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ARMLinux内核
第5章_Bootloader_设计基础
6. BootLoader 与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所用通信设备及协议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目标机上的 Boot Loader 通过串口与主机之
间进行文件传输,传输协议通常是 xmodem/ymodem/zmodem 协议中
的一种。但是,串口传输的速度是有限的,因此通过以太网连接并借 助 TFTP 协议来下载文件是个更好的选择。
3.将 kernel 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从 flash 上读 到 RAM 空间中。
4.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 5.调用内核。
Boot Loader 的 stage1
1. 基本的硬件初始化
屏蔽所有的中断
– 为中断提供服务通常是 OS 设备驱动程序的责任,因此在 Boot Loader 的执行全过程中可以不必响应任何中断。中断屏蔽可以通 过写 CPU 的中断屏蔽寄存器或状态寄存器(比如 ARM 的 CPSR 寄 存器)来完成。
来实现,以达到短小精悍的目的。而 stage2 则通常用C 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给复杂的功能(比如串口、以
太网接口的支持等) ,而且代码会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下步骤(以执行 的先后顺序): 1. 硬件设备初始化 2. 为加载 Bootloader 的 stage2 准备 RAM 空间
系统映像的固态存储设备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图。
3. 用来控制 Boot Loader 的设备或机制 主机和目标机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建立连接,Boot Loader 软件在 执行时通常会通过串口来进行 I/O,比如:输出打印信息到串口,从 串口读取用户控制字符等。
4. Boot Loader 的启动过程是单阶段(Single Stage)还是多阶段 (Multi-Stage) 通常多阶段的 Boot Loader 能提供更为复杂的功能,以及更好的 可移植性。从固态存储设备上启动的 Boot Loader 大多都是 2 阶段
arm linux recovery 原理
arm linux recovery 原理ARM Linux恢复原理AR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和其他低功耗设备的处理器架构。
在ARM Linux恢复原理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恢复ARM架构上运行的Linux操作系统。
恢复ARM Linux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恢复ARM Linux的第一步是确保正确的引导加载程序已被加载到设备的内存中。
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初始化硬件并加载操作系统内核。
常见的ARM引导加载程序包括U-Boot和GRUB。
2. 操作系统内核:恢复ARM Linux需要正确的操作系统内核镜像。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系统资源、驱动硬件设备、执行任务调度等功能。
内核镜像通常以uImage或zImage格式存在,并包含设备树(Device Tree)等必要的配置信息。
3. 文件系统:恢复ARM Linux还需要正确的文件系统镜像。
文件系统是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数据的方法。
常见的ARM Linux文件系统包括EXT4、Btrfs和SquashFS等。
4. 恢复过程:具体的恢复过程可以根据恢复原因和需求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恢复ARM Linux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加载引导加载程序:将引导加载程序加载到设备的内存中,使其能够启动。
- 初始化硬件: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初始化设备上的硬件资源,如内存控制器、外设等。
- 加载内核镜像:引导加载程序从存储介质(如闪存或SD卡)中读取并加载内核镜像到设备的内存中。
- 启动内核:引导加载程序将控制权交给内核,使其开始执行。
- 挂载文件系统:内核根据设备树中的配置信息将文件系统镜像挂载到指定的挂载点上。
- 运行用户空间:内核启动后,会启动用户空间程序,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ARM Linux恢复原理是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行,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了解ARM Linux恢复原理有助于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在设备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进行相应的维护和修复。
linux arm 内核编译流程
linux arm内核编译流程一、编译环境准备在开始编译Linux ARM内核之前,我们需准备以下环境:1.1硬件环境:一台支持ARM架构的计算机;1.2操作系统:安装Ubuntu等Linux发行版,并确保系统已经更新至最新版本;1.3开发工具链:安装ARM交叉编译工具链,可以通过apt-get 命令进行安装;1.4内核源码:下载最新的Linux ARM内核源码,并解压至本地。
二、配置内核选项2.1进入内核源码目录:使用cd命令进入解压后的内核源码目录;2.2配置内核选项: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来配置内核选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和驱动;2.3保存配置:保存配置后,将生成.config文件,保存了当前配置选项。
