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合集下载

每个穴位对应的中药药性(收好)

每个穴位对应的中药药性(收好)

每个穴位对应的中药药性(收好)

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经络穴位就是您随身携带的药囊,它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筋骨皮毛;它“决生死,处百病”,是百病之所以生、之所以灭的根本。

人体自有大药,它就是人体的经络穴位系统!提示每个穴位就是人随身携带的药囊,它随时帮助我们调节身体的机能,维持着气血的运行。提示如果你能把它的作用完全激发出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针灸经络穴位图提示我们从穴性、药性释义,临证应用和应用心得三个方面,对艾灸腧穴和中药性能对照加以阐述。

1解表类

1、合谷配复溜:麻黄

2、大椎:桂枝

3、太渊:紫苏叶

4、风门(灸):羌活

5、风府:防风

6、天柱:藁本

7、风池(泻):薄荷8、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2涌吐类

1、四缝穴(针出血):食盐

2、內关(补):藜芦

3泻下类

1、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2、丰隆(泻):火麻仁

3、中脘:巴豆

4清热类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1、曲泽(针出血):石膏

2、神门(泻):栀子

3、上脘(泻):淡竹叶

4、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凉血类

1、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2、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3、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4、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5、间使(泻):牡丹皮

6、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7、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5化湿类

1、胃俞(灸):藿香

2、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3、足三里(泻):厚朴

4、膻中(灸):白豆蔻

5、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6、阴陵泉(补):草豆蔻

6利水渗湿类

1、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穴位与中成药

穴位与中成药

穴位与中成药

比吃药更管用的34个穴位

比吃药更管用的34个穴位

1、人中=急救调气丸。人中是急救昏厥要穴,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

2、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分钟内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

3、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穴(位于背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处,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见下图)加上肺经的孔最穴(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通宣理肺散。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等。

4、肩井=颈肩腰痛特效穴。肩井穴(见下图)在大椎穴与肩峰边线的中点。和足底涌泉穴在同一条边线上。颈肩不舒服时可以用拿肩井的方法按揉,拇指和四指相对,放在肩正中,一边捏一边往上提,就可以让肩部放松,预防肩颈疾病。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合谷穴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5、极泉穴=速效救心丸。极泉穴在腋窝顶点。操作手法:用手指弹拨左臂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极泉穴,放射到中指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无名指或小指。如果不发麻只发疼,冠状动脉可能堵塞50%。

6、中府=补中益气丸。肺经上的中府穴(位于胸外侧部,与第一肋间隙平行,距前正中线6 寸处,见下图)。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

药穴同源,一个穴位=一味中药

药穴同源,一个穴位=一味中药

药穴同源,一个穴位=一味中药

穴位就是药—人体经络是个大药库。我整理了一部分,总的思路是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其实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气海穴

气海穴在肚脐以下,肚脐以下胸腹部的正中线上,脐下1.5寸的位置上。肚脐一直到耻骨联合的上缘,距离是五寸,均匀的分成五份,气海就在脐下1.5寸的位置上,在腹部的正中线上。

气海是补虚的要穴,非常重要的腧穴,可以治疗人的虚脱、瘦弱、乏力、脏器衰败等气虚之症。还可以治疗顽固不化、绕脐腹痛、便秘、痢疾、腹泻等肠腹疾病。还可以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还可以治疗男科的疾病,比如遗精、阳萎、早泻,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的泌尿系疾病。

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此外传统医学认为此穴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是“呼吸之门”,全身气血汇集之所,故此称为“气海”。

党参

党参味甘,性平,党参于1705年始载于张石顽《本经逢原》,继而,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吴仪洛《本草从新》等亦载之,始自成一条独立项目。以植物学分类,属桔梗科植物,其根长在形,直径1-1.7cm,顶端有一稍大根块,外皮乳黄色至淡灰棕色,纵横多皱纹,与人参有似喙状芦头,多直纹与根须,显可区别。本品产于山西、甘肃诸省,具清肺火、健脾、生津之功。

与中药相对应的穴位

与中药相对应的穴位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1章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一紫苏叶

四、风门(灸)一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一牛蒡子

第2章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一食盐

二、内关(补)一藜芦

第3章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一巴豆

第4章清热类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一石膏

二、神门(泻)一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一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一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一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一玄参

