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十一大流派

合集下载

纪录片的流派和风格

纪录片的流派和风格
家庭作为影片中唯一被突显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在影 片中不仅承担着叙事功能,而且还象征性地代表着弗 拉哈迪所构建的乌托邦世界的社会结构特征。
2、与被摄对象长期交友共处,深人观察、准确把握其 生活形态,并使被摄对象在镜头前高度自然。
在拍摄过程中,他对被摄对象采取的是一种完全平等 的态度。他不是去控制、奴役他们,而是把他们当作 自己的朋友。
4、在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运用画面组接创造 节奏变化和艺术气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利用字幕增强效果,使默片具备了综合艺术手段的 表现力。
正是这些创造性手法,使纪录片脱离了原始形态,成 为具有审美价值、史学价值和社会震撼力的纪实艺术。
弗拉哈迪的创作也引起了长久的争论,遭到非议之处 主要是:有人批评建冰屋是 “造假”;有人批评他单 纯扬美,是回避社会矛盾、粉饰现实;用长镜头组织 情节等。
二、制作者与被摄对象的关系。包括拍 摄者在镜头后面的接近与回应,以及被 摄者在镜头前面的一切言语、行为,包 括被摄者的参与和拍摄者的介入产生的 现场信息对流,以及在拍摄过程中制作 者怎样获得被摄对象的信任,怎样使用 这种信任。
三、制作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涉及为利 于观众接受而采取的前期拍摄方式及后 期剪辑技巧,具体表现为对现场信息的 还原等。
《北方的纳努克》留下的有深远影响的创作方法和艺 术技巧,主要是如下几方面:
1、歌颂美而回避丑的美学原则。
在纪录片里他构建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
为了建立这种乌托邦世界,弗拉哈迪坚持将镜头聚焦 在遥远地域的少数族裔身上。他对现代文明的破坏力 深有痛感,却不直接触及,只是不遗余力地去描写、 纪录乃至重演古老文明的善与美,并把自己的赞美之 情注入其中。
他一般在拍摄地点生活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北方 的纳努克》是一个突出的例于,弗拉哈迪与他的被摄 对象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一起生活了8年时间。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摘要:西方摄影流派从法国人达盖尔摄影术成为摄影的标志到今天,摄影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随着1839年,摄影艺术正式诞生以来,世界上各种摄影艺术流派如雨后春笋,都渐渐发展壮大起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别具一格的风格。

并且各种流派在摄影历史上都有自己或轻或重的地位。

但写实主义摄影流派作为其中的一支队伍,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写实主义摄影流派1839年8月19日,摄影艺术诞生。

从那至今,摄影技术在不断地完发展,摄影艺术也在不断提高。

摄影家在追求摄影艺术的时候,往往都有相似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拥有相似摄影风格的人就在不觉间形成了一种流派。

所谓流派,就是由具有某种共同艺术观念、共同美学思想、共同审美趣味、共同创作倾向和共同艺术特色的艺术家形成或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或派别。

然而,当这些摄影艺术流派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同一摄影艺术流派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作都有着共同的特色和鲜明的创意个性。

摄影艺术发展至今,共形成了十一大摄影流派,其中包括写实主义摄影流派,绘画主义摄影流派,自然主义摄影流派,纯粹主义摄影流派,印象主义摄影流派,新现实主义摄影流派,达达主义摄影流派,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抽象主义摄影流派,主观主义摄影流派,堪的派摄影流派。

然而在这众多流派中,写实主义摄影流派却占着极其重要艺术地位。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流派。

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

所以写实摄影流派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

写实是抽象、理想化的反义,写实主义又译现实主义,一般被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是西方19世纪的美术思潮。

在绘画上是继浪漫主义之后所发展出来的。

最早起源于法国,其中心也是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

法国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于30~70年代间,曾掀起过一场强大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1848年革命后,首次用“写实主义”这个词来自称。

