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1.妖娆ráo∶娇艳美好的。
2.风骚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3.红装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红装h óngzhu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sùgo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5.分fèn外:格外。
6.莽莽mǎngmǎng: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7.成吉思汗hán8.数shǔ风流人物9.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0.今朝zhāo:今天;现在。
11.稍逊xùn:稍差。
12.沁qìn园13.滔滔tāo14.折zhé腰15.俱往矣yǐ【第二课《我爱这土地》】1.嘶sī哑:声音沙哑。
2.喉咙hóulóng3.艾ài青4.汹涌xiōng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5.吹刮guā6.黎lí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7.腐fǔ烂: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8.深沉:形容程度深。
【第三课《乡愁》】1.一枚méi2.邮yóu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标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3.窄窄zhǎi:横的距离小。
4.一湾wān【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娉pīng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2.鲜妍yán:鲜艳。
3.冠冕guān miǎn: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4.呢喃ní ná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初三第一学期语文第一课教案
初三第一学期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通过学习《咏鹅》这首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咏鹅》的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学习语文课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诗歌有哪些特点吗?2.古代诗歌概述(1)语言简练,意境深远;(2)形式多样,韵律优美;(3)富有哲理,寓意深刻。
3.学习《咏鹅》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古代诗歌《咏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1)简介骆宾王师:骆宾王,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公元619年,卒于公元687年。
骆宾王一生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尤其擅长诗歌。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2)分析《咏鹅》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咏鹅》这首诗。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图画。
诗人通过描绘鹅的形态、动态,表现了鹅的高洁和优雅。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诗歌意境(4)表现手法a.对仗工整。
如“曲项向天歌”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与“白毛浮绿水”。
b.借景抒情。
诗人通过描绘鹅戏水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c.象征手法。
诗中的“鹅”象征着高洁、优雅,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4.诗歌鉴赏师:下面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咏鹅》。
(2)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咏鹅》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咏鹅》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九上语文课件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须晴日,
译文: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
看红装素裹, 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分外妖娆。
须晴日,
“须”: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 把江山比作少女的衣装,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
看红装素裹, 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雪后美景由
分外妖娆。 衷的赞美之情。(虚实结合)
上阕小结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顿失/滔滔。 了应祖国山河的壮丽,同
时照应“千里”“万里”,
望/长城内外,也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惟余/莽莽; 和雄伟的气魄。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顿失”:照应“冰封”, “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
威之烈,运用夸张。
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
望 惟长 余城 莽内 莽外 ,,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 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和苍天比一下高低。
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舞”“驰” 两个动词化静为动,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 写活了,使之生机勃勃。另外对偶的修辞使 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增添了一种 活泼奔放的气势之美。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
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 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 写词又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 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 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九年级上册语文字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字词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读一读,写一写】妖娆r áo (易误写为“饶”,形近误写) 风骚s āo一代天骄(易误写为“娇”,以意辨形:“天之骄子”)〈程度误用〉红装(易误写为“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望文生义〉【课文词语】莽莽m ǎng第二课《雨说》【读一读,写一写】田圃p ǔ(习惯性误读f ǔ) 喧嚷 洗礼 襁qi ǎng 褓b ǎo 润如油膏g āo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课文词语】禁锢g ù 喑y īn 哑 蓑su ō衣 斗笠l ì第三课《星星变奏曲》【课文词语】静谧m ì 凝n íng 望 颤ch àn 动 萤y íng 火 朦m éng 胧第四课《外国诗两首》【课文词语】栖q ī息 夜莺y īng 微漾y àng 草茸茸r óng 〖修葺q ì〗第二单元第五课《敬业与乐业》【读一读,写一写】征引 旁骛 亵xi è渎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褒贬误用〉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qi ǎng 聒g u 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褒贬误用〉【课文词语】拣ji ǎn 择 佝g ōu 偻l óu第六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读一读,写一写】陨落 灵柩ji ù 凌(同音误写)驾 睿ru ì智 弥留之际 欺上媚下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k è尽职守【课文词语】诅咒 深邃su ì 曙sh ǔ光 怜悯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范围误用〉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读一读,写一写】凭吊 谀y ú词 扶掖y è 大惊小怪 廓ku ò然无累l ěi 重蹈覆辙涕泗s ì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课文词语】舐sh ì犊d ú之情〈范围误用〉 枘ru ì凿 相契q ì 羲x ī皇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讲解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讲解1.沁园春▪雪毛泽东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二、学习目标:1.把握这首词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2.了解这首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学习通过理解议论抒情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
