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合集下载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控制与仿真_参考教材参考实例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控制与仿真_参考教材参考实例
(3) 其它建议:建模过程中对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知识要求比较高,建议与毕业 课题紧密相关的同学补习一下自动控制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4) 关于教材内容:电力电子建模有相通性,但具体的变换电路形式多种多样, 参考教材的第一章是建模的基本概念,大家一定要学习一下,后面的内容, 大家可以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学习,例如,要研究的是 DC— AC 变换电路,那么可以针对教材的第 7 章“逆变器的建模与控制”进行 深入研究。
(11)
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可以代替瞬时值,并且近似认为
平均值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维持恒值。则可以视 áu(t)ñTs 与 áx(t)ñTs 在一个开关周期 内为常量。
{ò ò } áx&(t)ñTs
=
1 Ts
t +dTs
t +Ts
t [ A1x(t ) + B1u(t ) ]dt + t+dTs [ A2 x(t ) + B2u(t ) ]dt
(13)
这就是 CCM 模式下的平均变量状态方程一般公式,其中 d(t) + d¢(t) = 1 。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
á y(t)ñTs = [d (t)C1 + d ¢(t)C2 ]á x(t)ñTs + [d (t)E1 + d ¢(t)E2 ]áu(t)ñTs

电力电子建模与控制仿真作业

电力电子建模与控制仿真作业

电力电子建模与控制

基于BUCK变换器反馈控制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

姓名:________ 荏

学号:13S053072

BUCK 变换器反馈控制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目标

图1 Buck 变换器系统

根据给定的条件,要求完成以下设计任务:

1•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TF ;

2. 给定参数:主电感 L 50 H ,R C 0.05 ,V g 30V15V ,R 5 C 100 F ,R 0 。

设计补偿网络Gc(s);

3. 画出补偿前后系统传递函数的bode 图;

4. 讨论补偿传递函数Gc(s)对于系统零点、极点、输出调节、输出阻抗及对 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传递函数的建立与仿真

一、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建立:

图2

统一电路模型

对于给定的buck 变换器电路,如图1所示

6

I 斗—lOw

1川

表1 BUCK 变换器统一电路模型参数

1. BUCK 变换器占空比至输出传递函数 G vd (s):

由以上模型和参数课求得占空比至输出的传递函数 G vd (s):

V (R sR RC)

R (L R c

RC) s LC (R R c

) s 2

2. 主拓扑参数选择:

本文控制系统中反馈电阻选择: R x 100k ,R y 100k ,即反馈系数 1

H(s);开关频率为f s 100kHz ,参考电压为5V ,锯齿波幅值3V

3. 工作方式:

根据BUCK 变换器电流连续与断续状态的临界电感公式为

二、补偿前系统传递函数bode 图

1•原始回路增益函数G °(s)

2.补偿前系统传递函数bode 图

利用Matlab 软件画出G °(s)的bode 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系

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断推进,电力电子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电力电子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对电能进行转换、控制和调节等过程中应用的电子技术,其所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功率电子器件、电磁兼容、系统控制等方面。在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建模与仿真技术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进行探讨。

二、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是指对于电力电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抽象和模拟,以期能够得到该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特性。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技术可以分为两类:物理建模技术和黑盒建模技术。

1.物理建模技术

物理建模技术是指基于物理原理和电路等的数学模型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建模。比如,对于交流变电站来说,可以利用电机理论及变压器的等效电路进行模拟。物理建模技术适用于系统结构相对稳定和系统的单元较为清晰的情况下,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工程实际应用。

2.黑盒建模技术

黑盒建模技术是指将某些受控系统作为整体,而不考虑其内部

结构和机制,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进行数学描述。黑盒建模

技术适用于系统内部结构复杂、组成部分很多或者对系统行为知

识不够充分或不可预知的情况。常用的黑盒建模技术包括ARMA、ARIMA、ARMAX、Gray Box等。

三、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术是指将建模结果转化为可以数字化处理

的仿真模型,开展电力电子系统行为的数字化仿真分析。在电力

电子系统设计中,利用仿真技术可以预测系统性能、分析系统的

优化方案和研究系统的控制策略。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技术包括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4 DCDC 变换器反馈控制设计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4 DCDC 变换器反馈控制设计