三大电影运动

三大电影运动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主要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纯电影美学试验: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

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现实主义倾向: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利用布景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摄影在外国的历程

摄影在外国的历程

摄影在外国的历程发布时间:2021-09-06T01:52:57.42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3期5月作者:张怀仁[导读]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常将某某流派与某某风格相提并论,但我们还要澄清是二者是不同张怀仁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常将某某流派与某某风格相提并论,但我们还要澄清是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流派是指有着同种审美意识、创作观念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形式;风格则是艺术家能展现出自己独特个性和艺术特色的作品,是艺术家在这个行业内得到认可以及成熟的标志且是个体的行为。

关键词; 印象主义摄影、纯粹主义摄影、纪实摄影、超现实主义在西方,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质疑骗》是最早有关于针孔成像的记载。

他很早就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最早发现了阳光能通过小孔成像。

荷兰医生、数学家弗里休斯于1554年写下了《宇宙之光与空间几何学》,书中有暗箱的绘制图样和画出了观察日蚀现象的小孔成像图片。

意大利科学家巴巴罗1568年首次在暗箱上装上镜头并取得了清晰地影像。

在17世纪,画家们经常利用小孔成像的精确透视关系和结构比例来辅助绘画物体。

1793年,法国印刷工人尼埃普斯(1765-1833)开始研究摄影术。

尼埃普斯在1826年将一块铅锡合金板放在自制的暗盒中曝光了8小时左右的,这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的照片。

所谓 “流派”,应是有着某种相同的美学思维、审美兴趣、艺术看法、创作方向并有着社会影响的一个群体。

我们今天所谈的摄影艺术流派也不例外。

从而流派有两个标志,而且两者不可或缺,一是这个群体在活动中缔造实践该流派的艺术纲要和艺术宗旨,并这些都具备相似美学。

另一个是有自身明显、完备的艺术宗旨和艺术纲要,以及有着本身的艺术理论系统。

摄影艺术史的派别纵观摄影艺术史的派别,大致有以下十一个,它们是: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印象主义摄影、决裂主义摄影、新客观主义摄影、纯粹主义摄影、纪实摄影、堪的派摄影、抽象摄影、象征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1高艺术摄影 19世纪高艺术摄影起源于英国。

2020智慧树,知到《定格身边的美数码摄影攻略》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定格身边的美数码摄影攻略》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定格身边的美数码摄影攻略》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定格身边的美数码摄影攻略》章节测试答案见面课:佳作赏析1、问题:()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选项:A:绘画主义B:自然主义C:新即物主义D:主观主义答案: 【绘画主义】2、问题:绘画主义摄影是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 )国一种艺术流派选项:A:英B:美C:法D:德答案: 【英】3、问题:摄影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由( )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A:20B:30C:40D:50答案: 【30】4、问题:中国第一代艺术摄影大师郎静山是中国著名的( )大师。

选项:A:写实B:印象派C:画意D:自然主义派答案: 【画意】5、问题:印象派摄影作品从对镜头成像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

( )在照片上用画笔、铅笔、橡皮加工。

选项:A:允许B:不允许答案: 【允许】6、问题:纯粹派摄影又称为直接派摄影,崇尚使用大底片、崇尚使用最小的光圈,以获得最清晰的范围。

产生了著名的( )小组A:F32B:F64C:F4D:F46答案: 【F64 】7、问题:摄影艺术领域中的“达达派”,崇尚虚无,戏谑创作。

多利用暗房技术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

达达是( )儿童语言中“小马”或“玩具马”的不连贯语汇。

选项: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答案: 【法国】8、问题:( )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尤尔斯曼被称为摄影蒙太奇大师。

选项: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答案: 【美国】9、问题:“堪的派摄影”归于( )流派,代表人物是布列松。

