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学生小组学习为教学主渠道,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观。
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爆炸的原因和安全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也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还让学生体会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1、以导学稿为载体先进行课前预习,了解这节课的大概内容和重、难点。
2、把自己预习不会的内容做好记号,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解决。
3、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探究面粉的爆炸实验方案和改进方案(说明:很少有同学能把这实验做成功)。
4、查阅有关广州某酒楼煤气泄露爆炸的资料,自己分析爆炸的原因等。
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广州某酒楼煤气爆炸的看法和面粉爆炸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爆炸的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以下不足:1、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后,应提供对应的实验用品让学生设计实验并用实验来验证本组的假设,但没做到。
2、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问题而其他组提出反驳意见后,这组同学可根据反驳意见做对应辩论,互相反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但是总担心浪费时间,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都不足。
3、爆炸这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感大胆放手学生实验,所以效果不太明显。
_燃烧与灭火_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朱明斌
2008 年, 第 1 期
教学设计
47
4.1
[ 引 导 探 究 ] 聆听 呈现:
分组实 你能设计实验
探究方案
验
证实你的猜想
吗?
[ 引 导 探 究 ] 思考
若用大屏幕上
出示的方案,
它们能验证你
的设想吗? 能
验证你的哪些
设想呢?
[ 组织探究]
现 在 , 以 前 分组探 分组教
出 示 教 具 “大 三 角 观看
具
板 ”, 指 出 三 角 聆听
形与三条边之
间的联系。
教具展示
2 提供
有限器 材, 培 养学生 “因 地 制宜” 的能 力。
体验 科学探 究过 程。
7 以音
乐为信 号, 营 造轻松 愉快有 序的氛 围。
2
由分 组实验 到综合 性、对 4 比性更 强的视 频实 验。由 简单到 复杂, 由分散 到集 中, 有 利于学 生对燃 烧条件 的全面 完整认 识。
为燃烧下定义
吗?
随学生回答 依次呈现表格 内容。
4. 燃 烧 [ 引 导 探 究 ] 条件的 燃烧需要哪些 探究 条件呢?
请 结 合 你 已 讨论 学知识和生活 经 验 , 猜 猜 回答 看。
呈现问题
认识 1 火的两
面性。
了解历 史, 拓 宽视 3 野, 激 发兴 趣。
从旧 知中寻 找新的 生长 3 点。培 养学生 分析归 纳的能 力。
②文字: 火能造福于
人类; 火也能给人
类带来灾难。
③视频: 火的发现与
利用。
3. 回 忆 [ 设 问 ] 火 为 聆听
现 象 , 何物呢?
归纳特 火为一种燃
初中化学_6.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6.1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及其危害,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知识点:重点: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及其危害;促进燃烧的方法。
难点: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实验准备:制取氢气的装置、自制爆炸装置、铁架台、火机、PPT 课件等. 板书设计:6.1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一、促进燃烧的方法 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①增大氧气的浓度。
①发生急速的燃烧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在有限的空间里生:根据出示的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教材,解决上述问题。
师:做好巡视工作,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真自学。
自学展示: 乙炔不充分燃烧乙炔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与充分燃烧2C 2H 2+O 2= 4C+2H 2O 点燃2C 2H 2+5O 2= 4CO 2+2H 2O 点燃2C 2H 2+3O 2= 4CO+2H 2O点燃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发生条件O2充足O2不充足燃烧速率快慢放出热量多少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CO等有毒气体和炭黑等小颗粒问题3答案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
一氧化碳易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组织缺氧而中毒。
使用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
[播放视频动画]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模拟动画。
直观展现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
讨论与交流一氧化碳有毒,对环境有污染,它真的没有用吗?生:结合课本P121“多识一点”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一氧化碳的用途。
答案:由于它具有可燃性,通常用于做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
养成学生的合作习惯。
[过渡语]我们继续发挥集体的力量,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合作探究解释下列现象,并据此归纳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加工成粉末状。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吹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20201209223606)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过程的定义及特征新课【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火火》【观看】【思考并回答】略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一、目标解读1、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识记与燃烧、爆炸的图标学习重点: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学习难点: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二、夯实基础【温故知新】燃烧的条件分别是:1. 2. 3.下列灭火的措施,分别运用了哪些灭火的原理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木材或纸箱起火时,用水浇灭釜底抽薪【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探究:爆炸的条件1、实验一:火药的爆炸和燃烧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氢气的燃烧和爆炸用排水法收集一塑料瓶的氢气,点燃,观察现象。
用火柴点燃后开始看到,之后看到讨论:为什么刚开始时氢气在小孔处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会发生爆炸呢?3、分析现象:氢气从小孔处跑出,点燃后能燃烧是因为氢气具有性,且。
这时瓶内的氢气(燃烧或不燃烧)。
随着氢气的燃烧,瓶内氢气减少而进入,这时瓶内的氢气_________________(燃烧或不燃烧)。
这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爆炸。
总结:爆炸的原因:可燃物在内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爆炸。
如:鞭炮燃放、煤气爆炸等。
