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功能的实现条件

合集下载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第一位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掌声)正方一辩在陈词确立了这么几点:1、确立了核心概念:温饱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进一步将温饱明确为最低生命线,也就是生存。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

7)(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制约主要表现在: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当然道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既可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整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是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一种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P。

11)道德的功能指道德的社会作用(要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1)道德的调节功能;(2)道德的论证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4)道德的导向功能。

道德还有认识功能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的作用.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1)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人际关系;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述道德功能作用发挥的社会历史条件

述道德功能作用发挥的社会历史条件

述道德功能作用发挥的社会历史条件道德功能是指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在社会中起到的正面作用。

它可以促进正义、公平和善良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中传播和实践,帮助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个体的自我约束和道德发展。

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基础上。

在社会历史条件中,政权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确立是道德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

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和有序的社会环境中,个体才能有机会追求道德行为并将其付诸实践。

而在社会动荡、缺乏秩序的时期,道德功能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或被压制,个体很难坚持道德信仰和价值观。

其次,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言论自由和传媒发达的基础上。

现代社会中,传媒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报道,人们可以更加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从而在社会中形成共识。

言论自由的保障也使得个体能够表达自己的道德观点和批判不道德的行为,从而促进道德行为的实践和传播。

再次,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人民群众的意识觉醒和道德觉悟。

在社会历史条件中,当人们意识到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道德行为和传播道德观念。

如果人们缺乏道德觉悟,道德功能的发挥将会受到限制。

此外,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教育体系和道德文化的基础上。

教育是塑造个体道德行为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传授道德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个体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在一个社会历史条件中,如果教育体系健全,并且有强调道德发展的课程和文化,个体将更加容易积极参与道德行为。

最后,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公民社会的基础上。

公民社会是指个体在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参与公共事务并行使社会责任的社会形态。

在公民社会中,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参与道德行为,从而促进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因此,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一个公民社会的背景下。

综上所述,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论道德自律及其现实意义

论道德自律及其现实意义

论道德自律及其现实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权力腐败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这提醒我们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须大力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

本文着重关注提升社会和个人道德的内在机制,论述道德原则对社会和公民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意义,并通过探讨道德自律与当代社会的自由、责任、宽容、诚信的内在关系,强调道德自律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其作为提升社会和个人道德的实现机制的意义。

一、道德自律及其必要性任何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决定着这一社会思想观念的形成,而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道德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中却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权力腐败等现象,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顺利发展。

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社会在大力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的同时,必须倡导社会公民道德自律的提升,只有社会成员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内心的道德自律,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健康地发展。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的结论中谈到:“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己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1](P177)在康德这段名言中涉及两个重要的概念:自然的法则和人类的道德法则。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康德用自然规律和自由规律分别代替它们。

康德之所以将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并列,因为在他看来,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需要通过个人的探索和实践去发现的。

在康德看来,对星空或自然规律的探索可以扩大人类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但是这种探索却受到人的生物特点的局限;而对道德法则的探索和实践则不然,它可以“通过我的人格无限地提升我作为理智存在者的价值”[1](P177-178)。

康德在探索道德法则后指出,自律性是道德的唯一原则,而“自律原则就是:在同一意愿中,除非所选择的准则同时也被理解为普遍规律,就不要做出选择”[2](P94)。

第一篇职业道德

第一篇职业道德

第一篇 职业道德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动脉,识别社会发展方向,确定自身存在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包括:①道德的认识功能。

②道德的调节功能。

③道德的教育功能。

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是道德的这种功能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现,它具体作用有: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

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③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调整一定职业活动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本质是:①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②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

③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具体有哪些? 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通俗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它要求从业者既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是职责,也是成才的内在要求。

②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价值观,它既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三种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三种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

归纳起来,道德具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功能:1。

认识功能—一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2。

调节功能—一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3。

教育功能—一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

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4。

评价功能—一道德是公正的法官。

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

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5。

平衡功能—一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道德的基本规范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1、“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档资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档资料