“堪的”的意思是偷拍。

选项:A:主观主义摄影B:写实主义摄影C:抽象摄影D:超现实主义摄影答案: 【写实主义摄影】见面课:摄影趣谈1、问题:摄影设备高档、实用,有一定技术,摄影的目的为追求理想的摄影师是 ( )选项:A:职业发烧友B:娱乐发烧友C:器材发烧友D:以上都是答案: 【职业发烧友】2、问题: 摄影术是由( )世纪以来画家写生使用的暗箱发展而来的选项:A:16B:15C:17D:18答案: 【16】3、问题:( ) 在2400多年前的关于针孔成像记述是人类对于光线沿直线传播原理的最早记录。

各国电影流派

各国电影流派

第三章各国电影流派所谓流派,指的是一批艺术家所拍摄的作品在思想倾向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创作表现出大致相近的美学风貌和艺术气质。

这种现象在电影诞生的第五年(1900年)便开始形成,第一次出现在英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第一节勃列顿学派这是外国电影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流派,以反映社会面貌著称。

因为成员住在英国勃列顿这个地方而被命名为勃列顿学派。

一些年轻导演宣称要拍摄“真正生活的片断”,提出的电影口号是“我把世界摆在你的面前”,并创作了一批风格相近的短片。

片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十分相似。

人物形象,除一般电影中常见的人物外,主要是水手、矿工、囚犯、士兵等;形式技巧方面,对先进电影语言热情追求与探索,电影叙述手法不仅灵活大胆,敢于打破旧有的陈规老套,而且十分重视摄影机的创造作用,追求改变拍摄视点带来的新颖视觉效果。

代表人物:1、G.A.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1900年):远景与特写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场面《望远镜中看见的景象》(1901年):一位男子对一对夫妇的窥视《玛丽.珍妮的灾祸》(1903年):内景与外景结合的典范2、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1901年):第一次采用若干个场景来表现一个完整的事件(营救场面),追逐与救援的主题以及两组不同的形象交替出现,产生了很强的戏剧性效果。

体现电影自由运动的特性,因而具有典型性意义,至今仍是很多电影类型的基本叙事方法。

这一学派的电影以反映现实生活和描写社会现实问题而闻名,主张电影应当反映社会问题并在艺术上对于电影语言的运用处于先锋地位而著称。

让摄影机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观念成为电影艺术最重要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段,这些观念的艺术价值在于揭示了电影成为艺术的奥秘:电影是一门运动的艺术。

第二节先锋派先锋派运动,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自觉探索电影本性和可能的发展前途及其表现美学,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运动。

外国电影史 资料

外国电影史  资料

小知识点:1. 摄影的技术: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后在绘画上2..放映术: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

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3.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用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

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真正的诞生。

4.梅里爱的电影样式:魔术片《贵妇人的失踪》排演的新闻片《德莱孚斯案件》神话故事片《灰姑娘》科幻探险片《太空旅行记》5.默片时期电影四大喜剧明星:麦克。

赛纳特(美国喜剧片的创始人,为棍棒喜剧开辟了道路)巴斯特。

基顿《大将军》哈罗德。

劳埃德《大学新生》查尔斯。

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大独裁者》一.名词解释1.视觉滞留原理: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2.棍棒喜剧:麦克。

赛纳特美国喜剧片创始人,为美国电影喜剧第一个时期“棍棒喜剧”形式开辟道路;启斯东警察:一身过大的制服、一辆通常会翻的破车,动不动就卷进一场狂乱追捕。

创作特点:即兴表演、擅长使用特技。

二:简答题第一章电影的诞生1.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电影机的优点:A.那是一架既可以拍摄,又可以放映赛璐璐软胶片的机器。

B.机器的成本和重量,也都要远远低于爱迪生和其他发明家们的那些设备。

C.在速度上,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是46分之1秒的画格,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时16分之1的画格。

2. 为什么说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答:电影与科技的关系,从他的诞生,发展,一直都依赖于科学技术。