▪ 系统地传递函数一般形式为
式中,R(s)为系统的输入;C(s)为系统地输出。比值 C(s)/ R(s)表示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对输入信号的 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如图4—1所示。
▪ 将系统传递函数G(s)分解因子表示如下形式: 式中,Z1,Z2,…,Zm为系统的零点;P1,P2,…,Pn为 系统的极点。1/T1,1/T2,…,1/Tm称为零点的转折频率; 1/Ta,1/Tb,…,1/Tn称为极点的转折频率。系统频率特性 为

由图4—10a所示为另一种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其
传递函数为
▪ 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二有两个零点、三个极点。
▪ 图4—8a所示为利用RC网络组成的典型超前一滞后补偿网络, 其传递函数为
式(4—18)中(1+sT2)/(1+sT2/β)项产生超前补偿效果,而 (1+sT1)/(1+sβT1)项产生滞后补偿效果。超前—滞后传递函 数Gc(s)的零点与极点则分别有两个。

因此,超前—滞后补偿网络零点与极点的分布如图4—
频带宽度以及暂态响应。
▪ 根据最小相位系统理论,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
频特性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如幅频图中水平线对应相频 图中相移为0 ° ;幅频图中斜率为-20dB/dec折线对应相频 图中相移为-90 ° ;幅频图中斜率为-40dB/dec折线对应相 频图中相移为-180 ° ;幅频图中斜率为+20dB/dec折线对 应相频图中相移为90 ° 。也即知道了幅频特性也就知道了

电力电子装置的建模及控制

电力电子装置的建模及控制

O
tm
tv
图2 突加扰动的动态过程和抗扰性能指标
t
7
2. 抗扰性能指标 抗扰性能指标标志着控制系统抵抗扰
动的能力。常用的抗扰性能指标有
Cmax — 动态降落
tv — 恢复时间 一般来说,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以抗扰
性能为主,而随动系统的动态指标则以跟 随性能为主。
8
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频域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等。其中以 频率特性法应用最多。

x
A1x A2 x
B1u B2u
t [ti1, ti1 DTs ) t [ti1 DT s, ti ]
0
A1
1 C
1 L
1 RC
,
B1 0L1 ,
0
A2
1 C
1 L
1 RC
,
0 B2 0
x
iL uC
,
u [ui ]
15
理想开关模型
S
+
Ui
VD
L
C
R
+ Uo

x
在电路工作点处对方程进行线性化得:

Δx
F
(
x0
,
u0
,
D0
)
Δx
F
(
x0
,
u0
,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0绪论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0绪论
针对基本状态空间平均法不足,出现一些相应的扩展状态空间平均法,主要有: ➢KBM (Krylov-Bogoliubov-Miltropolsky--KBM) 近似法→技术思路:将小参量系统 表示的变换器方程变换为平均系统,利用方程两侧对应分量平衡的方法求得稳态 周期解的表达式。这是因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数学模型解,可通过一个小参量幂 级数近似到任意准确度(该小参数与开关周期及系统的时间常数有关)。
8
绪论
电力电子系统的静态、动态指标
主回路设计
➢ 变换效率、功率密度、纹波等
控制系统设计
➢ 电源调整率、负载调整率、输出电压的精度等 ➢ 电源调整率:电网输入电压波动对电源输出的影响 ➢ 负载调整率:负载变化对电源输出的影响
电力电子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稳态工作点附近线性化
线性化动态Baidu Nhomakorabea型
为进行控制器或补偿网络设计,需要建立电力电子系统的线性化动态 模型
绪论
总体而言,电路平均法的最大优点是等效电路与原电路拓扑一致。最大不足是 电路元件增多,要得出平均后的拓扑结构需要很大运算量。
(2) 状态空间平均法→目前仍被广泛使用的状态空间平均基本方法由Middlebrook 1976 年提出,技术思路:按照功率开关器件的‘ON’和‘OFF’两种状态,将原始 电力电子电路网络的状态变量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状态变量表示,从而将开关电 路转化为一个等效的线性、时不变的连续电路,可对开关变换器进行大信号稳态 分析,并可决定其小信号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平均模型进行小信号瞬态分析。