白豆寇

五、 间使(泻)—牡丹皮

六、 行间(泻)配中极一赤芍

七、 鱼际(泻)配太溪(补)一地骨皮

第三节清热燥湿类

一、 合谷(泻)—黄苓

二、 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 委中(针出血)一黄柏

四、 行间(泻)一龙胆

五、 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清热解毒类

一、 足临泣(泻)—连翘

二、 少冲(针出血)一山豆根

第5章化湿类

一、 胃俞(灸)—藿香

二、 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一苍术

三、 足三里(泻)—厚朴

四、 膻中(灸)一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target='_bla nk'> 五、 三阴交(泻)配隐白(补)一砂仁

六、 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利水渗湿类

一、 内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 水分(灸)—猪苓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

黄帝内经与健康生活【整理摘编:时英平】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1、足三里=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2、气海=党参。

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熟地;养血、滋阴。

3、照海=生地。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4、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5、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6、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7、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麦味地黄丸。

8、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10、中府=补中益气丸。

11、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只要按么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补中益气丸。

12、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

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3、大陵穴=吗叮啉。

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14、商阳穴=开塞露。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15、商丘穴=消炎大药。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16、大都穴=补钙药。

穴位就是中药,最全的穴位和中药对照,收藏吧!

穴位就是中药,最全的穴位和中药对照,收藏吧!

穴位就是中药,最全的穴位和中药对照,收藏吧!

善田艾康 1周前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

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达到内外兼修平衡养生。

1足三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2气海=当参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熟地;养血、滋阴。

3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牛黄清心丸。4少府穴=牛黄清心丸5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麦味地黄丸。6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7内庭穴=牛黄解毒丸8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只要按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补中益气丸。9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10大陵穴=吗叮啉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11商阳穴=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12脾经大墩穴=补钙要穴(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13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14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分钟内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15三阴交穴=补阴药因为三阴交是三条经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

一个穴位=一味中药全集

一个穴位=一味中药全集

一个穴位=一味中药全集

一个穴位=一味中药全集!(附对照中药表

穴位就是药—人体经络是个大药库。我整理了一部分,总的思路是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其实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附中药主治对照表(按上表序号)

1: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2: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3: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4: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5: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6:主治五劳七伤汽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虚损,面色萎黄,肢膝无力,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7: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8:先按神门穴后按大都穴。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9: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10:用于肺肾阴虚证。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11: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12:用于头晕目赤,咽干咳嗽,风火牙痛,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13:用于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14: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15: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16: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17:用于胃排空延缓、食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18: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眼珠涩痛,怕日羞明,迎风流泪。19: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炎症、红肿、渗出等症。20: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21: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22: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33:用手指弹拨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34: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35:特效止痛穴,用于经痛、牙痛等。36:让肩部放松,预防肩颈疾病。38: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腰膝疼痛、畏寒喜温。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第1章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2章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3章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4章清热类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5章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第7章祛风湿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解表类

1合谷配复溜-麻黄2大椎-桂枝3太渊-紫苏叶4风门(灸)-羌活5风府-防风6天柱-藁本7风池(泻)-薄荷8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涌吐类

1手四穴(针出血)-食盐2內关(补)-藜芦

泻下类

1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2丰隆(泻)-火麻仁3中脘-巴豆

清热类

清热泻火类1曲泽(针出血)-石膏2神门(泻)-栀子3上脘(泻)-淡竹叶4睛明(泻)-决明子清热凉血类1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2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3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4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5间使(泻)-牡丹皮6行间(泻)配中极-赤芍7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清热燥湿类1合谷(泻)-黄芩2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3委中(针出血)-黄柏4行间(泻)-龙胆5上廉(泻)-苦参清热解毒类1足临泣(泻)-连翘2少冲(针出血)-山豆根化湿类

1胃俞(灸)-藿香2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3足三里(泻)-厚朴4膻中(灸)-白豆蔻5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6阴陵泉(补)-草豆蔻

利水渗湿类

1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2水分(灸)-猪苓3涌泉(泻)-泽泻4大敦(灸)-车前子5胆俞(泻)-茵陈6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7脾俞(灸)-薏苡仁8太溪(泻)配风市-防己9少泽(泻)-木通10小肠俞(泻)-瞿麦

祛风湿类

1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2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3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4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5环跳(泻)-海桐皮6

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穴位与中药及功效

穴位与中药及功效

穴位与中药及功效

穴位就是药—人体经络是个大药库。

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其实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附中药主治

1: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2: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3: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4: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5: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6:主治五劳七伤汽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虚损,面色萎黄,肢膝无力,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7: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8:先按神门穴后按大都穴。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

9: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

10:用于肺肾阴虚证。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11: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12:用于头晕目赤,咽干咳嗽,风火牙痛,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13: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14: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15: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16: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穴位对应中药合集!

