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水调歌头苏轼的古诗

水调歌头苏轼的古诗

水调歌头苏轼的古诗水调歌头苏轼的古诗《水调歌头》一词其清旷健朗之格调大异于花间、金奁之柔媚婉约,初露东坡豪放词风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但更为启人心智、隽永有味的还是苏轼对人生、对物理的睿智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苏轼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长向一作:偏向)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苏轼简介(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

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几时:什么时候。

把酒:端起酒杯。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乘:驾。

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胜,能承担,经得起。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弄:玩弄,欣赏。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译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译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

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几时:什么时候。

把酒:端起酒杯。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乘:驾。

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胜,能承担,经得起。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弄:玩弄,欣赏。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的描写,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词人情怀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què):宫殿。

琼楼玉宇:玉石砌成的楼宇。

琼,赤玉。

宇,屋檐,代指楼阁。

不胜:禁受不住。

弄:欣赏。

朱阁:华美的楼阁。

绮(qǐ)户:雕饰华美的门窗。

恨:遗憾,不满意。

何事:为什么。

婵(chán)娟:美好的样子。

这里指月亮。

【大意】
这皎洁的明月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 中秋节的晚上,我端起酒杯向苍茫的夜空发问。

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中,现在是什么年月了。

我真想乘着清风回到月宫,但又担心在天上玉石砌成的华美宫殿里,禁受不住寒冷与寂寞。

哪里比得上我在人间的月光下手舞足蹈,欣赏自己婆娑的清影怡然自乐呢! 月光转过了朱阁红楼,低低洒进雕花的窗帘,照耀着难以入睡的离别之人。

月亮不该有什么遗憾事吧?可为什么总是在人们不能团聚的时候圆呢?人世间有悲伤欢乐、离
别团圆,月亮有阴晦晴朗、圆满缺损,这是自然规律,自古以来就难以使它永恒地完美! 但愿我们不必为这些事而苦恼,都平平安安地生活,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也能共赏一轮明月,借这美好的月光传达彼此的情意,不为远别而伤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问一问那明亮的月亮何时比我们更辉煌,且把酒杯举起,望着苍天询问它。

不知道在璀璨的天宫中的建筑宏伟,今晚又是哪一年的今天。

我欲乘着风回到故土,可又担心玉宇琼楼高处寒冷。

我起舞,影子在水面上荡漾,如同在人间一般。

我绕过朱色的阁楼,走进精致的绣房,月光照亮我的无眠之夜。

不应该怀有仇恨,何必当初月圆的时候分别?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也会阴晴圆缺,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难以避免。

但愿人们能够长久健康,千里之间共同享受皓月的光明。

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表达了对人生离合、生死无常的哀怨之诗。

诗人以掷地有声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苦难的思考。

诗的开头,诗人对明亮的月亮提问,意在哀叹人事如梦,世事无常的真实性。

他感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对于时间的迷惑和对于人生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欲离开尘世的愿望,却又担心高处的冰寒。

这既是对于人生痛苦的逃避,又是对于生命本质的思索。

他再次以欲望与恐惧,反映出对于人生无常的矛盾心理。

然后,诗人以转身回望的方式,表现了与人间不同的境界。

他说自己起舞,如同在人间,却又转过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种矛盾的描写,更加凸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误解和纠结。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道出了对于永恒与和谐的期盼,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离合的必然性。

他希望人们能够长长久久地健康,共同分享月光的美好,因为他深知人生无常,离别难免。

总体而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人生离合和生死无常的思考。

他以自己的矛盾心理,揭示了人生的苦难与无奈。

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佳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问明月几时才出现?举起酒杯询问苍天。

不知晓上天宫殿,今天是何年何月。

我想乘着风儿归去,但又担忧玉宇琼楼,高处寒冷难耐。

起舞玩弄着清亮的影子,与人间有何相似之处?细数着朱红色的阁楼,低垂着轻纱的窗户,照耀着无眠的人。

不应该有什么悲伤,为何圆满总是在分别时候?人有悲欢离合之事,月有阴晴圆缺之时,这是古代的难题。

只愿人们永远幸福,无论千里之遥,都能共享这美丽月光。

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以描绘月亮的动静为主题,情感深沉、含蓄而又凄美。

词的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直接写出了词的主题,以问天之行来表达对月亮消失和再现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则表现了诗人对天上的宫阙无知,强调了他对时间流逝的迷惑。

接下来,词人表达了想要乘风返回月亮高处的愿望,但又担忧高处的寒冷。

这里的乘风归去,可以视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人生短暂有感而发。

同时,借用“琼楼玉宇”的形容词,将高处描绘得富丽堂皇。

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一句中,词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以虚实交错的手法对比月亮和人间的差别,将月亮的清冷与人间的尘俗形成鲜明对照。

接着,通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一描写手法,表达了月亮的静谧和光辉。

最后两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则以对人生的思考和希望进行总结。

词人认为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古代的智慧。

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词人对人们的祝愿,也以月亮作为寓意,象征着美好、和谐与团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苏轼的诗作。

全文如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如下: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佳作。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这首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翻译简单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翻译简单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翻译简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苏轼的诗作。

原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時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如下: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层,(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
由。

明月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 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
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美丽月宫,经
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清冷昀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


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
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离别的时候园呢?人的遭遇,有悲衰,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晴、园、缺。

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
寿,虽然远离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鉴赏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词曲,其原文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曲描绘了苏轼对月亮的思念和对人生离合的感慨。

开篇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达了苏轼对于清朗的月亮的祈愿和对宇宙的疑问。

紧接着,他写到自己对归乡的渴望,但又担忧归乡后的寒冷和高处。

然后,苏轼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形容自己在夜晚中独自起舞,与月亮共舞,寓意着他的情绪所在不在人间。

接下来,苏轼写到月亮照射着宫阁和绮户,寓意着与他分别时的失落和困惑。

接着,他又表达了对人生离合的感慨,把人生的起伏和月亮的明暗进行了类比。

最后,苏轼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示了对久远相聚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曲以写景抒情的手法,运动恢宏的气势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广阔的情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

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几时:什么时候。

把酒:端起酒杯。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乘:驾。

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胜,能承担,经得起。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弄:玩弄,欣赏。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品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至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译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原文及译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看似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体现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写出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然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词人想要乘风归去的想法,但又担心琼楼玉宇太高,自己会受不了那里的寒冷,体现了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最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了词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怀。

词的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出了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那些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难以入眠的人,表达了词人对那些离人的同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出了词人埋怨明月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表达了词人对离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词人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来安慰自己和那些离人,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

词人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希望,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词的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

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几时:什么时候。

把酒:端起酒杯。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乘:驾。

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胜,能承担,经得起。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弄:玩弄,欣赏。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这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

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阕写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朱:朱红,正红色。

阁:我国旧时一种楼房,可供游人休息、远眺、供佛、藏书之用。

绮户:雕花的窗户。

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

“转”“低”表示夜深。

“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不应:这里是不应该的意思。

何事:为什么。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

“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

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

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