电力电子建模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电力电子建模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四、小信号线性模型的基本建立方法
1. 基本思路
电力电子系统动态分析针对的是输入/输出电压、输入/ 输出电流、占空比等变量中的低频小信号分量。
小信号模型是指低频小信号分量作用下,电力电子变 换器的等效模型。
变量=直流分量+低频小信号分量+开关频率纹波分量
=状态平均值+开关频率纹波分量
如何才能有 效提取出各 电量中的小 信号分量?
第1步. 求各变量的开关周期平 均值,以滤除开关频率纹波分 量。
第2步. 分离扰动,以滤除直流
分量。
电力电子建模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2. 状态平均
电感电流 电容电压
状态平均值:状态变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值。
低频分量的频率 越小,则状态平 均值越接近于小 信号分量+直流 分量。
状态平均可以滤 除信号中的开关 频率分量。
建立小信号 模型的前提
小信号假设 低频假设 小纹波假设
电力电子建模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3. 利用小信号解析模型求取传递函数 小信号建模的目的:研究占空比、输入电压的低频小 扰动对DC/DC变换器中的电压、电流稳定性的影响。
第1步. 拉 普拉斯变 换
设各状态 变量的初
值为零
电力电子建模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瞬时值
假设扰动频率足够低,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平均值接 近于直流分量,近似不变,则:

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知识,还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通过书中的内容,我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它的应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些经验和知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和有趣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 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建模方法和控制技术。这本书让我对 新能源电力系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兴趣,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随着新能源的崛起和电力系统的转型,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本书 《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领域的全面深入的指南。通过对其目录 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方法及优缺点,并对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 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从整体结构上看,本书目录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从基础知识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概念和 技术。具体而言,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模的基本 概念、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模型建立以及模型的验证和评估。第五章至第八章则主要讨论了新能源 电力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传统控制方法、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以及自适应控制等。第九章至第 十二章则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模型建立方面,本书主要介绍了基于物理和统计方法的建模技术。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及仿真(第1章)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及仿真(第1章)

4. 联合仿真 联合仿真与Saber单独仿真的步骤完全一致,设置瞬态分析参数,对模型进行瞬态分
析。如果联合仿真模型创建无误,执行瞬态分析后,系统将自动启动Matlab及CosmosS cope,如图1-35所示。
图1-35 联合仿真执行对话框
利用CosmosScope对模型中部分管脚电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1-36所示。
图1-28 SaberCosim图标
图1-29 输入输出接口模型
图1-30 端口数设置对话框
选择Tools/Real-Time Workshop/Options命令,弹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左边选 择Solver,在右边Solver Options栏中设置Type为Variable-step,如图1-31所示,之后 保存文件并关闭MATLAB。
启动Simulink打开该目录下的WIND_CONTROLLER.mdl文件,如图1-26所示。
图1-26 WIND_CONTROLLER模型
图1-27 WIND_CONTROLLER修改模型
对该图进行修改,并另存为WIND_CONTROLLER_Cosim.mdl文件,如图 1-27所示。
在该模型中增加了信号分解模块,并将其输出端口个数改为4,其路径为:Simulink \Signal Routing\ Demux。
图1-31参数设置对话框
3. 在Saber中设置输入输出接口 启动Sketch并打开power_window_control.ai_sch 文件,文件位于:Synopsys\B

电力电子建模 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电力电子建模 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先建立被控对象 动态数学模型, 得到传递函数, 再应用经典控制 理论进行补偿网 络设计。
二、电力电子系统的非线性
L Uwenku.baidu.comn S D C Uo
IF
UF
非线性元件:无法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U-I关系的元 件,如二极管、开关元件(MOSFET、IGBT等)。
电力电子变换器、部分电源和负载都具有非线性。
电力电子系统是非线性系统,而经典控制理论 是线性系统理论,能否适用于此?若可以,如 何获取其数学模型?
瞬时值
iL (t ) iL (t )
uC (t ) uC (t )
假设扰动频率足够低,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平均值接 近于直流分量,近似不变,则: t Ts 1 t Ts 原式 = [ uin (t )dt uC (t ) dt ] t dTs Ts t
= uin (t ) (1 d ) uC (t )
t Ts L d 0 L [ iL (t )dt iL (t )dt ] [iL (t Ts ) iL (t )] 0 Ts dt t Ts
d iL (t ) diL (t ) L =L = uin (t ) (1 d ) uC (t ) dt dt
duC (t ) 1 C dt Ts
C
d uC (t ) dt
C d t Ts = uC (t )dt Ts dt t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及仿真(第3章)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及仿真(第3章)

