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如何治疗湿疹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
软膏 ( 淮 南 佳 盟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药 准 字 由 国
H 4 2 5 2 1 / ) 2次/ 。 3 0 3 9 ,0 g 支 , d
治疗 组在 对照组 用药 基础上 口服 自拟养 血润 燥 止痒 方 , 物 组 成 : 丹 皮 1 , 归 1 , 芍 药 牡 0g 当 2g 白 1 , 蝎 3 g 白 鲜 皮 1 , 蒺 藜 1 , 床 子 5g全 , 5g刺 5g 蛇
积大 小计 算按 患者 手 掌 的 1 %估 算 , 分 时换 算 成 计
所 占该部位 的 比例计 分 。皮 损 面积 占各 部位 面积 的
参 照《 中国临床 皮肤 病学》 慢性 湿疹标 准 。
2 2 中 医诊 断标 准 .
4 2例 , 3 女 8例 ; 年龄 2 6 2— 3岁 ; 病程 1 9— 2 1 , . 2. 年
平均 ( .9士 . 8 年 。2组 患者 一 般 资 料 对 比 , 73 20 ) 差
别无 统计 学 意义 ( 0 0 ) 具 有可 比性 。 P> .5 , 2 病 例选 择标 准 2 1 西 医诊 断标 疹 8 O例
张 小 静
( 河南 中 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皮肤 科 , 河南 郑 州 4 0 0 ) 5 0 0
摘 要 目 的 : 察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观
期 随访 者 。
3 2 排 除 病 例 标 准 .
5 观 察指 标及 方法
5 1 E I 分 方 法 . AS 评
选 择本 院 门诊 慢 性 湿疹 患 者 10例 , 用 随机 6 采
数字 表法 随机 分为 治疗组 和对 照组 。治疗 组 8 0例 , 男4 5例 , 3 女 5例 ; 龄 2 年 1—6 4岁 ; 程 2 1— 病 .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137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137例疗效观察

L e od]E z ma d tx i t na dpo oi r ain i e rtdC i s n s r Me ii ; l — K y rs c e ; eo ic i n rm t gui t ;n gae h e ea dWe t n dcn ci w fao n n o t n e e n
f rt e a eri o p a d c n r r u o h r p t gr u n o tolg o p.Th e a e sgnfc n l fer n e b we h c er r i i a t di e c et en tem(P< 0. 5 i y 0 ).Co c u nl—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湿 疹 1 疗 效 观察 3 7例
开 雁
河南 省 中医院 , 河南 郑 州 4 0 0 502
[ 要] 目的 : 摘 观察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湿疹 的疗 效 。方法 : 2 7例 湿疹 患 者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 1 7例 , 照组 将 0 3 对
7 0例 。治疗 组予 以解毒利 湿 中药 内服 , 照组 予 以苦 参 素 内服 , 对 两组 外 用 药相 同, 性 、 急性 湿疹 疗 程 2 急 亚 w, 性湿疹 疗程 4w。结果 : 疗组 总有效 率 9 . , 照组 总有效 率 7 . , 慢 治 12 对 8 6 两组 患者 总有效 率 比较 有显 著 性差异 ( P<0 0 ) . 5 。结论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湿疹有 较好 的疗效 。
i a bs v i c lo er at on
湿疹 是 由多种 内外 因素引起 的一种 常见 多发 的 变态反 应性皮 肤病 。其 临床 特 点为 多 形性 皮 疹 , 倾 向渗 出 , 对称 分布 , 反复发作 , 病程迁 延 而趋慢性 化 , 自觉剧烈 瘙痒 。笔 者 自 2 0 0 6年 1月 ~8月 应 用 中 西 医结 合疗法 治疗 湿疹 患 者 1 7例 , 得 了较 好 的 3 取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湿疹是瘙痒剧烈的皮肤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皮肤,其中发于外阴部者称外阴湿疹。

湿疹的发病,常因多种内在因素,如各种“阴”“道”炎或宫颈炎过多白带的刺激、糖尿病患者的糖尿浸渍、先天性过敏体质、精神神经因素等;以及外界刺激,如卫生纸或月经带的刺激或过敏、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多种因素而诱发本病。

