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甲午大海战

合集下载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7篇_描写海的作文_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7篇_描写海的作文_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7篇导读:《甲午大海战》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期,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铁甲舰队大决战。

《甲午大海战》350字这天,我看了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深有感触。

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全体官兵奋力抗敌,连破敌方三艘舰船。

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击沉。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眼角湿湿的,致远舰官兵那满腔热血保卫祖国的情感打动了我。

弹尽粮绝、孤寡无助的舰船,在面临敌方围剿时,没有举手投降,没有卖国求荣,而是毅然组织了反击。

在当下社会,中国人逐渐变得麻木,只为自己而努力,从来不为国家着想。

想想都可悲!试想以后若有强敌来犯,中国该如何自卫!所以,不要让悲剧发生,从现在做起,时时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未来为重,有所作为而报效祖国,告慰昔日致远舰壮烈牺牲的壮士英灵!《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最近,中日关系持续恶化,那是因为中日的钓鱼岛事件所引发的。

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而钓鱼岛以及周边附属岛屿本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日本为什么侵占钓鱼岛呢?这件事情还要讲到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的甲午海战事件,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事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日本侵占了中国的许多领土、岛屿海域,当中就包括钓鱼岛,还向清政府索要大金额的赔款。

那是什么导致中国的失败呢?是因为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的军事实力较差,缺乏预见和准备不足导致的。

最后,我觉得这部片子很能反映出当前国家的状况!我们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国家再这么腐败下去,甲午海战的场面将会重演!虽然现在中国的军事力量比当时强多了,但我们得更加努力,要抱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态来对待。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引言甲午大海战,也被称为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期间,日本帝国海军与清朝北洋舰队进行了激烈的决战。

作为一场充满荣辱和悲壮的战役,甲午大海战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观看和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对中国近代史和海军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旨在回顾甲午大海战,并分享个人的观后感。

背景在19世纪末,中国的封建统治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痼疾。

受到列强侵略的威胁,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自强改革,其中包括舰队的建设。

然而,在技术、人力和战略层面上,中国舰队与日本帝国海军存在巨大差距。

甲午大海战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硝烟弥漫的海战甲午大海战的发生地是黄海。

清朝北洋舰队与日本帝国海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

在开始阶段,清朝的舰队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实力,反而让日本舰队占据了上风。

日本舰队采用了先进的战术,如集中兵力等,给清朝舰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清朝舰队头目李鸿章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战术调整,试图扭转败局。

他发起了多次因战而保船的进攻,并精心部署舰队的战术。

这些举措虽然并没有改变整体的战局,但却显示了中国近代海军官兵的英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战后回顾与反思甲午大海战以北洋舰队的惨败告终。

这场战役暴露了中国舰队的技术和战略上的不足,也暴露出中国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而日本的胜利则标志着中国封建体制渐渐走向瓦解,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甲午大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它不仅揭示了中国政府的腐败,也暴露了中国舰队迅速落后的问题。

这场战役使中国政府不得不认识到迫切需要改革现代化的军事和政治体制。

这一认识促成了中国后来的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对海军发展的思考甲午大海战还给海军发展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清朝的北洋舰队由于战术和技术上的不足,未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这表明海军力量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船只和武器的数量,还需要加强舰队指挥、训练和战术的提高。

甲午大海战演员表

甲午大海战演员表

甲午大海战演员表
摘要:
1.甲午大海战的概述
2.演员表的主要角色及其演员
3.演员表的亮点与特色
正文:
甲午大海战是一部以甲午战争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影,该电影通过生动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再现了甲午战争的悲壮历程。

在这部电影中,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也是一大亮点,他们用自己的演技为观众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画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甲午大海战的概述。

甲午大海战,是指1894 年9 月17 日至1895 年4 月17 日,清朝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东海等地进行的一系列海战。

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也促使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演员表的主要角色及其演员。

在这部电影中,主要角色包括清朝北洋舰队的将领邓世昌、丁汝昌等,以及日本联合舰队的将领伊东佑亨等。

这些角色的扮演者分别是著名演员陈道明、陈宝国、山崎宏等。

他们在电影中的出色表演,使得角色的形象深入人心。

最后,我们来聊一下演员表的亮点与特色。

在这部电影中,演员们的表演可圈可点。

他们不仅在外形上还原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在演技上把握住了角色的性格特点。

例如,陈道明饰演的邓世昌,就将邓世昌的英勇果断、视死如
归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山崎宏饰演的伊东佑亨,也将其狡猾奸诈的一面表现得入木三分。

甲午大海战演员表

甲午大海战演员表

甲午大海战演员表一、背景介绍甲午大海战是指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发生在中国辽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清朝与日本明治政府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甲午大海战的演员表。

二、中国海军1. 丁汝昌•职务:北洋水师提督•介绍:丁汝昌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将领,他在甲午大海战中担任北洋水师提督的职务。

