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 5 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 5 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们看过货车运煤吗?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货车运煤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列表法解决问题1. 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一共要运36吨煤。

预设2:有两种卡车:小卡车每次运6吨,大卡车每次运8吨。

预设3:每次每辆车都装满。

师:问题是什么?预设: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36吨煤?师:“恰好”是什么意思?预设:“恰好”就是正好运完,没有剩余,并且每一辆车都正好装满。

2. 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汇报)预设:方案运煤吨数8吨6吨①4次1次38吨②3次2次36吨√③2次4次40吨④1次5次38吨⑤0次6次36吨√师:从表格中你知道哪种方案可以恰好运完吗?预设:第②种方案和第⑤种方案。

3. 回顾与反思。

师:检验一下,看第②、⑤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36吨煤。

预设1:3×8+2×6=36(吨),方案②恰好运完36吨煤。

预设2:0×8+6×6=36(吨),方案⑤恰好运完36吨煤。

师小结:我们是怎样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1. 认真审题,找方案;2. 有序思考,列表格;3. 选择可行方案,打对勾;4 . 回顾反思,写答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操作时要先给学生提出讨论的任务,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确的指导,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列举出所有的派车方案,在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有序地列出各种方案,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通过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解决问题。

2.学生如何遵循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准备
1.板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教具:有关解决问题的图片、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解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总结检查。

•通过具体例题向学生展示以上步骤的应用。

3. 练习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辅导他们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描述解题过程。

4. 深化
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巩固
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在实
际生活中。

七、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写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来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
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阅读与理解
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 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你从题中知道哪 些有效信息?
已知条件
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 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所求问题
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 最短?
探求新知
分析与解答
怎样拼使周长最短?画图试一试。 我这样拼,周长是 34 分米。
课后作业
知识点总结
1. 完成教材P87~88第4~8题; 2. 完成《分层作业》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
1.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图形时,拼成的图形 的长与宽越接近,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就越短。
2.用数量相等,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和 正方形,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拼成长方形时周 长最长。
3.同样大小的两个长方形,如果既能拼成长方形, 又能拼成正方形,那么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周长并不相等,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探求新知
例(1)用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 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0厘米 5厘米
5厘米 5厘米
10厘米 5厘米
10厘米 10×4=40cm 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探求新知
(2)如果用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 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0厘米 5厘米
5厘米
10厘米 5厘米
归纳总结 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图形时, 拼成的图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拼成的 图形的周长就越短。
探求新知
如果用36个张正方形纸拼呢?你发现什么?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6×4=24cm
(9+4)×2=26cm
(12+3)×2=30cm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5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问题解决的步骤。

4. 学生能够回顾并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例。

2. 数学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 实际操作材料,如计数棒、小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指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2. 问题识别:指导学生如何从图片或实际情境中识别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 策略选择: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4. 实施解决: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过程和结果。

5. 回顾反思:学生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经验。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课时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学生解决问题的实例展示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一个实际问题解决的小任务,记录解决过程。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解决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同时,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2.分数除法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 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熟练运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优越性。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会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 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梨树的平均寿命是300年,大约是松树平均寿命的 3 。松树的平均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10
算术法:
5
120(0 头)
答:去年养牛1200头。
1.东关小学上学期有男教师12人,比本学期少1 。 5
本学期有男教师多少人?
12 (1 1) 5
12 4 5
12 5 4
1(5 人) 答:本学期有男教师15人。
2.体育老师把六年级( 1)班同学分成两组开展 活动,打篮球的同学
有16人。跳绳的同学占全班 人数的 3。六(1)班有多少人? 5
(2)先找到题中单位“1”的量,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除法算式解答。 即已知量÷所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
2.解题关键:找准单位“1”的量。
答:小明的爸爸体重是75千克。
例.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8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5
解:设小明的爸爸体重是x千克。 (1 8 )x 35 15 7 x 35 15 x 35 7 15 x 7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解决问题(共20张PPT)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解决问题(共20张PPT)
长方形拼法2:
(8+2)×2 = 20(分米) 我这样拼,周长是 __2_0___分米。
探究新知 验证猜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正方形拼法:
4×4 = 16(分米)
我这样拼,周长是 __1_6___分米。
探究新知
验证猜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16<20<34 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探究新知 总结归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如果是21个小正方形,拼不成大正方形 呢?
小组合作,探究21个小正方形拼的情况。
探究新知 总结归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结论升华:一般来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 其周长越短。
课堂小结 一般来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
课堂练习
学校举行“中秋”画展,共有20幅山水画,每幅画都 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现在要把这些画贴在一 起,并在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才能使贴的花边 最短?最短是多少分米?
谢谢观看! SMALL FRESH GRADUATION THESIS TEMPLATE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探究用操作、画图来表征(描述)数学问题的方法, 初步体验几何直观的价值。3.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画图 的直观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几 何直观能力。
探究新知
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结合刚刚的分析 提出猜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探究新知 验证猜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长方形拼法1:
长16分米
宽1分米 我这样拼,周长是 __3_4___分米。 (16 +1)×2 = 34(分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信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聪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巩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处理的重要性。