三、开始编译3.1清理编译环境:使用make clean命令清理之前的编译环境,确保开始编译之前处于一个干净的状态;3.2编译内核:使用mak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该过程可能持续一段时间,耐心等待;3.3生成内核镜像:编译完成后,将生成zImage或uImage等内核镜像文件,可以作为启动的内核使用。
四、安装内核4.1备份原有内核:在安装新内核之前,建议备份原有系统的内核,以防出现问题时可以回滚;4.2安装内核:将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拷贝至目标设备,例如通过TFTP传输或使用SD卡等方式;4.3更新引导配置:根据不同的引导方式,更新引导配置文件以使用新内核。
五、验证内核5.1重启设备:在安装完新内核后,重启设备以加载新内核;5.2查看内核版本:使用uname-a命令查看当前内核版本,确认是否为编译安装的新内核;5.3测试功能和驱动:针对所需的功能和驱动,进行相应的测试,确保内核编译和安装没有问题。
六、常见问题解决在编译内核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编译错误、功能不正常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6.1查看编译日志:在编译过程中,可以查看编译日志以了解错误的原因;6.2网上搜索: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问题,可能会有其他开发者遇到类似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6.3参考官方文档:阅读官方文档以获取更多关于编译和安装内核的详细信息。
Linux内核.ppt
❖ LINUX文件系统: Linux文件系统是文件存放在磁盘等存储设
备上的组织方法。Linux能支持多种目前浒的文件系统,如EXT2、EXT3、 FAT、VFAT、ISO9660、NFS、SMB等。
❖ LINUX应用系统:标准的Linux系统都有一整套称为应
用程序的程序集,包括文本编辑器、编程语言、X Window、 办公套件、Internet工具、数据库等。
❖GNU 软件和派生工作均适用 GNU 通用公共许 可证,即 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 )
❖Linux的开发使用了众多的GUN工具
<>
GPL-开源软件的法律
❖GPL 允许软件作者拥有软件版权 ❖但GPL规定授予其他任何人以合法复
制、发行和修改软件的权利。
<>
2. Linux系统的主要特点
内核模块的能力
所有模块全部运行在内核态,直接调用函数,无需消息传递 支持多称多处理SMP机制
讲究效率的单模块操作系统
进程管理
内存管理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
模块之间可以互相调用的单模块结构 <>
讲究效率的单模块操作系统
❖模块之间直接调用函数,除了函数调用 的开销外,没有额外开销。 ❖庞大的操作系统有数以千计的函数 ❖复杂的调用关系势必导致操作系统维护 的困难
个平台使它仍然能按其自身的方式运行的能力。Linux是一种可 移植的操作系统,能够在从微型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的任何环境 中和任何平台上运行。
3. LINUX的组成
❖ LINUX的内核:内核是系统的核心,是运行程序和管理
像磁盘和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核心程序。
❖ LINUX SHELL: Shell是系统的用户界面,提供了用户与内核进
arm版本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arm版本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ARM架构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器架构,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设备和移动设备中。
在ARM版本的Linux系统中,启动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系统如何从开机到正常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ARM版本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一、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启动的第一阶段,它位于系统的固化存储器中,比如ROM或Flash。
在ARM版本的Linux系统中,常用的引导加载程序有U-Boot和GRUB等。
引导加载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并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
二、内核初始化引导加载程序将内核镜像加载到内存后,控制权被转交给内核。
内核初始化是系统启动的第二阶段,它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 设置异常向量表:ARM架构中,异常是指硬件产生的中断或故障,比如系统调用、中断请求等。
内核需要设置异常向量表,以便正确处理异常。
2. 初始化处理器:内核对处理器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页表、启用缓存、初始化中断控制器等。
3. 启动第一个进程:内核创建第一个用户进程(一般是init进程),并将控制权转交给它。
init进程是系统中所有其他进程的父进程,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三、设备树(Device Tree)设备树是ARM版本Linux系统中的一种机制,用于描述硬件设备的相关信息。
在内核初始化过程中,内核会解析设备树,并建立设备树对象,以便后续的设备驱动程序使用。
设备树描述了硬件设备的类型、地址、中断等信息,以及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它使得内核能够在运行时自动识别和配置硬件设备,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