他在战役中表现出色,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2. 李鸿章•职务:北洋水师总司令•介绍:李鸿章是中国清朝的一位政治家和将领,他在甲午大海战中担任北洋水师总司令的职务。

他在战役中对中国海军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胡汉民•职务:北洋水师舰队司令•介绍:胡汉民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将领,他在甲午大海战中担任北洋水师舰队司令的职务。

他在战役中指挥舰队,表现出色,并取得了一些胜利。

三、日本海军1. 丹羽长秀•职务: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介绍:丹羽长秀是日本明治政府的一位将领,他在甲午大海战中担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的职务。

他在战役中指挥舰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2. 松岛康顺•职务:日本联合舰队副司令•介绍:松岛康顺是日本明治政府的一位将领,他在甲午大海战中担任日本联合舰队副司令的职务。

他在战役中协助丹羽长秀指挥舰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伊藤博文•职务:日本驻华公使•介绍: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政府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官,他在甲午大海战中担任日本驻华公使的职务。

他在战役中起到了重要的外交和政治作用。

四、战役过程1. 开战前的准备•中国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都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包括舰队调配、人员培训和装备更新等。

2. 第一阶段: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中国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

双方舰队进行了激烈的交战,但最终中国北洋水师战败,失去了多艘战舰。

3. 第二阶段:渤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至10月12日,中国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渤海继续战斗。

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

为什么北洋水师最后遭遇全军覆没? 历史课本中的原因往往都是: 1、清政府腐败无能; 2、北洋水师内部不团结等等。
原因剖析
硬件方面:日本当时的海军装备要 比北洋水师先进。
1888年 北洋水师成军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 舰队、北洋海军,是中 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 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 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 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 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 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 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 立。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4月17日,中日在日本马关春 帆楼签订《马关新约》,即《马关条 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 争结束。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群岛及澎湖 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 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 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 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 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 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世界海军造舰水平和舰载火炮技术 飞速发展的6年
中方(清政府):北洋水师建设陷入停顿、倒退 的深渊,数年内没有能再添一炮一弹,未进行新的 改造;军舰样式陈旧、火力单薄且在燃煤、弹药等 供应上都问题重重,很多军舰已经当时的技术标准 已经老化了。 日方:日本联合舰队大力扩充海军,购买了一大 批新式舰船,其实力已超越北洋海军,跃居亚洲第 一。
《甲午大海战》→
爱国将领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年),汉族,籍贯广东。 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 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 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舰围攻下,“致 远”多处受伤并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毅然 率官兵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 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 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 集中炮 射管,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 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 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爱犬亦游至其旁,口 衔其臂以救,邓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 同沉没于波涛之中。邓牺牲后,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 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甲午大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一场重要海战,也是我国海战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役。

由于这次海战的结果对中日两国以及东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海战。

甲午大海战发生在1894年的7月25日至27日,地点是在黄海的威海卫附近。

当时,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作为中日甲午战争的重要一环,这场海战最终以中国北洋舰队的溃败告终,也被认为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大失败。

这场海战的起因是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都在黄海地区进行了军事行动,为了争夺制海权。

日军企图夺取中国支配黄海的优势,而中国海军也认为有义务捍卫自己的海疆。

在双方的意图冲突的情况下,甲午大海战就此爆发。

在这场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派出了自己最顶尖的战舰,总统号、定远舰和镇远舰等。

而日本联合舰队也出动了他们的主力舰,如岛田舰和松撰舰。

双方舰队在黄海进行了激烈的交火,海战一触即发。

在这次激战中,中国北洋舰队少壮派的刘永福率领自己的部下英勇作战,可惜还是无法阻挡日军的猛烈火力。

最终,中国北洋舰队损失惨重,很多战舰都被日军击沉,总统号更是在这次战斗中沉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联合舰队无人损失,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胜利。

甲午大海战的结果对甲午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北洋舰队的溃败彻底改变了甲午战争的格局。

中国的海上优势被日本彻底削弱,这也使得整个战争处于非常不利的形势。

而日本从这次海战中获得了极大的军事政治上的优势,成为了甲午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甲午大海战是中国海战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国海军的落后和甲午战争的失败。

这场失败加深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危机感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变革进程。

这也让中国人民深切体会到了民族危亡之际的无助和苦涩,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面镜子。

甲午大海战虽然是一次失败,但也有助于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强大自己的国家。

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一场划时代的战败关于中国近代史,坐观君分享过一些文章,但相对而言,不是特别多。

对于这段历史,是存在很多不同说法的,有些问题也相对比较敏感。

最近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里面很多的观点与我们平时所熟知的还是有不小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包括对李鸿章、林则徐的评价。

接下来我还会阅读其他人写的中国近代史,这有助于我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多元的认识。

当然,历史并没有所谓完全的真相。

各种观点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这是我们读文章或读书时应抱有的理性心态。

今天,坐观君要给大家分享甲午战争。

标题来源于蒋廷黻:“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

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

所以甲午八月十八日的海军之战是个划时代的战争。

”先来看看中日甲午战争大事记。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鲜高宗三十一年)5月4日,朝鲜农民军集结白山,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爆发。

