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 20)厘米
( 20 )厘米
(2)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较大的
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可能是(8 )厘米、宽是(3 )
厘米,周长是( 22 )厘米。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也可能是
( 6 )厘米、宽是( 4 ) 厘米,周长是( 20 )厘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练习
课堂 练习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图形中,周长最长的是( C ),最短的是( A )。 (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和 宽都分别相等)
知识点总结
重点
难点
核心素养
会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摆拼不同的图形,再运用不同的方 法计算出不同的图形的周长,会找使拼成图形周 长最短的方法。
通过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情境引入
知识链接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8cm 5cm
(8+5)×2 =13×2
=26cm
7cm
7×4=28cm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周长=长+长+宽+宽; 或周长=长×2+宽× 2; 或周长=(长+宽) × 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或周长=边长× 4。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连除问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连除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中的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例4的编排思路与例3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没有给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自己列出,体现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第二种方法(乘、除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中要用到小括号,难度比第一种方法(连除)大。在“回顾与反思”环节,不仅给出了进行检验的方法,即“将结果作为已知条件,代回原情境,检验由此推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原有的条件”,而且给出了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继续经历几何直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1/ 8
3.养成良好的阅读分析习惯,感受数学问题解决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教学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2/ 8
3/ 8
4/ 8
5/ 8
6/ 8
7/ 8
8/ 8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一、新课讲解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 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乐乐一共 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阅读与理解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在下面。
第一次: 一杯纯牛奶,喝了 半 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 半 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
35(杯)
一共喝的水:110(杯)
三、课堂小结
可以利用问题中不变的量来解决问题,解决这类 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谁是不变的量。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杯。 杯。 杯杯杯
回顾与反思
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 利用了什么知识?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借助画图找标准量“1”。在画图
分析这一步骤中,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从
而解决问题。
二、巩固练习
1.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 就兑满了热水。 又喝了半杯,觉得还是有些凉, 就又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混合运算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思考的快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更加熟练地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
【重点难点】
学会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游乐园里玩得真开心,可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复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53页例4情景图。
2.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师: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生:面包房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要烤几次?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提问:你能解决“剩下的要烤几次”这个问题吗?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请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重点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和列式。
生1:我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再用它除以每次能烤的个数,得到的就
是还要烤几次。列式为:
90-36=54(个)
54÷9=6(次)
生2:我的想法和他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90-36)÷9=6(次)
师:你先算什么?
生2:我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生2:我的方法是在90-36的前面和后面加上一个小括号,表示要先算90-36。列式为:(90-36)÷9=6(次)。
师:你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的?
生2:我上节课学习的。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你是学习的小主人。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教材第56页例1
1 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 m, 40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可以列成 综合算式
450×2×40 = 900×40 = 36000 (m ) 36000 m=36 km
答:这条公路长36 km。
教材第56页例1
1 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m, 40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450 × 2 ×
450 × 40 × 2
40
每台每天铺450 m
2台每天铺的长度 每台40天铺的长度
2台40天铺的长度
对比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450 × 2 × 40
2台每天的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对比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450 × 40 × 2
可以先计算2台铺路机1天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 2台铺路机1天铺路多少米? 450×2=900 (m)
2台铺路机40天铺路多少米? 工作总量
?
教材第56页例1
你会计算工 作总量吗?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900 × 40
= 360?00 (m )
36000 m =36 km
答:这条公路长36 km。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 (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 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5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照这样计算,6辆这样的车次可以搬多少台?
答案:120÷(4×2)=15
本节课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教学这一课,我选择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场景作为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逐步感知,使他们产生好学想学的欲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去解答、去验证问题。
学生全面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提出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78+22)某15-56015某[42÷(3+11)]36某(4某54÷8)
2.四(1)班的31人参加假日小队活动,为了环保出行,如何租车最省油?
可坐4人,耗油30升可坐9人,耗油50升3.(易错题)某市电影院推出两种买票方案。
(1)杨老师和李老师带领实验小学四年级38名学生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2)如果是38个大人和2个儿童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4.育红小学要组织春游,共有15名教师和200名学生。下面有两种可以租用的车型。大车:限乘40人,每辆每天租金800元。小车:限乘25人,每辆每天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呢?需要多少钱?