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其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经济 基础
道德
8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社会发
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
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9 of 77
调节 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具有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以达 到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功效和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的调节功能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
道德意志、信念和习惯。 表率作用,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2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 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和教育 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三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13 of 77
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
4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七讲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

第七讲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

第七讲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

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

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关于道德古时候“道”与“德”是分开使用,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 指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 指遵循这种“道”,通”得”。

荀子在《劝学》中最早把开始把“道”与“德”联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的“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关于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神启论天赋论情感欲望论动物本能论神启论道德是上帝(或佛祖、真主)或具有神秘性的“天” 通过启示、征兆指示圣人或君主制定出来的,是神意或天意的产物。

这是宗教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西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中世纪基督教认为,道德的原因就是上帝的存在,上帝不仅能鼓舞人行善,而且能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使人得到真理和美德。

温饱是否为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不是)四辩稿

温饱是否为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不是)四辩稿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

在阐述我方的观点之前,我认为有必要指出对方的几处明显错误。

首先,对方将温饱等同于生存,而词典上对温饱的解释为“吃得饱,穿得暖”,关乎的是是否过得好;与生存相关的则是吃不吃,穿不穿。

不难看出,温饱要比生存的标准高出不少呢!第二,对方认为道德虽然是一种行为准则,但是不能保证温饱,因此得出道德无用论。

但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立在一定的秩序之上,个人与社会又息息相关,只有谈道德,有道德,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更能保证温饱。

第三,对方一直强调的温饱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人类的追求仅限于此吗?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太狭隘了吗?作为人,是有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的。

而苏格拉底说:“道德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

”因此,综上几点,不但不能看出温饱是道德的必要条件,反而凸显了不论温饱与否都要谈道德的重要性。

下面再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在温饱得不到保证时是可以谈道德的。

如上所说,温饱与生存完全是两套标准,温饱得不到保证并不意味着生存就收到了威胁。

历史上,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数不胜数,但是人们因此放弃了对道德的追求吗?战火纷飞的东周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一批追求道德高度的圣贤;建国初期的困难时期,出现了王杰,焦裕禄等一批道德楷模。

因此,可以看出在没有达到温饱的时候谈道德是完全行得通的。

第二,道德源自内心,并不在于温饱与否。

虽然不可否认,生理层面的因素,诸如饥饿,寒冷会对人产生影响,但是这都需要建立在极端情境之下,涉及的是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不是温饱问题。

除此之外,区别于动物的是,人是有理性的,即人的精神独立于躯体,精神可以支配躯体。

饥饿,寒冷隶属躯体层面,而道德建立于精神之中。

精神高于躯体,所以,当我们追求道德时,温饱不会成为决定条件。

第三,在解决温饱问题的过程中,更需要谈道德。

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而当人的行为受到规范之后,整体上社会就会呈现出一种有序的景象。

众所周知,只有当社会有序运转时才能促使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道德分析⼀、道德的起源道德随着⼈类的产⽣⽽产⽣,随着⼈类的灭亡⽽灭亡;⼈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们的社会意识。

⼆、道德的内涵道德与政治、法律⼀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的需要,并伴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变化发展。

道德使⼈们在社会⽣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依靠社会舆论与内⼼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个⼈之间、个⼈与集体、个⼈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为规范的综和。

道德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个⽅⾯来理解:(1)由⼀定的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们的⾏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信念来发挥调节作⽤。

(4)调整个⼈与个⼈、个⼈与集体、个⼈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等特殊形式,反映个⼈同他⼈、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从⽽使⼈们在其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明确⾏为⽅向,掌握进⾏道德选择的知识。

2.教育功能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在社会教化⽅⾯起到的作⽤。

3.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判断、评价等⽅式来指导和纠正⼈们的⾏为活动,以协调⼈们之间关系的作⽤。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职业道德的内涵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较稳定的道德观念、⾏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定职业的⼈们在其⾃⾝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为规范。