6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朝鲜派兵,并解散众议院。

6月7日,中日两国相互照会出兵朝鲜。

6月22日,日本外相向中国公使递交第一次绝交书。

7月23日,日本军队占领朝鲜王宫,扶植大院君执政。

7月25日,日本海军在黄海丰岛海面偷袭中国海军舰艇和运兵船,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首开战事。

7月29日,日本陆军和清军在朝鲜成欢作战,次日日军占领牙山。

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爆发。

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战。

9月16日,日军攻克清军据守的平壤,在朝鲜清军全线溃败,退回鸭绿江中国一侧。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大规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获胜,就此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11月21日,日军第二军占领旅顺后为报复中国军队此前的抵抗,屠杀旅顺全城,几乎杀尽旅顺中国军民。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朝鲜高宗三十二年)1月20日,日军山东作战军在威海荣成龙须半岛附近的荣成湾登陆,基本未遇抵抗。

1894甲午大海战真相:“致远”号是被自己的鱼雷炸沉的

1894甲午大海战真相:“致远”号是被自己的鱼雷炸沉的

[键入文字]1894 甲午大海战真相:“致远”号是被自己的鱼雷炸沉的1894 甲午大海战真相:“致远”号是被自己的鱼雷炸沉的1894 年清朝与日本的甲午之战失败,其原因何在,直至今日,众说纷纭。

其实,对于一场战争的成败,除了对大背景大环境的分析,技术因素往往也是最重要的。

要承认,打仗是个技术活。

大家最熟悉的北洋水师的炮弹里掺沙子的故事,除了引发对军火质量和军火采购者的怀疑之外,其实也涉及到一个军事装备的技术问题。

被自己的鱼雷炸沉目前,尽管反舰导弹的普遍装备,使鱼雷在海战中的传统地位有所下降,但鱼雷仍是海军特别是潜艇的重要攻击武器。

现在的鱼雷,发射后可自行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只要一接触舰船就会爆炸,具有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真堪称“水中导弹”。

任何导弹,即使是专门用来反潜的导弹,在飞行过程都有脱离水面进行制导的阶段,而鱼雷却自始至终都在水中航行。

1866 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White Head)名字的含义,而定名为“白头鱼雷”。

它外形似鱼,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尾部的水平舵板以控制航行深度。

不过,直到19 世纪末,鱼雷的航速也不过11 公里/小时,射程180~640 米,且性能很不稳定。

国人长期以来都认为,1894 年“甲午海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致远”舰是被日舰“吉野”号发射的鱼雷击沉的。

但从近年发掘出的史料看,所有日舰并无当时发射鱼雷的记录,“致远”舰是因被日军炮火引燃自身鱼雷管中待发的鱼雷,而爆炸沉没的。

直到1904 年,美国人布里斯才发明出第一条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使鱼雷航速提至约65 公里/小时,航程达2740 米。

鱼雷终于成为堪与舰炮齐肩的海军主战兵器。

二战中,交战各方共发射了约3 万枚鱼雷,击沉运输船1366 万吨,占被击沉1。

甲午大海战研究资料讲解

甲午大海战研究资料讲解

甲午大海战研究资料讲解甲午大海战是指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之间的一场重大海战。

由于当时中国水师实力相对薄弱,因此遭遇到了日本的强大打击,最终以失败告终。

下面将对甲午大海战的一些研究资料进行讲解。

甲午大海战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至9月19日之间,地点位于朝鲜的黄海海域。

战争主要起因是中国与日本对朝鲜的势力争夺,以及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

当时的中国北洋水师由于政府腐败和军事素质低下而备受批评,而日本海军则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培养优秀军官来提高自身实力。

甲午海战共有6艘中国战舰与9艘日本战舰参战。

中国水师由无敌号、皇后号、春和号、柳叶号、鸦片战争号和闭塞号组成,而日本海军由松岛号、端午号、朝岛号、长岛号、寿岛号、平岛号、赤城号、闲云号和矢车菊号组成。

从战舰数量上来看,中国明显处于劣势。

甲午海战爆发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炮击。

尽管中国舰队人数上的劣势,但无敌号的舰队以自己的勇气和坚定意志给日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然而,由于指挥失误和士兵训练不佳的原因,中国舰队在战斗中很快溃败,大部分战舰损失殆尽。

甲午海战结束后,中国北洋水师几乎被日本海军摧毁。

这场战争的结果导致日本获得了对台湾和一些中国领土的控制权,同时也确立了日本作为亚洲主要军事力量的地位。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甲午海战的失败暴露出了中国海军弱点,也对中国后来的军事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甲午大海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使中国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军事技术和实力的薄弱,促使中国开始进行军事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此次战争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震动,人们开始反思和探索国家命运和未来走向的问题。