1.加→乘→减加→除→乘
(78+22)某15-56015某[42÷(3+11)]=100某15-560=15某
[42÷14]=1500-560=15某3=940=45乘→除→乘
36某(4某54÷8)=36某(216÷8)=36某27=972
解析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里有两个运算符号,要按顺序进行计算,例如36某(4某54÷8),小括号里是4某54÷8,就按没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算乘,再算除,最后将得数乘36。如果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2.31÷9=3(辆)……4(人)50某3+30=180(升)
答: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油。
解析由题图可知,大车可坐9人,耗油50升,可得知大车每人耗油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
状元成才路
也可以直接假设此 商品3月的价格是1。
5月价格:1×(1-20%)×(1+20%)=0.96 变化幅度:(1-0.96)÷1=0.04=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状元成才路
回顾与反思
如果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 是a元呢?结论是否一致?
a×(1-20%)×(1+20%)=0.96a (a-0.96a)÷a=0.04=4% 结论仍一致。
状元成才路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
状元成才路
一、复习导入
学校体育器材室新买了12副羽Fra Baidu bibliotek球拍,买 的乒乓球拍比羽毛球拍多50%。学校买了多少 副乒乓球拍?
(1)读题,找关键句,获取信息。 (2)仔细读题,确定单位“1”,根据数量关 系列式。
状元成才路
方法一:12+12×50%=18(副) 方法二:12×(1+50%)=18(副) 答:学校买了18副乒乓球拍。
状元成才路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降 价和涨价的幅度都是20%, 但降价和涨价的具体钱数 却不同呢?
因为单位“1”不同。
状元成才路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 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 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 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 方法完全相同,只是题目中的 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状元成才路
新人教版二下数学第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1)
烘焙小组做了22块蛋黄酥,要装到盒子里。每个 盒子最多装4块,他们至少要准备多少个盒子?
怎样解答?
用圆片摆一摆。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至少要准备6个盒子。
烘焙小组做了22块蛋黄酥,要装到盒子里。每个 盒子最多装4块,他们至少要准备多少个盒子?
求要准备多少个盒子,就是求22里 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买几个?
剩下的1元不够 再买一个。
10÷3=3(个)……1(元)
答:最多能买3个。
5元/个
3元/个
4元/个
(2)用这些钱能买多少个4元一个的面包?
10÷4=2(个)……2(元)
剩下的2元不够 再买一个。
答:用这些钱能买2个4元一个的面包。
巩固运用
(教材P67 T1)
1.要做50个灯笼。
我每天最多可 以做8个。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 50÷8=6(天)……2(个) 6+1=7(天) 答:至少需要7天才能做完。
2.
我带了23元。
(教材P67 T2)
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儿 童读物?25元呢?
23÷4=5(本)……3(元)
25÷4=6(本)……1(元)
我带了
25元。 答:23元最多可以买5 本儿童读物,25元 最多可以买6本儿童 读物。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 表内乘法(二)第5课时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人教版
座位示意图
需要的座位数:2+30=32(个)
5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 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怎样解答?
座位示意图
需要的座位数:2+30=32(个) 再计算客车的座位数。
5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 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1.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7+4=32(个)
口答:这首诗一共有 32个字。
2.学校机房有这些电脑,二年级一班共有38个学 生,能同时上机操作吗? 方法一:
6×7-2=40(台) 40>38,所以能同时上机操作。
口答:能同时上机操作。
怎样解答?
方法一
座位示意图
4×7=28(个) 28+5=33(个)
5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 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怎样解答?
座位示意图
方法二 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
5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 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解答正确吗?
座位示意图
学生和老师一共32人。客车有33个座 位,坐得下。
第二单元 第5课时《解决问题》课件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新课探究
该如何解答?
12面
一班
三班
?面
少4面
应该用 减 法计算。 12-4=8(面)
新课探究
解答正确吗? 12-4=8(面)
12-8=4,三班确实比一班少得了4面。 答:三班得了 8 面。
知识小结
用尝试和列举两种方法解决。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列式算一算。
北京比巴黎多得多少票? 56-18=38(票)
答:北京比巴黎多得38票。
(答案不唯一)
能力提升
6.小玉想买1本《植物百科全书》,还差15元。 她现在有多少钱?
32-15=17(元) 答:她现在有17元。
7.国庆节商店促销,每个球优惠8元出售。
“优惠8元”是 什么意思呢?
鸭蛋 鹅蛋
?个
鹅蛋:25-12=13(个) 答:鹅蛋有13个。
少12个
基础训练
1.两只海龟下蛋。第一只下了86个蛋,第二只比 第一只多下了9个。第二只海龟下了多少个蛋?
86+9=95(个)
答:第二只海龟下了95个蛋。
基础训练
2.今年人工野鸭岛上有53只野鸭,去年比今年少18 只。去年有多少只野鸭?
基础训练
(教材P24 做一做)
鸭蛋有25个,鸡蛋比鸭蛋多8个,鹅蛋比 鸭蛋少12个。鸡蛋有多少个?鹅蛋呢?