3.卢米埃尔作品的特征:A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工厂大门》、《水浇园丁》B.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猫的午餐》、《家庭聚餐》C.政治、文化、新闻实录《代表们登录》、《日本内室》D.自然风光的街头实景的拍摄《火车进站》.《街景》4.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其电影观念: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作者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致歪曲现实的新方法,具有突破时空束缚的无限可能性。

摄影的艺术

摄影的艺术

摄影的艺术早在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将他的“银版摄影法”公诸于世,标志着摄影技术的正式诞生。

当时的摄影主要是用来拍摄静物和人像,还谈不上艺术性;我们所说的摄影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即照相机、胶卷、暗房工艺等),拍摄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照片,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摄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部队文化工作的开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好,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我们平时常看到的摄影作品有哪几种,通过它们再考察一下摄影相比其他艺术门类的独到之处:1、摄影的种类标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感光材料上可分为黑白摄影、彩色摄影两大类。

从表现方法上看又可分为:画意摄影(如香港著名画意摄影家郎静山先生)、写实摄影(如美国著名的摄影大师亚当斯先生)、抽象摄影和特技摄影等等。

(因为表现方法的不同摄影才分为各种流派。

)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摄影、风景摄影、静物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新闻摄影等等(这是日常最普遍的分类法)。

通过以上这些照片的观察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其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突出特征。

2、摄影艺术的特征我们所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现实场景的逼真再现,这就是摄影的第一个特征。

(1)真实性真实性是摄影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它可以将现实世界的每一个场景即时“留影”,镜头在一定程度上有“镜子”的功能,可将现实世界摄入其中,逼真再现。

因此照片可作为流金岁月的“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可作为“呈布公堂”的证据,这都源于它本身固有的真实的特性。

(1963年周恩来与邓小平在颐和园吕厚民)(震区一角1976年唐山李耀东)虽然摄影艺术中,会有叠放、变形、甚至其它种种“超现实”的特技手法,但照片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应是真实存在(而非虚构)的。

摄影中特别崇尚抓拍,就是为了突出其真实性的特征。

我们又注意到,照片所截取的不是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而只是一个瞬间,这就是摄影的第二个特点:(2)瞬间性我们如果想用摄影表现一个“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瞬间来完成。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布赖顿学派:最早期英国电影的代表,他的两位主要的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

出生都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由此得名。

但该学派并不是学术意义上的一个“学派”,而是指他们创做的一种倾向。

既他们的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关注底层社会问题。

表现“真实生活的片段”的倾向。

代表作:《俄罗斯战舰的暴动》、《士兵的归来》、《祖母的放大镜》等。

2.王朔电影年:1988年,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青年作家王朔的四部作品被同时搬上银幕:米家山导演的《顽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黄建新导演的《轮回》(根据小说《浮出海面》改编),叶大鹰导演的《大喘气》(根据小说《橡皮人》改编),夏钢导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一年之内,同一作家的四部作品被搬上银幕,实属罕见,有人称1988年为“王朔电影年”,称这股王朔热为“王朔现象”。

3.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消退之后出现的电影新潮,它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现实主义植根于传统,意味着对现状的关怀和尊重,是作品的核心和主题;所谓诗意是人从现状出发的自由的心理诉求。

让·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4.《电影手册》:1951年法国人巴赞与雅克·唐尼尔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

该刊物聚集了一批年轻的批评家,弗朗西斯·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雅克·李维特等,这些人后来成为“新浪潮”的主要导演,这就是所谓的“电影手册派”5.左翼电影运动: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各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为了摆脱困境,吸引观众,同时也由于广大电影工作者抗日爱国要求的影响,纷纷开始了“向左转”的趋向。

以共产党人为首的进步电影工作者逐渐成为各电影公司的创作骨干,中国电影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6.印象派电影:印象派电影是第一个先锋派,是由法国电影史学家亨利朗格卢瓦提出。

摄影摄像设计教学教案

摄影摄像设计教学教案

摄影摄像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摄影摄像基础知识1.1 摄影摄像的定义与区别讲解摄影与摄像的定义及基本区别。