总结起来,甲午大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海战,它揭示了中国北洋水师的薄弱与衰败,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这场战争对中国海军的发展以及中国整体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甲午大海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教训。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894年的甲午大海战,被称为中日两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决战,也是中国海军的一次惨败。

这场战斗可谓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触动。

观看完这场战斗后,我深受触动,不禁思考起其中的原因和意义。

首先,甲午大海战是中日两国军队之间的一次较量,其中展现出的军事实力和策略思维引人注目。

这场战斗不仅仅是舰队之间的碰撞,更是体现出两国海军的现代化程度和军事技术。

作为新兴的海军力量,日本海军凭借着先进的军舰和熟练的航海士兵,展现出出色的战斗力和作战信心。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则面临着装备不足、人员不稳定以及指挥不当等种种问题。

这场战斗实际上是技术与思维的较量,显示出中日两国在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差距。

其次,甲午大海战也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和政治的诸多弊端。

中国在那个时候正处于一个曲折的历史时期,内政乱象丛生,治理不善。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海军发展上,如装备滞后、指挥混乱等问题。

同时,贪污腐败、权力独裁、内忧外患等问题也制约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场战斗无疑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是一次巨大的警钟,呼唤着政治、军事和社会各方面的变革。

再者,甲午大海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与外部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哪怕当时的对手是一个曾经的撒手锏国家,仍然无法改变中国的处境。

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的劣势地位,以及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

这也促使中国在随后的岁月里加速改革开放,力求赶超外部国家,并给予了中国争取尊严、发展壮大的强烈意愿。

最后,观看甲午大海战也带给我对于历史意义的思考。

历史无疑是人类认识和思考自我前进的过程,通过观看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和人民的实情,从而更好地应对和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甲午大海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虽然触目惊心,但它足以告诉我们历史从来都没有绝对的胜败,只有汲取教训和总结经验,方能在未来的征程中不断进步。

在观看完甲午大海战后,我深刻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实力密不可分,而现代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对抗,更是技术和战略的较量。

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500字

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500字

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500字《甲午大海战》是一部展现晚清近代史的历史文艺片。

影片以甲午战争为背景,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而斗争的艰辛历程。

这部电影在展现历史事件的同时,通过人物角色的塑造和人性的表达,将战争背后的人情世故折射得淋漓尽致。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庞大史诗般的画卷。

画面上,一艘日本战舰带领战队,闯入了南海领海,挑战中国舰队的实力。

在紧张和激烈的对抗中,中国海军经历了惨烈的打击,而一艘由军官和平民自发组成的小艇成为救援之光。

影片深刻表现了战争残酷的一面,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在观看电影过程中,我深受其感染。

电影展现出的主题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其悲壮和感人之处,令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新生活。

在电影中,引用了多个经典台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战之举,不为之事”、“我就是中国人”等,在影片中,这些话语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感触颇深。

同时,配乐也是本片亮点之一。

影片中配乐以民族音乐为主,配乐风格简练明快,音乐情感表达到位,并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不断升华。

让观众在影片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到了民族的荣誉,勾起了观众的共性情感。

在学习和启发方面,看完本片,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其次,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保持警醒,提高意识,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气节。

最后,珍惜当下,珍惜我们的和平生活,更好的发展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我们需要上下共同努力的方向。

总结起来,《甲午大海战》这部影片既是影片美术的杰作,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教育课程。

影片中多个细节和场景让我感触颇深,让我对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勇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乐观向上”等理念有了更加深度的理解。

希望未来的中国,能走得越来越好。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甲午大海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

它发生在1894年的夏天,是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斗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教训和启示。

观看完甲午大海战的剧情,我不禁深思,希望通过这篇观后感来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思考。

首先,甲午大海战呈现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对军事实力的忽视。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海军明显处于劣势,船只老旧且缺乏训练有素的士兵。

相比之下,日本海军通过现代化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清政府在长期战乱和政治腐败的困扰下,忽视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无法与日本对抗。

这一点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加强国家安全的保障。

其次,甲午大海战也凸显了中国的国内纷争和不团结。

在战斗前夕,中国海军内部存在着明显的派系斗争,指挥系统混乱不堪。

这直接导致了指挥失误和战斗力下降,最终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在指挥体系上更为严密,士兵之间的协作配合也更加默契。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内部矛盾和派系斗争,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和整体力量的发挥。

因此,甲午大海战也提醒我们要以团结一致为基础,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奋斗。

再次,甲午大海战中的一些英雄事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值得赞赏的是中国海军的前往抵抗日本的勇士们。

尽管他们面对着明显的劣势,但他们仍然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

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这些英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坚韧不拔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最后,甲午大海战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斗标志着中国国力的衰落和日本崛起。

清朝政府在这场战斗中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观念,积极探索现代科技和思想,以寻求国家的强大和复兴。

综上所述,甲午大海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悲壮的战斗,它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伤痛和教训。

