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 方程 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结构及知识点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结构及知识点

o 不等式知识结构及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结构二.知识点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②(传递性)③(可加性)a b b a >⇔>,a b b c a c >>⇒>a b a c b c>⇔+>+(同向可加性)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db c a d c b a ->-⇒<>,④(可积性) bc ac c b a >⇒>>0,bc ac c b a <⇒<>0,⑤(同向正数可乘性)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c d ac bd >>>>⇒>0,0a b a b c d c d>><<⇒>⑥(平方法则) ⑦(开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0,1)a b n N n >>⇒>∈>且⑧(倒数法则)ba b a b a b a 110;110>⇒<<<⇒>>2、几个重要不等式①,(当且仅当时取号).变形公式:()222a b ab a b R +≥∈,a b =""=o 22.2a b ab +≤②(基本不等式),(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2a b+≥()a b R +∈,a b =变形公式: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a b +≥2.2a b ab +⎛⎫≤ ⎪⎝⎭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当且仅当3a b c ++()a b c R +∈、、时取到等号).a b c ==④(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222a b c ab bc ca a b R ++≥++∈,a b c ==⑤(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3333(0,0,0)a b c abc a b c ++≥>>>a b c ==⑥(当仅当a=b 时取等号)(当仅当a=b 0,2b aab a b>+≥若则0,2b aab a b<+-若则时取等号)⑦其中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ban b n a m a m b a b <++<<++<1(000)a b m n >>>>,,1同加则变小.⑧ 220;a x a x a x a x a >>⇔>⇔<->当时,或22.x a x a a x a <⇔<⇔-<<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 b a b a b -≤±≤+3、几个著名不等式①平均不等式:,(当且1122a b a b --+≤≤+()a b R +∈,仅当时取号).(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a b =""=≤≤≤ 变形公式: 222;22a b a b ab ++⎛⎫≤≤⎪⎝⎭222().2a b a b ++≥②幂平均不等式:222212121...(...).n n a a a a a a n+++≥++++≥1122(,,,).x y x y R ∈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当且仅当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时,等号成立.ad bc =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21231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1212(...)(...)n n a a a b b b ++++++o r21122(...).n n a b a b a b ≥+++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设是两个向量,则当且仅当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使,αβ ,αβαβ⋅≤ βk 时,等号成立.k αβ=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设为两组实数.是的任一排列,1212...,...n n a a a b b b ≤≤≤≤≤≤12,,...,n c c c 12,,...,n b b b 则(反序和乱序和12111122......n n n n n a b a b a b a c a c a c -+++≤+++1122....n n a b a b a b ≤+++≤顺序和)≤当且仅当或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12...n a a a ===12...n b b b ===⑨琴生不等式:(特例: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对于定义域中任()f x 意两点有则称f(x)为凸(或1212,(),x x x x ≠12121212()()()()()().2222x x f x f x x x f x f x f f ++++≤≥或凹)函数.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作差,作商法)、综合法、分析法;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学归纳法等.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22131((;242a a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211,(1)k k k <-211,(1)k k k >+==<等.*,1)k N k >∈>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步骤: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奇穿偶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0()()0()()()0()0()0()f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时同理)<≤“或”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8、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2()0(0)()f x a a f x a ≥⎧>>⇔⎨>⎩2()0(0)()f x a a f x a≥⎧<>⇔⎨<⎩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2()0()()0()[()]f x g x g x f x g x ≥⎧⎪⇔>⎨⎪<⎩()0()0()()f x g x f x g x ≥⎧⎪⇔≥⎨⎪>⎩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时,⑵当时,1a >()()()()f x g x aa f x g x >⇔>01a <<()()()()f xg x a a f x g x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时, ⑵当时,1a >()0log ()log ()()0()()a af x f xg x g x f x g x >⎧⎪>⇔>⎨⎪>⎩01a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⑴定义法:⑵平方法:(0).(0)a a a a a ≥⎧=⎨-<⎩22()()()().f xg x f x g x ≤⇔≤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①②(0);x a a x a a ≤⇔-≤≤≥(0);x a x a x a a ≥⇔≥≤-≥或③④()()()()()(()0)f x g x g x f x g x g x ≤⇔-≤≤≥()()()()()()(()0)f x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或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解形如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20ax bx c ++>准有:⑴讨论与0的大小;⑵讨论与0的大小;⑶讨论两根的大小.a ∆14、恒成立问题⑴不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时20ax bx c ++>0a =②当时 ⑵不等式的解集是全0,0;b c ⇒=>0a ≠00.a >⎧⇒⎨∆<⎩20ax bx c ++<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时②当时0a =0,0;b c ⇒=<0a ≠00.a <⎧⇒⎨∆<⎩⑶恒成立恒成立()f x a <max ();f x a ⇔<()f x a ≤max ();f x a ⇔≤⑷恒成立恒成立()f x a >min ();f x a ⇔>()f x a ≥min ().f x a ⇔≥15、线性规划问题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法一:取点定域法:由于直线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0Ax By C ++=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Ax By C ++一特殊点(如原点),由的正负即可判断出或00(,)x y 00Ax By C ++0Ax By C ++>(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0)<即:直线定边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法二:根据或,观察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若同号,0Ax By C ++>(0)<B 或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若异号,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即:同0Ax By C ++>(0)<号上方,异号下方.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为常数)的最值:z Ax By =+(,A B 法一:角点法:如果目标函数 (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z Ax By =+x y 、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小值z z z 法二:画——移——定——求: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第二步,作直线 ,平移直0:0l Ax By +=线(据可行域,将直线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第四步,0l 0l (,)x y 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x y z Ax By =+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利用的几何意义:,为直线的纵截距.z A z y x B B =-+zB①若则使目标函数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取得最0,B >z Ax By =+z 大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取得最小值;z ②若则使目标函数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取得最0,B <z Ax By =+z 小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取得最大值.z ⑷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①“截距”型: ②“斜率”型:或;z Ax By =+yz x =;y b z x a-=-③“距离”型:或 或22z x y =+z =22()()z x a y b =-+-z =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从而使问题简单化.16. 利用均值不等式:()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 222222+≥∈+≥≤+⎛⎝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值?(一正、意到“,”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或和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 b ∈++()()二定、三相等)注意如下结论:()a b a b ab aba ba b R 22222+≥+≥≥+∈+,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汇总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汇总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汇总不等式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不等式性质,还包括不等式的求解、图像表示以及应用等方面。

