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实验报告bo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u
N bb
N 1 bb
N bb
秩的对称正方矩阵,其凯利逆存在。于是,由式(7
)得:
xˆ
N
1 bb
B
T
N aa1W
(8)
将式(5)和式(8)同时代入式(2)的第一式,
得:
V
P
1
AT
N
1 aa
(
Bxˆ
W
)
(9)
式(8)和式(9)就是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最 终解。
(2)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1)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出总观测值的个数n 、必
要观测值的个数 t及多余观测个数r(r=n-t) ,根据平 差的实际问题,设u 个独立量为参数(u<t ),从而 确定出条件方程个数。条件方程的个数等于多余观 测数与参数个数之和,即 c=r+u。
2)列出附有参数的条件方程式(1)。
A V B xˆ W 0
cn n1 cu u1 c1 c1
3)组成法方程式(4)。
FT
Lˆ1
Lˆ2
Lˆn
L,X 0
,
FxT
Xˆ 1
Xˆ 2
Xˆ u
L,X 0
应用协因数传播律,得:
Qˆˆ F T QLˆLˆ F F T QLˆXˆ Fx FxT QXˆLˆ F FxT QXˆXˆ Fx
于是,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为:
第六章附有参数条件平差
协因数阵
设 已知
Z T = LT
[
WT
ˆ XT
KT
VT
ˆ LT
]
W = F L, X 0
L = EL
− − ˆ ˆ X = X 0 + x = X 0 − N bb1 BT N aa1W
(
)
− − ˆ K = N aa1 Bx + N aa1W
V = QAT K
ˆ L = L +V dL = EdL dW = AdL
− − ˆ dX = − N bb1 BT N aa1dW − − ˆ dK = N aa1 Bdx + N aa1dW
dV = QAT dK
ˆ dL = dL + dV
由协因数传播律可得Z的协因数阵: 由协因数传播律可得 的协因数阵: 的协因数阵
QZZ
Q LL Q WL Q XL ˆ = Q KL QVL ˆ Q LL
二、协因数阵的计算
ˆ、 X K V 通过已知的Q 通过已知的QLL,来求向量 L W、ˆ、 、 、 的自协因数阵以及两两向量间的互协因数阵。 的自协因数阵以及两两向量间的互协因数阵。
方法: 方法: 仍然是根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中各基本向量 协因数传播律求得 的表达式,利用协因数传播律求得。 的表达式,利用协因数传播律求得。
测量平差实验报告
实验一回归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解算和回归假设检验;
2.提高编制程序、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
3.熟练使用回归模型处理测量数据。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
三、实验内容:
1.在对某大坝进行变形观测,选取坝体温度和水位压力作为自变量x1,x2,大坝水平位移值为观测量y,现取以往22次观测资料为样本,见下表:
12
1)求回归方程
自变量X X=[1 11.2 36.0;1 10.0 40.0;1 8.5 35.0;1 8.0 48.0;1 9.4 53.0;1 8.4 23.0;1 3.1 19.0;1 10.6 34.0;1 4.7 24.0;1 11.7 65.0;1 9.4 44.0;1 10.1 31.0;1 11.6 29.0;1 12.6 58.0;1 10.9 37.0;1 23.1 46.0;1 23.1 50.0;1 21.6 44.0;1 23.1 56.0;1 19.0 36.0;1 26.8 58.0;1 21.9 51.0]
X =
1.0000 11.2000 36.0000
1.0000 10.0000 40.0000
1.0000 8.5000 35.0000
1.0000 8.0000 48.0000
1.0000 9.4000 53.0000
1.0000 8.4000 23.0000
1.0000 3.1000 19.0000
1.0000 10.6000 34.0000
1.0000 4.7000 24.0000
1.0000 11.7000 65.0000
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
在科学实验中,准确地测量和分析数据是至关重要的。而平均差误则是评价数
据准确性的一种重要指标。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组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来探
究平均差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一组实验数据,包括长度、重量或其他物理量的测量值。然后,我们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并通过对每个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