四、启动初始化(Init)启动初始化是系统启动的第三阶段,它是用户空间的第一个进程(init进程)接管系统控制权后的操作。
启动初始化主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1. 挂载根文件系统:启动初始化会挂载根文件系统,使得用户可以访问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
2. 加载系统服务:启动初始化会加载并启动系统服务,比如网络服务、日志服务、时间同步服务等。
基于ARM平台Linux内核移植论文
基于ARM平台的Linux内核移植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204-01摘要:linux是一个可移植性非常好的操作系统,它广泛支持了许多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可移植性是指代码从一种体系结构移植到另外一种不同的体系结构上的方便程度。
本文介绍了基于arm 开发板的linux内核移植过程,主要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交叉编译器的安装、内核的配置与移植。
本文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linux操作系统使用经验。
关键词:移植内核 linux一、概述一个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顺序可以分为四步:1、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2、加载linux内核。
3、挂载根文件系统。
4、运行应用程序。
所以要想使linux内核在开发板上运行,就必须对以上四步的相关源代码进行移植操作,使其可运行于嵌入式平台。
本文主要介绍内核移植部分,其余部分可参考相应书箱或文档。
二、开发环境的建立2.1、安装虚拟机、fedora13操作系统及相关的开发工具(gcc、gedit等),本文的所有操作均是在这种开发环境下进行,本文的工作目录为 \work,且都是在root权限下操作。
2.2、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的安装。
交叉编译器是嵌入式linux开发的基础,后续的移植过程都要用到此编译器,在linux pc平台下,利用arm-linux-gcc编译器可编译出针对arm linux平台的可执行代码。
安装过程如下:a、网上获取arm-linux-gcc-4.3.2.tgz源代码包并保存于/work 目录中。
b、解压命令(tar xvzf arm-linux-gcc-4.3.2.tgz -c /)注意上面的命令必须是大写c且后面有个空格,这样将源代码解压至目录/usr/local/arm/4.3.2中。
c、配置编译环境路径。
输入命令(gedit /root/.bashrc)打开.bashrc文件,在最后一行加入如下内容:exportpath=/usr/local/arm/4.3.2/bin:$path保存关闭文件,用root重新登录系统,输入命令:(arm-linux-gcc –v)如果安装成功将会显示arm-linux-gcc的版本号。
第5章嵌入式软件设计
1第5章嵌入式软件设计5.1 GNU 软件开发环境5.3 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5.4 Linux 内核移植5.5 文件系统<25.1 GNU 软件开发环境GNU 开发环境的组成主要介绍:¾编译工具:gcc 、arm-Linux-gcc (交叉编译)¾make 和makefile ¾gdb<3源程序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生成中间代码优化代码错误处理生成目标代码符号表及其管理目标程序编译工具的基本结构<45.1.1 GCC 简介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 是在UNIX 以及类UNIX 平台上广泛使用的编译器集合,它能够支持多种语言前端,包括C, Objective-C, Ada, Fortran, Java 和treelang 等。
GCC 设计中有两个重要的目标,其中一个是在构建支持不同硬件平台的编译器时,它的代码能够最大程度的被复用,所以GCC 必须要做到一定程度的硬件无关性;另一个是要生成高质量的可执行代码,这就需要对代码进行集中的优化。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GCC 内部使用了一种硬件平台无关的语言,它能对实际的体系结构做一种抽象,这个中间语言就是RTL(Register Transfer Language)。
<5源码解析语法树的优化RTL 代码生成函数调用优化转移指令优化寄存器扫描SAA (Static Single Assignment )优化公用子表达式削减二次公用子表达式优化数据流分析指令合并局部寄存器分配动循环语句优化指令时序调整二次指令时序调整寄存器类优先级选择寄存器移动基本块重新安排重载二次转移指令优化可延迟性分支时序安排多分支指令合并寄存器使用优化调试信息输出输出与程序对应的汇编语言程序用GCC 编译程序流程<6-ansi 只支持ANSI 标准的 C 语法。
这一选项将禁止GNU C 的某些特色,例如asm 或typeof 关键词-c 只编译并生成目标文件-E 只运行C 预编译器-g 生成调试信息。
基于ARM平台的Linux内核分析与移植研究
是 Ln x iu 支持的体系结构的简称 2 . 在 .3 6 2的 内核代码
中 已经 完 全 包 含 了对 S C 4 0 件 体 系 的支 持 Ln x 3 24 硬 iu
内核 主要 由 5个 子 系 统 组 成 : 程 调 度 、 进 内存 管 理 、 虚
拟文件 系统 、 网络接 口、 进程 间通信 。 iu Ln x内核代码非 常庞大 , 整体代码结构如 图 1 所示 。
3 编 译 内核
内 核 编 译 的方 式 与 引 导 程 序 移 植 大 体 相 同 .利 用
m k m g 命 令 即 可 进 行 编 译 。 当 编 译 完 成后 , 编 a ez ae l 把 译 生 成 的 映 像 z ae 过 VV 下 载 到 硬 件 平 台上 . l g通 m II 就
体 的研 究和 开 发 , 并对 内核 进 行 相 应 的修 改 和优 化 。通 过 配置 、 译 完成 整 个移 植 过 程 . 编 为
Ln x 内 核 移 植 提 供 借 鉴 。 iu
关 键 词 :Ln x 内核 ;¥ C2 4 A;内核 移 植 ;Neftr iu 3 40 tl ie