职业道德作为调节职业集团内部⼈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集团与社会各⽅⾯关系的⾏为准则,是评价从业⼈员的职业⾏为善恶的标准,对该⾏业的从业⼈员具有特殊的约束⼒。

它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中的特殊表现,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道德的特征职业道德的特征表现在:稳定性、具体性、适⽤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道循的⾏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等职业⼯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伦理学复习资料

伦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部分1、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伦理学对道德的研究一般涉及三部分内容:一是道德的基本理论,包括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规律,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等;二是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等;三是道德活动或实践,包括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建设等方面。

2、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伦理学界存在多种看法,将伦理学基本问题概括为道与德、群与己、义与利三个方面,比较而言,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更切中伦理学基本问题的实质。

道德与利益关系问题是人们道德生活的基本矛盾,是人们必须面对并予以解决的最普遍最基本的伦理学问题。

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二是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1、理解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①家国同构基础上的忠孝伦理②公忠爱国的整体主义精神③仁爱和谐的伦理情怀④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追求⑤修身为本的尊道贵德传统⑥包容会通的伦理文化胸怀2、理解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①价值两分的张力结构 ②神人二元的伦理互竞 ③个人和权利优先④道义与目的两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贡献答: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发展的新局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的通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③提出并建构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型道德观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伦理和政治伦理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一)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和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2、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三大工人运动)3、自然科学的进步和重大发现。

(达尔文进化论)(二)理论来源1、英法唯物主义道德观;2、德国古典伦理学;3、西方传统伦理思想。

2、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变革、发展(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著作等)及意义(一)变革批判的继承,汲取其中的优秀成果1、第一,以唯物史观研究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使伦理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德育原理,讲义第二章 德育的概念与功能

德育原理,讲义第二章 德育的概念与功能

第二章德育的概念与功能第一节什么是德育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内涵1、德育转化说2、德育内话说3、德育内外化说4、德育建构说二、德育本质1、大德育观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活动。

这种德育界定后来包括更大的范畴,除了政治、思想、法制、道德方面的教育外,心理、纪律、环境、人口、劳动、国防、审美、理想、青春期教育等也归属德育的范畴,致使德育外延不断膨胀。

学校德育承担其所难以承担的辅助任务,导致效率低下。

2、守一而望多“守一”:指严格意义上的德育或德育的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也就是道德教育是大德育的根本,教育要守住最基础做人的问题。

“望多”:一是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本身是重要的,所以要“望多”,要进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与道德教育即狭义的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从其他教育中吸取合理而有益的经验,从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本身。

第二节德育的主要功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德育功能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作用的对象看,德育功能可以划分为个体性功能与社会性力能: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的品德发展客观具有的影响和作用,它是德育的本体性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个体品德发展功能、智能发展功能和享用性功能。

个体的品德发展功能是德育的根本功能和第一位的,智能发展功能是其副产品,享用功能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并非每个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这种体验,它属于个体性功能的较高层次。

(一)德育的个体品德发展功能个体的品德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品德的形式、内容能力三大维度,每一维度之中又包括若干因素。

德育对个体品德结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德育功能体系的基础,也是德育最基本的功能。

第四章 道德

第四章 道德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 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 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 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 和。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 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三纲‛ ‚五常‛的含义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
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
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 秋繁露》一书。
温家宝: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 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李春华就是一个朴实而平凡的 农家子弟,他沉默寡言但乐于助人 ,他有超出一般‚80后‛学生的忍 耐力和进取心,他的美德总是在平 淡的生活中积累着光芒,而且这光 芒并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消失,李 春华的同学们永远会亲切地称呼自 己的班长叫‚小花‛。这是‚小花 ‛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可是,樱花 每年依然绽放,‚小花‛却轻轻的 挥别了校园 。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发生发展过程
迄今为止,人类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 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辩论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辩论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辩论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
温饱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没有温饱,人民无法生存,更不用谈到道
德问题。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平等的环境下,仍有很多人没有得到基
本的温饱保障,他们甚至无法满足自己或家人的基本需求。