表3-8 元件属性
元件名称 电源a
电源b 电源c 控制源时钟信号a
控制源时钟信号b 控制源时钟信号c
属性名
amplitude (幅值) frequence (频率)
phase (相位) phase (相位) phase (相位) initial (初始值) pulse (脉冲值) period (周期) tr (上升时间) tf (下降时间) width (脉冲宽度) start_delay (触发延迟) start_delay (触发延迟) start_delay (触发延迟)
图3-4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负载仿真波形
第3章 电力电子变流电路仿真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观察仿真结果,需要调整 坐标的范围 。 在SaberScope中选择Axis > Attributes ; 菜单开启Axis Attributes对话框, 用鼠标单击Axis栏旁向下的箭头选择AxisX(0), 在Range栏中的值改为0,在to栏中的值改为0.2, 其它参数接收默认设置,即显示器只显示0~0.2s 之间的波形。如图3-5所示。
表3-10 α=0°控制源时钟信号属性设置
元件名称 控制源时钟信号1
控制源时钟信号2 控制源时钟信号3 控制源时钟信号4 控制源时钟信号5 控制源时钟信号6
属性名
值 0 1 20m 1u 1u 0.1m 11.667m 20m/3+11.667m 40m/3+11.667m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090407Z10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8)/3

先修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自动化

课程类别:专业课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徐得鸿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2.《电力电子学》,陈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3.《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杨荫福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4.《矩阵式变换器技术及其应用》,孙凯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详细介绍开关电源、逆变器、UPS电源、DC/DC电源及矩阵变换器装置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及其设计思想。电力电子器件、装置及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涉及功率变换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和系统分析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力电子产品和电源产品性能的提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DC/DC、三相变流器、逆变器和矩阵变换器等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动态建模方法;掌握DC/DC、三相变流器、逆变器和矩阵变换器等系统的控制方法;掌握开关电源、逆变器、UPS电源、DC/DC电源及矩阵变换器装置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和设计思想。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第9章 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均流控制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第9章  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均流控制

一种主从控制方式的控制框图如图9-2所 示,并联系统中主模块的输出电流作为从模块 的电流基准,使得从模块的输出电流is与主模块 的输出电流im相同。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静 态均流。为实现冗余并联,一旦主模块故障, 需要通过设计一定的逻辑规则自动选择一个从 模块作为新的主模块。
9.1.3分布式控制方式
* mP
E E* nQ
式中,和分别为逆变器空载时的输出角频率和电压; m和n为角频率和幅值的下垂系数。
利用逆变器输出的下垂特性,各模块以自身的有 功和无功功率为依据,调整自身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 值以达到各台逆变器的均流运行。无互连线控制方式 在各并联模块间无互连线,消除了在分布控制方式中 由于各模块之间互连线信号受干扰而引起并联系统不 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9.2.1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结构
图9-5是一个应用瞬时电流均流法的n个逆变器 并联系统的框图。第j个逆变器的输出透过一个阻 抗Zpj连接到负载ZL上。每个逆变器具有三个控制 回路:内部电流反馈环,电压反馈环,外部均流 环。
内部电流反馈环和电压反馈环组合使单个逆变 器具有较好的动静特性。电压参考值u*j应当同步 以保证各个逆变器输出电压保持同相位。外部均 流环用来保证各个逆变器输出负载电流均衡。每 个逆变器向均流母线提供自身输出电流的测量值, 由均流母线产生一个共用电流参考值is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GH/ZT可以被当作均 流环的环路增益。因此,通过检查它的波特图可 以评价均流环的稳定性和性能。

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

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

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

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系统建模:首先需要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建模,根据其特性以及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建模方式,例如,根据等效电路模型可以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根据矢量控制原理可以设计SVPWM 控制器。

2. 系统分析:利用系统建模得到的状态方程和控制器,进行系统分析,得到一些关键性能指标,如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特性、电流、电压、功率等等。

3. 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控制器的设计。控制器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约束因素,如硬件实现的限制、成本、可靠性等等。一般控制器又可以分为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两种,模拟控制主要包括比例积分控制、模糊控制、滑模控制等等,数字控制主要包括基于DSP、FPGA、ARM等处理器架构的数字控制器。

4. 仿真验证:在设计完控制器之后,需要进行仿真验证,进一步验证控制器的性能,优化参数,并进行测试改进工作。

5. 硬件实现:将控制器进行硬件实现,对原理图进行电路设计,制作PCB板、采购必要的器件、调试、测试,直至系统实现。

6.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性能进行总结,实现完善。

以上是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浙大课件2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浙大课件2

电⼒电⼦系统建模--浙⼤课件2

⾼可靠新能源⾏业顶尖⾃媒体

在这⾥有电⼒电⼦、新能源⼲货、⾏业发展趋势分析、最新产品介绍、众多技术达⼈与您分享经验,欢迎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电⼒电⼦技术与新能源(Micro_Grid),与中国新能源⾏业共成长!