7甲午大海战

7甲午大海战

7甲午⼤海战我也是,没有觉得像有些⼈那样感到这⽚⼦怎么垃圾,我确实被⾥⾯的⽓氛感染了,以前对甲午战争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这部⽚⼦基本让我扫了⼀次盲。

我觉得可以当教育⽚看。

我不想和那些极⼒贬低这部电影的⼈打⼝⽔战,任何⼀部电影都有它的不⾜!我只想说。

中国还有多少国⼈不了解这段历史?如果你不了解甚⾄不知道,就看看这部电影吧!现在中国是富强了,可是还有多少国⼈享受着上辈留下的安逸⽽不知⾜,骄奢淫逸,完全没了艰苦奋⽃,居安思危的精神!拍这种电影的导演很少,正是因为少,我们才应该去⽀持,⽀持爱国主义教育!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段未知的旅程,作为指导员的我,希望你们能够带上勇⽓,朝⽓,志⽓,在这段青春军训的旅程中尽情怒放。

你们需要⽆畏的勇⽓,渺视⼀切困难与坎坷,雄赳赳⽓昂昂地迎接挑战。

你们需要蓬勃的朝⽓,⽤烈⽕般的热情在仲夏的训练场上释放能量!你们需要必胜的志⽓,⽤舍我其谁的志⽓打响你们在浙⼤校园的第⼀枪。

宝剑出鞘,锋芒毕露,三团四连,威震全师。

飒爽英姿,绝代风华,137条枭龙齐聚三团四连。

豪情万丈,穷贯九天,利剑千仞,直冲云霄。

掩不住激情四射,盖不住热情洋溢。

有的是“海到⽆边天作岸,⼭登⽆顶我为峰”的⽓魄;有的“刑天舞⼲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持;有的是乘风破浪,“少年⼼事当拂云”的豪情壮志!不畏荆棘,不避挑战,定当在历练中释放青春的⾊彩与活⼒!青年强则国强党的⼗四⼤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代⼜⼀代⼈坚持不懈地努⼒奋⽃。

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上。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共青团是党的助⼿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团结和教育青年的作⽤。

全党、全社会都要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改⾰和建设的实践中努⼒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

”时隔⼆⼗年,在⼗⼋⼤报告中再次特别提及青年。

胡锦涛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是⾯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代⼜⼀代有志青年接续奋⽃。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声,⿎励青年成长,⽀持青年创业。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甲午大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海上战斗,发生在1894年的甲午年间。

这场战斗是中国和日本在朝鲜半岛争夺霸权的结果,也是中国军队在现代战争中的一次失败。

甲午大海战发生在黄海的威海卫和辽东半岛的旅顺港附近。

当时,中日两国都有自己的海军舰队,其中中国舰队的战舰大多是由欧洲国家购买的。

这些战舰大多年久失修,装备不足,并且指挥系统混乱。

与之相反,日本舰队经过了现代化改造,拥有更先进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军官。

当中日两军舰队接战时,中国舰队就暴露了许多问题。

他们的火力不足,炮弹多数没有命中目标。

而日本舰队则凭借先进的军舰和火力优势,迅速击败了中国舰队。

中国舰队的一艘艘战舰相继沉没,军舰上的士兵纷纷投海而亡。

甲午大海战的失败导致了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并且签署了《马关条约》使得中国不得不割让台湾地区给日本。

这场战争使得中国深刻认识到自己军事实力的差距,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尽管甲午大海战失败,但中国的抗争精神仍然得到了肯定。

在战斗中,有许多中国士兵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英勇的牺牲精神。

这场战斗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甲午大海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不足之处,更加明确了军事改革的重要性。

今天的中国已经努力进行现代化建设,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角色。

我们希望中国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更加强大和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这次甲午大海战给中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使中国人民更加珍惜和关注国家的发展。

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现代科技,中国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外宣传也更加积极。

我们相信,中国未来会变得更加强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一年级甲午大海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海战,发生在甲午年(189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一部分。

这是中国近代海战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与西方军队展开的正面交锋。

那一年,中国和日本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统治权而发生了战争。

于是,两国海军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海战。

中国海军由曾国藩的名将李鸿章指挥,拥有“定远”、“镇远”、“慈英”、“杂号”、“广丙”等战舰。

而日本海军由传奇将领唐纳德·莱森指挥,拥有“镰田”、“松岛”、“松島”、“岛田”等战舰。

战斗开始时,中国舰队占据了有利位置。

在曾国藩的指挥下,中国舰队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前进,猛烈地向日本舰队开炮。

由于中国舰队的战舰设计较老旧,火力不如日本舰队,所以并未取得明显的优势。

随着战斗的继续,日本舰队迅速调整战术,开始使用鱼雷攻击中国舰队。

鱼雷是一种水下发射的导弹,威力巨大。

很快,中国舰队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战舰一个接一个地沉没。

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中国舰队不得不撤退。

中国舰队只剩下了一艘战舰,也被日本军舰击沉。

甲午大海战的结果是:中国舰队失去了所有的主力战舰,而日本舰队则基本上没有损失。

这场战败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日本也没有骄傲自满。

他们知道,这只是长期战争的开始,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甲午大海战给我们教育的是:战争是非常惨烈的,大家都不要轻易发动战争,更要珍惜和平。