2.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1.做好问题分析,理清问题的难点;2.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针对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解决结果。

3. 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引导讨论答案的可行性。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张三有一只小狗,已经吃了1/2斤狗粮,还剩下多少斤?2.小明有三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3.大象要去参加聚会,穿戴完整需要多长时间?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四年级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优秀课件

四年级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优秀课件
综合算式:
450×(40×2) = 450×80 = 36000(m) = 36km
答:这条公路长36千米。
怎样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第1步:读懂题意,弄清信息和 要求的问题;
第2步:理清解题思路,找到信 息之间的关系,明确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第3步:正确列式和计算;
第4 步:检验并写出答语。
课堂活动 解决下面的问题,并交流解法。
方法2:
综合算式:
先算:1台铺路机40天铺路多少米? 450×40 = 18000〔米〕
再算:2台铺路机40天铺路多少千米?
18000×2 = 36000〔米〕
450×40×2 =18000×2 =36000(m) =36 km
36000 m =36 km
答:这条公路长36千米。
探索新知
1 比照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15×8×12 =120×12 =1440〔吨〕
15×12×8 =180×8 =1440〔吨〕
15×〔12×8〕 =15×96 =1440〔吨〕
答:这批货物共有1440吨。
当堂检测
2、6位师傅调试一批电脑,如果每人每天调试65
台,那么12天刚好调试完。这批电脑有多少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65×6×12 65×12×6
=390×12
=780×6
=4680〔台〕 =4680〔台〕
65×〔12×6〕 =65×72 =4680〔台〕
答:这批电脑有4680台。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方法1:
方法2:
205×4×28 205×28×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信息,并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

2.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准备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整理信息。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他想要知道买10支铅笔需要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呈现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教学笔记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5,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P70“练习十五”第8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依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玩耍导入课题课堂随机收取一些铅笔,组织进行“猜一猜”的玩耍。

第一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最多有8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可能有1支、2支……8支。

师:现在你们再猜一猜,我手上还有多的铅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最多有8支,所以不可能超过8,但可以少于或等于8。

第二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可能有5支、6支、7支……师:看来答案还有许多许多。

会不会只有4支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至少有5支,所以不可能是4支,老师手中铅笔的数量确定大于或等于5。

第三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最多有8支。

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

师:只有这几种答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分析题意,可知铅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8,即可能有5支、6支、7支或8支。

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个“最多”和“至少”有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至关重要,因此课始设计了玩耍环节,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和“至少”的含义,为新课作铺垫。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成问题)(1)指名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总结回顾“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2.引入新课。

师:如果把“他的体重是爸爸的715”改成“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518”,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例5。

(1)师: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完成教科书P38的“阅读与理解”。

【学情预设】小明的体重是35kg,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

要求的是爸爸的体重。

(2)师:要求爸爸的体重还需要什么信息?【学情预设】预设1:要知道小明的体重占爸爸体重的几分之几。

预设2:要知道爸爸的体重占小明体重的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给出两种要知道的信息,不同信息中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那么题中哪个数量是单位“1”,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呢?我们继续探讨。

2.分析与解答。

完成“阅读与理解”里的填空,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又能辅助学生有序地观察,有条理地分析说明,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了提升自学(1)师:根据“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同学们可以判断出哪个数量是单位“1”吗?“815”表示什么?【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轻”表示的是比单位“1”少的意思,所以单位“1”应该是爸爸的体重。

“815”表示的是小明比爸爸轻的体重占爸爸体重的分率。

(2)师:那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几分之几呢?该怎么画线段图?(3)指名学生汇报如何画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线段图。