下面将对高考中常见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传递性:若a < b,且b < c,则有a < c。

传递性是不等式推导中常用的重要性质。

2. 不等式的加减性:若a < b,则有a±c < b±c,其中c为实数。

加减性运算是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时成立的性质。

3. 不等式的倍乘性:若a < b,且c > 0,则有ac < bc;若a < b,且c < 0,则有ac > bc。

倍乘性是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或负数时成立的性质。

二、不等式的求解1. 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ax + b < c或ax + b > c,其中a、b、c 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采用移项和分段讨论等方法。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例如ax^2 + bx + c < 0或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利用函数图像、判别式、因式分解等方法来进行求解。

3. 绝对值不等式:例如|ax + b| < c或|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绝对值不等式时,可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复合不等式进行求解。

三、不等式的图像表示1. 不等式的区间表示:例如a < x < b或a ≤ x ≤ b,其中a、b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不等式的区间表示可以通过画数轴,标示出解集所在的区间。

2. 不等式的图像表示:例如y < ax + b或y > ax + b,其中a、b 为已知实数,x、y为未知数。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一、方程的概念与性质方程是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一般形式为:P(x)=0,其中P(x)为多项式函数,x为未知数。

方程的次数是多项式中各项次数的最大值。

方程的性质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程的根:方程P(x)=0的解称为方程的根。

方程的根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

2.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设方程P(x)=0的根为a,则P(a)=0,反之,如果P(a)=0,那么a就是方程P(x)=0的根。

3.方程的解的性质:若a是方程P(x)=0的根,则(x-a)是P(x)的一个因式。

4.方程的根的个数:n次方程P(x)=0的解的个数至多为n个。

二、方程的解法1.一次方程的解法:设方程a1x+a0=0,其中a1≠0,则方程的解为x=-a0/a12.二次方程的解法:设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则方程的解公式为x = (-b ± √(b^2 - 4ac))/(2a)。

3.高次方程的解法:对于高次方程,一般采用因式分解、配方法、卡尔丹法等方法求解。

三、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不等式是使用不等号连接的数学关系,在不等式中,未知数的取值满足特定的条件。