nt 而 ¥ C 4 0 理 器 包 含 了 MM i, 3 24 处 1 U模 块 , 以需 要 针 所 对 该 体 系结 构选 择 对 Ln x内核 对 MMU模 块 的 支 持 。 iu dvr: 目录 包 含 了 内 核 中 所 有 的 设 备 驱 动 程 i s该 e 序 。该 目录 占据 了 L u i x内核 的 大部 分 代码 , 常 庞大 。 n 非 是 进行 内核移 植 时需 要 重点 关 注 的 目录 . 如 L D显 示 例 C 驱 动程 序 、 摸屏 驱 动程 序 等 源代 码都 放 在该 目录下 。 触
linux arm的编译命令
linux arm的编译命令摘要:1.Linux ARM 编译命令概述2.Linux ARM 编译器的安装3.Linux ARM 编译命令的使用4.编译命令的实例正文:1.Linux ARM 编译命令概述Linux ARM 编译命令是指在Linux 系统下,针对ARM 架构处理器进行编译的命令。
ARM 架构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等,因此在Linux 系统中进行ARM 编译是非常常见的任务。
2.Linux ARM 编译器的安装要在Linux 系统中使用ARM 编译器,首先需要安装相应的编译器。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安装:```bashsudo apt-get install gcc-arm-linux-gnueabi```其中,`gcc`是GNU 编译器集合,`arm-linux-gnueabi`表示针对ARM 架构的Linux 系统。
安装完成后,您可以在终端中输入`gcc -v`来查看编译器的版本信息。
3.Linux ARM 编译命令的使用安装好编译器后,您可以开始编写源代码文件,例如`test.c`。
编写完成后,通过以下命令编译:```bashgcc -o test test.c```其中,`-o`选项用于指定编译后输出文件的名称,`test`是源代码文件名,`test.c`是源代码文件的扩展名。
编译成功后,您可以在当前目录下找到名为`test`的可执行文件。
4.编译命令的实例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实例,展示如何使用Linux ARM 编译器编译一个简单的C 语言程序。
假设您有一个名为`hello.c`的源代码文件,内容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printf("Hello, ARM!");return 0;}```要编译这个程序,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bashgcc -o hello hello.c```编译成功后,您将在当前目录下找到一个名为`hello`的可执行文件。
ARM Linux内核编译及在Skyeye上模拟移植
如果使用现成 的交叉 编译 工具 .则 只用 下载整合
的 交叉 编 译 包
1 构 建 交 叉 编 译 环 境 . 2
作者简介 : 郭彩  ̄ ( 9 9 , , 南驻 马 店人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嵌 入 式 系统 1 7 一) 女 河 硕 研
硬件 可裁 剪 , 对功 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靠性 、 成本 、 体积 和功耗有严格 要求 的专 用计算机 系统 在 当前数字信 息技术和 网络 技术高速发展 的后 P C时代 . 嵌入式 系统 已经渗透 到各
个 领 域 。 在 . 入 式 技 术 无 处 不 在 . A M 几 乎 成 了 现 嵌 而 R
Ln x内核 选 择 Ln x ..9 iu iu 263
最 后 . 备 相 关 的 目录 . 些 目录 最 好 是 在 当 前 用 准 这 户 的 家 目录 。 首 先 , 家 目录 下 创 建/rs 在 cos目录 , 后 然 在 / os目 录 下 创 建 suc 、a hsLn x 2 . cs r orept e 、iu 一 .3 c 6 9三 个 子 目录
A iu RM Ln x内核 编 译 及 在 S y y k e e上模 拟移 植
郭 彩 霞 . 姚 强
( 庆 信 息 技 术 职 业 学 院 ,万 州 4 4 0 ) 重 0 00
摘 要 : 以 Ln x操 作 系统 环 境 为例 ,介 绍 如 何 在 Ln x操 作 系统 下建 立嵌 入 式 交 叉编 译 环 境 . iu iu 并 使 用 交 叉 编 译 工 具 编 译 嵌 入 式 Ln x 内核 .以 及 在 S y y 上 模 拟 Ln x操 作 系统 内核 移 i u ke e iu 植 。在 A RM iu 内核 交 叉 编 译 部 分 以 ¥ C2 1 X 目标机 处 理 器 , 生成 可在 其 上 运 行 的 Ln x 3 40 Ln x内核 , iu 内核 版 本 为 最 新 的 Ln x 263 。 iu 一 .. 9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一、内核(Kernel)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内核,它负责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硬件设备、调度进程和提供基本的系统服务。
Linux内核采用单内核结构,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大部分核心功能和驱动程序。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它提供了操作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基本功能。
Linux内核具有以下特点:1、多任务处理:Linux内核支持多任务处理,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实现多个程序之间的切换和管理。
2、硬件管理:Linux内核负责管理硬件设备,与硬件设备交互,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
3、内存管理:Linux内核负责管理系统的内存,包括内存的分配、释放、映射和交换等操作。
