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点总结 1.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①2Na 2O 2+2H 2O===4Na ++4OH -+O 2↑①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①Na 2CO 3+Ca(OH)2===CaCO 3↓+2NaOH①OH -+CO 2===HCO -3①CO 2-3+CO 2+H 2O===2HCO -3(2)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①Fe +2H +===Fe 2++H 2↑或Fe +Cu 2+===Fe 2++Cu 等 ①2Fe +3Cl 2=====点燃2FeCl 3①2Fe 3++Fe===3Fe 2+或2Fe 3++Cu===2Fe 2++Cu 2+等①4Fe(OH)2+O 2+2H 2O===4Fe(OH)3(3)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①Al 2O 3+6H +===2Al 3++3H 2O①Al 2O 3+2OH -===2AlO -2+H 2O①Al(OH)3+3H +===Al 3++3H 2O①Al(OH)3+OH -===AlO -2+2H 2O(4)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①3Cu +8H ++2NO -3===3Cu 2++2NO↑+4H 2O或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 ①Cu +2H 2SO 4(浓)=====①CuSO 4+SO 2↑+2H 2O①Cu 2++2OH -===Cu(OH)2↓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①Cl 2+H 2O H ++Cl -+HClO ①Cl 2+2Br -===2Cl -+Br 2①Br 2+2I -===I 2+2Br -①Cl 2+2OH -===Cl -+ClO -+H 2O(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①2H 2S +SO 2===3S +2H 2O①SO 2+Cl 2+2H 2O===H 2SO 4+2HCl ①2H 2SO 4(浓)+Cu=====①CuSO 4+SO 2↑+2H 2O(3)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①4NH 3+5O 2=====催化剂①4NO +6H 2O①3NO 2+H 2O===2HNO 3+NO ①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合理即可)(4)碳、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①SiO 2+2C=====高温Si +2CO↑①HCO -3+OH -===CO 2-3+H 2O①SiO 2-3+2H +===H 2SiO 3↓(合理即可)。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金属元素概述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征金属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左下方,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有90种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仅有Ge、Sn、Pb有4个,Sb、Bi有5个,Po有6个。

金属原子半径较同周期非金属原子半径大。

金属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固态时全是金属晶体。

2.金属的分类1)按冶金工业上的颜色分:黑色金属有Fe、Cr、Mn (其主要氧化物呈黑色),有色金属则是除Cr、Mn以外的所有金属。

2)按密度分: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³,如Na、Mg、Al;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³,如Fe、Cu、W。

3)按存在丰度分:常见金属如Fe(4.75%)、Al(7.73%)、Ca(3.45%)等;稀有金属如锆、铪、铌等。

3.金属的物理性质1)状态:除汞外,其他金属通常为固态。

2)金属光泽:多数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3)易导电和导热:由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使金属易导电、导热。

4)延展性:金属可以压成薄片,也可以抽成细丝。

5)熔点及硬度: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作用强弱决定其熔点和硬度,最高的是钨(3413℃),最低的是汞(-39℃)。

4.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作用。

2)与H2O作用。

3)与酸作用。

4)与碱作用,只有Al、Zn可以。

5)与盐的作用。

6)与某些氧化物的作用。

5.金属的冶炼1)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2HgO=2Hg+O²,2Ag2O=4Ag+O²。

2)热还原法(常用还原剂CO、H2、C活泼金属等):Fe2O3+3CO=2Fe+3CO2,Cr2O3+2Al=2Cr+Al2O3.3)电解法(适用于非常活泼的金属):2Al2O3=4Al+3O2,2NaCl=2Na+Cl2.二、碱金属元素1.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高中化学元素知识点

高中化学元素知识点

高中化学元素知识点(1)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

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

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2.金属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可表示为M – ne -→M n+,金属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