在这种
情况下,谈道德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他们面临着如何生存的问题。

只有当这些人得到基本的温饱保障,才能谈到更高层次的道德问题。

反方:
虽然温饱是生存所必需的,但道德和生存并不是两个孤立的领域。

温饱是为实现高尚的道德目标而服务的必要条件之一。

世界上的很
多经济和社会法规都是为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基本权益而制定的。


饱的实现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实现更高层次的
价值和目标,如追求真理、促进和平等等。

因此,有温饱是谈道德
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不能将它们分开来看待。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是一种“双向需求”的关系。

由于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过程中道德失范等现象的出现影响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道德建设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应当同国情相结合,实现“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完成德治与法治的整合,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道德建设市场经济应然选择。

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能够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市场也是有缺陷的,市场失灵、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无法避免的,因而需要一定的社会规范加以约束。

道德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能够完善市场经营秩序和竞争秩序,对市场经济起到规范化、秩序化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

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传统道德面临着极大挑战。

我国要及时构建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问题的实然表现。

(一)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引发了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道德观念多元化,传统道德与社会生活的矛盾、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逐渐出现。

同时,市场经济具有利益驱动性,能够激发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这其中既包括合理的利益,也包括不合理甚至非法的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够完备,市场规范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缺失,道德约束力弱化,经济行为过度凸显自利而忽视道德规则造成道德缺位或错位,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些问题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亟待加强。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及其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双向需求”现实中,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是一种“双向需求”、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同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的。

(论述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合个人,论述人生价值实现条件是什么-3篇

(论述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合个人,论述人生价值实现条件是什么-3篇

(论述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合个人,论述人生价值实现条件是什么?3篇(论述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合个人,论述人生价值实现条件是什么?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自己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

要求我们要把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在为社会、他人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论述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合个人,论述人生价值实现条件是什么?2每个青年都想用自己的奋斗书写自己美好的人生,个人价值要用个人的创造来实现,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如下几方面来实现:1.通过自己的技能和劳动力,努力的工作,脚踏实地,立足于现实,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为自己赚到一定的金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同时也为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更是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2.坚持不懈的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武装自己的体能保护自己,可以更好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工作的技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武装自己头脑;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好自己的同学、好友圈子,在家里对老人要孝顺,对小孩要照顾,对爱人要尊重和呵护,努力让夫妻恩爱,家庭和谐美满。

4.不断的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精神修养;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做一个尊重别人,也让别人尊重的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G0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G017)
4.宪法
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根据。
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6.社会公德
答案: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7.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 有()
答案:爱岗敬业
8.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劳动法》和()
答案:《公务员法》
9.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____1____,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奋斗。
答案:奋斗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____1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2.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这是法律对公共生活的评价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4.理想内在包含有人生的价值目标。()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A、人生必须交友 B、现代社会可以不交朋友 C、现代社会人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泛 D、交友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好的朋友
答案:D
18.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人道主义
答案:A
4.在道德起源方面,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
A、客观条件 B、主观条件 C、历史条件 D、人文条件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补充)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补充)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实践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道德功能的实现条件王官成(涪陵师范学院,重庆涪陵 408003)摘要:一种社会道德体系自身所具有的功用或能力要产生现实的社会作用,亦即该社会道德体系内在价值的外化或道德价值取向的对象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我们认为: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是实现道德功能的前提,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现道德功能的重要保证,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实现道德功能的根本途径,道德功能实现静态条件的动态化调控是道德功能实现的最优化途径。