本病属中医“阴痒”、“阴蚀”等病症范畴,多因湿热蕴结,精血亏虚所致。

一、外阴湿疹的诊断1.病史:常有过敏体质,有对吸人物过敏史;有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物接触史;有白带增多或糖尿病病史。

2.病变多发生于两侧大阴唇,亦可累及小阴唇及两侧大腿皱襞,双侧常对称分布。

3.病损区灼热及剧烈的瘙痒,遇热后加剧。

4.急性期外阴开始红肿,继而在发红的皮肤上发生许多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且很快变成丘疱疹或小水疱,合并感染后有脓疱,破裂后出现红色湿润的糜烂面并流出浆液性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痂皮,痊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5.慢性期外阴皮肤干燥,变厚,粗糙不平,常有苔癣样硬化,上覆鳞片,并伴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

如反复发作或有慢性感染时,可引起淋巴郁滞,外阴局部皮肤呈象皮样改变。

二、外阴湿疹的鉴别诊断1.急性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的特点为易发现接触的致病物质,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多为单一形态,病程短,去除病因后易治愈。

2.慢性湿疹应与神经性皮炎鉴别:后者常继发于外阴瘙痒,病因反复搔抓引起,无急性过程,病损区常为成片丘疹,干燥,有碎小鳞屑,皮损中央肥厚,边缘变薄,多为小的扁平丘疹,边界清楚。

三、中医治疗外阴湿疹1.辨证论治:(1)湿热下注:[证候]阴户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呈泡沫米泔样,外阴局部红肿;心烦少寐,口苦而腻,小便灼热,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泽泻10g、苦参10g、车前子10g、木通10g、白鲜皮10g、苍术10g、黄柏10g、甘草6g。

湿疹性皮炎怎么治?

湿疹性皮炎怎么治?

湿疹性皮炎怎么治?湿疹性皮炎患者最害怕的就是接触一些刺激因素,这些刺激因素会加重病情,平时一定不要用手去抓挠,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平时要做好皮肤保养。

1、提到皮炎湿疹最好的治疗方法,专家说,根据疾病病因,针对性的治疗是关键,除此外,还应注意做好日常的生活护理,综合治疗疾病。

2、西医治疗皮炎湿疹,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一些免疫制剂进行疾病的治疗,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首先要注意进行脱敏治疗,从根源治疗疾病。

3、中医治疗皮炎湿疹,是通过将体内热毒引发出来,及时排除到体外,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辩证治疗,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从而彻底治疗疾病。

4、患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外,还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患者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及能够引起过敏的食物,像辣椒、葱蒜等食物都是要少吃的。

一些蛋白质类食物,难以分解,容易引起过敏,患者也应注意少吃。

5、对于皮损部位,患者最好不要用手抓,也不要使用碱性大肥皂、或过热的水去清洗,以免加重局部刺激,影响到治疗效果。

6、湿疹性皮炎的预防1、敏感性皮肤者在春季的皮肤保养,首先应当从最基本的做起:包括睡眠充足、饮食营养均衡、情绪和谐、远离污染环境及过敏源等;勤洗脸,尽量不选用药皂等皂性洗剂,最好使用弱酸性的非皂性乳剂,磨沙膏等去角质剂产品更不宜使用。

2、选用化妆品时,最好选择不含浓烈香味、不含酒精的化妆品。

对于皮肤容易敏感的人来说,用惯了的化妆品最好不要轻易更换,若要换用新的化妆品,最好先做皮肤试验,方法是将要使用的化妆品涂抹在手腕内侧或耳后等皮肤比较薄嫩的地方,留置一晚或2-3天,观察其反应。