4、文件系统:Linux内核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包括ext4、NTFS、FAT等,负责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5、进程管理:Linux内核管理系统进程,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挂起、唤醒和终止等操作。
6、网络通信:Linux内核支持网络通信功能,包括TCP/IP协议栈、网卡驱动等,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和通信。
二、ShellShell是Linux操作系统的命令解释器,用户通过Shell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Shell接受用户的命令,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系统调用,最终由内核执行。
Linux系统中常用的Shell有Bash、Zsh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Shell。
Shell具有以下功能:1、命令解释:Shell接受用户输入的命令,并将其翻译为操作系统可以执行的命令。
2、执行程序:Shell可以执行各种程序、脚本和命令,包括系统工具、应用程序等。
3、环境控制:Shell可以设置环境变量、别名和路径等,帮助用户管理系统环境。
4、文件处理:Shell可以处理文件操作,包括创建、删除、复制、移动等。
5、脚本编程:Shell支持脚本编程,用户可以编写Shell脚本来自动执行一系列操作。
三、系统工具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系统工具,帮助用户管理系统和执行各种任务。
linux内核模块及内核编译过程
Linux内核模块及内核编译过程一、引言Linux内核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内核模块是一种动态加载到内核中的代码,用于扩展和添加新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Linux内核模块的概念、编写方法以及内核编译过程。
二、Linux内核模块内核模块是一种动态加载到内核中的代码,用于扩展和添加新的功能。
它是一种轻量级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不重新编译整个内核的情况下添加或删除功能。
内核模块可以使用内核提供的API,以实现与内核其他部分的交互。
编写内核模块需要了解内核的内部结构和API。
通常,内核模块是用C语言编写的,因为C语言与汇编语言有良好的交互性,并且内核本身也是用C语言编写的。
编写内核模块的基本步骤如下:1.编写模块的源代码:使用C语言编写模块的源代码,并确保遵循内核的编码风格和约定。
2.编译模块:使用内核提供的工具和方法将源代码编译成模块。
3.加载和卸载模块:使用insmod命令将模块加载到内核中,使用rmmod命令卸载模块。
三、内核编译过程内核编译是将源代码转换成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二进制代码的过程。
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配置内核:使用make menuconfig或make xconfig等工具,根据需要选择要包含在内核中的功能和选项。
2.生成Makefile:根据配置结果生成Makefile文件,该文件用于指导make命令如何编译内核。
3.编译内核:使用make命令根据Makefile编译内核。
这个过程包括编译源代码、生成目标文件、链接目标文件等步骤。
4.安装内核:将编译好的内核映像安装到系统中,以便在启动时加载。
5.配置引导加载程序:将引导加载程序配置为加载新编译的内核映像。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Linux内核模块的概念、编写方法以及内核编译过程。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内部原理,并根据需要定制和优化系统的功能。
linux arm移植命令
linux arm移植命令1. 什么是ARMARM(Advanced RISC Machine)是一种基于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架构的处理器设计,常被用于嵌入式系统领域。
由于其低功耗、高性能和成本效益等优势,ARM架构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物联网和家庭娱乐等领域。
2. 为什么需要ARM移植移植指的是将某个操作系统或软件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ARM移植即将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ARM架构的处理器上。
由于ARM处理器与传统的x86处理器架构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Linux进行移植以在ARM设备上运行。
3. ARM移植命令步骤ARM移植涉及多个步骤,以下是常见的移植命令及其说明:## 3.1. 配置内核源码### 3.1.1. make menuconfig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可进入内核配置界面,通过界面可进行内核配置,包括硬件支持、设备驱动等。
### 3.1.2. make oldconfig执行`make oldconfig`命令可根据当前配置文件生成一个新的配置文件,用于更新配置文件中的新选项。
## 3.2. 编译内核执行`make`命令即可进行内核的编译,编译过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 3.3. 生成根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是指Linux运行时所需要的文件及目录结构。
可以通过`buildroot`等工具生成根文件系统。
## 3.4. 烧录内核及根文件系统编译完成后,将生成的内核镜像和根文件系统烧录到ARM设备的存储介质中,例如SD卡或eMMC存储器。
## 3.5. 启动ARM设备将存储介质插入到ARM设备中,通过开发板或串口终端连接到设备,随后可以启动ARM设备并进入Linux操作系统。
4. ARM移植的挑战和注意事项ARM移植相对复杂且涉及多方面的技术,以下是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 硬件驱动:需要确保所选的硬件能与Linux内核进行良好的兼容性,并确保相关的设备驱动可用。