关键词:道德社会功能;道德价值;道德场境;道德效应;道德亏率中图分类号:D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2005)07 0282 05收稿日期:2005-04-10作者简介:王官成(1962-),男,涪陵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自身的功能并根据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过程,作用于自然、社会和人,从而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而道德功能得以实现并产生相应道德效应的关键,还在于道德功能实现的条件。

伦理学界曾对道德的功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极少触及道德功能的实现条件这个重要问题,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看法,并以此就教于同行。

道德功能就是道德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功用或能力,从道德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来看,它主要包括道德的调节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从价值的角度来考察,道德功能又是道德的固有价值和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道德,它是应社会、时代和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无论是作为理论形态的道德,还是作为具体行为规范的道德,它一经产生和形成,历史和时代就赋予了它应有的价值。

这种价值形态是道德所固有的,是静态的;另一方面,这种道德,它本身又具有三个方面的动态价值取向,即自然道德价值取向、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和人自身的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功能的实现就是指道德的功用或能力依据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过程所产生的道德效应,亦即道德内在价值的外化或道德价值取向的对象化。

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存环境的道德化。

一方面表现在人对生存环境的认识道德化,即人们根据保护生存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矿、物产资源的道德认识来对待生存环境,另一方面表现在生存环境通过一定道德规范的约束而趋于自然、合理,从而使生存环境通过人的自觉的道德活动而打上道德的烙印。

二是社会生活的道德化,主要表现在该社会倡导的道德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使整个社会生活被纳入了道德化过程。

三是个体自身的道德化,也就是指该社会所推行和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已经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使其自身成为了道德化的人,并促进了个体自身的道德完善。

这三个方面的道德化,是道德自身固有价值的外化,是道德功能实现的具体体现。

道德功能的实现,即道德价值的对象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完成。

条件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制约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我们这里所讲的道德功能的实现条件,就是指的道德价值得以对象化的前提和基础。

这些前提和基础它在自然 人 社会这个整体系统中,既是具体的,又是多元的,更是复杂的。

我们认为,从整体或一般的角度来考察,道德功能得以实现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是实现道德功能的前提社会道德体系主要是指该社会统治阶级根据一定的社会利益和阶级利益所制定、确定下来并力图把它对象化的道德理论、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这一社会道德体系一旦产生和形成,便拥有了价值或功能,这种价值或功能从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正价值的外化,也可能是负价值的外化。

如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伦理道德体系,由于它服务的对象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它所依靠的力量是虚幻的、具有超人力量的上帝,因此,这种道德体系的价值是负价值,它所产生的社会道德效应是社会的停滞、人格的萎缩,是消极的。

同时也必须看到某一社会道德体系也不是固有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新的道德内容必然要出现,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也在发生由正价值向负价值的转化。

如果该社会的统治阶级没有根据时代的要求给该社会道德体系注入新的道德内容,这种道德体系的负价值就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正如西欧资产阶级,他们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在早期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反映了时代的具体要求,建立了资产阶级道德体系。

这种道德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摧毁旧的封建道德体系、追求个性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推动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的道德要求在不断产生,资产阶级本应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客观历史的需要给自己的道德体系注入新鲜血液,以实现自己道德体系的更新,始终以道德正价值的形式担负并完成其历史使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实现这一要求,因此才产生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危机。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恰恰也就在于它不但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克服了资产阶级道德体系的弱点而充满了生机。

那么怎样的道德体系才是科学、合理的?即合理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客观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道德体系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从社会道德体系的内容来看,它必须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

道德体系的科学性或真理性,亦即道德体系的正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果存在并作用于该社会的道德体系,正确地反映了该社会的客观实际,具有它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那么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就必然要在该社会中做正功,否则会出现道德负功,形成社会道德亏率。

第二,从社会道德体系的实际效果来看,它必须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结合。

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体系,它不仅仅满足于现实,而且也体现了该社会、该阶级所追求的理想道德模式。