3、春季外出时也要注意使用防晒。

此外敏感性皮肤的角质层较薄,对紫外线防御能力较弱,可以选择一些化学成分较少,以物理成分为主的防晒品,涂用防晒品前最好使用保湿护肤产品作为隔离。

湿疹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湿疹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特应性皮炎与一般湿疹的鉴别
48
2019/10/16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婴儿湿疹: 常在2月-3岁间发病。 脂溢型
干燥型
多发生于1-2月的小婴儿。头顶部较厚黄褐色油 腻性结痂。眉部、鼻唇沟发生红斑丘疹,有时糜 烂渗出。
患儿常较瘦,面部四肢皮肤干燥,皮损为淡红斑或群 扁平丘疹,表面附有鳞屑或有小片状渗出。
渗出型
最多见,患儿常较胖。两颊及额部红斑基础上发生成 群的小丘疹、水疱,有时糜烂渗液。
亚急性湿疹
16
2019/10/16
病 程:再次暴露于致 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 不当可导致急性发 作; 如经久不愈,则可发展 为慢性湿疹
皮疹形态
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 数丘疱疹、小水疱及糜烂,亦可有轻 度浸润。
皮疹分布
对称,边界不清。常见于头面、 耳 后、四肢远端等处。严重者可弥漫全 身
自觉症状
成人期
同青少年期
青少年 (>12岁)
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 为局限性红斑或丘疹, 融合后皮肤肥厚而呈苔 藓样变。摩擦刺激后可 有渗出及结痂。剧痒。
46
2019/10/16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特应性皮炎
婴儿期
儿童期
(1月-2岁) (3-10岁)
成人期
青少年 (>12岁)
47
2019/10/16
慢性湿疹
特殊部位湿疹
10
2019/10/16
特殊性湿疹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湿疹最新的治疗方法

湿疹最新的治疗方法

湿疹最新的治疗方法
湿疹(或称为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治疗方法因人而异。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
1. 局部治疗药膏: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局部抗炎药膏或抗生素药膏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

最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非固体类固醇抗炎药物(如他克莫素)和短期使用的类固醇药膏。

2. 光疗:光治疗是使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患有湿疹的皮肤。

最新的光疗方法包括窄波长紫外线B(NB-UVB)疗法和皮质类固醇和光疗的联合治疗。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靶向免疫系统的药物,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湿疹。

最新的生物制剂包括Dupilumab,它是一种抗IL-4受体α受体的抗体。

4.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药物,被用于控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最新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环孢素A和甲氨蝶呤。

5.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过热和过冷、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等。

请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因个体差异而异。

对于每个人来说,最佳治疗方法可能因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其他个人因素而有
所不同。

湿疹(湿疮)患者的出院指导

湿疹(湿疮)患者的出院指导

湿疹(湿疮)患者的出院指导:您好!经过这段时间的检查治疗和修养,您的病情已稳定即将出院,我们对您的康复表示衷心的祝贺!现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一、用药指导1、西医治疗湿疹多采用对症治疗,包括抗组胺、镇静等药物的使用,合并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西医治疗效较快,但易复发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治疗湿疹多主张辨证论治,内外结合。

2、不同时期的湿疹其外用药物的剂型应选择正确,急性者,渗出较多,以生地榆、马齿苋、黄柏、蒲公英、野菊花各20g,任选1-2种煎水,待冷或温后湿敷、外洗。

渗出减少时,再用青黛散麻油调搽;亚急性者,可选用三黄洗剂、青黛散麻油调匀外搽。

慢性者,外搽青黛膏等。

通过辨证论治三期均可以采用中药药浴治疗。

3、了解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糖皮质激素虽具有较强的消炎、止痒及减少渗出的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如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低钾血症等,若突然停药,会出现临床症状的反弹,老年人甚至可能诱发红皮病,故一般不选用。

急性泛发性湿疹,渗出明显、瘙痒严重,其他治疗不能控制者,可考虑使用,并且中西结合,尽量减少激素的用量及疗程。

4、在中药药浴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皮损处皮疹增多,瘙痒加剧,因及时报告医生。

5、局部外用中药药膏时,最好选择用一小块皮损试擦,如没有过敏现象,再涂其他患处,如有皮肤过敏、皮损增多应及时报告医生。

二、生活起居指导:1.病室环境:病室宜干燥,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温宜凉爽,多通风换气。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床单被褥清洁,勤换被套、床单,保持平整、清洁,衣被宜柔软,棉质内衣为佳;患者不要贴身穿化纤织物、毛织品,这些衣物不但粘身体,而且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痒;衣被穿盖不宜过暖;保持皮肤清洁,忌用热水烫洗及盐水、肥皂水、花椒水等清洗患部;搔痒部位应避免搔抓,以避免继发感染引起并发症。

