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如发现为均匀血性和皱缩细胞, 常为珠网膜下腔出血。
CT和B超扫描等可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有 助于判断预后。
保持绝对静卧 为防止加重出血和减轻脑水肿, 将头肩部抬高15-30度,侧卧位,尽量少搬动, 喂奶时不能抱喂。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 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 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 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 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形态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
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和智能开发,可减轻后 遗症症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 练,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Prognosis(预后)
预后较好者:足月儿、急性缺氧、20分钟Apgar 评分正常、小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不良者: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慢性缺氧、 20分钟Apgar评分过低、大量脑室内出血伴脑室 扩大、顶枕部脑实质出血。
【常见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症 低效性呼吸形态(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
与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体温调节无效(ineffective thermoregulation) 与
新生儿颅内出血
3.血压波动过大,操作时对头部按压过重 均可引起颅内出血。
病因与发病机制
类型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预后 预防
类型
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 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常见症状和体征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脑膜下出血 小脑出血 脑实质出血
临床表现 1.意识形态改变如激惹、过度兴奋或表 情淡漠、嗜睡、昏迷等; 2.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 眼震颤等 3.颅内压增高表现如脑性尖叫、前囱隆 起、惊厥等; 4.呼吸改变如呼吸增快、减慢、不规则 或暂停等; 5.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6.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 7.出现黄疸和贫血。
小脑出血
CH
Cerebellar Hemorrhage
包括
原发性小脑出血 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 血扩散至小脑
静脉出血性梗死
产伤引起小脑撕裂
临床特点
多见于GA<32周、 BW<1500g的早产儿或
有产伤史的足月儿
严重者出现脑干症状频繁呼吸暂停、瞳孔
变化、心动过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脑实质出血
<32W早产儿
脑室周围室管膜下
小脑软脑膜下颗粒层
小静脉系统
呈“U”字形走 向汇于Galen静 脉
胚胎生发基质
未成熟 毛细血管网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主要由于产伤和低氧引起,少数因出血性疾病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临床可分为低氧性及产伤性,前者多见于早产儿,后者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以臀位居多)新生儿。主要表现为硬脑膜下隙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丘脑、基底节出血。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严重疾病,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诊断提示】
(1)常有妊娠分娩异常、成熟程度差、缺氧复苏史;或其他出血的因素。
(2)出生后第1天内表现激惹、呼吸暂停、凝视、脑性尖叫、肌震颤、惊厥,重者昏迷。
(3)神志异常,多前囱饱满、眼球震颤,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全身肌张力减低,吸吮、吞咽及拥抱反射消失或伴有中枢性呼吸节律异常,甚至呼吸骤停。
(4)无其他系统失血史(如消化道或广泛皮下、黏膜出血),而血细胞比容下降较明显。
(5)头颅超声检查对脑室出血清晰可见;CT对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隙和小脑内出血的正确性较超声好;MRI检查对出血3d后阳性率高。
【治疗措施】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安静,减少啼哭,保证液体及热量供给,呼吸道保持通畅。
2.对症治疗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5~10mg肌注;可输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OmlAgo发缙给予吸氧,氧分压维持在6.6〜10.6kPa(50〜80mmHg)。惊厥时给予苯巴比妥钠5〜15mg∕kg 肌注,12h后用维持量5mg∕(kg∙d);顽固性抽搐者可用地西泮O.1〜O.3mg∕kg静脉滴注。有脑水肿症状时,可用吠塞米,每次0.5〜lmg∕kg,每日2〜3次静注;对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小剂量甘露醇,每次O.25~0.5g∕kg,每6〜8小时1次,静注。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以说是一种相当严重的疾病了,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予以重视。更要护理好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新生儿颅内出血有着很大的作用,加上医生的治疗方案,是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健康的,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能焦虑过度而出现护理上的失误,进而导致病情加重。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1、静卧。患儿所处的卧室,一定要保持安静,室温最好维持在22-24℃,尽量避免移动和刺激患儿,以免颅内出血加重。
2、观察病情。要时刻注意患儿的体征、神智以及痛苦的变化,如有异常,需及时诊治。
3、注意体温的变化。当患儿的体温大于38.5℃时,应该尽快使用物理降温法进行降温。注意保持头部正位,避免压迫到颈动脉而发生意外。
4、合理喂养。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应该进行鼻部喂养,保证营养和热量的供给。
5、合理用药。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的给患儿服用一些药物,控制颅内出血的情况,贫血者可适当输血。