求和,再除以测量次数来得出平均差误。这个值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数
据的分散情况。平均差误越小,表示数据越集中;平均差误越大,表示数据越
分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平均差误的计算过程并不复杂,但却能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散程度进行评估,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当平均差误较大时,我们需要重新检查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或者进行更
多的测量次数,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而当平均差误较小时,我们可以更有信
心地使用这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总之,平均差误是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数据
的准确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平均差误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科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和评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通
过这篇实验报告,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平均差误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
而
A V B xˆ W 0
cn n1 cu u1 c1
所以
源自文库
V T PV (W Bxˆ)T K W T K xˆT BT K
15
单位权方差估值的计算公式
因为 ,则有 BT uc
K CT
c1 us
KS
s1
0
V T PV W T K xˆT C T K s W T K (Cxˆ)T K s
23
§5-3 各种平差方法的共性和特性
➢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与间接平差类似,不同的是所选 参数的个数u>t,但要求必须包含t个独立参数,不独立 参数的个数为s=u-t个,因此,模型建立时,除按间接 平差法对每一个观测值列立一个方程外,还要列出参 数之间所满足的s个限制条件方程,方程的总数为 c=r+u=n+s个,法方程的个数为u+s个。
测量平差
太原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系
1
第五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
2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
§5-1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5-2 精度评定 §5-3 各种平差方法的共性和特性 §5-4 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
3
§5-1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 条件的间接平差等四种经典平差方法,除条件平 差不增选参数外,其它三种方法都要增选数量不 等的参数参与平差,其未知参数的个数分别是 u<t,u=t,u>t,且要求参数间彼此独立,在u>t 的情况下,也要求必须包含t个独立参数,从函 数模型上看,四种平差方法总共包含如下四类的 方程:
MatLab平差计算实习报告
MatLab平差计算实习报告(1)实验目的和内容
实验目的:
1、掌握条件平差原理和计算
条件方程的建立
误差方程的建立
误差方程的求解
精度计算
2、掌握MatLab平差计算
实验内容:
条件平差计算
不同条件方程计算
计算结果比较
条件方程一:
h1-h2+h5=0 v1-v2+v5+7=0
h3-h4+h5=0 v3-v4+v5+8=0
h3+h6+h7=0 v3+v6+v7+6=0
hA+h2-h4=hB v2-v4-3=0
将上述方程用矩阵表达为:
A =
1 -1 0 0 1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W =
7
8
6
-3
权:P =
0.9091 0 0 0 0 0 0
0 0.5882 0 0 0 0 0
0 0 0.4348 0 0 0 0
0 0 0 0.3704 0 0 0
0 0 0 0 0.4167 0 0
0 0 0 0 0 0.7143 0
0 0 0 0 0 0 0.3846
权逆阵:Q=inv(P)
= 1.1000 0 0 0 0 0 0
0 1.7000 0 0 0 0 0
0 0 2.3000 0 0 0 0
0 0 0 2.7000 0 0 0