三、饮食指导:嘱患者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辛辣、鸡、鸭、牛肉、羊肉、海鲜等发特,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忌烟酒。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已经日益受到重视,专家们也取得了一致的共识。

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肤发红、皮肤肿胀、皮疹等。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重视整体调理,而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用抗炎药物。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综合利用中西医药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治疗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时,常常能够较全面地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采取中药内服或外敷的治疗方式。

而西医则可以利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或者内服治疗。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更准确地抓住病情的关键,实现精准治疗。

其次,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常常会出现的问题包括激素依赖、皮肤变薄等情况,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

而中药治疗多采用中草药材,药性温和,深受患者的欢迎。

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可以逐步减少西药的用量,有效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另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还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中药具有温和又不失疗效的特点,可以缓解病症,促进皮肤的愈合。

西药则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药物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使疗效更加明显,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专家共识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未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也会得到更多的推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35例

[ ] Io eY,kd N z e 1 ai moe rti sn e f 2 nu o aaA, euR,t .R p t v r oe a dxo a du p n i n tt nl ttsi b n ndsae[] ur i a s u e i i ssJ .Nur i ,9 17 1 :5 io a n g e tt n 1 9 , ( )4 io [] 张延龄 3 急 性 疾 患 中的 低 蛋 白血 症 [] J .国 外 医学 外 科 学 分 册 ,

及 人 血 制 品 的控 制 , 通 过 静 脉 补 充 白蛋 白较 为 困难 , 故 给予 鼻
饲 高蛋 白肠 内 营养 不 失 为 一 个 有效 、 便 、 济 的 方 法 。瑞 高 方 经 因其 蛋 白 质 含 量 为 普 通 肠 内 营 养 制 剂 的 2倍 , 提 供 1 5 可 . ka/ clmL的 高 能量 , 经 临 床 验 证 , 不 增 加 肠 道 风 险 , 践 且 并 实 证 明用 于 纠 正 低 蛋 白血 症 是合 理 有 效 的 。故 选 择 高蛋 白肠 内 营 养 , 鼻 饲 管 缓 慢 滴 注 , 期 应 用 可 有 效 改 善 患 者 营 养 状 经 长
2 0 8 ( )2 5 9 0 6,6 5 :9 —2 9
营 养 代 谢 功 能 , 引 起 营养 不 良, 重 原 发 疾 病 , 加 并 发 症 , 可 加 增
影 响 疾病 结 局 。 因 此 针 对 神 经 疾 病 患 者 的 治 疗 , 包 括 改 善 应 营养 代谢 状 态 , 理 实 施 营 养 支 持 。 20 合 0 6年 , 国 肠 外 肠 内 中 营 养 指南 中提 出 : 当患 者 由于 各 种 原 因无 法 或 不 能正 常进 食 , 有 营 养 不 良或 有 营 养 风 险 的 患 者 经 口方 式 提 供 食 物 中 的营 养 不 足 时 , 应 给 予 营 养 支 持 … 。 老 年 人 由 于 蛋 白质 分 解 代 谢 均 增 强 , 合 成 代 谢 减 弱 , 发 生 负 氮 平 衡 。 血 清 蛋 白特 别 是 白 而 易 蛋 白是 作 为衡 量 蛋 白 质 营 养 状 况 最 常 用 指 标 _ 。 当机 体 处 于 2 』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 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皮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文献有数十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

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皮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一、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皮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一病变处,于同一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自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而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皮肤病。

急性湿疹如经妥当处置可获痊愈,但易复发。

临床上也时常观察到由本型湿疹移行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二、亚急性湿疹当急性湿疹炎症反应缓解、红肿、渗出明显减轻。

整个病变以丘疹为主,间有轻度糜烂,少量渗液、且伴有少许结痂或鳞屑、则可称之为亚急性湿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6例病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6例病例报告
湿 疹 是 由多 种 内外 因 素 相 互 作 用 引 , 急诊科 按过敏 治疗 , 给予 “ 维
生素 C针 3 g , 1 0 % 葡萄糖 酸钙 针 1 0 m L配 5 % 葡 萄 糖
显渗 出倾 向的炎 症性 皮肤 病 , 皮疹 多样 化 , 慢性 期则 局 限
物 过 敏 史 。体 格 检 查 : 体温 3 6 . 8 ℃, 脉搏 9 5 ̄/ mi n , 呼 吸