6、保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后遗症
1、智力低下
颅内出血会影响到脑细胞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到新生儿的智力。即便是经治疗康复后的患儿,智商也会较普通的孩子差一些。有运动行为发育迟缓,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是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如果是智力严重受损者,治疗之后生活也无法自理,需要他人照顾。
2、癫症
新生儿颅内是出血是导致新生儿出现癫症的一大原因,颅内出血
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颅内的淤血没有得到及时的清除,是会形成病灶的,进而导致新生儿患上癫症,并反复发作。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新生儿颅内出血有着很大的作用,正确的护理有利于患儿恢复,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资料,欢迎阅读。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脑损伤的常见形式,与围生期窒息和产伤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硬脑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及混合性出血,这病在早产儿中较多见。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的部位,但只要积极干预,就能提高治愈效果。如果出血量多或脑实质、脑室部位出血,会给患儿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儿中约有30%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致残因素。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缺氧缺血
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窒息、缺血的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可因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脐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常不大而出血范围较广和分散。导致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伤
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可因胎头过大、产道过小,头盆不称、臀位产、产道阻力过大、急产、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对婴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是指婴儿在出生后头部或颅骨中发生的出血,可能会导致脑损伤和其他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知识点:
1. 病因: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是由于婴儿的脆弱血管在分娩过程中遭受损伤所致。其他因素,如难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也可能增加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
2. 症状: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通常包括持续性哭泣、呕吐、抽搐、呼吸困难、抽搐以及神经系统异常。如果注意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3.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进行脑部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来确认是否出现颅内出血。
4. 治疗与护理: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方法包括监测和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稳定,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5. 预防:虽然无法完全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但孕期定期产检、提前了解产程风险以及正确处理难产可能会减少发生颅内出血的机会。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的症状,应立即寻求
医疗帮助。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并提高婴儿康复的机会。
浅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体会
浅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体会标签: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早期严重的疾病之一,多由产伤和缺氧引起,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出血类型为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及丘脑、基底节出血。近年来由于产科技术的进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发展,新生儿颅内出血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由于产伤所致的硬脑膜下出血等明显减少,出血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及存在各种围产期高危因素的足月儿;二是颅内出血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下面浅谈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2009年5月~2011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出生5 min~8 d。经CT协助明确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剧恶化型与持续进展型,急剧进展型少见,但病死率极高,患儿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恶化,出显昏迷、呼吸异常、抽搐去大脑强直、瞳孔固定,最后发展为呼吸暂停[1]。持续进展型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逐渐表现出来,可出现意识的改变如烦躁不安、巨乳、脑性尖叫、易激惹或者反应低下、淡漠、昏睡及昏迷、肌震颤、肌张力低下、眼球震颤,体征如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瞳孔不对称或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部分极低体重儿可无症状。
2护理体会
2.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对光反射、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并与医生取得联系[2]。
2.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音,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护理问题和措施