0 0 0 0 2.4000 0 0
0 0 0 0 0 1.4000 0
0 0 0 0 0 0 2.6000
法方程系数阵:Naa=A*Q*A'
= 5.2000 2.4000 0 -1.7000
2.4000 7.4000 2.3000 2.7000
0 2.3000 6.3000 0
-1.7000 2.7000 0 4.4000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实验报告bo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C++和VC语言用法并计算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的改正数,中误差等。
2):熟悉VC++和TC的操作及运用。
二、实验使用的软件和程序说明
1):在TC环境下运行. \tcinstall 实验程序在.\adj 下,具体为:FABP.C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2):C++程序
在c++环境下对必要项作以修改后运行编写好的程序FABP.C。
三、程序主要功能和步骤
1.主要功能:C++与TC窗口均可应用编辑语言对平差的各种模型进行数据处理。
2.步骤:
(一).在TC窗口环境下运行
1.打开TC程序
2.设置运行环境opinion directories (设置指定路径)
3.打开File→load→输入*c
4.找到FABP.C导入
5.新建文档输入B,L,C, Wx
6.执行Run ,输入文件所在位置,
7.检验结果是否保持一致
(二).在C++程序环境下运行
1.打开C++程序,文件菜单→打开→FABP.C
2.新建文档,按田字格依次输入B,l; C ,Wx.调试运行程序。
3.输入得到Mo,V的结果
4.检验结果是否保持一致
四、实验数据、中间结果、结果分析以及结论(只列举C++执行结果)
例1
数据:B={{1,0,0},{0,1,1},{1,1,0},{0,0,1},{0,1,0}} l={{0},{-5},{-3},{0},{0}} C={1,1,1} Wx=-7
输出结果:
得到结论:该结果与计算所得结果相同,证明了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正确性。
例2
数据:
A={{1,0,0,0,0,0,1},{1,1,1,0,0,0,0},{0,0,1,1,1,0,0}, {0,0,0,0,1,1,1}} B={{-1},{0},{0},{0}}
测量平差实验报告3
实验三 秩亏自由网平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函数模型及原理;
2.提高编制程序、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
3.熟练使用秩亏自由网准则处理测量数据。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
三、实验内容
设有模拟水准网如图所示,测得观测高差为h 1=12.345m h 2=3.478m h 3=-15.817m 各段路线距离相等(等权),取H 10=0 H 20=12.345m H 30
=15.823m
1)误差方程
V=B*X-l
B=⎥⎥⎥⎦⎤⎢⎢⎢⎣⎡---101110011,l=⎥⎥⎥⎦⎤⎢⎢⎢⎣⎡600 知:P=⎥⎥
⎥⎦
⎤
⎢⎢⎢⎣⎡100010001,X0=[ 0 12.345 15.823 ] T 2)组成方程
法方程系数:N=B ’*P*B
得:N =⎥⎥⎥⎦
⎤
⎢⎢⎢⎣⎡------121112112
W= W=B'*P*l
W =
6
-6
3)计算(NN)-和N m-=N(NN)- N=B'*P*B
N =
2 -1 -1
-1 2 -1
-1 -1 2
N*N
ans =
6 -3 -3
-3 6 -3
-3 -3 6
pinv(N*N)
ans =
0.2222 0.1111 0
0.1111 0.2222 0
0 0 0
4)求
^ X
X^ = (2 0 -2)
5)平差结果
H1=H10+x^1 =0.002m v1=-2mm h^1= h1+v1= 12.343
H2= H20+x^2 =12.345m v2=--2mm h^2= h2+v1= 3.476 H3= H30+x^3 =15.821m v3=--2mm h^3= h3+v1= -15.819
测量平差实训报告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测
量
平
差
实
习
报
告
班级:工程测量0902
姓名:商昕源
指导老师:刘仁钊
时间:2011-5-6
实训一、误差传播的应用
1.1实验目的
掌握协方差与协因数传播律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
1.2实验内容
1. 方差、协方差的计算与应用;
2. 协因数的计算与应用。
1.3仪器、设备、材料
1.计算器、计算机;
2.MATLAB软件
1.4实验准备
1.理论知识预习及要求:熟记误差传播公式;
2.实验指导书预习及要求:熟悉MATLAB软件命令;
3.其他准备:U盘。
1.5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介绍
MATLAB矩阵运算:
测量平差数据处理常用的矩阵运算主要是矩阵的生成、矩阵的运算、矩阵的转置、矩阵求逆和矩阵求广义逆等。
1.矩阵的生成