3 6 . 4  ̄ C,脉 搏 8 0次/ 分,呼 吸 2 0次/ 分 , 血 压
1 3 0 / 8 0 m mH g , 系统检查未见 明显异 常。专科 情况 : 面部弥 漫性 红斑 , 肿胀 明显 , 双眼睑水肿 , 口唇及面 部部分糜烂 结 痂, 伴 张 口困难 , 可见 淡黄 色液体 渗 出, 自觉 瘙痒 疼痛 , 躯 干 四肢散在红斑 、 瘙 痒 。舌质 红 , 苔 黄腻 , 脉滑数 。实 验室
片” 口服 , “ 苯 海 拉 明针 、 卡介苗 多糖核 酸针 ” 肌注 , 疗效欠
渗黄 色液 体 , 面部 肿胀 明显 , 瘙痒伴 疼痛 , 双 眼睑水 肿 , 躯 干四肢散在红斑。门诊以“ 泛发 型湿疹 ” 收入院 。发病来 ,
神志清 , 精神可 , 夜 眠欠 佳 , 大便干 , 小便 黄赤 , 体重无 明显 变化 。既往有 高血压病 十年 , 现服 “ 卡托 普利 片 1片 , 倍 他 洛克半片 , 每天两次 ” , 控制 良好 ; 面部 间断皮炎 七年 , 间断 用皮 康 王 等 药 膏 ; 糖尿病两年, 口服 “ 格 列 缓 释 片 一 片
情况 : 颈背部 、 四肢可见弥 漫性红 斑 、 丘疹 、 丘疱疹 , 部分 皮 疹上覆 白色或淡 黄 色痂 皮 , 部分 皮疹 呈苔 藓化 , 部分 糜 烂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湿疹3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湿疹37例

⑥有直接修复髓鞘 的功能。
总之 ,免疫球 蛋 白具有免疫替 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 用. 大剂量免疫球蛋 白在 G S急性期应用 , B 能清除体 内 自身 反应性 T细胞 . 以减轻免疫系统对 自身组织 的攻击 , 通过降
5 Sl jK,an eC . u o ers atrmeit yl n ema R ia S T m rncoi f o dae m ei ad s c s n
开热源 ,将用纱 布包好的花椒包投放到滚烫的浓盐水锅内. 盖上锅盖 , 等到盐水变凉 时, 出花椒包 。 带有盐水的花椒 取 用 包直接 擦洗皮肤患处 2 m n 0 i。 1 . 外敷药物 .2 2 土霉素片 4 ,维生素 C片 l,黄连素片 g g l, g 苯海拉 明片 02 , . 泼尼松片 00g 次碳酸铋片 3 , g . , 4 g 畎哺西
其巾发生在耳部 4例 , 面部 2例 , 足背部 8例 , 囊会刚部 手 6例 , 四肢 l 7例。 病程最 长者达 2 年 。 1 均具有典型湿疹临床 症状 和体征 。
1 方法 . 2 1 . 清洗患处皮肤 .1 2 取 市 售 大 粒 盐 5 0 , 椒 5 g 将 大 0g花 0, 粒 盐 放 到陶 瓷 锅 或 不 锈钢 锅 里 加 水 2O 0 l 0 m ,加 热 煮 沸后 离
oio e d c t a g n vt .An Ne rl 1 8 ,33 9. l d n r ye d ma e i io g o r n u , 9 82 :3 o
I 刚 :0 7 0 — 6 收稿 20—30]
f 本文编辑 合治疗 老年慢性湿疹 3 7例
3 讨 论
近年来 , 我们应用 巾西医结合 的方法治疗老年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的中西医药物外治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湿疹的中西医药物外治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湿疹的中西医药物外治治疗的研究进展I. 内容概述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中西医药物外治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您了解如何更好地治疗慢性湿疹。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慢性湿疹的,根据中医的理论,慢性湿疹是由于湿热邪气侵袭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材可以有效缓解慢性湿疹的症状;苦参、地肤子等祛湿止痒药材则可以减轻患者的瘙痒感。