4Na + O 2 == 2Na 2O 2Na + O 2 Na 2O 2 2Na + Cl 2 == 2NaCl 二、知识点归纳 (一)钠的化合物 ⑴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钠(Na 2O ) 过氧化钠(Na 2O 2) 化合价 氧的化合价为-2价氧的化合价为-1价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颜色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与H 2O 反应 Na 2O + H 2O == 2NaOH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与CO 2反应 Na 2O + CO 2 == Na 2CO 3 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与酸反应 Na 2O + 2HCl ==2NaCl + H 2O2Na 2O 2 + 4HCl == 4NaCl + 2H 2O +O 2↑漂白作用 无 有用途 制NaOH 作生氧剂,氧化剂保存 密封密封转化Na 2O → Na 2O 2Na 2CO 3 NaHCO 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但溶解度比Na 2CO 3小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晶体热稳定性 加热难分解2NaHCO 3 Na 2CO 3 + CO 2↑+ H 2O与酸反应CO 32- + 2H + == CO 2↑+ H 2OH + + HCO 3- == CO 2↑+ H 2O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 Na 2O :白色固体,溶于水生成NaOH ,不稳定,继续跟O 2反应生成淡黄色的Na 2O 2Na 2O 2:淡黄色固体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漂白剂)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供氧剂) 碱NaOH :白色固体,易潮解,俗名苛性钠,烧碱 盐类 NaCl (食盐):存在于海水中 Na 2CO 3:俗名苏打,纯碱,稳定,加热难分解,晶体Na 2CO 3•10H 2O 易风化NaHCO 3:俗名小苏打,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在水中溶解度小于Na 2CO 3,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可见沉淀析出与CaCl 2反应 Ca 2+ + CO 32- == CaCO 3↓不反应与NaOH 反应 不反应HCO 3- + OH - == CO 32- + H 2O 与Ca(OH)2反应Ca2++ CO 32- == CaCO 3↓2HCO 3-(过量)+ 2OH - + Ca 2+ == CO 32- +2H 2O + CaCO 3↓相互转化CO 32- + CO 2 + H 2O == 2HCO 3- NaHCO 3 + NaOH == Na 2CO 3 + H 2O 2NaHCO 3 Na 2CO 3 + CO 2↑+ H 2O(二)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⑴ 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3周期 第ⅢA 族。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梳理

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梳理

镁、铝、铜及其化合物 (一)镁与铝化学性质的比较1.与O 2的反应:Mg 、Al 均能与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而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和铝都有抗腐蚀性能。

它们都可燃烧:2Mg +O 2=====点燃2MgO,4Al +3O 2=====高温2Al 2O 32.与S 、X 2等非金属的反应:Mg +S=====△MgS ,Mg +Cl 2=====点燃MgCl 2 2Al +3S=====△Al 2S 3,2Al +3Cl 2=====点燃2AlCl 3 3.与酸的反应:非氧化性酸:Mg +2H +===Mg 2++H 2↑,2Al +6H +===2Al 3++3H 2↑氧化性酸:镁可溶于氧化性酸;常温下铝在冷的浓HNO 3、浓H 2SO 4中因发生钝化而难溶,但加热时也可溶解。

4.与碱的反应:镁不反应, 2Al +6H 2O +2NaOH===2Na[Al(OH)4]+3H 2↑5.与氧化物的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金属镁能在CO 2气体中燃烧),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铝热反应,铝与比铝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如CuO 、MnO 2、Fe 2O 3等)都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二)氧化铝和氢氧化铝1.氧化铝: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盐 :Al 2O 3+6H+===2Al 3++3H 2O , Al 2O 3+2OH -+3H 2O===2[Al(OH)4]-2.氢氧化铝:①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中:Al(OH)3+3H +===Al 3++3H 2O ,Al(OH)3+OH-===[Al(OH)4]-②受热分解:2Al(OH)3=====△Al 2O 3+3H 2O3.氢氧化铝的制法: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Al 3++3NH 3·H 2O===Al(OH)3↓+3NH +4 或四羟基合铝酸钠 溶液通入CO 2:CO 2过量:[Al(OH)4]-+CO 2===Al(OH)3↓+HCO -3; CO 2少量: 2[Al(OH)4]-+CO 2===2Al(OH)3↓+H 2O +CO 2-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构成的科学,物质是构成世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是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对象。

化学中的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2.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118种已发现的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例如氢、氧、铁、铜、铝等。

3.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变化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如水(H2O)、盐酸(HCl)等。

二、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质量大约是中子的1.6726倍,正电荷为电子的负电荷,中子的质量大约是质子的1.0087倍,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也称为阶数)有序排列的一张表,它是依据元素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等)而设计的。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和族分布,元素的周期数代表着元素外层电子的主能级。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元素的分类元素按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的特性可以分成不同类别,金属元素的性质是对各种金属共有的一些基本性质的总称,是化学元素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类方式。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是非金属元素呈多种化合价,不同的化合价所对应的性质也不尽相同。

过渡金属元素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三、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写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由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中所需要或生成物质的符号组件而成。

由于化学方程式犹如语言文字一样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所以人们通常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体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平衡等。

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性。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原子与分子-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壳层-元素与同位素-分子的概念和组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2.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元素的稳定性与反应性-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反应性-物质的能量状况与稳定性3.原子间的键和离子间的力-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 分子间的力(Van der Waals力、氢键等)4.物质的排列与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种类及晶体结构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Le Chatelier原理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与价电子情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征与性质三、化学物质的变化1.化学物质变化的能量变化-热能与热化学反应-反应焓变与热动力学2.化学物质变化的速度变化-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反应机理与速率方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的平衡变化-化学平衡的实质-平衡均相反应和异相反应的平衡条件-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判定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主要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使用-主要元素的分类和特点2.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酸、碱、盐的特性及性质-衍生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3.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命名规则-烃类、醇类、醛酮类、羧酸类的反应与性质五、化学变化的实验方法1.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2.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技术和探究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别化学物质的方法-学习化学现象和规律的探究方法以上是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拓展更深入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建议多做化学实验和练习题,结合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且必须掌握的。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单位,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2.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方式形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3. 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元素以符号表示,如氧元素为O,碳元素为C。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能够反映元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原子间的连接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共价键形成于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