穴位对应中药合集!

穴位对应中药合集!

Hello大家好,我是培根。

这里是种树人种下的第311棵树

一起加油(。◝ᴗ◜。)

针药对应

序穴位名称类似中药功效

1 足三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

汗,安胎。

2 气海党参补中,益气,生津。

3 太溪熟地养血、滋阴。

4 照海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5 复溜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并能阴阳双补。

6 太溪+复溜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

逍遥丸舒肝健脾,养血调经。

7 太冲+阳陵

8 神门+大都牛黄清心丸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9 少府牛黄清心丸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10 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滋补肺肾。

11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丸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12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苦寒辛凉,清热解毒。

13 中府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4 太白+商丘+

太冲

15 太渊+商丘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

16 然谷大补阴丸滋阴降火。

17 大陵吗叮啉帮助运化, 增加胃动力。

18 曲泉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

19 曲泉二妙丸祛除湿热。

20 商阳开塞露帮助排便。

21 商丘消炎大药

22 申脉纯阳大药

23 大都补钙药

24 百会治百病大药

25 太冲+太溪+

曲池

降压药

26 人中急救调气丸调血气。

27 然谷降糖药

28 人迎速效降压药

29 耳垂急救药调血气(同人中穴)

30 迎香+孔

特效止鼻血药

31 三阴交补阴药

32 少商金嗓子喉片

33 极泉速效救心丸

34 合谷+太

冲柴胡清虚热,疏肝理气,缓解压

力。

35 合谷止痛药

36 肩井颈肩腰痛药

37 臂合阳+合

颈通康片

38 合阳杜仲壮骨丸益气健脾、养肝壮腰、活血

你不知道的18个穴位,等同18种中药!

你不知道的18个穴位,等同18种中药!

你不知道的18个穴位,等同18种中药!

15.杞菊地黄丸 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

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6.二妙丸

曲泉,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17.开塞露

商阳穴。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18.消炎大药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商丘穴。

每个穴位对应的中药药性(收好)

每个穴位对应的中药药性(收好)

每个穴位对应的中药药性(收好)

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经络穴位就是您随身携带的药囊,它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筋骨皮毛;它“决生死,处百病”,是百病之所以生、之所以灭的根本。

人体自有大药,它就是人体的经络穴位系统!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每个穴位就是人随身携带的药囊,它随时帮助我们调节身体的机能,维持着气血的运行。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如果你能把它的作用完全激发出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从穴性、药性释义,临证应用和应用心得三个方面,对艾灸腧穴和中药性能对照加以阐述。

1解表类

1、合谷配复溜:麻黄

2、大椎:桂枝

3、太渊:紫苏叶

4、风门(灸):羌活

5、风府:防风

6、天柱:藁本

7、风池(泻):薄荷

8、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2涌吐类

1、四缝穴(针出血):食盐

2、內关(补):藜芦

3泻下类

1、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2、丰隆(泻):火麻仁

3、中脘:巴豆

4清热类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1、曲泽(针出血):石膏

2、神门(泻):栀子

3、上脘(泻):淡竹叶

4、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凉血类

1、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2、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3、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4、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5、间使(泻):牡丹皮

6、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7、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5化湿类

1、胃俞(灸):藿香

2、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3、足三里(泻):厚朴

4、膻中(灸):白豆蔻

5、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6、阴陵泉(补):草豆蔻

6利水渗湿类

1、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这18个穴位,就相当于18种中药,太有用了!

这18个穴位,就相当于18种中药,太有用了!

这18个穴位,就相当于18种中药,太有用了!

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胜吃18种中药的穴位按摩秘籍,不喜欢吃药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1.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

太溪、复溜这2个穴位特别实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结合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或按摩。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太溪、复溜这两穴可用按摩的方法去操作,很方便,效果也

很好,也无禁忌,两个穴位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3.逍遥丸

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是药三分毒”,不用说也可想而知了。

5.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6. 补钙药

脾经大都穴,是补钙要穴。同时,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7.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8.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少林禅武医秘法: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建议收藏

少林禅武医秘法: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建议收藏

少林禅武医秘法: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建议收藏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1. 足三里 = 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2. 气海 = 当参

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3. 照海 = 生地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4. 胆经的阳陵泉 = 逍遥丸