可燃物既可以是可燃性的,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也可以是可燃的,如面粉、煤粉。
【拓展】1、从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若点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可能引起,或爆鸣。
因此使用氢气前必须验纯。
其他可燃性的气体也一样使用前要。
2、爆炸有两种:_____爆炸、_____爆炸,如汽车爆胎属于_____变化。
分析粉尘爆炸试验装置,为什么要用塑料盖盖住罐?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点燃的蜡烛起什么作用?3、阅读“多识一点”了解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
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
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
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1、面粉燃烧实验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上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本节课主要讨论爆炸的原理和防止爆炸的措施。
要讲清爆炸的原理,必须做好课本P88【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实验。
我认为,课本上设计的实验装置存有一些缺陷。
首先,用半截塑料瓶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不易操作;其次,在瓶口塞上一个带尖嘴管的橡皮塞容易,但是要把塑料瓶牢固地固定在铁架台上很难。
当在尖嘴管处点燃氢气,刚开始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片刻后瓶内氢气发生爆炸,塑料瓶可能离开铁架台,尖嘴管可能损坏,甚至掉在某人身上,发生危险。
为此对【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实验,我做了如下的改进:
将一个塑料瓶从中间切下,然后在底部钻一个小孔,平底朝上,放在实验桌上,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氢气3---5分钟(注意:用一点餐巾纸赌住小孔),然后把餐巾纸拿开,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立即听到猛烈的爆炸声,现象非常明显,而且非常安全。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事物的双面性教学重点: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教学难点: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自救常识的掌握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我们上节课讲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那么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投影】图片,并讲述: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但是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不但要善于利用火来进行生产,还要学会如何防止发生火灾。
小组讨论回答: 主要有两方面:利和弊。
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
【转折】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下面我们来一个灭火竞赛。
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
供选用的仪器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
你甚至可以尝试不用上述物品,只要能灭火就算成功。
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
3分钟后到讲台上演示并回答。
其他同学观察并倾听,提出异议并改正。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锻炼表达能力;养成既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讲述】当然,这些灭火方法只能扑灭一般的火灾,自学131页并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校领导,你会给学校的哪些地方配发哪种灭火器?为什么?【提问】小火我们可以扑灭,如果火势太大我们如何自救,如何逃生?对,火警没来之前呢?【投影】相信下面的这个实验会给你一些启示。
【火灾模拟实验】: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
请猜想哪支先灭?如果我们把实验中的烧杯看作是着了火的房间,这个实验就成了火灾模拟实验,实验的结果对我们在火灾中自救有何启示呢?【投影】我们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避免吸入有害的烟尘,然后匍匐前进。
沪教版“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填表
在上 述 活动 的基 础上 , 成 表 1 投 完 (
坏性 , 而体会生较 好地认 识爆 炸 的 又
条 件。 另外 , 安排的跟踪练 习具有针对性 、 基础性 和 典 型性 , 有利于学生及时巩 固知 识 、 发展 能力。 教学 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 的要求 和班 级学 生 的实际 , 确 定本课时教学 目标如下 : 1记 住碳 、 O燃烧反应 的文 字表达式 ; . C 2 知道 C 炭黑 的主要性 能 ; . O、
灭火” 依次编排 了 4部分 内容 : 燃烧 的条件 、 完全
燃 烧与不完全燃烧 、 爆炸 、 火的原理。笔者调整 灭 了课本上 的知识 呈现顺 序 , “ 烧 的条件 、 将 燃 灭火 的原理” 作为第 1 时 , “ 课 把 完全 燃烧 与不完 全燃 烧、 爆炸 ” 为第 2课 时。 作
影) 。教 师巡视 、 与 、 参 指导 、 小结 。
表 1 完 全 燃 烧 与 不 完 全 燃 烧 的 不 同 点
燃烧 条件
完全
燃烧 释放
燃烧产物 重要 危 害 性
速率 热量 ( 以碳为例) 性
燃烧 不完全
燃烧
小结并板 书 完全燃烧 节约能源 、 环境 , 保护
强 学生的安全意识 和 自我 保护 能力 , 同时很 自然 地 引出碳 、 O的燃烧反应 。 C 通过 演示“ 面粉爆炸 ” 验 , 介生产 生活 中 实 简 的各类爆 炸 , 使学生感 受到 爆炸 的 巨大威力 和破
态空气 里燃烧 , 然后用 白瓷 板罩住 火焰 使其 不完 全燃烧 )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 ,
讲述
板书
氧气充足时 , 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 ; 氧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与反思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吉水县尚贤中学郭海军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了解燃烧现象。
②初步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学会用灭火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③会选择灭火器和了解其使用方法,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会分析、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②通过活动和探究过程,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③通过学习能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实,从而用辩证观点看问题,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重、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难点:?会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五、教学方法?:设计一些相关实验探究活动和课件图片,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六、教具:①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滤纸、小刀。
②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抽滤瓶、烧杯(500 mL1个、1 000 mL3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灭火器。