(重难点)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重点)三.预习检查:1.作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作者介绍。
(出示幻灯片)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集》等。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2.解题: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课题。
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写的是哪个地方的雪呢?北国的雪。
3.背景介绍:想知道具体的情况,还请同学们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幻灯片)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四. 诵读训练1.朗读初悟,既然这是一首词,那么有感情地朗诵必然少不了。
在朗诵的过程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准确、流畅、有感情。
2.检查字词:正音正字你们说朗诵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字词。
分fèn 外妖娆 ráo 稍逊 xùn成吉思汗hán 数 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3.同学们,除了要读准字音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这些朗读细节,请听配乐朗诵,同学们可以在下面小声地跟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笔记第一课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笔记第一课题目:《敬业与乐业》一、生字注音亵渎(xiè dú)萌(méng)发庸(yōng)碌佝偻(gōu l óu)承蜩(chéng tiáo)二、重点词语解释1.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安居乐业: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3. 征引:引用。
4. 旁骛: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5. 敬业:专心致志于工作。
6. 乐业: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7. 神圣:极为崇高而庄严。
8. 无业游民:没有固定职业的人。
9. 缘由:原因。
10. 百行:各种行业。
11. 为之:从事某项事业。
12. 乐:乐意、喜爱。
13. 舍己耘人:形容为人谦虚,不从客观角度去看事物。
14. 器重:(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十分重视。
15. 专注:集中注意力从事某一项事业或活动。
16. 不容忽视:不能不被重视或不可轻视的意思。
17.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18. 划分生活空间:分开过日子。
19. 精神有着落:精神上有着明确的追求和依托。
20. 不至于死板:不会完全按照某种固定的方式行事。
21. 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
22. 毫无顾忌:没有什么顾虑和畏惧。
23. 本性迷失:失去原来的本性和面目。
24. 人格丧尽:人的品质和人格完全丧失。
25. 万劫不复:形容遭受的痛苦或惩罚极大,永远不能解脱。
26. 清虚洞府:(道士修炼的地方)比喻心灵洁净无杂念的地方。
27. 无拘无束: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28. 身心自在:身体和精神都感到自由自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的课文。
该课文的主题是描写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课文主要以描写沁园春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全文翻译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而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
这时的沁园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隐居之所,他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翻译:北国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冰封着千里的大地,雪花飘扬在万里的天空。
望着长城的内外,只见一片苍茫;大河的上下,滔滔水流消失不见。
山峦犹如跳动的银蛇,原野上的骏马奔驰,宛如在与上天的神力竞争。
只需有晴朗的阳光,看那鲜艳的衣装以及洁白的覆盖,显得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美丽妩媚,吸引着无数英雄竞相臣服。
虽然秦皇汉武等历史名望,在文采方面稍逊一筹;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在风采和才华上有些逊色。
成吉思汗这位前任天骄,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等功夫。
这些伟人功绩已随风而去,而如今则是新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引领潮流,打造时代。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沁园春·雪》是一篇毛主席的词,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毛泽东
篇名解释
《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词 牌名。“雪”是标题。词牌是词的 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 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 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 要内容。《沁园春·雪》意为:一 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 雪的词。
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1976)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
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
这首词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
公
开
发
表
.
感悟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不读(sūn) 成吉思汗: 应读(hán)
不读(hàn) 数风流人物: 应读(shǔ )
不读(shù)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妆素裹,分
须晴外日妖,娆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三句意义 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 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 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 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 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 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 雄豪情。
惜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 太 宗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笔记