师:根据线段图可以得到小明的体重与爸爸体重的关系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把爸爸的体重平均分成15份,小明的体重占了其中的(15-8)份,也就是说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1-815)。

效果的平台。

通过填空,有利于理解题意,从而发现新问题,借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交流点拨(交流(4)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对比解题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精算和估算)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精算和估算)优质课教案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精算和估算)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例4《解决问题》。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方面,通过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复习巩固了学生的已学知识,又渗透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另一方面,教材主要提出两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法,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体会精算与估算的区别和联系,能合理选择估算或精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具体分析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会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1/ 72/ 7小结:估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但是要“往大估”生1:生2:生1:生2:生:是估算还是精确计算要根据实际问题而定。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想前一位进1。

生:在计算连加时,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这样更简便。

3/ 74/ 7(1)电冰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洗衣机①现价可能是多少?②出示现价858元,求实际降价。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小结:不仅要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

2.夏季,湖里要围出一块水域作为垂钓园,如图所示。

(1)大约要准备多长的网就够了?(2)围成后,网的实际长度是多少米?提问:三个数相加满二十了,怎么办?小结:三个数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二十了,就向前一位进2。

5/ 73.小结:当计算的结果要求准确时要精确计算。

不要求准确,只要估一估就能比出大小,就用估算更方便。

1.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6/ 77/ 7。

第五课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五课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例8例9)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2、王老师从家到学校骑车要用0.25小时,家离学
校有多远?如果改为步行,每小时5km,用0.8小
时能到学校吗?
3、一个房间长8.1m、宽5.2m。

现在要铺上边长为
0.6m的正方形地砖,100块够吗(不考虑损耗。


4、动公司推出如下套餐。

月租18元,100分钟内
免费,100分钟以外按0.2元/分收费。

王阿姨这个
月打了140分钟电话。

王阿姨这个月的电话费是多
少?
5、某市居民生活基本用电价格为0.4元/度。

如果
每月超过50度,超出部分按0.5元收费。

某户用电
84度,共交电费多少元?
练习分段收费问
题。

课堂小结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了用估算解决问题。

2、学会了解决分段收费问题。

作业布置练习四第1、2、5、8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估算解决问题。

要判断“够”,数据要估大;
估大都够,实际一定够。

三年级下第5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第5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第5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三年级下第 5 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年级下册第 5 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先来看一个例子,学校图书馆买来 200 本新书,要把这些书放在 2 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 4 层。

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遇到这样的问题,咱们就可以用连除的方法来解决。

首先,我们知道一共有 200 本书,要放在 2 个书架上,那么每个书架放的书的数量就是 200÷2 = 100(本)。

接下来,每个书架有 4 层,所以平均每层放的书的数量就是 100÷4 = 25(本)。

咱们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来表示:200÷2÷4 = 100÷4 = 25(本)。

再来看一个例子,有 360 个苹果,装在 3 个纸箱里,每个纸箱装 8 盒。

平均每盒有多少个苹果?按照连除的思路,先算每个纸箱装多少个苹果,360÷3 = 120(个)。

然后再算每盒有多少个苹果,120÷8 = 15(个)。

综合算式就是:360÷3÷8 = 120÷8 = 15(个)。

那同学们可能会问了,什么时候要用连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一般来说,如果已知总数,并且要把总数按照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平均分,就可以用连除的方法。

比如说,上面的两个例子中,第一个是先把书按照书架平均分,再把每个书架上的书按照层数平均分;第二个是先把苹果按照纸箱平均分,再把每个纸箱里的苹果按照盒数平均分。

在解决连除问题的时候,有几个小窍门要告诉大家。

第一,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总数以及平均分的方式。

第二,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用这个结果去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第三,计算的时候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特别是除法运算,要注意商的位置和余数的处理。

咱们来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主要讲述了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学具:练习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加减法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减法解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5课 中间大左右小》教案

《第5课 中间大左右小》教案

《第5课中间大左右小》教案第5课中间大左右小教案本教案着重介绍了数学中的"中间大左右小"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这个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间大左右小"的数学概念。

2. 能够运用"中间大左右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黑板。

2.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说他有一组数字15、21、34、25、63,问这组数字的中间大左右小是哪个数字?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者黑板,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中间大左右小"的概念。