人教版化学九上《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实录教案练习反思建议整体规划单元测试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模块开发与课时设计的反思:本模块的设计分为5个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一课题的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了解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的条件以及如何防范爆炸的发生。
从整体的模块内容来看,此课程内容是衔接该课题第一课时的内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为整个模块(第七单元燃料与热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安全意识做了进一步的强化。
由于第一课时中围绕燃烧的条件展开,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学生在经过了课时一的学习后,对于爆炸的条件与预防爆炸的措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已具有的认识水平上围绕爆炸条件展开。
对于整体的模块来说,课题一中的两个课时教学内容算为独立的一个内容,考虑到这点,又紧密结合学校近期进行的消防演练与当天凌晨发生震惊全国的上海公寓大火等事件,在对两课时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尽心了安全意识培养的过程,并通过实验证明为何采取弯腰姿势逃离火灾区。
在课时安排上,结合第一课时中的内容,本教学设计将爆炸的条件、控制爆炸的方法以及总结性结语——树立安全意识作为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上看,选择此内容统整为一个课时,紧凑又具有连贯性不论是教学内容上还是学生思维上。
但是对于本课时中的最后部分——树立安全意识的教学内容,虽然属于整个第一课题中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对于学习完第二课时可以放在此处,但是经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之后,发现与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贴近。
因此,建议可将此部分作为第一课时内容的加深与知识强化,也可以单独列出一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在学生已有的对于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科学探究。
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反思1、问题的语言叙述有待提炼:本教学设计主要采用设疑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因此要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与思考中的话,设疑的梯度与语言的准确度就要精心设置。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对象: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2. 实际操作灭火器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学生分享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燃烧过程,总结燃烧条件。
三、学习灭火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实践,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 教师指导并纠正操作不当的学生。
第二课时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灭火,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或邀请消防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丰富学生的消防知识,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
六、案例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的火灾案例,让学生分析火灾原因和灭火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预防火灾的发生。
七、小组竞赛(15分钟)1. 教师设计灭火方法的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展示自己的灭火技巧。
【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简版
【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对《燃烧和灭火》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反思,通过梳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反思中,首要的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1.2分解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目标,将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多媒体教学《燃烧和灭火》这一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过程,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
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分析真实的火灾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3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完成一些实验和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评估的方法3.1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2终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四、教学过程的改进4.1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实验材料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教学策略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第一篇范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合作交流讨论12八.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物质燃烧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二、灭火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绝空气(氧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取一即可)3九.教学反思: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
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
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3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发挥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引导地位,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化学就再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化学的理念;能根据学科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的亲自实践中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建构知识。
不足:一是课堂上教室的语言有的时候不够简洁,提出的系列问题有的还有待进一步着商,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二是学生的参与度尽管较以前的课堂有所提到,但力度还不够,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