分析摄影摄像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

1.2 摄影摄像设备介绍介绍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摄像机等设备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讲解各种镜头、光圈、快门等摄影摄像术语的含义。

1.3 摄影摄像的基本技巧讲解曝光、对焦、景深、构图等摄影摄像基本技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优秀的摄影摄像作品。

第二章:摄影摄像艺术表现手法2.1 摄影摄像的视角与构图讲解摄影摄像的视角选择对作品的影响。

分析优秀构图的原则与方法。

2.2 光线在摄影摄像中的运用讲解自然光与人造光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

分析如何运用光线塑造作品氛围与主题。

2.3 色彩在摄影摄像中的运用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分析如何运用色彩表现作品情感与主题。

第三章:摄影摄像实践操作3.1 摄影摄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讲解摄影摄像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介绍摄影摄像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知识。

3.2 摄影摄像实战技巧训练安排户外拍摄,让学生实践运用所学摄影摄像技巧。

引导学生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3.3 摄影摄像作品欣赏与分析欣赏国内外优秀摄影摄像作品。

分析作品的摄影摄像技巧与艺术表现手法。

第四章:摄影摄像创作与思维4.1 摄影摄像创作流程与方法讲解摄影摄像创作的构思、拍摄、后期制作等流程。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摄影摄像创作。

4.2 摄影摄像主题与情感表达分析如何通过摄影摄像作品表达主题与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3 摄影摄像作品的评价与批评讲解摄影摄像作品的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对摄影摄像作品的欣赏能力与批评意识。

第五章:摄影摄像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5.1 摄影摄像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讲解摄影摄像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分析新闻摄影摄像的特点与要求。

5.2 摄影摄像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讲解摄影摄像在商业广告中的创意与制作。

分析摄影摄像广告的成功案例。

了解摄影发展史PPT课件

了解摄影发展史PPT课件
十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
一、绘画主义摄影
二、印象派摄影 三、写实摄影 四、自然主义摄影 五、纯粹派摄影 六、新即物主义摄影 七、堪的派摄影 八、达达派摄影 九、超现实主义摄影 十、抽象摄影 十一、主观主义摄影
写实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 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 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纺织女童工》 路易斯·海因
《 纺 织 女 童 工 》 路 易 斯 海 因
·
见社观
证 性 和 提 示 力 量 。
会 生 活 。 艺 术 风 格 质 朴 无 华 , 但 具 有 强 烈 的
点 。 他 们 敢 于 正 视 现 实 , 创 作 题 材 大 都 取 自
可 见 , 他 们 崇 尚 艺 术 应 该 “ 反 映 人 生 ” 的
《自由战士的倒下》 罗伯特·卡帕
美国R·卡帕《目击者》
R·卡帕遇难前拍摄
英国勃兰德的《拾煤者》
返回
纯粹派摄影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 影艺术流派。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 里兹(1864-1946)。
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 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 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 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 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
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彩)和素 材的“绝对抽象的语言”,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 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以表现该派 艺术家奉为圭臬的所谓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 意识世界。
例如,摄影家帕邱在1923年拍摄的火车头的回转轴就是用近摄手法, 表现了火车头回转轴运转时的状态,由于画面摒弃了其他细部,因 而给予观众的视觉印象是强烈的。