电⼒电⼦技术与新能源论坛

⼩编推荐值得⼀看的书单

电⼒电⼦系统建模--浙⼤课件2

介绍电⼒电⼦系统的动态模型的建⽴⽅法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法。电⼒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涉及功率变换技术、电⼯电⼦技术、⾃动控制理论等,是⼀门多学科交叉的应⽤性技术。

说明:本⽂来源⽹络;⽂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电力电子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 组成部分,可以实现电网的灵活 调度、分布式能源接入和智能控 制等功能。
电力电子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自20世纪40年代末期晶体管的发明以来,电力电子技术经历了从硅整流器、晶 体管、可控硅整流器(SCR)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不同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
特点
具有高电压、大电流、高频、高效率 、高可靠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能源 转换、电机控制、电网管理和可再生 能源等领域。
电力电子系统的重要性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力电子系统可以实现电能的优 化转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 低能源消耗和浪费。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

电力电子系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 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太阳能逆 变器、风力发电系统的能源转换 和控制系统等。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研究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灵活交流输电系统,实 现电网的灵活控制和调度,提高电网的抗干扰能 力和稳定性。
智能配电网
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优化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和控制, 实现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的集成应用。
电力电子系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
风力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
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优化光伏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和 可靠性,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和提高发电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直流斩波Fra Baidu bibliotek路模型及其仿真&
直流斩波电路系统补偿器设计&
___校正系统仿真验证
班 级: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
组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桌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熟悉降压斩波电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其输出波形分析,加深了解系统校正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要求在实验前预习完成)
一、降压斩波(Buck)电路是最基本的DC-DC变换电路之一。
如图1所示为Buck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模式。
元件和仿真参数设置如下:输入电压(Vg) , , , ,开关频率为20kHz,开关信号占空比D=50%。
图1Buck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模式
(1)在Simulink中建立Buck电路模型,并进行仿真。
(2)观察开关脉冲、电感的电压和电流、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电容的电流和负载电压等信号。
(3)改变脉冲宽度(25%和70%),观测以上波形变化,并记录。
2、调换Buck电路中器件的位置,实现升压斩波(Boost)电路的仿真。
采样环节传递函数为H(S)=0.5。
PWM调制器锯齿波幅度Vm=2.5V。
图2 buck电路及其超前滞后补偿网络设计
1、在Simulink中建立Buck原始回路(即没有超前滞后补偿网络的系统)电路模型,并进行仿真。
(1)观察负载电压波形,并记录。
(2)绘制Buck原始回路的bode图,并分析裕量,判断其是否稳定。
(1)观察负载电压波形,并记录。
(2)观察系统运行稳定后,负载跳变(20ohm->10ohm)的电压波形,并记录。
2、绘制Buck补偿后系统的bode图,并分析裕量。验证频率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是否和电压仿真运行结果一致。
三、实验结果
图1-3升压降压式变换器中IGBT电流、电感电流、二极管和负载电压波形
2、采用matlab相关命令设计相应的超前滞后补偿网络。
(1)计算出此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各元件参数。
(2)绘制加入的超前滞后补偿网络bode图。
三、主电路同实验一。Buck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模式如图1。
buck电路及其超前滞后补偿网络设计同实验二。各参数设置同实验二。
1、根据实验二的补偿网络设计结果,在Simulink中建立超前滞后补偿网络模型(用transferFcn模块直接代替实验二中的补偿网络)。
利用升压-降压式变换器,即可实现升压,也可实现降压,图1-3中的电压波形是升压工作状态的波形。波形为有少许波纹的直流电压。
理论计算: = E=E=100V, 与E极性相反;仿真结果与升降压斩波理论吻合。
2013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要求在课前预习完成)
1、熟悉Simulink的工作环境,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2、熟悉降压、升压斩波电路的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在simulink的工作环境中建立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模型。
3、掌握直流斩波电路环路设计,了解系统校正的工作原理。
4、掌握相关的matlab命令,及其在simulink的工作环境中建立电力电子控制环路的仿真模型。
(1)观察开关脉冲、电感的电压和电流、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电容的电流和负载电压等信号.
(2)改变脉冲宽度(25%和70%),观测以上波形变化,并记录。
二、主电路同实验一。Buck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模式如图1。
元件和仿真参数设置如下:输入电压(Vg) , , , ,开关频率为20kHz,开关信号占空比D=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