我们要学习日本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发展,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甲午战争之大海战

甲午战争之大海战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清朝政 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 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 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 市)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原名 《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 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 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 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 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 化程度大大加深,进一步刺激了列强对华的资 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 本输出。 光。根据条约规定,增开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 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允 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
触礁损失:巡洋舰广甲、扬威。
战死:经远管带林永升、致远管带邓世 昌以下超过700人。 全舰队共计被弹:700发以上。
1895.2 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威海卫被攻陷。战 争结束,清军惨败。
经典影片《甲午风云》是1962年摄制的。片中, 邓世昌命令致远舰上的水兵将弹头拔下,从炮弹 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看到这一情节,每个中华 儿女必然无比愤慨,没想到清廷的腐朽竟至于此。 然而,为什么大战在即,北洋海军的炮弹中却装 满了沙子呢?原来,当时北洋海军各舰使用的炮 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另一种则是实心 弹。开花弹的弹头内填充的是火药或炸药,击中 目标后会发生爆炸;而实心弹的弹头内则很少装 药或不装药,更多时候是填充泥土、沙石来配重。 实心弹击中目标后当然不会爆炸,其作战意图是 凭借重力加速度击穿敌舰引起进水。 那时候国内 可以大批量制造实心弹了。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 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丰岛海战是战 争爆发的标志。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 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 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甲午大海战》。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

那时候,中国正在和日本打仗。

中国的海军非常强大,拥有很多战舰,而日本的海军则比较弱小。

一天,日本海军偷偷地来到了中国海域,准备袭击中国的战舰。

可是,中国的海军非
常机智,它们早就发现了日本舰队的行踪。

中国的海军舰长非常勇敢,他们决定立即出发,打败日本的舰队。

他们计划在下午的
时候进行海战。

就在下午,两支舰队在海上相遇了。

中国的战舰排列整齐,划分成了三个小队,每个
小队有一个军官带领。

日本的舰队则杂乱无章,没有什么战术可言。

中国的战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炮弹在海上呼啸着,爆炸声震耳欲聋。

中国的战舰们
用精确的射击,很快就击沉了几艘日本的舰船。

日本的舰队非常害怕,他们开始乱成一团,纷纷逃跑。

中国的战舰们紧追不舍,不给
他们逃跑的机会。

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中国的海军终于打败了日本的舰队。

中国的战舰们在胜利的海
面上高高地举起了国旗,向整个世界宣布了中国的力量。

这场战役被称为甲午大海战,它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和勇敢。

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勇敢地面对困难,我们就一定可以战胜一切风险。

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故事,永远不忘记我们伟大的历史!。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
以下是关于《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
倪颖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甲午战争改编的。

这部电影从主演邓世昌的童年说起:1877年,邓世昌的同学们怀着强国的梦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几年后,邓世昌到欧洲,带着中国第一只铁甲船接他们回国了。

这些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了祖国,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时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已经非常腐败:慈禧太后的60大寿所用的银子竟是海军的军饷;朝廷因修颐和园而无力购买英国一艘新式的军舰,而日本天皇却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购买下了这艘军舰,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邓世昌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前线。

大战之中,邓世昌率领水兵奋勇作战,而他们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爆炸。

无奈之下,邓世昌驾驶“致远号”撞向“吉野号”,决心与“致远号”共存亡。

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终于沉没,邓世昌抱
·
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
北洋水师战败了,而此时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过她的60大寿,置海军们的生死于不顾。

最后,清朝签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两。

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在甲午战争中战死的英雄们,不能忘记清政府腐败所造成的后果。

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
·。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海战的电影。

它讲述的是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甲午战争”中,中国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在黄海进行的一场激战。

在这场惨烈的海战中,中国海军以小打大,英勇抗敌,但最终败北。

此次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深刻的警醒,使得中国彻底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和弱小,进一步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加速。

电影中,我个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些场面不可思议的英雄故事。

从海军提督艾文礼的拯救士兵,到孤身冲刺的李位素,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让我从电影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在刻画海战的细节方面,导演运用了先进的制作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而配乐的运用恰到好处,加强了氛围和戏剧的张力。

整部电影所展现出的是历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跨度,让我不禁深深地反思我们自己是如何度过历史这段艰难的岁月。

尤其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历史的危难性。

有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都产生了“时间机器”的幻觉,想
象自己置身于历史的真实场面中。

回过头来看看当下的我们,我深感身处时代的必要性和历史的意义。

鲁迅曾经说过:“毋
庸赘言,我们近代史是一部剩波历史。

”而在这个时代中,即
使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程,但仍然需要进行切实的改革和努力,让中国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