此外中医还有针灸、拔罐等外治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西医是如何治疗慢性湿疹的,西医认为慢性湿疹是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所致。

因此西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主要是修复皮肤屏障、抗过敏、抗炎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激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

虽然激素类药物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却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

因此医生通常会尽量减少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并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例如保湿剂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抗生素可以预防细菌感染等。

此外西医还有光疗、生物制剂等外治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A. 慢性湿疹的概述慢性湿疹这可是咱们老朋友了,它就像个顽皮的小家伙,总是不请自来,让人痒得难受。

别看它名字里带个“慢”,其实它可是个急性子,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大事。

这慢性湿疹啊,就是指那些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湿疹,它的特点是皮肤瘙痒、红肿、渗出和结痂,严重的话还会破溃感染。

这慢性湿疹可真是让人头疼,不过别担心,咱们中医和西医都有办法治疗它,而且治疗效果还挺不错哦!B. 中西医药物治疗的历史和现状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瘙痒、红肿、脱屑等症状。

自古以来中医和西医都在探索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逐渐发展成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5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52例
形性 、 称性皮损 , 对 有渗 出倾 向, 皮损包括 丘疹 、 丘疱 疹 、 小 水疱 、 糜烂 、 渗出 、 结痂 , 境界不清 , 自觉瘙痒剧烈 。
2 治 疗 方 法
《 理瀹骈文》 外治之理 , “ 即内治之 理 , 治之 药 , 外 即内治之
药, 所异 者 , 法耳 。 之 理 , ” 该科 以清热燥 湿 、 祛风止 痒为治
证诊断疗效标准》 拉 制定 。痊 愈 : 损消 退 ; 皮 好转 : 损消 皮
退 >3 %以上 ; 0 未愈 : 皮损 消退 < 0 。总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 以痊愈加 3%
好转计。
治, 常反复发 作 , 延难愈 。病机 与迟发型 变态反应有关 。 迁
根据病程 和临床特点 可分为急性 、 急性和 慢性湿疹 。本 亚 病 急性发 作期 剧 烈瘙 痒 、 烂 渗 出 , 继发 感 染 , 响 睡 糜 易 影 眠, 给患者生活带来很 大不利影响。 自2 0 7月至 2 1 0 9年 00
5 2例采 用西药常规 治疗的基础上加 用 I号中药洗液外敷 , I 并设常规西药治疗组 4 对照观 察。结果 : 2例 治疗组痊愈 3 6例 , 好 转1 , 3例 无效 3例 , 总有效率 9 . 3 ; 4 2 % 对照组痊愈 2 0例 , 转 1 , 好 8例 无效 1 , 0例 总有效率 7 .6 。两组 临床疗效比较有 9 1% 显著性差并( 0 0 ) P< .5 。结论 : 中西医结合 治疗 急性 湿疹疗效优 于单纯 西医结合 治疗 。
作用 , 对金 葡菌 、 链球 菌 、 绿脓 杆菌 、 核杆菌 及 多种皮 肤 结 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且生 大黄煎剂 外用可减 轻炎症
则 , Ⅱ号中药洗液方冷湿敷 , 拟 亦体现《 黄帝 内经》 热者寒 “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湿疹是由风湿热邪所致的常见皮肤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风湿病”“浸淫疮”“黄水疮”。

西医认为湿疹为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多与变态反应有关。

湿疹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综述如下。

1 内服外用1.1中药加西药内服与中药加西药外用洪淑珍对急性湿疹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风止痒为主,药用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亚急性湿疹以健脾除湿、养血润肤、疏风止痒为主,方用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以养血疏风止痒、除湿润燥为主,方用消风散加四物汤加减内服。

外洗方:苦参30g,黄柏20g,地榆20g,苍术20g,金银花20,连翘15g。

水煎成1500~2000ml,微温外洗,日1次;西药口服扑而敏、开瑞坦或赛庚啶,严重者口服小量强的松或地塞米松。

亚急性及慢性期,加用激素软膏。

1.2注意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对于湿疹这种常见的皮肤病,我们要用对治疗方法和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要注意好生活环境,治疗好了,也不能让疾病再次复发。