四年级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优秀课件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15×8×12 =120×12 =1440〔吨〕
15×12×8 =180×8 =1440〔吨〕
15×〔12×8〕 =15×96 =1440〔吨〕
答:这批货物共有1440吨。
当堂检测
2、6位师傅调试一批电脑,如果每人每天调试65
台,那么12天刚好调试完。这批电脑有多少台?
方法1:
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5课时
复习引入
1.计算 339×47
370×46
506×85 152×37
准备题
份数
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
每台每天铺150m,一天一共铺多少米?
每份数
总数
150×2=300〔米〕 答:一天一共铺300米。
探索新知
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
综合算式:
450×(40×2) = 450×80 = 36000(m) = 36km
答:这条公路长36千米。
怎样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第1步:读懂题意,弄清信息和 要求的问题;
第2步:理清解题思路,找到信 息之间的关系,明确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第3步:正确列式和计算;
第4 步:检验并写出答语。
课堂活动 解决下面的问题,并交流解法。
方法2:
方法3: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3页例4和“做一做”,第55~57页练习十二第5~17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
1、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根据这个信息,求什么?
求每队有多少人?(用语言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说出来)
每队的人数=(总人数)÷(队数)
2、三年级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表演,每队有30人,将每队平均分成3个小组,求什么?
求每组有多少人? (用语言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说出来)
每组的人数=(每队的人数)÷(对数)
3、以小组为单位为讨论,将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4.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综合算式:60÷2÷3=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
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
2023新插图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案】
教学笔记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1例5,完成教科书P63~64“练习十一”中第3、4、6、
7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用正比
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方法”的
联系和区别,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比例的意义,激活经验
1.复习成正比例的量。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学情预设】预设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3: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学情预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
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
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
2.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1)]
二、提出问题,探索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1例5。
师:通过上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水。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第5课时 用连乘解决问题(授课课件)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 用连乘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
第一步 旧知回顾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阅读与理解 ↓ 分析与解答 ↓ 回顾与反思
你还记得解决问题的一 般步骤吗?
第二步 新知引入
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要按照这个步 骤进行解答,用这个方法解决课本 第52页的例题。
第三步 精读教材
提升点2 解决居民住房问题
5.一个小区计划新建9栋楼房,每栋5个单元,每个单 元可住56户居民,能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56×5×9=2520(户) 答:能解决2520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6.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桃子先平均分成5份,把其 中的4份送给好朋友们,再把剩下的桃子平均分成 4份,把其中的3份送给小山羊,剩下1份自己吃。
2.看图解决问题。 这个书架上一共摆放了多少本图书?
35×3×2=210(本) 答:这个书架上一共摆放了210本图书。
3.把算式与相应的问题连起来。
一幢教学楼共有四层,每层6间教室,每间教室
安装8盏日光灯。
每层安装多少展日光灯?
8×6×4
共有多少间教室?
6×4
共安装多少展日光灯?
8×6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43×38-569
8×7×27
= 1634-569 = 1065
= 56×27 = 151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课时,主题为“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比例等,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比例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分享交流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本质。
2. 如何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分享交流的习惯。
5. 练习题讲解:教师讲解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你想怎样解答?
4. 还可以怎样解答?
一共有多少人?
5.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 为什么他们的解答方法不同呢?
5
+ +
9
= 14 (人) = 14 (人)
8
6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 你想怎样解答? 4. 还可以怎样解答? 5.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为什么他们的解答方法不同呢?
二、学习新知,明晰思路
(二)比较异同。
7+8=15(人)
监控问题: 1. 大家都解答出来了吗?一共有多少人呢? 2. 同学们都是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谁来说一说 为什么用加法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3. 谁再来说一说另一个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9+6=15(人)
4.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并且都是用加法计算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一样呢?
后排
女生 男生 前排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 其他同学再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3. 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二、学习新知,明晰思路
(一)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 1.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3. 还可以怎样说这幅图的意思? 4.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 5. 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写下来,再和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5
+ +
8
= 13 (只) = 13 (只)
7
6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第4题。 交流:完成练习后同桌同学相互检查。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 你想怎样解答? 4. 还可以怎样解答?
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5.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7
+ +
7
= 14 (只) = 14 (只)
8
6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例5)
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
看屏幕口算。
8+3= 8+8= 9+4= 7+8=
7+6= 7+5= 6+8= 9+5=
6+5= 7+7= 5+9= 8+7=
8+6= 6+6= 8+5= 9+6=
问题:谁来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学习新知,明晰思路
(一)仔细观察,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