总的来说,《甲午大海战》触动到了我心底深处,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探求。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要时刻保持警醒和清醒,在今后的发展中勇于创新,扬长避短,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挑战。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500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500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甲午大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也被视为中国现代海军迈向新纪元的标志。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令人振奋,更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背景与前夜19世纪末,中国正面临着国家衰败的危机。

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的疆土日益减少,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面对这一局面,光绪皇帝领导的清朝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国防和军事的改革。

然而,清朝政府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兴起的日本帝国也在加强其军事实力。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在海军方面一直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捍卫国家利益,清政府决定派遣北洋水师前往抵挡日本海军的进攻。

敌强我弱的对决甲午大海战发生在1894年7月25日,地点位于黄海的鸭绿江口。

面对强大的日本舰队,中国的北洋水师始终处于劣势。

日本舰队在装备和训练上明显优于中国,而且他们还拥有着更强大的火力。

然而,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尽管敌强我弱,但北洋水师的士兵们仍然不畏艰险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他们用自己有限的武器进行抵抗,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精神。

英勇的牺牲与胜利的到来甲午大海战持续了约五个小时,双方经历了激烈的交战。

中国的军舰遭到了重大的损失,许多士兵和指挥官为国家的胜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正当中国军队处境艰难之际,幸运转向了他们一方。

日本舰队的旗舰“松岛”被中国舰队的“定远”号击沉,这是整场战役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而此时,中国的军舰“海丰”号又成功地击沉了日本“扬子江”号。

最终,甲午大海战以中国的胜利告终,这是一个意想不到又令人欣喜的结果。

尽管敌强我弱,但中国的勇士们战胜了强敌,为中国海军赢得了宝贵的机会。

战后的反思与展望甲午大海战之后,中国政府和军事部门对这场战役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他们认识到了中国海军在装备和技术上的不足,并开始努力改变现状。

这次战斗激发了中国海军的建设热情,为中国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海军逐渐壮大并赶超了许多其他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也是,没有觉得像有些人那样感到这片子怎么垃圾,我确实被里面的气氛感染了,以前对甲午战争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这部片子基本让我扫了一次盲。

我觉得可以当教育片看。

我不想和那些极力贬低这部电影的人打口水战,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它的不足!我只想说。

中国还有多少国人不了解这段历史?如果你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就看看这部电影吧!现在中国是富强了,可是还有多少国人享受着上辈留下的安逸而不知足,骄奢淫逸,完全没了艰苦奋斗,居安思危的精神!拍这种电影的导演很少,正是因为少,我们才应该去支持,支持爱国主义教育!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作为指导员的我,希望你们能够带上勇气,朝气,志气,在这段青春军训的旅程中尽情怒放。

你们需要无畏的勇气,渺视一切困难与坎坷,雄赳赳气昂昂地迎接挑战。

你们需要蓬勃的朝气,用烈火般的热情在仲夏的训练场上释放能量!你们需要必胜的志气,用舍我其谁的志气打响你们在浙大校园的第一枪。

宝剑出鞘,锋芒毕露,三团四连,威震全师。

飒爽英姿,绝代风华,137条枭龙齐聚三团四连。

豪情万丈,穷贯九天,利剑千仞,直冲云霄。

掩不住激情四射,盖不住热情洋溢。

有的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无顶我为峰”的气魄;有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持;有的是乘风破浪,“少年心事当拂云”的豪情壮志!不畏荆棘,不避挑战,定当在历练中释放青春的色彩与活力!青年强则国强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团结和教育青年的作用。

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时隔二十年,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特别提及青年。

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通过十八大报告,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青年对于国家,对于历史,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大作用。

回首历史:那些峥嵘岁月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

近代梁启超曾撰文《少年中国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他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将青年的发展与与国运的兴衰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

回望上世纪那段国难当头的历史,民不聊生,满目疮痍,我们的祖国饱受列强蹂躏。

这时候走在国家救亡图存前列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诸如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等,无不是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于振兴中华的壮举中。

五四的浪潮使国人看到了民族的希望,那是中国青年在历史的洪流中竖起的一面旗帜。

仔细想想在我们党成立之初,又有几人不是处于青春年华呢?再随着历史的脚步前进,抗战时期,刘胡兰,董存瑞等甚至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了爱国救亡的伟大事业。

还有建国以来,我们的雷锋,王进喜,向秀丽等一大批为建设祖国献出自己的精力,才华,甚至是生命的中国青年前仆后继,谱写了一首激荡人心的壮丽史诗,揭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新篇章。

这就是青年的力量。

他们于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于百业待兴之时砥柱中流。

青年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开拓者。

青年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时期,他们往往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具有毫不畏惧的胆色,具有开创基业的头脑。

他们精力充沛又毫无顾忌,他们雄心勃勃又具有拼出一片天地的闯劲。

可以说青年把握着国家的命脉,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转动。

还看今朝:别种花样年华国家的发展是由一代又一代青年创造的。

现在,这个接力棒传到了身为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中国当代青年手上。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实现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并传递这份正能量,为我们后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