常见的不等式有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大于(>)、小于(<)等。

不等式的性质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等式的解集:满足不等式所有条件的数值的集合称为不等式的解集。

2.在不等关系中,可以在两边同加或者同减一个数,可以在两边同乘或者同除正数,但是如果两边同乘或者同除负数的话,应该将不等号翻转。

3.对于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所有不等式的解的交集称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四、不等式的解法1.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将不等式变形,找到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得到的范围即是不等式的解。

2.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将二次不等式化为零,找到对应的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然后根据二次不等式表示的形式将解的范围确定下来。

3.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对于绝对值不等式,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不等式分成正负两种情况进行求解。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高考数学中不等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下面是对高考数学中不等式知识点的完整总结:一、基本概念和性质1.不等关系:对于实数a和b,如果a=b,则称a等于b;如果a≠b,则称a不等于b。

当a不等于b时,可以断定a大于b(记作a>b),或者a小于b(记作a<b)。

2.不等式:不等式是由不等关系得到的等式,包括大于等于不等式(a≥b)和小于等于不等式(a≤b)。

3.基本性质:(1)若a>b且b>c,则a>c;(2) 若a>b且c>0,则ac>bc;(3) 若a>b且c<0,则ac<bc;(4)若a>b且c≥0,则a+c>b+c;(5)若a>b且c≤0,则a+c>b+c。

4.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类似,解不等式是指寻找满足不等式的解的过程。

5.不等式的性质: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相同的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同号的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异号的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键是确定x的取值范围。

在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减法、乘除法保持不等式不变。

2.不等式组:由多个不等式组成的方程组,称为不等式组。

求解不等式组的关键是确定每个不等式的集合和并集。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键是确定不等式的根及开口方向。

可以根据系数的正负、零点的位置和变号法等来确定解的范围。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

四、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对于绝对值不等式,可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将其拆分为多个实数的不等式。

2.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

将绝对值不等式中的绝对值拆分出来,分别讨论绝对值内外的情况,从而得到解的范围。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对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连接两个数或代数表达式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例如:3x + 2 > 5 ,y 1 ≤ 4 等都是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称性:如果 a > b ,那么 b < a ;如果 a < b ,那么 b > a 。

例如:若 5 > 3 ,则 3 < 5 。

2、传递性:如果 a > b 且 b > c ,那么 a > c ;如果 a < b 且 b< c ,那么 a < c 。

比如:已知 7 > 5 ,5 > 3 ,则 7 > 3 ;若 2 < 4 ,4 < 6 ,则 2< 6 。

3、加法性质:如果 a > b ,那么 a + c > b + c ;如果 a < b ,那么 a + c < b + c 。

例如:因为 8 > 5 ,所以 8 + 2 > 5 + 2 ,即 10 > 7 。

4、乘法性质:如果 a > b 且 c > 0 ,那么 ac > bc ;如果 a < b 且 c > 0 ,那么ac < bc 。

如果 a > b 且 c < 0 ,那么 ac < bc ;如果 a < b 且 c < 0 ,那么ac > bc 。

例如:若 3 > 1 ,且 2 > 0 ,则 3×2 > 1×2 ,即 6 > 2 ;若 3 > 1 ,但-2 < 0 ,则 3×(-2) < 1×(-2) ,即-6 <-2 。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1、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如:2x 5 > 0 。

2、解法:去分母(若有分母)。

去括号。

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 1 :注意当系数为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一、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一次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和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有整理法、等价变形法和代入法。

整理法是指将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个方程的一侧,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另一侧,以此来简化方程的形式;等价变形法是指通过一些等价变形,使方程的解易于得到;代入法是指将一个变量表示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将它代入方程中,从而解得未知数的值。

解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后,需要进行检验,以确保解是正确的。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一次的不等式,一般形式为ax+b>0或ax+b<0。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是要注意当不等式中含有乘法或除法时,对不等式两边的符号要进行取反。

二、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二次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和c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配方法是指通过变形,使得方程左侧成为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通过提取平方根的方法解得未知数的值;公式法是指利用求根公式x=(-b±√(b^2-4ac))/2a,解得方程的根;因式分解法是指将方程右侧化成(product-sum)型的二项式,然后再通过整理方程的形式来解得未知数的值。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二次的不等式,一般形式为ax^2+bx+c>0或ax^2+bx+c<0。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但是要注意当不等式中含有乘法或除法时,对不等式两边的符号要进行取反。