应尽早治疗不要延误治病的最佳时间。

患者应尽量寻找湿疹的发病原因并去除之,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

2 忌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

其副作用表现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一段时间,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原发病变加重,又称之为反跳性皮炎。

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

几个月或几年之后,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

中西医治疗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湿疹良方【概述】湿疹为现代医学病名,是过敏性炎症性的皮肤病,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本病具有多形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男女老幼均可罹患,可泛发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位。

祖国医学依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的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泛发性的称浸淫疮、血风疮、粟疮;局限性的有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乳头风、脐疮等。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本病。

往往是多种内外因素同时致病,有的患者一般健康状况正常,尚不能立即找出可疑的致病因素。

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内在因素内在因素的种类很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病;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疲劳;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产生湿疹或加重病情。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物质等刺激因素。

各种化学物质,如药物、油漆、染料、肥皂、化妆品;物理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炎热、干燥、摩擦、纤细异物(动物皮毛、玻璃丝、麦芒)等,均可诱发湿疹。

(二)病理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湿疹的发生、发展、反复发作与患者的身体的反应性有关。

性别、年龄、先天性素质、遗传因素、健康状况、神经系统机能、营养或新陈代谢障碍,以及皮肤本身的特性等皆可影响机体的反应性。

当机体反应性偏高时,又受上述某种或某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诱发湿疹。

有的患者的敏感性很强,斑贴试验时可对许多物质发生阳性反应;有的患者除去某些致病因素,湿疹病变不会很快消失;也有的患者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环境等使机体的反应性发生变化,再接受以往诱发湿疹的各种刺激,可不再发生湿疹。

这些都说明其发病机理的复杂性。

本病的组织病理主要有以下改变。

1.急性湿疹主要是表皮显示细胞间和细胞内水肿,乃至海绵形成,棘层内及角层下水疱,疱内含少数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及崩解的表皮细胞。

除湿疹的方法

除湿疹的方法

除湿疹的方法一、西医去除1一般疗法:1、应尽可能的寻找患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等;作过敏原检查,如皮肤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抗体及斑贴过筛试验等,以发现可能的致敏原。

2、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3、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4、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2全身疗法:①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有镇静、止痒、减少渗出等作用,常用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4mg/次,3次/d,儿童0.35mg/kg·d;赛庚啶2mg/次,3次/d;苯海拉明25mg/次,3次/d;亦可选择无中枢镇静副作用的药物,如特非那定60mg/次,2次/d;西替利嗪10mg/次,1次/d。

可两种药物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也可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②非特异性脱敏治疗: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1次/d;或0.25%普鲁卡因20ml加维生素C 1~2g静脉注射,1次/d。

③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应用,对急性期炎症显著且泛发者可考虑短期服用,如泼尼松20~40mg/d,见效后可酌情减量以至停用。

④免疫调节剂:可选用冻干卡介苗卡提素、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对慢性湿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效。

⑤抗生素:对伴有细菌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者,可选用如内服红霉素、环丙沙星或肌注青霉素等。

3物理及放射疗法液氮冷冻治疗,浅层X线或放射性核素32P或90Sr敷贴疗法等,可用于病期较久和顽固的慢性局限性湿疹。

4局部治疗1急性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小疱而无渗液,治宜缓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选用湿敷或具有止痒作用的洗剂,常用2%~3%硼酸水湿敷,炉甘石洗剂或2%樟醇冰片5%明矾炉甘石洗剂等。

如仅有潮红者可酌用硼酸滑石粉或祛湿散或滑石粉30g、寒水石粉10g、樟醇冰片2g 混匀,一天多次频频扑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如何治疗湿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联盟编辑。

目前,西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两大类。

其中全身治疗是指湿疹患者通过服用或注射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镇静剂等药物来控制湿疹的发展、缓解湿疹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主要有:
1.抗组胺类药物。

湿疹的发生多与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有关。

而抗组胺类药物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因此,抗组胺类药物是治疗湿疹的首选药物之一。