摄影发展史概述ppt资料大全

摄影发展史概述ppt资料大全

现代数码单反相机的构造和特征
第四十三页
开国大典
第四十四页
陈正青 摄
斗 地 主
齐 观 山 摄
第四十五页

访
《芬顿》:英国摄影家芬顿是战地摄影的先驱 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系统

不管什么样的照相机的基本原理都是由针孔成像和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他的舅父是开照相馆的,这是他从1 4岁起,就开始以摄影手段表现约塞密提的风景,并奠定了他一生在摄影事业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基础。
?彩色摄影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英国著名科学家马克斯维尔用红绿蓝三种滤色镜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第一张x光照片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线第一张x光照片拍的是他夫人的一只手手上带着戒指世界最大的摄影机蒙马牵马少年niepce现代像机精密结构示意图现代像机精密结构示意图现代像机精密结构示意图现代像机精密结构示意图现代数码单反相机的构造和特征开国大典陈正青摄斗地主斗地主齐观山齐观山摄上访者上访者李晓斌李晓斌一九七七一九七七摄?摄影的视觉转换效果构图章节讲解?立体与平面的视觉转换?选择性?光线与色彩的视觉转换?过程与瞬间的视觉转换摄影视觉能力?摄影美学构图章节讲解?摄影中纪实与艺术的结合?评价摄影作品的基本标准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应该具有意义明确的主题内容
《卡尔波特》: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是由底片负片到正片的开创人。 1835年开始试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 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摄影
术。
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的消息发表后,他提出发明优先权的问题, 但为时已晚
第十三页
1845年用卡罗摄影术拍的一个部长肖像的负片及印片(部长)
“高艺术”,绘画主义贯穿;
3. 近代(1890——1917)成熟时期向画意摄影转 轨时期;

外国电影史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电影史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电影史》课总结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二、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众多的电影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运动。

该运动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法国和德国。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是纯视觉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其目的是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

这些影第二阶段: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

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

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生活丑态;(2)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样受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

1、杂耍蒙太奇时期(1920-1923)
杂耍蒙太奇的含义是选择具有强烈感 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 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杂耍蒙太奇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 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 主题的效果。
譬如,影片《十月》中表现孟什维克代表居心叵 测的发言时,插入了弹竖琴的手的镜头,以说明 其“老调重弹,迷惑听众”。 再如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中著名的“敖 德萨阶梯”一段,运用杂耍蒙太奇,既有画面的 分解又有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写。节奏快,有 窒息感。突出表现了沙皇军警屠杀和平民众的血 腥暴行。 影片《罢工》(1925)结尾,枪杀罢工工人的镜头 和屠宰场宰杀牛群的镜头交替出现,构成“人的 屠宰场”的经典隐喻,
3、建立总体的、完整的电影结构理 论的时期(1930-1948) 这一时期爱森斯坦发表的最重要的 著作是《蒙太奇1938》。这篇文章集 中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画面与形象 关系;二是形象与思想关系。
在《蒙太奇在1938》一文中指出: “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 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 水+目=泪; 门+耳=闻; 犬+口=吠; 口+子=叫; 口+鸟=鸣; 刀+心=忍

2、探索理性蒙太奇时期(1924-1929)
1929年,爱森斯坦发表了关于理性电影的纲领 性文章《展望》,同年还发表了《在单个镜头画面 之外》、《有声电影的未来》、《电影中的第四维》 等,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他的理性电影的意义。 他说:“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 之间的不协调性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语言的 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再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 闻的电影。理性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 思想体系和概念体系的直接表现。”

摄影的含义——精选推荐

摄影的含义——精选推荐

摄影的含义英文摄影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ω phos(光线)和γραφι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

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目录释义原理分类代表摄影术语摄影名词解释新闻摄影的历史见?摄影用光释义原理分类代表摄影术语摄影名词解释新闻摄影的历史见证摄影用光婚纱摄影广告摄影世界著名摄影大赛摄影技巧就业前景培养目标户外摄影注意事项摄影入门与提高内容简介释义词目及拼音词目:摄影:无为摄影拼音:shè yǐng基本解释1. take a photograph∶照相摄影留念 2. shoot a film∶拍电影全景摄影马东慧拍摄的《终于让你飞》详细解释1.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

2. 照相、拍电影或电视。

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

”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一:“戏剧对于人生,不能像摄影的对于景物那样,一些不走样地反映。