三、二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1.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by=c。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等价变形法。

完整版的不等式知识点和基本题型

完整版的不等式知识点和基本题型

完整版的不等式知识点和基本题型不等式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关系符号,它用来描述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以下是不等式的基本知识点和常见题型:1. 不等式基本概念- 不等式是指在两个数之间用不同的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比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 不等式的解集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实数的集合。

2. 不等式的性质- 若 a > b,则 b < a。

- 若 a > b 且 b > c,则 a > c。

- 若 a > b 且 a > 0,则 ac > bc(c > 0)。

- 若 a > b 且 c < 0,则 ac < bc(c < 0)。

- 若 a > b 且c ≠ 0,则 ac > bc。

3. 不等式的解法-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

-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正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

-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负数,不等式的方向反向。

- 若不等式两边有平方根,应考虑正负情况。

4. 不等式的常见题型4.1. 一元一次不等式- 形如 ax + b > c 或 ax + b < c 的不等式,其中 a、b、c 为常数,x 为变量。

- 解法类似一元一次方程,通过移项和化简来求解。

4.2. 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 形如 |ax + b| > c 或 |ax + b| < c 的不等式,其中 a、b、c 为常数,x 为变量。

- 需要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来分情况讨论和求解。

4.3. 二元一次不等式- 形如 ax + by > c 或 ax + by < c 的不等式,其中 a、b、c 为常数,x、y 为变量。

- 解法类似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移项和化简来求解。

4.4. 二次不等式- 形如 ax^2 + bx + c > 0 或 ax^2 + bx + c < 0 的不等式,其中 a、b、c 为常数,x 为变量。

初中数学中的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的归纳与解析

初中数学中的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的归纳与解析

初中数学中的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的归纳与解析方程与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的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进行归纳与解析。

一、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中未知数通常用字母表示。

方程的解即满足方程的数值。

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其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通过逆运算将未知数从方程中分离,并求得未知数的值。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

其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和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并且a ≠ 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

其中求根公式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它的表达式为:x = (-b ± √(b^2 - 4ac)) / (2a)。

二、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含有不等关系的等式,其中未知数通常用字母表示。

不等式的解即满足不等式关系的数值。

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

其一般形式为:ax + b < 0(或>、≤、≥)。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通过逆运算将未知数从不等式中分离,并确定不等号的方向。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不等式。

其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或>、≤、≥),其中a、b和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并且a ≠ 0。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主要有图像法和区间法。

图像法通过绘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确定满足不等式的数值范围;区间法通过判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函数的正负性,确定满足不等式的数值范围。

三、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方程与不等式是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1. 方程的应用方程常常用于解决两个或多个相关量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与不等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与不等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与不等式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与不等式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

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

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配方法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2)分解因式法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3)公式法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3)公式法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4)韦达定理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归纳在初中数学中,方程和不等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推理证明的工具。

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点,对于进一步学习代数和几何等数学分支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常表示为“含有等号的代数式”。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确定未知数的取值,使得方程两边的值相等。

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是逆运算法,即通过逆运算将方程化简为等价的形式。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的方程。

我们常用二次公式或配方法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而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可以从判别式、求和与积、因式分解等方法入手。

3. 多元一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方程。

求解多元一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是代入法和消元法。

二、方程的应用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利用方程来解决关于长度、重量、价格、时间等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1. 长度问题:在解决长度问题时,可以利用线段长度与线段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2. 重量问题:在解决重量问题时,可以注意不同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建立方程表示。

3. 价格问题:在处理价格问题时,可以通过计算价格与数量、折扣等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

4. 时间问题:在解决时间问题时,可以根据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来建立方程。

三、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比较两个或多个数大小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它通过大小关系的符号(如 >、<、≥、≤等)表示。

解不等式就是求出满足不等式的数值范围。

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不等式。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似。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的不等式。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方程和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推理和证明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为你整理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求解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方程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

它的特点是通过运算找到满足等式的未知数的值。

2.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形式,它的未知数只有一个,并且次数为一。

一元一次方程可表示为ax + b = 0,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两种: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合并同类项是将方程两边的项按照未知数的幂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然后合并同类项。