在MATLAB环境中,不需要对创建的变量对象给出类型说明和维数,所有的变量都作为
双精度数来分配内存空间,MATLAB 将自动地为每一个变量分配内存。因此,最简单的创建矩阵的方法是直接输入矩阵的元素序列。具体方法是:将矩阵的元素用方括号括起来,按矩阵行的顺序输入各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用空格或逗号分隔开,用分号将每行的元素分开。例如,在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 )键入语句=A [2 1 1;1 2 1;1 1 2 ]回车后,MATLAB 执行该语句,然后显示如下结果:
=A
2
1
1
121112 此时变量A 就是具有上述9个元素的矩阵,于是,就可对矩阵A 作各种矩阵运算。此外,用load 命令和f read 函数都可以用来输入矩阵。
2.矩阵的和、差、乘运算
若将矩阵B 用类似矩阵A 的形式进行赋值,并将矩阵A 与矩阵B 的和赋给矩阵C ,则使用C =A +B 即可完成。
4 条件平差
条件平差法长期以来是与间接平差法并列的重要方法 之一,近年来由于方法不适合计算机编程,其重要性已 经不如间接平差法。但是条件方程直接表述观测值平差 值应该满足的条件,直观易懂,同时是外业成果检查的 基础,重要性仍不容忽视。 实际上间接平差模型也可看作条件方程的特殊形式, 所以学习条件平差方法,对于我们系统地理解平差理论 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 ~ ~ ~ ~
B
t = 5 −1 = 4 C = r = n −t =8−4 = 4
h6− h5+ h7 = 0 h1− h3− h6 = 0 h3+ h2− h4 = 0 h4− h8+ h5 = 0
~ ~ ~ ~ ~ ~ ~ ~ ~ ~ ~ ~
二、平面控制网
确定一个平面控制网所需最低限度的已知数据为: 两个已知点或一个已知点、一条已知边(指纯测角网,有 观测边的网型可不要)、一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这些已 知数据称为平面控制网的必要已知数据(水平控制网基准)。 原因:一个已知点固定平面控制网,使其不能平移;一条边 的方位角固定平面控制网的方位,使其不能旋转,一条已知 边固定平面控制网尺度,使其不能缩放。 自由网:仅仅具有最低限度已知数据的控制网。顾名思义, 自由网即控制网条件方程纯粹由观测值及图形内部结构决定。 由于非自由网条件方程极其复杂,一般不采用条件平差法, 所以本章平面控制网条件平差仅限于讨论自由网的情况。
伯努利ZB-1试验报告
19
18
13
4 3 2 1
16
17 10 9 8 7 6 5
15
14
1-水箱(下)
2-水泵
3-回流阀
4-供水管
5-回水管
6-摆头
7-流量调节阀
8-活动测头
9-水位计
10-标尺
11-上水管
12-上部水箱
13-水泵开关
14-放水阀
15-水位计
16-水透明测量管
17-弯管
18-小透明管
19-整块透明组件
图 2 设备装置图
从实际测流量方面可以推知管内实际最大速度
先计算平均速度: u
π u =Vs/ 4
d2=
0.136 /1000 0.7854*⎜⎛ 21.2
⎟⎞2
=0.39
⎝1000 ⎠
(m/s)
为了对比,按园形直管速度分布规律将中心线上最大速度计算出来。根据左右拉则研
究整理出来的速度分布规律如图 8 所示。(上海化工学院等编《化学工程》第一册,化学工业
测速作用,从而验证测速管原理。 在我们的具体情况下毕托管测量公式是:
6
u= 2gR (m/s)
u——速度 R——冲压能与静压能的水柱高差。见图 8,(m)。
在本装置中 R 即为正对流向时活动测头示值减垂直流向时的示值。选择表 1 中第 1、3
第五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2009
(5.1.4) (5.1.5)
ˆ =X +x ˆ = L +V , X ˆ。 进而可求得 L
0
二、精度评定
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中,精度评定同样包括单位权方差的估值公式、平差值函数的协因素和 相应中误差的计算公式。为此、还要导出有关向量平差后的协因素阵,或称验后协因素阵。 (一) V PV 的计算 二次型 V PV 的计算,除直接由向量 V 和矩阵 P 计算外,还可根据 V = P A K 、函数模型
T
−1
−1
−1
-1
T
−1
-1 T −1 -1 T −1 ˆ ) = -N bb %=x % B Naa E(W )=Nbb B N aa Bx E(x
−1 −1 ˆ ) + E(W ) ) = − N aa % − Bx %) = 0 E(K ) = − N aa ( BE(x ( Bx c×1
利用 V = P A K 则可得
% ,那么也就有 偶然误差,即 E( L) = L
% + BX 0 + A E(W ) = AL 0
再根据真值情况下的函数模型
c× n n×1
~ ~ A L + B X + A0 = 0
c×u u ×1 c×1
c×1
% =X +x % ,可得 以及 X
0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目录
第1部分实习概述 (1)
1.1课程设计名称及目的 (1)
1.2课程设计要求 (1)
第2部分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2)
2.1高程控制的技术要求 (2)
2.2平面控制的技术要求 (2)