2. 分子结构:分子由两种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如H2O (水分子)、CO2(二氧化碳分子)等。

3. 构成分子的最基本理论:分子的构成遵循伽利略-阿伏伽德罗定律,即描述了等量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数量关系。

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方式,由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组成。

2.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具有特定的特征和要求。

3. 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质浓度在平衡时的关系。

四、酸碱中和与溶液浓度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变化。

2. 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称为溶液的浓度,可通过浓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弱酸弱碱的性质:弱酸、弱碱是指在水中只部分离解产生H+、OH-离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酸碱性。

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放热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热描述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1.单质硫的颜色__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 于酒精,易溶于_______________。

2.SO2漂白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O2(SO2)除杂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个体现SO2具有氧化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两个体现C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SO2通入FeCl3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S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Cu与S加热条件下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一、关键信息1、元素化合物的分类金属元素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化合物2、常见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3、常见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二、金属元素化合物11 钠及其化合物111 钠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112 钠单质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113 氧化钠的性质: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114 过氧化钠的性质: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15 碳酸钠的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16 碳酸氢钠的性质:白色细小晶体,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比碳酸钠剧烈。

12 铝及其化合物121 铝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122 铝单质的化学性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123 氧化铝的性质: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24 氢氧化铝的性质: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受热易分解。

125 铝盐(如氯化铝)的性质:能与碱反应,当碱不足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碱过量时生成偏铝酸盐。

13 铁及其化合物131 铁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32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33 氧化亚铁的性质: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易被氧化为氧化铁。

134 氧化铁的性质: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135 四氧化三铁的性质:黑色晶体,具有磁性,俗称磁性氧化铁。

高一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高一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高一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以确定的比例结合形成的。

了解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高一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常见的元素离子和化合价。

一、元素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元素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根据元素的数量,元素化合物可以分为二元化合物、三元化合物和多元化合物。

二、二元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二元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命名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名称中前面的元素是阳离子(正离子),后面的元素是阴离子(负离子)。

例如,氯化钠(NaCl)中,氯是阴离子,钠是阳离子。

三、常见的元素离子和化合价元素离子是元素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电的粒子。

在化合物中,元素离子的化合价表示其在化合物中的价态,是正离子或负离子的电荷数。

例如,氯离子(Cl-)的化合价为-1,氧离子(O2-)的化合价为-2。

四、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常见于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中。

五、简单离子和复杂离子简单离子是由单一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离子,例如氯离子(Cl-)。

复杂离子是由多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离子,例如铵离子(NH4+)。

六、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钠(NaCl)。

分子化合物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例如水(H2O)。

七、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都遵循一定的规则。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通常以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名称组合而成,化学式则是由各个离子的化学符号和离子数目组成。

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则基于原子间的共价键关系而确定。

八、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元素化合物。

一些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酸(如硫酸H2SO4)、盐(如硫酸铜CuSO4)等。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c强碱(NaOH、KOH)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乙烷(C—C单键)乙烯(C—C双键)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学好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背诵课本知识化学可以说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所以化学是有很多需要背的地方的,我们要想学好化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背诵课本,如果你连课本都没有背下来的话,你是没有可能去学好高中的化学的。

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2、组成细胞的元素微量元素:Zn、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无机盐脂质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糖类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 的CuSO4)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具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比空气重,熔点-100.98℃,沸点-34.67℃。

溶于水(20℃时1体积水可溶解2.15体积Cl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制备时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工业上利用它容易液化的性质,将干燥的氯气制成液氯,压入涂成草绿色钢瓶贮存。

氯气在水中因溶解得不太多(饱和时0.09摩/升,标准状态下),用水吸收残氯效率不高,故多用碱液吸收。

遇到氯气逸散时,可以站到高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轻毒害。

用活性炭吸附沸点较高的氯气可使空气净化。

氯水呈黄绿色,用CCl4等有机溶剂萃取则水层转为无色,CCl4层转为较深黄绿色。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可用饱和食盐水洗气,若氯化氢中混有少量氯气则可用活性炭除去氯气。

氯气的化学性质强非金属、强氧化剂。

除O2、N2、C和稀有气体外,氯气与其它元素几乎都能直接化合为氯化物,且常将变价元素氧化为高或较高价态,如与Cu、Fe等反应。

能与许多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将其中低价态元素氧化,如与NaBr、 NaI、Na2S反应置换出Br2、I2、S;与NH3反应氧化出N2。

