖,厉,励,赋,贼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解答】
愤,屠,捶,怖,厉,励,赋,贼
6.【答案】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验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②杀死了人,又不敢成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④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⑤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4)作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概括。根据文本中关于李先生的描述,如“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等,即可概括出答案。
9.【答案】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4)李公朴是一个英勇无畏、敢于反抗、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
【考点】
修辞手法及作用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鉴赏文学形象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析】
【解答】
(1)解答本题,需正确理解句意,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内在含义。结合上下文内容可知,人们不会屈服于反动派的淫威,不会被他们吓倒,杀了一个李公朴,会有无数的人在他精神的感召下起来继续战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愤怒和革命必胜的决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这次演讲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
【解答】
ABC.正确;
D.有误,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识记,这篇讲演中并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挑拨离间
光明正大
卑劣
卑鄙
【考点】
词义解释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
【解答】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挑拨离间
光明正大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即兴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李公朴爱国民主
三、现代文阅读
8.【答案】
(1)含义: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2)“光明”指人民的胜利;“打破这个黑暗”意味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国民党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到了最残酷的时候。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梦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2.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A.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B.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B.屠杀(tú)卑劣(liè)恐怖(bù)
C.锤击(chuí)挑拨(tiāo)黎明(lí)
D.离间(jiàn)悲愤(fèn)卑鄙(bì)
二、填空题
5.根据拼音写汉字。
悲fèn________
tú________杀
chuí________击
恐bù________
严lì________
lì________
(3)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卑劣
卑鄙
7.【答案】
即兴,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李公朴,爱国民主
【考点】
文学常识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
D.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
常见易错字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
【解答】
①③⑤没有错别字,
有误,第②句中“成”应为“承”,第④句中“陪”应为“赔”。
2.【答案】D
【考点】
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
表现手法及作用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D
C
D
【考点】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赏析文章语言
【解析】
3.【答案】B
【考点】
词语的色彩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辨析。单独分辩词的褒贬,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在一定语境中有时褒义词贬用,有时贬义词褒用,这时必须依据上下文通盘考虑,才能确定它是褒义还是贬义。
【解答】
A.“诬蔑”是贬义词;
B.“骄傲”是贬义词褒用;
C.“卑劣”是贬义词;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源自文库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