ARM体系架构解析
ARM体系架构解析
ARM体系架构是由英国ARM公司推出的常见的32位RISC处理器架构,其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和服务器市场上有广泛应用。
其发展历史源远
流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功能也在不断扩展,ARM体系架构已经成为
一种标准处理器架构。
ARM体系架构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内核、外设、中断和指令集。
其中,内核是ARM体系架构的核心,负责处理计算机的所有功能,包
括控制、数据存储和算法处理等。
外设又称外围设备,是处理器与外部世
界的桥梁,可以操控外部设备,比如键盘、显示器、磁盘和网络等。
中断
则是处理器如何处理外部设备发出的信号,其中有多重中断,监听外部设
备的信号,基于不同的中断模式,让处理器运行起来。
指令集是ARM体系
架构的核心,指令集是一组程序指令,它们描述了处理器如何处理和操作
数据,ARM有自己的专有指令集,被广泛应用到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
ARM体系架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嵌入式软件,由于ARM的低
功耗、低成本和安全性,使得ARM广泛应用于很多嵌入式系统,而这些嵌
入式系统也需要嵌入式软件的支持,嵌入式软件具有低功耗、低功耗和嵌
入式系统的高稳定性等优点,此外。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教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p20一、填空题。
1、嵌入式系统主要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它是将计算机直接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以实现某些特定的功能。
2、目前国内对嵌入式系统普遍认同的定义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内核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3、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计算机和执行部件组成,其中嵌入式计算机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以及应用软件层。
4、嵌入式处理器目前主要有ARM、MIPS、Power PC、68K等,其中arm处理器有三大特点:体积小、低功耗、的成本和高性能,16/32位双指令集,全球合作伙伴众多。
5、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Linux、Vxworks、WinCE、Palm、uc/OS-II和eCOS。
6、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系统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软硬件及机械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测试,最后得到最终产品。
二、选择题1、嵌入式系统中硬件层主要包含了嵌入式系统重要的硬件设备:、存储器(SDRAM、ROM等)、设备I/O接口等。
(A)A、嵌入式处理器B、嵌入式控制器C、单片机D、集成芯片2、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应用对实时性要求的提高,系统软件规模不断上升,实时核逐渐发展为,并作为一种软件平台逐步成为目前国际嵌入式系统的主流。
(D)A、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B、多任务操作系统C、实时操作系统D、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3、由于其高可靠性,在美国的火星表面登陆的火星探测器上也使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是。
(B)A、PalmB、VxWorksC、LinuxD、WinCE4、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中一般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性能B、功耗C、价格D、大小5、在嵌入式系统中比较流行的主流程序有:()A、AngelB、BlobC、Red BootD、U-BootA DB ?A三、叙述题1、举例说明身边常用的嵌入式系统。
关于ARM的内核架构介绍
关于ARM的内核架构介绍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的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
ARM处理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灵活性等特点,因此成为了电子设备领域中最受欢迎的处理器架构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ARM内核架构及其特点。
ARM内核架构在ARM处理器中起决定性作用,它包含了处理器的主要功能和组件,决定了处理器的性能、能耗和功能。
ARM内核架构包括多种不同的系列,每个系列针对不同应用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
常见的ARM内核包括ARM7、ARM9、ARM Cortex-A系列和Cortex-M系列。
ARM7系列内核是较早期的ARM内核,主要用于低端和中端嵌入式系统。
ARM7内核采用了三级流水线架构,能实现更高的频率,提供了较低的延迟。
此外,ARM7系列采用了Thumb指令集,通过指令长度缩短可以减少存储和传输开销,提高系统性能。
ARM9系列内核相比于ARM7系列,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功能。
ARM9内核增加了补充指令集(Jazelle),可以在处理器上执行由Java虚拟机编译的Java字节码,提供了更好的Java应用支持。