2. 解释"中间大左右小"就是指在一组数字中,取中间的数作为基准,然后将其他的数进行比较,大于基准数的数称为"大",小于基准数的数称为"小"。

3. 通过多个实例示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示例练习(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示例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中间大左右小"的概念解答问题。

2. 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解答,然后进行讨论。

四、拓展练习(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运用"中间大左右小"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完成问题后,与同学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中间大左右小"概念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中间大左右小"方法进行解答。

2. 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中间大左右小"的数学概念,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 孟莹

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  孟莹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54÷9=6(次)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
准备
教学具

媒体
实物投影、PPT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72÷(18-9)=
65-8×5=20+7×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练习设:
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课时教案
课题
五单元第5课时: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
教材
及学情分析
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重点在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1.认真审题,找方案; 2.有序思考,列表格; 3.选择可行方案,打对勾; 4.回顾反思,写答句。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六分。
怎样有序思考?
小试牛刀 你会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吗?
1. 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 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
付钱方案
5元

运煤 吨数

3次
0次
9吨
②2次1次 8吨√来自③1次3次
9吨

0次
4次 8吨√
答:派车方案②和④恰好运完8吨煤。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六分。
比一比 方法不同,运煤方案相同吗?
虽然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找 到的运煤方案却是相同的。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六分。
理一理 我们是怎样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
派车方案 选择可行方案,打对勾;
答:派车方案②和④恰好运完8吨煤。
方法不同,运煤方案相同吗?
3 吨
2 运煤吨数

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
虽然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找到的①运煤方案却是相同的3次。
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
0次
9吨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答:派车方案②和④恰好运完8吨煤。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5课时 除了按小车运的次数来列表,还可以按什么来列表?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答:有2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是付钱方案①和③。 虽然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找到的运煤方案却是相同的。 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 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
(1)这些座位够我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坐吗? 773+805+841+783=3202(人) 3202>3200 答:这些座位不够我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坐。
主席台两旁的观众席有3200个席位。 三年级773人,四年级805人, 五年级841人,六年级783人。
(2)还差多少个席位? 3202-3200=2(个) 答:还差2个席位。
170+230+560
=400+560 =960(元)
大约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 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答:小红的爸爸大约应准备960元钱。
(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
166 +225+558=949(元) 166 225
+ 51 5 18 9 4 9 答:收银员应收949元钱。
3.把货物全部运上去,可以怎样运? 写出你的方案。
你的方案中一共运了几次?
限重450千克
394千克 93千克
165千克 360千克
156千克 294千克 280千克 68千克
整理数据
175千克 213千克
68千克 213千克
93千克 280千克
156千克 294千克
165千克 360千克
175千克 394千克
第二次
360kg 68kg
第三次
294kg 156kg
第四次
280kg 165kg
第五次
213kg 175kg
第六次 93kg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更快 的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我的方案中一共运了6次。(答案不唯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773人,四年级805人, 五年级841人,六年级783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 你想怎样解答? 4. 还可以怎样解答?
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5.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7
+ +
7
= 14 (只) = 14 (只)
8
6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5
+ +
8
= 13 (只) = 13 (只)
7
6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第4题。 交流:完成练习后同桌同学相互检查。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 你想怎样解答?
4. 还可以怎样解答?
一共有多少人?
5.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 为什么他们的解答方法不同呢?
5
+ +
9
= 14 (人) = 14 (人)
8
6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 你想怎样解答? 4. 还可以怎样解答? 5.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为什么他们的解答方法不同呢?
二、学习新知,明晰思路
(二)比较异同。
7+8=15(人)
监控问题: 1. 大家都解答出来了吗?一共有多少人呢? 2. 同学们都是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谁来说一说 为什么用加法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3. 谁再来说一说另一个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9+6=15(人)
4.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并且都是用加法计算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一样呢?
后排
女生 男生 前排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 其他同学再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3. 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二、学习新知,明晰思路
(一)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 1.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3. 还可以怎样说这幅图的意思? 4.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 5. 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写下来,再和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例5)
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
看屏幕口算。
8+3= 8+8= 9+4= 7+8=
7+6= 7+5= 6+8= 9+5=
6+5= 7+7= 5+9= 8+7=
8+6= 6+6= 8+5= 9+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谁来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学习新知,明晰思路
(一)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