▌5. 神门、大都穴 = 牛黄清心丸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 = 牛黄清心丸。▌6. 少府穴 = 牛黄清心丸

▌7. 尺泽、复溜 = 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 = 麦味地黄丸。

▌8. 风门、孔最 = 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 内庭穴 = 牛黄解毒丸

▌10. 中府 = 补中益气丸

▌11. 太白、商丘、太冲 = 补中益气丸

只要按么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 = 补中益气丸。▌12. 太渊穴、商丘穴 = 参苓白术丸

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 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3. 大陵穴 = 吗叮啉

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14. 商阳穴 = 开塞露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那些能代替中药的穴位

那些能代替中药的穴位

那些能代替中药的⽳位

⽳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库。经常按摩⽳位.尽量⽤⼈体⼤药库⾃⼰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体阴阳平衡。

⾜三⾥=⽩术。

健脾益⽓,燥湿利⽔,⽌汗。

⽓海=当参。

补中,益⽓,⽣津。治脾胃虚弱,⽓⾎两亏,体倦⽆⼒,⾷少,⼝渴,久泻,脱肛。熟地;养⾎、滋阴。

照海=⽣地。

清热⽣津,凉⾎,⽌⾎。

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神门⼤都⽳=⽜黄清⼼丸。

先按摩⼼经的神门⽳,再按摩脾经的⼤都⽳=⽜黄清⼼丸。

少府⽳=⽜黄清⼼丸。

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麦味地黄丸。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胸椎棘突下旁开1.5⼨)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内庭⽳=⽜黄解毒丸。

中府=补中益⽓丸。

太⽩商丘太冲=补中益⽓丸。

只要按么太⽩、商丘、太冲三⽳合⽤=补中益⽓丸。

太渊⽳商丘⽳=参苓⽩术丸。

肺经的太渊⽳,脾经的商丘⽳=参苓⽩术丸(这两⽳合在⼀起来⽤,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术丸。参苓⽩术丸,健脾⽌泻)。

⼤陵⽳=吗叮啉。

揉⼤陵⽳可以从⼼脏借点⾎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性属⼟,还有健脾的功效。

商阳⽳=开塞露。

这个⽳是⼀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就有排便的感觉。

商丘⽳=消炎⼤药。

⼈体⾃有的消炎⼤药。

⼤都⽳=补钙药。

脾经⼤都⽳=补钙要⽳。(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百会⽳“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

可以说,此⽳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注意百会⽳不能重⼒按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来源:张莹萍的日志

第1章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2章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3章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4章清热类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5章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target='_blank'>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第7章祛风湿类

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五、环跳(泻)-海桐皮

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第8章温里类

一、神阙(灸)-附子

二、隐白(补)-干姜

三、关元(灸)-肉桂

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五、中脘(灸)-高良姜

六、曲泉(灸)-小茴香

第9章开窍类

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二、水沟-石菖蒲

第10章安神类

一、大陵(泻)-朱砂

二、心俞(泻)-琥珀

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

四、涌泉(补)-柏子仁

第11章平肝息风类

一、肝俞(泻)-石决明

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三、足临泣(泻)-白蒺藜

本文来源于响石潭 第12章理气类

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二、脾俞-大腹皮

三、天枢(泻)-枳实

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五、天枢(灸)-木香

六、俞府(灸)-沉香

第13章理血类

一、隐白(泻)-三七

二、阴陵泉(泻)-白茅根

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六、支沟(泻)-红花

七、血海(泻)-延胡索

八、太冲-五灵脂

九、肩井(泻)-牛膝

十、大肠俞(泻)-桃仁

第14章补益类

第一节补气类

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四、三阴交(补)-白术

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

第二节补阳类

二、肾俞(灸)-肉苁蓉

三、腰阳关(补)-锁阳

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第三节补血类

一、中极(灸)-熟地黄

二、太冲配肝俞-白芍

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四、肺俞(灸)-阿胶

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第四节补阴类

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二、膏盲(灸)-麦冬

三、大杼-桑寄生

第15章消导类

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二、三焦俞(泻)-山楂

三、申庭-麦芽

四、痞根(灸)-阿魏

第16章化痰止咳类

第一节温化寒痰类

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三、中府(泻)-桔梗

四、尺泽(泻)-白前

第二节清化热痰类

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四、哑门-竹沥

第三节止咳平喘类

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

二、痰喘(灸)-紫苏子

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

第17章收涩类

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本文来源于响石潭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柴胡: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石膏: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连翘:为“疮家圣药”。

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