它既调节、干预现实的道德生活,发挥它现实的道德效应,同时又作为一种价值目标激励着社会或人们向更高的道德看齐,并使现实的道德关系向基于科学认识上的理想道德模式转化。

所以道德内容的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是由道德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道德的转化趋势所决定的,任何科学的道德体系都应该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第三,从社会道德体系的构成来看,一方面,该道德体系必须是整体性要求和层次性要求的统一。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是一个由复杂的子系统、由不同的层次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这就决定了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体系既有整体性的要求,以维护和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同时又必须体现出层次性,以适应生活于不同层次、不同系统人们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的层次性调节实现道德的整体性调节。

从构成社会的个体来看,心理学表明,人们由于年龄、遗传、社会环境、教育等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差异,如有的人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自身的调适能力较强,那么道德价值的个体化也就越多,反之则少。

这就要求作为一种道德体系既要照顾到先进性的要求,又要照顾到一般性的要求,从而实现具有不同接受能力的人尽其所能地实现道德价值的个体化,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体道德价值。

从道德调节的对象来看,道德是以人为中介来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人、自然、社会是道德调节的对象,而这一对象本身又体现了该系统的层次性,与之相适应,反映这种关系的道德也就应该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层次性要求。

另一方面,该道德体系又必须具有动态性机制。

社会道德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死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道德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

它们也正是通过这种动态要素的动态机制的整合,才产生了该社会道德系统的整体效应。

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现道德功能的重要保证无论从道德产生、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来看,还是从道德服务的对象来看,道德都是社会的产物。

道德的社会性是道德的本质属性。

从道德作用的对象来看,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1]即社会性同样是人的本质属性,那么服务于人的道德理应是人的社会性的产物,即使从道德服务的对象自然来看,它同样是人和社会需要的产物,同样是通过人这个社会存在物来发挥作用的,同样是社会性道德以人为中介在自然环境上的体现。

所以道德的社会性决定了道德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来实现其自身的功能。

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不同的社会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互动机制。

林宋飞在#现代社会学∃一书中,将通常所说的社会环境划分为四大类:一、物质设施,其中包括工厂等职业设施,交通、公园、剧场等公共设施,住房等生活设施。

二,关系状态,即社会关系的一般状态,其中包括风土人情、社会治安情况、政府有关规定和设施情况,以及基本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

三、人的状态。

四、特殊情况。

[2]这里我们着重从物质设施和关系状态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社会环境是怎样作为既定条件实现道德功能转化的。

从物质水平来看。

一定的物质设施是人及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为了进行各种社会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特定条件,也是人们的社会活动成为现实的基础。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3]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道德,它产生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它的存在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其功能的实现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保障。

如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工厂等职业设施,人们就无法进入正常的职业生活轨道,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一个社会职业设施的简单与复杂同样决定了该社会职业道德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职业道德功能转化的多寡。

从关系状态来看。

社会关系是社会环境的核心内容,社会就是由一系列关系构成的整体,从社会关系的整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即高层次的生产关系、中层次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以及低层次的人际关系。

道德也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正是需要调节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从而产生了道德,那么道德功能的实现同样离不开这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关系。

高层次的生产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本质,是本源性的社会关系,其它一切社会关系都是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在道德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理论界已作过充分论证,因此这里我们着重考察一下中层关系和低层关系的作用。

中层次的是具体的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等,这些关系是一个社会制度的根本保障,道德一方面体现了全人类及该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具有其共同的道德因素,另一方面它主要又体现了阶级的利益,具有较多的阶级道德因素,而政治、法律关系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它对于该社会所提倡的道德体系功能的实现具有重大的影响,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道德,它不是纯而又纯的道德,而是或多或少打上了政治和法律的烙印,为了更好地发挥道德的功能以适应阶级和社会的需要,统治阶级往往把自己所推行的道德内容政治化、法律化或宗教化,即借用政治、法律和宗教制度等多种形式,实现其道德功能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