移项是通过交换方程两边的项的位置,并且改变符号,将含有未知数的项集中在一边,常数项集中在另一边。

3.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²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和c为已知数,a≠0。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可以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式进行。

其中求根公式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公式x = (-b ± √(b² - 4ac)) / 2a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4. 方程的解集解集是方程所有满足条件的未知数的集合。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解集可以是实数集、有理数集或者整数集。

二、不等式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表示,通常使用符号<、>、≤或≥来表示。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其形式为ax + b < 0或ax + b > 0。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也与方程类似,但是要注意在对等式两边乘以负数时需要改变不等式的方向。

3.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形如ax² + bx + c < 0或ax² + bx + c > 0的不等式,其中a、b 和c为已知数,a≠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与不等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与不等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 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

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

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配方法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2)分解因式法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3)公式法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点归纳大全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点归纳大全

完整版)不等式知识点归纳大全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一、解不等式1.解不等式时,最终需要用集合的形式表示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通常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

2.解分式不等式f(x)。

a(a≠0)的一般思路是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使x的系数变为正值,标根及奇穿过偶弹回。

3.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需要分类讨论、平方转化或换元转化去绝对值。

4.解含参不等式时,常常需要分类等价转化。

按参数讨论时,最后需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按未知数讨论时,最后需要求并集。

二、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1.在利用重要不等式a+b≥2ab以及变式ab≤(a+b)²求函数的最值时,需要注意a、b∈R⁺(或a、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

2.常用的不等式有:a、2(a²+b²+c²)≥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b、a+b+c≥√(3(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三、含立方的几个重要不等式1.对于正数a、b、c,有a³+b³+c³≥3abc(当且仅当a=b=c 时,取等号)。

2.对于正数a、b、c,有(a+b+c)³≥27abc(当且仅当a=b=c 时,取等号)。

四、最值定理1.积定和最小:当x、y>0,且x+y≥2xy时,若积xy=P (定值),则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P。

2.和定积最大:当x、y>0,且x+y≥2xy时,若和x+y=S (定值),则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S²/4.3.已知a、b、x、y∈R,且ax+by=1,有x/y+y/x的最小值为(a+b+√(a²+b²))/2.4.对于已知x>0、y>0、x+2y+2xy=8的等式,x+2y的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8.注:删除了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

高考不等式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的知识点总结高考数学中的不等式是一个关键的考点,涉及到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等方面。

掌握不等式的知识对于高考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将对高考不等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不等式的性质首先,不等式的性质是我们理解不等式方程的基础。

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对于后续的解不等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1 不等式的传递性不等式具有传递性,即如果 a > b,b > c,则 a > c。

这个性质在解不等式过程中常常被使用,特别是在比较大小时。

1.2 倒数性质设 a > b,则 1/a < 1/b。

这个性质在不等式的推导中经常用到,可以将不等式中的分数项化为倒数,从而简化计算。

1.3 开方性质当 a > b 且 a > 0,那么√a > √b。

这个性质常常用于解决存在根号的不等式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若 a < 0,则不能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开方。

二、不等式的解法在高考中,不等式的解法通常包括两种:代数法和图像法。

2.1 代数法代数法是通过变量的代入、移项、取绝对值等方式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2.1.1 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ax + b > 0。

可以根据 a 的正负来讨论其解集情况。

2.1.2 一元二次不等式例如:ax^2 + bx + c > 0。

可以运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根据其正负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1.3 绝对值不等式例如:|ax + b| > c。

可以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讨论,注意分情况讨论。

2.2 图像法图像法是通过将不等式转化为图像问题,通过观察图像来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2.2.1 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通过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确定函数曲线与 x 轴的相对位置,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2.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通过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确定函数曲线与 x 轴的相对位置,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关于方程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关于方程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关于方程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一、方程不等式的概念方程不等式是指由数学符号“<”、“≤”、“>”、“≥”连接的等式或不等式表达式。

它们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不同量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确定等问题的基本工具。

方程不等式一般可以分为一元不等式和多元不等式两种类型。

一元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如x<5、2x-3≤7等;而多元不等式是指含有多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如2y+3x<10、x+y≥5等。