ARM9内核还引入了专用的访问控制单元(MMU),使得处理器可以支持虚拟内存管理和操作系统。
Cortex-A系列内核是ARM处理器中最强大的内核,用于高端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
Cortex-A系列采用了超标量乱序执行架构,具有多发射、乱序执行和预测执行等特性,能够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提供出色的性能和能效。
Cortex-A系列还支持大容量的高速缓存和先进的分支预测技术,提高了命中率和指令执行效率。
Cortex-M系列内核是专门为微控制器(MCU)设计的内核,采用了精简的微控制器架构。
Cortex-M系列具有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适用于要求较低功耗和实时性能的应用。
Cortex-M系列将处理器核、内存管理单元和外设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具有较小的面积和较低的成本。
linux arm cpu温度保护策略
linux arm cpu温度保护策略
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些保护策略来监控和保护ARM CPU的温度。
1. 温度传感器:Linux内核会通过读取温度传感器来获取CPU的温度数据。
这些传感器通常位于芯片组或CPU核心上,并提供了实时的温度读数。
2. 温度监控框架:Linux内核会使用温度监控框架来监控CPU的温度。
这个框架会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警告或保护措施。
3. 温度限制:Linux内核可以设置温度上限,当CPU温度超过这个上限时,系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CPU的负载或限制性能,以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硬件损坏。
4. 温度报警:当CPU温度接近或超过临界值时,Linux内核可以触发温度报警。
这可以是通过系统日志、警告信息或触发警报来通知系统管理员,以便他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动态频率调节:为了降低CPU的温度,Linux内核可以通过动态调节CPU频率来降低其功耗和热量产生。
这可以通过降低CPU频率或关闭一些核心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保护策略可能因Linux内核版本、硬件平台和配置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施温度保护策略之前,建议参考特
定硬件和Linux版本的文档来了解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6.1 Linux进程的创建、执行和消亡
1. Linux进程的创建 系统的第一个真正的进程,init内核线程 (或进程)的标志符为1 新进程通过克隆老进程或当前进程来创建, 系统调用fork或clone可以创建新任务 复制完成后,Linux允许两个进程共享资 源而不是复制各自的拷贝
19
2. ARM-Linux 的中断响应和处理
每一个中断请求线都有一个struct irqdesc 数 据结构表示:
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int status; /* IRQ status */ hw_irq_controller *handler; struct irqaction *action; /*IRQ action list */ unsigned int depth; /* nested irq disables */ spinlock_t lock; }_cacheline_aligned irq_desc_t;
17
2. ARM-Linux 的中断响应和处理
中断控制器将外设产生的中断请求汇总成 一个IRQ中断请求 中断控制器还向CPU提供一个中断请求寄 存器和一个中断控制寄存器
18
2. ARM-Linux 的中断响应和处理
在Linux中,每一个中断控制器都由strcut hw_interrut_type数据结构表示:
3. Linux进程的消亡 进程终止由可终止进程的系统调用通过调 用do_exit()实现 do_exit(long code)带一个参数code,用 于传递终止进程的原因
37
以下情况要调用do_exit()函数:
具体对应的系统调用出错,不得不终止进程 , 如:
do_page_fault() sys_sigreturn() setup_frame() save_v86_state()
id:runlevel:action:process
31
rc启动脚本:rc.sysinit中最常见的动作就 是激活交换分区,检查磁盘,加载硬件模 块 Shell的启动
32
5 ARM-Linux进程管理和调度
Linux进程有5种状态,分别是:
TASK_RUNNING TASK_INTERRUPTIBLE TASK_UNINTERRUPTIBLE TASK_ZOMBIE TASK_STO通信学院 2012年4月
1
提纲
1. ARM-Linux内存管理 2. ARM-Linux 的中断响应和处理 3. ARM-Linux系统调用 4. 系统的启动和初始化 5 ARM-Linux进程管理和调度 6. Linux的模块机制
2
1. ARM-Linux内存管理
其他终止进程的情况,通过调用以下函数 实现终止:sys_exit() sys_reboot() do_signal()
38
LINUX系统进程的切换包括三个层次:
用户数据的保存 寄存器数据的保存 系统层次的保存
39
5.2 ARM-Linux进程的调度
Linux进程调度由函数schedule()实现的, 其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五步:
单层的段映射
两层的页面映射
9
1. ARM-Linux内存管理
单层段映射方式
31 20 19 0
虚拟地址
段表项 段表
4095
段内地址
0
4B
31
20
19
0
段基址
段内地址 物理地址
10
1. ARM-Linux内存管理
两层的页面映射
31 20 19 12 11 0
虚拟地址
段表项
页表项 页内地址
页表
255
段表
4095
4B
0 0 31 12 11 0
4B
页基址
页内地址
物理地址
页表项有4B,而页基址只有20位,剩余的12位用来干什么?