颅内出血护理问题和措施
颅内出血是指血液在颅腔内的异常积聚,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以下是一些颅内出血的护理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1. 尤其是在出血开始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头痛。护理人员应及时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位置和强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2. 颅内出血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增加,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保持患者的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势、提供恰当的呕吐袋和床边垫变以及给予镇吐药物来减轻这些症状。
3. 颅内压力增加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如意识水平下降、偏瘫等。护理人员应每日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包括对刺激的反应、肌力和感觉等。同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如使用便盆、提供辅助步行器等。
4. 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出血风险。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指标,并依据医嘱给予输血、纠正凝血异常等治疗。
5. 出血可能导致脑栓塞或脑梗死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突发性瘫痪、言语困难等,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6. 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颅内出血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沟通,提供
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应对可能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颅内出血的护理问题和相应的措施,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调整和执行。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汇报和反馈。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主要因分娩过程中胎儿及新生儿的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
多见于缺氧,足月儿多见于产伤。近年来,围产新生儿技术不断提高,足月儿颅内出血减少,但因早产儿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无大幅度降低。我院儿科自2010年1月至
2011年12月,共收住了50名颅内出血的患儿,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谈谈我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0名,早产儿40例,足月儿10例,其中硬脑膜下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4例,其余部位出血8例;其中合并吸入综合症8例,缺氧缺血
性脑病2例。本组平均治疗14天,痊愈48例,放弃治疗2例。
住院期间治疗原则:
①支持疗法,静脉液体量限制在60ml/kg•d,再按呕吐、心肾功能情况酌情加减。吸氧、鼻
饲等。
② 控制惊厥,给氯丙嗪每次2mg/kg和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交替肌注,第3~4小时
一次。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亦可用负荷量苯巴比妥钠20mg/kg静注,以后用维持量
2.5mg/kg每12小时一次。
③降低颅内压,需用脱水剂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推,以后0.25g/kg一日4次。地
塞米松0.5~1mg/kg静注,一日2~4次,有人认为能增加疗效。重者可加速尿每次1mg/kg,待颅压降低,脑水肿控制,遂可减量至停药,一般疗程为2~3天。
④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如GM-1 20mg/天,静滴。
⑤止血及对症处理,维生素K15mg肌注或静注,每日1次,连用3天,早产儿酌减。维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疗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疗常规
【诊断要点】
1、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产时窒息史、产伤史、早产史、急产史
2、临床表现症状变化不一,可有大脑皮层兴奋或抑制症状:如激惹、脑性尖叫、惊厥或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经常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B超是脑室内出血的主要诊断手段,根据头颅B超或CT检查结果能精确的了解病变类型,部位及程度,并做出分级诊断和对预后作出评估。
【鉴别诊断】
1、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少数出现症状,表现为反应低下,哭声弱、拒奶且吸吮差,肌张力低下,苍白、低体温、呼吸不整、暂停、青紫等,严重者出现震颤、惊厥、昏迷等,发病在生后1~2d内居多,结合血糖监测可作诊断,全血血糖<2.22mmol/L(40mg/dl)即为低血糖诊断标准。
2、新生儿低血钙:当血钙低于1.75 mmol/L,或游离钙低于0.9 mmol/L时即为低血钙症。主要是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新生儿不安、惊跳、震颤、局部或全身惊
厥;亦可有屏气、呼吸暂停及面色青紫,偶尔可有喉痉挛伴喉喘鸣。早产儿血钙降低时常缺乏体征。发作间期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踝阵挛可阳性。本症患儿补充钙剂可有特效
【治疗】
1、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30°,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出生时即有症状者,宜推迟喂奶,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入液量,宁少勿多
2、控制出血
(1)维生素K: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1 1~5mg/次,肌内注射,1次/d,连续3天;也可选择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和血凝酶(立止血),氨甲苯酸或氨基已酸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2015-11
查房的目的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脑室出血。 • 3.病性,危重者及体重极低的早产儿不宜进
行脑脊液检查。
案例