与水或碱发生Cl2+H2O HCl+HClO,HClO的强氧化性使氯水和湿氯气有漂白性。

与冷的碱溶液反应以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为主,在热的碱溶液中则有氯酸盐生成。

氯水的有关反应则为:与碱反应同氯气;对H2S,则稀氯水以氧化出硫沉淀为主,浓氯水与H2S反应看不到沉则氯水中的HCl起重要作用有H2放出;与AgNO3溶液也属于其中Cl-的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

若要从氯水获得较浓的HClO溶液,则可加入Ca-CO3粉,因H2CO3比盐酸弱又比HClO强,而CaCO3只与盐酸反应,使氯水中的化学平衡向生成HClO的方向移动。

氯水的漂白性、见光分解出O2以及使醛溶液等氧化皆与其中的HClO有关。

氯气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

盐酸、漂白粉以及制造药物(如氯胺T等)和农药;在生产塑料聚氯乙烯、合成纤维氯纶、合成橡胶氯丁橡胶等合成材料时也需用多量氯气。

(完整)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推荐文档

⑵钠可以和酸反应:2Na+2HCl=2NaCl+H2↑(反应过于剧烈,通常不做此实验)
⑶钠可以和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⑷钠可以和盐溶液反应 钠不能从盐溶液中将金属置换出来,而是先和水
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盐反应。
现象
解释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成液态小球
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小刀切开;密度比水小。
2、钠单质的化学性质:钠是金属单质,应具有金属单质的通性。
⑴钠可以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钠和氧气反应:2Na+O2 Na2O2(淡黄色)
4Na+O2=2Na2O(白色)
点燃
②钠和氯气反应:2Na+Cl2
2NaCl(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③钠和硫反应:2Na+S=Na2S(将钠和硫混合后在研钵中研磨会发生爆炸)

①氯气和钠反应:2Na+Cl2 2NaCl(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点燃
②铁和氯气反应:2Fe+3Cl2
2FeCl3(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点燃
③铜和氯气反应:Cu+Cl2
CuCl2(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红色烟)
氯气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的盐。
⑵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和氢气反应:
2Na+Cl2=2NaCl 2K+Cl2=2KCl 2Na+S=Na2S 2K+S=K2S
4Na+O2=2Na2O(缓慢氧化)
4Li+O2=2Li2O(只有一种氧化物)
点燃
2Na+O2
Na2O2
2K+O2=K2O2 (过氧化钾) ~5~
沙头角中学高一化学资料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物为氧化物(锂)、过氧化物(钠)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质硫的颜色__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 于酒精,易溶于_______________。

2.SO2漂白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O2(SO2)除杂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个体现SO2具有氧化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两个体现C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SO2通入FeCl3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S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Cu与S加热条件下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写出两种鉴别CO2与S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检验SO2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水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O2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检验Clˉ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SO42-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l2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SO2通入BaCl2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SO2通入FeCl3和BaCl2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SO2和Cl21:1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体现了SO2的________性。

18. 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SO2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Na2SO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的试剂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常见离子的还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六个)。

22. SO2使碘水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性。

23. 氢气在氯气__________燃烧,发出_________色火焰,集气瓶口有__________产生。

24.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氯气的水溶液叫_______________,Cl2___________溶于水,溶于水的Cl2约有________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新制氯水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为_____________,久置氯水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家用消毒液的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8. 工业漂白粉的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漂白粉久置在空气中失效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增强漂白粉和家用消毒液的漂白消毒作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Cl2的尾气处理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除去Cl2中的HCl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验满Cl2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33. Cl2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理论上要得到1mol氯气,实验中需要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34. KmnO4氧化浓盐酸制氯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加热条件下,KclO3氧化浓盐酸制氯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工业制氯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向溴水中滴加CCl4溶液,充分振荡现象为______________,说明Br2易溶于___________。

38. ________遇淀粉显____________色。

39. CO2(HCl)除杂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氯水滴入到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消失,设计实验证明褪色的原因,其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向氯水中通入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SiO2的基本结构是以__________原子为中心,______原子在4个顶角上的【SiO4】四面体,而这些四面体又通过O原子相连,其Si与O原子个数之比为1:2的立体网状的巨型结构。

SiO2是_____________式。

43. 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磨口玻璃塞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氢氟酸腐蚀玻璃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 ________用来制造硅太阳能电池,___________用来制造光导纤维。

46. 工业制粗硅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写出一个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硅酸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

49. 写出由SiO2制硅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 硅酸胶体的制备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 硅胶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53. 晶体硅是____________色的晶体,是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铁的氧化物中,Fe2O3_________色,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3O4_____色。

55. Fe(OH)2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