”如:摄影棚。

3. 指照片。

《孽海花》第十一回:“ 菶如拆开看了,又拆了那纸包,却密密层层的包着,直到末层,方露出那一张一尺大的西法摄影。

上头却是两个美丽的西洋妇人。

” 4. 引申指如实反映。

黄人《lt清文汇gt 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蜕故孳新,瞤息不可复省,而有为之摄影者曰史,而有为之留声者曰文。

”原理前言一般简称的摄影,即是用照相机,映像在底片,冲印底片成为单一相片,一张张作永久保存。

但相片的影像是不动、无声,仅供人观赏其人物、意境,进而体会其涵义。

电影学导论

电影学导论

电影学导论1.格里菲斯:1915年“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发现了蒙太奇,在同一场景中变化摄影机和目标的距离,出现了多镜头表现同一场景,从而改变了电影的结构单位,同时在同一场景中变化摄影的角度、远近以及焦点;且在专场方面做得非常巧妙,运用了“化”、“圈入”“淡入淡出”等。

在叙事结构上三点“平行叙述”又营造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戏剧效果。

《党同伐异》是之后的另一部巨片。

2.旧好莱坞片场制度:1)大规模的垄断型企业。

二三十年代形成了著名的八大公司: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和哥伦比亚公司,这八大公司不仅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国内市场,而且迅速取代了法国电影业当前在欧洲的巨大摄影棚和拍摄专用场地,并广泛搜罗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王国”。

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工业生产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

3)制片人专权。

好莱坞所谓的制片人,一般就是公司的老板或经理人员,制片人有权任意改动剧本的情节,尤其是结尾;有权决定演员阵容。

每天的额样片都要由制片人当夜审着,决定取舍。

4)明星制度。

电影初期,演员并不受重视,后来独立电影公司老板莱默尔意识到明星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的培养明星,签下合同。

明星在合同期间可以获得高额报酬,但必须拍摄相应数量的影片。

在50年代末大致片场制度解体后衰落下来。

3.经典叙事传统:所谓经典叙事,即指最早成型与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所谓20世纪10年代,一种“支配着故事片生产的叙述结构”。

严格意义上,经典叙事是一种稳定的创作模式和艺术倾向,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广泛的普及性,是世界各国都遵循的基本叙事模式。

基本遵循:先建立食物的常态秩序,饭后秩序遭受破坏,再次恢复原状。

通常情节有两条故事线:其一是异性恋的罗曼史,其二设计另一领域工作、战争、某个任务或志向,或是其他人际关系。

每条故事线都有其目标、障碍与高潮。

在情节安排上,一个电影剧本通常由三个段落组成。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并且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

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一、基本介绍1939~1942年期间,后来成为新现实主义著名导演的德·西卡、L.维斯康蒂、C.利萨尼、M.安东尼奥尼、A.彼特朗吉里、德·桑蒂斯及电影理论家G.阿里斯泰戈等人在电影杂志《白与黑》和《电影》上经常发表有关电影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文章,他们的论述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时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领导人U.巴巴罗、L.契阿里尼也通过教学、评论和编辑出版等活动给予了支持。

同时,40年代出现的《沉沦》(1942,导演维斯康蒂)、《云中四步曲》(1942,导演A.勃拉塞蒂)、《孩子们在注视我们》(1943,导演德·西卡)等反社会习俗影片都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诞生做了准备。

而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则由C.柴伐蒂尼在他的文章中做了阐述。

1945年,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问世,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这部作品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与法西斯进行斗争中的团结精神。

翌年,他又拍摄了《游击队》,A.维加诺执导了《太阳还将升起》,勃拉塞蒂拍摄了《生活中的一天》,A.拉都达导演了《匪徒》(1946),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二、主要题材这些影片的主人公或是抵抗运动的反法西斯战士,或是游击队员。