三、对学生的第一个实验即猜想影响燃烧的要素时,实验是我都给设计好的了,学生只需做实验即可轻易得出,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的发展,课后我想完全可以只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小组去设计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做的具体好处我认为是:让学生从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如果重上这节课,我会一开始就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认为我再课堂教学中没有更合理适度的掌握好放与收,也就是说驾驭课堂能力还要进一步增强。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2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合作交流讨论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燃烧的定义及特征引入新课【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观看】【思考并回答】略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复习回顾交流【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交流汇报】略【思考并回答】略【思考并回答】略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第一节内容,包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简介三个方面的内容。
它将使学生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是一单元和二单元中所涉及燃烧知识的提高和加深。
二、学情分析;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蜡烛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碳、磷、硫、铁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又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
所以对于《燃烧和灭火》的学习应该来得更轻松、自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议相结合.教学过程:燃烧条件探究粉尘爆炸探究灭火方法探究学生阐述:火“三角”的“稳定性”,充要条件 学生讨论:只要让这三个条件缺少其中的任意一 个,燃烧就会停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魔术表演】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
将 一块棉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 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 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
等酒 精火焰熄灭后,观察,手帕竟然丝毫无损。
想一想,这 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酒精在燃烧,手帕没燃烧 带着手帕没燃烧的疑惑进入课堂角色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提问】观赛燃烧中手帕为什么没有燃烧?是什么在燃 烧?【讲述】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叫燃烧。
请同学们在书 125页第一段做上笔记。
【过渡】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现在请同学先看教 学生预习发现问题 课前预习 发现问题材124页预习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
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
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
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
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1、面粉燃烧实验
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2、面粉爆炸实验
继燃烧实验后,再次提出问题:如果瓶口塞上软木塞再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将学生带入对燃烧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时的思考,对爆炸产生的原因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图片分析】:孩子们嬉戏的环境是否安全?
强调爆炸形成需要密闭和剧烈燃烧。
【总结结论】
1、列举多种能发生爆炸的可燃物
可燃性气体H
2、CH
4
、CO、液化石油气;
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
2、归纳爆炸的定义,分析发生爆炸的条件。
可燃物、有限空间内剧烈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爆炸
【视频资料】:2015年日照市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7?16”较大着火爆炸事故。
观看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了解事故发生原因、救护措施以及爆炸带来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
介绍爆炸的危害和利用,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如何利用。
3、通过生活中的爆炸,区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4、认识与易燃物和易爆物有关的安全图标,学会简单的防爆知识。
【小结】一、充分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足够大
2、充足的氧气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物
2、爆炸
3、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4、安全图标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评测练习】
随堂练习
1、以下气体混合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天然气
B. 二氧化碳和氧气
C.甲烷和空气
D. 氮气和氩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可以抽烟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C.爆炸一定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
D.天然气和空气混合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
3、下列图标中必须放在面粉加工厂的是()
A. B. C. D.
安全演练
1、实验中需要点燃氢气或一氧化碳时,你会怎样做?
2、当你发现家里的天然气泄漏引发火灾时,你会怎样做?
【作业】1、能否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为什么?
2、请你对一次性打火机的使用设计一份安全使用守则。
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主要介绍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包含爆炸、爆炸极限、充分燃烧、安全教育等内容。
由于在第一课时已经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做了充分地讲解,所以在本课时设计中,更多地是想将以第一课时的内容为骨架,充分挖掘利用面粉爆炸这一课本中的实验案例,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血肉,将爆炸介绍得更丰满更直观易懂些,因此有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而是以可燃物为出发点,通过面粉是否可燃为契机,将燃烧、爆炸糅合在一起,使得内容有连贯性,再通过爆炸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接受安全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选择素材时,也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求知欲。
本课设计意图融入更多相关的化学知识,在授课时还应注意收放要得当,不能铺得过开,反而会显得有些杂乱,个人感觉做得不够好,还需再提炼、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