我们的理想是建立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上,不为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所左右,真正为自己的人生,为国家的发展,为未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

我们在仰望星空定目标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重视实践。

理想不是一句空谈的口号,它意味着我们要克服万难为止拼搏,埋头苦干为之努力。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应运而生,我们的信念容易被斑驳陆离的诱惑动摇,考试中的不劳而获,生活中的游戏人生,甚至是为了某种利益的违法犯罪等都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存在着的现象。

这些青年不是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就是没有实现理想的决心。

当青年手中的激情,勇气,精力被时间的侵蚀消耗殆尽时,又有多少人能对自己,对国家问心无愧?所以,我们要像周总理一样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要有足够的耐心,坚定的决心,持久的恒心,充分的信心来实现我们对自己对国家的誓言。

其次,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身素质。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良好的品格是我们在社会立足的关键。

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模范,我们要传递榜样的力量,争当时代先锋,在劳动中磨砺意志,砥砺品格。

青年应是活在当下,顺应历史潮流的一个活跃的群体。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青年一代应有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目光,将自己置身于人类发展的宽领域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巴普洛夫曾说过:“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又国界”,不论身处何时,不论身在何地,我们都应将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己之所学,为国之所用。

总之,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指学有所长,术有专攻,还应包括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

所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无愧于党和国家的栽培。

展望未来:谱写华美乐章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滞不前,落后于历史的国家必将为历史所抛弃,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为我们敲响警钟,只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葆青春。

十八大对青年的期望正是在于党深刻认识到了青年之于国家未来的关系,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有志青年,必定要响应党的号召,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中国近代史是血与泪的屈辱史,很多国人从心底里不愿回首也不愿提及,随着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的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战争历史遗迹,看着一座座锈迹斑斑的炮台,银幕前的我们仿佛感觉到历史就在那里用最简单、最直接、甚至最残酷的方式向后人诉说着。

1867年,李鸿章上书朝廷,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洋务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影片从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少年时代开始,将其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877年,清政府派遣一批少年学子远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他们怀着强国之梦登上了当时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海军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

四年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赴英国迎接同学们凯旋,他们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劈波斩浪驶回祖国。

这批学生在英国留学期间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驾驶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日本驶去。

影片中不断使用对比手法,中日两国领导人在面对国际形势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似乎在预示着战争的结局。

明治天皇的奋发进取和慈禧太后的骄奢淫逸决定了北洋水师悲惨的命运。

战败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白银两亿五千万两。

甲午战争的失败将中国人民推向了更加苦难的深渊。

“我等从军卫国,今天一死也要撞沉…吉野‟舰”,这是邓世昌在炮弹用尽、舰身受重伤倾斜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指挥”致远“舰撞向日本海军“吉野”舰时说的话。

邓世昌和所属官兵壮烈殉国是悲壮的,也充满了悲哀和辛酸。

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缮颐和园为自己庆祝六十大寿,导致海军多年未添新式军舰,旧军舰上的武器得不到保养,弹药奇缺且有不少打不响的臭弹。

在海战中这些弊端都以致命的形式暴露出来,日本的快速军舰和舰炮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北洋水师的炮弹经常命中敌舰却不爆炸,装备的落后和战术指挥的老化让将士们有心无力。

影片中仿佛展示着日本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无情地噬咬着中国人民,让我们忿恨辛酸。

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旧中国的贫穷落后。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西方国家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仍然沉浸在泱泱大国的美梦中。

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国失去了和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交流和竞争的机会,和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

甚至从唐朝就开始向我们学习的弹丸小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全盘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国力逐渐追赶和超越中国,落后的旧中国挨打就是必然的。

影片中提到了钓鱼岛被日本占领的过程,自从今年9月日本政府制造购岛闹剧以来,中日钓鱼岛事件不断升级,从影片中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来看,日本拿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做交易俨然是个笑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中站起来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取得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有了质的飞跃,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有信心更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多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像革命先烈一样用我们的勤劳智慧和生命去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今晚我们连队观看了《甲午大海战》,尽管我原想着在座位上好好休息,可是自从电影开场便让我触动,清末家国飘摇,国事衰微,满怀希望船政学堂的学子们,带着振兴民族未来的憧憬,怀揣一份持之以恒的信仰,为中华之崛起而筹备海军。

甲午中日战争间,日本在海战前的准备和坚持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民族,可以为了国家的未来团结起来,倾尽全力,付之一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历史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中华儿女不是弱小,反而是很强大,可是正是因为我们不团结,让力量分散,这样,再大的军队没了凝聚力,散沙一般的游击必然失败。

当然并且显然,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犯下了滔天大罪。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靠的是不屈和强劲,在近百年的时光里,我们更需要有一颗团结互助的心,并且有一个崇高的信仰,并且为之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