• 李燕茹B1女、女、36分、患者因“胎龄32+2周,体重 1.75kg,出生后气促36分钟。”于今天2015-11-03 20:56 入院。 入院查体:早产儿外貌,反应欠佳,呼吸促,呻吟, 见口吐白沫,唇稍发绀,前囟平坦,胸廓稍隆起,三凹征 (+),双肺呼吸音减弱。初步诊断:1.新生儿肺透明膜 病?;2.早产儿;3.低出生体重儿;4.产瘤。于CPAP辅助 通气,4号改箱内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2%-95%。12 号上半夜,心率增快,达160-220次/分,当时考虑感染, 予抽血复查后,复达欣抗感染治疗。13号早上交接班时患 儿病情变化,予气管插管。床边B超示:1.脑实质多发出血 灶。2.胼胝体回声异常,考虑出血。
护理措施
• (一)一般护理
• 1.保持头高体位: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度,全侧卧位。
• 2.维持体温稳定,中性环境,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 量减少患儿的搬动和刺激,避免头部穿刺输液,以防加重 颅内出血。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隔离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2、工作人员入室更衣、换鞋。
3、接触新生儿前后勤洗手,禁止探视。
4、室内湿式清扫,定期消毒。
5、带菌者及患感染性疾病者应暂时调离新生儿室。
二、一般护理
1、适宜的环境,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阳
光充足,空气流通。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3、保持体温恒定,及时采取保暖措施,体温异常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4、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病情危重不能
吸吮者,予以鼻饲喂养,隔日磅体重,了解营养状况。
5、做好五官、脐部护理,每日沐浴、更衣。
三、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注意精神、面色、哭声、反应、哺乳、皮肤、大小便、睡
眠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四、健康教育
1、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身旁,促进感情交流,有利于小儿身心发育。
2、向家长宣传育儿保健知识,介绍小儿沐浴喂养保暖等日常护理知识。
3、新生儿筛查以了解对新生儿筛查的项目,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
二、一般护理
1、保证营养供给,喂养时要细心、少量、病情危重拒奶者应给与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
2、维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过高时予以物理降温及多喂水,当体温偏低或不升时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创、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5、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
新生儿颅内出血知识
新生儿颅内出血
一、定义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由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临床上以中枢神经兴奋和(或)抑制症状及呼吸障碍为主要特征,预后差,病死率高,应积极防治。
二、病因
缺氧、产伤、其他因素等。
三、临床表现
其症状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关系密切,主要表现有:1)意识改变,如易激惹,过度兴奋或嗜睡、昏迷等;2)眼征,如凝视、斜视、眼震颤等;3)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4)呼吸改变;5)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6)瞳孔,有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7)黄疸和贫血。
四、护理
1、保持安静、减少刺激;患儿取头高位,肩部抬高15°-30°,尽量少搬动头部,将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需头偏向一侧时,整个身躯也应取同向侧位,以保持头呈正中位。
2、密切观察小儿神志、呼吸、前囟、肌张力及瞳孔改变,遵医嘱应用降颅内压药物及抗生素。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观察并记录呼吸次数、频率、类型。
4、供给足够的能量和水分,根据患儿情况采取直接,鼻饲哺乳,必要时静脉输液。
5、维持体温恒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6、加强皮肤护理以防褥疮发生。
五、出院指导
1、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2、指导家长做好患儿智力开发,肢体功能训练。
3、如有后遗症,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血主
要包括硬膜下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与脑室内出血以及小脑出血四种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多见。目前,由于接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因缺氧
引起的脑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内血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理类型,与早产儿存在胚
胎生发基质有关。脑血管组织毛细血管丰富,结构疏松,对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极为
敏感,容易发生坏死、崩解而出血。此外,缺氧使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受损,血管被动扩张
血管破裂出血,还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引起出血。若患儿同时合并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硬肿征、缺氧缺血性脑病等较严重疾病,颅内出血发生均较高。可能由于
各种原因引起血流速度变化,脑血流增减和脑静脉压增加等,而脑室管膜下生发基质未成熟
的血管破裂,导致脑室内出血。足月儿由于胚胎生发层退化至足月时基本消失,故脑室及脑
室管膜下出血较少出现。
1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与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有关,常见者包括:①意识形态的改变:如
激惹、过度兴奋、冷淡、嗜睡、昏迷等;②眼症状: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等;③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角弓反张、惊厥等;④呼吸改变:增快或
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⑤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⑥瞳孔:不对称、对光反
射不良、固定和散大;⑦其他: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和贫血。各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如下。 1.1 硬膜下出血