人教版_九年级(上册)语文_第一单元_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笔记一、生字生词:1. 字音:沁(qìn)园春、雪(xuě)2. 词义:沁园春:词牌名,得名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建立的沁园。
顿:顿时,立刻。
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表示谦恭、钦佩。
风骚:这里借指文学才华。
骚,指《楚辞》。
逊(xùn):差,不及。
一代天骄(jiāo):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
汉时匈奴用以自称。
后来泛称强大的民族或国家。
成吉思汗(hán):即铁木真,蒙古族的英雄人物,1206年建立了蒙古汗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猛禽,常高飞而嘲笑他人不能及己。
这句是说只知一味骑马射箭。
二、重点句子:1. 内容上,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山河;下片议论、抒情,评古论今,赞美了当今英雄人物。
2. 修辞手法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群山、高原的动态美。
“舞”“驰”以动写静,使群山和高原富有动感,充满生机。
3. 表达方式上,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4. 结构上,“俱往矣”承上,“数风流人物”启下,充分肯定历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之情。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本词提到的五位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属于偏正结构短语,“汉武帝”属于专有名词。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均属于专有名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 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3.注意节奏和重音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讨论并归纳:“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讨论并归纳: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 开学第一课课件(共43张PPT)
未来
名著 永恒的经典:《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
《简▪爱》……
展未来
语法: 关联词语、复句……。
展未来
写作:议论文写作……
明确学习要求
记住 三要
一向课前要预习
• 文言文古诗单元(第三单元) 提前将三行对译中的原文抄写或默写在三行对译本上。——熟悉重点实词
虚词、感知行文思路。 • 其他现代文单元
九年级上册要学的主题
自然之音——诗歌 砥砺思想——议论文 游目骋怀——小说 理想信念——诗歌 自然之音——议论文 人物百态——古代白话小说
社会咏叹——诗歌 世态人情——小说 选择与坚守——古诗文 读书鉴赏——文艺随笔 舞台人生——戏剧 责任与担当——古诗文
中考试卷分三大部分;考点分七个版块;知识点有百余个 直击中考,提升能力
提前将课后读读写写及其他重点字词抄写在练习本上。——夯实字词,明 确书写规范,掌握重点字词含义。
二向课堂要效率
• 上课会听讲——关注老师上课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和板书提炼。 • 上课勤思考——紧跟老师的问题,积极用语文思维组织答案的思考链。 • 上课做笔记——及时记录重点内容或关键词,方便课后整理和回顾。
试卷是课内的延伸 重视课后习题
老师说,你只听,20% 老师说,你旁观,10% 老师说,你参与,80%
从一道题到一类题 从一篇文章到一种文体 从“死去”(方法)到“活来”(思维)
黑笔做+红笔更+蓝笔补充 答题要全面、规范 整理错题,巩固强化
松弛有度,劳逸结合 交流沟通,释放焦虑
九年级语文 开学第一课
初三:奋斗的青春
初三,与众不同
面临重要的抉择 决定中考的胜败 理想高中的阶梯 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笔记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笔记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是《沁园春·雪》这篇课文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这节课的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的笔记内容: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二、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下阕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四、艺术特色
1.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阙议论抒情,由上阕的景过渡到下阙的情,由祖国山河的壮丽想到历代英雄人物,进而评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的远大抱负。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以上是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的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集锦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集锦》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我们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希望大家学习愉快!一、文学常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更多本文文学常识请点击>>>>>>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文学常识二、原文及翻译在考试中经常会考察课文默写,其中的字词解释是考察大家对文言文内容的掌握。
因此钻研原文的内容、字词是大家在前期要好好完成的重要工作。
原文及翻译请点击>>>>>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原文及译文三、重点字词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风骚(sāo)竞折腰(zhé)/折本(shé)想要获悉更多字词知识请点击>>>>>九年级鲁教版语文沁园春雪重点字词总结四、全文解读上阙写雪景,由一个“望”字统领全文,可分为三部份,前三句概括写,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写,最后三句是想象写,从这一点来看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千”“万”二字营造出广阔的意境,气魄的宏大,引导学生重读。
“冰封”“雪飘”动静相衬。
了解全文的思想请打开>>>>>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课文解读鲁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集锦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三语文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蕾
邹荻帆
一个年轻的笑 一股蕴藏的爱 一坛原封的酒 一个未完成的理想 一颗 正待燃烧的心
铭记:
• 宁可遍体鳞伤到达目的地,也不 豪情壮志地原地踏步。
这就是初三大舞台的意义!
作业:
• 1、预习《沁园春.雪》,写出读书笔记。 • 2、《导学导练》中《沁园春 雪》部分。 • 3、熟背第25课《诗词五首》。
不同的九年级
• 1、课程较快。重点放在字词、古诗、 课外阅读、文言文、作文上面。 • 2、课时计划。本学期结束九上及九下 一半课程。3月中旬结束所有课程进入 总复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 从此我们荣辱与共!!!
本学期教学重点: 1、现代文阅读、名著《水浒》《格列佛游记》 《傅雷家书》、 议论文阅读 2、文言文教学:九年级上下两册。诗歌九年 上册15首。 3、作文指导:审题、选材、构思及开头、结尾。 4、基础知识:字词九年上下册(重点), 成语易错字填空,成语理解运用,病句、标点符 号等。
பைடு நூலகம்
要求: 一、明确学习的意义:经营好人生的 转折点 二、适应初三语文的学习: ——求快、求变、求实。 三、语文在中考中的地位 各大学科之首,基础学科,最高分 的科目之一。 四、课堂要求:静听、善思、有效
没付出,哪来的收获!
1、早读:按时,保质进行,自我测试。 2、上课: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不懂就问。 3、作业:保质保量,控制在半小时内完成。 4、得法于课内,工夫在课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木匠要做好工作,必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1、定好自己本学科的目标,找准竞争对象。 • 2、作业本(2本):读书预习笔记、作业 本(加一支红笔) • 3、课外书:《满分作文》、《小小说选刊》 《新作文》、《中考作文素材》 • 有作文素材积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