方程不等式的解是指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数值或数值范围。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元不等式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们具有以下形式:ax+b>0、ax+b≥0、ax+b<0、ax+b≤0等,其中a和b是已知常数,x是未知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主要有图解法、代数法和逻辑推理法。

1. 图解法:利用数轴上的点和线段分析不等式的解集。

当不等式为“>”或“≥”时,解集在数轴上对应着以实数轴上某个点为端点的射线;当不等式为“<”或“≤”时,解集在数轴上对应着以实数轴上某个点为端点的射线的补集。

2. 代数法:通过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加减乘除、取倒数、开平方等运算,化简和变换不等式,然后解出未知数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不等式两边的运算时,需要考虑到不等式的方向性,避免不等式的方向性变化。

3. 逻辑推理法:通过对不等式的逻辑推理,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逻辑推理法在处理一些特殊类型的不等式时比较有效,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含有根式的不等式等。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由若干个一元不等式组成的一个整体。

它们一般具有以下形式:{ax+b>c1,dx+e>c2,⋮kx+m>cn其中a、b、c、d、e、k、m是已知常数,x是未知数,c1、c2、⋯、cn是不等式组的各个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类似,主要有图解法、代数法和逻辑推理法。

不等式与方程根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与方程根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与方程根知识点总结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一种比较两个数大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它由不等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组成。

例如,3x+5>7就是一个不等式,其中3x+5和7分别是两个表达式,>是不等号。

1.2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包括传递性、反对称性和加减乘除性。

传递性指的是如果a>b且b>c,则a>c;反对称性指的是如果a>b且b>a,则a=b;加减乘除性指的是如果a>b,则a+c>b+c,a-c>b-c,a×c>b×c,a/c>b/c(其中c>0)。

1.3 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的方法分为图解法和代数法两种。

图解法是通过将不等式转化成图形的方式来求解,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来求解。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通常使用图解法来求解。

1.4 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经济学、管理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

例如,利润不等式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企业的盈利状况,生态平衡不等式可以用来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方程的基本概念2.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一个等式,它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

例如,3x+5=7就是一个方程,其中3x+5和7是两个表达式,=是等号。

2.2 方程的性质方程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包括等价性、对称性和变换性。

等价性指的是如果a=b,则b=a;对称性指的是如果a=b且b=c,则a=c;变换性指的是如果a=b且c=d,则a+c=b+d。

2.3 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方法分为试解法、代数法和图解法三种。

试解法是通过试验一些数值来求解,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来求解,图解法是通过将等式转化成图形的方式来求解。

2.4 方程的应用方程在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工程学和金融学等领域。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也可以用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高三数学方程不等式知识点

高三数学方程不等式知识点

高三数学方程不等式知识点方程和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和解题步骤两个方面介绍高三数学中的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

一、方程的基础概念方程是指两个代数式之间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关系式。

常见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

解方程就是要找出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一元方程。

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为已知实数,a ≠ 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将方程化简为ax = -b的形式,然后通过除以a的操作求得未知数的值。

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一元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其中a、b和c为已知实数,a ≠ 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是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法。

二、不等式的基础概念不等式是指两个代数式之间用不等号连接而成的关系式。

常见的不等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等。

解不等式就是要找出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一元不等式。

一般形式为ax + b > 0或ax + b < 0,其中a和b为已知实数,a ≠ 0。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分情况讨论法和代数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一元不等式。

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或ax² + bx + c < 0,其中a、b和c为已知实数,a ≠ 0。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通过图像法、代数法和区间法等进行求解。

三、方程和不等式解题步骤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步骤大致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化简方程或不等式,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

2.根据方程或不等式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解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解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解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一、解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a. 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方程左边,得到ax = -b。

b. 如果a不等于0,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到x = -b/a。

c. 如果a等于0,则无解或为恒等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 利用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x = (-b ± √(b^2 - 4ac)) / 2a。

a. 如果判别式(b^2 - 4ac)大于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 如果判别式等于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c. 如果判别式小于0,则方程无实根,为复数解。

三、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形如ax + b > 0或ax + b < 0的不等式,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a. 将不等式中的常数项移到不等式左边,得到ax > -b或ax < -b。

b. 如果系数a为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解为x > -b/a或x < -b/a。

c. 如果系数a为负数,则不等号方向取反,解为x < -b/a或x > -b/a。

d. 如果不等式中有等号,则解为对应的不等号的等于情况。

四、解复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1. 复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由多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