影片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同情他们的艰难和困苦,揭示他们的优秀品质。

当抵抗运动成为过去,人民所渴望和争取的自由民主、进步社会化为泡影时,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工作者把视线集中新现实主义到普通老百姓的辛酸生活,揭露社会的不平等,描述人民的贫穷、饥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流派流派是由具有某种共同艺术观念、共同美学思想、共同审美趣味、共同创作倾向和共同艺术特色的艺术家形成或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或派别。

目录写实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纯粹主义摄影印象主义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达达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抽象主义摄影主观主义摄影堪的派摄影写实主义摄影特点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流派。

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

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A·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是我们的使命。

"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有艺术家自己的审美判断。

著名写实摄影大师刘易斯·海因就说过这样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

"可见他们崇尚艺术应该"反映人生"的观点。

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于社会生活。

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提示力量。

最早的写实摄影作品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

稍后,则是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

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

如当时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

由于写实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认识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渐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

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作品。

主要摄影家和作品随后,写实摄影家人才辈出,作品都以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而著称于摄影史。

例如英国勃兰德的《拾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故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法国韦丝的《女孩》等等,不胜枚举。

绘画主义摄影特点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

绘画主义分为两种:1、绘画派: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经导演、摆布和暗房加工而成。

情节性、叙述性和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点。

2、画意派: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

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菜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告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储蓄、沉表、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育实艺术的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使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早美趣味的不断发展,为“自然主义”所冲击。

尽管这样,在今天的摄影艺术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主要摄影家和作品这一流派的主要摄影家和作品有:普莱期(?-1896)的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塔情景;罗宾林的当一天工作完了的时候、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的朱丽叶、黎明和落日;雷兰德洗礼者圣约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荷罗佛尼斯;金马伦夫人(1815-1897)的汤姆士卡莱尔和尼达(1820-1910)的弥留之际的嚣俄等等。

自然主义摄影特点最早向模仿绘画的摄影流派挑战,要求题材真实而不是有意设计或安排。

认为只有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作品才是最高艺术。

一八八九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

他说,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

"该派另一位大师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

"由此可见,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实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表面对象的提炼,一句话,不注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实质上是对现实主义的庸俗化。

有时会导致对现实的歪曲。

主要摄影家和作品这一派著名的摄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威尔钦逊(1857-1921)、葛尔(?-1906)、搔耶(1856-?)、萨特克利夫(1859-1940)等。

纯粹主义摄影特点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弘扬自身的优势,抛弃绘画的影响,提倡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求得摄影所特有的审美效果。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1864-1946)。

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

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

科班一九一三年送展的俯瞰纽约,就是纯粹派中的佳作。

摄影家从高处俯瞰纽约某个广场,虽没有任何加工、修饰,但新颖的构图,独特的造型,使人耳目一新,再如E斯坦诚的K桑德伯格,则是用多次曝光的手法,了独幅作品空间、时间的限制,在一个画面中细腻地刻画了诗人情绪的转换,影调的组合和构图的变化,极有韵律感。

从某个角度说,纯粹派的某些主张和创作是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血儿",后来则衍变成"新即物主义"。

但该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进了人们对摄影特性和表现技巧的探索和研究。

主要摄影家和作品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是斯特兰德(1890-?)和Group f 64摄影组织中的青年摄影家,如亚当斯、根令翰等。

纯粹派后期的作品则向线条、图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发展,其有影响的摄影家是亚博、史丁纳、史脱特文和伊凡思等。

印象主义摄影特点借鉴绘画中印象主义风格。

艺术上追求明暗和色彩在人的视觉印象中的感受。

作品中的形象没有明确的线条和轮廓界线,亦不强调立体感和质感。

一八八九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

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

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

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象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

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一九零零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象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

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

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

主要摄影家和作品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

其著名摄影家有杜马希(?-1937)、普约(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采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尔柯夫(1848-1918)、埃夫尔特(1874-1948)、米尊内(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里(1861-1947)等。

新现实主义摄影特点以平凡的题材表现形式美,以朴实的摄影手法,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

为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

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

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