多数为产伤所致的小脑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5、硬膜下出血:多见于巨大儿、胎位不正 等产伤,为机械性撕裂而引起的出血。 出血轻者可无症状,一般在出生24小时
后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等神经系统症
状。严重者可在生后数小时内死亡。存 活者数月后发生硬膜下积液。
诊ຫໍສະໝຸດ Baidu
2. 临床表现
断
1. 病史:产伤、缺氧
3. 血性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和脑室
内出血,与操作损伤的鉴别
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干症状,如 频繁呼吸暂停和呼吸不规则、心动过 缓、眼球斜视、面瘫、间歇性肢体肌 张力增高、角弓反张等。早产儿病情 进展迅速者多在36小时内死亡。
临床表现
3、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部位在蛛网膜下腔 内,不包括硬膜下、脑室内和小脑等部位出血 蔓延所致。与缺氧、酸中毒和产伤有关,多见 于早产儿。出血多来自蛛网膜下的小静脉或桥 静脉等小血管,量不大,很少见到大量出血。 少量出血可无症状,生后体检往往不能发现。
发病机制
生发基质层的小静脉系统呈U字形, 这种走向使血流明显变慢,容易发生梗 死。小静脉栓塞后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 血管破裂出血。因此,生发基质层的血
管容易受到缺氧、血压波动等因素的损
伤。
发病机制
出血在脑室和脑室周围室管膜下 生发基质层开始,向中脑导水管、小 脑延池和蛛网膜下腔扩散,向外可扩 散到脑室周围的白质。凝血造成中脑 导水管、正中孔和侧孔的阻塞并影响 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的功能,在数 日内即可形成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周 围白质损害后发生句灶性的坏死导致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及护理
【摘要】为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质量,将从五个方面进行病情观察,从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对症治疗、合理护理措施。如保持安静,取适当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体温稳定,合理喂养等护理措施,是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早产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做好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作用。现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的2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男16例,女9例;足月产5例,早产19例,过期产1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其中蛛网膜下隙出血24例,硬膜下出血1例,治愈19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
2 病情观察
2.1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
意识改变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中尤为重要。本组所有病例均出现意识和精神状态的改变,多为早期表现,因此应注意观察是否激惹、过度兴奋、表情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嗜睡或昏迷现象。如兴奋状态、睡眠不安、哭闹不安、尖叫,则常是早期表现,亦提示出血量少;如病情继续加重,或出血量大,常转入或表现为抑制状态,如抽搐、嗜睡、昏迷。
2.2瞳孔和各种反射的观察
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则表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和各种反射(吸吮、拥抱反射等)消失,肌张力下降,双眼凝视,则表示病情危重,出现脑疝,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抢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问题如下: 1.常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2)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颅内出血致颅内压增高压迫呼吸中枢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减少和呕吐有关。(4)焦虑与家长担心患儿预后有关。 2.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温度在22℃~24℃,湿度55%~65%。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噪音。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使用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输液,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2)体温大于℃时,应在
30min内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降温的方法可用解开包被松开衣服,还可头部枕凉水袋。宜平卧保持头正中位,避免头偏向一侧,以免压迫颈动脉而造成意外。(3)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少量多餐,每日4~6次,保证患儿热量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皮肤弹性、黏膜湿润的程度。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每4h测T、P、R、BP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4)准确记录24h出入量。(5)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如有异常(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遵医嘱给予脱水剂(20%甘露醇每次~kg 30min内静脉推人)。(6)备好吸痰所用物品。(7)保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8)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t、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控制出血,贫血患儿可输少量新鲜血浆或全血,静脉应用维生素C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9)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给予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发现有后遗症时,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轻脑损伤影响。遵医嘱服用脑复康、脑活素等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协助脑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