2. 解复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a. 将复合不等式改写为多个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b. 分别解每个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c. 根据题目要求,将解的范围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的解集。

五、解一元高次不等式1. 一元高次不等式指数为大于等于2的不等式,如x^2 + 3x > 0。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一、方程的定义与基本概念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数学关系中的等式关系。

方程通常由未知数、系数、和常数项组成,通过运算符号将它们连接起来。

在解方程时,我们的目标是找到满足方程条件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可以是一元方程,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也可以是多元方程,含有多个未知数。

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形式。

它的形式通常为ax+b=0,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运用逆运算,将未知数从方程中解出来。

通过将方程两边进行运算,消去系数和常数项,最终得到未知数的值。

三、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方程中的一种,其形式为ax²+bx+c=0,其中a、b和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是配方法和公式法。

其中,配方法涉及到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即通过添加常数项使方程变为平方的形式。

公式法则是通过使用求根公式,直接计算方程的解。

四、不等式的定义与基本概念不等式用于描述两个不同数之间的关系。

与方程类似,不等式也分为一元不等式和多元不等式。

一元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多元不等式中含有多个未知数。

不等式中的符号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解不等式的目标是确定使不等式成立的数的范围。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简单的不等式形式。

它常见的形式为ax+b>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键在于确定不等式的符号和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合理的变形和运算,可以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六、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一元不等式中的一种,其形式为ax²+bx+c>0,其中a、b和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与解一元二次方程类似。

通过分析二次项的符号、系数和常数项的关系,可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七、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方程与不等式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它们常用于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熟悉解一元
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方法,熟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步骤.'
2.二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
相关的等量关系;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目标,体会"消元"思想,掌握解二兀一次方
程组的代入法和加减法,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进一步认识利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
系;掌握不等式的T性,质-,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
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
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会利用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一元二次方程.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
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一元二次方程
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一)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1.方程.(1)等式和方程;(2)方程的解;(3)解方程
2.等式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等式;
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O)
3.不等式.(1)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集;(3)解不等式·
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二)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1.方程的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总可以通过变形化为:一=6(o≠o)的形式.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z=鲁("to).
(2)一元二次方程.任何关于z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成:一2+h+c=o(。

≠o)的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以下几种.
①直接开平方法:这种方法用于解不含
当詈≤o时,则x='√一詈;当詈>o时,则方程无实根·
②配方法:通过配方,将方程ax2+bx+c=0(n≠O)化为(z+m)2=n的形式,然后借助
直接开平方法解决.
注意:当配方后式子(x+m)2;n中,rt<0时,方程无解.
③公式法:用配方法可以得到ax2+bx+c=o(o≠o)的求根公式是
z:-生掣丝(b24ac,>O),.
④因式分解法:若方程一2+h+c=o能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则令每一个因式
为零,使得原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然后解两个一无一次方程,即可求得原方程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二吐号;÷二二堑(62-4ac
>10)中,令△=b2-4ac,A就是根的判别式.
当△>O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A=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去分母;②解所得的整式方程;③验根:将所得的根代人到
原方程的公分母中去,若使公分母的值为零就是增根,应该舍去-
若方程是特殊类型的分式方程,可用"换元法"来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代人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通过变形化为:ax>6(。

≠o)的形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当n>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号;当。

<0时,原不等式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儿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
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时,可以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这样它们的公共部分便能较容易地得出来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如下四种情况:
(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关键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
系,再列一个或几个等式(即方程或方程组).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题.就是弄清题意,弄清问题中有哪几种量,其中哪儿个量是已知的,哪几个量是未
知的,它们彼此之间遵循哪些数量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或几个未知数,用字母来表示.根据题中给出的数量关系,用所设未知
数盼代数式表示其他的未知量.设未知数的方法有三种:直接设未知数、间接设未知数、设辅
助未知数.究竟设什么未知数,要因题而异,酌情处理.未知数设出后,可以看成已知数,参与
分析和计算.此外,设未知数时还应注明单位.
3.列方程(方程组).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包括已知量,已经假设的未知量及数量关系),
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4.解方程或方程组.
5-检验和答话.检验所得的解是否合理,并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然后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