第3部分控制网概况 (4)
3.1测区概况 (4)
第4部分条件平差 (5)
4.1条件平差公式汇编 (5)
4.2水准网条件平差 (5)
4.3 平面控制网条件平差 (8)
第5部分间接平差 (14)
5.1间接平差公式汇编 (14)
5.2水准网间接平差 (14)
5.2平面控制网间接平差 (18)
第6部分精度评定及误差椭圆 (26)
6.1高程间接平差的精度评定 (26)
6.2平面间接平差的精度评定 (26)
6.3平面间接平差的误差椭圆 (27)
第7部分技术总结 (29)
第8部分实习心得 (30)
第1部分实习概述
1.1课程设计名称及目的
1.课程设计名称: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控制测量外业工作采集的数据,应用测量平差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据处理更好的理解测量平差的两个基本任务:
i.对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列出误差方程,求出改正数,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
ii.对测量成果进行精度评定。
通过平差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建立,掌握测量平差最常用的两种基础方法: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并能对间接平差的成果进行评定精度。
1.2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要求:
Ⅰ.控制网概况及测量数据的整理和检验;
Ⅱ.列出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并进行线形化,将线形化后的系数阵和常数向量列表;
平差实验
实验三间接平差测量数据处理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间接平差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
(2)掌握参数选取及参数改正数解算方法;
(3)掌握间接平差误差传播定律;
(4)了解间接平差与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与条件平差的联系。2.实验教学内容
(1)根据观测模型列条件方程;
(2)观测值定权方法;
(3)编程解算参数改正数;
(4)计算平差值并检核;
(5)计算单位权中误差及其他误差;
(6)利用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与条件平差重新计算。
水准网中,点A 和B 是已知高程水准点,点C 、D 、E 是待定点,观测值见下表。按条件平差求: (1) 各待定点平差高程;
(2) 各待定点平差高程协因数;
(3) C 至D 解:(1)各待定点平差高程
h1=1.359;h2=2.009;h3=0.363;
h4=1.012;h5=0.657;h6=0.238;h7=-0.595; Ha=5.016;Hb=6.016; s1=1.1;s2=1.7;s3=2.3;
s4=2.7;s5=2.4;s6=1.4;s7=2.6; n=7,所以有7个条件方程 条件方程:V=Bx-L V1=x1+0;
V2=x2+0;
V3=x1-4
V4=x2-3;
V5=-x1+x2-7
X6=-x1-2
X7=-x1-2
2.列出权函数式
C至D间高差平差值h5的权函数式为:Gh5=-x1+x2 3.组成法方程
P=[0.91
0.59
0.43
0.37
0.42
0.25]
[2.01 -0.42 [x1 [-1.72
-0.42 1.38] x2] - 4.05]=0
解得:
X=[x1 x2]’=[-0.258 2.860]mm
《测量平差》课堂实验指导书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实验指导书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测量平差课堂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
授课班级测量0801、0801、0803、0804 授课教师毕婧
教研室工程测量教研室
系(部)测绘工程系
实验课程基本情况
大纲版本号大纲类型□统颁■自编
实验室
名称计算机实验室
学
时
总学时18 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本学期18 实验员周学时
总体安排
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测量平差理论、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毕业后从事测绘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原理与方法,能够借助计算机和测量平差软件,对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平差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正确写出平差计算报告。实训后要求学生具有条件方程与误差方程的列立,法方程的组成、解算及其检核,单一导线及高程网平差等基本技能。