常用于治疗湿疹的抗组胺类药物主要有:扑尔敏(其用法为:每日服3次,每次服4毫克)、赛庚啶(其用法为:每日服3次,每次服2~4毫克)、息斯敏(其用法为:每日服1次,每次服1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抗组胺类药物可引起嗜睡、困倦等不良反应,故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工作的人员在工作前8小时内及工作期间不宜服用此类药物。

2.钙剂。

钙剂具有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及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疗湿疹。

常用于治疗湿疹的钙剂主要是10%的葡萄糖酸钙针剂。

该药的用法
为:取10%的葡萄糖酸钙针剂10毫升,将其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

3.组织胺球蛋白。

组织胺球蛋白属于变态反应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可用于防治各种过敏性疾病。

该药的用法为:成年人每4~7天皮下注射2毫升,5岁以下儿童每6~10天皮下注射1毫升,连续注射3~6次为1个疗程。

4.维生素类药物。

临床研究发现,湿疹的发生与患者体内缺乏某些维生素有一定的关系。

故湿疹患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于治疗湿疹的维生素类药物主要有。

维生素C(其用法为:每日服3次,每次服克)、维生素B1(其用法为:每日服3次,每次服20毫克)、维生素B6(其用法为:每日服3次,每次服20毫克)。

5.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等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湿疹的基本药物,尤其适合皮损广泛、炎症较重、用上述方法无法使病情得到控制的湿疹患者使用。

常用于治疗湿疹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是强的松,该药的用法为:每日服3~4次,每次服5~2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消化系统溃疡、精神病、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塞、青光眼等疾病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6.镇静剂。

因皮损处瘙痒严重而无法入睡甚至出
现精神障碍的湿疹患者,可酌情服用镇静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镇静剂有:氯丙嗪(其用法为:每日服3次,每次服~50毫克)、奋乃静(其用法为:每日服8毫克,分1~2次服完)、眠尔通(其用法为:每日服3次,每次服~克)。

湿疹的局部治疗是指湿疹患者在皮损处涂抹或湿敷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酊剂及硬膏等外用药,以控制湿疹的发展、缓解湿疹引起的渗出、瘙痒等症状。

具体的用药方法是:
1.急性湿疹。

(1)在急性湿疹发病的初期,患者的皮损若仅表现为潮红、丘疹或有少数小疱而无渗出液,可使用具有消炎、止痒作用且刺激性小的外用药液湿敷患处。

常用的这类药物有:2%~3%的硼酸水、炉甘石洗剂、2%的冰片洗剂、5%的明矾炉甘石洗剂等。

此类患者的皮损若仅是出现潮红的表现,也可酌情使用硼酸滑石粉进行治疗。

(2)急性湿疹患者的皮损若出现水疱、糜烂等表现且渗出液较多的话,可使用具有收敛、消炎、促进表皮细胞恢复作用的药液湿敷患处。

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复方硫酸铜溶液、2%~3%的硼酸水、%的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

此类患者皮损的渗出液若较少,可外涂氧化锌油或氧化锌糊进行治疗。

2.亚急性湿疹。

该型湿疹患者可根据皮损渗出液的多少及皮损糜烂、肥厚、瘙痒的程度来选用具有消炎、止痒、干燥、收敛作用的油剂、泥膏或乳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这类药物有:3%的黑豆馏油、5%的黑豆馏油泥膏、2%的冰片乳剂等。

3.慢性湿疹。

该型湿疹的治疗原则应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内的炎症吸收为主。

此类患者可根据皮损肥厚、干燥的程度来选用不同浓度的煤焦油类软膏或糊剂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患者的皮损若较薄或伴有轻度的糜烂,可使用煤焦油糊剂进行治疗。

患者的皮损若表现为干燥性的肥厚,可使用5%~10%的煤焦油软膏或煤焦油酊剂进行治疗,也可在此类煤焦油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水杨酸或硫磺,这样疗效会更好。

另外,湿疹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等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或2%的莫匹罗星软膏、2%的夫西地酸乳膏、苯西卤铵乳膏等外用抗感染药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湿疹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时,应将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不过,西医治疗湿疹时所用的药物副作用都很大,而且多数方法只是对症治疗。

因此,湿疹患者在采用西
医疗法控制症状的同时,应更多地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国论文联盟■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