11
1. ARM-Linux内存管理
其中两位用于做内存保护。S
R CPU运行 在特权状 态 不能访问 只读 CPU运行 在用户状 态 不能访问 不能访问
控制寄存器中有S位 (表示System)和R 位(表示ROM),用 于决定了CPU在当前 运行状态下对目标段 或者页面的访问权限:
28
4. 系统的启动和初始化
使用bootloader将内核映像载入 内核数据结构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一部 分) :start_kernel()中调用了一系列初始 化函数,以完成kernel本身的设置 ,启动 init过程,创建第一个内核线程 start_kernel()函数中各个主要初始化函数 的功能
29
外设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二部分:init()函 数作为内核线程,首先锁定内核,然后调 用do_basic_setup()完成外设及其驱动程 序的加载和初始化 外设初始化的主要过程
30
init进程和inittab脚本
init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起点,它的进 程号是1 inittab是以行为为单位的描述性(非执 行性)文本,每一个指令行都具有以下 格式:
6
1. ARM-Linux内存管理
⑤TLB miss
系统进程
①虚拟地址
应用进程A CACHE 应用进程B
⑥更新 内存
CPU
②Cache hit
④物理地址
/TLB hit
系统进程 应用进程A 应用进程B
硬盘
③虚拟地址/cache miss
TLB 快表
物理内存
问题: 1. 上图中为什么出现了两个物理内存? 2. 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的转换是如何实现的?
20
2. ARM-Linux 的中断响应和处理
在进入中断处理之前,CPU自动完成下列 操作:
保存当前CPU状态:将cpsr原来的内容装入 spsr 保存中断返回地址:将返回地址装入r14。 保存其余寄存器信息:寄存器信息入栈,保 存堆栈指针sp。 将pc指向0x18。
21
2. ARM-Linux 的中断响应和处理
问题:为什么ARM-Linux需要进行存储管理?
系统进程 应用进程A 应用进程B
原因: • 多进程及Java应用进程的存在, 使得应用进程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大于所分配的物理内存空间。 • 进程A的执行有可能会干扰进程B 的执行。
512M的物理内存
3
1. ARM-Linux内存管理
存储管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地址映射和内存空间保护。
7
1. ARM-Linux内存管理
ARM采取的是哈佛结构而不是冯洛依曼结构。 冯· 诺依曼结构:程序只是一种数据,对程序也 可以像对数据一样加以处理,并且可以和数据 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
哈佛结构即程序和数据是两个存储器、两条总线 的系统结构。
8
1. ARM-Linux内存管理
虚拟地址的转换 ARM系统结构支持两种转换方式
清理当前运行中的进程 选择下一个投入运行的进程 设置新进程的运行环境 执行进程上下文切换 后期整理 在内核应用中直接调用schedule() 被动调用schedule()
40
Linux调度的时机有两种:
6. Linux的模块机制
Linux中的可加载模块(Module)是 Linux内 核支持的动态可加载模块
34
2. Linux进程的执行 要让若干新进程按照需要处理不同的事情, 就必须通过系统调用exec 函数sys_execve将可执行文件的名字从 用户空间取入内核空间以后就调用 do_execve( )执行具体的操作
35
do_execve( )执行的流程:
打开可执行文件,获取该文件的 file结构。 获取参数区长度,将存放参数的页面清零。 对linux_binprm结构的其它项作初始化
25
实验一创建和使用一个新的系统调用
在 arch/arm/kernel/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 文件mysyscall.c 在 arch/arm/kernel/call.S 中添加新的系 统调用,新的系统调用号0x900000+226 修改arch/arm/kernel/目录下的Makefile文 件,在obj-y后面添加mysyscall.o
26
实验一创建和使用一个新的系统调用(1)
一个测试程序来使用新的系统调用:
test.h: #define sys_hello() {__asm__ __volatile__ ("swi 0x900000+226\n\t")}while(0) tes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est.h” int main(void) { printf("start hello\n"); sys_hello(); printf("end hello\n"); }
具体中断处理程序则在数据结构 struct irqaction 三个数据结构的相互关系如图 :
struct hw_interrupt_ty pe
irq_desc[NR_IRQS
Struct irqacton
指向具体的中断服务 函数
22
2. ARM-Linux 的中断响应和处理
中断返回指向与中断响应相反的过程
地址映射实现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的相互转 换。 内存空间保护实现进程空间相互独立。 这两个功能是由硬件单元MMU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