计算实训中,可借助MATLAB应用软件和专业平差软件南方平差易和科傻软件计算程序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提高计算效率,使学生逐渐掌握应用微机进行平差计算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
(2)拓宽学生测量数据处理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处理实际生产问题的新思路;
(3)增强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形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
(2)培养严谨、求实、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主
要仪器设备1、计算机;
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二、计算步骤
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取u个独立参数, 列出附有参数的条件方程式。
c , n n ,1
ˆ B X ˆA 0 AL 0
c ,u u ,1 c ,1
c ,1
c , n n ,1
ˆ W 0 AV B x
c ,u u ,1 c ,1
3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一、基础方程及其解
V T PV min
c , n n ,1
ˆ W 0 AV B x
c ,u u ,1 c ,1
c ,1
问题:根据上述方程求解V值 方法:拉格朗日乘数法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V P 1 AT K QAT K ˆ W 0 基础方程 AV Bx BT K 0
E 57 A 1 4 6 8 3 D 9 B
问题:如何计算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
X
C
2
§6-2 精度评定
ˆ 设有平差值函数:
对上式全微分得:
ˆ d ˆ ˆ ˆ FxT dX ˆ dL dX F T dL ˆ ˆ L X
权函数式
ˆ, X ˆ) ( L
n ,1 u ,1
ˆ HC X
1 0 1 1
回
顾
(1) n =4, t = 2,r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C++和VC语言用法并计算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的改正数,中误差等。
2):熟悉VC++和TC的操作及运用。
二、实验使用的软件和程序说明
1):在TC环境下运行. \tcinstall 实验程序在.\adj 下,具体为:FABP.C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2):C++程序
在c++环境下对必要项作以修改后运行编写好的程序FABP.C。
三、程序主要功能和步骤
1.主要功能:C++与TC窗口均可应用编辑语言对平差的各种模型进行数据处理。
2.步骤:
(一).在TC窗口环境下运行
1.打开TC程序
2.设置运行环境opinion directories (设置指定路径)
3.打开File→load→输入*c
4.找到FABP.C导入
5.新建文档输入B,L,C, Wx
6.执行Run ,输入文件所在位置,
7.检验结果是否保持一致
(二).在C++程序环境下运行
1.打开C++程序,文件菜单→打开→FABP.C
2.新建文档,按田字格依次输入B,l; C ,Wx.调试运行程序。
3.输入得到Mo,V的结果
4.检验结果是否保持一致
四、实验数据、中间结果、结果分析以及结论(只列举C++执行结果)
例1
数据:B={{1,0,0},{0,1,1},{1,1,0},{0,0,1},{0,1,0}} l={{0},{-5},{-3},{0},{0}} C={1,1,1} Wx=-7
输出结果:
得到结论:该结果与计算所得结果相同,证明了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正确性。
例2
数据:
A={{1,0,0,0,0,0,1},{1,1,1,0,0,0,0},{0,0,1,1,1,0,0}, {0,0,0,0,1,1,1}} B={{-1},{0},{0},{0}}
W={{0},{-4},[-6},{8}} q={2,2,1,2,1,2,2}对角阵。
r=4,n=7,t=1
输出结果:
得到结论:该结果与计算所得结果相同,证明了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正确性。
五、实验收获与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掌握了TC程序的基本操作和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处理方法。
2).对TC程序的操作不够熟练,以后应多加练习。
3).每次进TC时都要设定环境,重新导入,并输入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